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8 13:38:07

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第1篇

(一)运营模式

一是早教连锁机构或家庭教育品牌机构的相对成熟运营模式。这两类机构的共性特点是有统一的管理模式、相对成熟的品牌推广、一定的专家资源、多样可选的经营项目、后续的师资培训服务等,租用较好路段、较大面积的场所,统一研发的各类可选的课程、项目和服务基本满足大部分前来学习家庭的需求。在资金保障方面,主营家庭教育业务的,前来寻求服务的家长是接受家庭教育业务收费的;兼营家庭教育业务的,自筹资金或就部分业务收费以开展公益家庭教育服务,对主营业务起到了宣传作用。二是本土萌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多头并进运营模式。这类机构执着于家庭教育理念、知识的宣传推广,他们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组织讲师讲座、开办热线、组织亲子活动和家长沙龙、创办网站、开发微信公共平台等多种方式服务广大家庭。优质机构可以做到网站、微信两三天内即更新,讲座、报纸、沙龙等常年坚持运行,也坚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了自筹资金、以其他业务供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业务外,鹤岗耀世金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还通过爱心企业联盟赞助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二)共性特点

一是业务形式较为多样。专场讲座为各机构必备的指导服务方式,四分之三的机构能提供个案咨询服务,网校、网站、Q群、微信等现代网络指导方式因其便捷而被越来越多的机构使用,与报刊与热线之和持平,机构采用率均超过五分之二。二是覆盖一定目标人群。各机构主要因其业务范围内的儿童群体而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到其家长,早教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0~6岁儿童家长,幼儿园多是3~6岁儿童家长,其他机构则以中小学生为主。有的民间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堂,每月2~4期,许多家长成为机构的常客。有的机构负责人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年均在各地讲座至少十余场,突破地域限制,服务了更大范围的家长。三是较好满足家长个性需求。因该类机构服务的儿童多处于一个年龄区间段,重点问题相对较为集中,讲座一般具有较强针对性,也较多的使用当面咨询、热线答疑的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微信群采用了根据家长提出问题相关内容文章的做法,家长的需求一般都能够较好地满足,问卷显示,95%的家长对机构的服务评价为好或非常好,近50%的家长认为机构具备课程内容丰富可选、尊重家长和孩子的个性的优势,66%的家长认为需求能得到满足,31%的家长认为有所收获,55%以上的家长表示会继续在机构学习并向其他人推荐该机构。四是公益指导服务占主流。这些机构的创办人对家庭教育事业有深厚的感情,除了家庭教育品牌和部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早教课程,95%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是纯公益的,为了达到宣传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的最佳效果,即使场地、师资产生费用时,也另寻办法而避免由家长来承担。收取费用的机构也只是视情况部分业务收取较低费用,在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上仍会投放大量时间和精力。

二、民间家庭教育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环境问题

社会关注有待提高。从家庭教育发展大的环境看,家庭教育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专项政策较少,机构配置不尽完善,政府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重视和扶持力度不够,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理想格局未能很好的实现,多家负责家庭教育业务导致部分功能重复,也导致一些领域无人涉足、功能不足,比如家庭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学科发展相对落后,从业人员的全国统一资格认证方面仍是空白。政府对民间机构的管理制约存在一定困难,指导扶持力度也是有限的,对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的扶持力量更是单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家长更是只重视学校教育,没有真正从家庭教育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上认识其价值。牵头部门有心无力。作为牵头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部门,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很有限,能给予的扶持帮助多以宣传、合作为主,机构提出的高层次免费培训、提供办学场所、出台相关政策等建议都难以在短期内很好地解决,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失去影响力和感召力。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具备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的便利条件,本应是家庭教育工作推进的重要领域,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功能相对弱化,基本没有可能被列为硬性考核指标,基层工作推进随意性较强,家长学校多有名无实,家庭教育指导往往被列为家长会的附属品,一小部分有意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还都处于各自为战阶段。

