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2 01:11:46

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第1篇

[摘要】伴随着个人经济能力的成长,良好的居住生活品质,成为人们随之而至的追求目标。灯光因素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火焰给人温暖一样,有光的地方,就给人一种安全感。

[关键词】灯光;空间;设计

一、居住空间灯光设计的价值

灯光属于人工照明,非自然采光,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起到了为室内空间基本功能的实现和空间价值的更好发挥起保障作用。

(一)满足空间的作业功能

在白天,住宅内可以靠天光照明。而晚上,任何室内空间都离不开灯光,因为没有了灯光,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就无法正常的进行,难以实现室内空间的价值,所以居住空间灯光设计首要的意义及前提是保障空间基本作业功能的实现。

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光环境设计方式已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但光源无非是两种,一是烛光,一是灯光。一支蜡烛可提供我们一个明亮的读书环境,一盏40W的荧光灯也能够为我们的读书提供光亮。然而,我们在哪个条件下视觉更不易疲劳?在哪个条件下读书的效率更高呢?因此,一个良好的光环境设计,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照明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功能空间对照明度设置和亮度分布的要求,从而保证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所需的良性健康的视觉环境。

(二)增添空间的艺术美感

居住空间的灯光有助于丰富空间,形成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与人的情绪有很密切的关系,人的情绪又被周围的环境感染着,因此,灯光设计的更高价值在于增添环境的感染力,将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灯光设计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是通过增加光环境的艺术效果,创造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空间气氛来实现的。比如,利用光和影的变化,可以使静止的空间生动活泼起来。运用类似方法可使环境具有某种意境和氛围,给空间组织带来了十分诱人、令人赞叹的艺术美感。

二、居住空间灯光设计的原则

(一)功能原则

由于居住空间内各个空间有其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要对不同空间的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再根据特定的功能需求及具体的环境情况进行灯光设计。例如,根据居住空间不同的使用要求来确定照度的高低、亮度的明暗和光源的色彩;根据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饰面材料的物理特性等具体因素来确定照明方式和光效;根据不同空间的温度、湿度的具体要求来选择相适应的照明器具等,这些都是从照明的目的和照明设施的空间适用度等方面来考虑的,使灯光设计符合功能的需求。

(二)安全原则

在居住空间灯光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光源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了热效应引起的光源爆炸和光线对人眼造成的伤害。其次,在选择照明器时,要对照明器质量与构造的安全性上有所把握,特别是复杂构造的照明器,要对各部件之间的可靠链接、散热处理、防漏电处理等问题进行严格的考察。再次,在安装体积大、重量沉的照明器时,要考虑安装的牢固性,一般会设有足够承载力的点。最后,要考虑照明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检修的安全性。

(三)装饰原则

一个伴随着令人满意的灯光设计功能的居住空间具有感动人的魅力。这种情感特征的体现不仅仅因为灯光设计迎合了生物学,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需要。灯光设计就是利用光源不同情感特征的表现效果,同时结合与空间功能性质恰当的光源色彩,来增强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产生心理反应。除了光源,形态各异、材料丰富以及不同颜色的灯具本身也是很好的装饰元素,与不同光源结合在一起,或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控光手段,实现光环境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使产生的视觉效果更能增加空间的审美情趣。

(四)经济原则

在居住空间的灯光设计中虽有增加审美性的需求,但灯光最基本的目的是满足实用功能,一味地追求装饰性而肆意的增加不必要的照明器是一种经济浪费行为。低碳、节能是21世纪人类保护地球的重大措施。灯光设计也应本着这一原则,要准确把握功能需求与审美需求的度,以减少不合理的经济支出。

三、居住空间灯光设计的方法策略

居住空间是人们各种活动集中的空间环境,人们在此空间内既要工作、学习,又要休闲、娱乐,所以灯光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空间需求来考虑,也要根据不同性质的活动来设计光环境。

(一)门厅

门厅是进入居住空间的第一个地方,灯光气氛应明快怡人。门厅灯饰可选用嵌入式、吸顶或艺术造型灯具,有时为了使门厅显得比较华丽,可以设计少量的闪耀眩光。还可以安装造型优美的壁灯,以增加气氛。

(二)客厅

客厅是一个集会客、休息、娱乐、学习于一体的空间,所以灯光设计中照明方式及亮度要考虑多变性。在采用基础照明的同时,要考虑辅助和局部照明方式。基础照明指的是主光源,可同时照亮客厅的每一个角落,且光线均匀。客厅的主光源一般采用吊灯、吸顶灯、轨道式射灯、光檐,辅助照明通常用立灯和壁灯,来衬托客厅主体照明风格。用射灯对艺术画及装饰物件做投光照明,能更显其艺术的魅力。增加客厅迷人气氛的最好的方法是设置壁灯,从而提供充足而均匀的背景照明来实现。客厅内的天花板如果距地面太高,可以配置内凹式照明装置,这样光源就被顶部线脚或窗帘盒所掩盖。

(三)厨房

厨房属于功能区域,是家务劳动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要求厨房的灯光要明亮,要有足够的照度,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厨房通常采用吸顶灯或吊灯做基础照明,在厨房的各个角落位置也可采用有独立开关的轨道射灯。当厨房面积较大或环境要求高时,可以在水池或操作台上方安装局部照明。厨房内灯光的设计应避免在操作台上产生阴影,以免发生危险。光源一般选用显色性较好的低压卤钨灯。厨房里的油烟比较重,所以厨房的灯具应选用易清洗除垢且具有较好的表面保护层的材料。

(四)餐厅

在现代居住空间中,餐厅不再是一个仅仅为了满足进餐功能的空间,如今的餐厅更侧重于营造一种进餐的氛围。餐厅环境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所以餐厅灯光设计的重点在于灯光的艺术化处理和进餐环境氛围的营造。餐厅的照明重点应集中在人们进餐活动的中心上,即餐桌上。通常在餐桌上方设置直接向下照明的局部照明且应选显色较好的灯具,安装在餐桌上方80cm-lOOcm为宜。若设有酒柜或吧台,则可用轨道射灯或嵌入式加以照明,用以烘托气氛。

