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1 01:42:16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临床心理学

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手机依赖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已经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刘传俊等人的研究就提示手机短信交往行为已明显影响到大学生的焦虑水平[1],本次调查研究针对有关使用手机的情况,通过问卷方式进行,探讨长期依赖手机情况下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为今后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和对策。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调查者来源于医学院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100人。其中男生56名,女生44名,年龄18~22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通过不署名形式调查填写,进行相关问卷分析。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是否拥有手机;②是否每天必须携带手机;③是否有天天上网聊天习惯;④是否有手机游戏习惯;⑤是否认为手机是日常生活中必须工具;⑥即使在没有必要使用手机的时候常常下意识打开手机;⑦如果出门忘记携带手机是否会强迫自己回家拿手机;⑧在空余时间是否是以打开手机娱乐为主;⑨你的手机主要用途是什么,如与家人、朋友通信或是聊天、游戏娱乐为主;⑩如果忘记携带手机你在心理反应上表现怎样

2 结 果

2.1 手机使用情况 100名调查者均表示拥有手机。在问到是否天天使用手机时,其中84%名表示要经常使用,主要是上网、聊天、娱乐游戏等;只有16%回答偶尔用,表示以通信为主要使用,且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手机的依赖程度越严重,但是使用手机时间多在空余时间。

2.2 心理学异常表现 100名调查者中,72%表现出同样的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①手机没带在身边就产生心烦意乱,性情烦躁,无法认真工作,学习或安心听讲;②常常下意识的触摸口袋是否有手机存在;③如果听到手机铃声,则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④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反应出现;⑤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逐渐减少,情感逐渐淡漠,封闭了自我,使得自我性格更加内向。

2.3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手机的功能性、娱乐性,手机拥有者过度依赖、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破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规律。特别是在睡觉的时间,深夜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造成睡眠不足、视觉疲劳,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嗜睡。长期影响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3 讨 论

手机依赖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已经逐渐被相关学者所共识。据有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显示,“心烦意乱、感到不适、产生幻觉、焦虑暴躁、悄悄查看、拇指酸痛与情绪稳定性都呈正相关[2],且这种症状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过度依赖手机,长时间使用手机,最终造成异常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人际关系变得冷淡等;身体健康也出现不良反应,如精神萎靡、嗜睡、眼疲劳,影响新陈代谢、免疫力,导致颈肩关节功能性疾病多发。

如果可能患上或患上手机依赖症,应早期预防或有效干预治疗,首先应尽量少用手机,非必要上网的话,可以找些其他事情代替上网,如:看电视、听音乐、看小说等。空余时间应多参加社区活动或体育锻炼,提高身心健康,如约同事、朋友一起出去游玩,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还能增加朋友间的友谊,一举多得。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2篇

(1.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皖南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探讨手机强迫症与社会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手机强迫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功能量表(FDA)对某校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Statistics Base 17.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大学生手机强迫症与社会环境间的相关性。结果:200份问卷中,收回问卷189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1.01%。在有效的172份问卷中,中重度手机强迫症81.98%(141/172),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均无差异。手机强迫症者社会支持所得总分为(36.9235±4.7293),客观支持分为( 7.3235 ± 1.92647) ,主观支持均分为( 21.5412 ±3.36552 ) ,对支持利用度分为(7.8588 ±1.53579),与中国常模比较得分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手机强迫症者与家庭功能量表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三个因子呈显著相关,其中以家庭沟通为主要因素。存在手机强迫症的大学生家庭功能在上述四个方面低于正常使用手机的大学生。 结论: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率较高,性别、年龄、专业和社会支持与手机强迫症倾向无密切关系,家庭功能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手机强迫症状况。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社会支持;家庭功能

基金项目:2013年皖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WK2013S27);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40005);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项目(皖教秘科[2013]1号)。

作者简介:陈婉莹(1991—),女,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近年来,随着通用技术的发展进而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得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拥有手机和使用手机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现象,也是信息时代的象征。在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不健康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青少年易于接受新事物而心理发育不成熟,更易受到负面影响。国内外专家认为部分人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5-8],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情绪化的极端变化,如烦躁不安、言语低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并将此称为手机强迫症[18-19]。但手机强迫症在国内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也不多,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及手机强迫症的报道更少。其中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研究,对手机强迫症心理、社会及家庭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对大学生手机强迫症与社会环境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指导学生健康使用手机,预防手机强迫症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安徽地区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9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1.01%。其中男生48人(27.9%),女生124人(72.1%);一年级33人(19.2%),二年级78人(45.3%),三年级59人(34.3%),四年级2人(1.2%)。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个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正式调查前选取20人进行预调查以修改完善调查表,删除多余条目,修改易误解的条目,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社会支持情况及家庭功能情况等。

1.3手机强迫症诊断标准

参照Young问卷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40-60分为轻度网络成瘾;60-80分为中度网络成瘾;80-100分为重度网络成瘾[25];以及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教授关于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的描述,并结合相关研究,来判定手机强迫症倾向。

1.4社会支持量表(SSRS)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6],该量表共10 个条目,记录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分数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越好。

1.5家庭功能量表(FAD)

采用刘培毅、何慕陶修订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D )中文版[26]。该量表测定家庭系统6个方面的功能: 问题解决、家庭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 问题解决:得分越低的家庭,其问题解决能力越好,反之,则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差。家庭沟通:得分越低,家庭的信息交流越清楚、直接。角色分工:得分越低,表明家庭成员完成家庭任务越好。情感反应:得分越低,表明家庭氛围越和谐。情感投入:得分越低,表明家庭成员间相互关注的程度越高。行为控制得分越低,表明家庭成员应对问题的能力越强。

1.6统计分析

有效问卷经核实后统一编码,双重录入便检错,建立EPDATA数据库。数值变量资料以X±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已百分比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手机强迫症状况

在调查的172份有效问卷中,有98.8%(170/172)的学生存在手机强迫症状况,其中无手机强迫症者2人(2/172=1.2%),且均为女生,轻度手机强迫症者有29人(29/172=16.9%),中度手机强迫症者127人(127/172=73.8%),重度手机强迫症者14人(14/172=8.1%)。本研究以中、重度手机强迫症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女生有中、重度手机强迫症状况者人101人(101/125=80.80%),男生有中、重度手机强迫症者40人(40/47=85.11%),非参数检验统计量Mann-Whitney U 为2839.5,P=0.545。一年级33人(33/172=19.2%),二年级78人(45.3%),三年级59人(34.3%),四年级2人(1.2%),P=0.164>0.05。各专业间方差分析得F=1.995,P=0.037>0.01。综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学生手机强迫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年级专业手机强迫症程度率的比较

