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与证券投资

会计与证券投资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9 16:03:16

会计与证券投资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1篇

一、新准则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影响与思考

(一)新旧准则相关规定的区别

在现行制度中,证券公司因全额包销或余额包销方式进行承销业务,在承销期结束后如有未出售的证券,按承购价或约定的承购价转为公司的自营证券或长期投资,之后按照自营证券或长期投资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在新准则中,对因承销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在会计处理上如何处理,尚无对此的相关规定。那么,这种因承销业务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在初如确认时应该如何确认呢?

(二)新准则下的产生的问题

由于新准则并未明确因承销业务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的会计处理,那么在初始确认这种性质的证券时,仍然可以依照之前的会计实践,确认为以下二种资产中的一种:交易性金融资产(自营证券)和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证券公司是打算在近期内出售该证券,这时还是应该将其归于自营证券。不过此时问题会产生。新制度下自营证券属于交易性金额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那么这时候这些因承销业务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的公允价值应该如何确定?因为证券公司的承购价或约定承购价是与投资者的认购价不同的,在全额包销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赚取的正是投资者认购价与证券公司承购价之间的差额。如一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000万股,证券公司以5元/股的价格承购并采取全额包销的方式承销,通过证券公司的承销,该公司1000万股以6元/股的价格发售,投资者的认购价是6元/股。证券公司以5000万元的价格买下1000万股,但只销售出去800万股,获取了4800万元的收入,尚有200万股未销售。那么此时,证券公司需将这200万股未出售证券转入自营证券的时候,如何确认公允价值?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新准则只是规定,在四类金融工具之间,初始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如果证券公司在将未出售证券确认为自营证券之后,改变投资目的,计划长期持有该证券,能否将其由自营证券重新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可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何确定?同样,如果证券公司不打算在近期内出售该证券而打算长期持有,将其初始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之后,证券公司改变持有目的,计划在近期内将股票出售,那么是否能够重新确认为自营证券,即交易性金额资产呢?

(三)相关思考及建议

针对第一个问题,即证券公司将因承销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转入自营证券的时候,如何确认公允价值,笔者认为应将证券公司的承购价格作为自营证券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证券公司承销发行企业股票的过程,只涉及证券公司与发行企业之间的交易,因此证券公司向发行企业购买股票的承购价,正是在证券公司与发行企业的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的金额。证券公司在承销过程中发挥着金融中介的作用,并承担股票发行失败的风险。因此这一价格与投资者认购发行企业股票的价格的差别,实际上是证券公司所提供服务和所承担风险的代价。因此,不能以这二者价格的不一而将投资者的认购价作为证券公司确认自营证券时的公允价值,仍应以证券公司的承购价作为公允价值。同时,应在该未出售证券上市之日以上市收盘价将其调整为市价(公允价值),之后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针对第二个问题,即证券公司如果将因包销而持有的股票初始确认为自营证券或长期股权投资后,如果改变持有目的,是否能够重新确认?根据现行制度,企业由于投资目的改变或其他原因,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而计划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长期投资时按处置长期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处理。但在新准则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类别金融资产之间不再可以进行重分类。笔者认为,新准则的立法意图,是促使企业慎重对待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因为一旦一项投资被初始确认为或未被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无论其后其持有目的是否发生改变,都无法再进行重分类。同时,这一规定也杜绝了企业在各类金融资产之间随意划分类别从而调节利润的行为。根据这一意图,证券公司在将因承销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最初确认为自营证券之后,也不能再进行重分类,也即证券公司一旦将该未出售证券确认为自营证券或长期股权投资,就不能在二者之间进行重分类,从而随意调节利润。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初始确认时慎重考虑自身的投资目的与意图,进行合理分类。

二、新准则对自营业务的影响及思考

(一)新旧准则相关规定的区别

新会计准则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会计处理的最大影响体现在对自营证券的会计处理上。目前,证券公司的自营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跌价准备。根据新会计准则,自营证券应该被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变动计处当期损益。自营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以将自营证券产生的浮盈、浮亏都直接记入了当期损益,改变了目前只记浮亏,不记浮盈的谨慎做法,从而使自营业务业绩与股票的市场价格直接挂钩,能够更加公允、及时地反映了自营业务的质量。同时,由于新准则严格禁止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类金融资产之间的互转,这一规定也将有效杜绝证券公司通过调账来控制自营规模和公司利润。同时,在现行制度中,自营买入证券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入时成交的价款和交纳的各项税费。而在新准则中相关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处当期损益,这将使记入证券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自营证券项目更加直实、直接地反映其价值状况。

(二)新准则下产生的问题

按照新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之后,公司自营证券的规模将与现行制度下的规模有所变化。根据《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事自营业务账户上持有的权益类证券按成本价计算的总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或证券运营资金的80%,《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管规则》中规定,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自营业务,除符合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以下风险控制指标标准:自营股票投资成本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自营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200%。那么,证券公司按新准则对自营证券进行会计处理之后,证监会将以实际成本还是公允价值作为自营规模监管指标计算,将直接影响到证券公司的自营规模,进而可能对公司收益带来影响。对于这一情况,目前证监会并未有相关规定出台。

(三)相关思考及建议

针对新准则带来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虽然新准则规定自营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在对自营证券规模的监管指标上,应该以仍然以取得时的成本作为监管指标。证监会规定证券公司自营持仓比例,限制投资规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自营风险,如果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过大的话,就会导致资金周转不足,这时证券公司就可能出现挪用、违规拆借等问题,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证券公司的破产与倒闭。证券公司的自营规模,实际上是指证券公司的投资规模,也就是证券公司为购买自营证券而实际支付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证券公司一般以现金购买自营证券,这部分资金会沉淀在自营证券上,如果证券价格下跌,证券公司自营证券最大的亏损额也就是其最初的购买成本。从这个角度出发,以证券公司最初的投资成本认定为自营证券规模,已经能够反映证券公司的投资风险。其次,如果以证券公允价值作为自营规模,那么这一规模将在不断地变动之中,如果证券价格上涨而导致这一规模超过了规定的比例,证券公司是否需要抛售相关证券?在预期价格还会上涨的情况下,这种强制性的抛售将会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盈利。如一家证券公司以4元/股的价格购买了100万股股票,最初的投资成本为400万元,该公司的净资本为500万元,此时的自营规模是合规的。随着市场行情的上涨,公司股票升至6元/股,这时股票的公允价值规模为600万元,超过了公司资资本的100%,按规定,公司需抛售一定数量(约18万股)的股票而将自营规模降至500万元。一段时间之后,该股票价格可能继续升至7元/股,但公司自营仍只能维持500万元的最大规模,公司还需继续抛售股票。这种做法实际上限制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一段时间之后该股票价格又下跌至5元/股,那么这时公司仅持有83万股,自营规模又降至415万元,这时公司是该继续增持,还是保持不变呢?证券公司的经营决策就将陷入极度不确定之中,不利于公司的正常经营。

三、证券公司如何应对冲击?