(五)卧室

卧室的主要功能是休息,同时兼有对工作的需求。休息时需要低照度而工作时又对照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卧室的灯光装置应具有多种开关控制或安装调光器。卧室的气氛应是宁静、温馨、舒适的,所以五彩缤纷的灯具一般不宜安装在卧室内。

(六)书房

书房是阅读、写作、画画及计算机操作的场所,以视觉工作为主,所以对照度要求较高。书房内的灯具均不能出现任何对眼镜产生刺激的炫光,可以采用配设灯罩或降低亮度的方法去掉炫光。书房中的灯具一般选用荧光灯吸顶灯具,原因是它的光线柔和、光效比较高、漫射性好。

(七)卫浴

浴室、卫生间是一个使人身心放松的空间,因此灯光设计首先应采用明亮柔和的光线来照亮整个室内。在梳妆镜及洗脸洁具台处要有充足的照度以满足功能照明的需求。面积小的浴室,只安装一盏天花灯就够了;面积较大的浴室,可以采用发光天棚满射照明或采用顶灯加壁灯的照明方式。由于卫浴环境潮湿、水汽较多,所以应当选用防潮、防锈的灯具。

四、总结

社会文明发展至今,人类逐渐远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模式,灯光也不再是单纯的为“亮”而“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空间的灯光设计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法则和美学法则,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出一个既符合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功能需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居住空间的灯光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张金红,李广.光环境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福生,陈育明.住宅照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孔键,等,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马丽.环境照明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居住空间设计第2篇

居住空间是人类最关键的活动场所,其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以及地区的文化渊源、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生产水平。当前,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入,农户居住空间的设计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感知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新农村建设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新颖性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农村建设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新颖性

当前,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入,农村的社会面貌、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改善农户的居住空间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组成环节,将空间景观与农村建设充分联系,使其人性化以及结构化。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环境,创设具有可持续性以及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对促进我国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1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要素

主要分为三方面要素:第一,建筑要素,在设计理念上,要保留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且将现代设计融入其中。在建筑材料上,要实现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充分结合;在功能上,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符合现代的审美要求。第二,植物要素,植物是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其不仅能够体现当地的文明发展,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起到良好的生态效果。第三,道路要素,道路是景观设计的框架,具有划分空间以及满通的作用。在道路设计中,在满足农户对交通需要的同时,还要注意将审美与当地特点融入其中,提高道路的艺术美感。

2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新颖性

2.1将现代与传统充分融合

当前,农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自然空间与环境,在现代建设中,居住空间设计要体现现代与传统的充分融合。首先,要注重人为规划与设计来保证居住空间的文脉和质量传承,积极吸取传统的空间景观设计理念,实现农户对家庭的伦理价值和归属感。其次,要充分融合现代的新结构、新技术、新空间以及新功能,进而满足农户的多方面需求。在物质方面,居住空间要具有传统的储存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在精神方面,要满足农户的认同感、归属感,将现代与传统充分融合,赋予居住空间新的文化内涵。

2.2文化与物质充分融合

文化景观体现了当地人们对于自然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也折射了当地人们的发展历程。因此,可以将居住空间的设计标准作为文化景观进行分类,根据可视性原则,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衣食住行等真实存在的,而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等无形文化。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在居住空间以及建筑形式方面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地方文化,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风俗和文化特点,创造和谐文明的居住空间。

2.3将新兴公共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充分融合

公共空间是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传统公共空间包括:庙会、戏台以及在民间祭祀和传统节日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建设更加重视农民的生活与精神双重需求,因此兴建了一些新型的公共空间,例如文化社区、医疗室等。在建设居住空间的过程中,一定要改造当地的传统公共空间,积极营建新兴公共空间,实现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

3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建议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阵地,同时也是实现生态、艺术以及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因此,在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中,政府一定要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进而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佳大化,推动农村建设的稳定发展。政府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功能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改善农村的居住以及道路条件,进一步完善娱乐文化设施,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方面实现发展与平衡。

3.2加强景观设计宣传

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运转是个人舒适的基础,只有社会大环境正常运转,居民才可能收获更好的居住环境。农户是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新农村规划与建设需要村民的参与和认同。因此,一定要加强景观建设在农户中的宣传,提高农户的可持续与生态景观设计意识,并且邀请村民参与中景观设计的运转与规划中。

3.3强调空间共享性

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创新,还要尊重服务对象,满足广大农户的切实需求,设计在遵照景观原则的同时,还要经济适用,将实际应用与设计方案充分结合。在设计中,要强调空间的共享性,利用当前的一切资源合理规划,强调美感、安全感以及舒适感充分结合,利用环境丰富空间层次,创造祥和、朴素以及温馨的居住环境。

4结语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入,党和政府都给与了充分重视,遵照管理民主、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宽裕、生产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的文化、政治以及经济建设。而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王芳.论新农村建设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新颖性[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2:138-141.

