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27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

第1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1研究背景

从1999年全国高校第一次大规模扩招到今天,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问题。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急需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而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供需问题,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和IT 行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年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着重于所谓的理论教育,注重教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略了目前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与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培养的是高层次的专业科研人才,而非国家信息化发展急需的掌握实用操作技术的基础应用人才。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1]。

2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就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在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代社会,信息产业的迅速持续发展决定了计算机学科培养的学生的就业市场比较广阔,各级各类软件公司、信息中心、网络公司、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企业信息化及自动化改造部门以及发展中的高校自身,对这类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单就信息化发展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事业性单位,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工作都呈现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另外还有大量的计算机类高职高专、中专学校和社会上数不清的长期或短期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培养的计算机类学员每年少说也在100万以上,他们都在分割着计算机人才市场这块蛋糕。从目前的情况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基本呈现饱和状态,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其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的软硬件开发公司,特别是国外资本在国内的软硬件外包公司大量出现,对信息技术软硬件开发人员和白领工人的需求迅猛增长。同时,在我国发达地区,复合型、专业型、经营型、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也十分紧缺。从这种情况来看,计算机教育的前景十分看好。然而,从人才市场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并不重视面向市场办教育,造成计算机人才市场上大量出现“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的怪现象。高等学校,特别是非重点一般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值得认真研究。

3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针对计算机专业教育,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决定着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人才需求程度,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满足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设置。不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设定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各自的专业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专业名称相似、课程设置框架雷同,甚至连相同课程的教学大纲都几乎一致。至于教学模式,各个学校大多都延用传统的“理论传授+上机操作”形式。

2) 课程结构。各个学校在各个学期所开设的课程重复度较高,很难体现各校的办学特点和办专业的特色,无法打出各自的就业品牌效应。

3) 教学大纲。各个学校的教学大纲基本相同,很难体现异别。有的学校甚至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及选用的教材都基本相同。

4)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

从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高校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各个学校应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师资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着目标展开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在对社会需求、专业师资结构和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人才培养出来后,是要进入社会为国家服务的,社会需求的变化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要想使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做好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首先,我们收集整理了吉林化工学院计算机专业2006~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座谈会和开展问卷调查等调研活动,我们发现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应用各种软、硬件系统知识构建优化的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与维护。在IT公司,毕业生主要从事软、硬件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要求他们掌握工程化软、硬件系统开发技术,具有一定的软、硬件项目组织与实践管理经验,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主要在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深层次、前沿化的科研工作,要求他们具有计算机科学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创造、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敏锐性。

除了调研社会需求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方面的优势。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两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企事业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电子商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与我校化工、自动化、机电等相关专业形成了学科交叉及优势互补,完成了多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效果良好。

综合考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师资结构、专业特色两方面的因素,我院明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思想道德,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或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及开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代工程师。

5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育人为先,科学与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分类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分别于2006、2008、2010年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不断完善结构和内容,积极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循序渐进,制定出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求创新”原则的培养方案。我们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设置约25%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坚实的学科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构建了由公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计算机上机训练,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构成的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2]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个性培养等三大主干框架,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公共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特色任选课程模块等四大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包括公共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实验、工程训练等四大实践模块;个性培养包括拓展教育、综合教育等两大个性培养模块,即实施“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特色任选课程模块的制定,是以学生就业途径为导向,降低必修课和考试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 整合现有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并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以及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重新审定、合理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控制课程门数,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我们通过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削减了课程门数,增加了工程制图为学科基础课,增加了软件工程实践和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

2) 不同的培养方案,有不同的培养要求。

计算机软件技术方向和计算机应用方向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在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中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模块。计算机软件技术方向偏重于软件开发的能力培养,增加了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选修课程,计算机应用方向偏重于网络和硬件能力的培养,增加了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模式识别等课程。

3) 明确核心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

我们重点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目前已完成了C语言程序设计省级优秀课程的建设。同时,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被评为教学院级优秀课程。

