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4 09:24:06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1篇

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了签状指标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浑河商务城和临空国际城”的战略构想,优化发展环境,为“一轴一线两带

三区”服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思路

2011年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为苏家屯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11年工作目标

(二)就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60人;

(三)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

(四)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年内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换发工作,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享受“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适应《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失业登记全省范围内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统一软件的应用和本地区相关硬件设备的配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乡镇、村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率达到100%。

(六)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七)启动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

管理工作

(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九)企业职工综合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403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38062人;工伤保险人数不低于677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不低于15800人。

(十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个人缴费记录见帐率达到100%。

(十四)调节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1、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到统一样式上墙悬挂。健全平台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要求、办事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咨询电话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基础数据,整合辖区人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等现有台帐和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2、以大项目为依托,扩大就业渠道。

依托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提供优惠用工政策和跟进服务,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的效应。预计一季度实现实名制就业完成2900人,其中城镇实名制就业1550人,农村转移输出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3、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新生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带动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多

人就业。一季度预计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0人,带动就业60人。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对新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深挖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再就业培训人员覆盖面。加强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增加培训种类,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定单式培训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项目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有的开展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适合专业的人力资源前期培养和储备,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一季度预计开办培训班2个,培训9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36人。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1、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我们将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措施,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对有扩面可能的单位进行集中扩面,继续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适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政策,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800万元。按照区政府指标提出的任务指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预计一季度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46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不低于38062人。

2、做好被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造成就业率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将针对他们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和紧密衔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重点做好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做到网格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参保缴费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劳动争议仲裁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

以实体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开放式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按照“以调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调解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中心建设,与各部门联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善待、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实现电算化管理。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2011年的我局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努力完成好一季度目标过程中,要积极规划二季度重点工作,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平稳的发展。

一是围绕今年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坚决取缔私自招用工行为,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做好区内大项目用工的信息收集,搞好用工对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专业性招聘会与综合性招聘会相结合、城镇安置就业与农村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宪法规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市委、市政府“孝德工程”建设工作,明确要求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农村老年人享受到经济社会进步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各单位要以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问题,积极完善集体补助政策。加大措施,积极工作,推动农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老有所养。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全镇投保收费工作从年3月18日开始,年年4月28日前结束。各单位要抓紧落实,积极发动。投保面要达到100%,确保完成分配的投保人数任务。年人均投保额达到767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为全面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工作,各单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首先要认真研究投保办法,组成得力工作班子,做好轮次投保和日常性管理工作。集体补助是引导农民缴费,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也是落实市委“孝德工程”建设要求,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各单位要加大集体补助力度,认真落实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补助政策和服务工作双到位。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3篇

(一)强化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发展。一是抓好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认真实施新一轮__人才工程,选拔培养对象*名,其中第一层次10名,第二层次120名,第三层次__名;重点资助10个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选派30名__人才赴国内外科研院校培训进修,继续举办出国培训人员BFT培训班。根据国家和省里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象、省*人才等各类专家选拔推荐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堂”培训资源向其延伸,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研班8期,新增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基地1-2个,完成4万人次继续教育培训。二是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智力。会同市委人才办举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和赴海外开展招才活动,深入实施“*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组团参加宁波“浙洽会”、__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大会等国家和省级国际性人才智力交流活动。大力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全年聘请外国专家200人次,实施引智项目150项,继续做好外国专家管理服务和评选表彰工作。研究制定人才新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广揽各类人才,全年组织12次赴国内重点城市招才活动。三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认真实施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计划组织5万名进城农民工技能培训,评选表彰一批“__技能大奖”、“首席技师”和“__技术能手”,选派一批紧缺型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研修,举办全市万名职工技能大比武,加快组建__技师学院,建设具有综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全年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四是加强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调整完善博士后工作站财政补助政策,新建一批博士后工作站。遴选第二批20家市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2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省博联__科技创新基地第二轮签约合作,完善温州大学人才工作驿站运行机制,继续加强鄂渝川高校毕业研究生温州实习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行业协会人才工作站建设。五是抓好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加快整合政府所属人才市场、技工交流中心、职介中心等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统一贯通。继续加强__人才网、华夏英才网、人事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网站建设,着力拓展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开展20次“扶工扶农”、“百名博士企业行”等各类科技智力服务企业基层活动。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促进就业稳定。一是大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继续加大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长期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全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达到98%以上,充分就业村达到70%以上,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新增就业人数。二是大力推进就业援助帮扶。深入开展破解企业招工难专项行动,帮助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全市举办招聘会200场次,征集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重点强化对生活困难的水库移民就业帮扶,落实*名生活困难的水库移民社保补贴,市区帮扶1000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新增公益性岗位*名。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三是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富有成效的工作迎接省里检查验收。坚持鼓励创业创新,扶持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意愿并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一条龙”的帮扶服务。四是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三项计划”,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各项服务,切实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各项政策,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适时举办市、县两级区域性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就业招聘专场,全市建立20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名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__名毕业生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确保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以上。