居住空间设计第3篇

1.色彩设计在居住空间中的使用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色彩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功能早已已经在科学家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以红色作为例子而言,它可以刺激神经反应系统,加快血液流速,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精神焦虑,容易使人感到身心疲惫,而居住空间作为人类休息的重要场所,一般不会大面积的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使用红色作为主基调。就卧室而言,一般选择棕色,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因为它综合红色和黄色的特点,把二者在色彩上的优势集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看起来温馨、安逸的休息环境。而对厨房而言,讯则黄色和橙色作为主基调,则可以诱发人的食欲,加强人对食物的吸收,促进人类对营养的吸收。而把室内墙壁设计成蓝色的主调,可以使人心胸开阔,感受大海般的开阔视野。

2.发挥色彩设计在居住空间的治疗作用

相关研究证明,空间色彩的应用是与人的健康密切的相关的。色彩通过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或者是潜意识的作用,作用于人自身不仅仅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对人的生体机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色彩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美感,同时合理的色彩搭配也起到了治疗作用。因此。在色彩搭配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不同色彩之间搭配的合理性,也应该对色彩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考虑在内。

二、影响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因素

色彩设计在在居住空间内的使用不仅只是受到色彩本身寓意的限制,同时也会受到来自人的气质、性格、心理状态、文化、自然环境等等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室内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以实现色彩设计与人的需求的完美统一。

1.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色彩设计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居住者或使用者感到舒适。”居住空间的色彩的设计是为了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每个人对于不同的色彩都有不同理解,有着不同用其他人的心理感受,对色彩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居住空间色彩的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住户的不同的要求,要服务于住户的生活、休息的要求。色彩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住户的职业、年龄,工作特点等因素,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居住空间内部的色彩设计时,要根据住户的不同要求合理的搭配色彩,在注重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住户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

2.要注意地域文化对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之间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形形的地域心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就意味着,同样的颜色组成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意。这就要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充分了解色彩在不同地域之中的予以之后,根据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习惯,进行居住空间色彩设计。“我国江南水乡的居住者习惯采用黑、白、灰等色彩来营造水墨画卷般宁静、舒展的意境,而地中海附近的居住者则会选择鲜艳的黄、蓝、青等色彩来造就明媚烂漫的休闲生活方式。”

3.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要与住宅区周边环境的一致性

完美的室内色彩设计,必须与周边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居住空间的内部社与室外空间的设计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可以使是居住空间内的色彩与室外空间的色彩形成一个彼此部分的整体,有助于住户形成开阔的视野,开阔人的心胸,调节人的心情,维系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在居住空间的内部色彩设计时,注意内部空间色彩与外部空间色彩的协调。

三、居住空间内部色彩设计的原则

1.要注意房间的整体色彩布局

人们生活的居住空间是由各个功能不同的模块组合在一起,不同的模块之间对于色彩设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些色彩在要求上也许是冲突的,彼此之间是不相融合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就要求在室内色彩设计时,注重在不同的模块之间实现色彩设计的自然过渡。就一般而言,墙壁、天花板以及地面使人们装饰的重点,也是连接不同的功能区的纽带。在装饰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它门的作用,使不同的房间的主色彩在其中实现过渡,将整个房间的设置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居住空间内的色彩设计要与地域文化相吻合

不同的地域文化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在居住空间的内部色彩设计时要注重色彩的是用于不同文之间的吻合。在居住空间的内部设计时要注意到文化要素对设计结构的影响,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特征选择不同的色彩来进行装饰和设计。同时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住宅区的具体的地理环境,室内的色彩设计不能与周边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冲突。

3.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要注意与装饰品色彩的和谐

居住空间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品和生活用品呢,因此在居住空间的色彩的设计时,不仅仅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色彩的协调和谐。也要注意色彩设计上装饰品和生活用具与整体布局的一致性。如果说房间的整体色彩设计是一个静无,那么居住空间的装饰品则是一个经常变动的物品,由于陈设物品的变动性,因此要十分注意装饰品的摆放位置,实现色彩设计上的协调。

四、结语

居住空间设计第4篇

关键词:居住空间;低碳;绿色;环保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加上人口持续剧增,世界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臭氧层遭到了破坏,并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后,“低碳”这个词一夜之间风靡全世界,也传进了千家万户。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都开始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中国低碳时代的来临, 也引发室内设计的理念升级和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思考。

一、低碳设计理念概述

低碳的原意是指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节电、节气和回收这三个环节。低碳设计理念的基本思想是以设计为起点,推广低碳设计的原理、理念、方法、手段。将环境因素、污染预防、节约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措施贯穿设计全过程。从而影响人们生活,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引入低碳理念

(一)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居住空间设计行业也蓬勃发展,但是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比如设计教育观念跟不上该行业的发展,行业界限不清导致行业管理不规范,一味的追求利益导致装饰材料的以次充好,装修施工中引发出的种种问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等。在现在的居住空间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问题:①普遍追求豪华、新颖、时尚和气派;②装饰中为求装饰效果,大量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材料,严重污染了空气。并且,长期置身这样的居住环境,会影响人体健康;③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房子往往会重新装修,拆除的建筑垃圾比如瓷砖等基本不可回收利用,成为新的污染源;④在居住空间装饰的选择上,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忽视内涵等。

(二)低碳理念的引入

随着低碳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和思考与本行业有关的低碳减排方法,室内设计特别是居住空间设计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家,所以居住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居住空间中引入低碳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第五届中国家居发展年会上形成了“低碳、节能”的共识,给居住设计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低碳设计理念反映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其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无毒无害的绿色建材,对空间的形式、结构、采光等做科学合理的规划,营造环保节能的居住空间环境。因此,必须将低碳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以获得良好的居住空间设计效果,最终目的是给人们创造更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低碳设计理念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如何体现

(一)保持室内空气良性循环

居住空间在设计时往往会进行结构改造,改造时应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应考虑保持良好的通风。自然通风可以有效的清除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散发室内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等;抑制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门窗附近不要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设置隔断,以免阻碍空气流通。尤其是经常使用空气调节器的家庭,要适时开窗换气,保持良好的空气循环。

(二)空间的合理布局和使用

居住空间的功能基本可以概括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物质功能则需要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如空间的面积、大小、结构、陈设、设备布置、安全等措施以及采光、通风、隔音等物理环境;精神功能主要是体现在物质功能的基础上,从人的心理需求上出发,如爱好、愿望、意志、审美、情趣使人们能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居住空间的合理布局首先应该根据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的前提下进行构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可利用的空间正趋于反比,空间的价值理念日益提高,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合理使用空间的方法。