4) 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们构建了计算机专业“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4]。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每门课程的教学辅助实验外,我们又单独开设了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两大环节,将综合课程设计与相关课程结合,注重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而专业技能实训则由技能实训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主要依托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习基地,根据用人单位的专业技能要求,结合实际科研课题和软硬件系统开发项目,采用订单式技能培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质量。

我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与长春金桥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近几年,通过就业实训,近百名毕业生被推荐到北京和上海两地就业。2010年,我校与大连安博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近10名学生参加了安博“1+1+1”项目实训,同时,我校与北京中关村软件行业协会签订了顶岗实习的就业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渠道。

5) 鼓励课外科技活动。

我校以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探索并形成了院校提供基本条件、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参与指导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运行模式。

多年来,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积极开展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搭建科技实践平台,按班级、年级成立科技活动小组,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2005年起,我校每年举办网络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长通杯”电子设计大赛,平面动画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Intel多核程序设计竞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5]。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鼓励教师加强科研立项工作和专业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仅2010年,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对本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定向培训,引进新人才,校企联合引入企业中掌握最新技术的人员参与教学等途径,我校加快了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与社会需求接轨。近3年,本专业有4位教师被聘为副教授,5位教师被聘为讲师;并有3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2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7) 加强教材建设。

我们积极进行教材建设,近年来共出版教材10余部,《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教材已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获得良好效果。每部教材都是我校教师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成果,同时也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所以针对性较强。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经过2年的使用,我们又进行了修订,并出版了第二版教材,同时出版了与之配套的《C语言程序设计同步训练与上机指导》,采用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6结语

计算机专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依赖于校院管理、教风学风、师资力量、硬件水平、实习基地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取得预期的成果,还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努力。笔者提出了基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市场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特点,建议各个学校在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大众化,这也是我们在专业改革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立嘉,马新娜,葛占胜. 基于社会需求驱动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 85-88.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滕小华,许丽,徐良梅.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综述[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版,2009(1):728.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 蒋廷耀,周学君.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2-85.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Based on Societal Needs

JI Yuru, WANG Dezhong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132022, China)

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

在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会计领域中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实现高职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体系环境下,中小企业电算化人才需求的有效分析,实现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导向的定位

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其人才需求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其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需要大量专业化的电算化专业人才;第二,高职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能力担任企业中的会计核工作。因此,在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环境下,应该通过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进行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为企业的优化及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据[1]。

(二)在高职院校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环境下,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就可以得到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强化,很多学生不经过岗位职能培养就可以上岗。应该为学生构建专业化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充分满足行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2]。

二、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

(一)人才经验成为企业人才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主要包括了实务工作、理论工作等,在这些工作体系构建的环境下,各个企业中的会计人员需要进行核算工作的确立,将实务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从而对会计人员、企业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养,而且,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会过于注重人才的工作经营,希望他们已进入企业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之中,从而免去公司的培训成本。

(二)会计企业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外开放的力度逐渐扩大,而且跨国企业以及外国企业纷纷在国内建立了公司,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状态,因此,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应该充分认清市场的发展变化,充分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统一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考察教师的教育能力以及学历背景,还应该强调其在会计市场中的实践经验,通过教师行为的综合性分析,强化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提升学生的实用能力。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实践,从而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而且也应该构建综合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提供稳定依据[3]。

(二)合理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

在引入会计点算化课程体系中,应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项目执行中的标准,构建教学实践,实现课程项目与教学效果的有效展现。在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层面上,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对本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运行的现状,构建专业化的科研学术机构,定期的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从而使人才培养呈现出理论化的发展。通过教育体系的完善,设计互动化的教学活动,提升教育应用理念下的发展空间,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3]。

(三)人才培养方式应满足时代的发展

在专业性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充分满足时代的基本需求,教育人员除了利用教学时间之外,还可以鼓励院校教师及学生参与到企业中,进行电算化工作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充分结合,从而使学生在为了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素养及基本价值[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及人才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在原有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认识到电算化培养中的人才缺陷及基本不足,并在学科理论研究的角度下,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对社会基本运行现状的分析,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满足社会环境下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中,也应该做到在立足于社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国家关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理念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实现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恩景,韦丽青.会计电算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13,05:272-273.