(三)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全民社保。一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宣传贯彻 落实《社会保险法》,加大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和检查力度,重点加大对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努力将符合参保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到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全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18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8万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新增12万人、5万人和8万人。二是继续完善社保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包括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实行不同制度之间相互转换顺畅。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和市级统筹等三项统筹工作,加快制度整合步伐,研究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整合到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制度,扩大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同时积极推进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市级统筹,整体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全面贯彻落实《__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加快实现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费率政策等“六个”统一,进一步扩大简易程序认定工伤的范围,探索快速、便捷、高效的工伤认定方法。重新修订《__市生育保险办法》,将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生育保险范围,增加参加生育保险男职工未就业配偶享受生育医疗费补贴政策,调整和提高生育津贴支付标准。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规范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各类社会保险费征缴、支付、管理等环节的内控和全程监督,实现社保基金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做好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调剂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软件应用,争取实现市、县两级系统应用联调。

(四)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事业发展活力。一是创新完善公务员考录交流工作。会同市委组织部精心组织实施公务员“四级联考”和紧缺职位公务员、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学员公开招考工作。探索创新公务员考录机制,扩大面向全国全省招考对象和专业范围,加大面向基层人员招考比例,市级机关面向基层招考比例达到60%。依法推进公务员转任调任、竞争上岗、非领导职数审核、考核奖惩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等工作。二是加强公务员四类培训。继续开展“周末讲堂”讲座和公务员“四类培训”,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实施新一轮3+X 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载体,充分发挥“温州网络学堂”自主选学平台作用。举办1期公务员境外培训班,推进公共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教育,培训公务员2万人次。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全面巩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成果,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内部分配、考核管理的指导性办法,进一步落实机关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待遇。四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强调查研究,牵头制定事业单位改革“1+X”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完善岗位设置和聘后管理,促进制度全面入轨运行。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全面推进市级国资运营公司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继续做好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全年新增高级职称人员2100名。五是切实做好安置和解困维稳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安置办法,认真完成各项安置任务。做好干部安置前适应性培训和岗前培训,改进和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做好企业退休干部解困维稳工作,确保企业退休干部总体稳定。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4篇

一、年度任务

进一步落实党的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安全网,在兜得住、兜得准、兜得实、兜得牢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兜得好。开展脱贫攻坚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七个一批”行动,提高兜底保障精确度增强兜底保障救助效果。精准识别,提高对象认定的科学性,进一步健全家庭核对机制,霍尔果斯市已建立市乡村三级级核对平台,从传统的“以评为主”转变为“以算为主、以核为准”。 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兜底对象分类施保,按家庭劳动力状况和能否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脱贫为标准,区分一、二、三类兜底对象。建立重残、重病患者单独纳入低保制度;完善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执行低保渐退期制度,确保稳定脱贫,脱贫对象不返贫。

二、工作计划

1、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坚持正确引导、统筹衔接、综合施策。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切实保障好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

2、进一步加强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工作,坚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符合条件,互相纳入”的原则,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扶贫政策的低保家庭和家庭特困人员,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临时救助范围,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

3、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协同,综合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民政专干继续完善低保台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档案,做到应保尽保;扶贫专干要配合提供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关数据,协同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核对、联合认定审批工作。

4、继续做好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确保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切实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基本生活,农村低保标准保持为3420元/年/人,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90元/月/人。

5、建立四个复核台账。对全村去年建档立卡中未纳入低保及新增未纳入低保的家庭进行复核;对近一年来提交低保申请但未通过的低保家庭进行复核;对近一年通过动态管理退出的低保家庭进行复核;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中的低保对象进行复核。

6、继续完善“互联网+监督”、“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社会救助业务,实现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社会救助各项业务全面实行网络化审核、审批,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继续做好“亮栏行动”,村、乡两级保证对象信息长期公开、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5篇

