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联网论文

互联网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20 13:17:58

互联网论文

互联网论文第1篇

自然特征交流便捷化:互联网中数字化信息传播速度快、数据量大、多样化,在互动、互联和社群网络交流中,人们的信息、情感交流和知识学习十分便捷。知识大爆炸: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爆炸性增长。信息对称化:由于交流便捷、科学技术普及和生活、工作需求,消费者、被管理者主动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向对称化方向发展。社会特征追求个性化:互联网打破人们的时空、身份、地位、层级、经济等限制,通过平等沟通、开放交流、低成本转移,使人类的情感、个性得到解放,具有关系平等和更大的文化、精神、价值追求机会。组织扁平化: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化和资源共享特点,加上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使管理生态化、决策民主化,使工业化时代“金字塔”型自上而下组织领导结构,向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的分工协作组织结构转变。活动社会化:互联网增加了自组织的便利,相似追求、喜好、价值观的人群,按照“1:9:90规律”,组成不同、分散的社群网络,形成对现实经济社会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虚拟、非正式组织。经济特征创新常态化:网络具有信息、资源整合优势,伴随技术进步快于市场需求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迭代现象,创新成为常态,消费者情感体验需求超过功能体验需求。数据资源化: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关注相关关系。大数据是人类认知与交流的全新思维,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长尾规模化:网络网民规模大,边际成本递减、消除产业链部分中间成本,选择搜索便利,小规模生产可以实现低成本经营,小规模需求成规模复活,这是长尾理论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的自然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将对工业设计的理念、组织管理模式、工业设计流程产生深刻影响,现代工业设计需转变产品设计、组织管理、战略决策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组织管理特征工业化时代工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基本以生产企业内部设计部门为主。工业设计,根据企业的战略和要求、市场调研,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设计理念,围绕高端客户、大众需求和比较明显的产品生命周期,以产品功能、性能为重点,进行初始产品和升级、换代产品设计,设计偏重科学、技术、美学。组织管理模式为金字塔形,决策重视自上而下,依托优势和主要竞争者制定设计策略,相关和支持产业以社会上科技型公司、设计院(所)和大学为主,重视内部价值链整合,产业链、社会资源整合程度不够。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社会思维、跨界思维贯穿整个工业设计始终,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体现在产品研发整个环节,工业设计向人性化、智能化发展。科技创新是重要基础,但更强调对消费者精神情感需求的把握。工业设计也不再单纯是设计部门或设计人员的事,需要客户参与、直接互动、沟通体验。企业内部设计人员的地位将变得十分重要,要求综合素质高,有前瞻性眼光,重视大数据资源,善于与客户互动沟通,能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技术性设计技能降到次要位置,发挥社会化资源整合优势。决策重视自下而上,关注纵向产业链、横向价值链。不同时代工业设计主要组织管理特征详见表1。时代目标市场组织结构设计部门相关支持员工素质设计重点工业化时代大众需求金字塔型内部为主科学技术科技型功能性能互联网时代个性需求扁平型社会化情感体验综合性精神情感产品不同时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产品初期产品初期是根据新的科技理论或现实需求,而目前尚未存在的创造型、实用性新产品。产品战略以功能、性能为核心,产品侧重高新科技品质,目标市场为重点、高端用户。组织管理具有明显的工业化时代特征,组织管理以金字塔形结构为主,决策重视由上而下,大数据预测核心因子为新科学技术理论或目前尚未存在产品及替代性产品的需求,相关和支持产业以科技型公司、设计院(所)和大学为主。

产品中期产品中期是指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市场处于产品发展期,或主流市场处于产品升级、换代期。产品战略追求多功能、低成本品质,产品以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设计为主,目标市场主要为大众用户。随着产品市场成熟度的增加,组织管理特征由工业化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转化,金字塔形组织向扁平化组织转化,决策由上而下向由下而上转化,大数据预测核心因子为大众用户需求,相关支持由依托科技型公司、设计院(所)和大学向客户精神情感互动体验转化。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转移、扩散的加快,产品核心、关键技术越普及,升级换代速度和组织管理特征转化速度越快。产品后期产品后期是指目前市场上该产品市场已经成熟,主流市场已被瓜分,处于突出个性化产品期。产品战略体现产品的独特文化、精神和价值,产品以个性化设计为主,目标市场为长尾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用户。组织管理具有明显的互联网时代特征,决策重视由下而上,大数据预测核心因子为独特的文化、个性化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工业设计依托消费者精神、情感互动体验,科技型公司、设计院(所)和大学相关支持为辅。

