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3 09:36:32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1篇

一、加快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体系建设,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二、突出安全生产超前管理,抓实抓细公司常态化专业管理和定期检查评比,强化安全生产的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总结整改的全过程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结合电网十八项反措及相关生产管理标准,加强对基建工程及改造工程设计、设备招标选型、监造、安装验收的把关,在基建工程及设备改造时彻底杜绝装置性违章,实现关口前移;并高度重视电网建设高潮期输变电工程投产前的人员组织、电网及生产运行准备、标准化管理,确保一大批重点工程投运后电网管理、运行维护的顺利进行。

二是2006年开始全面加强输、变、配电及通讯、自动化专业标准化创建工作,恢复变电站“达标”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标准化考评考核管理办法,要突出各基层的日常专业标准化管理,逐级推动、责任上肩,加大公司层面的标准化抽查,2006年内从严、高标准对公司所有生产班组组织进行“达标”验收;并以此树立各专业“样板班站”,以点带面,着力提高各专业及班组的标准化水平和生产技术自主管理水平。11月份将集中组织进行变电标准化检查评比,并进行通报及奖励考核。

三是从各单位到公司都应在安全生产中时刻树立电网意识,逐级高度重视电网停电计划的管理,突出通盘考虑、强化停电计划的严肃性,并加大可靠性指标的管理和考核,尤其是3-5年内公司电网建设、设备改造任务繁重,电网安全可靠及运行管理面临许多问题,各基层单位应建立停电及检修计划预评估分析制度,结合停电计划分析把关,加强重要改造检修工程施工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和方案的审查把关,切实实现责任下移。

四是建立生产技术管理的工作计划体系、工作督导问责机制。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其一是建立科学的生产技术工作计划体系,以年度生产技术重点工作安排、季度专业生产技术重点工作计划、月度生产技术重点工作计划为主线,辅之以年度检修及预试计划、年度反措执行计划、月度设备检修计划及设备消缺计划等,使各项常态工作、例行工作纳入计划体系,减少事务性管理,借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施,建立生产技术计划的闭环管理平台。

其二是职能部室通过周期性专业检查、“突击式、不打招呼检查”和“回头看”等针对性检查,重点督察安全生产任务的组织落实情况及基层生产管理到位情况、规程制度制度执行情况,从班组抓起、从基础抓起,检查评估计划及重点任务的执行情况,加大计划执行的闭环管理和督导问责,对基层单位例行工作或重点工作开展不力,通过重点工作任务通知书进行警示,要加强规程制度落实和纪律执行的考核、决不能姑息迁就,体现100%刚性,对执行生产指令不力或出现管理断层、管理弱化单位要加大考核力度和责任追究,以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生产管理常态机制,以此逐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重心和安全生产关口的逐级下移。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2篇

酒店财务20xx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酒店编制的财务计划主要包括:筹资计划、固定资产增减和折旧汁划、流动资产及其周转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及利润分配计划、对外投资计划等。每项计划均由许多财务指标构成,财务计划指标是计划期各项财务活动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财务计划还必须列出保证计划完成的主要经营管理措施。

编制财务计划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分析主客观原因,全面安排计划指标

审视当年的经营情况,分析整个经营条件和目前的竞争形势等与所确定的经营目标有关的各种因素,按照酒店总体经济效益的原则,制定出主要的计划指标。

(二)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落实增产节约措施

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经营目标的要求相适应;在财力平衡方面,要组织资金运用同资金来源的平衡、财务支出同财务收入的平衡等。还要努力挖掘酒店内部潜力,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对酒店各部门经营活动提出要求,制定出各部门的增产节约措施,制定和修订各项定额,以保证计划指标的落实。

(三)编制计划表格,协调各项计划指标

以经营目标为核心,以平均先进定额为基础,计算酒店计划期内资金占用、成本、费用、利润等各项计划指标,编制出财务计划表,并检查、核对各项有关计划指标是否密切衔接、协调平衡。

酒店财务20xx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局组织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

首先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 参加继续教育后,汇报学习情况报告。

二、加强规范现金管理,做好日常核算

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

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月初前报交总经理留存,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以票和转帐支票。

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3篇

概述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要从组织机构、规程标准、依从落实几方面完善。火电厂输煤专业属于附属专业,相比机电炉主专业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输煤专业管理放松,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相对弱化,形成木桶效应,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输煤专业管理亟待提升。结合多年输煤管理经验,重点介绍输煤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1精细化管理经验做法

1.1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大部分火电企业输煤专业检修工作通过外委形式完成,厂方一般设置1-2名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与承包商形成甲乙方关系。厂方管理人员忙于日常会议、各方协调、项目管理等,被重复繁杂的日常事宜牵制,很难专注于检修管理,部分检修管理工作交给承包商代为完成,工作质量很难保证。因此,输煤专业要健全组织机构,配置合理数量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认真落实,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1.2总体策划、分步实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需要整体策划,分步实施,无法一步立即实现。因此,必须首先评估出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编制总体策划,可以策划近1年或几年的工作,工作内容必须具体细化、可执行,分解到每个月份,明确计划完成达到的效果或验收标准。结合总体策划,制定每周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验收标准及验收级别,指导实施人员现场落实。