一、引言

从本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在其社会和经济改革过程中,相继为其为数不多的农民建立起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以下简称农民年金保险计划),从而将农民全部纳入其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这些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社会养老年金保险最早是出现在城市,随后才逐渐扩展到农村。在农村,开始是农业雇佣劳动者,其后才扩展到全体农民。其间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德国在1889年就建立了雇佣工人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直到1957年才扩大到全体农民;日本在1941年开办厚生年金保险,1959年建立国民年金保险,1971年才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美国在1935年开办职工养老年金保险,直到1981年仍有25%的农民及农业工人没有享受政府的养老保险保障,直到1990年才全面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加拿大从建立雇佣工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到农民年金保险计划相隔了64年(见表1)。表1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时间及经济发展水平(附图{图})注:人均GDP,接美元现价计算。②a是1978年数据;b是1992年数据。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1981,1990,1991,1993年;《社会保障实务大全》,新华出版社。

事实表明,各国国情尽管不同,但建立农民年金保险计划都远远滞后于为城市的

雇员雇工建立的国民社会年金保险计划。其客观原因、规律性如何?对我国建立农民社会年金保险计划有些什么借鉴意义呢?

二、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挑战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很小,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地位已显著降低。农村经济极不稳定,农村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农民收入普遍低下,生活日益贫困;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不足,农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加之,西方国家的居民一般家庭观念比较淡薄,往往也不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老年农民一般都依靠自己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养老,但农业劳动力的老化进一步加剧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成为各国工业化发展的障碍。西德是最早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国家,在1957年,西德的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产值份额仅为5.7%,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为13.7%,而工业产值份额却为54.5%,工业劳动力结构份额为47.3%。50年代的德国已是十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工业剩余的支援。日本是1971年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当时日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低,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0年代初的25.6%下降为8.0%,工农业产值的比例为9.2:1,农业劳动力人数由50年代初的50.9%下降为14.7%。农业生产增长率1951~1961年平均3.6%,1961~1970年平均3%,1971年比上年负增长6%。[1]丹麦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一向占有重要的地位,丹麦以生产粮食

为主,到60年代转而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中由60年代的14.0%下降到1976年的6.9%,农业的地位迅速下降。芬兰粮食生产到1968年才自给有余,但是到了70年代中期各种主要作物产量有所下降,如小麦由1976年的654千吨下降为1977年的295千吨,黑麦由178千吨下降为80千吨,燕麦由1573千吨下降为1023千吨,马

铃薯由948千吨下降为737千吨,甜菜由610千吨下降为560千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也因此大受影响,1975年为0.6%,1976年为0.3%,1977年为0.4%。波兰政府也是70年代中期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其农业份额相对于其他各国高些,但也只有14.5%。由此看来,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问题比较突出,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甚至严重负面影响。

2.人口状况的变化农业人口状况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很低。如日本当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24.1%;丹麦1997年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20%;芬兰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40%;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的是波兰,也只有42%。这表明各国在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其农业人口远远低于非农业人口,或者说,非农业人口已经超过了50%以上。虽说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明显下降,可是各国面临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导致的农业人口绝对量的增加,以及农业人口的老化,为各国所担忧。根据人口经济理论所确立的人口增长模型(见图1),一个国家的人口要经历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型的转变过程,这对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与工业化发展以前的时期相对应,人口增长的第二阶段大致与工业化的初期相对应,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居民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从而引起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地下降,高出生率与低死亡率的并存使得人口增长率急剧上升;人口增长的第三阶段大致与工业化中期相对应,这一时期死亡率仍在下降,但下降的进度放慢,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妇女文化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参与率的提高,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使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要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幅度,从而使人口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的第四阶段大致与工业化的后期相对应,这一时期出生率的下降步伐明显趋缓,而死亡率因趋于极限而难以下降,这样低出生率伴随着低死亡率,人口变动逐渐趋于稳定,且增长率趋于零。

(附图{图})图1人口增长与工业化对应关系模型图注:①发达国家指首批工业化国家,如英国、西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②后起国家指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波兰等。<BR>人口增长阶段与工业化成长阶段的对应关系意味着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前期,经济发展一直都面临着人口高增长的压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往往在这一阶段形成,如果农业部门不能供给充足的剩余,则经济要成功地度过这一阶段是困难的。农业人口的高增长严重制约着农业剩余供给的增加。因此,摆脱这一人口陷井的根本办法,就要求尽可能快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积极地对农业人口的高出生率进行必要的社会控制,而社会控制的结果,使出生率急剧下降,由于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死亡率也急剧下降,这个在人口高出生率

时期出生并存活的人在过半个多世纪后成为白发老人,换句话说,在半个世纪后,将有一个老龄人口高峰期,这些老龄人口将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根据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时间看,正是在老年人口压力最大的时候(图1中的阴影部分)。3.经济发展的水平

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制度的背景是在农村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情况下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尤其是像西德、日本等这些发达的国家,从它们工业化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来看,当它们充足的吸纳了农业剩余而有了大量资本积累完全走上了工业化发展道路之后,农业的发展缓慢难以与工业的发展相协调,此时,需要以工业剩余