文章对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概括论述了互联网时代工业设计的组织管理特征和工业设计在产品不同时期的管理特征,提出随着产品市场成熟度的增加和市场的开拓,工业设计特征由工业化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转化,产品核心、关键技术越普及,升级换代速度和组织管理特征转化速度越快。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使工业设计师或工业设计管理者对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特征有一个基本了解,适应时展要求,促使工业设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李昱单位: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互联网论文第2篇

关键词:动态设计ASP模块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革命,中国正在以迅捷的速度建立自己的互联网环境,随着这种环境的逐步形成,企业已经意识到网络对其本身的影响,从而纷纷建立起企业形象和商业宣传类型网站。主要是为了全面展现企业的整体理念,介绍公司的业务和宣传商业价值。企业通过网络载体,将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其他相关信息在线。由于互联网快速性、互动性、人性化等特性,使得经济生活中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比传统手段成倍增长的商业机会,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炼焦、烧结、冶炼、轧材及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了提高信息化程度,网站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1安钢互联网站的设计

要求为了注重企业形象,实现准确的行业定位以及目标用户群定位。应该本着适应性原则。网站是在动态更新中迅速成长,是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下被浏览的,网站设计需要满足这种动态环境的适应性;网站的内容需要自动,甚至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由其二级单位的,在数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网站设计需要保证在各种状态下显示的美观性。那么就存在着以下几方面要求:

可更新性:设计应该保证内容动态更新的方便性以及在各种更新范围内的显示效果。

可兼容性:页面的呈现效果取决于浏览器对HTMI.语言的解释;浏览器有多种版本;应该对网络的浏览环境作出明确的规定。设计应该在主流平台,浏览器,色彩层次和显示屏大小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显示状态,在其他要求情况下可以正常浏览。

可发展性:网站设计需要迅速对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需要在网站栏目和内容的有进一步发展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扩展。

2.ASP技术简单

介绍网络的发展与成熟使网络与其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互利关系日趋明朗。因此对网站的设计水准不光是为网站做一张好看的皮,而且需要灵活的动态页面及数据库与web的连接。

微软的ActivecServerPages(支持Active技术的服务器页,简称ASP)是一种应用程序环境,它使所有开发者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开发工具来组合HTML代码,这些脚本可以利用本地服务器或远程服务器上的组件来存取数据库、应用程序或处理信息。因此,可利用ASP来直观、简易地实现强大的Web应用程序。ASP的工作原理:用户浏览器从WEB服务器上请求*.ASP文件时,ASP脚本在服务器上开始执行。然后WEB服务器调用ASP,ASP全面读取请求的文件,执行所有脚本文件,并将ASP执行结果的常规HTML码传送给用户浏览器。ASP提供的ACTNEX数据对象(ADO)组件,可以与任何ODBC兼容数据库或OLEDB数据源的高性能连接。一个使用AD的ASP文件可以动态地从某个数据库中请求信息。利用ADO,只需要数行代码就可以写出非常好的Web数据库应用程序。

3.安钢互联网站的具体设计

无论是专业网站还是企业网站,一个网站对其内容的管理都要涉及到采编、分类、、浏览、检索等内容。信息管理实现网站内容的更新与维护,提供在后台输人、查询、修改、删除各类别和专题中的具体信息的功能,选择本信息是否出现在栏目的首页、网站的首页等一系列完善的信息管理功能。

网站后台管理程序应大大减轻网站更新维护量,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引用,将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简化到只需录人文字和上传图片,从而使网站的更新速度大大提高,在某些专门的网上新闻站点,如新浪的新闻中心等,新闻更新速度已经缩短到五分钟一更新,从而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也吸引了更多的长期用户群,时时保持网站的活动力和影响力。

3.1目录和用户管理目录管理可以使网站维护人员动态创建目录,从而可为以后新闻管理系统中上传图片部分设置路径,用户管理可以设置用户,为每个新闻设置权限。这样使部分页面只对有权限的用户开放。

3.2模板管理模板是提供一组ASP程序的页面。可以减少页面的复杂程度。并且利于今后网站的扩展。如果遇到大的改动,只需要程序设计者根据数据库结构和页面的需要,写出相应的程序,与此无关的页面不需要改动,保证了网站的良好扩展特性。

3.3类别管理类别管理主要是用来设置网站的栏目,通常网站根据需要设置栏目级别,一般为二级目录,其中大类栏目用来定义网站的主栏目,小类栏目用来定义下一级栏目。设置好栏目以后可以再选择适用于那一个模板。从而实现了栏目与模板之间的衔接。