1.嵌入式

将储藏空间纳入结构空间,特点是储藏空间与结构空间成整体,可以充分保持活动空间的完整性。这种使用方式通常用于凸出的顶梁,柱体,墙体以及结构不规则处。既可以增加储物空间,又把难以利用的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

2.壁式橱柜

在一面或多面完整的墙面上安装整体橱柜或拼接橱柜,这种做法既增加了空间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可以保持室内空间的完整。注意这些橱柜的材料选择,尽可能的选择天然板材或者环保程度达到标准的材料。

3.收藏式

这种做法最初来自于日本,日本主妇通常将被褥等放在橱柜里,等到要使用的时候才取出铺下,合理的节约了空间。这种收藏式的做法符合低碳设计理念,将橱柜和其他家具合并到一起,家具可以收入、放出使用,使空间充分灵活的使用,尤其是在面积较小的住宅空间里优势更加明显。这种方式可以配合折叠家具的使用。

4.桌柜合并式

充分利用桌面上部空间,可设置风格色彩统一的柜体,条板等。视觉上丰富了空间效果,又起到实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储物空间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功能的最大化。

(三)家具选择符合低碳设计理念

居住空间中的家具种类十分丰富,在居住空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尽可能的使用低碳环保家具,低碳环保家具的选择和使用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材料绿色低碳

不环保材料做出来的家具对居住环境有所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在低碳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板材方面应减少人造板材的使用。人造板加工过程中需使用粘胶剂、硬化剂、防水剂等化学原料,这些原料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游离甲醛,主要存在于以脲醛树脂为主的粘胶剂中。在涂料方面,应使用油漆中甲醛、苯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在金属配件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电镀液中氰化物应达标。在面料选择方面,应严格控制甲醛、重金属、染料中的有害物质。还有,尽量使用天然材料,无需添加辅助化工材料制成的低碳环保家具。

2.家具循环使用

循环使用是将废品变为可再利用材料的过程,它与重复利用不同,后者仅仅指再次使用某件产品。根据环境保护署的资料,美国13%的固体垃圾(即通过垃圾收集系统处理的垃圾)为循环处理。循环提供了一种既能减少垃圾填埋又能节约自然资源的方法,因此很具有吸引力。家具作为居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理所应当的承担起循环使用的重任,大力提倡纸质家具,其制作工艺只需选材、裁剪、翻折,塑形四个过程,与传统家具相比,即节约制作成本,又可循环使用。并且这种家具的设计感越来越浓,也很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延长家具使用寿命

家具不可以放在高温、潮湿、光线强、震动剧烈的地方,而且,室内一定要保持通风。家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坚硬、尖锐的物体碰撞家具,更不可以敲打玻璃或者金属饰品的表面。以用干抹布轻轻的擦拭含有金属物件的板式家具,但是绝对不能用含有化学物质的清洁剂去擦拭金属饰品,会导致其褪色,并有可能释放有害气体。买家具以后除了要定时清洗以外,还要定期对家具进行连接件检查。如果发现有连接件松动了,要及时进行加固。板面可用抹布蘸少量的水或者不含酸的清洁剂进行擦拭,也可定期用蜡进行护理,还要保持柜内干净。这样才能让家具延长使用寿命,可相应减少装修垃圾。

(四)减少居住空间内部结构改造

如果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居住空间内部改造,那就更低碳了。装修时应避免大拆大改,甚至破坏房屋的承重结构。从设计上而言,低碳设计理念其实与现在居住空间大力提倡的“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是吻合的。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一些较为时尚的家庭也不再简单的用吊顶、壁柜,以及用一些昂贵的装饰材料打造各种繁琐复杂的造型而将空间堆砌装满。现在的居住空间设计更为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功能设置,注重装修与装饰的分别,会利用实用的家具与巧妙的装饰品,既能表现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情趣,又符合低碳设计理念。

另外,居住空间中应少用硬质隔断等装饰手法,尽量用空间的变化来达到效果。如果有必要使用隔断,尽可能的将其与储物柜、书柜等家具合二为一,减少其独立存在的机会,增大室内空间。减少不必要的隔断设置还可以加速室内空气流动,减少空调、电扇等家用电器能耗。

(五)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自然光对于居住空间的可贵性犹如空气对人之宝贵。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自然光源的使用是低碳设计理念的主要体现。自然光包括日光、天光、环境光和月光,合理的利用能节能减排,而且也能更好的将自然景观与室内环境设计相融合,因此在低碳的理念的指导下,尽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源,又能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现已成为居住空间设计的主流。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自然光的使用常用以下几种手段来实施。

1.窗式采光

通常室内采用的自然光主要来源与窗户,所以称窗式采光,这种采光方式使用处广,易于施工。

2.玻璃顶棚采光

采用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作为顶棚,可以进行全顶棚、局部顶棚、斜顶棚入光,不仅使室内采光效果明显,而且通透的顶棚不会给人们带来压抑,使心情更加愉悦。

3.落地窗采光

为了让优美的自然风光入户与室内场景融合,现在土建设计院也大为流行落地窗的结构设计。在室内装修的阶段只需在窗前安装窗帘,打开窗帘时既可让美丽的风景映入眼帘,同时拉上窗帘的时又不会将个人隐私外泄。

自然光线的引入,在保证居住空间充分照明的情况下,既可减少人工照明,又可以营造舒适的居住空间氛围,还能够增强居住空间的自然感。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正是低碳设计理念的思想所在。

(六)低碳材料的选择

在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要选用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它主要的特点是无毒、无害、无污染,在造价上略高于普通的装饰材料。这类装饰材料以后从居住空间中更新出来,也比较容易降解和转换,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生产新产品。但这只是所有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而现在大多数产品还不能完全达到这种要求,因此居住空间装修材料首先要考虑选择无毒性、无刺激性、无放射性、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都不产生危害。