1.3完善制度、规范流程

编制科学详尽的规程、标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所有工作均有据可依,定期工作详尽、周期合理、标准清晰,所有工作均参照标准开展。结合输煤系统实际情况,应编制《燃料检修工艺规程》、《燃料定期工作标准》、《点检标准》、《巡检标准》及检修文件包工艺卡等等基础文件,实施过程中,动态补充完善。

1.4制度依从、严格落实

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再好的策划、再完善的体系制度,如果闭环落实不好都是空谈,因此,规程、标准、制度的落实非常重要,必须全部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工作计划,才能精准落地执行。参照规程、制度、标准要求,按规定周期完成各类计划填报,分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三个类别。年度计划包括定期工作、消缺工作、季节性工作(防暑度夏、防寒防冻、春秋检等)、安全检查(隐患排查、防火检查等)、项目实施等规程制度标准要求完成的所有工作,工作按月分解,是年度检修纲领性文件;月计划参照年计划分解内容编制,同时结合设备运行状态补充项目;周计划按照月计划分解编制,同时结合设备缺陷补充项目。所有检修工作周计划统一出口,用于指导现场实施。

1.5分级验收、过程督导

计划实施必须做好阶段验收、过程监督指导工作,针对项目重要性分为一级验收、二级验收和三级验收,确认项目是否达到质量标准或预期效果,实施过程给予必要指导。电厂职能处室必须履行监督职能,现场检查考核,充分发挥自查自纠的作用,推动持续改进。

1.6对标提升、重点推进

电厂应经常组织专业间、各厂间、系统内外的对标提升工作,参照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自我提升管理计划,落实整改持续改进。结合本单位短板,可以开展专项提升工作,集中精力专项攻关、补足短板,促进专业管理整体提升。可参考以下做法:

1.6.1开展定期工作精准落地执行通过完善检修计划内容方式,确保所有定期工作按周期落实,通过软件逐步实现工作计划智能化管理,依据规程、制度、标准要求,定期工作自动形成,不“过修”、不“失修”。

1.6.2开展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输煤扬尘、撒漏煤现象,事关安全、环保、健康问题,直接反映设备管理水平,应规范检修管理、优化运行流程,结合现场情况制定《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专项滚动计划》,持续做好现场治理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现场积煤积粉定期检查清理工作,特别是除尘器内部、落煤筒导料槽内部、高处钢梁、电缆桥架、隐蔽位置等,深刻吸取近几年输煤系统着火爆炸的惨痛教训,做好预防预控工作。

1.6.3开展输煤系统全员隐患排查工作成立输煤隐患排查小组,要求全员参与,按系统、分区域落实责任,明确隐患检查标准,分为设备隐患排查和火灾隐患排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18)2019年6月1日起执行,规定“定期开展粉尘防爆检查,企业应每季度一次,车间(或工段)应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应严格落实作好记录。

1.6.4开展输煤系统疑难问题“协作攻关”工作确定本单位输煤系统设备疑难问题,通过技术攻关或技术支持集中解决,成立协作攻关组制定方案、排定计划、落实责任,推动问题尽快解决。

1.6.5开展“结对互查、互补提升”工作与机电炉主专业开展对标检查工作,查阅资料、沟通交流、查看现场等方式,互查、互帮、互补提升,提出问题,制定整改提升计划,持续改进。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4篇

一、批量采购计划成为物资计划的主导

只有计划批量化,才能实现采购规模化,批量采购凭借其标准化、集中化优势,在优化供应商结构、增加直采率和节约采购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一方面节约了采购资源,提高了采购效率,另一方面发挥了规模化采购优势。为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第一步政策宣传,向用户单位指出传统的“按需上报”,“随时需要随时报计划”中存在的少报、漏报、重复上报等问题,尤其是没有合理采购周期,人为造成供货紧张的局面,而批量计划的特点和优势则体现在这里,一次采购管用一年,平时只要及时补库存就可以避免因采购周期长而影响供货的情况出现。第二步认真执行,要求用户单位将所需物资计划分类型集中批量上报,类型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年度计划以本年度常用大宗物资为主,如化工材料、金属材料,以及电缆、配件等,签订年度采购协议,分批到货,分批结算;季度计划为年度计划的补充和细化,将年度计划中没有预计到的物资及时上报采购;月度计划主要是将日常零星用料汇总整理后上报,形成批量计划。对于各单位均有需求的物资,如劳保、油品、金属管材等,在认真分析上一年度消耗情况和本年度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将各单位用量汇总合并后自编为年度或季度计划批量采购。第三步是严格考核。采购单位对各用户单位的批量计划上报率和执行率进行考核,奖惩并举。处内对各科室的批量采购进行考核,对于原来为零星临时物资计划的,现在经过调研自编批量物资计划,签订代储代销或框架协议的供应员,由科室在业绩考核中予以奖励。