来补充农业。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高度发展,表现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水平化,人均GDP很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除了斯里兰卡人均GDP只有386.9美元,波兰人均GDP为1822美元外,其他国家人均GDP都在2000美元以上。但是根据各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看,只要人均GDP达1000美元(按1980年美元价计算),就实

现了工业化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即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的使命结束。这一阶段美国用了80年时间,日本持续了40年时间。相反,韩国、台湾等后起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农业提供剩余持续时间要短得多。在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使命结束后一段时期,常需几十年时间工农业要进行各自的积累,自我发展,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各国陆续建立工人年金保险制度,为保障工人的生活安全,老后有良好的经济保证。日本是在1941年建立工人年金保险的,而在30年之后的1971年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均GDP达3802美元(按当年美元现价计算),日本便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同年,日本建立了农民年金保险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建立农民年金保险计划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所起的作用给农村居民提供了一种社会福利,而且是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保障措施的组成部分。

三、结论与思考

如果将各国工业化成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则大致划分如下:第一阶段:经济起飞时期,工业的发展要完全依靠农业的支援,即以农养工阶段。若工农业的结构比例为6:4,农业劳动力份额不超过55%,人口城市化率不低于35%,人均GNP不少于1000美元(按1980年汇率计算),则经济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二阶段: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剩余积累,农业和工业平等发展,即工农自养阶段。若工农业的结构比例为8:2,农业劳动力份额在30%以下,人口城市化率在50%以上,人均GNP在2000美元(按1980年汇率计算)以上,则

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三阶段: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完全依靠工业剩余积累,且农

业的发展需要工业支持,即以工养农阶段。前述分析表明,这些国家或地区建立农民年金保险计划大都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即工业化发展靠自身积累,且其剩余反哺农业时期。依世界各国的经验,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的初期,一般所采取的措施都是进行农业价格保护,进行农业投资,之后,才是进行农村社会保障。美国以工业剩余回流农业为内容的农业保护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日本是60年代初期,开始以工业剩余回流

农业进行农业保护的,同期建立了农业工人的养老年金保险,但直到71年才建立了农民年金保险。台湾省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农业保护的,但农民年金保险的建立是在90年代初开始的。根据以上资料和分析,我们对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其他经济指标粗略推断如下:(1)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15%以下;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在20%以下。(2)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且总人口增长处在人口增长的第Ⅲ阶段中后期(图1阴影部分)。

(3)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当年美元)。按照这一推断,那么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呢?是否具备建立农民社会年金保险制度的条件呢?(1)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各部门中的份额为20.6%,农业劳动力份额为52.9%(1995年统计数据)。(2)我国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1%,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出生率由1990年的21.6%下降为1995年的17.12%,而死亡率由1990年的6.67%下降为1995年的6.5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0.55%,正处在人口增长的第三阶段中期。(3)我国在1995年人均GNP约为1000美元(按1979年的不变价计算)[2]。对照国外的经验,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很低,还不具备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经济条件。统计表明,我国工业净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净产值是在1971年

,这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体转向以工业为主体的临界点,当时农业净产值的结构份额为47%左右。经过约15年的过渡,到1985年,我国净产值的结构份额基本稳定在41%以下,农业劳动力占全国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60%,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36.6%,人均GNP按1980年汇率计算已接近600美元(若按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计算人均DNP接近1000美元)。根据前述各项指标,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在80年代中期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工业与农业平等发展的阶段。当然,尽管我国工业化水平目前很低,可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那些工业化国家当时的水平。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的势头,1979—1991年GNP平均增长率达8.6%,人均GNP平均增长率为7.5%,1992年、1993年又分别创造了12.8%和13.4%的世界记录。而1965年到1990年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4%,根据有关预测资料1990年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3%,按照该增长速度,中国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等于1990年的10倍,203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等于1990年的19倍。预计中国在2050年前后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万美元左右(以1990年美元汇价计算)。依发达国家经验,工业化中期一般所用时间较短,如美国用了30年,日本用了10年,台湾地区用了10年。那

么,我国依目前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几年就会渡过这一阶段而跃入工业化成熟期或更高的阶段。如果经济确如所预测的速度发展,全国性的、真正的农民年金保险制度要到15—20年以后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不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很大,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相当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如苏南地区1993年人均GNP已达到1500美元(,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按当年汇率折算),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只占7.7%,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为26.3%,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大体相当于日本60年代后期,台湾地区70年代后期,韩国80年代初期水平。因此,这些发达地区可以早一些开始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制度。与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观点相比,我们在这里所得的结论显得不大协调,观点似乎有些保守。但任何制度变迁首先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尽管强制性制度