四、低碳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其他方面的体现

相比较居住空间中的各种保温隔热材料和节水节电产品,还有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低碳环保的居住空间设计,那就是绿色植物。

居住空间中离不开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仅具有大自然的美感,还具有生命气息和情趣,并且能够调节居住空间人工环境。在居住空间中,家用电器会产生辐射,装修过程中也会产生污染,很多装修材料中都含有甲醛、苯等有毒物质,而绿色植物以其特有的方式吸收辐射和有害物质,对烟尘、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作用,使居住空间通过最自然的方式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现在都市中,使人兴奋的红色黄色越来越多,而使人镇静的绿色越来越少。因此,在居住空间中,多设置绿色植物,能使人从心理上感到平静。置于居住空间中的绿色植物还能够滞留尘埃,吸收生活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废气,释放对人体有益的氧气。

五、低碳设计理念与居住空间设计的现实意义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社会,提倡以低碳为设计理念的居住空间设计是社会的进步。从表面上看,居住空间设计与低碳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居住空间设计与人们过上低碳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居住空间的设计,把关心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减少二氧化碳切实的代入人们生活。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通过巧妙设计,推动低碳减排的进程。

六、结语

在目前的情况下,低碳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应该实实在在的落实。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更需要体现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空间设计中。以高效、洁净、低碳排放为标志的设计理念是探索人类社会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回收再生和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使用,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在居住空间中引入低碳设计理念,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创造出自然和谐的空间,用最少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部分的装修费用以及生活成本,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低能耗、低能量、低开销,创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道明.室内设计.内蒙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高翔升.室内陈设设计.湖南:江苏科技出版社,2004年第3版.

[3]梁梅.信息时代的设计装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

[4]陈殿国.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版.

[5]汪淮.室内设计低碳创新.科技咨询导报,2007第5期.

[6]王牧.室内低碳设计理念.美术观察,2005年第11期.

居住空间设计第5篇

关键词: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一、引言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并创造出适合购物、休闲和交流的灵动空间;二是如何创造宜人的外部空间,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入商业建筑中,并使商业建筑与居住区环境完美融合。可见,实现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关键均与建筑的空间设计密不可分。

二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一)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序列性。人在商业环境中不仅涉及到空间变化的因素,还与时间因素发生关系,组织空间序列就是要把空间的安排和时间的先后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考虑到人们在运动中的视线要求,可借助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对景、借景、框景、夹景等手法,使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空间动态性。即商业空间原有结构具有内在的和潜在的多种功能,有着充分的弹性,当外部变化动因引起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调整空间组织内容和发挥多种功能潜能,取得与新功能相互适应地关系。

空间有效利用性。居住区商业建筑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注定其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实现商业空间的最大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和价值。空间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多种设计手段达到。比如活动隔断或者活动地面等形成流畅多变的内部空间。

(二)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注意空间的层次性。外部空间的出现使商业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的渐进感。通过它把居住区和城市空间引入到商业建筑空间中来,使商业空间得以扩大,有利于改善商业空间的尺度,减少人们在购物时的拥挤压抑感,由此提高购物环境及商业空间的质量。

注意内外空间的交替。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来的融合、渗透、动态的空间形态往往为城市和商业建筑带来异常生动的空间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应使使商业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替趋于“柔和”,避免由于空间的“生硬”交替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舒服。

三、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手法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般指由建筑实体如墙、屋顶、柱等结构构件围合而成的空间,既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也包括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内街市等,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封闭性。外部空间则相对与内部空间而言,由建筑实体分隔出来的室外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

(一)内部空间设计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灵活隔断的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比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用活动隔墙或隔断进行灵活分隔:推开来、打通后,是一个连成一气的整体空间;迭起来、收拢去,又成了各自独立的几个空间等等,并通过隔断的高度和宽度及闭合关系的变化来适应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时的心理变化。

还可以通过室内活动部件、设施和家具来进行灵活分隔。另外,居住区商业室内设计应尽量缩小陈列面积,利用管材、板材和透明材料制作道具,在物理空间和视觉空间方面均强调其通透性、灵活性。为了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居住区商业建筑应该在满足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空间的限定度小一些,创造活泼、通透、开敞的效果。

(二)竖向高差的变化

高差的设置是处理空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高差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领域,地面标高的变化能突出及改变空间的特征,标明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在大空间内创造二次空间,但在视觉上和空间上保持其连续性。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达到特殊空间效果。如利用台阶处理地面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创造出动人的线造型。还可以讲台阶作为休息设施,特别是在多功能空间和空间有限的地方。还可以利用坡道连接高差不同界面,坡道的优点是更人性化不仅满足无障碍设计也可减缓居民购物的疲劳感,不足之处就是占据空间较大,在居住区集中式商业建筑中要慎用。

(三)注意空间层次变化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内部空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使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空间画面不过于简单,而有近、中、远的景致变化。通过隔断、绿化、高差等的设置都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居民行为方式的连续性与复合性要求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有连续性与渗透性。通过对内部空间的分隔与联系,使若干空间相互渗透,丰富内部空间的层次变化。只有当内部充满生活,外部才会有生命。在内部空间处理中可以把两个空间中间设廊或门洞,使得空间形成渗透,产生层次丰富的空间。也可穿插使用绿化等软化介质进行渗透,更好地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相互渗透,而形成无限深远的感觉。而利用高差变化也是形成丰富层次空间的手法,高差变化的空间改变了人的视线范围与视觉心理,加大了空间的曲折感与神秘感。