首先,证券公司应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投资银行业务而言,证券公司应该加强自身对证券估值、推介、路演、定价等核心技术的掌握,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因承销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在出现这种情况时,证券公司应慎重评估自身的持有目的,按照自身目的将其确认为自营证券或长期股权投资,并在适当时候进行相应的处置。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2篇

一、证券投资的分类

根据FASB第115号公告“某些债务和权益证券投资的会计”,投资证券按照管理者的意图被分为四类,交易证券(Trading Securities),可供出售证券(Available for Sale Securities),到期持有证券(Held-to-maturity Securities)和权益法证券(Equity Method Securities)。

交易证券,是指购入的以即期销售为目的的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这类证券通常是为了赚取由价格短期内的差异形成的收益而频繁地进行买进和卖出的交易。

到期持有证券,是指购入的债务性证券,通常为债券,目的在于能够一直持有,直到该债券到期。这种分类的投资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将此债券到期持有的目的,二是持有企业必须具有到期持有的能力。准备长时期持有的证券不满足这类条件,因而不属于这个类别。

可供出售证券,指的是既不属于交易证券也不属于到期持有证券的证券投资。包括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

权益法核算证券,是指购买的权益性证券,旨在控制或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施加重大影响。为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需要占有被投资企业至少20%的股份。

在资产负债表的列示上,交易证券属于流动资产,到期持有证券和权益法核算证券属于长期资产,而可售证券的持有期一般为6-18个月,既可作为流动资产也可以作为长期资产列示。

二、证券的相关会计处理

将证券投资分为上述四个类别,目的在于针对不同的分类,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具体地说,不同类别的证券,在采购、期末计价、投资收益的确认、销售以及类别划转等的会计处理上有不同的要求。下面,就与我国现行准则和制度不同的证券价值变化、投资划转的会计处理结合实例进行介绍。

(一)证券投资价值变化的会计处理

对于投资证券采购的核算,不论哪种类别,都应按照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在取得证券投资后当该证券的价格发生暂时性的变化时,FASB第115号公告要求:对于交易证券,以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列示,由此而产生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在当期的损益表中予以报告;对于可售证券,也以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报告,但产生的未实现价值增加或减少应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作为单独的项目列示,不得影响当期损益;到期持有的债券,不是以公允价值,而是以摊余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列示;权益法证券不以公允价值进行列示,其投资根据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例如,X公司2002年3月1日取得下列五项不同的证券,其分类、取得成本和200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如表1所示:

这五项证券在取得时应做分录(分类法):

借:交易证券投资 9000

可供出售证券投资14000

到期持有证券投资22000

贷:现金45000

在会计期间内,各项证券的公允价值会有不同程度的涨落。在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该公司需将相关类别的取得成本调整成公允价值。

1.2002年年底,X公司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应该对五项证券按照分类调整其价值。

对于交易证券,其价值从$9000降到$8500,共计降低$500,对此,需做调整如下:

借:交易证券未实现损失 500

贷:市价调整―交易证券500

其中“市价调整―交易证券”账户与“交易证券投资”账户合并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而“交易证券未实现损失”账户将出现在损益表的“其他费用和损失”项目中。

对于可供出售证券的价值从取得时的$14000涨到$14600,需做与交易证券相似地调整,但不同之处在于未实现利得的处理不同:

借:市价调整―可供出售证券600

贷: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600

其中“市价调整―可供出售证券”账户为“可供出售证券投资”的附属账户,而“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作为未实现利得,应增加或减少股东权益。

到期持有证券的价值虽然从$22000降到$21000,但是由于这类投资并不是以销售为目的,无需对其账面价值进行任何调整。

2.2003年年末,应同2002年年末一样,比照取得成本,对交易证券和可供出售证券的期末价值进行调整。假定2003年年底资料如下:

对于交易证券,其公允价值已经从取得时的$9000涨到$9300,即交易证券的调整账户应该有$300的借方余额。由于2002年末做了调整后,其现有贷方余额为$500,所以,应做调整分录为:

借:市价调整―交易证券800

贷:交易证券未实现损失 800

可供出售证券的价值从2002年底的$14600降到$14200,考虑2002年所做$600的借方调整,2003年年末,应做调整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400

贷:市价调整―可售证券400

以上是对投资证券价值的暂时性变化进行的调整。如果能够断定一项证券投资由于经济环境的原因不会再回升,即永久性的价格下跌,FASB规定,不管它的分类如何,都需通过贷记该项投资账户调低该项投资,而不是通过市价调整这个附属账户。相应的减值作为当期的损失计入损益表。即使该项投资以后的市价有所回升,一旦被断定永久性下跌后不能再被调回到原成本。

(二)投资划转的会计处理

由于管理者可能改变对某项投资的持有时间,也可能会发生投资类别变化的情况。FASB的115号公告规定,在对投资类别进行重新划转时,以其划转日的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针对四类不同的类别转换实行不同的规定。仍以上述X公司为例,假定2004年间,管理者对某些证券的类别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如下:

为了方便对比,将2#-5#证券的资料如下表4所示,不同的类别转换,应做的会计处理如下:

1.从交易证券转出

当投资从交易证券划转其他类别时,其在新类别中的价值为划转日的公允价值,划转日为止未被确认的价值调整将作为本期的收益进行确认,以前确认过的价值调整不再冲回。

属于这种划转的2#证券,由原来的交易证券被重新划分为可供出售证券,其取得成本为$2000,2003年底公允价值$2600,划转日该项证券的公允价值为$2800。应该做如下分录:

借:可供出售证券投资2800

贷:市价调整―交易证券 600

证券划转未实现利得200

交易证券投资 2000

通过贷记“交易证券投资”和“市价调整―交易证券”,使原分类中取得成本$2000和附属市价调整账户余额$600被结转,新分类中的证券价值$2800为其划转日的公允价值,它与2003年底公允价值$2600的差额作为证券划转的未实现利得确认。

2.划转为交易证券

当投资从其他类别划转为交易证券时,以前未被确认的价值调整将在本期的收益中予以确认。4#证券由可售证券被划转为交易证券,其取得成本$11000,2003年年底公允价值$10200,附属的作为可售证券的未实现价值增减贷方余额$800,划转日公允价值$10000。具体做分录如下:

借:交易证券投资10000

市价调整―可供出售证券800

证券划转未实现损失 1000

贷: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800

可供出售证券投资11000

通过这笔分录,新类别中交易证券中的价值为划转日的公允价值$10000,原类别中取得成本和市价调整得以冲销。在损益表中得到确认的未实现损失$1000,既包括原来作为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减的$800,也包括公允价值继续下跌的$200。

3.持有到期划转证券为可供出售证券

将到期持有债券提前处置在实务中并不频繁,只是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仍需以证券公允价值入账,并在股东权益中确认未实现可售证券的价值增减。5#证券由到期持有债券改为可售证券,由于该证券是以面值购买的,其摊余价值等于面值$22000。划转日公允价值为$22400。具体做分录如下:

借:可售证券投资22400

贷:可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 400

到期持有证券投资22000

划转日的公允价值$22400成为新分类可供出售证券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取得成本$22000的差额$400,将作为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列示在股东权益中。

4.可供出售证券划转为到期持有证券

在这种情况下,以债券划转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到期持有证券的入账价值,在股东权益中确认的未实现价值增减,将在该证券的剩余持有期间利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3#证券的取得成本为$3000,2003年年度公允价值为$4000,划转日的公允价值为$3600。由此,将做下列分录:

借:到期持有证券投资3600

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 400

贷:可供出售证券投资3000

市价调整―可供出售证券 1000

在新类别中的价值为划转日的公允价值。贷记“市价调整―可供出售证券”1000,是对原来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减的结转。而借记“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价值增加/减少”,反映该项证券价值自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至划转日又降低了$400。这笔分录表明,3#证券的价值自取得日起价值增加了$600(3600-3000)。它应该在以后的持有期间内进行摊销,冲减该项债券的利息收入。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3篇