2.2社会支持(SSRS)与手机强迫症的关系

手机依赖者社会支持所得总分为(36.9235±4.7293),客观支持分为( 7.3235 ± 1.92647) ,主观支持均分为( 21.5412 ±3.36552 ) ,对支持利用度分为(7.8588 ±1.53579),[15]与中国常模总分(34.56 ± 3.73)比较得分偏高 。而相关分析得社会支持与手机强迫症间无相关关系。结果见表2。

2.3家庭功能量表(FAD)与手机强迫症间的关系

家庭功能量表中沟通、角色、情感反应三个因素与手机强迫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果见表3。

2.4家庭功能量表对手机强迫症的多元回归分析

将家庭功能量表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3个因子作为预测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因问题解决、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3个因子与手机强迫症相关不显著,故在回归分析是预测变量不包含着3项因子)采用Enter进入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3家庭功能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间的相关性(r值)

结果表明,以家庭功能的3个因子作为预测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总体效应显著(F = 23.235, P<0.01),其中家庭沟通与手机强迫症的关系最为密切。

3讨论

3.1某高校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状况

手机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由此而导致的手机强迫症也已经出现流行趋势。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存在手机强迫症状况,其中中度手机强迫症者所占比例最大。该研究发现手机的过度使用,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如手指酸软不灵活、头晕头痛和失眠等,严重者会导致焦虑、抑郁、人格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同时研究还显示性别、年级和专业对手机的强迫症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手机强迫症存在普遍现象。因而,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3.2大学生手机强迫症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人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每个个体都希望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从而来降低压力感、提高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而如何获取社会的支持,每个个体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手机作为获取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工具,有手机强迫症的大学生往往会大量使用手机短信、微信或电话等来维系与家人、朋友、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无手机强迫症的大学生更喜欢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其获取社会支持的手段便更加多样化。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支持网络更为稳定、健康。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大学生的手机强迫症与社会支持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或者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剔除其他干扰因素后进一步研究。

3.3大学生手机强迫症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研究表明家庭功能量表中沟通、角色、情感反应3个因子与手机强迫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存在手机强迫症倾向的学生家庭内的沟通与交流、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家庭成员彼此间的情感反应都存在功能发挥不良的问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家庭沟通与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的关系最为密切。

沟通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在家庭中子女能否对父母直接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意思,父母能否让子女表达看法并合理接受。沟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家庭成员越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越是愿意与外界和环境接触,环境适应力越好,越是能够融入到自然和生活环境中,那么对手机等媒介的依赖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若在家庭中形成不善于沟通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将直接会影响大学生与同学、朋友、老师等的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想法和情绪的关注,而只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与他人和外界直接的接触,那么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便会大大提高。沟通作为家庭功能量表的第一个分析因子,其在家庭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也进一步表明,家庭沟通与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的关系最为密切。

角色即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状况,如有父母、子女等角色,其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也会有所不同,父母作为家庭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要赡养老人还要教育扶养下一代,因而其角色的行为对家庭中的孩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父母们若是能很好的完成角色的任务、承担角色的责任,对子女的行为方式的培养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大学生的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反之,则会加强大学生的手机强迫症状况。

情感反应即评价家庭成员对刺激的情感反应程度,包括生理、行为和心理的反应。当家庭环境中存在某些不和谐的情况时,如父母之间的争吵、打闹等都会引起孩子敏感心理的产生,他们便会更多的沉浸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不愿与外界接触、交流,因此会更多的依赖于手机。

因而在家庭生活中这3个方面的功能需要家长和子女通过彼此间的互动和深度交流来实现,相关研究发现,父母的适度卷入对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 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初中生网络成瘾。由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本研究可推断,家庭功能是影响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的社会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沟通、角色和情感反应与大学生手机强迫症显著相关,以家庭沟通为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手机强迫症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大学生中显现,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改善家庭功能状况至关重要。因而学校、社会,尤其是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教育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手机强迫症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手机使用态度和习惯。

参考文献

[1]D IXIT S, SHUKLA H, BHAGWAT A, et a l. A Study to Evaluat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Students of a Medical College and Associated Hospital of Central India [J].Indian J Community Med, 2010,35 (2):339-341.

[2]SANCH EZ-MARTNEZ M, OTERO A.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llphone use in adolescents in the comm unity of Mad rid ( Spain) [J].C y b er psycho l Behave, 2009,12(2):131-137.

[3]HA JH, CH IN B, PARK DH,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excessive cellular phone use in Korean adolescents [J].C y be r psychol Behave,2008,11(6):783- 784.

[4]HALAYEM S, NOU IRA O, BOURGOU S, e t a l. The mobile: a new addiction upon adolescents[J].Tun is M ed,2010,88(8):593-596.

[5]王芳,李然,路雅,等.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81-384.

[6]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139.

[7]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3):99-101.

[8]冯晓平.大学生社会资本扩张大学生手机热之理性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3):152-154.

[9]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10]书铭,颜美艳.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9(z1):49-50

[11]毕玉,苏文亮,孙雅峰,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70-172

[12]童辉杰.常见心理障碍评估与治疗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25.

[13]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学理论,2011(32).

[14]刘荣星.大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0(12).

[15]刘翯,杨东泉,宋雁鸿,阮俊,郑万明,周媛,张开菊,赵红,汪菊琳.400名医护人员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报,2011(10).

[16]王小辉.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M].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7]陆润泽,孔青,张慧,等.泰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泰安:泰山学院学报,2013.

[18]黄裕华,邱奕文,李芬芳.某校大学生手机强迫心理状态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校医期刊,2011.

[19]谢冰,大学生强迫症与现况调查及SAPAP3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0]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

[21]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

[22]刘翯,杨东泉,宋雁鸿,阮俊,郑万明,周媛,张开菊,赵红,汪菊琳.400名医护人员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报,2011(10).

[23]雷雳,李宏利.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36(4):86-90.