(二)自身发展问题

公信力低。调研表明,公信力程度最高的民政部门注册的组织只有3家,有7家采取了工商注册方式,8家采取了民办教育(研究)注册方式,还有6家因注册条件受限等原因而没有注册,机构的特殊身份令受众疑惑,会影响其公信力。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特别是兼营业务的机构针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普遍没有专业教材,除几家连锁机构有部分总部统一的课程内容,各机构多借鉴知名专家课程或自行开发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随意性,且缺少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和管理,质量无法保证。有的机构与妇联组织、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合作,进入学校或者社区讲座,让家长了解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的服务项目,但提升公信力效果并不明显。在同等条件下,受众还是更愿意接受占有较多专家资源的妇联、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的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资金困难。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机构家庭教育工作资金来源方式为自筹,也有几家机构用其他业务供养,他们开展的讲座、印发报刊、个案咨询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都是公益性的,存在一定资金困难。连锁早期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品牌机构因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员工支出、品牌推广等成本无法快速收回也易造成资金困难,家长在服务效果达不到期望或经济压力大也会对收费标准表示异议。机构举办人一方面能考虑到家庭教育业务对其他收费业务的宣传引带或提升功能,一方面也是因为热爱家庭教育工作,甘愿为之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家庭教育为主营业务的耀世金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因其资金依靠当地企业家赞助,业务的发展与企业家的赞助额度和连续性密切相关。师资匮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要面向家庭成员,对工作人员的亲和力、沟通能力、儿童身心发展和保育教育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民间家庭教育机构并不具备留住很多专业优秀人才的优势。根据调查,只有四个机构人员全部为专职人员,其他机构往往有较大比例的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即便是主营家庭教育的机构还有3位负责人为兼职,机构的工作人员接受系统的学习的人员达不到100%。虽然90%以上的机构表示有相当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人员,但是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存疑。家长问卷也显示,认为机构存在“师资数量和水平有限”问题的占到三分之一。场地有限。各民间机构在家庭教育业务方面几乎不能提供较好的教学场所。他们经营用的场所往住都是临时租用,拿出较大面积来开展家庭教育业务不太现实。有的民间机构本身租用的地方就很有限,所有业务都是在重复使用可用空间。有的不在一楼门市,或以个人居家为阵地,办学规模不够,没有条件容纳更多的家长。早教机构的场所多适合亲子或孩子使用,成人座椅很少,开辟适合成人讲座的空间存在困难。由于基本没有相当的教学场所,在本阵地只能开展几十人的讲座,开展大型讲座往往由受众组织方提供场地,虽然缓解了临时性的场地难题,但是长久来看,没有固定的阵地会限制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创设民间机构发展规范的外部政策环境

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进程中,要将发展规范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纳入工作日程,借鉴成型经验,加快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步伐,为民间机构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对民间机构登记放开不必要的限制,创造一定的方便条件,避免其因不注册或寻求工商注册等方式而产生身份及其他问题。对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民间机构建议实行税收惠免政策。二是为民间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如开展组织管理、政策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提供与国内外基金组织、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的机遇和平台,建立起民间机构开拓社会管理服务项目、财政预算资金承接成熟项目的机制,促其在社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妇联组织也要会同教育部门合力履行好家庭教育工作牵头职责,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整合好各类资源,在发放指导材料、培训和项目实施等工作中为民间机构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三是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必要监管制度,使民间家庭教育服务进入社会有标准、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者有资格,以民间机构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升其生命力和成长空间。

(二)民间机构要提高自身发展竞争力

教育机构第2篇

一、舒心宜人的教育环境

步入培训机构,教室更像是一间间温馨优雅的儿童房,绿色的主旋律,活泼的图案设计,温馨而自然的挂件,将学校装扮得如同家庭一样温馨。而班级里孩子的座椅是分散的,没有传统的讲桌。在培训机构走廊及大厅里摆放着沙发与座椅,还有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这是孩子们课间休息的场所。总之,这家培训机构无论给孩子还是家长的第一印象都是舒心宜人,而这点是否值得我们传统学校借鉴呢?相比较之下,我们的学校是否拉远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强化了学校的严肃性与规整性呢?