迁有其必要性,但也必须认真考察其成本和效果。参考文献:

1.李pèng@①:《农业剩余与工业化的资本积累》,西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2年。

2.田伯平:“东亚发展模式与苏南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国外社会科学情况》

(南京),1995年第4期。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6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深圳天星”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靖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县十八届七次全会和上级人社部门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就业扶贫等工作,着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举措,抓落实,“稳就业”格局进一步巩固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稳就业为“六稳”之首的政治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疫情、稳定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稳就业”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占市县年任务3100人的145%,失业人员再就业1239人,占市县年任务950人的13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7人,占市县年任务380人的12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一是搭建平台促进就业。本着“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工作理念,依托现场招聘会、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平台,向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招聘信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转移就业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精心组织了“春风行动”、“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等10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吸引县内外用工企业165家,提供涵盖汽修、餐饮酒店、市场营销等20多个行业的9246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071人。二是落实政策稳定就业。全面落实企业社会保险费减、免、缓政策。累计为39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298万元,为950家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927万元,为354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8071万元,有效促进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稳定经营,确保就业岗位保持总体稳定。根据上级政策精神,疫情防控期间为各镇开发8名临时性公益性岗位,用于从事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和就业服务等工作,重点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为受疫情影响的41家中小微企发放第一批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123.84万元。在政府官网了《关于开展以工代训支持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通知》,目前已有29家中小微企业正在开展以工代训培训工作,现有25家635人符合预拨付以工代训补贴条件,相关补贴已发放到位。三是优化服务扩大就业。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窗口和基层社保站等就业平台,广泛收集县内外各类用人单位和园区企业的招聘信息,努力扩大各类求职者就业创业“朋友圈”,努力做到就业岗位“菜单式”对接、就业状态“清单式”管理、劳动力资源“账单式”供应。通过党政第二办公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窗口向中小微企业推荐就业2661名,累计用工信息12批次,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1388余人次,登记就业人员11237人,失业人员756人。实施“点对点服务”向西安、内蒙集中运输25人。建成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5家。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笔671万元,扶持自主创业63人。四是强化培训提升就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退役军人等为主要培训对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职业院校基础和社会培训机构支持培训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累计开展快件派送员培训 11名、家畜饲养员培训47名、SYB创业培训332名、湖羊养殖技能培训50名,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16名。

二、抓规范,提质效,“惠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强化兜底保障功能,不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大力宣传社保政策,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防控基金风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是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224人、38884人、126520 人、23016人、61298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全面完成。二是政策知晓率持续提升。按照全民参保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聚焦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城乡居民等重点群体,借助新媒体、新业态平台、人力资源市场、以及街道(乡镇)、社区(村)管理的各类基层服务组织开展社保政策宣传、提升群众参保缴费的政策知晓率。各类宣传信息10000余条,面向各镇(街道办)累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余次,接受群众现场咨询2000余人,发放宣传品30000余件,印发各类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资料40000余份。三是社保待遇全面落实。提升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创新经办管理服务方式方法,积极推进“互联网+”,将经办服务向互联网、手机APP等便民化载体延伸,打通参保缴费等社保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发放,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为3644名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发放养老金12975万元;为43384名受待遇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138万元;累计受理工伤认定申请419起,作出工伤认定369起,为291名发生工伤事故的参保职工报销工伤保险待遇2543万元;为11名失业人员每人每月发放失业保险金1620元;为3211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1895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率100%。四是基金防控水平持续提升。认真开展社保“三个全面取消”自查工作,发现问题3条,并逐一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深刻汲取“刘兴鱼贪污社保费案件”教训,坚持问题导向,联系自身实际,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靖边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费收缴工作监管不力问题整改方案》,责成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整改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将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给予行政警告处分1人。精心组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警示教育活动,组织系统社保机构工作人员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系统地学习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基础法规文件汇编》,邀请县纪委监委干部王惠婷为全体干部开展警示教育专题讲座,不断强化社会保险工作人员基金管理风险防控责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和平稳运行。