[2]程养林.构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3,08:114-116.

[3]赵绍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探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C].2015:2.

第3篇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 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第4篇

【Abstract】Through the actual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arket for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job requirement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ssues are investigated, paper puts forward taking the market-oriented and the post demand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only to further deepen cooperation, cultivate new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can it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ing accounting talents view.

【关键词】市场导向;岗位需求;高职会计专业

【Keywords】market orientation; job requirements;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6-02

1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为了解就业单位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本文对25家就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调研。被调查单位中有8家服务型企业、6家制造企业,此外还有商业、旅游业、物流、行业、学校以及IT行业等多种性质的就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能够吸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渠道,其中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尤为突出,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良好选择[1]。

1.1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

就业单位的岗位需求主要是出纳和档案管理,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量较大,技能要求相对简单,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学生普遍以此为目标。此外,总账会计、工资核算和税务会计也有较高的需求,债权债务核算、审计助理和财务经理、稽核等岗位也有一定需求(见表1)。可见,会计岗位需求较为多样化,专业划分也比较详细,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岗位精细划分。

1.2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需求

就业单位看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学习成绩和计算机水平也是企业看中的基础要件(见表2)。其中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生从事会计岗位的必要条件,相关培训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的基础工作。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会计专业建设者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有的放矢为企业输送有用之才[2]。

1.3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

就业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主要是责任心、吃苦耐劳、团结能力和爱岗敬业,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进取精神是学生会计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此外,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更高要求(见表3)。

2 高会计专业人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是缺乏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和毕业生供大于求。因此,大幅度进行校企合作,丰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经验,是毕业生增加竞争力的主要出路。此外,会计岗位技术性很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高,但是专业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差,并且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这些问题容易形成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局面,毕业生应做出客观自我评价和就业预期。只有校企深层合作,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加就业单位与毕业生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提高就业率(见表4)。

2.2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有待加强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熟练的技能主要是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技能亟待加强,这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突破点。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各种会计资料的装订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传统技能,但在就业过程中看出这些技能学生掌握的仍然不扎实不过硬(见表5)。

2.3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业中存在不足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衔接欠佳以及能力知识宽而不精,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毕业生对自身素质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等问题,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足(见表6)。

3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源泉。第一,坚持市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第二,课程体系与企业实践接轨,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重视学生的朋辈式教育和自我管理,加强优秀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第四,加强会计文化与学生会计协会建设,拓展和提高学生的视野和层次。第五,建立人才需求和培养信息资源库,为毕业生提供后续职业支持,为校企合作积累社会资源。 第六,注重教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

【参考文献】

【1】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2010(5):118-119.

第5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会计教学;高职院校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计行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整体要求也日渐提升,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增强人才培养工作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进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在全面把握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的作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能够实现进一步提升,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都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后也一般会从事社会一线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而言,会计专业教育工作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基本上都会从事会计相关岗位或者财务、出纳相关岗位等,所以在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而结合时展需求对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为会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对当前我国社会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社会上相关组织和用人单位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招聘的过程中,一般较为重视人才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专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具体分析,用人单位一般希望学生能够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并且持有会计行业所需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才能够优先考虑录用。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人才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等,只有人才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在会计行业方面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拔和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是否录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用人单位为了全面把握学生的综合情况,也会在考核项目中适当的设置一些考察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沟通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同和肯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此外,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更为关注会计专业人才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希望人才具备无纸化办公能力,能够应对新时期会计工作新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应该在全面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真正将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导向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才能逐步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真正发挥出会计专业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支持。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虽然在先进教育改革思想的引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完善性