3.4核心部分新闻管理1)全面支持WWW操作,完全的WEB操作也是当今技术发展的潮流,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由于软件实施成本低,软件复用性和可移植程度好而日渐取代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成为主流的开发模式。

2)基于部件的管理思想,利用新闻编辑组件ed-itor和文件上传组件upload。可以实现网页的无组件上传。

3)完善的权限管理和角色定义,分两级进行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管理员权限和编辑权限,分工明确,可用性强。通过与前面的模块进行连接,那么我们在新闻管理的程序中就可以用到上面的栏目设置,用户权限设置,目录管理模块,从而实现网站的集成。对应于每一条新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设置。可以设置栏目名称、权限、图片上传路径。利用新闻编辑组件可以实现图片的插人,可以实现图片的无组件上传。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生成的原代码中,图片都用的是文件地址,也就是绝对地址,这样的话,给以后网站的扩展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有一天网站要变换网址的话,那么相应的这些图片的链接地址都要进行相应的变动,很不利于网站的动态维护。因此,对生成的原代码应该进行一些处理,从而实现绝对地址到相对地址的转化。超级秘书网

4安钢互联网站的实际应用

安钢互联网站包含安钢集团公司网站和安阳钢铁网站,自2002年11月正式开通以后,网站运行稳定,完全达到了预期要求。

网站建立以后可以及时公司最新的新闻,新闻的更新维护工作简化到只需录人文字和上传图片,从而使网站的更新速度大大提高,提高了网站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速度。达到了企业宣传的作用,并且增强了企业与用户的交流空间,特别是企业的产品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给用户。同时还实现了企业证券信息与上证所股票信息披露的同步,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站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股市动态。加强了用户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分析市场动向,提供给管理层作为决策辅助信息。

互联网论文第3篇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移动数码产品、无线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的概念与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应运而来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已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认可和参与兴趣。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学习的时间逐渐呈现碎片化的状态,越来越少的学习时间,使得人们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适应,微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模式,其发展成长由其规律与特点决定,帮助并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迅速提高是核心要素。“微课”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与应用更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专业教师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单一说教、理论过强、枯燥无味、不易接受等弊病。“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据专家统计,人的注意力或兴奋点主要就集中在这一黄金时间段。如果高职教师学会独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方式展现所授内容,会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轻松地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微课”教学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实践观摩课不足的困惑。众所周知,实践观摩课在高职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也是突出高职教学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近些年,高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等,纷纷邀请企业有关人员来校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或举办专题讲座,但由于受到时间等种种因素所限,毕竟企业不同于学校,哪怕是短短一节课也要进行多方协调、反复论证,如协调到校授课人员的时间、协调学生听课的时间、有时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听到企业专家的授课,学校不得不临时调整教学时间或安排,采取合并班级、大班授课或是报告式授课等,这样不但授课者因课时有限,不能尽情发挥,造成授课内容过于高度浓宿化、片段化,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互动,往往使得学生听得浑浑噩噩、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效果非常不好。再有,苦于组织企业专家进课堂的种种操作层面的难处,一些学校的企业专家授课一学期只能安排一至两次,甚至这样都不一定做得到,往往流于形式。如果选用“微课”,不仅可以让授课者提前设计,如利用业余时间充分准备、有的放矢,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还可以让授课者反复模拟,将最好、最精彩的授课片段提供给学生。需要说明的是,“微课”的核心内容除了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外,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用专业的描述是“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高度仿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在校期间,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班分别学习、边学边讨论,也可以反复观摩,充分体会授课过程,逐步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于邀请名人名家经费有限的院校来说,通过分享名人名家的微课,可以说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能解决教学需求的有效方法,无论从实际效果,还是从节省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微课”都是高职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必备选择。当然,“微课”绝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高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操课,除了正常授课辅导外,还离不开专业教师或师傅手把手的讲解、传授,学生必须直接进入实际岗位、现场观摩、实习实训,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满足市场或企业选拔人才的具体要求。延伸或补充应是给予“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准确定位。