(四)善于利用过渡空间

商业建筑内部的出挑空间、檐廊空间、檐下空间以及构架空间都属于过渡灰空间.这类空间使建筑的内部空间产生向外的扩张力,而外部的空间产生对内的聚合力,加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结合,使商业建筑的亲和力大大加强。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尤其要注意灰空间的应用,加强内外空间的渗透,过渡空间作为居民购物的必经空间,不仅能导入居住区和城市景观,吸引人流,还能成为居住区商业建筑向外延伸空间,衍生与扩展商业活动。可以诱发购物停滞行为和注意力,形成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住区内部的互动,吸引居民进入商业建筑中,同时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也有了对话,真正成为社区型的活动和交流的中心。

(五)外部空间设计

1 设置商业广场

商业建筑如果位于道路的交汇边沿,那么人流的集结与疏散、车流的导入与疏出、行车的交汇视距与交通安垒,要有适当的缓冲地段。可以利用地面的坡度、抬升或下降,结合人口空间形成入口商业广场。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集散,也是商业活动的舞台,其气氛轻松、形式活泼自由,可以举行娱乐活动,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功能而成为吸引顾客、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

2 沿街退让

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商业建筑可在沿街的边缘地带平行街道退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块状或线状空间,它是达成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联系的中介环境,同时也是由公共转入“私有”的过渡性空间。

居住空间设计第6篇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色彩;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应用

一、色彩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

(一)色彩对空间设计客体的影响

调节空间的尺度;在空间设计中尺寸的概念是绝对的,但“尺度”缺是相对的。尺寸绝对性主要指的数值、数据的绝对性,例如:空间设计中的长度、宽度、高度的绝对数值,尺度的相对性主要指(人)感知的相对性。

降低设计成本,节约施工(装修)时间;空间施工和改造过程中需经历多种流程和工序,如需改变空间氛围则需从空间的拆除(墙体)、堆砌(墙体)、隔断等入手,如从陈设上调整则需对“设备”进行更换。

突出空间设计的个性和主题;色彩和造型构成了艺术设计中的两大主题要素,在居住空间设计打造中色彩有占有重要的作用,各设计主题风格的打造也离不开色彩的应用。

(二)色彩对居住空间设计主体的影响

色彩本身是没有主观意识和情感的,其对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其依附的不同形状、面积、大小、材质、空间形态等对主体所产生的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从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为主体通过视觉系统反应到人脑后对人体生理机能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例如:匈牙利科学家通过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蒙住双眼的试验者分别带到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当试验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时,脉搏的跳动出现了“偏快、正常、偏慢”的情况。

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指的是色彩通过视觉因素反应到人体后,人体所作出的诸如:联觉、幻觉等反应,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也不同。例如:红色给人以火热、温暖、激烈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冰冷、沉稳;绿色给人以生机、平静、安全;紫色给人以神秘、华贵、庄重等。

二、色彩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一)关注主体的习惯与特点,结合实际空间条件,突出设计实用性原则

在色彩的选择上首先要充分考虑实用者的特性,包括:兴趣、爱好、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同时还要要结合居住空间现有的实际条件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对空间的尺寸、大小、朝向、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突出色彩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的目的。针对儿童空间设计时应适当采用明度和纯度相对较高的色彩,营造活泼的空间氛围,适用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求,而针对老年空间设计时应尽量做到素雅、明亮、整洁。

(二)色彩选择和搭配注重统一、协调,遵循设计美的基本原则

居住空间的色彩选择应符合整体的空间的氛围和造型特点,色彩与整体风格搭配统一。同时,又应做到在在整体统一的情况下寻找微差与对比,做到整体而又不失情况,统一而不乏味。

三、色彩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色彩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功能空间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起居室作为居住空间使用最频繁的功能空间,其主要承载着会客、娱乐、休息、聚会等功能。同时,起居室也是最能表现居住空间使用者品味和喜好的空间场所,所以在设计上应尽量提现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餐厅承载着用餐、聚会等的功能,因此要充分考虑色彩对使用者进餐所产生的影响。例如:高纯度和明快的红色、橘红色、黄色等可以增加使用者进餐的食欲,突出温馨的气氛,而灰色调、低纯度的绿色、黄色、紫灰等败味色常让人联想起腐烂、发霉等,使人产生食欲低下等厌食情绪。

卧室是居住空间中主要的休息空间,其主要承担着休息、睡眠等的空间功能。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应注重空间氛围的平静和稳定,在色调上应偏向于轻柔和协调,并结合使用者的年龄、身份、爱好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二)充分利用色彩的搭配,营造具有特色的灵性空间

在实际居住空间设计中往往是多种颜色相互搭配而综合形成的整体风格效果,不同的色彩搭配将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

蓝色与紫色的搭配营造梦幻浪漫的主题氛围;蓝色是海洋、星空、宇宙等代表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加入代表神秘、高贵的紫色,调和了大面积蓝色所产生沉重感的同时,使空间感柔情二浪漫。

黄色与奶白色的搭配给人以阳光温暖的主题;黄色使人联想起阳光,给人以温暖,但大面积的使用将让人产生烦躁和不安,加入奶白色进行调和,减弱黄色对感觉带来的冲击,使空间平稳而明亮。

黄绿色与粉红色在加入无色系进行调和,打造绮丽可爱的空间形态;将代表“年轻”的黄绿色和可爱调皮的粉红色组合,突出其中的对比关系,使空间特色鲜明而富有青春的朝气。但强烈的反差也可能破坏空间的平稳,适当的加入黑色、白色、灰色等颜色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有效的打造个性空间的同时不失平稳与统一。

居住空间设计第7篇

关键词: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地域性;以人为本

1、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公共空间”进入城市研究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的普及带来了城市建设尺度的变革,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对现代主义城市扩张提出了质疑,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却越来越成为规划师与设计者有意识的科学系统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空间观念的日益深化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建筑空间的设计也越来越多的朝着与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许多可内可外、内外相互渗透的流动的空间形式。笔者在这里所研究的公共空间正是这些与城市公共空间密切相关的建筑公共空间。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居住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休闲娱乐,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包括有入口、道路、各种场地、植物花卉和休憩设施等。