批量物资计划实施后,对于采购业务影响大。例如相关单位委托采购的物资计划,一直以来存在数量小,委托频率高,物资编码不准确、交货时间短等问题。现在通过上报年度物资计划一次性签订全年用量,形成框架、代储代销协议,一次性就将问题全部解决。

二、准确规范、预见性强成为物资计划的基本要求

计划是采购的基础,因此采购的物资是否符合用户要求,关键就看物资计划是否准确无误,能够完全反映用户的需求。无论是批量物资计划,还是临时零星计划都必须准确、规范,才能够提高计划的可操作性。对于用户单位,首先是提前催缴,通过网上通知、函电、质量回访、电话等多种形式,要求各单位严格按规定提前上报年度、季度、月度等各类批量需求计划,和零星采购计划,批量计划以书面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报送采购单位,书面报表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然后再在半月之内从ERP系统中上报,以此保证所报计划的预见性和规范行。其次是严格审查,对未在季度计划范围内的计划或逾期上报的季度计划均按临时计划处理。除了计划的类别,到货地点、到货时间、计划级别、技术指标及要求、是否可抵税等项目都要求计划员反复落实,不准确、不规范的计划原则上都应退回,待修改后重新上报。尤其是技术指标及要求,相关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物资采购计划中质量填报规范的通知》,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产品的使用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单位认真执行。对于物资计划中执行标准过期,或技术指标不规范,不完全,与物料描述不一致,套用编码的,一经发现,坚决退回。

三、三级物资计划处理简便快捷易操作

一、二级物资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操作,批量采购,实现优质优价的采购目标。对于品种繁多、低值易耗三级物资,所占金额不大,但计划量却不少,为有效解决三级物资的采购难题,以简便快捷易操作为出发点,对三级物资计划实行分类处理。第一类是批量、常用的三级物资,在汇总各单位用量的基础上自编批量计划上报,采购结果执行单位上载至网上交易平台,需要时只需在网上超市点击认购,由各用户单位在ERP系统中上报,按照带量集中采购方式实施采购。

四、物资编码申请准确迅速

物资计划要上报的及时准确,首先物料编码要申请得及时准确。为有效解决编码问题,计划岗位坚决做到对于每一项申请的编码认真核对,反复落实,确保大类、中类、小类和品名准确无误,各项参数描述准确、齐全,确保申请一次通过,最大程度上减少停留时间。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效解决了以往用户单位因申请编码而导致上报计划延迟的现象。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5篇

——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精神和四川省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评估方案》,扎实稳步推进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步伐,强力提升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水平,加快实现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职能法制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信息化、队伍职业化的目标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到位

——市人口计生委始终坚持把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纳入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切实做到了“五个同步”、“五个纳入”,即同步部署,纳入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中;同步考核,纳入各级人口计生业务综合目标管理;同步规划,纳入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的总体规划;同步推进,纳入优质服务创建工程;同步监督,纳入计生部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廉洁自律的监督机制。市人口计生委成立了由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建华同志任组长,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利任副组长,委办公室、财药科、科技科、药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全市计划生育药具改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人口计生委、乡镇计生办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强化了药具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做到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和药具部门经常抓。为加强药具经费保障,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巴州区人口计生委今年上半年到位药具工作经费2.5万元,保证药具库房建设规范化;平昌县人口计生委主动与财政部门协调,将药管站原为二级预算单位调整为一级预算单位,药具经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南江县人口计生委主动与编委协调,将原定为自收自支的县药具站机构性质更定为全额财政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通江县人口计生委安排专项药具经费,为乡镇、社区配备了统一的药具免费发放专柜;市经济开发区计生办挤出计划生育事业经费2.5万元,用于社区、村专兼职发药员的工资报酬。同时,市级财政加大了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的支持力度,年初预算时,一次性增加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专项经费3万元。据统计,全市各级财政和计生部门今年共计安排拨付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项目经费近20万元。保障了全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有序顺利开展。