2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及特点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学生在校组织课堂教学将很可能会逐步减少,直接走进车间、实习场地参与实践教学将会越来越多,有些课程甚至就应该直接搬到了实习现场或车间。众所周知,现代职业人的塑造与培养决不能简单、粗放,甚至放养,应遵循教育规律及特点,应采取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微课”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填补课堂与实践教学的空白,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方便快捷地解决相关问题,如重要知识点与难点、实操模拟、企业家讲座、案例分析、求职技巧等,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同时,还适应不同的学生,例如视频播放快慢随意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来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方便记忆、便于理解。就高职教师而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遵循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便于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利于学生在课下提前观看此微课,为课堂做好准备;第二,便于课程导入。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或作为工作在高职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课堂与实践教学业已成为习惯,再加上熟知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提升技术及制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当然,“微课”是课堂与实践教学的高度浓缩、提炼,需要讲究制作技巧、及时更新、注重效果,所以,设计与制作精品微课必将是大势所趋,满足学生知识需求、能力提升是其精髓所在。首先,教师在所选题材上下大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典型例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本知识点。其次,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搭配,字号搭配,颜色搭配,错落有致,使用的文字尽量少等,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再次,讲解的时候心中要有学生,语言要用普通话,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当然,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反思的过程。通过精品微课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尤其是提高教师学科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精品微课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能够把检验高职教学效果放在更大的平台上,既便于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又便于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制作精品微课需要从脚本编写、教师讲授、素材选取、后期剪辑、技术支持、市场运作等诸多方面给予充分考虑,需要组织专门的制作团队,经过专家审核,方可以展现在学生面前,否则鱼龙混珠、知识垃圾会直接影响高职教学的质量与声誉。打造精品微课应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风向标,目的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突显时代特色。教育是需要不断求新求变的,当然,更要始终抓住育人这一根本,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精品微课将是不错的选择。

4结束语

互联网论文第4篇

1.1内容复杂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但是,由于网络言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部分网络信息真伪难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型阶段,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对于复杂的网络信息仍难以作出客观理性的判断。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需要防范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大学生群体各种负面虚假信息,以免给高校的和谐稳定带来恶劣的影响。

1.2传播快捷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网络信息更新与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的崛起为舆情的方便、快速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如“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于2014年3月1日21时许,事件发生后不到1个小时昆明广播电视台K6春城频道的官方微博即在网上了消息,随即消息迅速扩散,引发各大媒体关注和报导,同时也引发大量网民参与议论,而身处西半球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于当地时间3月1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了谴责声明。由此可见,手机短信、博客、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为高校网络舆情提供了无障碍通道,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快捷性。

1.3影响广泛性大学生是网络的主体力量,他们年轻、思想活跃、行动积极、教育背景相同,乐于对身边的新鲜事、社会热点话题等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一个同质性很强的社会群体。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共鸣,他们的意见容易在学生群体甚至跨群体迅速扩散,以点到面,以面带群,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另外,大部分大学生都居住在学校学生宿舍,居住相对集中,而且他们方便接触网络,加上他们自由闲暇时间相对较多,这更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提供了天时与地利。

1.4发展难控性由于高校是一个崇尚开放、自由和民主的地方,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所受到的束缚远远小于中小学,除了上课时间,高校教师一般不会像中小学老师一样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及作息,而是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样一个自由的大环境更容易激发大学生彰显自我意识,他们表现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差异性,如勇于表达、敢于质疑、个性鲜明、活力无限。在高校里,各种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存,一旦出现具有煽动性、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大学生群体未必能迅速达成一致共识,如果不能加以及时的引导,部分判断出现偏差的同学可能会造成失真的网络信息迅速扩散,最终导致失控的局面。因此,高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及个性上的多元性为高校舆情的传播与发展增加了控制的难度。

2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2.1建立监测机制,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工作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群体,单单依靠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力量不可能时刻掌握每个学生的动态,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才能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建立监测机制可以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如学生党员、寝室长、班级学生干部、院级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其他教职人员等,通过谈话、短信、邮件、论坛、微博、微信等渠道及时发现具有倾向性的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人员必须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预案,一旦发现具有倾向性的网络舆情,立刻根据该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时间节点、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危机类型进行分级预警,保证能在危机发生时获得最大限度的主动权[4]。

2.2成立专业队伍,做好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工作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高校不可能再停留在与世无争的“象牙塔”时期,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充斥着包括高校在内的整个社会。高校中的不同群体,如教师群体,来自不同省市、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群体,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家庭及文化背景,对待同一事件的认识和态度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必须成立专业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将对各类舆情的分析研判放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专业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可以由学校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心理中心工作人员、保卫处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及优秀党员干部或学生干部组成。这支队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信息甄别能力,还应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熟悉网络舆情传播方式,这样,才能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里发现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网络舆情,并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更可靠有力的支持。