1.立足于理论与研究层面的分析

企业盈余在会计理论方面被划分为两部分,也就是暂时性盈余以及永久性盈余等,其中永久性盈余属于可持续的,而暂时性盈余则具有一次性的特点。相对于暂时性盈余而言,在估值当中,永久性盈余具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且其估值在理性市场当中也要高。通常来讲,营业利润属于永久性盈余,然而因为证券投资收益往往具有较大的不可持续性以及不稳定性,因此属于比较典型的暂时性盈余。立足于理论层面而言,相对于营业利润而言,证券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往往比较低,也就是说,相对于营业利润而言,在估值模型中的价值乘数也要低。有学者认为永久性盈余除以资本成本就是所谓的股票价格,要是将会计盈余的乘数看做股票价格,也就是通过所谓的市盈率估值法,将资本成本的倒数作为永久性盈余的价值乘数。还有学者认为,只能够在当前会计年度体现暂时性盈余的持续性,也就是只能一次性的影响到股价,等于说每增加一元的暂时性盈余,在股价当中也会相应的增加一元,所以1就是其价值成熟。立足于与对完美资本市场的假定,才能够开展上述的分析,相对于完美资本市场的理论估值而言,盈余的反应系数在现实的资本市场当中会出现一定的区别,然而我们却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预期[1]。

2.理论研究假设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全面的引进了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当中,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证券投资当中也得到了明确,而使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得以提升就是其主要的目的。相对于其他的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在证券投资当中具有最高的可靠性。这是由于“盯市会计”在证券投资当中的成功运用,也就是将现行市价看成是证券投资的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当中市价会得到优先的考虑。有学者表明,尽管在在这研究当中价值相关性是否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然而这些研究当中与历史成本相对的增量价值相关性都能够在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当中得到体现。在新会计准则当中规定如果在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下,可以在损益计入利润表中算入交易性金融的公允价值变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证券投资收益就涵盖了两部分内容,其中一种是已实现的收益,而另外一种则是未实现的收益[2]。

既然会计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在证券投资的损益当中得以提升,那么相对于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而言,未实现证券投资收益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增量价值相关性。活跃的金融市场是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所必须要面对的,以上市公司以前年度报告为根据,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就能够对证券投资的收益状况进行充分的估计,所以市场可能已经了解年报中的证券投资收益,而且股价当中也能够将证券投资收益信息反应出来,这样就会造成不及时的证券投资收益信息,所以股价在年报的信息区间内就很难出现有所变化的情况[3]。

如果在不具备及时的证券投资收益信息,而且证券投资收益信息与股价在年报信息区间内的变化情况不存在关系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由于在盈余管理方面具有比较多的方法,其不仅可以采用真实业务,同时也可以采用应计利润,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会受到应计利润的影响,但是却会受到真实业务的影响。立足于理论层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划分金融资产来对应计利润产生影响,这就需要牵扯到未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中,上市公司能够对证券投资进行两种不同的划分,其中一种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另外一种则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应计利润总额会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较大的关系。上市公司可以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中内如大部分的金融资产,通过选择合适的出售时间,从而能够以盈余管理的方式针对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实施管理,然而却无法在对利润总额进行调节的时候采用交易性金融的公允价值损益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在针对金融资产进行年初划分的时候,上市公司并没有对该金融资产可能带来的损益产生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不会对当年度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产生了解。这样上市公司在实时盈余管理的时候采用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方式就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且上市公司如果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当中纳入证券投资,就很难真正的自行控制其损益释放的时机[4]。

3.盈余管理模型与研究结果

在本次研究当中,在对证券投资收益盈余管理模型进行设计的时候是以盈余管理的动机作为根据的,采用不对称信息观、有效契约观以及机会主义观等作为理论针对盈余管理动机进行解释,采用不对称信息观和有效契约观的主要条件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实施盈余管理的时候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采用机会主义观的主要条件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实施盈余管理的时候采用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因为机会主义观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更加符合,所以机会主义行为观被很多学者看做是盈余管理的动机[5]。

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下面的研究结果:①首先我国证券市场可以针对证券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利润进行区分,同时还可以以它们的重要性为根据对其实施不一样的估值;②证券投资收益虽然不具备及时性,但是却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③上市公司能够利用选择出售时机,从而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针对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实施管理;④通过对公允价值变动确认损益的运用,证券投资不仅能够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升上去,同时还能够防止盈余管理,因此其属于一项具有非常大价值证券投资收益确认模式[6]。

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针对证券投资进行计算,与以往的成本计量方式比较起来,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在资本公积当中纳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在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当中,不仅允许在损益当中纳入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时还可以在权益当中纳入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因此在实际上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对该类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进行确认的时候还是选择历史成本模式。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4篇

一、我国现行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计价

根据我国企业现行会计准则及制度规定,短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如(准备将在一年内变现的股票、债券等)。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短期投资应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量。在期末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反映的是取得成本减去跌价准备后的账面价值。

这里的短期投资所具备的条件包括两个:一是能够在公开市场交易并且有明确市价;二是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其流动性或获利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即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将短期投资的取得成本与市价(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相比较,当短期投资的购入成本低于市价时,按取得成本计价;当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取得成本时,按市价计价,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在会计处理上,需要设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作为短期投资的备抵账户。因此,在期末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按取得成本减去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如果日后已确认损失的短期投资的市价又得以恢复,可以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金额内转回。但最终短期投资的净额不得高于取得短期投资的原始成本。

二、美国在资产负债表上采用市价计量短期投资

199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115号公告《特定债务和权益证券投资会计》,改变了以往采用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短期投资的状况,规定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价值按照市场价值计量。

根据FASB115号公告,有价证券投资被分为三类:可出售证券(Available for sale security)、交易性证券(Trading security)和持有到期证券(Held to maturity security)。对于不同的证券,实行不同的计价方法。其中,可出售证券按照编表日的现行市价计价,与取得成本的差额作为未实现投资损益,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中。交易性证券按照资产负债表编制日的现行市价计价,取得成本与市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持有到期证券按照摊销余额计价。对这些证券的分类,即是否列为短期投资,要根据管理者对持有证券期间的意图而定。一般来说,可出售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相当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短期投资。可出售证券一般指持有期在18个月之内的短期投资,大部分美国公司将持有的有价证券归为可出售证券,期末按照市价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而相应的成本与市价的差额作为未实现持有投资利得(或损失)构成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在编表日,当市价高于成本时为未实现的持有投资利得,相反市价低于成本时为未实现的持有投资损失。交易性证券的持有时间比可出售证券更短,往往在几个月之内,其变现性比可出售证券更强,成本与市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资产负债表上,交易性证券的列示在可出售证券之前。

2000年,证券组织国际委员会(IOSCO)同意承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会计准则为用于国际商务的统一标准。根据关于投资和衍生工具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39号,初始确认之后任何资产都以公允价值计价,以下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持有到期的债权;二是其公允价值不能被合理确定的资产。这里的公允价值,根据IASB的解释,通常指市价。而对于采用市价而产生的未实现利益或损失,IFR39号规定公司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报告:一是在当期的净收益中;二是对于交易性证券在净收益中;对于非交易性证券在权益中予以报告。

