首页 优秀范文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26 16:18:45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1篇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二、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像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各幼教师训机构普遍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师生。笔者以为这是比较可取的。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及早培养其热爱儿童的品质。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师课程一般将见习、实习都安排在二、三年级。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才规定一年级也设一周的教育实践课。从总的趋势看教育实践时间提早了,课时增加了。但这与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仍有一定差距,仍有理论脱离实践的可能。笔者认为,幼师一、二年级的教育实践课程应更分散一些,应考虑各门课程的学习如何与教育实践结合。当然,要借鉴新中国成立前的模式,实践基地的规划、建设将是十分重要的。实践基地的工作如何与幼师的工作协同配合也有待研究。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2篇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二、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像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各幼教师训机构普遍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师生。笔者以为这是比较可取的。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及早培养其热爱儿童的品质。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师课程一般将见习、实习都安排在二、三年级。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才规定一年级也设一周的教育实践课。从总的趋势看教育实践时间提早了,课时增加了。但这与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仍有一定差距,仍有理论脱离实践的可能。笔者认为,幼师一、二年级的教育实践课程应更分散一些,应考虑各门课程的学习如何与教育实践结合。当然,要借鉴新中国成立前的模式,实践基地的规划、建设将是十分重要的。实践基地的工作如何与幼师的工作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诺丁斯;关心;关心教育理论;幼儿关心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世界呼吁教育理念应由“学会生存”转变为“学会关心”,“关心教育”应该作为培养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系统而创新,对于解决“孩子们总觉得缺乏关怀”,“教师过于注重知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等问题颇有“疗效”。关心教育理论主张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的人,主张“超越学科”,批判人文教育,主张以“关心”为核心展开学校课程,主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主张实现儿童关心教育的连续性。下面根据对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核心内容的深刻理解,谈一谈关心教育理论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改善幼儿教育课程设计

基于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可以将“关心”作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给幼儿提供“学会关心”的实践机会。从关心自我和他人的角度,可以关注自己的身体,使之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点。在创造性游戏中,体验角色互换,关心他人的角色游戏;从关心最亲近的人角度,引导孩子关爱老师、同龄人、父母、爷爷奶奶,能适时感受他们的需要,提供帮助;从关心环境角度,引导幼儿参与教室环境布置和更换,关心幼儿园内一草一木的生长,适时呵护。每个班级也可以提供一片菜地让幼儿种菜、浇水;从关心创新、高科技角度,引导幼儿关注国家新的高科技,城市里面的创新建筑,家庭中的创意小玩意等等。

二、“关心型”幼儿教师形象的树立

“关心型”幼儿教师的形象树立不在一朝一夕,教师要成为地地道道的关心者。因而首先要建立关心意识,成为幼儿生活上、心灵上的好伙伴。其次,幼儿教师要有关爱的高能力和高技巧。幼儿教师不必讲解关心的重要性及如何去关心,只需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并示范关心过程,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关心、学会反馈关心、如何关心。幼儿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与幼儿真诚对话,并与幼儿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并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关心倾向和关心行为进行认可。

三、培养“关心型”幼儿

要培养“关心型”幼儿,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位“关心型”教师来引导幼儿体验、实践关心,进而学会关心。当然,幼儿不仅是被关心者,也可以成为关心者,关心老师、家长、幼儿园、动物、植物、空气、水土、家乡变化、家乡新建筑、创新玩具、新奇化学反应等等。幼儿观察和关心某事物,并作出一定正面反应后,教师要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让他知道关心世界万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物质的、精神的事物都会给予神奇的反馈。

四、新型师幼关系互动

新型师幼关系是一种“关心型”关系:首先,幼儿教师要树立关心意识――淡化职业意识,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幼儿的真心朋友,要敏锐体察他们的需要和变化,为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让幼儿感受到你的关爱;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关爱榜样的作用――在示范关心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幼儿建立平等交往的关系,以关怀、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幼儿相处,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在关心的体验和模仿中积累关心的情感,从而生成对他人的关心;再次,对幼儿的关心行为进行积极鼓励――对幼儿表现出的关心意识与行为,教师要进行鼓励与赏识,使幼儿更加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关心的行为,并强化这些行为;最后,将关心渗透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在他们的关心下周围事物的变化;与幼儿探讨和分享关心经验――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时的感受,让幼儿理解何为关心、如何关心。