二、配套措施有力,扎实稳步推进

一是今年以来,市人口计生委已连续制发和出台了《关于印发〈——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巴市人口发[XX]4号)、《关于印发——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巴市人口发[XX]5号)、《关于开展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巴市人口发[XX]6号)、《关于报送XX年药具业务建设经费预算编制草案的报告》(巴市人口委[XX]9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的通知》(巴市人口发[XX]27号)等五个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市药管站认真做好业务指导工作,制发了《二oo七年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要点》(巴市药管[XX]1号)、《关于XX年避孕药具业务目标考核情况的通报》(巴市药管[XX]05号)、《关于县(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实施方案》(巴市药管[XX]3号)、《关于下达XX年度避孕药具调拨计划的通知》(巴市药管[XX]4号)、《关于计划生育药具社会营销工作计划》等五个业务指导性文件。三是认真总结经验,狠抓典型引路。我们在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中层层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改革会议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及时传递工作动态,截止目前为止,已编发工作简报6期,信息三则。四是逗硬组织考评、注重改革实效。年初,我们根据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对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规定和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评估实施方案》,并随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内容、办法、步骤及时间要求。今年2-5月,各县区、乡镇、村(社区、街道)进行了自查和逐级评估,在此基础上,6月下旬,市人口计生委又组织抽调7人评估检查组,由委党组书记、主任、市药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建华亲自督查,深入到三县两区,随机抽查了5个乡(镇)、5个村和5个社区。抽查结果显示,各区、县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已见实效,巴州区、平昌县、南江县考评分值达到了优秀标准,通江县、江北经济技术开发区考评分值达到了良好标准,均符合国家、省、市的要求和规定。

三、规章制度完善,业务管理规范

为使全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有章可循,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实际,重新完善和制定了《——市计划生育

药具管理工作基本制度》、《市药具管理站职责》、《县药管站职责》、《乡级药具管理职责》、《药具队伍建设及廉政建设制度》、《药具计划管理制度》、《药具统计报表制度》、《药具仓储管理制度》、《药具调拨管理制度》、《药具财务管理制度》、《药具宣传培训制度》、《药具批号管理制度》、《药具质量管理制度》、《药具不良反应报告

制度》、《药具信息系统技术管理制度》、《药具发放随访制度》等15个规范化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市计划生育药具免费供应、计划、统计、仓储、调拨、核算、信息系统等管理工作,全市基本建立起了标准统一、程序规范、运转科学、供应快捷、满足需求、减少浪费、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提升了全市药具工作管理质量和水平。

四、机构队伍健全,培训全面加强

——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发放机构健全,定性准确,编制落实,人员结构合理。截止目前为止,全市共有专兼职药具管理人员2187人,其中:市站3人,县(区)级站26人,乡(镇)级281人,村级1877人。市、县、乡三级均属财政拨款的专职药具事业干部,工资由市、县两级财政直发,村级药管员由村专干兼任,工资报酬不低于村支部副书记的待遇标准。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各级认真开展了逐级培训工作,截止6月底,市级已举办培训班2期,参训人数30人;各县区举办培训班5期,参训人数368人;乡镇做到了每月一次例会培训,累计培训达281期;通过培训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大了药具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市、县两级药具站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做到了站容、站貌整洁,服务优质高效。

五、统一工作要求,做到“六个统一”

全市严格按照《计划生育药具业务管理规范》的规定要求,及时下达了年度分配计划,并以乡(镇)级为起点,科学编制年度需求计划,切实做到了报表内容完整、数据准确、逻辑合理、条理清晰、报送及时;药具库存量合理,堆码整齐,帐物相符,并实行批号管理,严格执行计划、调拨及时。与此同时,认真加强了药具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财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准确,药具入库验收及时。目前,全市市、县、乡、村四级业务管理已达到了“六个统一”的要求,即:规章制度统一;需求计划编制统一;基层药管员应知应会内容统一;帐、表、卡、册、簿设置统一;业务操作规程统一;发放药具标准统一。

六、严格药具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市、县两级药具站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熟练掌握了药具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配备了专兼职质检员,并做到了持证上岗,仓储面积达标,设备齐全,性能良好。市药管站今年已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将计划生育药具分成三个库房管理,为一号库,避孕药为二号库,节育环为三号库,统一实行“三色”、“五区”色标管理,做到了标识醒目,美观整洁。同时,严格按照《药具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定期进行质检,做好质检记录,每天定时两次监测库房湿、温度,做好调控记录,确保无过期、变质、积压、浪费药具。

七、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优质服务

全市不断探索药具发放服务思路、新举措,积极推行药具发放的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药具发放的覆盖面和易得性,方便群众领取。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多网点、宽渠道、全方位、开放式的发放机制,除继续坚持利用专业网络发放外,还积极拓宽渠道,在超市、旅馆、车站、社区、卫生院、生育大院、中心户等增设药具服务免费发放网点112个,并在互联网上予以公布;乡镇服务站有药具专柜,村有药具发放箱(包)。各级采取电视、广播、板报、讲座、文艺、印制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避孕节育科普知识,切实做到了“五个结合”、“五个做到”,即:药具管理发放与指导“知情选择”相结合,做到因人而异;与生殖健康知识相结合,做到服务到人;与落实避孕措施相结合,做到发放到位;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做到宣传到人;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做到满足需要。并坚持服务承诺,做到了三个公开,即:公开承诺药具服务内容,公开领取药具途径,公开咨询投诉电话。目前,全市计划生育药具知情选择率、使用率、有效率、群众满意率均提高到98以上。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学化管理