IASB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再次计价的规定,除了在对未实现利益或损失的报告方面有所差异,与FASB的115号公告的条款基本相同。

三、日本关于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计价

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一贯遵循成本原则的日本也在近年对其会计原则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关于属于短期投资的有价证券,长期以来,日本原则上采用取得成本对短期有价证券进行期末计价,当市价显著下降并且被确认不会再恢复时必须采用市价计价;当子公司以外的有价证券的市价低于成本时,可以采用市价计价。1999年,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发表了《关于金融商品会计基准设定的意见书》,引进了市价评价原则,规定从2002年4月开始执行。其中关于有价证券,规定原则上以市价为评价标准,根据分类不同,期末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计量方法也有所不同。具体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有价证券种类 评价标准 评价差额的处理

以销售为目的 市价

计入当期损益

的有价证券

持有到期债券 摊销余额

子公司及关联 取得成本

公司的股票

其他有价证券 市价

二者选其一

·直接计入资本

·如为利得计入资本,如为损失计入当期

损益

由此可见,属于短期投资的以销售为目的及其他有价证券部分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上的价值由编表日的市价反映,成本与市价的差额计入资本或当期损益。

四、短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计价比较及其趋势探讨

(一)短期投资计价方法比较

从方法上看,成本法遵循了传统的原始成本原则。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都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准,直至出售时从表上消失。短期投资取得时成本与市价一致,采用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但短期投资流动性较强,通常在一年内出售,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引起其价格变化比较频繁,一味坚持成本法不能反映该投资的变现能力,也会造成短期投资与市场相脱节,不能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这种方法更适用于不准备近期在市场上出售、以到期获取本金及利息为目的长期投资。

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以说是对成本法的一种修订。期末当成本低于市价时,保持成本不变;当市价低于成本时,以较低的市价计价,对成本法的附加了修订条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只确认损失不确认收益,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较低的收益,是谨慎性原则的最典型的应用之一。但是,只确认市价低于成本时的损失,不确认市价高于成本的利得,一方面上不一致;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与市场保持一致。另外,在通货膨胀状态下以成本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计量短期投资都会造成过低评价的流动资产和偿债能力。

按照市价法,在资产负债表编表日,短期投资反映的是当日的现行市价,市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资本或当期损益。由于属于短期投资的交易性证券和可出售证券,是企业以通过出售获取利得为目的而取得的,随时可能出售,因此期末市场价格的变化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确认更加合理。这种方法能够更直接、及时地提供有关短期投资的市场信息,也能准确反映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更符合资产的定义。而且市价也是可验证的,也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市场价格的频繁变动,会导致未实现损益的处理和每期损益的上下波动。

(二)短期投资期末计价的沿革

在静态财务报表,市价是当时公认的资产评价方法,静态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反映的是资产的市场价值。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的发展,重视损益的动态财务报表占据了主要地位。长期以来,传统的成本法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其后,市场的发展促使成本法的修订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各国的会计处理上占有了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与扩大,短期投资的取得成本已经远不能充分反应短期的投资这一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价值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为准确利用资产负债表所提供数据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并据以评价偿债能力,短期投资的市场价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3年美国改变了以往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采用市价作为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计量标准。1999年一贯坚持保守主义的日本也引进了市价计量短期有价证券。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做法也以市价为再次计价的标准,短期投资的市价评价的迅猛抬头引人注目,不可忽视。

(三)我国短期投资发展方向探讨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轨期,会计改革也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1992-1993年,我国开始进行了重大的会计改革,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之后又陆续了有关准则和制度。为了适应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我国会计改革,2000年财政部正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迎来了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通过这些改革,一些落后于时代、不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陈旧准则规定得到更新。例如1993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了《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企业主要财务报表之一,而美、英国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弃而代之以现金流量表。国际会计准则(IAS7)也了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公告。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与国际接轨,1998年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并在2001年对其进行修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基本相协调。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5篇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证券投资学,使了解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认识和理解证券投资活动和证券投资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掌握常用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在实践中争取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并控制和防范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学习了证券投资学,我感觉受益颇多。特别是老师运用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炒股存在着较大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意料的客观风险,但个人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也领会到一些基本的投资理念。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理性的证券投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一。 确定证券投资政策 确定证券投资政策作为投资过程的第一步,涉及到决定投资目标和可投资资金的数量。由于证券投资属于风险投资,而且风险和收益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所以,投资者如果把只能赚钱不能赔钱定为证券投资的目标,是不合适和不客观的。客观和合适的投资目标应该是在赚钱的同时,也承认可能发生的亏损。因此,投资目标的确定应包括风险和收益两项内容。投资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在投资者最终可能的投资组合中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类型特征,这一特征是以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可投资资产的数量和投资者的税收地位为基础的。

二。 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作为投资的第二步,涉及到对投资过程第一步所确定的金融资产类型中个别证券或证券组合的具体特征进行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的一个目的是明确这些证券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影响证券价格波动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考察分析的另一个目的是发现那些价格偏离价值的证券。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技术分析,第二类称为基础分析。

三。 组建证券投资组合 组建证券投资组合是投资过程的第三步,它涉及到确定具体的投资资产和投资者的资金对各种资产的投资比例。在这里,投资者需要注意个别证券选择、投资时机选择和多元化这三个问题。个别证券选择,主要是预测个别证券的价格走势及波动情况;投资时机选择,涉及到预测和比较各种不同类型证券的价格走势和波动情况(例如,预测普通股相对于公司债券之类的固定收益证券的价格波动);多元化则是指依据一定的现实条件,组建一个在一定收益条件下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

四。 投资组合的修正 投资组合的修正作为投资过程的第四步,实际上就是定期重温前三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投资者会改变投资目标,或是投资对象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当前持有的证券投资组合不再成为最优组合的状况,为此需要卖掉现有组合中的一些证券和购买一些新的证券以形成新的组合。这一决策主要取决于交易的成本和修定组合后投资业绩前景改善幅度的大小。

五。 投资组合业绩评估 投资过程的第五步--投资组合的业绩评估,主要是定期评价投资的表现,其依据不仅是投资的回报率,还有投资者所承受的风险,因此,需要有衡量收益和风险的相对标准。这是我对证券投资学初浅的认识,在技术分析中的k线图分析运用价量配合分析股票走势,综合分析预测股价走势。切线分析中综合运用各种切线来研判股价走势。形态分析中观察各种形态及研判股价走势,模拟和研讨买点和卖点。技术指标分析中观察各种技术指标分析与股价的相关性。 模拟和研讨买点和卖点。波浪理论分析中了解了波浪的基本结构以及波浪的幅度和时间跨度。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与相关课程、会计学专业的关系认识

证券投资实验是证券投资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高等数学、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前期知识,通过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学习,具备基础概念认知、计算评估、报表分析、文字描述等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点讲授证券投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进行财务会计问题探讨时,一方面因为这与所学专业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因为这与笔者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关,即从具体甚至是细微的问题入手,逐步求得对问题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证券投资基金的业务比较单一,会计核算并不复杂,但是其中一些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它不是对相关问题面面俱到地予以论述,而是对部分问题的研究,希望在证券投资基金财务会计问题中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证券市场法规和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规模明显扩大,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加强,资本市场的作用逐步显现,上市公司结构显着改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实力明显增强,基金业的发展开始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同时,投资者数量快速增加,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决策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其正确与否关系到投资的成败;有利于正确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之所以对证券进行投资,是因为证券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债券的投资价值受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并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影响股票投资价值的因素更为复杂,受宏观经济、行业形势和公司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理性投资者通过证券投资分析来考察每一种证券的风险一收益特性及其变化,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哪些证券是风险较大的证券,哪些证券是风险较小的证券,从而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科学的证券投资分析是投资者投资成功的关键证券投资的目的是证券投资净效用(即收益带来的正效用减去风险带来的负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在风险既定的条件下投资收益率最大化和在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风险最小化是证券投资的两大具体目标。