五、改善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结构

我们可引导幼儿用关心理论关心社区、家庭以及幼儿园三者的变化,而幼儿园本身需要时刻关注社区文化、社区动态,把幼儿园教育融入社区,并招募社区中热心人士参与幼儿园教育,建立园社的共育平台;关心每一个家庭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关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教师引导家长去关心社区和幼儿园的动态变化、理念、文化,关注并充分挖掘家L的教育资源,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等等;幼儿园和社区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引导社区关注家庭的物质、精神世界、观念,关心幼儿园的活动、管理、文化等等。在关心得到反馈的同时,可以促进三者良性前行,优化幼儿教育的周边环境。

诺丁斯关心教育理念是一座大宝藏,如果在幼儿教育中踏实践行,可以看到对于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力量之大、推进角度之多。让幼儿教育本身的“关爱”最大化、“关心”实践化,广大幼教群体一起携手共进吧!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职教育因被看作更为经济有效的教师专业能力养成模式而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教师的在职教育也开始从过去的学历补偿教育转向提高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已成为制度化的活动,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一体化的倾向日趋明显。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

一、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1983年美国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列举了美国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并分析了这种弊病的原因,说明了教师教育是影响教育变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研究发现,美国的教师教育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学,科学,少数民族儿童,天才儿童等方面的特殊教师缺乏;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自主权少,社会声望低,这就导致教师严重的缺乏,专业教师的匮乏导致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招收层次较低的教师,这就降低了教师的质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直到1986年,卡耐基基金会提出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和霍姆斯小组提出的《明天的教师》,教师教育的问题才真正成为了全美重视的焦点。教师的专业化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浪潮。

2.美国教师教育变革的内容

(1)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以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于1983年出版的《反思的从业者》一书为标志,美国学者开始热衷于将教师作为智者和反思者的研究。反思型教师既可以思考,又可以从分析中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价值观取向上,要有全球化视角,宽容并愿与人合作,关心人类的基本权利和人类共同的问题(如环境的保护等);在知识储备上要丰富多样;在技能上,要具备读写技能、系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冲突解决的能力;在行为上,要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去。

(2)对“学科中心主义”的改革。传统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学科知识、教育学、临床的教学实践。学理上逻辑严密的分类看起来能为教育实践界提供清晰的课程设置标准。但实际上,课程设置的分歧首先就开始于学术界。一方面,教师学科知识一旦超过学生固定的学习阶段所需要时,谈其深度与学生成绩的相关就缺乏逻辑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自己知道并不等于就能让学生知道,有专业背景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教好学生。“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在学理层面消解了“教师教育中哪种知识最有价值”的争论,并且为教师赢得了专业化的空间。

(3)职前教育的变革。《渴望学习》中认为:早期儿童教师必须拥有儿童发展和教育专业的大学学历。另外,所有的早期儿童教师都应该接受培训,以便能营造出一种教学氛围,顾及到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及在文化与语言上有差异的儿童。教师职前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具体在职培训表现在:继续提高教师学历,部分学校逐步建立教育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高标准的设置教师培训计划,加强课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法,加强教学实践,完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寻找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各种方法。

(4)在职培训的变革。有效的在职教育必须是精深的,连续的,它们提供应用知识,接受个性化反馈与指导的机会,并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渴望学习》中认为成功地在职教育特点: 1.有应用知识的机会 2.是长期延续的研究项目,而不是一次性的研讨会 3.个性化的培训方式 4.专家的现场指导 5.迅速反馈。在充分重视教师专业化下,美国教师职后培训更是形式多样,机构繁多。师范院校,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专业团体等。

(5)大学与基础教育的伙伴关系

美国基于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是一种联合的教育研究和发展模式,主张大学应与幼儿园联合起来,互取所长,共同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美国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具有多种类型:(1)学科领域伙伴集中在专门学科领域的内容知识;(2)研究领域伙伴主要是大学教师和幼儿教师一起研究教师实践层面的问题;(3)个人结对伙伴主要是幼儿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示范,大学教师对幼儿教师个人进行帮助;(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主要是大学教师、实习生和幼儿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美国的大学与基础教育基于合作伙伴的教师教育方式多样,具体涉及到伙伴的协约、财政投入、参与伙伴机构的数量、参与伙伴机构的类型、参与伙伴的目的、伙伴的地域等。基于合作伙伴的教师教育运作包括四种模式:PDS模式;咨询合作模式;结对合作模式;团队合作模式。