市站配备了专用微机,并有办公用微机、打印机、传真机、设备配备符合工作要求,国家、省、市三级计算机联网,工作运转正常。县(区)计算机未联网的,正在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加紧做好联网的准备工作。将在2011年1月1日全市三县两区统一启动,实施四级联网工作。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 审计管理;组织发展;战略计划;启示

未来组织的一大特点是管理的灵活性,是以科学设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为前提的。未来审计组织的使命要求加强审计管理。李金华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审计管理不到位、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落实‘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为此,笔者拟从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出发,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现状。对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审计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一、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构建,应当公布《××至××年政府审计组织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组织发展计划”)予以确定。组织发展计划应成为政府审计组织未来几年计划编制、战略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明确政府审计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重点工作事项的具体发展目标和相应对策,以及为落实“组织发展计划”制定的各项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框架

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审计机关要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在分析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包括部门预算、审计业务(滚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舞弊控制计划和单项业务绩效协定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计划,共同构成政府审计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WwW.133229.CoM

外部环境对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法律职责的履行会产生重要而又持续的影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越来越多,操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不断发展的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化管理责任和合同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与服务需求;国家持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预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技术持续投入使用;为保持组织核心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等。二是职业会计和审计的不断发展。如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强调风险管理和健全的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对审计方法的重新评估,包括对合法性的评估;提供的审计和咨询服务更加合理,鉴证审计更强调“可持续性”和“三重底线”(主要指企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重责任)以及其他关联需求。

根据上述变化,政府审计组织制定的战略计划主要有如下内容:

1、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每年由政府审计机关准备并向同级财政提供。主要是为实施“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各项战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提交财政部门时,还需列示所提预算的考虑和部门绩效考核,以及预期的产出和成果。

2、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实施“组织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旨在明确提出如何逐步实现“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确定的审计项目和可利用的审计资源,政府审计机关在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应制定绩效计分表,以方便评估、监督和衡量自身的绩效。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以三年为周期的流动计划,但是每年都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风险管理计划。审计机关各项战略计划框架的实施需要风险管理计划的有力支持。审计机关每年要对其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修改业务要求,控制环境,分析“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主要风险水平,提出解决之道,并在向政府提交年度工作报告中专门陈述。

4、舞弊控制计划。舞弊控制计划是与风险管理计划直接相关的重要战略性文件,是风险管理计划的延伸。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审计机关至少每两年要检查一次舞弊风险评估和舞弊控制计划,重点是识别和分析所有与审计业务相关的风险,所有的舞弊风险都由风险所在单位的上一级部门确定和处理。

5、单项业务绩效计划。单项业务绩效计划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单独形成文件。单项业务绩效计划主要关注如何按照“组织发展计划”和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将直接相关的各项要素(如产品、服务、单项经费预算等)细化到具体的审计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方面诸如战略的、管理的或具体的实施计划的支持,这些计划更侧重审计机关业务或行为的某一方面,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和外部环境管理等。

(二)“组织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绩效考核

1、组织实施。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落实,一方面,组织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执行委员会,由审计首长直接领导,主要职责是领导审计组织实现“组织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协助审计首长履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在每年向人代会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中,都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专门报告“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确保“组织发展计划”实施的保证。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既包括对审计组织事例的风险管理计划,也包括对每一工作领域的风险管理计划。

3、绩效考核。业绩考核是衡量“组织发展计划”实施效果的直接手段与方法。计分卡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根据“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和年度部门预算确定的绩效指标设立,旨在使审计组织能够随时掌握和关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绩效。

二、对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若干启示

以《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标志,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五年规划实施近四年来,审计署对强化审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先后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等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的重要文件,但审计管理滞后于审计实践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已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取得更大进展的重要因素。

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与实施给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个新的、从组织发展的视角开展审计管理的启示。与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相比,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还缺乏从审计机关的内(内部管理)、外(外部环境)部,从审计业务的内(审计业务的自身管理)、外(审计业务支撑体系的管理)部综合开展审计管理的认识和实践。当前的审计管理在管理制度框架的系统性(主要是框架的设计与完善,以及界定框架中不同计划之间的管理定位与职能)、管理内容(主要是外部环境以及具体目标与对策)的充实性和框架实施的制度保证程度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

尽管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收到较好效果,但从组织发展管理的角度看,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制度框架的内容比较单一,还缺乏与五年规划配套和相互支撑的具体的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单项业务绩效协定;缺乏对五年规划实施中的风险分析与可能的舞弊控制;没有将五年规划中的重点工作与部门预算建立对应关系,部分规划内容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因此,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就是要以五年规划为核心,建立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支撑计划、单项审计业务绩效协定以及风险管理计划(含舞弊控制)为内容的战略计划框架,重视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对五年规划重点工作的支持,注意各个计划之间的衔接,使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清晰划分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不同计划或制度的管理定位

