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教案

会计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2 04:58:19

会计教案

会计教案第1篇

案例选择作为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其选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为此,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真实性原则。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真实的数据和基本情节,不能随意进行编造,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相对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将会计实践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充分体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实现学生会计实务的提升。第二,启发性原则。案例教学中必须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思考题,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为学生创造广阔思维空间,提升教学效果。第三,针对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需要从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出发,借助讨论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第四,参与性原则。在会计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会计案例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操作和思考,充分运用学习的相关会计知识研究和分析案例,并且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第五,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案例教学在选择专业案例时尽量保证内容的全面。一方面,在设计专业案例时要注重对会计教学内容的涵盖,面对现实生活实践中会计案例不能完全涵盖书本内容的现状,要求会计教师对一些特殊案例进行收集,使案例设计全面包含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案例讨论活动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讨论活动的最终目的为了进行决策,而仅仅通过简单的案例模拟做出的决策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不足。为此,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案例设计时要对决策者的风险倾向和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2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案例教学不仅重视理论教学,更重视实践教学。会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并不反对讲授法,并且认为理论讲授法可以为案例教学奠定知识框架、提供分析问题的策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内容加深理解。因此,在会计教学中不能单纯采用理论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要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第二,教师要丰富案例教学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取逼真模拟训练,又可以采用典型示范引导;既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又可以鼓励进行个人练习。为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教学形式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3案例教学法对会计教学作用分析

第一,增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学生要想获得会计知识学习的成功,必须对会计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会计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首先要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与课本上的例题相比,案例自身的真实性是其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课本中的例题要么是编写者对现实生活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处理,要么就是凭借想象编造出来的。虽然课本中的例题与真实案例相近或相似,但是例题的答案与现实的真实情况却有天壤之别,这会让学生产生例题都是假的没有任何学习价值,当然也不会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法提供的案例都是来源于正式注册企业或特定企业的真实业务处理的书面记录,甚至会是学生曾经了解的,会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提升学生对案例的关注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学习欲望的提升。第二,提升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案例教学法提供的部分会计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除了涉及到企业的方案决策、高层管理人员,还会涉及到财会部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因此,在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极易让学生进入案例创设的情景,将自己假定为相应工作环境中的职员,通过对案例的认真阅读和仔细分析,积极参与到方案决策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策略,甚至有的学生会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出现在不同的案例中,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好奇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责任心。第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下,学生要想获得教师的认可或企业的好评,就必须对教师提供的实际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并且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讨论过程中大胆的表达出来,并通过合理的分析报告进行呈现。学生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往往会对每一个学习环节都高度重视。可见,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对具体操作技术和会计理论知识的巩固,还实现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提升。同时,案例教学法除了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十分有利。第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遵循实用原则,提倡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反对题海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参谋角色,教师只有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对案例合理布置、对讨论活动科学安排以及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分析,才能实现实务与会计理论的完美结合,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益发挥到极致。可见,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还促进教师对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第五,让企业间接或直接受益。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其会计处理或部分成功业务可以作为案例在会计教学中被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产生对自身企业的进一步了解,甚至会主动购买企业的产品,这无疑是帮助企业进行宣传但却不需要企业花费任何费用。但是对于部分因违规会计操作或开展违规业务操作造成企业财务出现危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往往不愿意将自身作为案例,这类案例一旦曝光必然会对相关的从业人员产生巨大压力,但是却可以唤醒他们的良知、道德和工作积极性,督促企业进行转变认真经营改变不利的局面。另外,如果可以在案例教学中邀请相关会计师和企业部门负责人,或者将学生通过讨论得到的报告推荐给相关企业,对企业必定是百利而无一害。同时,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论在原单位还是在新单位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4结语

会计教案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案例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更多关注,对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社会上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包含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若教师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应用,都很有可能出现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状况。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来说,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但若实际教学过程的开展无法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就很有可能难以达到预期。为了避免上述状况出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对案例教学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论述。

一、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于课本上固定的理论内容来说,实际案例的综合性更强,在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积极调动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其次,案例教学能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结合现状来看,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毕业于相关的师范院校,自身实践经验较少,而会计行业则是随着市场体制的变化不断变革的,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教师自然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案例教学的影响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度相对较低,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大量的知识灌输,实际的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教师将变更为课堂上的辅助者,引导学生对相关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自身能力将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原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需要通过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等方式来展开,这样的方式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也难以保证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能通过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实际的教学效果必然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提前通过网络的形式深入了解会计案例,并对这一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针对课前准备过程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辅助教师通过这一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好地从学生处得到反馈。其次,对学生来说,会计专业学生应能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进行阅读,并针对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的部分查阅资料或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以此来确保后续案例分析过程能高效地展开。