2.3设立官方信息平台,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2008年6月,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5]在此之后,各级部门陆续展开了加强舆论引导的新探索,其中,重视官方网站的功能、开设“政务公开”及“在线咨询”版块、开设“官方微博”等措施为大部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所认可并被采用。同样,为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高校必须紧跟互联网的发展,采用青年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平台,设立高校的官方信息平台,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论坛等。一旦发生校园网络舆情危机,校方迅速作出反应,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第一时间使用官方信息平台将真实的消息公开透明、及时有效地向全校师生公布,使正面的声音占据舆论阵地,防止胡乱猜疑、以讹传讹。

2.4加强网络平台管制,做好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1993年7月5日,彼得•施泰纳在《纽约客》上刊登了一则标题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漫画[6]。这则漫画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使用的复杂性及自由性。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的性别、种族、年龄、外貌等都可以不展现出来,网民甚至可以编造个人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要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高校必须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制,防止学生无止境地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传播不良信息,从而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加强高校网络平台管制的措施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网络IP地址实名制。每个学生开通校园网必须实名登记,学校网络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及班主任等也要提醒学生在网络上文明发言,不造谣、不传谣。二是论坛、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尽量采取压缩跟帖量、登录注册等方式影响舆论,这样可以达到弱化网络跟帖评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效果[7]。

2.5注意跟踪反馈,做好网络舆情的善后处理工作网络舆情危机往往具有反复性,并不是一次的处理就能根本解决的,因此,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人员要耐心、反复地跟踪反馈,做好网络舆情的善后处理工作。一方面,高校要善于运用网络、公告栏、移动通讯工具等多种渠道,定期公布学校政务,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时将对网络舆情信息的调查情况、处理意见、处理结果、整改措施等向广大师生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反馈。

3结束语

互联网论文第5篇

将互联网光纤使用路由器跳转后接入IPS,对互联网信息实行首次过滤,形成了网络数据平台的第一级防护。入侵防护系统(IPS)能对目前已知网络攻击类型(如HTTP网页攻击、IIS、CGI远程攻击等)及入侵模式作出相应的防御处理,并在其危险行为开始之前就将其进程结束;同时根据往来IP地址、端口号、协议等实时状态判断数据流是否正常,是否有访问潜在不安全因素网址等行为,发现后即时进行拦阻。在目前单位应用中监控到的攻击类型里,以事件类型为“CGI_AccessHTTP_I-IS_ISAPI_.idq_访问”的低安全级别攻击为最多,截止自2014年7月23日17时已发生1110多例。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IPS在单位运行期间网络环境得到了较高的安全保障。

2采用网络防火墙(硬件)防御来自互联网的非法数据类型,与入侵防护系统(IPS)形成双层防火墙技术共同抵御黑客入侵及在线扫描攻击等非法网络行为

入侵防护系统(IPS)通过网络端口与防火墙形成级联,部署在互联网入口位置,实现双层过滤,组成了网络数据平台的第二级防护。计算机一旦连接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考虑网络病毒的查杀,还得提防外部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技术就成为网络安全最重要的防范措施和手段。目前技术条件下,能够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内部网络安全和服务器安全)的措施就是设置双层防火墙。防火墙限制不明身份人员对内部网络访问,同时也是对内部用户和外网连接进行必要限制的一种安全设置。双层过滤技术主要包括外部防火墙和内部防火墙,外部防火墙的功能是过滤,内部防火墙则可以确保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访问的安全。在内、外部防火墙之间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空间区域,这一区域的存在为内部网络安全提供了保障。即使非法入侵者攻破了外部防火墙,由于这一区域的存在,他们也无法侵入到内部网络。所以将提供对外网络访问的服务器放置在这一空间区域内就能确保其安全性。当客户端工作时防火墙能对用户网络访问日志进行记录,计算机系统一旦发生异常,防火墙就能及时地进行阻隔,从而防止用户信息的泄露,并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记录。选择并安装适当的防火墙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控制不明身份人员对用户信息的偷窥,降低网络使用的危险性,更好地保护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的安全性[1]。

3采用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硬件)对内网用户的网络应用行为进行管控,限制各类非办公软件的使用,并对网络流量资源进行调配