[24]邹云飞,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1)

[25]刘惠军,樊励方,国雪利.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9,7(7)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3篇

中央纪委监察部表示,自十七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办生产安全事故案件。其中,监察部直接参与调查处理了33起特别重大事故,挖出了13起事故背后存在的腐败问题,72名国家工作人员受到查处,其中6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已结案29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1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1人。

数字解读:中纪委表示,围绕投资入股、安全生产证照审批、日常监管等腐败行为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排查腐败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还发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对2009年底前下发结案或处分通知的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一批责任追究方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保证了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处罚落实到位。

65亿VS380亿

在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成立仪式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江西全省稀土行业多年的利润,还不足以治理赣州一地的稀土开采污染。仅赣州开采稀土导致的污染治理就需要380亿元,而江西省工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利润较上年增加近4倍的2011年,该省稀土行业全年利润仅为65亿元。污染严重、治污成本极高绝不是赣州一地的情况,而是困扰全国稀土行业的重大祸患。

数字解读:中国稀土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1/3,却供应着全球稀土使用量的97%。工信部上述官员透露,目前行业指令性计划产量只有10万吨左右,但是去年各地报上的总产能高达39万吨,即便不排除有企业为了今年获得更多指标有所虚报,仍然大大超过了总量控制上限。造成产能和环保双双失控局面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大规模存在的“私挖滥采”现象。

首次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2011年财务报告。从2011年4月2日项目启动截至去年12月31日,免费餐基金共募集善款1833万元。中国福基会表示,这是基会首次针对下面的项目单独的财务审计报告。免费餐基金还成立了监委会,王振耀、宁财神等10人成为首监委会委员。免费午餐的基金信息披露平台也在基金会心网同步上线,拥有独立第三方信息披露专题页面。

数字解读:作为一项民间发起的公益基金,免费午基金也曾备受质疑,甚至被谣传涉嫌洗钱。财务报告的布是对质疑最好的反击。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邓飞表示这个报告代表着免费午餐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领域所作出探索,免费午餐愿意做先行者,通过公平、透明和接受督来提升公益事业公信力。

56.08%

沪深两市A股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已有13家公了2011年年报,平均毛利率高达56.08%,而最高的重路桥毛利率甚至达到了91.14%,毛利率水平甚至超过白酒行业。而根据财汇数据统计,房地产行业2011年平毛利率为39.38%,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毛利率可以超过60的屈指可数,而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则轻而易举地超越了一“横杆”。赚得盆满钵满的高速公路公司甚至将业务展到了地产、金融。

数字解读:有民谚曰: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取通行费富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创造出了新的社会财富高速公路之富,来源于高速公路的使用者的无奈买单,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成本。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据,截至2011年11月,除无收费公路外,其他30个区市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近2.3万亿元,收费公路201年收费额为2859.46亿元。从去年开始的“收费公路专清理”工作,经排查发现有771个项目存在问题,截至3下旬,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整改项目有522个,占总的68%。

71%

调查显示,71%的网民认为自己对网络有依赖;52 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如果一到两天不使用电脑或不上网会感到不踏实。很多上班的白领表示,自己已完全离不开网络,加上通过手机也能上网,很多人坐在桌前是“电脑控”,离开办公桌是“拇指族”。

数字解读:网络依赖症的特点总体有两个:有依赖性、社会功能障碍。精神空虚、情感受挫、无所事事的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治疗网络依赖症,要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而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承载了强大的显示民意的功能,导致当下的公众存在网络依赖症,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期待越来越高,公众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寻求表达空间。

70万企业

2月18日开始,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及限额以上的贸易和批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将在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统计数据的“联网直报”。在此之前,中国月度统计数据是每个统计专业分散地向被调查对象布置报表,然后统计对象分散报到基层统计局以后,逐级汇总,上报到国家统计局。

数字解读: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推行此项统计革新政策,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统计活动,但最根本的目的是确保国家获得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数据,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各界包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以往各个省统计的GDP往往大于国家统计的GDP。此番国家统计局推进数据直报,体现了该局为统计口径更准确的努力。

两难

2012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第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招工难”、“求职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为需要的就是技术工人,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而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制造业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400余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则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牧小目/CFP

数字解读:大学生是就业难的一大群体,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80万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从中期来看,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全面普及中职教育免费政策。此外,扶贫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农业部门要整合资源,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力度。

28个金融中心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话费使用工商注册

一、理论回顾

(1)早期的媒介依赖理论。媒介依赖理论是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在1976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媒介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种新的媒介在社会站稳脚跟后,人就会与媒介之间形成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向性质,但相互依赖中较强的一方是媒介,他们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控制着人,人越是指望收到有用信息,只要他们还没有失望,他们的依赖性就越强烈。

(2)使用与满足理论。这个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3)有关手机依赖的国内研究现状。①车基金会2006年6月发表《台湾学生使用移动电话调查报告》,其调查对象包括岛内2242名小学生(五年级以上)和大学生,调查显示近7成学生有手机依赖症。②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一个学生课题组完成的《“短信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是: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所处的年级与手机使用状况。我们的调点是针对那些已经使用或正在使用手机的大学生展开,对他们使用手机的年限做了四个答案的设计:一年以下、一年到两年、两年以上到三年和三年以上。经过对比分析这四个系的学生手机使用年限大都集中在一年以下和一年到两年之间我们可以发现,大一学生使用手机大多集中在一年以下,大四学生使用手机大多在三年以上,与此相同,大一学生使用手机在三年以上的仅仅有6人,大四学生使用手机在一年以下也只有14人。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普遍接触手机的,在大学之前对手机基本上没有接触。

(2)大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与每月手机话费。我们通过对这部分调查对象的调查也可以发现,生活费用与话费是高度相关的:生活费用越高,手机费用也越高。这说明手机费用是高度依赖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也就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手机费用占生活费用的比例在大学生中是大体相同的。

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

我们针对这一结论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家庭关系做了一部分问题的分析。其中问到:“手机的使用是否减弱了您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欲望?”有81.2%的大学生的回答是使用手机没有减弱与他人的交流欲望。为巩固这个问题的答案统计,我们接下来又提出:“手机的使用对您的人际交往圈有什么影响?”时,有高达66.6%的大学生选择了“扩大了交往圈”,仅仅有5.0%选择了“缩小了交往圈”。

我们也对大学生的手机携带时间做了简单的询问的调查。我们发现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手机的用途基本上是短信和打电话,他们携带手机的时间明显低于大四学生。经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大四学生面临就业等,需要搜索大量的信息并且要与外界保持联系,所以带手机的时间偏长,也就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是对其功能的依赖。