(二)会计案例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针对会计案例的讨论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与学生展开讨论,在相关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学生将能更好地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进而更深入地参与到案例分析过程之中,确保案例教学的展开能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将传统课堂模式去除之后,学生之间也能更好地对不同意见或看法进行辩论,时长上不受限制,班级内将能形成一种积极探讨的氛围,学生对于会计教学的兴趣必然会有所提升。

(三)会计案例剖析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对会计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之后,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对会计案例做进一步的剖析。在这一过程中,会计教师应能灵活应用正面剖析、反面剖析、完整剖析、缺陷剖析等方法来完成对案例的讲解。以缺陷剖析为例,教师可以先将案例中的一部分已知条件去掉,引导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辅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实际的会计问题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对于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会计案例中包含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的展示,辅助学生以可视化的形式完成会计案例剖析过程。

会计教案第3篇

案例是指包含有问题或者是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则是指老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促进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案例的运用,是这种教学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这种开河于哈佛大学的教学形式一经推出,就以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促动式教学,改变了讲授法给学生带来的厌倦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由于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活动中最新的、有争议的、可讨论的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的同时巩固所学理论,既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具体而言,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后通过与之相关的练习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学生常常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书本上无法找到完全一样的知识点,使得学生一接触实际就会感觉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破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较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案例教学法则不然,强调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讨论对话中的平等交流与彼此的尊重、信任,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见,让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从教学实践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案例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选择布置案例、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小组或课堂讨论、辩论———学生发言———教师讲解、总结等几个步骤。案例教学的成败与案例选择与准备是否充分密切相关,因此选取的案例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这一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通过阅读分析,应形成一个简要的发言提纲,以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时使用。小组或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师生都要高度重视,任课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发挥引导作用,不能过多干预,又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师讲解和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既包括讨论情况的总结,也包括案例本身的总结。在总结时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和创见,如有不足之处应指明并加以补充纠正。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做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均很高,学生的素质、状态、个性、环境,教师的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引导方法等均会影响教学效果,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三、会计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困难

1.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形成费时、费力。案例教学法中所用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会计理论源自于实务,教材本身也附有大量的例题与练习,容易让人产生“课本所举之例源于实务,就是案例”的认识。其实,课本中的例题均是针对课本想说明或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业务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举例,仅对某一问题而提出,删除了许多复杂关系,学生很容易在书中找到答案。典型案例不容易找到现成的,需要教师长期总结积累,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往往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自身也缺乏会计从业经历,要想收集和积累大量的、恰当的案例,其实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

2.教学规模过大,不利于组织案例讨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财会专业学生人数较多,班级规模过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与学生充分讨论,更无法全面听取学生的意见,当然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建立在学生充分讨论、师生、生生互动基础之上的案例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3.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参与度低。受注入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习惯于接受教师意见或课本中的意见,甚至存在着结论唯一的思维定势,本来应当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的案例教学在许多时候也只是虚有其表,演变成了仍然是教师主讲,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4.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既不能在提供案例后就撒手不管,也不能从头到尾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对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给予过多的是非判断,更不能只注重对案例结果的正确答案的得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案例的讨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更要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

1.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在各级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中形成“案例教学之于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的观念,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会计教学效果的保障,因为教学过程最终还是由教师来设计的、组织的,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鼓励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收集和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案例的归纳和整理做好积极的准备。

2.广泛收集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会计案例并汇编成册。案例教学中所需的案例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收集和整理,而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目的性,即要能使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即案例是在实际调查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有客观依据的。灵活性,即案例的形式、内容、解答要求、方法和答案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生动性,即案例必须生动,引人入胜,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应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案例,建立案例库。案例的取得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获得,参考有关资料收集,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工作自行设计,或是由会计事务所提供等等。

3.精心准备,周密组织,全过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效果是由周密的组织来实现的,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不可随心所欲,要有章可循、有法可做。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引用案例,如:会计的法规、条例和原则的条文很多,理论性强,与学生和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普遍认为其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只以宣读、解释为主,学生难于理解、课堂气氛沉闷不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鲜活案例,用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接受的程度。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相关知识后,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中一般均应安排模拟实习环节,让学生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编制报表,依次独立地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出许多问题,若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突出个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评价与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增加课堂知识的输出量,同时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积极采用。