经过二次过滤的数据通过防火墙级联至上网行为管理机,经上网行为管理机的下行端口联接至核心交换机就完成了网络数据平台的第三级硬件管控措施。在使用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之前,单位的互联网使用一直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部分未授权职工通过扫描网络IP地址的方式,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更改办公电脑IP地址达到非法上网的目的。由此造成的IP地址冲突时有发生,影响了合法用户的使用;而上班时间玩网游、看电影、网购、下载超大软件等非正常上网行为则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启用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之后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绑定合法用户电脑IP和设置用户名、密码验证上网的方式,杜绝了非授权用户利用非法手段使用互联网现象;通过配置用户权限,限制了在线视频、P2P下载、网购、网游、炒股等明令禁止的网络行为。以2014年7月23日为例,当天单位全网内共拦截到P2P行为433例、网络流媒体134例、危险行为0例、游戏应用16例、股票交易及行情分析0例;对网络流量的策略化管理,保证了网页浏览、收发邮件、视频会议等基础应用的网络带宽,规范了办公人员的上网行为。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保障了单位正常上网环境的畅通。

4采用网络版杀毒软件对全院范围内客户端电脑安装病毒防护程序,及时查杀病毒,实时抵御病毒对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威胁

网络版杀毒软件是整个数据资源平台中的最后一个防护环节,选择一个适用于本单位的网络版杀毒软件至关重要,它的正常运行决定着作为系统中最末端的工作电脑的安全运转与否。普通杀毒软件最大的败笔是将正在使用的工作软件当作病毒误报误杀,不仅不能保护客户端的正常应用,反而成了危害医院正常工作的“元凶”。在征求了信息化管理软件生产厂商的意见后单位决定选用一款处理策略相对比较温和的病毒防护软件。该杀毒软件对感染了病毒的电脑采取先隔离审查再清除病毒的方式,对医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敏感数据有良好的包容性,适用于医院的工作环境需要。配置好网络版杀毒软件服务器端设置及自动查杀病毒的策略后,该杀毒软件可自动在线升级服务器端病毒知识库并对客户端进行更新,同时根据预置策略唤醒客户端对整机进行查杀处理。在对最近一次的服务器日志例行分析中发现自2014年初至7月23日止,全院范围内发现病毒104种,共计40329个;通过预设扫描方式处理病毒1220个,实时扫描处理病毒39095个,而手工扫描处理的病毒数量仅为14个;在随后的全院范围内调查问卷中也没有发现漏杀、误杀、杀毒不完全等现象。对正在使用的工作软件普调中也没有发现拦截报警等情况,这说明目前在我单位的工作应用中网络版杀毒软件已成功发挥了堡垒作用,自动处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已成为常态化运行。

5结语

互联网论文第6篇

从4P到12P。早在科特勒之前,络姆•麦卡锡教授就提出了4P理论,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科特勒在对市场形势的分析之后,认为任何企业或公司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公共关系的影响,继而在理论体系中增加了两个P,形成了大市场营销理论。但科特勒对此并不满意,认为增加的2P仍然不够完备,不具有操作性,于是又新增添了6P即研究、划分、优先、定位,使得之前的6P理论组合发展为10P组合。从4P到4C。前文中4P到12P的发展仅仅是营销组合方式的发展。但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化仍有不足,即没有考虑到顾客。尽管从4P发展到12P其卖方的基本立足点并没有发生改变。很明显的,顾客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思考的是这件商品或服务对自身的益处,而不可能站在卖家的立场。顾客更加关心的是产品或服务对于自身的价值、成本的高低、购物的便利性、与卖方良好的沟通交流。可见,4P理论组合中,卖方观点的每一个P均可衍出于买方观点相对应的C。因此,营销理论应该从4P向4C转变,即立足点向顾客转变。这里要注意的是,4C理念并不是对4P理念的排斥,而是需要卖方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更好地处理4P,只是二者的优先次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营销战略中,如果能够优先考虑4C,然后再加上卖方角度的4P,营销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4E新观点。虽然科特勒的12P及4C理论仍主导着营销理论发展,但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时代顾客的变化,布莱恩•费瑟斯通豪提出了4E理论。首先,是从产品到体验的转变,现代顾客的购买行为受经验的影响较大,因此,卖方应注重顾客体验,提升顾客体验,增强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其次,是从某一特定地点到任何地点的转变,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世界空间变小,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到达”任何地方,互联网营销打破了以往的空间障碍。再次,从价格到交换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时代,顾客更加注重产品的价值,买卖也更加向交换的靠拢。最后,从促销到布道的转变,即向顾客推销一种理念而不是产品本身。无论是4P理论还是4E理论,都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立足长远来看待市场营销。但总的来说,4E理论并不能完全取代4P理论。

2.市场营销的变化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营销环境、营销方式、营销决策等都发生了改变,同时,网络经济(如:购物网站、各种社交工具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卖方的经营成本、创造出了更多的营销机会、缩短了营销周期、降低了库存量等。主要变化有:

2.1市场范围扩大。这里的市场范围,包括了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以电子商务为例,在时间上,电子商务其实是网络上的虚拟市场,网络空间上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可施行24小时营业,突破了实体店具有明确营业时间的限制,营业时间得以延长。从空间上,传统的市场都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服务于市场周边的顾客,距离市场较远的顾客其购买成本较大、购买便利性较差,传统市场的辐射范围有限。但是对于电子商家而言,网络是对全民开放的,凡是可以登录互联网的人均可进入店铺,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没有空间的限制。互联网使得市场营销超越了时空限制,很轻易的就可以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2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信息的传播速度必须要够快、够及时,信息的覆盖范围必须够广阔,信息投放的准确性必须要高,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营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提高,使得企业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互联网时代已成为企业进行广告投放宣传、提高并延伸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更全面的、更立体的去展示产品或服务。同时,企业还可利用专门的销售网站,建立本企业的客户关系网络,从而更好的提供企业的商品信息,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群体的独特性使得精准化营销成为可能,企业借助互联网对不同网络群体及用户上网习惯的分析,可以更精确的向顾客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传播新的消费或生活理念,使得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大、成本也更低、效果更好。

2.3推动了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支付方式具有空间上的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软件开发商、信用卡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开发出了新型的付款方式,如:现在使用率较高的支付宝、微信付款、网银转账付款、银联卡付款等多种付款方式,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开发,网络技术的提高,网络支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得到了大量的提高。

2.4市场调查的网络化趋势。市场调查或者说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一切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公司能否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各企业通过利用Internet的交互式的信息沟通渠道来进行市场调查,具有调查范围更广、调查数据更准确、调查成本更低的优点。产品推出后的市场调查,也为企业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了便利。还有更加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应用最为广泛地当属网络挖掘和文本挖掘技术,这些技术手段为营销决策的成功提供更多的保障。

2.5售后服务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流方便等特点,借助这些特点,各企业纷纷将市场营销的保障环节“售后服务”转移到网络上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顾客与卖家的直接沟通,避免了很多繁杂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沟通效率。

3.结语

互联网论文第7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促进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形成,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新型消费方式出现,同时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与时俱进,这为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市场营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网络的智能化让网络这一新兴信息传播载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图书市场营销向网络营销转型,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快捷性、传播方式的多媒体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商是时代对图书出版行业的要求。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图书市场营销面临的是挑战,亦是机遇。多种新型媒体的出现使人们不再将图书作为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电子书的萌生与发展更是对传统图书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出版者看到了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利用网络建立起数字化营销平台,对图书进行多渠道宣传,利用多种新型媒体与交流平台促进图书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变,适应时展节奏,促进图书市场营销走向新型营销方向。

二、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市场营销途径与出路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市场营销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交流手段,重新认识当今图书营销的背景环境,建立起强大的图书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手机营销、网络营销、团购营销、捆绑营销、跨界营销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上革新图书消费理念,实现图书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手机营销手机由于其通讯功能强大、方便随身携带等特点而深受青睐,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奢侈品”发展成为了人们交流信息的“必需品”。除了具备实时对话交流,收发短信等功能,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成为了便携式网络信息库,这恰恰为新时代的图书市场营销创造了强大的宣传工具,微信、微博、论坛等交流平台的兴起极大促进了信息交流,图书网络营销利用这些新兴通信手段可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出版商利用语音、短信、手机软件、微信、微博、论坛等对图书进行即时宣传与客户推送,把宣传与销售范围迅速扩大,同时促进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

(二)网络营销(含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营销是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将企业市场营销实践与现代高新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营销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市场营销必然要依托网络工具与网络资源,将互联网作为载体与流通渠道,建立起强大的数字化平台,使图书市场营销在网络营销的推动下得到新发展空间。图书网络营销与传统图书营销途径相比具有巨大优势,摆脱了场地与时间的限制,革新了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最大程度上拓展了图书营销领域;同时网络的多媒体性使图书信息展现得以更加丰富地表现,文字、图片、语音、影像等都可以运用到图书信息展示过程中,大大强化了图书信息传达,使读者对图书有全方位、立体式的了解;网络成为出版商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读者通过网络了解出版商的营销活动,在第一时间获取全面的图书信息,出版商也能根据读者在网络上的反馈了解读者的购买需求,及时改进营销策略。网络营销还能有效降低图书销售成本,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出版商可建立网店,对图书进行宣传,节省了店面装饰与广告宣传费用,更好的为读者提供运输服务与售后服务,而读者可通过关键字搜索所需图书,在同类图书中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三)团购营销(含预售,即以销定产)当下网络团购流行,图书市场营销完全可以向团购领域进军,以优惠价格吸引消费者,薄利多销,参与图书馆馆配采购,引导单位定向图书团购,改善纸质图书市场低迷的现状。如同手机抢购一般,在图书团购的过程中增加预售环节,在做好内容的前提下,制作少量不完整版样书及电子书供目标读者阅读,并在报刊及相关网站进行宣传,制造话题让更多读者参与进来,通过读者、论坛、讲座、微信等形式进行周边扩散,提升影响力,同时进行预售征订,以预售数量与读者期待值为标准来决定印刷量,这能有效避免图书的囤积。