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的设置也集中在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方面,虽然能增加学生的会计知识储备,但是却造成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和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情况较为严重,无法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1]。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和适用性,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能够看出,虽然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引入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教学改革不彻底,教学方法的创新流于形式,"满堂灌"填鸭式仍然是教学核心思想,教学改革和创新效果相对较差,对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为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不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注意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直接造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整体实践能力却严重不足,无法结合具体的情况完成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2]。同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一般尚未建立全面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平台,学生在完成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后无法参与实践活动,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基于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全面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具体问题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增强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切性,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真正为社会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而服务,促进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

(一)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设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相关教研人员应该着眼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人才培养目标[4]。同时,高职院校要想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正确的指引,应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征,能够随时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保证可以始终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引领作用,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高度重视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诚信档案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在选拔和聘用人才的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人才诚信素质的重视,并关注人才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所以在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价值,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的重视,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接受会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5]。同时,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部门在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会计人才培养需求,学校也可以构建学生诚信档案,不仅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加强学生τ诔闲潘刂实闹厥樱在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能够严格约束自身言行,以严谨的态度开展会计工作,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加强对实践教育的重视,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新时期在会计专业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教育,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对课堂教学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增强实践教育的比重,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6]。同时,在加强对实践教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学校为了进一步凸显实践教育活动的效果,可以引入真实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场景加以模拟,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参与实践训练,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和会计专业教师在全面分析学校教育资源占有情况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构建专业的综合实训教育平台,将课堂实践教学与综合实训工作相结合,并适当的引入校外实习教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计行业实践中实现对工作经验的积累,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再次,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实现订单式人才的培养[7]。这样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企业的支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增强所培养人才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契合度,促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这样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支持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能获得相应的保障。

最后,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和工作经验,还能对会计专业教学形成更为明确系统的认识,获得更好地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可以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点钞比赛、会计专业知识竞赛、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竞赛等,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自身会计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助推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8]。

(四)积极引入创新教育思想,增强学生与"互联网+"时代的契合度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还应该在全面把握"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对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现代化知识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够紧随时代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整,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为会计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9]。

(五)对教学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判断

科学考核评价工作体系的构建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对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后,只有对教学评价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加强会计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并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新时期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构建更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出正确的指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0]。这样在充分发挥教学体系作用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获得新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高职院校不得不在全面分析会计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对科学的教学策略,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唯有如此,会计专业教学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将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梁毅炜,兰丽丽.高职会计专业发展需求调研分析[J].商业会计,2015(1):114-117.

[2]张冬艳.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张莉,黄银利.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4):91-92.

[4]陈蕊.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探索--以云南高职院校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2.

[5]王慧.基于行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9-62,66.

[6]刘艳春.基于社会需求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6(11):156,158.

[7]张莉.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104-105.

[8]侯文.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87-89.

第6篇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边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培养模式思考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关于天津市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办学的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广东地区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湖南省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襄阳市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Report on Demand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s

SUN Zhongsheng1,3, MENG Hao2,3

(1.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11, 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230036, China; 3. Computer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Anhui College & University Secretariat, Hefei 230009, China)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院校的教育也加大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目前的培养模式仍有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机专业中培养的结果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当今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软件行业、国家信息建设的需求,但是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需大于供的,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深入研究社会的实际需求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2.就业需求与培养目标

软件公司及应用型软件企业最看重新人的特质,是能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最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社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从2009年到2012年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就业单位的性质在逐渐转变,由原来的事业单位逐渐向软件公司这样的灵活单位进行转变,但考研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另外地域性的软件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流向也各不相同。通过以上情况,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应聘到软件公司,那么这也就对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极大的要求,不但要求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还要能够熟练掌握编程技巧及具有各种硬件、软件的使用能力,并且团队的合作能力也是IT公司对员工的重要要求。