5.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会计课程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因此,应改革以往一锤定音的传统考核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理论考核和应用考核、笔试和口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情况给出形成性成绩并增加其在总分中的比重,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五、使用案例教学法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法就是教学中的万能法宝,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知识点,它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有其优点,同样也存在着不足,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客观地认识之,避免出现以下两种误识:

1.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对立起来,排斥传统的讲授法

传统的讲授法有其局限性,但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会计的重点、难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使用讲授法才能使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脱离了基础理论的铺垫,单纯运用案例来组织教学,就会使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深度而陷于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来代替原理、规律的探索。只有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夸大案例教学法的优点而过分使用

会计教案第4篇

编者按:本刊在2011年第1期发表了上海师范大学吴俊明教授“‘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一文后,在广大化学教师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那么,一线教师是怎样认识和使用学案的?他们有哪些经验,又有哪些困惑?本刊邀请吴教授及上海市部分教研员、一线教师于不久前召开了“学案设计讨论会”,围绕学案的功能、属性、内容层次、使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理清辨明,《化学教学》适时推出的“学案设计”栏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讨论会上,时时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形成了不少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学案设计中,必须特别关注学案的‘主动性’和变通性!”

当然,一次会议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相信这样的交流和讨论一定能引发更多读者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编制和使用学案。现将该会议的发言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总之,学案设计是一项既有价值又有挑战的工作。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1 关于学案功能的讨论

余方喜(松江二中):目前,学案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老师都在借助学案进行教学,有的学校甚至已经编制出一套完整的学案。但无论在形式、功能、使用方法上均各不相同,认识也比较混乱。说实话,有的教师利用学案只是为了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特别是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虽然有一些学案考虑了学生的层次差异。提供了学习的选择性。但总的来说并不到位。所以集中力量研究学案的编制及其使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认识学案的功能和使用。对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丰仁(青浦一中):我们学校尝试的“学案”其实是一种“预学习方案”。通过预学,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带着疑问上课;尝试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通过预学,使学生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提高听课效率。我们设计和利用预学方案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陆惠莲(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从2009年6月起。我作为区教研员。组织区域内部分教师编制了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学案,供区域各校使用。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自主学习,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疑难问题由师生共同研究解决。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了知识。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拓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方芳(曹杨第二中学):我校当初设计的学案,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是以知识为线索,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构建化学知识,即学案导学。目前,新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学案帮助学生学习。建构化学知识显得极其必要。

吕彩玲(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我认为目前对“学案”的功能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对话式”笔记。其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课时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本课要落实的知识和方法目标是以“填空题”等对话形式呈现的,这种学案还承载了课堂笔记的功能。对于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很有帮助。

第二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主要指教学难点)的支架。这种学案不一定呈现一节课完整的知识框架,往往只是服务于某个教学环节。

第三种,为了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有效地引导学习的功能。这种学案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设计的。它不仅能指导预习还能用于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课外也能使用的学习资料。如果能够科学地编制和使用这种学案。它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意义非同寻常,所以我认为这个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洪燕芬(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大家知道,教师有教学参考书,学生有各种课外辅导书:教师要有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也应有能帮助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学案设计。所以,我认为,学案不应该简单等同于“课堂练习”、“课堂笔记”或“课前预习”。

吴俊明(上海师范大学):概括一下各位老师的看法,其实学案的功能有多种,主要是:①突出重要知识;②提示逻辑框架;③补充学习材料;④替代听课笔记;⑤作为课堂练习(册);⑥提示活动步骤(即导学);⑦提示学习策略,引导主动学习;⑧指导学生预习;⑨抢占课外时间,等等。这些功能有的属于教材或学材的功能补充,有的起着辅教或辅学的作用。有的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最后一项“抢占课外时间”是一句大白话,虽然不太好听。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这实在是化学教师的一种无奈。

面对学案的多种功能,老师们是否觉得学案负载的功能太重了。对此我认为,对于学案的多种功能。包括上面已经提到的和可能没有提到的,应该作一些分析,弄清哪些是必要的、难以替代的,弄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要优先保证主要功能的实现,其他功能则视情况给予“兼顾”。我在本刊上一期的文章中所说的“学案”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即“明确学习任务,说明学习背景,进行学习定向;提示学习策略和参考思路,帮助学生作出选择并制订学习方案;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应该也是学案的主要功能。而帮助学生当好主体,促进学习方式优化乃是最根本的功能。

2 关于学案属性的讨论

陆惠莲(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其实,要真正实现学案的主要功能并不容易。我们编制的高三复习学案在实际使用中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区域内14所学校的高三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很大。各校在使用区统一编写的学案时,出现了“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情况。另外,使用了学案后,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僵化”现象: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学案编制、使用过程中,如何突出“导学”的功能。如何体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功能?