二、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历史,可以得出,最初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完全是舶来品,并不是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状况改变而出现的,这也就决定了其先天发展的缺陷。可以说,幼教事业与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事业面临的挑战仍然是巨大的。

(1)幼儿教师培养师资的匮乏。我国幼儿教育刚出现萌芽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靠外国力量发展的。当时幼儿教育师资培养既缺乏理论基础,又欠缺实践经验,而且幼儿教育本身发展也不够成熟,幼儿教师地位不高,投身于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甚少,目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获得长足进步,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事业发展迅速,但当前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仍存在问题,幼儿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不够。

(2)重视教师理论培养,忽视能力的锻炼。幼儿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普遍重知识理论的积累,轻视能力实践,只要掌握幼儿教育理论,不管是否能胜任幼儿园教学都能够顺利毕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短期效应,学生只知道理论,而不会实际运用,真正走上课堂,也许都难以组织幼儿活动和游戏,更谈不上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3)传统教学方式对幼儿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讲授型教学方式,即传统的“授—受”型教学方法。教师从自身角度出发,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置学生于被动接受地位,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虽然幼儿教师教育者也己经尝试过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是,“授—受”型教学方法仍然是主要手段。这造成幼儿教师教育者与学生或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影响教学效果,

(4)职前与在职教育相互脱离。职前与在职教育相脱离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尽快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新教师对幼教工作一时很难适应,在职教师的教育经验也难以提升为教育理论,某种程度上阻碍幼儿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与其它层次的师资培养大致相同,仍然以师范教育为主,重视职前培养,忽视入职与在职教育;

三、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化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1)把幼儿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主要的改革方向

1999年6月,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指出,鼓励综合性大学办示范教育,这标志着我国的师范教育迈出了开放性的一步,注重幼儿教师个性品德的培养,职业化的个性品德培养目标更强调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注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其知识涵养不应是单一的、片面的,而且未来社会日益呈综合化发展,幼儿教师向复合型人才、通识人才一转变势必成为大趋势。作为一门专门化职业,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掌握特定教学技能和技巧是其专业素质的核心。它既包括一般性能力如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又有许多对幼儿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能力。

(2)国家增加对教师教育的投入

国家队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不足,就会影响教师教育的质量。国家应该实时增加对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培训机构,完善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增加幼儿教师的待遇,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及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与改变要求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也要做出相应变化。从总体上对幼儿教师职前,职中教育中的各类课程进行优化设计,科学合理的划分各组成部分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比重。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广博性;教育专业课程的师范性、学术性;幼儿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性。

(4)注重对于幼儿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教育改革也要求教学方法的专业化,在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培养中,幼儿教师教育者已经注意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应忽视,也开始尝试采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幼儿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课堂上也不再像原来那样枯燥,缺少生气。幼儿教师教育者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发现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转换角色与思考角度,促进学生向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5)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业化

在美国,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从2001年到2003年,先后颁布三套早期儿靛教育专业从业标准,即初级许可证计划(2001)、高级计划(2002)、副学位计划(2003)等文件,制定一系列的专业标准规范美国幼儿教师的能力水平,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有利于规范幼儿教师从业资格,有利于幼儿教师队伍总体质量的上升,也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进程。

幼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变革的一种浪潮,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核心与目标,美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方面从模式和体系方面都较之我国完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础力量,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为我国教师教育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期待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7.

[4]罗正华.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教师教育,1994(5)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陶行知 幼儿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9-02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幼儿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幼儿教育的实际,较早地创立了比较全面的中国化的幼儿教育的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也富有远见卓识,并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 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很早就重视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他密切关怀祖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

首先,必须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关于必须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理论就十分明确和中肯。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幼儿的关键期,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特别重视这个时期的教育及对幼儿的培养。

其次,幼儿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幼苗的成长。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陶行知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农村,城市都应该普遍建立幼儿园,保证幼儿就近入学。

再次,开办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将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在城市当中开办幼儿园,可使“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妇女能够安心地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忙时节,农民有很多农活。所以,幼儿园是小孩很好的去处,同时又可以使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创办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大众的幼儿园

1.创办幼稚园的原因

当时中国现有的幼稚园存在种种弊端,主要有“三大重病”。一是外国病,即仿效外国,不顾中国的国情,从形式到内容上的整体抄袭。二是花钱病。即费用太大,普及太难,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稚园学费高,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他的幸福,贫民是没有份的。