要达到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但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还要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使教师充分发挥队伍优势,让学生能充分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高校计算机专业是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性的专业之一,需培养出能够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应用型人才,并能够根据就业、社会需求达到岗位要求。因此实践教学是能够达到这一效果的模式,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方法。另外,只有做好社会需求的研究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也促使高校计算机专业对于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断调整。综合考虑企业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明确了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能够具备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化实践经验,并能在团队合作中有所收获。

3.培养模式构建

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将不同课程拼装到一起的模块式教学,没有根据当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安排课程教学,学生应对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因此,实践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案仍有待改善。和传统的理论式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应对社会需要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有部分问题存在,高校实践一般有两部分组成:课程实践、实习实践。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是学生不能系统的体会工程的概念,因此接受起来比较迷茫;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实习单位的各方面考虑而不能进行岗位流动达到实习目的。高校的教材也应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更有所改变,需要符合社会具体的岗位需求;增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加强案例与项目的内容;充分的结合企业中的具体项目,达到工程的思想,培养适合的应用型人才。

在实际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只有从实践出发,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培养的目的,因此我们引入了以下一套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体系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体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体系结构主要由几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原理概念、课程系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要和课程内容相对应,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也分了三部分:理论课程、上机实验、课程实践,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解进而认识深刻,并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进行应用。从体系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实践课程将作为未来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中的重点被安排在教学计划中,高校将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高校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应用型型人才的需求,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到首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软件企业岗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及标准有的放矢的安排实践课程,构建能够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这三个方面;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其它学科综合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详细划分了两大教学部分: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中教学一直作为重点进行基础的传承,计算机概论作为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了基础。但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只有专业教学是不够的,因此,实践教学被安排到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中,此外,逐渐加大课时,在课程设计上也安排了相关学科,例如:软件工程、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课程。实践教学除了针对每门专业课程的实验外还特别设立了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两大部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了深入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了较大作用,项目实践更是根据软件公司的实际案例特别设计的,使学生形成工程的理念,对就业中的工作模式有所了解。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用人的实际情况。

5.结束语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才能够使其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大大的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突出实践教学重点是使毕业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要求主要方法,所以对实践教学的不断调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就业口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承担着向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理所应当成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但情况并不乐观,高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社会上有人才需求,但却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高校并没有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高等学校的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以社会需求为根本进行制定,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科专业)而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建立,对计算机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但计科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相互之间矛盾的问题,化解这样的矛盾的根本途径,就要根本改变目前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拓宽大学生生就业口径为目标全面的修订计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哈尔滨华德学院作为以应用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在2012年就组织了以人才需求为中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哈尔滨华德学院的计科专业就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以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拓宽就业口径为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效果分析,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本文就以哈尔滨华德学院计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为例,从以下两方面简要阐述如何才能从专业培养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拓宽大学生就业口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破解就业难题。

一、以雇主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用人标准和方法发生根本的改变,企业人才需求已经趋于理性,已经从人力密集型向素质密集型转变,也就是企业更重视员工的综合专业素质,更需要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人才,而不需要只能够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工厂”,理所应当应该培养出能够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这一点,在计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不再只是课程的增加与减少,而是认真对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让学生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企业是雇主,雇主需求是第一位的,以雇主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增加以训练综合运用知识为目标的综合实训项目的专业课程,减少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关系不大,与实际工作不够紧密的专业课程,合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适合专业需要的课程体系,通过这样课程体系的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

二、改进专业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教学手段,培养多层次人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变,高等学校学生的性格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独立,思维越来越发散,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特点,需要改革。虽然调整制定了新的计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了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的课程。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完全可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不表明我们计科专业的毕业生就是合格的。原因在于还没有根本的解决教和学的问题,实际上要让学生学好,必须首先教好,只有教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如何才能教好现代的学生呢,答案就是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情况和职业取向,开展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专业兴趣高,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其从事专业研究,加强专业训练,对于专业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学习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能力和潜质,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多层次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