吕彩玲(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我也有一点担心。我们现在常用的“学案导学”使得学生与学案的“对话”取代了(部分)原来课堂中师生间情趣盎然的互动,这种课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会不会显得过于理性甚至乏味?如果那些曾经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因为采用了“学案导学”模式而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样的学案又有什么意义呢?

方芳(曹杨第二中学):我也想说,每位教师对课标、教材、知识问的逻辑关系均有自己的解读,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如何使学案能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十分丰富,又怎样在学案设计中得到体现?

余方喜(松江二中):我认为老师们谈到的问题

是可以解决的。学案既然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自主性就应是学案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过程有共性的一面,但学案更应该照顾到自主学习过程的差异,这样才能体现学案的本质。同样的目标。学生习得的时间、过程与途径不尽相同,在学案中应能得到反映。

一个教师设计的学案如何得到其他教师的认同?我认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应该可以达成较多的一致性。相反,如果更多是从教的角度思考问题,则不同教师的思路肯定有比较大的差异。使用学案并不排斥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相反教师的不同风格其实可以使学案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无论何种类型的学案。都应该内蕴一条或几条主线,使之成为有结构的整体。这条主线可以是知识结构线、过程和方法线或情感线。

洪燕芬(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我同意余老师的看法,我认为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化学学科体系的逻辑与规律:二是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案是很有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合理的“学案”可以将教师“面”上的“教”与学生“点”上的“学”实实在在地联系在一起,这将是非常“给力”的好事。

吕彩玲(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编制学案也应考虑到学案文本框架的普适性。简明的框架可能更具有普适性,更有利于学案的编写。学案的面貌要能吸引学生。可能需要大量口语化的表述,图文并茂就更有吸引力了。

吴俊明(上海师范大学):大家刚才讨论的其实是“学案的根本属性问题”。学案既是引导学生进行主体学习的“认知地图”、“学习地图”,更是引领学生体验和领会学习策略,从而逐步学会学习的重要工具;学案也是教师发挥作用,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实现主导作用的工具。因此,学案的根本属性应体现在它的主要功能之中。并且还具有一系列的应然性质:

首先,学案应该努力做到普适性与个别性统一。所谓普适性,就是能适应尽可能多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之指导学案的编制和实施。所谓个别性,就是能适应学生中各种不同的情况。为此要事先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各种微调的方案,使学习方案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一言以蔽之,学案要具有变通性。所谓个别性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学案具有制定者的个性特点。我认为这一点并不难实现:由于制订者对学习规律和学生情况的认识总会带有个性特点,这种个性特点以及制定者的学习风格和教导风格会自然地在学案中有所表现。当然。照搬、照抄别人现成的学案则另当别论。

其次,学案应该做到参考性与指导性统一。学案应该允许学生“另搞一套”或者“另搞半套”,不应作为一种规定强制执行,并且要把这一点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出现了多数学生都“另搞一套”或者“另搞半套”。制定者应该反思自己对学习规律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等方面是不是有不当之处,并努力寻找对策。

第三,学案应该做到预设性与生成性、机动性统一。

第四,学案应该精炼、可读性强;阅读量不宜大,否则既会冲淡重点,也会影响学生的其他学习活动。

第五,学案应该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努力以内容适合学生需要取胜。如果追求图文并茂,会使学案变成学材,似不可取。

从以上第二、三、四点来看,学案的编制宜粗不宜细。太细了,容易把学生和教师框死,造成学案实施的僵化。有些教师担心学案会淡化认知冲突,破坏问题教学的悬疑性、趣味性和驱动性。其实,在编制时该粗则粗、该细则细,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