1、五年规划主要是确定审计机关的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和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对策(通过具体目标支撑总体目标),明确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包括的各项计划或制度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的实施步骤和绩效分解与落实。具体地说,一是将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和对策细化为具体的、以“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的审计任务计划;二是将“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确定的审计任务与“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衔接起来,切实发挥计划效能;三是通过年度审计计划的选择,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并同部门预算挂勾。

3、单项绩效协定主要是结合部门预算中的项目预算、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关注具体审计业务或审计支撑业务的绩效,实现已经明确的年度审计工作具体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与衔接。重点做好资金、人员等审计资源的管理,并通过审计机关与审计组织签订协定的方式将其确定下来,以便于落实与考核。为此,要通过审计成本管理,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对基本支出和外勤审计经费分别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和项目测算管理;在做好审计成本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审计项目要做到审前调查时有概算,正式审计前有预算,项目结束后有决算,实施结果有评估。

4、审计业务支撑体系主要是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业务工作之外的对业务工作起到支撑作用的其他审计工作的具体任务。我国审计业务的支撑体系就是“人、法、技”建设,是今后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审计机关可针对支撑体系的某一方面制定发展计划,如关于人才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计划;关于《审计法》的宣传与落实、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研究的发展计划等。

5、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和其他计划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它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各项审计工作,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每一个重点审计工作领域,从确定风险存在的环境、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风险等五个环节,合理地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定期分析和总结回顾五年规划审计工作的各个重点领域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措施,修订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确保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政府审计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改进和提高政府审计管理必须高度关注其外部环境变化。在我国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意味着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应该十分关注以下几个外部环境问题:

1、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政府审计管理的影响。一方面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针对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企业审计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已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社会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势必要求加快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从国际上看,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财务报表审计准则的技术方法上的趋同,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借鉴社会审计准则体系规范和其他一些好的技术方法,建立起政府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政府审计行为。

2、政府审计的国际潮流与我国政府的国际定位。总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审计工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与效益审计两部分。各国财务报表审计多是基于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审计方法的运用方面多趋向于国际审计准则,较为规范,但各国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领域则有所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领域,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开展真正意义的、符合国际审计准则的财务报表审计。实际工作中的财务报表审计(或预算执行审计)仍停留在账户审计或交易审计的层面,很少运用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也没对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发表意见。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以实现政府财务审计的规范发展,尽快并入国际审计潮流。在效益审计领域,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合法性审计纳入效益审计的范畴,赋予“经济、效率、效果”以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将是探索有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关键,也是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实现与国际同步的关键。

3、适应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基于这种判断,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的核心问题就是审计工作如何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要求,寻求最佳途径,发挥更大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舆论和社会监督,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重点和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四)重视审计管理体制框架落实的组织保证和业绩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审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审计管理;组织发展;战略计划;启示

未来组织的一大特点是管理的灵活性,是以科学设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为前提的。未来审计组织的使命要求加强审计管理。李金华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审计管理不到位、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落实‘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为此,笔者拟从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出发,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现状。对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审计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一、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构建,应当公布《××至××年政府审计组织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组织发展计划”)予以确定。组织发展计划应成为政府审计组织未来几年计划编制、战略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明确政府审计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重点工作事项的具体发展目标和相应对策,以及为落实“组织发展计划”制定的各项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框架

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审计机关要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在分析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包括部门预算、审计业务(滚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舞弊控制计划和单项业务绩效协定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计划,共同构成政府审计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外部环境对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法律职责的履行会产生重要而又持续的影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越来越多,操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不断发展的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化管理责任和合同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与服务需求;国家持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预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技术持续投入使用;为保持组织核心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等。二是职业会计和审计的不断发展。如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强调风险管理和健全的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对审计方法的重新评估,包括对合法性的评估;提供的审计和咨询服务更加合理,鉴证审计更强调“可持续性”和“三重底线”(主要指企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重责任)以及其他关联需求。

根据上述变化,政府审计组织制定的战略计划主要有如下内容:

1、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每年由政府审计机关准备并向同级财政提供。主要是为实施“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各项战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提交财政部门时,还需列示所提预算的考虑和部门绩效考核,以及预期的产出和成果。

2、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实施“组织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旨在明确提出如何逐步实现“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确定的审计项目和可利用的审计资源,政府审计机关在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应制定绩效计分表,以方便评估、监督和衡量自身的绩效。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以三年为周期的流动计划,但是每年都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风险管理计划。审计机关各项战略计划框架的实施需要风险管理计划的有力支持。审计机关每年要对其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修改业务要求,控制环境,分析“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主要风险水平,提出解决之道,并在向政府提交年度工作报告中专门陈述。

4、舞弊控制计划。舞弊控制计划是与风险管理计划直接相关的重要战略性文件,是风险管理计划的延伸。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审计机关至少每两年要检查一次舞弊风险评估和舞弊控制计划,重点是识别和分析所有与审计业务相关的风险,所有的舞弊风险都由风险所在单位的上一级部门确定和处理。