二、简单高效的教育计划

在培训机构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有一张活动展板,上面是教师周教学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目标,第二部分是教学内容,第三部分是课下作业要求。一张简单的A4纸,将教学目标明确化,使学生学的有目标,使家长辅导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计划虽然简单,却很实用,比起诸多公办学校教师厚厚的备课本以及详尽细致的教学计划来说,这样的教学计划虽然简单却是高效的,完全不存在抄写应付检查的状况,而这也正是培训机构高效教学的重要体现。

三、亲切平等的教育方式

教师站在中间,学生围坐在教室四周,回答问题喊:“Lili,me,me。”这是教师对初入班级学生的要求。下课时,我悄悄地问孩子:“喜欢老师吗?”孩子说:“喜欢,这里没有老师,只有大姐姐。”看来,教师亲切平等的教学方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拥有如此平等自然的教育方式,学生又怎能不幸福快乐呢?在培训机构看来,学生进入培训机构购买的是优质的教育服务,因而,在上课期间,教师就要给孩子一段幸福而快乐的时光,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幸福的体验。这里没有传统的师道尊严,有的只是平等、民主与自由,而这样的教育不正是某些公办学校所缺少的吗?

四、活泼有趣的教育评价

下课之后,孩子拿来几张积分卡片给我,让我带他去领取礼物,原来短短两个小时的课,孩子就领到了四十分的积分卡。我们拿着积分卡来到兑奖处,看到奖品五花八门,有玩具熊,有书籍,有饰品,但再一看兑奖的分值,最低三百分,最高五千分。看来,教师是想利用积分卡的形式激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努力呀!积分卡只是一种外在的教育评价形式罢了,而这种评价方式却无形中激发了孩子持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五、透明开放的教育监督

教育机构第3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机构第4篇

年的区社区教育工作,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重要思想为依据,以贯彻《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为方向,以落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目标,构建优质社区教育服务体系,促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化发展,提升社区教育的形象和品质,努力为居民提供一流的社区教育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完善社区学院的功能为主线,以社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试点为抓手,以居村委教学点建设为支撑,在组织架构上,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积极创设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以教育培训为基础、团队活动为拓展、网络课堂为补充,在学习内容上,形成全天候、广覆盖的学习资源,营造时时能学的学习氛围;通过政策、舆论导向和体制机制创新,在观念认识上,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人人皆学的学习机制。

三、工作要点

1、完善社区学院建设,发挥龙头作用

积极落实市教育委员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整合区域内各类终身教育资源,加强社区学院的领导,保障社区学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学院的功能定位,逐步使之成为区域内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技能培训的整合平台;社区教育的主要场所;市民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

2、启动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理顺运行机制

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市社区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和《教育部社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符合本区特色的“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积极启动区内各成人学校托管社区学校的联动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办学力量,整合与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文化教育资源,对学校建制、经费投入、人员配置、校舍设施、队伍建设、培训成效等方面进行规范,并按有关规定予以落实。探索实现2-3所示范性社区学校试点工作,在今后三年内逐步推广,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区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实施区成人学校与社区学校的联动方案,强化社区学校的管理。

3、优化政府补贴运作模式,打造标志项目

以“走进奥运”为主题,通过“政府补贴”的模式实施第三轮的万人培训计划,推动社会公众了解奥运知识、激发爱国热情。编写讲义和制作网络课件,发挥远程教育网的作用,采用网络课堂的形式授课,进行网上或书面测试以评价培训效果。

组织相关力量结合“政府补贴在社区教育中运作模式的探索”实验项目的结题,继续以制度形式完善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制定相关规范,将培训模式打造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

4、丰富展示平台品质,培育学习品牌

以大型主题活动为展示平台,举办“我与”故事、小品、演讲比赛,进一步扩大“我的,我的家园”项目培训的影响,使市民感受魅力,营造学习型社会氛围。为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活动分居村委、街镇和区级三个层面举办。

总结05年以来展示平台的经验和做法,固定其模式,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影响,将展示平台培育为区域内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的重点品牌。

5、深化社区教育实验,形成发展动力

在06年实验项目评估验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在实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加大实验项目的推进力度,深入实施和优化社区教育实验,尤其注重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行动探索与实践操作。强化对实验项目的指导与监管;巩固和推广已经取得的社区教育实验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和相应制度。

6、加强专职教师管理,提升团队素质

根据《区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宝文明委[]9号)精神,充实社区学校专职教师队伍,选派社区学校专职副校长。

细化《专职教师管理办法》,对其队伍管理、岗位职责、技能要求、业绩考核和个人权益等问题加以明确,建立可能的晋升制度,为专职教师提供发展空间,促进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7、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稳固市民年培训率

结合文明办[]3号文件的执行情况,总结可以推广的典型经验,继续探索社区学校与各条线职能科室沟通与合作的最大可能,以指定项目带动其余培训活动,力争实现居民年培训率突破45%,加大社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自主性。