3 关于学案内容和层次的讨论

洪燕芬(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吴教授说的五点都很重要。我觉得对教师来讲,这样的学案设计过程更是一个促进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但大家也不必把它想得太神秘。更不必人为地把它复杂化,只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去做就可以了。我认为,像化学史、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育德、化学科学前沿和创新实验,这些内容可以作为背景资料呈现,也可以作为贯穿学案总框架的经络;学案中的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巩固与拓展要充分遵循学科内在的规律性。而课堂学习任务与目标(重点、难点、目标点、兴趣点):课堂学习过程(知识整理与归纳、实验技能与素养、理论探讨与应用);课后小结与体会(我的收获、能力训练(必选与自选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设计可以有较大的变通性,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应体现独特的学习风格,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找到适合他自己最好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所以。老师们可以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根据不同课型,拟定出不同的富有个性的学案作品。在此基础上,大家可以逐渐整理并完善化学学案的基本模式。

陈贤(行知实验中学):我也认为学案应该有个学习背景,可以包括课题的自然或社会环境背景、历史背景、逻辑背景以及价值背景等方面。内容要新颖。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和价值,同时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余方喜(松江二中):还应充分思考以下问题:哪些是学生不需要教师指导就可以习得的?哪些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习得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引导才能习得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反复指导、多次重现才能习得的?不同的内容在学案中呈现的形式应该不同。使用的方式也会不同。

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学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学习(学习过程)?是否学会了(如何判断或检测)?”等三个共性的问题。共性问题决定了学案编制中必然存在一些共同的要素。比如一定要呈现学习目标、提供怎么学习的思路或方法(供借鉴参考)、给出一些自我判断或检测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自我检验等。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具体、全面、可操作、可检测。

徐爱明(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我有一点不同看法,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学生的课外时间也相当有限。学案不能成为学生的又一个负担。所以。我认为学案的阅读量、信息量、思维量都不能过量。千万不能整得比老甲种本教材还多还复杂。有些教学内容完全不必花时间设计学案,只有那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微观的、概括总结的、方法提炼的内容,才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案。

吴俊明(上海师范大学):其实,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有一系列重要环节:(1)理解学习意义,对学习有兴趣,产生学习欲望。(2)找到活动方向,明确学习课题(问题)。(3)构思学习策略,形成学习思路(弄清问题链或路径,以及关键所在)。(4)明确步骤、方法,制定具体计划。(5)执行学习计划,逐项实施步骤。(6)收集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在这些环节,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帮助或引导。下表列出了教师帮助的一些例子。

根据主动性学习的环节结构,可以把学案分为不同的层次:低级层次学案包含的主动环节较少。而

且主动性级别较低,目前常见的、只有练习题的学案是最低级的学案;只提示活动步骤、让学生“照方抓药”的学案也是低级层次。高级层次学案可能缺少某些低级环节,但一定包含级别较高的环节。上表右侧标示的6个层次学案都是相应层次中最典型和完整的。

一般说来。在教学实践中应尽量编制高层次学案。但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只需要低层次学案。就是说,学案层次的选择也具有变通性。

4 关于学案使用的讨论

余方喜(松江二中):从研究的层面看。除了研究学案如何编制外,还可以做一些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如使用学案与不使用学案对学生发展的差异研究、学案设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研究等。

周玉枝(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我看到有的教材有配套的点读机软件,小学语文里面有教材分析、课文朗读、讲解、巩固练习、背景知识介绍等等。学生人手一个点读机。上课老师可以用点读机里面的内容,可以布置点读机内容作为作业,学生回来以后也可预习和复习。当然,这样的形式有点像学材。与我们讨论的学案功能不尽相同。不过我想也可以借鉴到学案,使学案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

朱佳琦(川沙中学):作为一名任教七年的青年教师。在备课时总习惯于以自己的“教”为中心。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如果在备课时以学案先行,“以学定教”,先备学案,再备教案,一定会极大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吴俊明(上海师范大学):学生使用学案的活动主要是阅读、理解,以及思考、实践、进行纸笔作业。教师应该对学生使用学案做适当的指导。

从时机来说,学案的使用有4种情况:(1)课前作为预学习方案使用,这样做会增加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而且效果差异较大。(2)在课的开始阅读,使学案能对学生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所谓“先学后教”,其产生积极效果的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学习思路和学习策略上课,而不是带着答案上课。(3)在课的各个阶段分段使用,同步性较好,效果也可能较好,而且阅读不过分集中。(4)在课的最后甚至课后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味、体会、反思、整合、巩固,更好地完成学习小结。