2.幼稚园三条改革方针

面对上述弊端,陶行知指出,要发展中国的幼教事业,必须根治仿效他国的顽疾,端正正确的办园方向。一是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适合中国的国情,充分运用眼前或中国已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以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二是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即打破外国偶像,依据周围社会所提供的经济条件,普及幼儿园的发展。三是把富贵的幼稚园变成贫民的幼稚园。人人都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要把幼儿教育办成整个国家儿童的共享物,让劳动大众的子弟能享受到其中的幸福。

此外,在建设适合国情,节省费用的,裨益平民的幼稚园的幼教思想指导下,陶行知指出,从事幼教事业的人们,要善于发现这种教育事业的“新大陆”,明白什么地方最需要最欢迎幼稚园,并致力其开拓与发展。

三、幼儿教育的普及要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一是要注重合格教师的训练,其中最难问题之一是幼师的培养及其来源。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上,发展幼稚教育首要的事情是解决师资培养机构的创办,因此,幼稚师范是培养幼师的重要途径。二是创办“艺友制”。“艺友制”是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通过幼稚园自身的教,学,做,通过边干边学来训练和培养幼师。陶行知先生在改变幼师训练制度,广开幼教师资来路之际,还着眼于师资质量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受到严谨的卫生训练,同时还要使他们的训练达到“五项目标”,即“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儿童的伴侣”以及“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三是呼吁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人才,搜集和审查国内外已有的幼教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适合儿童的需要,能力,兴味和情感的教材与课程。在立足本国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外国“一切关于幼稚教育的经验”,创造一种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今日之幼稚园”。

四、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在中国的幼教发展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幼教理论和实验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国学前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来说,其理论建树和事业建设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

1.他对幼儿园“新大陆”的发现,指出了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道路。在工厂和农村附近办学,不仅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还有利于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儿童自幼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2.他创办的幼儿园“艺友制”,为幼教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师资来源。这对今天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及解决农村女性知识青年就业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3.有助于中国幼教事业重大“转向”的完成,由“移型他国”的西洋化转向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由富商转向贫民的普及化,由专注城市社会幼教事业转向注重农村幼教园。

五、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经验对新时期幼教工作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不仅提出了这些理论,他还躬行实践,他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1.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对工作脚踏实地地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他在南京城外创办的举世闻名的晓庄学校,并鼓励晓庄教师要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2.勤俭办学。陶行知先生在当时办学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发扬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在艰难的条件下创办幼儿园。

3.博爱的办学思想。陶行知先生创办幼稚园的出发点是真正服务于劳苦大众的。他处处为家长着想,为幼儿着想,为穷苦人着想。

4.教育应该走向农村。我国现在的幼儿园和幼教师资,在城市已经比较普及和饱和了。但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幼教事业还只是起步阶段。所以,把幼儿教育事业转向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也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5.不要照搬外国的东西。我们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继承传统的有益经验,但也要虚心向世界各国学习,众长。

参考文献:

[1]申林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2008,4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6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将学前教育纳为重要之事,《国务院关于指导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也已表明学前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地方响应国家的号召,分别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图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随着“计划”的制定实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不得不重新提到台面上来。因此,重新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与方式。

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2.1重技能轻理论

我国幼儿园大多重视教师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如舞蹈、音乐、美术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的培训,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时也伴随着对幼儿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的缺乏。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起步晚,幼儿教师学历以本专科为主,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甚至有些不是幼教专业的人员。因此,大多数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比较低下,理论素养偏低,对儿童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在幼儿园只要带着儿童玩、保证儿童的安全、儿童听话就可以了。因此我国幼儿教育师资整体现状是:教师在教学技能、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但却缺乏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意识,教师常常凌驾于幼儿之上,忽视儿童的发展潜能和需要。

2.2缺乏足够的环境支持

幼儿园教师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机会得到培训学习的机会,比如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幼儿园通常都会采取集体教研、公开课、参与式培训、合作学习、听报告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来帮助教师成长,但是由于安排不当或者过于形式,导致幼儿教师在有限的活动中收获平平。大多数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自身财力物力有限,国家财政投入不多甚至没有,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发展的机会更少。另外,大多幼儿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形成一个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总的来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支持不够,主要表现在培训学习的形式有待改进;培训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国家财政投入不够;缺乏互助合作、发展自我的文化环境等。