8、发挥远程教育网功能,拓展社区教育资源

加快网络运行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在人员配备、工作机构、资金使用、设备管理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逐步完善远程教育网的功能,在充分发挥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加快学习中心的建设。加大网络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力度,尤其是突破区内成人学校在网络教育、传播信息中的应有作用,自主开发“剪纸艺术”和“走进奥运”等课件,利用教育资源库和东方讲坛等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同时采用在线播放的形式,拓宽社区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促进社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机构第5篇

确的认识?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教育机构领导层和员工的合作意识的统一问题,尝试证明在这个前提下,教育机构的革新能力可以建构在一个更加系统环境下。文章也给出几点建立革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革新能力 教育机构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革新的发生。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研究革新,它的主要类型,它的机制和它的效果,目的是致力于培养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的革新能力。革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组织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这个组织适应社会的趋势。通过事先的策略部署,它还可以增进组织的效能 (Waddell,D.,Cummings,T.,& Worley,C.2000,p.210),使革新沿着既定目标发展。然而,有些组织机构没有对革新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教育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组织,其革新能力应该涵盖有更多的新意。首先,领导层和普通员工在分别发展革新能力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统一沟通;其次,全体成员要有迎接变革的准备;最后,在培养革新能力的过程中,所有的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发展那些特性来处理革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革新能力的理解:什么是革新能力?我们经常用能力一词来解释人的智力水平和意愿,所以,革新能力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人对变革的态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具体能力,其目的是帮助提高理解力来应付变革。除此之外,这个词还应该有更广泛的含义。在组织内部,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一个系统中运转,革新能力也应该是组织的一个综合的素质,是一种预测变革,容纳变革乃至应对变革的综合能力。

革新的类型:研究革新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革新的机制。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对革新有不同的划分。基于变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把它分为计划变革和突发变革(D.Wilson in Kedian,J,2005);基于变革的效果,它可以被划分为发展变革,过度变革和革命变革三种(Todd Jick in Kedian,J,2005);也有人把革新分为间断变革和持续变革,这种划分可以非常方便的观察变革前后的不同状态。

革新存在的原因:一个组织的发展需要革新,所以,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在逐步的进行变革,尽管这些变革有时是细微的,有时是宏大的。革新的存在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满足全球化的需要。以笔者从教的这所普通高校为例,它现在不仅面临着国内其它高校的竞争,而且国际的教育市场也不断的给它加压。为了保持原有的位置,它就需要革新来迎合这个趋势。另外还有社会原因。组织中出现了新型的工作关系,打破了传统结构的平衡。更多的女性接替了原来男性垄断的职位,而且大量的熟练工人更新了雇佣关系。除此之外,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组织间的沟通,也需要革新来调整这种新兴的关系。

建构革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研究革新的目的是帮助建立革新的能力,所以,这种能力对于组织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预测变革是为了更好的准备去应对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全面综合的审视组织的发展,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变革失败的危险降到最低。另外,一个建立革新能力的优势是当变革产生时,我们能够容纳它。变革有时候就是改革,革命变革的结果是事物的完全转型,一个组织要有足够的抵抗力坚持下去。这种抵抗力是指运用一些方法手段引导变革正确正常的进行下去。建立革新能力的最重要意义是建立一种应对变革的能力。等变革出现时,管理层应该立即意识到,在组织运转的系统中动态的考虑它的作用,指导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以最有效的方式运作。员工要有意愿有准备成为革新的实践者,学习用变革,特别是计划变革来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建构革新能力的思考:革新能力的建构应该被视为一个组织革新的最终目标。正如我举过的例子,教育机构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应该有自己革新的特色。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学习从一个宏观系统的角度去看革新问题,他们有责任也要特别的注意建立自己预测变革的能力,比如:革新之后,这个教育机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制定具体的步骤去达到这个目标。管理者也要亲身参与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中来,和他们协作完成学习,这样的学习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也是建立学习性社会的需要。

革新能力要求整个组织系统中的个体交流和协作,在这个前提下,所有个体达成统一共识,政策和具体操作都能被广泛的接受和充分理解,结果可以降低革新进程中潜在的阻碍。另外,革新也要结合外部的社会经济的变革而使革新更加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团队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适宜的方法,因为当变革力量太强大时,集体而不是个人可以更好地体现抗压能力。