三、结论

1.受众特点

在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手机基本囊括了大学生所需的所有功能。以前学者研究的结果显示:短信的隐蔽性和自由的特点,避免了直接交流的尴尬,其价格便宜,符合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它的多种形式(包括声音、图片、彩信等形式)更是满足了大学生的口味。大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短信一族”。短信功能已经成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功能的一个构成部分,但与接打电话功能相比较而言,它还不是学生最依赖的功能。

我们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附加功能的调查中发现,在基本功能不改变的情况下,手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需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机内含闹钟、MP3和MP4、游戏、记事本和备忘录、照相机和录像机、电子字典、录音收音、蓝牙红外、WAP上网等等。只要拥有一个多功能手机,不必再买其他电子产品去浪费钱财,而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这就更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2)大学生手机话费消费观念与生活费多少有关。手机话费的多少与生活费基本成正比例关系。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根据生活费的多少进行手机话费消费的,很少有“只打电话,不吃饭”的学生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没有失去理智地完全依赖于它。

2.手机依赖的特点

对于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这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是正常与合理的依赖,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

首先,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象是存在的。大学生接触手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和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根据“使用与满足”的理论,我们可以推出: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期望是促使手机依赖行为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大学生与外界联系与传播信息,就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欲来挑选饭菜。在这个“餐厅”里的主角是学生,手机只是为学生服务的。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5篇

我国每年新增4万白血病患者 少年儿童占了五成

当前,我国正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生命的患者近百万人,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人,其中少年儿童占50%以上,由于目前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居多,只能依靠非血缘捐献者提供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

全国自愿无偿献血知识普及活动在京正式启动

由中国红十字总会主办的龙族血脉――大型全国自愿无偿献血知识普及活动正式在京启动。此次普及活动将通过媒体、知识手册、海报等宣传方式向公众普及《献血法》 、健康献血以及相关的血液知识,降低“血盲”的存在,让公众树立正确的献血意识,自愿加入献血的队伍中,使中国血库能够良性循环,减少血荒隐患。

夏季是甲醛释放高峰期 专家提醒注意室内环保

环保专家指出,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来临,房屋装修产生的甲醛迎来了一个释放的高峰期,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受害者――儿童的健康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七个项目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宣布:由该局申报的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正骨疗法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七个项目,已进入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近1/4疾病是环境造成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说,全球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疾病是由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如水源污染、危险燃料、危楼和危险交通状况等造成的。

港澳台

台湾婴儿出生率推估10年后现人口零成长

根据“内政部”最新统计,岛内2005年出生婴儿数约二十万六千人,比前一年再减少百分之五点二,创历年来最低纪录。“经建会”推估在十到十五年内,台湾将出现人口零成长。

香港逾九成准爸爸赞成设立“有薪陪产假”

香港一家杂志的问卷调查发现,九成男士因太太怀孕而感到焦虑;近三成男士因缺乏照顾婴儿经验而感到手足无措。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设立“有薪陪产假”,来减轻因陪产请假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压力。

台湾七成学生“机不离手” 出现手机依赖症征兆

据台湾金车基金会调查发现,岛内多数学生是手机族,连初中学生都近五成有手机,近七成学生“机不离手”,有“手机依赖症”征兆,不打手机就会不安、孤单,且年龄愈大,愈依赖手机。

澳门肺癌结肠癌乳癌居前

澳门特区卫生局表示,近年癌症常处澳门常见的死因首位。男性前三位的新发癌症分别是肺癌、结肠癌和鼻咽癌;女性则是乳癌、结肠癌及肺癌。

全台湾200万人“睡不着”

医界推估台湾岛内失眠人口至少200万,看准“熊猫族”求眠心切,医界积极抢进睡眠市场,发展出“睡眠产业”。 各大医院相继成立“睡眠障碍中心”帮患者解决睡眠的问题。

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停用纤体产品“减肥降脂美”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表示,1种名为“减肥降脂美”的纤体产品被发现含西药成分,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呼吁市民不要购买及服用。

国际

摩托罗拉遭遇“辐射门”

美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手机辐射值TOP10榜”,在前10款辐射值最高的手机排行榜中,摩托罗拉占了前9名。9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辐射值最高为1.58SAR(电磁辐射测试值,单位为瓦特/千克),接近美国市场对手机辐射值的最高上限1.6SAR。

美国学生竟用自残减压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惠特洛克在网上对2875名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进行了精神健康调查,结果17%的人表示曾蓄意自残身体,如用刀子割自己或用火烧自己。多次自残者多为女性,更加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饮食失调症或自杀倾向。

德国平均每天开出7000张错误药方

最近,德国药店行业协会对全国1146个药店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医生平均每天开出至少7000张有错误或者无法完全看懂的处方。平均每天大约200万种药品被写错。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6篇

【关键词】微依赖 工具理性 异化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由于其具有的接入无线互联网的能力以及强大的扩展性能,使得人工智能设备与人本身的生活状态和交往方式实现了高度融合。针对智能手机这一特点所开发出来的一系列“微”产品,诸如微博、微信、微管理、微生活等,更是让人们乐此不疲,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美国一所大学曾做过一项“无设备世界”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测试者离开手机后会出现坐卧不安、心情焦虑等情绪起伏,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譬如开车、走路、吃饭或与朋友谈话时,同时都在做着与“微”世界相沟通、相关联的事情。美国科技心理学家拉里・罗森(Larry Rosen)认为,“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其实是一种新的失调症,一种集中在与我们都息息相关的科技化和媒体化的道路上的异常,一种掺和了多种实实在在的精神疾病因素的异常,……我们没法从这个高成瘾性、高强迫症的网络世界里抽离出来。”①这种面对“微”产品和“微”生活而产生的“失调症”、“高成瘾性”、“高强迫症”便是一种“微依赖”。

“微依赖”的产生动因

“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占全球网民总数的四分之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拥有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用户、5亿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拥有400万家网站,上网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②上网或者通过“微”系列产品开展业务和交流信息,均是科技以人为本的标志和象征。但是,如果人们一味地沉溺于“微环境”,将“微世界”当作一种至上信仰,进而病态式地依恋,那就与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微依赖”之产生,有心理、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动因。

心理动因:获得满足与宣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适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中国社会本质上是一种“乡土社会”―人们在传统的乡村社会生活当中,不会有飘忽不定的不安全感,不会有对未来没有着落的恐惧感,也不会有陷入困境无人救济的失落感。但是,当人们走出乡村来到城市时,原本的那些稳定性的因子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人的地位和对财富的占有程度决定的生存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③