三、高标准,严要求,“强人才”的走势进一步呈现

扎实做好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等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人才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一是坚持统一标准,严格考核程序,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在全县1082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评定2019年度优秀等次人员1682名,合格等次人员8917名,基本合格等次人员36名,不合格等次人员12名,不定等次人员176名,考核率达到99%,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激励作用。二是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聘用2018年校园招聘教育系统工作人员92名、2019年校园招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13名、免费师范生42名、大学生士兵78名、特岗教师174名,配合市人社局为职教中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15名。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260名,赴陕师大拟聘免费师范生5名,赴咸阳校园招聘会拟聘教育系统工作人员89名,进一步充实了全县教育卫生人才队伍。三是根据靖编发(2020)54号文件精神,经各涉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县委组织部、编办、财政局及我局联合审核,共转隶126家事业单位2260名工作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对交通运输领域54名转隶人员进行了公开考试,稳妥推进了我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四是完成我县154名村官转事业单位工资认定工作;完成4270名教师10%绩效工资审核工作;完成2020年各类工资变动和正常增加薪级工资10916人;审批各镇乡镇工作补贴2115人、审批护理费71人、伤残人员抚恤金37人;完成我县2020年度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调查统计工作。五是审核上报高级职称171人、中级职称512人、硕士认定中级34人、初级1人;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21家;完成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初级工86人,上报中级工101人、高级工201人、技师156人。六是严格规范干部职工退休。认真贯彻执行干部职工退休政策,共办理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审批142人。

四、重执行,抓落实,“促和谐”的因素进一步累积

深入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持续加大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力度,稳步推进疫情防控期间集体协商工作,坚持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向各用工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广泛宣传新《条例》、《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在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园区召开新《条例》专题宣传培训会1次,组织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参加新《条例》线上培训1次,累计发放《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图释》200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资料汇编》120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100册,便民服务宣传单1500张,接待群众咨询500多人(次),用人单位遵纪守法意识和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扎实开展劳动保障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工程建设领域“八项制度”落实、“根治欠薪”等专项检查6次,年检用人单位255家,依法受理举报投诉案件125 起,其中协调处理121起,立案查处4起,为791名劳动者追讨回工资1135万元。三是努力提升劳动仲裁“四化”水平。深入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细化完善调解仲裁制度,全面推广“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0起,涉案金额540万元,审理结案100起,其中裁决案件28起,调解44起,调解撤诉28起,20起正在办理中。四是统筹推进农民工工作。根据市人社局统一部署,我局高度重视,上下联动,持续推进农民工实名制核查工作,努力克服数据录入工作量大、时间紧等情况,加班加点对农民工基本情况进行比对、核实、登记,形成工作合力,圆满完成全县68818名农民工实名登记工作。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995户4150人。

五、找差距,补短板,“抓扶贫”的成效进一步稳固

坚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统筹抓好驻村扶贫和就业扶贫工作,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深入贯彻省、市、县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文件精神,以“三排查三清零”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时间节点,紧扣问题短板,精准施策,全力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成功推荐17名贫困户高校毕业生到榆能化公司就业;举办招聘会共促进3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防疫性公益性岗位8名;向易地移民搬迁点改聘和新聘特设公岗15人,扶持自主创业8人。新建扶贫基地1家,吸纳就业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发放“雨露计划”入学生活补助107.7万元;新认定社区工厂2家,吸纳就业85人。完成贫困劳动力快件派送员培训11名、家畜饲养员培训47名、湖羊养殖培训50名,SYB创业培训259名。二是持续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因人因户施策,精准“八个一批”帮扶举措,从2020年9户贫困户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帮扶措施,健康扶持9户17人,教育扶持2户2人,生态扶持5户10人,兜底保障7户10人。协调安装80KW变压器4台,打深井3眼,通过红葱种植基地引领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红葱2000亩,22户贫困户通过红葱种植基地和鼎宏绒业享受集体经济分红25200元,周边群众及贫困户红葱基地务工领取工资20余万元。按照民主评议、核实认定、村内公示、乡镇核查、县级抽查、标注备案的程序,严格开展贫困人口退出工作,帮扶村贫困户均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退出。