5、单项业务绩效计划。单项业务绩效计划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单独形成文件。单项业务绩效计划主要关注如何按照“组织发展计划”和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将直接相关的各项要素(如产品、服务、单项经费预算等)细化到具体的审计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方面诸如战略的、管理的或具体的实施计划的支持,这些计划更侧重审计机关业务或行为的某一方面,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和外部环境管理等。

(二)“组织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绩效考核

1、组织实施。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落实,一方面,组织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执行委员会,由审计首长直接领导,主要职责是领导审计组织实现“组织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协助审计首长履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在每年向人代会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中,都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专门报告“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确保“组织发展计划”实施的保证。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既包括对审计组织事例的风险管理计划,也包括对每一工作领域的风险管理计划。

3、绩效考核。业绩考核是衡量“组织发展计划”实施效果的直接手段与方法。计分卡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根据“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和年度部门预算确定的绩效指标设立,旨在使审计组织能够随时掌握和关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绩效。

二、对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若干启示

以《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标志,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五年规划实施近四年来,审计署对强化审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先后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等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的重要文件,但审计管理滞后于审计实践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已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取得更大进展的重要因素。

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与实施给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个新的、从组织发展的视角开展审计管理的启示。与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相比,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还缺乏从审计机关的内(内部管理)、外(外部环境)部,从审计业务的内(审计业务的自身管理)、外(审计业务支撑体系的管理)部综合开展审计管理的认识和实践。当前的审计管理在管理制度框架的系统性(主要是框架的设计与完善,以及界定框架中不同计划之间的管理定位与职能)、管理内容(主要是外部环境以及具体目标与对策)的充实

性和框架实施的制度保证程度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

尽管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收到较好效果,但从组织发展管理的角度看,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制度框架的内容比较单一,还缺乏与五年规划配套和相互支撑的具体的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单项业务绩效协定;缺乏对五年规划实施中的风险分析与可能的舞弊控制;没有将五年规划中的重点工作与部门预算建立对应关系,部分规划内容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因此,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就是要以五年规划为核心,建立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支撑计划、单项审计业务绩效协定以及风险管理计划(含舞弊控制)为内容的战略计划框架,重视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对五年规划重点工作的支持,注意各个计划之间的衔接,使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清晰划分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不同计划或制度的管理定位

1、五年规划主要是确定审计机关的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和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对策(通过具体目标支撑总体目标),明确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包括的各项计划或制度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的实施步骤和绩效分解与落实。具体地说,一是将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和对策细化为具体的、以“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的审计任务计划;二是将“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确定的审计任务与“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衔接起来,切实发挥计划效能;三是通过年度审计计划的选择,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并同部门预算挂勾。

3、单项绩效协定主要是结合部门预算中的项目预算、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关注具体审计业务或审计支撑业务的绩效,实现已经明确的年度审计工作具体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与衔接。重点做好资金、人员等审计资源的管理,并通过审计机关与审计组织签订协定的方式将其确定下来,以便于落实与考核。为此,要通过审计成本管理,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对基本支出和外勤审计经费分别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和项目测算管理;在做好审计成本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审计项目要做到审前调查时有概算,正式审计前有预算,项目结束后有决算,实施结果有评估。

4、审计业务支撑体系主要是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业务工作之外的对业务工作起到支撑作用的其他审计工作的具体任务。我国审计业务的支撑体系就是“人、法、技”建设,是今后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审计机关可针对支撑体系的某一方面制定发展计划,如关于人才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计划;关于《审计法》的宣传与落实、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研究的发展计划等。

5、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和其他计划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它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各项审计工作,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每一个重点审计工作领域,从确定风险存在的环境、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风险等五个环节,合理地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定期分析和总结回顾五年规划审计工作的各个重点领域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措施,修订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确保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政府审计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改进和提高政府审计管理必须高度关注其外部环境变化。在我国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意味着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应该十分关注以下几个外部环境问题:

1、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政府审计管理的影响。一方面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针对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企业审计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已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社会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势必要求加快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从国际上看,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财务报表审计准则的技术方法上的趋同,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借鉴社会审计准则体系规范和其他一些好的技术方法,建立起政府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政府审计行为。

2、政府审计的国际潮流与我国政府的国际定位。总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审计工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与效益审计两部分。各国财务报表审计多是基于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审计方法的运用方面多趋向于国际审计准则,较为规范,但各国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领域则有所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领域,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开展真正意义的、符合国际审计准则的财务报表审计。实际工作中的财务报表审计(或预算执行审计)仍停留在账户审计或交易审计的层面,很少运用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也没对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发表意见。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以实现政府财务审计的规范发展,尽快并入国际审计潮流。在效益审计领域,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合法性审计纳入效益审计的范畴,赋予“经济、效率、效果”以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将是探索有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关键,也是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实现与国际同步的关键。