2.3幼儿教师自身潜能挖掘不够

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幼儿园利用检查、评价、定级等手段对幼儿教师进行外部督促与管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收到短时的积极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教师职业的倦怠等各种因素,会使教师对各种奖惩条例视若无睹,慢慢懈怠。幼儿教师习惯了外部的约束与管制,其自身内部的动机和自我发展反思意识并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利用,这导致专业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仿佛是外在于他们之外的事情,而不是自身发展的必然的需要。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注重幼儿教师儿童教育观念的更新

卢梭主张教育应顺从人的“自然天性”,他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地位,应当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2];杜威认为教育儿童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应该调整自己,按照儿童的特性来帮助儿童发展,他认为纯粹从外部直接指导儿童是不可能的,指导儿童的基础是儿童自身已有的某些本能或者一种潜在的倾向[3];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吸收”的心理,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知识发展自我[4];还有皮亚杰、陶行知、陈鹤琴等一些教育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儿童。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但是不够系统全面。这需要他们学习研究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并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指导儿童的发展。否则,教师对儿童的教育依然出自于成人的视角和需要。理论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对技能的忽视,面对目前幼儿园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我们需要更加强调理论的学习,转变儿童教育观念,唤起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意识。

3.2创造良好的环境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心理环境也有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如教育管理部门给幼儿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压力过大;教师教育者给教师培训的内容不符合需求、培训内容不能连续、没有后续的指导等;幼儿园缺乏尊重、理解、合作、平等的人文气息等。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教师的工资待遇、国家财政的投入等各种因素。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需要与国家、社区配合,给幼儿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这首先需要国家和幼儿园财政的支持,保证幼儿园物质环境的质量;其次,还需要教师培训者能够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盲区,针对盲区进行教育培训,并能持续的指导直到幼儿教师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还需要幼儿园多一些培训的形式,给幼儿教师多提供一些发展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最后,幼儿园应该形成一个教师之间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3激发幼儿教师的内部动机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7篇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关系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14-01

指出:“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可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其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逐渐深化。然而,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越是加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矛盾越加激化,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国民教育的兴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的保障,也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1. 专业信念。专业信念体现教师对专业理想的认可程度。专业信念是判断一名幼儿教师是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做出某种决策的充分理由的信念;(2)有关人们爱好特长的信念;(3)教师个人的自我信念和作为教师的职业信念;(4)有符合满足个人、社会、国家和教育目的的意志;(5)有关于怎样实现职业目标的恰适方法的信念。此外,专业信念还包括教师对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2. 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三方面,只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基础,方能胜任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幼儿教师顺利完成自己所教学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总和,可以从师幼互动的质量进行判断,是诠释教师职业的有力武器,也是评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关键要素。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相应的就会增加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能够使其尽展才华,最大的实现人生价值。[7]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后,幼儿教师专业化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理想欠缺。幼儿好奇心强,不是提出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是让教师觉得早熟或是不好教。面对幼儿的提问,部分教师固然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但仍有许多教师敷衍了事甚至忘记、斥责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师专业理想的欠缺。此外,大多数幼儿教师之所以从事该行业,是因为想增加收入和获得职称,不在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专业理想有待加强。

(二)专业知识不足。幼儿教师主要通过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方式积累专业知识。然而,当今的师范院校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而侧重幼教技能的训练。此外,随着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师资供不应求,师资来源混杂,教师专业不对口,严重制约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口较大,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三)教学方法机械。在组织教学方面,幼儿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为中心,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权威,不顾幼儿学习特点进行强制性的知识传授。甚至在所谓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伪装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死搬硬套注给幼儿,较少关注幼儿的实际经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策略,最终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关系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学习型社会呼吁学习型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储备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一)深化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载体,掌握适当的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学术理论,也要掌握实践理论。[9]今天,部分幼儿教师觉悟较低,认为没必要将高深理论用于幼儿教育,因此,从事工作后将教育理论抛弃,这种做法正是教师理论素养缺乏,低估幼儿教育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树立前沿的教育观。具体做到:首先,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到园讲座,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其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学习进修,多渠道学习脑科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二)将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教育理论比较抽象,但教育实践是具体复杂的。首先,教师面对的是处于发展变化中不同个体。因此,教师很难将某一理论用于不同的个体,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零散。因此,教师应利用创造性艺术,灵活运用多种理论。再次,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吃透不同的理论。总之,教师应时刻防止将具体的理论通用于解决所有实践问题的倾向,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科研理论和实践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不同侧面,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需将理论研究的宗旨指向幼儿教师的实际现状,鼓励教育实践者学习理论,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具体应做到:首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教育实践交流经验。其次,加强实践练习,并将经验上升为实践知识。教育工作者需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育理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宏斌.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再深化[J].学理论,2012(27).