证券投资的成功与否往往是看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程度。证券投资学与会计学,还有经济学等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

三、证券营业部实习过程

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创新类证券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证券自营和买卖、证券承销和上市推荐、证券投资咨询、委托资产管理、网上证券委托业务、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等。整个实习期间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刚进公司,安排我们到中心,介绍一下公司的主要领导,熟悉业务和各种情况。第二阶段,与公司负责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大家进行交流。

在进入公司后,我们坐在一起,听公司负责人给我们介绍关于公司的进程,还有公司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我们作为新人,对证券的东西并不熟悉,通过介绍,知道业务部的主要工作是营销产品,开发新客户和拓展业务,总的说来营销方式和其他贸易公司还是比较类似的,主要是做一些客户维护,既每天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公司的最新投资策略和研究报告发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每天还接听办公室的咨询电话,现场接待客户和客户交流等。并且通知客户新股发行情况,新股中签,权证到期风险和行权等重要的内容。

在证券公司的这半天,我的心理承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做事更加细心谨慎,实际业务和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的收获是,客户情况了解的多少,和客户交流的效果好坏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大计以及我工作的进度和工作的自信心,证券投资是一项很慎重的工作,风险性也很强,需要我们胆大心细,做好预算,了解股票行情,在实习的过程中的经验和休会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做营销之前一定要对你所要接触的客户做一个了解,分析客户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计划,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2.多和同事交流,看看别人都遇到了什么问题,不知道的要记下来,以防以后自己遇到了,又不知所措了。

3.向客户推荐产品后要及时的进行跟踪,有计划的联系一下客户,随时搜集客户的反馈信息。

4.为每一个客户都建一个文档,有关客户的有效信息要及时保存。

5.业余时间要多多的学习证券专业知识,要想在证券业取得成功,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

四、证券营业部实习体会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学做人,另一件是学做事,只有先学会怎样做人才谈得起怎样做事情。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需要知识和智慧,然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没有极大的热情,没有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和冒险精神,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时代的弄潮儿不仅需要满腹经纶,而且也需要懂得人世间的常情,具有良好的教养、远大的目标以及强列的开拓创新精神。纵观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杰出的人物,他们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艰苦岁月和命运的磨难,然而他们总是善于寻找生命的支点,总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忍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哪怕是在一贫如洗的艰难困境之中,也能够凭借持久的努力打破重重的围困。

而当他们 脱离困境的时候,同时也脱离了平凡,造就了卓越而伟大的人生。因此;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离不开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良知、道德意志、道德责任、道德理想的帮助和支持,总之对待工作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个成功的企业变需要从业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聘用懒惰、没有礼貌、纪律观念淡薄、心胸狭窄、奸猾狡诈、夸夸其谈、不务正业、毫无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职员并委以重任。

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进行更多的交往,这种人既无人缘也无职业道德品质的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无疑是等于痴人说梦话。因此;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和再学会如何做事情,在平时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全面提高自己的宗全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纵观实习过程;其中有快乐也有重重的困难,在因难面前我不会被吓倒,反而在困难面前我学会了如何勇敢地面对它,学会如何解决它,从而使我在经受困难与挫折的过程中不断磨合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懂得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得尊重别人,实习才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通过这次实习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知此事要躬行".

1.经验不足。作为一个新人,自我感觉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在实习工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所学难以有效的运用或是说很多的知识都要重新学习。

2.沟通能力不行。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而我在与领导交流过程中,明显感到不够大方,主动。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6篇

【关键词】跨国投资公司;证券市场;行为规范

一、引言

跨国投资公司是指指以本国为基地,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及投资工作的公司。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竞相抢占中国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跨国投资是一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证券投资国际化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实践基础。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扩张必然需要跨国投资资本的支持。国内证券市场需要对跨国公司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以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投资现状

跨国投资公司主要有两种方式参与证券市场:一是在对外发行证券,提高资产负债率,以筹集资本,迅速扩大资产;二是在购买国内证券,以期获得额外收益,促进资本的有效增值。其中前者位于一级市场,后者位于二级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允许跨国公司直接上市,制度也不够完备。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跨国投资公司主要基于国内证券的良好前景而以外资投资者的身份进行证券投资,比之国内投资者除承担价格风险还需承担汇率风险。

综观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现状,跨国投资市场的开放程度高于跨国融资市场,投资市场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进行规定额度规定投资种类的投资,而融资市场开放程度仍较低。

三、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行为规范

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行为可分为跨国投资和跨国融资两种类型。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国际层面的证券投资法律制度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投资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尽管开放程度比跨国融资高,对允许在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跨国公司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然而其行为规范仍旧需要多方面的协调、约束以及引导。

对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行为进行规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健全跨国投资及融资法律制度,推进跨国投融资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对跨国融资行为限制较多,证券市场开放不够,直接造成了跨国融资的低效用。跨国投资法律规章及与此相关的证券投资规章在现实中也难以操作。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时间过短,证券法的不足与局限性已凸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首先应从确定主体资格开始,从在中国有良好、持续、稳健业务且主要资产在中国的跨国投资公司开始试点,逐步稳步开放境内市场,从跨国发行证券融资到跨国公司的上市,逐步推进法律的健全,在不引起对证券市场的强烈冲击的情况下规范跨国融资行为。在建立跨国融资法律的过程中,不仅需注意与发行人注册地法律以及我国法律想矛盾的地方,还需注意融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造成的正面或负面的冲击。融资法律的健全最难解决之处在于跨国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跨国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本土公司有较大不同。这使得证券市场对跨国公司融资监管的法律完善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完善跨国证券融资相关法律时还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对法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促进跨国融资合法化。

从跨国投资角度分析,跨国投资发展程度高于跨国融资,但其法律制度仍不够全面,QFII也处于试点阶段。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会对跨国投资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制定法律制度规范对规范跨国投资、促进证券市场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针对如何规范跨国投资公司投资行为,一是需要完善市场准入原则,如在境外投资者向证券市场注入资金时,对其具体的注资情况给予一定的审查,健全审查流程。特别是国外热钱流入国内证券市场时,对投资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使我国对证券市场的调控有所成效。现今我国的《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规定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条件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的机构。具体有十条实施细则,对准入跨国投资公司进行了充分的限制。但这一市场准入原则在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发展的眼光面对境外投资者的规范问题。二是投资细则的规范。《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规定了在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可以投资的人民币金融工具种类及允许的持股比例,而投资额度则由相关部门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核定。这一举措既保证了对国际投资公司的适度开放和限制作用,也使证券市场对国际投资公司的开放作用得到较好的控制。三是针对投资过程中不符合投资要求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目前证券市场采取的手段是每隔一段时间公布QFII的合格投资者名单,允许该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投资,但对于不合法投资行为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规定。这是法律在试点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的。也是约束国际投资公司投资行为规范的必要举措。