从呈现方式来说,可以实行纸质讲义、幻灯投影、教师叙说、讨论对话等方式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不必一律由学生自行阅读。

使用学案之后。教师要敢于放手。可以少教一些、少说一些,给学生思考、领悟的时间和余地,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

采用高选择性、高变通性的学案后,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能不同,由此可能会加剧学习分化。需要努力预防。为减缓乃至于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呈现学案。都一定要十分注重学生个别学习活动前、后的集体交流和讨论,以此实现学生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成果共享、共同发展。

会计教案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会计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案例,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具体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的分析和研讨,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并加以比较、评估、选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主要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别是MBA教育,占总课时的85%以上,而且在高年级的综合性管理课程中,把案例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法传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都陆续引进了案例教学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已为西方各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适应性强的高级管理人员。

一、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能够解决一般的会计难题,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世界经理人网站在2004年7月底至8月初举办的“中国经理人培训现状调查”中发现,案例分析是经理人认同的最有效的培训要素)。为达到培养目标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显得非常必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案例可以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主动学习。其次,案例可以贯穿多个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避免片面性。再次,案例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防止二者之间出现断层。最后,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不仅对会计一个学科,而是对所有的学科都全身心的投入,以达到知识的融合。

二、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通常来看,案例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问题评审型,即给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二是分析决策型,即不给出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决策方案;三是发展理论型,即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将问题评审型与分析型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通过以下程序来应用:

(一)案例阅读,个人分析,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

主要是审读案例,把握案例事实,识别案例情境中的关键(案例)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初步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在小组或全班同学面前呈现个人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依据;听取同伴意见,对案例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以求达成共识。

(三)课堂发言,全班交流

通过在班级中进行交流,相互检验和修正对案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

(四)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独自完成案例作业,撰写案例学习报告。

三、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会计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即要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结合会计教学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选择和建设案例库:

1.应慎重选择案例主题。案例要存在争议性、综合性、代表性、专业性,只有具备争议性和冲突的案例,才能引发不同的观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多个知识点的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判断与分析能力;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当然,案例还必需能体现会计的专业特色。

2.会计教学案例的建设方法和手段。(1)查阅,收集各种会计类资料,从中找出切合实际的案例,特别是在会计专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些事件,教师可针对培养目标及要求制作成案例。(2)到企业实地收集资料。通过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实地考察,找到一些具有综合性,代表性的会计事件来形成案例。(3)通过会计专业人员相互交流,形成案例来源。

(二)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要求

1. 教师要熟悉会计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案例,提出讨论的框架,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探索、发现和应用知识。

2. 对案例的选取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太简单会使大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

3.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兴趣集中到案例讨论上来,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把案例讲完。

会计教案第6篇

在会计学专业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法,组织会计教学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率先推出了会计案例教学法,实验已经证明,会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 

所谓会计案例教学法既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之后新兴的会计专业,自从1979年计算机进入我国会计领域使会计领域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手工会计已逐步被计算机会计所代替,特别是全球互联网的建立,国内外的会计软件公司纷纷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一切突飞猛进的发展即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会计案例教学法能够为我们改进教学迎接挑战提供有力的武器。 

一、会计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 

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 

(二)典型性原则 

即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会计与理财的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与理财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综合性原则 

即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针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综合会计案例,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四)理论性原则 

会计案例要将固定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 

二、为案例教学创造应用环境 

基于以上会计案例的选择原则,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 

实现案例教学要运用到大量的教学案例,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教学案例库,而库中的资料来源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 

3.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例如:我校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把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会计资料,经过整理做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例如:我校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采用秦晋豫吉四省财专教材编委会编写的《企业会计实验教程》做为案例进行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二)建立会计实验室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用于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均应设置。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例如:我校投资百万元以上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在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进行演示和利用财务软件,利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这样做一方面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一)准备工作 

在已建立的会计案例库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而定)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的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计案例和一些参考文献,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并写出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报告。 

(二)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各树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把会计案例用于具体的实验 

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首先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使得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得以重演,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革命。 

 

四、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会计案例教学法既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抛开了几十人看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第二,电算化会计案例教学,可在一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了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避免了学生无系统性,学后忘前,学东忘西的情况。 

第三,电算化会计案例教学可分时进行,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会计教案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质量;案例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75-03