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微世界”当中,人们能够选择重新走入某个圈子,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获得乐趣,可以“抱团取暖”,也可以分享机会。那种现实当中孤独地面对挑战、迎接风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转移和释放。“从单向接受信息到双向互动,公众意见表达变得更加便捷自主。人们用微博、微信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表达之中,甚至可以自己设置议题,影响他人。用互联网表达观点和反映诉求成为‘网络舆论场’的常态。”④面对大工业、高物价、大竞争带来的大压力,人们普遍在“微环境”中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此外,由于“微环境”具有的隐匿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人们可以借此无顾忌地倾诉和宣泄,使不良情绪得以释放。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获得满足和释放压力的通道,但是如果人们不愿面对现实的挑战和压力,一味地沉浸在“微环境”中,躲避现实的孤独和压力,就会产生“微依赖”,这无疑是“微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动因:渴望平等与寻找归宿。“500年前,哥伦布运用当时简陋的航海技术进行环球旅行,他安全返航并告诉世人,世界是圆的。500年后,……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电子邮件、网络、远程会议和各种新软件。”⑤就外在而言,人们普遍有一种与人合作的渴望,并且始终愿意尝试去寻求这样的机会;就内在而言,“微环境”提供了恰当的场域让人随心所欲地装扮自己,如此,这个个体就不再是那个在现实群体当征不明确的个体,而是有着独特自我个性、能够展示自我印迹的特殊存在,从而为原本封闭的内在世界打开了通向自由和被理解的道路。在这样的场域下,你可以崇拜任何人,成为他人的“粉丝”;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崇拜你,你可以成为他人的“偶像”。现实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有人辛苦工作但收入微薄,有人却可以不劳而获;现实世界也是充满挑战的,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往往不是一帆风顺,总会存在阻力和障碍。然而,在“微环境”当中,人们可以精心装扮,体验一种在现实当中未曾经历过的生活,让自己由缺陷变得完美、由贫穷变得富有、由现实当中的无人喝彩变得人气爆棚。

可以说,在“微环境”当中,现实中的种种不平等和不合理都失去了意义,这里虚拟的平等和合理让现实当中屡遭挫折的人找到归宿感。事实上,“微依赖”是一种向真实社会寻求依赖而不能如愿的一种虚拟寄托,不论是情感的还是身份的,现实当中失落的反而在“微环境”当中能够得以补偿。

经济动因:自我增强与免费经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微”产品,实质上是互联网产业扩展和延伸的产物,也是实现由互联网制造向互联网思维转化的关键性成果,这一转化突破了传统互联网业态中由中心网站提供资讯来盈利的单一模式。“这种质的变化体现在:过去是通过收费赚钱,现在是通过免费赚钱;过去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强调‘中心化’,现在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讲究‘去中心化’。”⑥

网络本身具有一种自我增强的机制,但是“微”通讯工具恰恰在网络节点的增长方面实现了自我繁衍、自我复制、自我扩张的自主集合和自主扩张,并且由于认知上普遍存在的前摄抑制和晕轮效应,先前的信息或者由影响力较大的人的信息,能够在信息传递和聚集过程中产生非均衡性的马太效应。正基于“微”产品本身的动态性和交互性,网络经济学家凯文・凯利(KevinKelly)发现,利用“微”通讯手段,可以实现互联网络免费的经济效能,其中之一就包括他提出的“一千铁杆粉丝”理论。“创作者,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家―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关键的难题在于,你必须与这1000名铁杆粉丝保持直接联系。他们会直接支持你。……网络连接技术和小规模制造技术让这种圈子成为可能。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容易且低成本地进行小批量复制和传播。现在,你无需100万个粉丝才有理由创造新作品。1000就已足够。”⑦

“微环境”背后隐藏着的自我增强与免费经济特性,也激励着人们创新信息的编制方式和路径,并以此作为获取经济性的手段和方式,这是“微依赖”产生的深层次的经济动因。

“微依赖”的消解之道

“微依赖”获得暂时的心理满足和压力宣泄,但是长久地逃避现实会陷入消沉和颓废;“微依赖”获得虚拟的平等并不能取代现实的不平等,“微依赖”找到的虚拟寄托并不能代替现实的归宿,过分地依赖虚拟世界可能导致丧失认知社会的机会和改变社会的力量;“微依赖”通过微型网络的自我增强机制和免费经济策略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是捆绑着经济效益目的的资讯和人气聚集难免存在大量的外部不经济,忽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微依赖”需要矫正、引导和转向。

价值理性的回归。微博、微信等“微”产品是互联网络科技进步的重要成果,同时,这一成果也带动了人们交往方式和经济形式的巨大变化。但无论如何,“微”产品毕竟是一项科技成果,是一种能够提供给人们新的交往方式的手段和工具,基于此,人们一以贯之所追求的真、善、美等价值理性更应该得到凸显而不是屏蔽。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世界各国都以西方实现现代化的模式作为发展的样本和追求,片面地追求物质的创造和财富的占有,忽视了运用工具和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价值认知这一根本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得“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⑧“微依赖”呈现出来的逃避选择甚至是消沉颓废,也不过是新的互联网络工具忽视价值理性而带来的副产品。要想激活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归宿感和人本身存在的幸福感,还必须回归到价值理性―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最终要置放于一种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机制之下;在技术和工具的进步最终是为了增进人本身的幸福这一架构之下,“微”产品的正向效能才可以实现最大化,“微依赖”也会消解于人们对于现实幸福的满足之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固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与此同时,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不应成为人类的主宰。智能手机可以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工具,但不能过分侵扰人们自身的思考、情感和交流,更不能取代真实的人际关系。”⑨

“大情怀”的教育和引导。“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网站约1500个;2014年1月,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是6.18亿,网站数为320万个,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数量也已达到了5亿。”⑩在互联网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网民,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络查找资讯和传递信息。网络系列“微”产品开发之后,网民的个性观念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但由于“微环境”提供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征,“微环境”信息传递带来的跟风式思考等症状,使得网民的习得特点和思维方式“窄”化了―取悦和娱乐色彩替代了冷静的判断,断章取义破坏了整体考量,强化个体理想超越了家国情怀。