六、强统筹,突重点,“抓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升自身建设水平。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县第十八届纪委五次全会精神,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落实“两个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精心组织了人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党员培训大会,邀请县纪委监委干部王惠婷作了一堂生动精彩的警示教育专题讲座,深刻汲取“刘兴鱼贪污社保费案件”教训,持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狠抓党员教育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力促“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累计召开党建、党风廉政专题会议6次;召开党员大会3次、支委会11次、党小组会33次、讲党课3次。每名党员撰写心得体会5篇,摘抄学习笔记10000字以上,学习强国人均积分15000分以上。二是全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根据全县统一部署,全体党员严格按照“双报到、双服务”工作要求,积极响应“街道举旗、部门联动、携手共建”城市党建号召,协助社区网格员逐门逐户采集智慧社区信息130余条,为福韵园小区安装健身器材1套;疫情期间,累计派出28名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党员干部点亮微心愿33个,为丽景花园设立民生政策宣传栏2个,悬挂横幅4条。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党群关系更加紧密,全体党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扎实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保障工作。全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充分发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积极协调县卫健、工会、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从生活、心理、人文、安全、专项等5个层面形成合力为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五大保障”,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全力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急需,累计慰问一线人员家属177人次,发放慰问金2.8万元、68张生活保障卡,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20公斤。为一线医务人员开展心理疏导20人次,为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55人次,县内一线医务人员平均12小时轮休一次,每14天进行一次换休。累计为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安排对口帮扶人员27人,县内一线医务人员均配备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体温计等防护设备,积极协调县财政、卫健等部门落实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贴等福利措施,努力构建全社会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良好氛围,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四是持续推进系统行风建设。以县委“三比三争”活动和“庸懒散慢虚粗”专项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人社系统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管理,持续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纠正不良风气,增强工作动力,激发干事热情,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认真受理百姓问政、县长信箱、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反馈信件,及时答复百姓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咨询、投诉、建议、求助等事项,累计受理百姓问政和信访系统反馈事项109件,答复县长信箱和12345热线留言211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累计开展作风专项督查3次,查摆共性问题21条,个性问题34条,给予行政警告处分1人,通报批评5人,围绕查摆问题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做到整改实改,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和各类活动,人社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日趋牢固。

此外,工会、禁毒、扫黑除恶、意识形态、信访维稳、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等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社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目前库存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档案20940份,其士2份,硕士研究生130份,本专科生档案16949份。加之疫情期间,很多用工企业在年后迟迟无法开工,一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出现了线下招聘受阻、就业市场热度降温、劳动者求职难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大。二是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不高。尽管我局在贫困劳动力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摸底和市场调研工作,但是由于务农、外出务工等原因,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意愿不高,导致自身就业竞争力低。三是仲裁办案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政府应将仲裁办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目前,我县仲裁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我县劳动仲裁办案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仲裁员也无办案补助,对仲裁工作长远发展带来一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对待,进一步强化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2021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是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切实把“稳就业”和“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精心组织实施就业见习、春风行动招聘会等活动,多措并举促进未就业大学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依托14个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提供专业化创业指导服务,建设培训、实训、孵化一条龙的综合性众创空间;计划扶持自主创业3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万元。

二是不断完善社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广泛宣传社保政策,不断提高未参保人员对社会保险的认可度、参与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扎实做好失业保险内控工作,持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工作,认真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警示教育活动,保障基金安全完整和平稳运行。

三是大力加强人事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扎实做好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等工作,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全县人事管理软件系统。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积极配合省、市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考工作,认真做好职称评审、工资调整、退休审批、考核培训等人事人才管理服务工作。

四是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大力开展根治欠薪等联合执法活动,确保广大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不断提高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7篇

努力改善守业和就业环境。实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公共就业扶持政策。继续落实好国家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稳定性。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贮藏制度,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平安等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协助和服务。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城镇新生长劳动者的就业工作,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就业的有关政策。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完善农民进城务工和跨地区就业合法权益保证的政策措施。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注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城市新增劳动力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打破妨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领域转移,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开发、销售服务环节的经营活动。完善国有企业裁员机制,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分流和安排富余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加大社区工作力度,拓宽保洁、保绿、保安和餐饮服务、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多种就业渠道,重点协助“4050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年力争使95%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发展和规范各种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鼓励社会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城乡劳动者提供诚信、有效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提高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效率。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证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广泛发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推行守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完善社会保证体系

实现参保结构多元化。巩固“完善城镇社会保证体系试点”效果,完善城镇社会平安制度。逐步将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全部纳入城镇社会平安范围。保证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实现现收现付向局部积累转换,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鼓励个人参与储蓄性平安和商业保险,形成基本养老安全、单位补充养老平安和个人积累养老平安相互支撑的社会平安体系。逐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依托社区为退休人员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稳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平安覆盖面,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证体系。建立失业预警机制,按政策规定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证,解决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为实现再就业发明条件。

增强基金支撑保证能力。拓展筹资渠道,加强社保资金筹措与管理。依法加强社会平安费扩面征缴。建立稳定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社会保证支出。提高社保资金监督管理水平,加强社保资金征缴、清欠和稽核力度,建立保值增值机制。

健全家庭收入调查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关注城镇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发明条件,建立并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积极推动社会互助,建立完善社会捐赠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社保会计工作计划第8篇