结语:教育机构改革应该也必须关注本身的革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改革之前,要认清革新的意义。教育机构的革新能力的建构一定要注意各个层面的合作。这样的话,革新能力就可以建立在一个系统的环境下,也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育机构第6篇

一、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区别

1.尊重和权威。蒙特梭利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早教机构里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就是孩子,老子就是老子,老子说什么孩子都应该听。很多家长都会以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决定衣食住行,甚至成家立业。孩子的个人意愿和人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2.原则和溺爱。在早教机构里,孩子的活动虽然不会被限制,但是也不意味着没有原则。每次课堂上的玩具,在每一个环节使用完后,都会将玩具回收。有些孩子舍不得还,老师就会慢慢引导孩子及时将玩具归还。反观中国的教育,有些家长,特别是祖父辈的,对孩子过于疼爱,为了不让孩子哭,孩子的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在家里,“小孩就是皇帝”。孩子没有一点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

3.科学和经验。在早教机构里,老师们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游戏、艺术、音乐、社交、外出活动等,每一项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得孩子的特点来安排。有些早教活动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们根本无法完成。但是早教老师们会鼓励家长放手,鼓励孩子去尝试。而孩子们的表现往往会给人惊喜。传统教育中,孩子反正都是要长大的,以前都能长大,现在也能长大。忽视了社会和科学发展对孩子的影响。

二、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的契合点——家庭指导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孩子的早期养育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而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能契合实际提供培养建议,因此,应该加强家庭指导早教机构应该主动担当指导家庭教育者责任,只有早教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早期教育。

1.要让父母明白家庭教育在早教阶段的重要作用。要让家长明白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因素。一个好的环境造就一个好的人才,家长的行为习惯和教养方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由于还在呆在早教中心的时间很短,在家的时间长,所以家庭环境,包括父母抚养的教育方式很重要。有的家长认为来到我们早教机构就一定能教好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早教应该是以婴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两项结合,这样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家长们要正确认识早教的意义,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

2.早教机构要让家长明白各项课程和活动的作用及意义。早教机构一般都开设有多门课程,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爷爷奶奶辈的带来上课时,很多都是跟着老师完成各项活动,但是对于活动的意义及回家后需加强和练习的内容却不清楚。因此,孩子和家长上游戏课的时候,早教机构的老师们除了要给孩子做示范,还要给家长强调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会锻炼宝宝哪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家该如何操作等告诉家长。让孩子在家也能比照专家设计出来的游戏进行锻炼,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机构第7篇

摘?要: 在香港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中,教育咨询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系完备,运作协调的教育研究及咨询机构以独立的姿态参与政策过程、沟通政府与民众关系、制订方案影响决策、研究报告影响舆论,有效发挥了现代咨询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其在参与教育改革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开放、互动、理念引导、共识凝聚、过程监督等特点值得思考和借鉴。关键词: 香港;教育咨询机构;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 G5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58—07

一、 香港教育行政系统中的教育咨询机构???? 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行政决策系统与决策咨询系统应为平行分立设置,两系统相互配合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香港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体制,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咨询政治”模式,从政府体制层面上看,特区政府设置了300多个对应政府各部门的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论证制是香港政府吸纳社会人士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咨询机构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确保了政策的科学性,而且香港承袭英美传统,法律健全,依法治理。以施政风格来看,“香港政府承袭英国的统治风格,身段比较柔软”。???? 在香港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区政府是层级最高的决策主体,教育局作为专责教育行政事务的机构,同属教育决策主体之一,对于关乎香港教育重点改革发展事宜,教育局则是直接的政策执行者。香港教育咨询体系是香港政治体制制度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每一级教育行政机关中,均设有相应的教育咨询机构作为教育政策形成和推行的学术和思想支持平台,而且咨询机构与行政管理机构之间并无隶属关系,这是香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1998年香港教育咨询机构就有30多家。???? 从教育行政机构的结构层级来讲,目前的香港教育行政结构与回归前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同样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也就最高层级,是教育局;第二层级,即中间层级,是教育局相关行政科;第三个层级,是学校的行政组织及校内的咨议会。其咨询系统基本上也可以分为三级,最高层级的是教育统筹委员会,中间层级的包括大学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等,第三层级是学校的咨议会。从性质上讲,这些教育咨询机构属于与教育行政系统密切相关的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咨询机构。二者相应机构设置及关系见:

香港教育行政机关及咨询组织关系??香港回归之后,行政系统有所变化,但总体框架没有改变。不同层级和类别的教育咨询机构自成一系,在各自领域对政府有关教育政策、教育措施提供建议和意见,对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进行独立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成员组成方面,以专业人员及社会贤达人士为主,也有政府官员参与,代表面较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确保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表1对香港回归前成立的教育系统咨询机构进行了简单表述,回归后随着管理架构的调整和形势变化,各咨询机构职能及工作重心有所适时变化。

注: 根据有关机构网站及黄浩炯、何景安《今日香港教育》整理。各机构职责范围系成立之初的规定,回归之后有所损益。??在香港教育咨询机构体系中,作为一个综合性教育咨询机构的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统会”),在香港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政府外脑的作用,亦即智库或者思想库的作用。教统会在香港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属于最高级别的教育咨询机构,它虽不行使决策及其执行的职能,但对行政的决策及其执行发挥着重要的参谋作用。曾任教统会委员的程介明对教统会与政府的关系做了简明的论述:“一般的运作,是由教统会提出政策建议,政府接受之后才成为正式政策,由作为行政机关的教育统筹局执行。理论上政府对于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议,可以不接受,事实上也有不完全接受的先例。但是实际上在政策建议的酝酿过程中,教育统筹委员会与教育统筹局一定有非常密切而和谐的磋商,不会到最后关头才翻脸。”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适应形势变化,启动了教育制度改革的议程。教育改革是由教育统筹委员会启动,由教育行政系统负责贯彻实施的。这是香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这场历时十数年的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为例,为我们研究香港教育咨询研究机构如何参与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二、 香港教育改革与教育统筹委员会???? (一) 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立???? 教育统筹委员会是香港特区政府最重要的教育咨询机构。1981年,当时的香港政府邀请经合组织(OECD)选派国际顾问团,来港为香港教育作全面的评估,1982年11月该顾问团撰写《香港教育透视》,建议成立统筹机构,职责在于收集各方面意见,拥有就香港教育发展及策划工作等事情向港督提出建议的权力。1984年港府接纳国际顾问团的部分建议,成立了教育统筹委员会。???? 教统会负责就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向政府提供意见。职权范围包括,订立整体教育目标;制定政策并按可供运用的资源,就执行各项方案的缓急次序提出建议;统筹及监察各教育阶段的策划和发展工作;推动教育研究工作。成员组成方面,设16位成员,政府委员会2名,并担任委员会副主席;其余14名从社会人士中委任(包括主席),成员要有教育界人士、社会专业人士和另外4个教育咨询机构(教育委员会、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师训及师资咨询委员会)的主席见。。???? 教统会成立之后,就香港教育政策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调查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1984年教统会第一份报告书,明确提出了自身的工作重心,“谈论一下课程,把需要协调的教育理论、知识结构和文化环境加以掌握和处理,以求香港教育制度可以欣欣向荣,使得香港的社会可以持续繁荣下去”。在回归前,教统会已经完成并发表了六份报告。每一份报告均对香港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香港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例如,统一预科及专上教育学制、废除中三评核试、基础教育的派位制度、语文能力问题等,都被当局采纳,形成政策,予以推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香港教育改革的“第一波”,香港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式逐步转变,从数量的增长转向素质的提高。???? 教统会在每次研讨过程中,都将讨论的议题公之于众,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教统会成员的组成几乎照顾到香港社会各团体各阶层,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比较容易得以反映。因而,相关改革建议出台并形成政策后,推行过程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支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统会逐步成为引领香港教育改革的权威机构,其所出台的系列报告书,都引发香港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统会也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咨询机构,起到了智库或者思想库的作用。???? 在围绕香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起的体系完备、疏密相间的咨询网络中,教统会是起到轴心作用的机构。按照教统会的职权安排,它是香港教育咨询机构体系的统筹机构。主要规定如下:教统会在执行其工作时,统筹而非指导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和其他教育咨询组织的工作。具体来说,(1) 取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和其他主要教育咨询组织向政府提交的定期报告,并就这些报告提出意见;(2) 在有需要时,促请上述组织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讨论;(3) 因应政府的要求,就教育问题提供意见;(4)在有需要时,展开教育研究见。。所以,虽然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均有相应的教育咨询机构,但是各自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统筹兼顾,协同运作,确保了教育咨询系统的有效运转。???? (二) 教统会与香港教育改革???? 