2、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地域性特征

城市的地域环境对于创作过程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任何城市都会有它发展的轨迹,任何地域也有它独特的历史。根据所在地的自然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也不会相同。所以中国各地居住区规划不可能都遵循同一种模式、其位置、规模、风格、形态必然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那些充斥着当今设计市场的所谓“本土化”方案,如江南水苑、帝囿风格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然而这些显然不是哪里都适用的。虽然建筑师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总的来说“和传统建筑相结合”还是仅仅局限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手法层面上,例如园林造景的手法,古典形式的借用等等,缺乏真正的对于我们集体记忆空间特征的思考。

2.2 设计手段单一

就建筑设计本身而言,尤其是建筑建造的几大重要特征――建筑尺度、表皮处理和主体建筑的建构方式上,当今建筑师一则采用原本的西方现代主义构成手法,另一则采用欧式古典、新古典元素进行立面装饰。与其相呼应的,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计也多采用西方园林景观的构成手法,有的为了便于设计和管理,几乎没有可进入性。景观层次单一,缺乏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多层次趣味性。尤其是小区的入口部分,往往在设计时植入现成的方案,大面积的绿化景观无法为人所用。有的为了满足小区的绿化率,随意划分绿地,导致绿地的大小尺度失调,无法满足商品房景观共享的原则,使景观和建筑脱节,无法满足应有的归属感。

3、对策

针对上一节所提出的几个问题,笔者对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如下思考。

3.1 以人为本的户外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的户外空间应当适合于公共活动的产生,它不仅应该提供给住户视觉享受,还应满足住户的休憩、交流、活动,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主要载体。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人们的行为规律。例如中老年人和儿童大多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等等。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指出室外空间的生活分为两种模式:正效应过程和负效应过程。其中正效应过程是指开始做某一件事时候,别的人就会表示出一种明显的参与倾向,亲身参与或者体验过程。而负效应过程由于没有活动发生,则没有被吸引的机会和可能。户外景观可以采用一些处理手法来诱导居民的行为活动。

群体使用的设施和孤立的活动设施相比,更能够激发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活动场所的效用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在诱导居民的活动手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室外遮蔽空间的设计,例如室外凉亭、景观廊和结合公共活动用房的灰空间等。亭子和廊道是有效的组织人们日常交往和活动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交谈、游戏,也可以摆置一些桌椅等在里面下棋、休息,将它们作为长时间停留的空间。这样,亭子和廊道中可能形成固定的交往模式,引发人们对这个场所的情感和寄托。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各种景观要素结合起来,例如喷泉――坐椅――凉亭――篱笆长廊形成一组主序列,健身设施、信息栏等公共设施形成活动的辅助序列,这样空间上的连接和转换使场所之间相互区分又有联系,营造了一个使用性很强的交往空间。

3.2 充满地域性特征的景观设计

除了各种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之外,静态的景观也可以起到聚集人们驻足欣赏参观的目的。

首先,雕塑是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很好的要素,雕塑同建筑一样引导人们运用视觉审美去体味形态空间。在处理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时,雕塑不能生硬的布置,应该经过融合后使两种艺术浑然一体,展示建筑的形态美的同时,也表达雕塑所阐释的情境风格。此外,城市雕塑结合公共绿地绿化以及生态绿地等绿色空间体系进行创作,也不光在色彩、形态上起到作用,而是切实的能够营造使人们放宽心胸、休憩游玩的良好景观。也可以设置能为鸟类等栖居提供条件的雕塑,营造居住区中的小生态,同时增加居民的生活情趣。

第二,水体的设置也能营造居住小区别样的感受。各种各样的喷泉、水池、跌落的水体和瀑布等等,能够吸引人们观赏水景之美和从事各种与水体相关的活动。有的居住小区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着大片的水体展开,所以也特别应该注重水体周围环境的营造。可以建造一些沿湖的漫道,还有凉亭、喷泉等,提供业主漫步、游憩、赏玩等多种亲水活动的需要,并且还利用大面积的湖水,放养鱼类,开展垂钓活动,更加增加湖水的活力与人气。同时,还可以在湖边栽植各种植物使小区四季都能获得应时的景观。

3.3 明晰洗练的设计手法

3.3.1 便捷的公共交通空间

在居住小区中的公共交通空间主要有:车行出入口、人行出入口、小区或组团道路、地上或地下停车场、消防车道或消防场地、单元出入口。各个等级的交通空间,是小区居民日常进出的必经之路,几乎所有居民都会在各个交通结点停留。在遵循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各项规划设计规范条例之外,交通空间最大的设计原则,就是保证通行的便捷和安全。

3.3.2 良好的入口转换空间

某小区入口设计,将小区的入口和小区公共建筑结合起来,在主入口周围布置物业办公用房、业主活动中心和幼儿园,三者中心留有足够的活动广场,使居民未进入小区之前,首先从心理上融入小区的氛围,很好的达到了明确区分内外的作用。小区内的业主可以顺路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参与各种活动,办公物业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便利的上下班,管理小区的各项业务,从而可以很好的集散人流,同时不干扰小区内部居民的生活。同样的,这个主入口也不允许机动车的出入,机动车的出入在南百米余处另辟出入口。

另外,在居住小区中私密与公共空间的转接,即单元的入口部分,也是居民使用频率很高设计结点。作为过渡空间,单元的入口起到室内外空间的衔接作用。在设计时,首先保证室内私密性和出入便捷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借景、框景、障景等传统的设计手法,将室外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将室内的空间延伸到室外,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转换。

3.3.3 合理有机的外部空间结构层次

外部空间组织的优劣直接影响居民户外活动的频率,从而也影响居民交往的频繁程度,而邻里交往又是形成社区认同的基础。因此,为了使居民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产生认同感,加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分化的繁荣,必须做好社区外部空间层次的组织。完善外部空间的规划结构层次,不仅要与相应的规划结构层次衔接,进一步完善整体规划结构,还应该使外部空间有利于交往的形成,从社区的角度考虑空间的营造,增加邻里经常性见面的场所。相对而言,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的空间对于促进社区关系的影响比较小,而组团级别的用地则影响较大。