(二)建立完善的跨国融资及投资监管体制,提高对跨国投资公司的监管效力

在健全跨国投资及投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监管体制是维护法律法规运行的必要手段,监管机制不够严明,公司就有可能利用漏洞,这对规范公司行为有较强的负面影响。而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的国内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在维持证券市场秩序上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提高监管力度对完善融资监管体制,规范跨国公司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从跨国融资角度分析,针对监管内容,一是融资资格监管,对于能更好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融资,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适度的批准,逐步开放国内证券市场,并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二是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上市公司应按照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公司年报、半年报、季报。发行债券融资也应依据《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相关信息。对于未按规定完成信息披露的跨国公司,应当在一定时期内督促完成,否则依法执法。三是具体行为规范的监管。除了对资格的审查、信息披露的规范监管,对于跨国公司的融资用途、具体的回报措施、分红政策等进行监管,以保证跨国公司融资行为的规范性。

从跨国投资角度分析,在QFII试点过程中,除了完善法律,建立完善的跨国投资监管体制,针对投资不规范行为的严格监管,是试点能否初见成效的关键。中国现有的监管体制仍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对跨国投资的监管权限配置不够合理,监管范围不够明确,对跨国投资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制度亟待健全。而证监会对这部分的监管极薄弱。其二,在投资资格的审核中,对投资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够完备,是否有寻租行为也不得而知。

除了针对具体监管内容的监管责任完善,还应注意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如上市公司的知情披露作用、外部审计等等,建立跨国投资监管体系需要监管机构及外部机构的共同努力,以更好地规范跨国投资,对可能影响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的行为防范于未然。

(三)发挥外部机构的引导及约束作用,规范跨国投资公司的行为

在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或融资时,外部机构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审计部门,以及投资顾问、政府咨询部门等等。这些部门与证券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维持证券市场秩序的重要机构。证券市场在规范跨国投资公司行为的过程中,不仅要规范法律、以及加强自身监督制度,还应充分利用外部机构的引导及约束作用。

从跨国融资角度分析,针对引导约束作用,一是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的审计作用。对于证券市场规定的属于强制审计类的跨国公司,应发挥其审计作用,对跨国投资公司的报表进行合规审计,以保证公司进行融资的规范性。这一举措遏止了跨国投资公司企图通过做假账、伪造报表过得更多融资的行为,促进跨国投资公司的融资行为规范化。二是投资顾问、政府咨询部门等咨询机构发挥的引导作用。咨询部门根据跨国投资机构具体的融资投资意向及公司财务状况为公司制定合理的跨国融资计划,而政府咨询部门则为投资机构提供了合理的融资途径。这也为跨国投资公司进行融资提供了便利与支持。

而从跨国投资角度分析,在构建跨国投资监管体制中,应发挥外部机构的引导及约束作用。外部审计机构、政府机构对应境外投资公司的投资资格进行比较详尽仔细的专业性审查,作为证监会核查境外投资公司QFII投资资格的凭证。针对具体的引导及约束领域,第一是规范跨国公司披露的投资信息,防止作假及不合规的投资如内幕交易、短线投资、操纵股价等,这些不合规交易行为仅凭证监会及相关监管部门是无法一网打尽的。这就需要外部审计机构的合规审计及相关上市公司的知情上报。第二是政府机构的引导作用。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仍受政府主导。而跨国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若不规范,有可能通过证券市场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损害国家利益。政府具有向跨国公司解释其投资标准投资规范的义务,在跨国投资公司的投资过程中履行其引导作用,规范其在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说明和制止,防止引起证券市场的动荡。

四、结语

由上述可知,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许可程度高于融资许可。我国对跨国投资公司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规范法规更完备,规范作用更显著,但仍有不足之处和不够完善的地方。而对于跨国融资,法律的健全程度较低,监管机制完善程度较低。

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行为要做到规范化,首先是法律制度的健全;其次是跨国投资融资监管体系的完善,提高监管效力;第三是充分利用外部机构的引导与约束作用,以全面规范跨国投资公司的行为。通过这三种措施,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行为可以得到较好的规范。跨国投资公司行为的规范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保证,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蒋辉宇.跨国证券融资的法律冲突与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境外企业境内证券市场融资的视角[D].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2008.

[2]曾宝华.完善证券市场必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3]刘倩.中国证券市场化国际化的途径小议[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2(10).

[4]邱国龙.试谈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J].金融研究,1997(7).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7篇

【关键词】融资 融券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卖入证券或出具证券供其卖出证券业务。由融资融券业务产生的证券交易称为融资融券交易,融资融券交易因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发生了资金和证券的借贷关系,所以称为信用交易,可以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两类,客户向证券公司接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借入证券卖出为融资。投资者需要事先以资金或证券自有资产向证券公司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将融资买入证券和卖出的资金交给证券公司,与普通证券交易不同,融资融券交易中投资者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资金和证券,证券公司可以强制平仓。试点将兼顾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证券公司,试点期间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与此同时,证监会将抓紧进行转融通业务的设计和准备。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融资融券业务将会成为中国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根据证监会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并非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参与融资融

券的交易。

一、融资融券的“利”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即将启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将更多信息融入证券价格。对资本市场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二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的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三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方式。融资业务使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中借助杠杆效应,放大投资收益,而融券业务使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也能实现盈利,从而改变了“单边市”状况,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四是融资融券可以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应用渠道,在实施转流通后可以增加其他资金和证券融通配置方式,提高金融资产运用效率。

五是对a股市场长期利好。不过,由于初期的入市资金相当有限,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很小。而由于信用资金在市场中交易频繁,成交会更趋活跃。

对于有些人士担心的融券“做空”功能,业内人士预计,融资融券试点推出后,现阶段融资规模将远大于融券规模。这是因为在试点阶段,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和证券的来源为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而目前在证券公司的资产结构当中,货币资产比例比较高,证券资产比例相对较少,可用作融券交易标的物的证券资产更少。这就意味着,市场出现大量卖空是不可能的,现阶段融资规模会远大于融券规模。而在成熟市场上,也是融资规模明显大于融券规模。更何况,融资融券业务在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增量股票,融券交易只是证券公司把手里现有的股票借给了投资者。

二、融资融券的“弊”

1.融资融券或加剧股市不公平

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有可能会加剧股市的不公平,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更多的损害。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基本上无缘参与到融资融券中来,而能参与到融资融券中来的,基本上是机构投资者及少数资金量较大的大户。根据证监会2006年8月实施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在向客户融资、融券前,应当办理客户征信,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并以书面和电子方式予以记载、保存。对未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情况、在本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客户,以及本公司的股东、关联人,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而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不仅“客户征信”很难予以确认,而且中小投资者基本上可归结为“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一类,因此中小投资者基本上很难参与到融资融券中来。特别是在试点阶段,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这样中小投资者更加不可能参与到融资融券之中来了。而能参与到融资融券中来的,基本上只有那些机构投资者以及少数资金量较大的大户。因此,融资融券业务,将进一步加剧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不公平。

而且,从融资融券的标的股票设置来看,多以大盘股、权重股为主。而这类股票又多为机构投资者所持有。而至于中小投资者所持有的非权重股,肯定不会成为标的股票。而这种标的股票的设置,显然又使得机构投资者占有优势,大盘股、权重股受追捧,中小盘股受冷落。中小投资者因此失去获利的机会,甚至因此扩大投资损失。