[2]左亚文.论理论对实践的三种态度[D].武汉大学,2014.

[3].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库姆斯.师范教育的新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4).

中国幼儿教师论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意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64-02

一、引言

当前,国际上对学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规范并提高幼儿教师的资质成为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1],中国学前教育也正走向规范化。本文基于世界上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学前教育法律、规章,开展对中外幼儿教师的入职条件作对比性研究,以期对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提出建设性的启示。

二、国际比较

为保证研究内容的可比性与科学性,我们在法律法规、国家(地区)、入职条件这三方面进行了合理控制。在法律法规上,我们选择《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近的法律法规作比较;在国家(地区)上,选择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爱尔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作比较;在入职条件上,从学历、专业、年龄性情、语言、健康这五方面开展研究(见表1)。

1、学历要求

学历要求是大多数国家对幼儿教师聘任过程中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1)中国

《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2)国际

最低学历要求&层次化学历要求

美国、英国、日本的最低学历条件为大学本科;爱尔兰、挪威等国家的最低学历确定为中等教育层次。

同时,美国、日本开始幼儿教师层次化行动,对不同级别的幼儿教师提出相应的学历要求[2]。如日本将幼儿教师资格分成3个等级:二种资格证、一种资格证和专修资格证,参加资格证认定的学历基础依次是:短期大学学位、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3]。

2、专业要求

相关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是幼儿教师聘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要求。

(1)中国

《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11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出台,规定幼儿教师须持资格证书。

(2)国际

国际上逐渐上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美国出台《提前开始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来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

表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幼儿教师聘任条件一览表

3、年龄与性情要求

幼儿教师是从事幼儿教育、保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有其特殊的职业品性,如成熟的年龄和平稳的性格。

(1)中国

我国还未对幼儿教师的年龄做出要求。在对幼儿教师的兴情要求上,表现在受聘者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要有责任心和耐心,要有亲和力”等。

(2)国际

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年性情上,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爱尔兰规定幼教机构必须聘请18周岁以上能照顾幼儿的成人;加拿大规定,幼儿教师资格申请人必须性格良好,个性、能力和气质非常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4、语言要求

语言是促进幼儿教师、儿童之间良好沟通的工具。

(1)中国

《条例》规定,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少数方言复杂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使用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教学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普通话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规定。

(2)国际

部分国家和地区规定幼儿教师除掌握本国标准语言外,还要求“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幼儿教师要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挪威《日托机构工作规程》规定,萨米幼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萨米的语言。

5、健康要求

幼儿教师健康同时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指无传染性疾病等,心理健康如有误精神病史甚至有无犯罪记录。

(1)中国

《条例》规定,幼儿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2)国际

有无犯罪史已成为某些国家幼儿教师招聘中的首要条件。美国伊利诺伊州要求所聘任的幼儿教师的健康证明必须备案待查,所有工作人员是否犯罪或虐待及忽视儿童的背景资料必须备案待查,过犯罪记录、虐待儿童、等被禁止从事幼教工作。

三、讨论和结论

综上所述,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及地区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幼儿园受聘教师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资格方面还存在突出的问题:初始学历过低;专业资格要求不严格。以下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幼儿教育规章中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1、明确并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基准要求

未来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呈现出逐步提高的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要求在大学毕业层次,并以法律及政策规定对学历作出严格要求。我国当前的幼儿教师入职学历要求还停留在中专层次,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更加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当前国际发展趋势。国际上对幼儿教师资格的认定,也逐渐通过法律途径加以完善。我国尚且缺乏《学前教育法》等强力有效的法律来严格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尽快立法成为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界的普遍呼声。

3、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日趋更加全面

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特特殊,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国际上已有些国家要求幼教工作者无犯罪记录(虐待儿童等行为)作为聘任的首选条件,对受聘者的健康(心理&生理)、性情进行严格审查,还设定最低年龄,以避免身心不健康、不成熟的人对幼儿造成伤害。尽管我国也在相应文件中提及幼儿教师应聘者的心理健康等要求,但审查不够严格或其它一些原因,使得虐童案时有发生。建立完善的入职资格审查体系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沙 莉.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规范并提高幼儿教师资质要求政策法规研究[J].2014年北京学前教育论坛论文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