香港回归之前,教统会对于香港教育的政策制定及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也对其有关政策建议提出了批评。有的学者认为,教统会的报告建议虽然相当完备,涵盖广泛,但是层次只限于政策,未能达致执行的层次。郑燕祥教授批评六份报告的建议只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知识基础及明确支持,只强调资源投入却忽视了学校本身的需求。程介明教授认为,当初的改革“没有目标,欠缺推行改革的动力”。“大家的感觉是,我们提出了许多的‘手段’,但是在这繁多的‘手段’的森林里面,我们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我们的教育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 纵观教统会在回归前的六份报告,重点在解决香港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于改革的目标、理念、过程还没有一个详尽的规划。香港教育的全面改革是在回归之后,而其理念已于教统会的跨越回归前后的《第七号报告书》有所展现。第七号报告以“优质学校教育”为目标,提出踏入新纪元的香港特区,要维持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培养有良好教育和具备先进技能的人力资源。这份报告的理念很快在董建华施政报告中得以体现,董建华在就职后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教育主宰香港未来,教育必须能激发起追求卓越的雄心。???? 2000年前后香港遭受金融风暴影响,促使特区政府加快了第三次经济发展转型步伐,被香港视为竞争对手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推出新的教育改革规划,“世界变了,教育制度非变不可了”。???? 但是教育制度如何变革?作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决策思想库的教统会,“积极回应特区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密切关怀”,从改革的理念、目标、措施等出发规划设计了详细的路线图。为达成改革共识,教统会围绕改革议题,分三个阶段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范围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内容包括整体教育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如何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相互衔接与互相配合。???? 教统会为此专门成立两个工作小组和九个专责小组。聚集超过一百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检讨工作。首轮检讨中心在于对改革目标的确认。教统会于1999年1月《二十一世纪教育蓝图——教育制度:教育目标》咨询报告,实际上是树立一个靶子供社会批评讨论,广纳群言,建立共识。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统会确立了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乐、善、勇、敢”,即“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程介明回忆这一阶段的情形:“1999年的那个大会上,各方反应非常激昂。教育统筹委员会随即在全香港每一所学校设立一棵‘愿望树’,让学生在树上挂上小牌,上面写着:‘我们有一个愿望,教育应该是……’随后,在两个月里面,教育统筹委员会收到了一万四千多份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书。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顺水推舟地接受了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议,并且写进了当年特区行政长官的《司政报告》,正式成为政府政策。”???? 教统会组织的第二阶段征求意见主要是针对核心教育改革的理念问题,教统会主席和成员分别出席了超过一百项由各界自发组织的咨询讨论活动,与各界进行广泛交流讨论。收到2 670份书面意见,共有1万人次出席了34次论坛或研讨会。达成了“终身学习,自强不息”的教育理念。???? 在第三轮讨论中,工作重心进入改革方案的制定阶段。教统会提出“创造空间,追求卓越”作为第三阶段讨论的口号,“创造空间”是指超越课堂的终身学习,促使学生持续发展,与时并进;“征求卓越”要求改进学生水平,提升教师、学校管理质量。 ???? 三轮讨论共收到超过3万份的书面意见,“教育统筹委员会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与各主要的教育团体(主要是教师职工会和各类学校的议会)进行咨询磋商,与报章传媒的密切沟通与请教,对于各类的社会团体的争取与联盟,对每一步行动的情景营造”。这个过程就是宣传和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改革的过程。???? 2000年9月教统会向政府提交香港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方案《二十一世纪教育蓝图: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行政长官在同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接纳了该报告的全部建议,香港教育改革全面铺开实施。随后各专门咨询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报告,2001年课程发展议会《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订立了未来10年学校课程改革发展路线。2002年大学资助委员会发表《香港高等教育》,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3年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发表《提升香港语文水平行动方案》等。

教育机构第8篇

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学校的计划教学之外,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因此校外教育的老师就是精心培育花朵的园丁,也是细心雕塑人的心灵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校外教育机构的老师利用青少年的闲暇时间(双休日、假期等)通过指导学生自愿选择组成的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特长,完善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以此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