3、适应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基于这种判断,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的核心问题就是审计工作如何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要求,寻求最佳途径,发挥更大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舆论和社会监督,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重点和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四)重视审计管理体制框架落实的组织保证和业绩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审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供应保障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近年来,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促进物资计划编报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目标,以推进物资计划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手段,实施计划编报、执行、考核闭环管理,强化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完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为提升物资采购经济效益,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加强专业管理,完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机制

1.完善管理工作机制

制定《中原油田物资计划管理实施细则》,按照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两种类型,明确了业务管理和操作主体职责,规范了计划编制、审核、执行、考核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工作标准;各生产单位根据管理要求和生产特点均制定了《物资计划管理办法》,按照材料消耗方向实行费用部门切块管理,明确了计划编报要求、管理考核方法,保证了计划管理和操作方面有章可循。

2.明确划分岗位职责

按照计划管理与现场使用相分离的原则,各生产单位在物资供应站(科)设置专职计划岗,负责本单位物资需求规律分析、需求计划编报、基层单位需求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按照计划管理与采购操作相分离的原则,物资供应处在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设置专职计划岗,负责物资消耗规律研究、生产单位需求计划和业务部门采购计划执行考核、异常情况监控。

二、强化需求研究,夯实物资计划管理基础工作

1.重视常耗物资的调查与分析

物资供应处建立生产物资历史消耗分析数据库,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油田常耗物资需求调查和消耗分析,对每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可自动检索比对,进行年度需求数据分析,掌握了常耗备品配件、油田化学剂、专用工具及通用设备等物资的需求规律、采购周期等供应特性,提高了物资需求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2.严格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管理

依据年度生产任务和物资消耗规律,每年初制定基础材料、常用材料额和大类材料的消耗定额,按照单井、单站、单项设备实行物资消耗展布管理,同时建立物资消耗公开公示制度,每月开展单耗指标对比或百元产值材料含量排名,为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例如:采油四厂供应站对三角带、压力表、卡箍阀等467项生产常用物资,编制了消耗定额,每月从单井―注采井组―开发单元―油藏经营管理区进行需求计划考核和单耗比对分析,2013年需求计划准确率达到99.39%。

三、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物资计划业务全程监控

1.规范物资需求计划编报程序

基层井、队、站的物资需求计划全部通过油田成本动态管理系统向本单位物资供应站提报,物资供应站汇总并经专业部门审核后,在ERP系统线上向物资供应处提报。通过需求计划系统提报、管理部门网上审核、物资部门线上核销,形成需求计划、材料核算、消耗控制的闭环管理路径,材料消耗做到了实时监控。

2.规范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程序

物资供应处业务部门对各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在ERP系统中运行MRP平衡合同和库存资源后编制采购计划,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计划集中会审,并与计划管理系统的历史消耗和年度需求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后下达采购计划,保证了需求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实现集中批量采购创造了良好条件。

3.规范物资计划管理考核程序

开发应用物资计划管理管理辅助系统,实现了对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和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双向考核。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领料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同时自动导出业务部门的采购计划执行率和合同履约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了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四、把控重点环节,提升物资计划精细管理水平

1.严格计划审核,确保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

中原油田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实行生产单位和专业部门“两级审核”制度。各生产单位对基层井、队、站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每月组织本单位物资、财务、技术、生产、作业等部门召开物料平衡会,按照生产运行计划和需求紧急程度,从资金预算、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和核实确认;油田生产、装备、技术、科研等职能部门,按照专业管理范围和储备资金占用责任,对各单位编制的油套管、井下工具、采油助剂、钻井助剂、矿建料、防洪料等物资需求计划,统筹进行资源平衡,严格计划审核把关,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性。

2.提前介入需求,确保物资需求计划的及时性

对油田改扩建、检维修等重点项目,物资供应处建立了驻厂驻点跟踪服务机制和项目进度信息通报制度,组织人员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及时指导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编报,为物资采购准备和排产制造留足时间,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的主动性。同时,编制油田生产建设主要物资的采购周期手册,对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进行明确规定,印发至各生产单位和有关部门指导需求计划编报、审核,改变过去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率要求只有定性没有定量的情况,保证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及时性。

3.推进需求标准化,提高物资需求计划规范性

对油田ERP系统内7.6万条物料编码进行全面梳理,删除和冻结非标码、个性码编码10304条,强化了需求物资信息标准化;结合消耗规律、市场资源状况及用户使用意向,编制了14个大类、134个品种的《物资需求标准化品种目录》,明确了品牌范围、规格型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列表;编制了重要设备原厂配件、井下修井类工具、机电产品的《标准化采购技术规范指引》,物资供应上即可按照统一规范的产品名称和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采购。

五、总结

总之,物资计划管理与供应保障直接关系到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产量及效益,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的专业化,了解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合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对于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辉.建立协同运作机制提高物资计划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2014(01):21-22.

[2]张美荣,赵自强.信息化视野下的油田企业物资采购审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