在某山水居小区的规划结构中,整体采用了多中心的规划模式,道路将地块分为了七个部分,自然形成了七个组团。组团自然的围合又形成了三个中心,每个中心设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与景观以及其配套设施。组团路交叉口都设有广场,形态各不相同,广场边缘设置小商业或服务性商业。除了空间开合有致,形成了不同功能不同要求的空间形态以外,这种传统的聚向性组织模式有益于组织内部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另外,公共设施的配套是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分级一般与居住区规划结构基本上一致,与之相连的公共空间也应与社区的布局相匹配。其中属于公益性的设施如社区管理、服务以及对社区居民活动影响较大的设施尽量安排在社区这一层次上,并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分布以利于社区向心性的形成。

4、结束语

改造后的城市在迅速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对住宅区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和都市景观的整体美观,就要对住宅区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住宅区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居住空间设计第8篇

一、对我国目前居住区模式的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纵观我国目前的居住区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居住区规划大多是按照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也是现代主义创作的思维模式。居住区常常是功能分区明确,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公共交通与居住分离,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条理,以良好的形体环境来塑造人的生活。然而,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是一种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缺乏了生活的情趣,容易造成精神上对环境的空虚感和孤独感。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正是要打破这种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间,来反映生活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

二、模糊性空间的含义

模糊性引司的设计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传统民居中的很多运用模糊性空间的手法,居民生活和公共交往混合交*,使空间具行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传达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人情味。

(1)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常用的宽挑檐所形成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柱、梁架等线性构件对空间说的极弱的界定并不影响到空间的渗透,因而空间具有了流动性。

(2)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功能的复杂性意味着它们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体现了空间的广泛适应性,最大限度的将人的行为活动融合其中,具有浓郁的人情味。

(3)空间感受的含蓄性: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地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由于空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成为一个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机理过程。例如传统民居的老街空间,常常是在功能上和地域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说它从何处开始,又在何处结束。空间由于是由空灵的木结构构架搭出来的,建筑实体似乎消融于其中,而空间似乎变成超越了物质的精神意象。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是典型的模糊性空间。它对于住宅来说,是外部空间,对于城市和衔区来说,又是内部空间。院落空间是内外之间联系过渡的空间。院落空间的功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如宴会、典礼、游戏、纳凉等等。院落空间可以认为是一个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在院落之内。人体会到的是内外模糊不定的空间特性。充分体现了模糊性空间的含蓄性。人感受到的是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过渡状态,但却是充满复杂意义的空间。 转贴于

三、模糊性空间在现代居住区环境中的运用

丹麦城市设计家杨.盖尔在《交注与空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即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在这三种类型当中,必要性活动是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基础,即当空间中包含了居民的必要性活动如上下班、买菜、做家务等日常生活行为时,其他两种类型的活动如散步、晒太阳、攀谈、打招呼等也就自然被引发了。空间自然地被生活赋予了丰富的含义,空间的功能是多元的,人在其中的感受也是含蓄的。

模糊性空间在居住区环境中表现的方面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道路: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的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模糊性空间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道和尽端回车场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车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堵如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2)廊道: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等,廊道空间是一种有效地能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廊道空间的边界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透空的柱形成的边界使得廊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是流动的,相互渗透的。廊空间既是交往空间,又是交通字间,廊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廊空间的功能也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在此的活动可以是多样的,攀谈、晒太阳、家务、游戏等等,能够最生动地反映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含混复杂的机理。由此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超越纯物质的状态,而引发出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有意识、有情感的精神意境。日本建筑师大野秀敏设计的茨城县松代公寓在住宅楼的三层楼顶上增加了一条绿化步行道到上面的楼层,并与许多大尺度楼梯、踏步和平台练成一体,由此作为楼上居民自由活动与通行的场地。被称为“上面的街道”。深圳百仕达花园在小区内做了长长的风雨廊,使空间更富有人性化的特点。昆明西华小区规划提出“综合邻里”的概念就是利用二层平台或廊道将几个住宅单元入口联系起来,廊道形成了交往与交通的空间,下部则可以用作储藏、自行车停放、值班、居民交往及服务用房或商店。廊道使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建筑的实体感被削弱,空间显示出整体独立性和多义性,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在深居心理层面上保持着传统与环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形成超越物质的精神意象,使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3)底层架空:底层架空是居作区规划的常用方式。尤其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底层架空有利于空气对流,对通风更有利。底层架空也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一方面架空的空间可以做多种用途,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环境景观,加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区,底层架空的中间成了一个多用途的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底层架空也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作—体化设计,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如深圳的万科城市花因。

(4)院落空间:现代意义上的院落空间与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体的公共空间。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模糊性的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式。院落空间相对于城市和整个居住区而言,是内部空间。相对于组团内的住宅而言,是外部空间。是住宅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院落空间功能具有含混多义性,它既是老人聊天下棋的场所,也是儿童嬉戏的地方。它也可以是人们集会、娱乐的场所,还是临时停本的地方。院落空间同时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人们透过窗外,最直接的景观就是院落景观。院落空间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但空间并不是闭合,而是一种有效的围合,空间是建筑的延伸,或作为前景,或作为衬托、或作为视觉焦点,每一个这样的限定开放空间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仅它更是相邻的空间和构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模糊性空间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动范围的本能,这就是空间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缺乏有效的围合是许多不尽人意的空间或地段的关键所在。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不矛盾。模糊性空间属于一种界定的开放空间,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种弱性的边界,从而使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它所创造的一种更丰富的、更富有内涵的空间感受,是与含混复杂的生活相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