校外教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视觉空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有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智能。那么校外教育机构教师育人的特点,我们不妨如下剖析:校外教育中的教师一般称之为辅导老师或辅导员,具有特定的职业特点:

从与学生的关系角度而言,学生在校外教育活动中是中心,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外教育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产生的班级课堂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智能,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独立创造。校外教育是以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动机的教育活动。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心理内源”,因此,辅导老师首先是一个社会工作者,靠自己人格魅力言为师表,行为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校外教育于润物细无声中滋润学生的心灵。

校外教育机构的作用改变了“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学校教师才是教师”的观念,使人们明确了教育的博大观念,即肯定了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教育路子。校外教育机构教育不仅要有把社会利益、服务对象放在首位的社会责任还要具备两种基本能力:

一、专业能力。何为专业?即任职前必须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每一个专业还必须有与其他相区别的专业要求,如有专业资格证及聘书方能有独立执业的资格。校外教育机构要展示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必须有一支思想作风好,专业知识强,业务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要想育好人,教师首先要做到1、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教育教学知识,是搞好教师本职工作的前提;2、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3、除专业知识技能外的广博的知识,以适应校外教育的多重性。4、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有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自觉性发挥其才能,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

二、社会活动能力。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校外教育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各专业之间的内部协调;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校外教育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既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又要得到学校及学生,家长的支持、理解还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校外教育使辅导老师育人时不仅要具有教师的职业性,更要具有专业的积极性,他们在重视校外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按校外教育中学生发展的原则根据教外教育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准确掌握校外教育中学生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的预期目标。

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1、校外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教育 ;

2、校外教育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真正的实践性的教育。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参与能力,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辅导而不是主导。学生主动地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真正动手动脑。

3、校外教育具有自主性。体现在学生自主意识,主体意识的张扬如自主设计活动内容,自主管理、自我负责表现在自己的活动自己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自主性精神。

校外教育中培育对象即学生发展的原则是:

1、适宜发展的原则,即合适性,校外教育的活动设计必须与学生年龄相适应,做为教师要指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可“拔苗助长”,并要在设计的活动中和传授的特长中,注意与每个孩子的特点相适应,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方向性原则。教师在活动中不是“拐杖”,而是要引导学生发展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在通晓每个孩子的特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完整人格的同时,引导孩子某一特殊专长的发展。

3、全面发展的原则。校外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体能,更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和人格,全面的和谐发展在认知、品德、人格、感情等方面都要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校外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展开,通过辅导老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及时引导、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教育来促其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不能仅仅定位于有“一技之长”。校外教育不以学生所获知识与技能的多少做成功的指标,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在自理自律、自强,自护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终生学习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校外教育中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学生有自我选择,广泛参与各项活动的权利与自由,同时有发表自己看法,发展自己个性的权力。在校外教育中,师生的关系是在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校外教育活动中是指导者与被指导的关系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在校外教育机构教师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起的是指导作用:

1、对学生的行为起规范的作用。因为校外教育中的学生是一个世界观不成熟的个体,教师通过对活动的适度指导,引导他们掌握良好的自理行为规范,与人交往的规范,将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化为学生自身稳定的行为特征,以促成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化。

2、对学生的活动内容起影响的作用。辅导教师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并促使活动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对学生活动的质量起引导的作用。在活动过种中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避免选题的随意性,促进活动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校外教育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互动的关系,存在着相互的期待: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启迪和引导,老师期望学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老师用目光、语言、表情、姿态、动作等一系列具体形式来体现,学生对老师的期待表现为学生对老师学识与品行的期待上,师生的相互期待是师生互动的动力机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互动即一种“共享”的关系。这是校外教育机构教师育人最主要特点。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1、实施素质教育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也同时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3、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为少儿校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21世纪的少儿校外教育也面临着挑战;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少年儿童成材的需求。能否最大程度上满足家庭教育计划的需求,能否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将决定着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只有建设好一支能够担当起实施素质教育重任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者的教师队伍,培养好一大批既热爱少年儿童,有责任心、兢兢业业、又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才能在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中按照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开展活动,用新的方式,新手段去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课外校外活动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沈明德主编.校外教育学[M] 学苑出版,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