之所以产生“微依赖”,就在于“微环境”是松弛的、“微文化”是轻盈的、“微心态”是沉醉的,长期以来浸润在这样的“微世界”当中,自然而然丧失斗志,成为国家、民族前进的“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对于“微依赖”的种种“小情调”状态实施“大情怀”的教育和引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内,倡导不同观念的交流和碰撞,进而增加大家对未来共同理想的向往;在趋向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氛围中,倡导多样文化的发展、交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越是分众独我的演进,越不能缺少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在诉求个体利益的同时多一些宏观思考,在专注自我小圈子的同时多一些虑他情怀,唯有培护好社会的共有价值,个体价值的姹紫嫣红才能绚烂绽放。”

公民及组织的社会责任。“微环境”可以塑造“小英雄”,也可以取得“大成功”,但其前提是不能忽略了现实的真实、确凿的“大环境”。过度地沉溺于“微环境”而不直面人生与现实,是一种病态的“微依赖”。消解“微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是政府相关部门和主流舆论引导部门的责任,也是有良知的公民及组织的责任。

据报道,美国一家餐馆为放下手机专心享用美食的就餐者给予打折优惠,以此来引导顾客摆脱“微依赖”,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和交流,进而在现实当中体验真情实感。另据报道,“来自美国和荷兰的3人团队打造出一款帮助摆脱智能手机依赖症的‘手机’―‘nophone’。该款‘手机’其实是一块外形酷似智能手机但只具备自拍功能的塑料块。发明者希望用这种方法提醒人们从手机中走出来,多多关注真实的外部世界。”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直面问题,只有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微依赖”的消极影响并行动起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促使“微依赖”群体从沉醉于“微世界”走向真实世界,病态的“微依赖”状态才会逐渐消解。

(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美]拉里・罗森:《i成瘾:逃离24小时×7天i不释手的生活》,方晓义、张锦涛、邓林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4~5页。

②鲁炜:“共享的网络共治的空间―在ICANN伦敦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2014年第5期。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6页。

④⑥张意轩,吕婷:“互联网新思维新变化”,《人民日报》,2014年4月24日。

⑤[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7页。

⑦[美]凯文・凯利:《技术元素》,张行舟、余倩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86~88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7页。

⑨周少明:“当心‘手机依赖症’”,《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2日。

⑩余建斌:“互联网从数量向质量切换”,《人民日报》,2014年6月20日。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7篇

国外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儿童血液内铅含量过高会损伤大脑,使其在长大后更容易有暴力倾向。科研人员以376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她们血液中的铅含量。当孩子出生后,科研人员对这些孩子的血液铅含量进行跟踪研究,一直到他们长到7岁为止。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科研人员再去对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幼时血液铅含量过高的孩子里,有55%的人曾因不轨行为被逮捕过。这一比例远高于正常水平。专家指出,儿童血液铅含量过高主要是因为生活环境受到了污染,比如接触颜料中含铅高的彩色玩具,印刷品、蜡笔,或者食用被含铅农药污染的水果、蔬菜等。

检查报告电子版

上海市民今后不必专程去医院取检查报告了,打开电子邮箱就能收到包括检查报告在内的医疗记录信息。只要是市民信箱的实名制用户,就可以免费申请个人医疗记录与电子健康档案邮件发送服务。市民在开通该服务的医院就诊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及时收到

育出生缺陷

国内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制婚检制度的取消,出生缺陷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专家指出,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及残疾的总体发生率。每一个准妈妈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千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放弃可能发现先天性疾病的相关检查。

性大学生性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男科学研究所对14所高校的5234名上海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性健康知识调查,被调查者男女生比例接近1:1。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必要”或者“非常必要的”,仅16.3%认为此类教育会增加性生活发生率。“正常”“性心理”和“避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三个内容,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性教育方式是讲座和选修课。多数人通过书本、同伴和互联网来获取和性相关的信息。反对婚前或大学生的分别占17.7%和17.5%。83.7%的人知道HIV的传播途径,但仅55.7%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时机,57.8%知道安全套有防艾滋病传播的作用。

数114385人

现在养宠物的人很多,但动物伤人事件也越来越多了。据北京市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因动物致伤人114385人,狂犬病报告病例4例。有关专家提醒,每年秋季是旅游黄金季节,也是犬伤人的高峰时期。市民一旦被犬咬伤,要及时到狂犬病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

17岁

美国医学人员研究了2827名长期吸烟者的DNA样本,评估了所有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记录这些吸烟者开始每天抽烟时的年龄、总的烟龄及平均每天吸烟数量。结果发现,如果17岁前就开始有规律地吸烟,其基因的一种改变可加大该吸烟者在成年后对尼古丁的依赖。但如果在17岁或以后才开始吸烟,该基因的另一种改变则不会导致成年后对尼古丁的依赖。专家指出,应该控制青少年早吸烟,尤其是17岁之前,因为17岁之前养成吸烟习惯者将来很难戒烟成功。

2000万

据调查,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倍数增长,目前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然而,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仅分别为33.3%和27.2%。知晓率低是因为早期糖尿病“不疼不痒”。过去人们认为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但事实上,占糖尿病患者总数95%的2型糖尿病并没有这些典型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是偏胖者。由于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症状,不影响吃喝,因此易被人忽视,贻误了治疗时机。为此,专家建议,每个人都应该一年至少检测1次血糖。检验检查报告等医疗记录信息。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华东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16家医院开通了该系统。开通市民信箱实名制账户的办法,可登陆省略或拨打968888热线电话查询。

情中年人自闭倾向

一项心理调查表明,近70%的中年人或多或少存在自闭倾向。中年人的自闭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愿再接触社会新生事物,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不愿敞开心扉,工作墨守成规,看不惯年轻人,在家庭生活中也缺少活力,怨言多。专家指出,有自闭倾向的人应尝试用儿童一般充满好奇的眼睛去看世界,去重新了解和探索自己,发现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庭重压下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志愿,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价值所在,并且用实际行动重新开始新的一段生活。另一方面,识别自己消极和片面的认知,积极地看待事物,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也有助于改善自闭伴有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药自杀风险

美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使用抗癫痫药者可能存在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风险。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和看护人应该知道与抗癫痫药相关的自杀风险,从而加强对服药者的监护。另外,美国、欧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抗抑郁药的风险评估表明,抗抑郁药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及25岁以下成年人自杀的风险,尤其是在抗抑郁药治疗的头几个月。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看护人应加强对患者日常行为的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这类药品。