专业课的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之会计专业具有操作实践性及应用技能型的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主要是“满堂灌”,常常轻视了知识的运用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降低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这样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学生日后走向就业岗位的同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从本文论述的角度出发,我觉得通过融入案例教学法在专业的课程中,会解决以上所产生的问题。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符合教学目标跟要求,形象生动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可以是自己单独思考研究或者是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进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扩展知识领域,带动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整体综合水平,进而强化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内容。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会计专业具有的实践性及技术性特点决定其不可以只通过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的理论学习就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它属于一门综合类的学科,主要包含理论性、实践性。以往的理论教学中,多是让学生掌握好课堂或者书本上的知识,忽略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计理论如何运用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时,则不知如何解决。倘若在会计课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再结合相关课程的特点,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点,并将已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自主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选取高质量的案例,提高案例教学效率

案例的选取关乎案例教学质量的高低,选取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参考:

1.明确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是受课堂教学内容及相关案例共同决定的,首先教学要围绕整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来展开,在此基础上选择切合会计理论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资料,并模拟出相关重点及讨论的问题。在描述案例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言简意赅,易于理解,不可长篇大论,“隐藏”重点。其表述方法可根据相关案例进行不同的选择。

2.突出实务。设计案例内容时,应该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应以会计实务为基础。尽量用真实会计主体的业务资料进行修改整理。实务案例的组织要反映具体会计岗位的工作实况,能让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

3.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教学案例的编写要注重综合性,导引学生从对单一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对综合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在多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后,要紧跟综合性的实务案例。例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讲授时,先对“T”形账户、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稽查、编制财务报告等多个知识点独立讲授,然后以某一会计主体的记账凭证编写为案例,让学生综合性地理解多个知识点,把抽象的多个教学难点一次性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质量也是事半功倍。

4.分层次教学。根据在课堂上的应用经验,将教学案例分为导引案例、讨论案例和课后训练教学案例三个层次,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案例教学。其中的导引案例则是侧重教师的课题讲解,所选取的教学案例也一定要一目了然,突出会计基础原理,当然在案例最后一定要提出学习目的,主要应用于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理论授课。讨论案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要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则是进行相关的引导,充分挖掘培育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要同时学会会计学跟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对于课后训练教学案例则多是以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为主,通过自主查阅资料,适当的社会调研,充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起到巩固和提高的学习效果,这一类的案例设计应多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综合案例分析为主。

5.掌握先进的教学特色。若案例教学设计的内容不能紧跟会计准则的修订,就无法培养出会计主体需要的真正的会计人才。应该伴随每次会计准则的修订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调整,并针对性地体现调整带来的影响效果,这样的前后比较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活力,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合理掌握好理论教学及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并非完全排斥讲授法,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更是利于加深对前者的理解,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从头讲到尾地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也不宜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整个课程。

2.精心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教学案例。实施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中,要有不同形式的实施方法,如引导示范教学、仿真模拟教学训练,可以单独训练,也可以集体讨论。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积极性。如,讲解《财务会计》的有关会计核算业务中,如果教师按照以往的教学,首先介绍的是账户的设置,进而介绍分录编制,在讲解前者过程中,学生通常会一头雾水,觉得枯燥无味。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会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而积极思考,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使用案例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在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会搜集与教学课程相关的教学案例。其中要注意合理运用教学案例,言简意赅。譬如一般来说,成本会计的相关案例会比较多一些,首先是要介绍一些相关的企业背景及相关企业工艺流程,学生理解掌握起来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教授此类课程中,要适当采用授课前的相关引导案例教学,首先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课堂教学主要运用例题,讲解相关成本核算方法的原理跟计算过程。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完整个成本会计知识后,要及时通过一个较大的训练案例来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对于教授分析财务报表、财务管理等内容时,应充分运用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的方式,同样在所设计选择的案例中,要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贴近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其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及分析能力,能够更好更牢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及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4.巧妙灵活地运用教学案例。每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的授课学时都是有限的,案例教学占用的时间通常会比传统的理论授课用时偏多,这种情况会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在案例教学中,不仅是在课堂中讨论相关教学案例,同样实施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要学会推陈出新。例,如通过课堂内容设定相关案例大赛,大赛可以在不同的班级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在同班级内分小组来进行比赛,经过以往举办的竞赛效果来看是比较好的。其次,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案例的商讨分析,提交分析报告,作为确定学业成绩的参照依据。再次,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学习考察,亲自体验企业的生产工艺及相关管理制度。倘若企业具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及成本核算办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判断此流程方式是否合理正确,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5.搞好点评和总结。案例分析讨论完之后,教师应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及时中肯、简单准确的总结。肯定积极正确并且有创造性思维的观点,指出不符合会计理论的歧义和错误所在,避免简单化处理。对于有些复杂的问题,应该发动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进行必要的“二次”讨论,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在管理类的课程教学中早有实践。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概括了一些案例教学的经验做法。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应该在实践性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忠文.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8中).