(四)捆绑营销捆绑营销是现代营销中常见的营销方式,利用别类产品或同类产品的销售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图书营销中可适当应用,在提供服务或其他商品时提供配套图书,以此来提升图书销售量。

(五)跨界营销合作和借势是现代营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市场营销中,出版商可寻求与不同品牌或者渠道的合作途径,合理选择合作者,强强联合,相互借力,在合作中扩大图书宣传与销售的辐射范围,通过产品跨界、渠道跨界、销售对象跨界等方式,扩大消费群体范围和品牌效应,使图书的应用更具实际意义,提供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三、结束语

互联网论文第8篇

当前面临怎样的风险当然,作为随着互联网时展而衍生出的全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本身也因发展的不成熟而面临着相应的风险。

1.法律上的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年轻性,国家在立法上还没有相对完善的干预政策,以往的法律条文只适用于传统金融行业,导致无论是行业的准入标准,还是从业人员的资质素养,以及相应的运营模式都没有合理规范的法律规定。这样的监管空白大大增加了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钻法律漏洞,罔顾他人权益的风险,严重的会影响到金融市场正常有序的发展,为国家与公民利益带来造成损失。

2.运营上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模式,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被人们认识,有相当一部先行者敢于面对挑战,投身到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之中。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定位不足,选择的运营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一部运营模式无法与当前金融市场契合,从而被发展的洪流淘汰。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掌握现下社会经济主流,缺乏创新,导致运营模式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从而导致失败。

3.互联网技术上的风险

互联网技术上的风险是仅限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由于计算机本身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风险,一旦遭遇黑客入侵、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的入侵,则很快会蔓延到网络上,不但威胁到互联网金融交易系统,而且也增大了客人个人用户信息的外泄,严重的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

4.流动性的风险流

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理财资金的规模超过债权资金,使债权资金与理财资金无法契合,从而触及法律底线;或是资金规模过大、容易出挤兑现象给涉及企业带来巨大损害。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对于金融业行业来说,都是相当辣手的风险。

5.职业操守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时下的新兴行业,立法与监管的不当会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加之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从业人员的迅速增加与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增加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风险。

二、互联网技术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虽然在理想的环境中,金融市场的监管应遵循放任理念,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金融机构自主淘汰,自主创新,自主选择的机制。然而由于现下互联网金融还在起步阶段,一味的放任不能有力的促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成长,所以外来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进行干预,反而能更有效的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目前本身面临的主要局面是投资个体的非理性,可能由于对所购买产品的认识度不够,造成理念上偏差,从而影响投资者判断。相对的,即使投资者个体对投资产品有着相应的理性思维,但是由于个体的理性无法代表群体的理性,也有可能出现个体的理性叠加成为群体的不理,这也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难题。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着市场纪律对其产生的有害风险无法完全承担;本身创新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用户量庞大,出现问题很难通过市场推出解决方案等问题。鉴于互联网金融以上的不成熟与不稳定性,不能很好的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出台相应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在市场的需求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都是存在相应的必要性的。

三、互联网技术金融监管与核心原则

核心原则指明“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信心,从而降低投资者与金融系统给的风险”。由上述语句可以总结出,互联网金融监管也可以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其次,保护投资人与使用者的利益;最后,促进相应的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在以上的理据之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单进行:首先是监管的必要性。将它作为应该监管的领域对待,而不是放任不管。其次是监管的一般性。虽然与传统金融存在差异,但是在金融风险与外部性等概念上却仍然统一适用,所以理论上与传统金融间监管差异不大,可以借鉴之处有很多。第三是监管的特殊性。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与自身安全问题等原因,相对的对投资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尤为重要。第四是一致性。当互联网金融发展逐渐成熟,实现了与传统金融一致的功能后,就应该接受与传统功能抑制的监管,以此来保证金融市场的一致性。最后是监管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类别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的差异管理,能在各自的领域内更好的实现管理协调作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