此外,在融资融券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融券做空的结果,只会是加大市场的抛压,从而加大股市的跌幅。而这种跌幅的加大,对于不能参与融资融券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只能是意味着投资损失的扩大。即同样是下跌,机构投资者因为融券做空而获得收益,而中小投资者却只能加剧亏损。

2.杠杆交易方式可能扩大交易风险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一下融资融券的交易过程。融资融券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融资交易,一个是融券交易。

融资买入:

例如:假设某投资者信用账户中有100元保证金可用余额,拟融资买入融资保证金比例为50%的证券b,则该投资者理论上可融资买入200元市值(100元保证金÷50%)的证券b。

融券卖出:

例如:某投资者信用账户中有100元保证金可用余额,拟融资卖出融券保证金比例为50%的证券c,则该投资者理论上可融券卖出200元市值(100元保证金÷50%)的证券c。

3.亏多了要追加保证金

在规定保证金比例的同时,深交所还规定了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为130%。如果一个客户融资融券后,市值为1.5万元,如果某天其总市值减少到1.3万元以下时,券商就会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或者强制平仓。

首先,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我国不会出现大规模卖空交易。融资规模将大于融券规模。但是这不太适用于短期证券市场的随机波动性,事实上,在证券市场处于谷底,并开始上行时期,融资规模将大于融券规模;而当证券市场从高处回落时,融券规模将大于融资规模。至于何时融资或融券将取决于交易者对对于波峰和波谷的判断。

会计与证券投资第8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有效运行;会计信息;超额利

abstraet:theectlveoperationofsecurltyxnarketkeepsaeloserelatlonshlpwithaeeountlxfornatlon,foronething,aceountinginformat一n5thebasisfortheeffeetiveoperationofseeurityinarket;foraziother,theeffeetxveoperationofseeurztymarketmayraisenewrequirementsforthequallty,l:altztyandperforxnaneoofaeeounting11formatlon.thepaperanalyzesthethreedzfferentsortsofrelatlonshipbetweeneetlveseeuritymarketandaecountinginformationandpolntsoutthecollereterequlrementsoftheeetiveoperationofsecurlty1llarketforaeeountlnginformationkeywords:seeurltymarket;eetiveoperatlon;aeeountinginformation;exeessprofit

证券市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它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高级市场组织形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机制。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其中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有效证券市场是指资产的现有价格能充分反映所有有关、可用信息的证券市场,就是说市场上的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充分、及时地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证券市场是长期资金供给和需求汇合的场所,它的存在可以使人们手中的储蓄转化为向企业的投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资金。市场上的任何信息,包括企业本身的信息、国民经济的信息和国际经济的信息等都会对证券市场起到重要的影响,使股票、债券的价格发生变化。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应该立即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即有利的信息会立即导致证券价格的上升,而不利的信息则会使其价格立即下降。因此,任何时刻的证券价格都已经充分反映当时所能得到的一切相关信息。在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佳评估。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证券价格迅速地反映新的信息。

1.有效证券市场与会计信息的关系研究争性的证券市场上,当某一证券的供应与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该证券价格将达到均衡点;当与该证券有关的未预期信息出现时,它将改变投资者对其收益和风险的期望,引起新的偏好,进而促使该证券的价格发生变动,直至经过调整供求关系而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为止。由此可见,证券价格的变动是由证券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证券的供求关系的调整又是由于市场吸收了新的信息引起的。归根结底,证券价格的变动是市场参与者对有用信息做出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随机游动假设。即不同时期证券价格的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每次价格的上升或者下降与前一次的价格变化没有关系。证券价格是市场对各种信息做出反应的结果,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信息随意进入市场,因而证券价格是随机变动的。

(三)投资者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指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得比预期收益更多的盈利。有效证券市场对信息有很快的反应速度,投资者在知道了有关信息之后再做买卖证券的决定为时已晚,所以利用信息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是不存在的。投资者在市场上具有同等获利的机会,他们无法赚取超额利润。由于投资者都是机敏、聪明和理性的,因此,为了从证券市场交易中赚取利润而提供、研究、销售和使用信息的逻辑结果就使得市场成为有效的市场。如果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利用任何信息赚取超额利润,市场就是有效的。当市场对于信息来说有效的时候,我们就说“价格包含了信息”。在一个有效市场上,如果投资者不知道有关某种证券的特别信息,他们可以期望从投资中获得应该获得的均衡收益。图1一1展示了股票价格与信息公布时间的关系:那么投资者在信息公布时买入证券,在价格回归均衡状态时将其卖出,就可以获得交易利润。由图1一1可知,有效市场这一理论的指导思想是:不要认为你已经发现了证券价格的变动规则或盈利的简单手段,也许你什么都没有发现。如果有如此简单的赚钱方法,别人早就发现了。因此,如果每人都在挖掘信息的价值,那么他们的努力实际上成为“击败自己”的行动,并且证券变动的规则将会消失。

二、有效证券市场的类型关于如何对相关信息系列进行分类,并没有一套确定的标准。但是,可以按几种极端的观点进行粗略的分类(如图2一1)。一种极端的观点也许会认为价格是由所有的信息决定的,见图2一1中的最左端,也就是说,可以使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来赚取超额利润。另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价格反映了所有存在的信息,见图2一l的最右端。也就是说,所有的有关某种证券的可知信息都已被包含在价格之中了。这种观点认为任何数据收集和经济分析都是在浪费时间,徒劳无益。所有信息都有用弱势半强势强势所有信息都无用图2一l相关信息系列图过渡反映后修正、、犷有效市场图l一l一20一10010+2030信息公告日前后天数个信息公告日在有效市场和无效市场上价格对信息的反映可见,图l一1展示了证券价格几种可能的调整方向:第一,实线表示证券价格在有效市场状况下的调整方向。在这种状况下,证券价格根据新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调整,价格因此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第二,点线描绘了推迟反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花费了30天才完全消化吸收信息;第三,虚线表明市场对信息过渡反映,随后经修正回归真实的价格。值得注意的是,实线和虚线表示在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可能出现的运动趋势。如果市场费时多日进行价格调整,显然上面提到的这两种极端思想都是非理性的,并且可能与预测股价走势毫不相关。但是,在这两种极端的观点之间,却存在着确定价格走势时所需的信息系列,即弱势、半强势和强势三种有效市场理论。其中:弱势有效市场是指没有投资者能够运用历史价格或收益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势有效市场是指没有投资者能够运用公开可获得的信息而获得超额利润。即证券的现行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价格或收益的一切信息,而且还融会了一切可以公开得到的信息。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仅利用可公开获得的信息,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强势有效市场是指任何投资者运用任何信息,无论是公开可获得的还是未公开的,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 。即证券的现行价格充分反映了全部公开和非公开的有关信息。三、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意义从上述分析可知,证券市场有效运行时,价格才是引导资金流动的正确信号,才可能由证券价格的变动引导资本流向的变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源达到合理配置。上市公司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是证券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发挥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以下围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问题,分别就三种不同有效性的证券市场进行分析。