为了加强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工作,维护广大民工的合法权益,保证首都社会秩序的稳定,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的通知》(劳社厅发〔2000〕17号)转发给你们,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点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年一度的春运工作关系到广大民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首都的社会秩序的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春运工作作为开年一项利国利民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均要成立春运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要亲自挂帅,要设立办公机构,派专人负责,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春运值班、带班制度,设立值班电话等方式,加强春运工作的领导组织,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负责协调有关科室做好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

二、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活动。春节前,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文件规定,并及时将政策下发宣传到辖区或所属各用人单位。同时,要选择本地区1~2处民工流动频繁的火车站、长途站开展宣传日活动。通过设立标语宣传栏、散发《致外地务工人员一封信》、咨询解答等形式进一步做好春运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

三、1月9日至3月17日春运期间及春运过后1个月内,本市将暂停用人单位招用新民工,市、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暂停办理《外地来京人员就业证》等有关手续。企业在此期间因生产、经营特殊需要,需招用外地务工人员的,必须提前15天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用工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招用,并依据有关规定办理招用手续。

四、加强民工流动的监测和监控工作。为了加强春运期间民工有序流动的管理,及时准确把握民工离京、返岗的时间人数,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选择10家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百人以上的用人单位进行重点动态监测,重点了解离京、返岗的时间人员安排。并将有关情况分析整理后于1月9日至2月17日期间每周五将情况上报市劳动保障局就业处。市建工集团、市城建集团、市政工程局、市二商局等重点监控企业也要将所属企业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变动情况按上述时间进行上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在本市崇文、海淀两区的民工流动监控点要按照部里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春运期间百名民工流动的监控工作,并将监控信息按时上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五、组织开展劳动用工大检查工作。为了维护春运期间本市劳动力市场正常秩序,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在春运期间组织开展劳动用工大检查,重点对私招乱雇、拖欠克扣民工工资、非法职业中介行为等违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劳动监察。

六、在春运期间,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民工流动的动态信息的收集、信息上报工作,对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各企业主管单位要加强工作中的指导协调,统筹安排所属企业务工人员的休假、返岗工作。企业对于留京工作的务工人员要做好工作、生活的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务工人员的节日生活。

七、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重点监控企业要认真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的工作总结,并于2月15日前将总结上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

附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做好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各项工作,现将《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请于2001年1月5日前 将你厅(局)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手机)和传真号码传报我部。

联系人:贾丽、黄华波

联系电话:(010)84201056,84201656

传 真:(010)84227798

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

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要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运用近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强地区间、部门间合作,确保春运期间民工流动安全有序。具体安排如下:

一、2000年12月~2001年1月上旬

1.制定上报工作方案。分析预测本地农村劳动力流动数量、方向及趋势,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方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2001年1月5日前各地将工作方案报劳动保障部。

2.部署春运期间重点监控工作。指导和督促重点监控地区按照劳动保障部要求,做好检查网点设置,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必要的调控预案等项准备工作。2001年1月9日开始,上报春运期间民工流动信息。

3.开展流动就业工作检查。检查内容为: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准备情况;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有序流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监控工作准备和进展情况;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以及保障民工权益情况等。检查方式:以各省(区、市)自查为主,1月中旬劳动保障部派出检查组到有关地区督查。

二、2001年1月中旬-2月中旬

1.开展宣传工作。输出、输入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宣传内容:城乡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就地安置政策等。宣传工作要开展到农村劳动力流动量较大的乡村、企业和车站码头。

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返乡民工疏运工作。输入地要调查了解企业春节期间放假安排和民工返乡情况,并通报相关输出地,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民工返乡运输组织;输出地要了解民工返岗时间及数量,做好本籍返乡民工的输运接应工作;中转地要积极开展疏导分流工作。

3.做好春运期间信息调查预测。重点开展春节期间百名民工抽样调查,指导重点监控地区开展信息监测和通报。随时上报民工流动动态。

4.协助有关部门搞好返岗民工输送工作。输出地与铁道、交通部门配合,采取组织专车(列)、预订团体票等措施,组织好民工返岗工作;输入地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返岗民工及时安全到岗。要集中力量做好正月初一后和正月十五后的民工返岗工作。

5.开展疏导分流和调控,劝阻劝返盲目外出人员。输出地要发挥基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动员返岗民工不携带新民工外出,劝阻盲目外出人员;输入地、中转地与民政、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盲目外出人员的疏导分流、劝阻劝返和收容遣送工作。重点监控地区要开展对外出民工流动的调控。

6.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输入地要加强劳动监察,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专项监察,严厉查处私招乱雇、非法职业中介行为。

7.做好春运期间值班工作。各主要农村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建立春节期间值班、带班制度,搞好值班工作安排,保证春节期间信息畅通。

三、2001年2月下旬-3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