不良反应

服药以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呢?除了看药品说明书外,患者还可直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sda.省略)的药物警戒栏目内查看。在那里,可获得有关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通报信息,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药品不良反应警戒信息。专家强调,服药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用药,个人发现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药品不良事件,应及时就近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并向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报告。

病女性肺癌

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至2005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中男性增加了26.9%,女性增加了41.6%。现在,肺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首。据专家研究显示,女性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约为男性吸烟者的2倍,表明女性对吸烟导致肺癌的易感性可能更高。专家建议,女性要控制吸烟,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同时要减少厨房油烟的侵害。

游戏成瘾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考虑在新版的《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增加有关电脑游戏瘾的内容,以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帮助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美国医学会提供的一份报告称,大约有9%的游戏爱好者参与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其中很多人很可能成为游戏成瘾的患者。专家指出,应该把游戏成瘾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来对待,这样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第8篇

关键词:证明责任 认知能力 无过错责任 过错推定

本文所探讨的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以下简称医疗纠纷案件),是指因医疗机构在从事诊断、治疗和护理等过程中因过失而导致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一般理解,在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病员(原告)负有证明存在医患关系和损害后果的证明责任;而医方(被告)负有证明医疗行为无过错及与病员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在实践中,为完成举证责任,病员多以病历、医疗费发票、费用清单、检查报告等证据证实存在医患关系和损害后果,而医方均以医疗事故鉴定来完成自身的举证责任。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对于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基本上根据其鉴定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有的法官即使感到鉴定结论有失偏颇,但很找出其他盖然性更高的证据,于是只得根据鉴定结论下判,造成鉴定结论决定判决结果的局面,形成审判权变相的转到医学会的尴尬局面。

法[2003]20号通知明确法院在审理医疗赔偿纠纷案件时可以参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执行,因此,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过程中,法官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证据,通过举证责任的正确分配,根据民法的原则解决该类纠纷。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它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进行证明的责任。①  对于医疗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纠纷,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实行的是举证倒置原则。但是,医疗纠纷案件千差万别、绝少雷同,其中的证明责任,绝非仅有以上几个方面,也绝非一律机械的适用上述举证责任。此外,同一案件中双方主张的过错和因果关系也往往并非唯一,举证责任的分配并非十分明确,而是呈多样化,具有灵活性。务实中,我们曾遇到以下问题:

第一,原告对于医方具有过错的也负有证明责任。

医疗事故鉴定报告,一般只对诊疗行为的科学性(是否符合医疗常规)进行鉴定,而原告主张的诸如护理等方面的过错,往往需要原告举证。

如原告张小卫诉被告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一案中,原告主张四院在其被救护车送至该院后,该院医师没有对其及时救助,导致病情急剧变化,最终导致引产。再如原告苏士猛等三人诉被告徐医附院一案中,原告主张死者住院期间发生休克后曾多次寻找值班医生和护士,均未得到及时救助,最终死亡。按照证据规则,应当由被告举证证明不存在以上过错。医方如要完成证明责任,只能令其医务人员当庭做出证言,或者依据病案记录来证实。但是,医务人员与被告有直接利害关系,病历记载又等同被告陈述,其证明效力达不到基本的盖然性要求。

我们认为,上述医方过错的证明责任可以适当的转移给原告。因为,原告举证证明则相对容易和客观,如原告可以举出同病房的患者和陪护人员的证言、有关单位的书证等。如上述张小卫一案,原告提交了市红十字救护站的证明,证明原告于凌晨3:20被送到四院,而该案被告病历上记载的诊疗开始时间为4:30,法院据此可以认定被告贻误治疗的事实成立。再如苏士猛一案,原告对医方怠于履行救护职责仅有当庭陈述而无相应证据证实,但被告人对该事实既未予认可,亦未明确表示否认。因此,法院依照证据规则推定被告存在贻误治疗的过错。

依照证据规则确定医方过错未必与原告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均属于医疗过错范围。法院可就该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法医鉴定或者医疗事故鉴定。这样,就可以避免医疗事故鉴定报告普遍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的弊端,能够就原告的主张、案件的焦点进行深入的审理,最终判决也就具有了较强的说服力和公正性。

第二,法官认知能力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的应用。

司法认知又称审判上的知悉,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证据法上所普遍适用的就某些特定的待证事实由法官直接加以确认,从而免除当事人证明责任的一种诉讼模式,属于一种特殊的审判上的查明方式②。可以说,法官较常人更具有合理分辨、判断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对于显著事实进行识别、认定的能力上至少不应当低于一般常人。目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于法官司法认知的范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体现了对法官裁量权的扩大,强化了职业技能,有助于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③。

司法认知原理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的应用,就是不能单纯的以医患双方对某一事实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就必然使之成为证明的对象(即医学鉴定并非必要程序)。尤其对于标的小、争议焦点集中的案件,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可以适当扩大司法认知范围,不必完全依赖于医疗事故鉴定。也就是说,法官完全可以通过参阅医疗权威方面的论著和资料,对于一些医学常识性的问题进行判断,从而减轻和免除了当事人部分的证明责任,体现出司法公正的价值理念。

众所周知,医学是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医疗行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般人难以了解医生诊疗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也难以判断其科学性以及是否符合医疗原则等。但是,并不等于法官面对医学科学时完全一无所知、无从判断。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推广,一些医学常识可以归纳为证据规则第九条规定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律”范畴(如注射青霉素应当进行皮试、输血前应当进行血型交配实验等)。而对于上述情况,当事人是无须举证证明的。因此,虽然是医疗纠纷案件,未必都需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方可的出结论。法官完全可以依照自身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对一些显而易见医疗过错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

如孙忠良诉被告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告孙忠良因右腿粉碎性骨折入院治疗,该院医师对其是否患有糖尿病仅进行了口头询问,在得到患者否定回答后即不再进行必要的检测。后该院按照一般患者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导致伤处久治不愈,内固定钢板发生断裂,被迫进行第二次内固定术。二次治疗时医师即对孙进行了血糖测试,发现孙患有糖尿病,即采取了降糖消炎治疗,后治愈。具有一定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对于损伤性的手术具有一定的禁忌性。进行医疗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方可保证治疗效果。该病例经医学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且对原告提出的漏诊糖尿病主张未予解答和说明。该案经主审法官查阅相关医学书籍和资料,明确院方存在过错且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本案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院方在承担二次鉴定费用后另行赔偿原告10000元),但是该调解协议也是基于院方存在过错并存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成就的。