[2]何运信.教学方法革新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协调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

[3]王晓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会计教案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优越性 具体运用 案例库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之后,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引用,由教授讲授企业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1920年这种教学方法得到政府及企业界的资助并被其他大学效仿推广,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我国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引入案例教学;但对于会计专业,引入案例教学的做法才刚刚起步。会计专业许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这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会计模式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产生了疑问。那么如何在会计教学中找到理想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探讨。 而加强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会计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1. 案例教学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企业会计理论知识,又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后布置一定量的练习,期中、期末通过考试考核和检验学生掌握企业会计理论知识的程度。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企业会计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因此,传统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而案例教学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企业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企业会计的书本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描述企业会计情景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达到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从而加深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予以弥补,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参与的少。这种“填鸭性”的教学中,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式教学,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难以调动。而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见。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以案释教

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会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在会计等式的关系教学中,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这样设计:

1. 给出案例:某公司要创办下属原料工厂,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首先公司要有资金,资金可以自己投入或别的单位、个人或外商投入:若不足也可向外界金融机构借入。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可知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

(1)是投资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 (权益)

(2)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

3. 启发思考:公司筹足了资金后如何运用呢?

4. 学生讨论:公司要用筹集的资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原材料等。

5. 教师概括与总结:公司用这些资金建造的厂房、购买的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原材料等,这便是一个资金运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到下面的结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迎刃而解了。实践证明,通过以案释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质及高潮所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讨论、争辩、探究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实践,可选择或设计“发散式”“变换式”等案例。

1. 发散式案例:就是案例中采用发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某公司接受外单位投资方式的研究,其思维角度有:

(1)以现金资产投入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2)以非现金实物资产投入

借:固定资产(净值)

贷:实收资本

借:原材料(包装物)

贷:实收资本

(3)以无形资产投入

借: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诸如此类问题使学生思维向多个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灵活、全面,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变换式案例: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或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使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解答问题。该类案例为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学会随问题的条件、角度的变化灵活地解答问题创造条件。

(三)案例“演习”

所谓“案例演习”,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把班级作为某一生产企业,把学生分成企业当中不同的部门,对企业中出现的一些经济业务按账务处理的程序辅之以相关的账册凭证进行模拟操作,学生一边对照教材一边操作,感到印象特别深刻,使书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尽快胜任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案例教学有诸多作用,但能否应用好这种教学方法,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定位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对教师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案例教学应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组织,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讨论和分析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知识点。在理论知识点案例的基础上,提高案例难度,组织分析综合案例,以便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既要有针对性的知识点案例,还要有综合性案例;既要有反映特殊问题的典型案例,又要有反映一般问题的一般案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所有这些都要求老师必须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按照课程要求,做好一系列的精心设计和安排。

精心设计是案例教学的充分必要条件。它首先要求老师要不断的搜集案例,拥有大量的一手或间接资料。其次,教师要有鉴别能力,会筛选。第三,要求老师会合理巧妙的运用经过筛选的案例,具有将案例与讲授知识巧妙嫁接的能力。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并做出恰当的安排,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我们提倡并推崇案例教学,但绝非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有各的长处与优势,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绝非独立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传授知识系统性严谨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是纯粹单向授课,容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求异思维的培养,可能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潜力的发挥。而案例教学有时则可能只注意到某些方面而不可能包含所有内容。因此,案例教学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配合、协调。一切的教学方法只是手段,绝非目的,案例教学也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任何技术、方法只有为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才是有效的。总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课件教学,通过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设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课件教学不仅可以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充分开展案例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建立会计专业各学科的教学案例库

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为了节省教师收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从长远考虑,应建立财会专业各学科的教学案例库,如实践性很强的《审计》《经济法》《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建立其相应的案例库,还可以建立综合性会计案例库。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思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章制度和各有关专业方面的实际资料。我们要通过自修、进修、培训等手段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