(一)会计信息与弱势有效市场如果某一证券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充分地包含和反映其历史价格的信息,那么该证券市场就达到了“弱势有效”。设想某种交易策略建议在一种股票连涨祝天后买入,在连跌三天后卖出,这个交易策略如果仅仅使用过去价格的信息,而没有使用任何其它的信息,券证价格\推迟反映商业研究2003/01证券价格在证券市场达到弱势有效时,使用上述交易策略无法获取利润。可见,弱势有效市场存在于价格充分反映了关于过去价格波动的信息,市场的这种形式对于技术分析具有明显的含义,它包括证券价格的随机游动尹眨论。我们通常用以下数学公式来表示弱势效率:八=八_l+期望收益十随机误差i上式表明,某种证券今天的价格等于“最近的观测价格”加上“证券的期望收益值”,再加上这段时间发生的“随机收益值”,取决于时间(t一1,t)。证券的期望收益是该种证券所承受风险的函数,可以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随机误差是某种与证券有关的新信息引起的,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因此这随机项无法根据历史价格来预测。如果证券的价格变动如上式所示,则称之为“随机游动”或“证券价格处于随机游动状态”。一般情况下,“随机游动”等同于“弱势效率”。但是,从技术上看,“随机游动模塑”假设证券的收益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具有相同的假设,所以随机游动的假设更加严格、科学。由于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是最容易获取的信息,因此弱势效率是证券市场所能表现出的最低形式的效率。如果我们能够从证券价格的历史信息中发现某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趋势,那么其他人也能够做到,结果超额利润将在争夺中消失。图3一1展示了这种竞争的作用。假设某种证券的价格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波动状态。聪明的投资者将在低点买入,推动价格上涨;反之,在高点卖出,迫使价格下跌。通过这样的竞争,上述周期性的规律将会迅速消失,留下的只是价格的随机波动。技术分析一词是指力图用过去价格变动预测未来的变动规律的一系列分析方法,要为技术分析提供养料,就必须考虑两种通常使用的方法:第一,许多技术分析人员坚信证券可能遵循一种“头肩形态”,如图3一2所示。由于预测到一种“头肩形态”,因此处于a点的技术分析人员可以买人证券,并在短期持有后卖出以获得收益。因为预测到这种头肩形态已经结束,所以处于b点的技术分析人员将会卖出证券;第二,其他的技术分析人员坚信证券价格在上升到三次高位后将下跌。这种“兰波浪”图形如图3一3所示。处于c点的技术分析人员,因为预测证券价格的上涨将要结束,所以将其卖出。时间图3一2头肩形态证格券价时间图3一3三波浪形态综上所述,弱势有效市场的主要特点在于:证券的现行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中所隐含的信息,证券价格的变动表现为随机游动过程。表明证券价格在其变动之前,相对于有用的信息来说是随机的,在时间序列上是不相关的。即价格的变化是独立的,每次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与前一次的价格变化没有联系,对下一次价格变化也毫无影响。如果市场是弱势有效的,那么证券过去的价格变化形态不能预测未来可能的价格变化形态。因此,建立在对证券的历史资料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交易法则或策略,不可能使投资者赚取系统性的超额利润。

(二)会计信息与半强势有效市场切只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公开可以得到的信息。就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而言,卖出证券价格卖出叮卖入时间图3一l投资者行为趋势消除了证券价格变动的周期性要它一公布,便会立即引起股票价格的调整,从而引导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因此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上,对公开发表的各种信息进行的基础分析并不能帮助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半强势有效市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马上接受并且理解所有公开有用的信息,事实上只有机构投资者和职业分析家才可能对新的信息做出迅速反映。机构投资者投入足够的财力和人力进行投资分析,以便取得某种为别人所忽略了的信息,展示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收益率即超额利润。可见,证券市场能否合理配置资源,取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充分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及未来发展,同时也取决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理解的正确性。综上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于半强势有效市场来说,是其资源配置的依据,也可能是某些人获得非正常报酬率的信息来源。

(三)会计信息与强势有效市场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证券的现行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包括内幕消息在内的所有信息,它真正代表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从而实现了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慈第26,期贝洪俊:有效证券市场与会计信息的关系研究源的功能。即使有能力接触私人持有的内幕信息,也不会导致获得超额利润的策略。一般认为,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公司尚未公开的信息即内幕信息,这些内幕信息有助于他们谋取超额利润。但是,在强势不,效市场的假设下,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凭借其掌握的信息包括内幕信息来持续地获取超额利润。因为那些获得内幕信息的人根据这些信息增加了其交易量,其他投资者就会假定这些人掌握了某种相关的信息,而且无需确切地知道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便会做出相应的反映。如果利用这些信息的投资人数增加了,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认为内幕信息已经公开化了,井目.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所以在强势有效市场中,上市公司会计报告无论其公布与否,无论其内容、表达方式如何,都不影响其股票价格,这是因为它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已作为有效信息的一部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因而,会计信息对强势有效市场来说毫无意义。然而,它却是我们考察现实证券市场的参考依据,因为强势有效市场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从以上对三种类塑的市场效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证券的价格总是反映定的信息。从弱势有效到半强势打效再到强势有效,价格所反映信息的范围逐步扩大。如果把历史价格的信息作为公少「可用信息集的‘个子集,反过来,公开可川信息又是所有相关信息集的-个r集。这一类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3一4所示。图3一4三类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lli因为强势有效市场包含着半强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包含着弱势有效市场。所以,半强势与强势有效市场之间的差别在于半强势有效市场说明证券市场上的证券价格不仅充分反映了历史信息,而且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可用信息。证券价格反映信息的范围越jl一,反映的速度越快,投资者就越难以通过证券交易来获得超额利润,投机行为也难以奏效,价格将趋于相对稳定。此时,平均利润更能充分地得以实现,资金便可以被有效地导向生产领域,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税。四、证券市场有效运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要求证券,!丁场有效运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下面就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充分性进行分析说明:()可理解性。强势有效证券市场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原因很

--> 多,其中之就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仃赖于)一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显然,这意味着现实中的证券市场若要提高具有效性,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尽可能地使所1j’相关信息能让投资者转化为证券价格。某种信息能否被转化为证券价格,与两方面因素相关:

1.信息的表达方式;

2.投资者的能力。从这两方面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越通俗易懂,就越能为广大投资者所理解,即具有了可理解性。

(二)可靠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发生投资行为的依据,而这些投资行为是引起资源配置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因而,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取决于广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投资行为的恰当与否,则取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故可靠性是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要求。

(三)及时性。上市公司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不仅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影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而且会计信息的及时与否同样影响资源配置调整的实效性。实效性是资源配置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质量的因素之一。从另一方面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及时公布,还有助于抑制内幕交易的发生。

(四)可比性。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而发生投资行为,其真正的涵义在于投资者能根据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以确定优劣,对同一气l市公司不同时期的经营业绩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比较预测其发展趋势。即使所有会计信息都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但它们之间如果不可比,投资者也无法确定孰优孰劣,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投资沫策。

(五)充分性。强势有效市场之所以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其原因在于证券价格能反映所有公开和未公开的信息。那么在弱势和半强势有效市场中,如果公开的信息越多,证券价格的信息含量也越高,其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就越合理。从这一角度讲,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应尽可能地披露所有有关事项,即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但是,从使川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角度看,信息太多反而会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的运川;另外,.从经济的角度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鉴于此,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提出了充分性要求。即完整、相关和重要的兼而有之。总而言之,除强势有效市场外,弱型有效市场及半强势有效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实现,有赖一f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因为强势有效市场在现实中井不存在,故上.杠公司会计信息对现实中的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重大的引导意义。同时,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在可理解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充分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参考文献:

11]会计毕业论文张鸣‘投资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