第三,对于事实清楚的较简易的医疗纠纷案件,原告择以违约之诉的,应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由主张违约方承担举证责任。

鉴于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一般不能将治疗效果作为合同的标的④。在目前我国民法体系中,医疗纠纷均按照侵权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也将医疗纠纷的归责原则界定为过错推定原则。上述立法本意,旨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同时也防止片面加重医方的负担。对于绝大多数医疗纠纷案件,竟择过错推定的侵权之诉明显有利于患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些纠纷当患者选择违约之诉时则更有利于受害方权益的保护。

如李建成诉徐医附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案。李建成在五年前误食一鱼刺并致咽部发炎、脓肿至徐医附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医方没有采用对钙质异物敏感的X光射片检查,而是采取对软组织检测效果较好的CT造影进行检查。结果CT报告不能明确鱼刺是否存在及存在的位置。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院方仍然行手术探查,结果未能取出鱼刺。李建成出院后的五年里,咽部经常发炎、疼痛,一直服用抗生素来维持。五年后,李建成在其他医院先行X光摄片定位后,再次手术取出了鱼刺,痊愈。该案审理过程中,院方要求医学鉴定,但本院对此申请未予支持。我们认为,患者以病历、检查报告等已完成了举证责任,可以证实院方存在违约的事实。因为在医疗服务合同中,院方负有谨慎注意的义务。徐医附院在没有明确鱼刺是否存在和存在位置的情况下,即给对院方充分信任和依赖的患者草率进行手术,结果未能达到痊愈效果,造成了患者长达五年的肉体及精神痛苦,明显违背了民事合同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无论医学鉴定结论如何,都不能免除院方违约之责。院方在认同主审法官上述观点后同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院方赔偿患者损失4000元)。

再如边朝晖诉敬修堂医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原告边朝晖看到敬修堂医院刊登广告治疗痔疮可以“不开刀、不住院、随治随走”,即到被告处就诊。该院医师对其病情检查后明确告知边朝晖,因其病情较为严重,不符合广告所列条件,必须采取分次进行微波治疗方可治愈。边朝晖遂同意分次治疗。院方分两次治愈原告病情后,原告以院方采取分次治疗且第二次治疗已住院为由,主张被告欺诈并违约,要求赔偿。我们认为,院方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是要约邀请,并非要约。原告初诊时,被告医师告知其应当分次治疗后,得到原告同意。此时,双方达成的合意是分次治疗(对于是否住院未约定)。后来双方按照该医疗合同履行,患者二次治疗时住院也是出于自愿,因此院方不存在违约和欺诈行为。在处理该案时,为稳妥起见,仍然委托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法院对医疗事故鉴定的依赖性可见一斑),延长了约4个月的审理时间。

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实际上没有必要进行医学鉴定。因为鉴定要证明的是过错和因果关系及损害后果,而本案原告主张的是违约和欺诈。按照合同审理,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因此,我们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二审得到维持。

第四,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不能视为完成举证责任,应按照民事诉讼证据的盖然性要求对鉴定报告进行认证或推定。

医疗纠纷案件之所以大多数均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乃是出于医方须以鉴定结论完成其举证责任。从鉴定的目的可以看出,医疗事故鉴定报告应当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进行明确的判断。在实践中我们遇到很多鉴定报告对法院要求查实的问题避而不答,对原告的异议未予解答,或者鉴定的结论过于笼统,难以为法院定案所用。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要求医方就争议焦点继续举证,或者继续鉴定因果关系、过错,或者申请上级医学会再次鉴定,以完成证据高度盖然性的要求,否则,视为医方未完成举证责任,推定其过错成立且具有因果关系,判令医方承担侵劝责任(当然,在此之前法官应当向医方充分履行释明义务,在医方拒绝进一步举证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如原告张秀英诉被告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纠纷一案。张秀英因“进食哽咽感6月,加重1月”到被告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诊断:1、贲门腺癌;2、胃空肠吻喝术后。被告医师术前未告知原告术后有可能发生胆汁返流的并发症,于2001年3月13日在全麻下手术给予经腹贲门根治术。术后出现胆汁返流。张秀英于2001年4月16日出院后,前往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该院黎介寿医师于2001年5月24日为张秀英制定了二次手术书面方案。张秀英家人持该方案要求被告医院按照该方案为张秀英实施二次手术。2001年7月19日,被告医师为张秀英进行二次手术,术中改变原被告原先议定的手术方案,且未详尽告知原告变更的原因和理由。术后,张秀英胆汁返流未得到根治,于2001年8月25日出院。张秀英汁返流,体质虚弱,未能坚持化疗,于2002年9月查出身患胃癌。2002年9月26日,张秀英早南京军区总医院行远端胃切除、食道空肠Roux-on-Y吻合术,胆汁返流治愈。原告以被告手术方案并非最佳方案引发胆汁返流,并进而导致癌症复发为由起诉来院,要求被告赔偿各种损失。

本案医疗事故医学鉴定的分析意见为:“1、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由于患者体弱、腹腔粘连,两次手术的术式选择均适当;2、术后胆汁返流系术后并发症;3、根据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相关材料,残胃再发癌与患者在徐州第四人民医院的两次手术无直接因果关系;4、第一次术前未向患者交代术后可能发生胆汁返流的并发症,第二次手术中变更手术方式虽有交代,但不具体。”结论为:“本病例不构成医疗事故”。双方经法官明确告知、释明后均未提出重新鉴定。

笔者认为,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享有知情权。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义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同时,对于预定的治疗方案,如确因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出于保护患者利益的出发点而必须进行更改时,应当告知患者并征询其意见,尊重其选择权。本案被告虽然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但鉴定中对于变更手术方案是否符合原告的最大利益以及是否必须,以及手术与原告癌症复发之间是否具有间接因果关系均未予明示,而被告自己也没有其他证据能证实变更二次手术方案系原告病情所必需,亦无证据证实变更行为得到原告的同意,且不能排除原告癌症复发与胆汁返流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按照过错推定原则,我们就推定原告之损害后果与被告医疗行为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同时也考虑到原告自身具有胃癌的原发病,即使无胆汁返流,其复发的可能性仍存在,故原被告对原告的损失应当共同负担。本案最后由被告对原告的损失按照20%的比例进行了赔偿。

注释:

①见黄松有主编《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②见毕玉谦著《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③见毕玉谦著《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P88、P91,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