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04 11:27:31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1篇

一、基本概况

由于我乡处于扶贫连片开发区大巴山核心区,红四方面军在此设立红军入川第一县县址所在地,境内红色文化遗址多,梨园坝村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命名为第三批“部级传统村落”,且2015年入选省旅游扶贫开发试点村。全乡栽植茶叶8000亩,清香核桃3500亩,白茶2000亩,肉牛300头,培育各类专业大户35户,专合组织5个。部级贫困乡镇,有贫困村3个,2013建档时有642贫困户2245贫困人口,2014已脱贫158户545人,2015年已脱贫55户200人,2016年预脱贫54户200人,2017年计划脱贫234户831人,2018年计划脱贫141户469人。现有全乡有贫困人口1500人。由于地理环境、社会条件、经济水平和历史因素等原因,我乡与其它乡镇、其它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格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绝大多数农户收入来源于种养业,农业又受自然气候条件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生活极不稳定,致使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返贫率高,一遇天灾又会饱而复饥,暖而复寒。针对发上严重的现实,我乡根据本乡实际情况将采取合理规划,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扎扎实实开展本乡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强化农村道路、水利、农村基层组织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培育,完善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专合组织,以梨园坝传统村落旅游扶贫开发为龙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举全乡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乡党委、村“两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3、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四、脱贫规划

计划在2016年彻底脱贫贫困人口54户200人,具体计划如下:

1、村2016年计划脱贫扶贫户4户14人,其中李春富常规种养殖脱贫2人,景洪金劳动力转移务工、养猪脱贫3人,杨述尧劳动力转移务工、种植茶脱贫5人,李兴荣劳动力转移务工脱贫4人。修通7社社道公路,硬化2、3、4社社道公路。

2、村2016年脱贫计划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景成琼养牛15头脱贫4人,、劳动力转移务工脱贫8人。

3、村2016年脱贫计划2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杨怀林养羊和常规种植脱贫5人,劳动力转移劳工脱贫5人。

4、村2016年计划脱贫扶贫户3户10人,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和常规种养殖脱贫10人。修通旮旯石人行桥,硬化5、6社社道公路。

5、村2016年计划脱贫3户10人,其中闫文宇常规种养殖脱贫2人,养猪100头脱贫5人,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脱贫3人。加快核桃园的管理与建设,扩大种植规模。

6、村2016年计划脱贫27户106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6人,其中等8户32人全家外出务工脱贫,向德安等10户29人打季节性短工、传统种植业脱贫,赵志乾、文光华2户7人栽植梨树脱贫,杨继银1户5人在场镇收购废品脱贫,何金祥等6户33人靠常规种养业脱贫。在梨园坝村中心点建自动取款机,开展金融扶贫试点村建设;在梨花开放时举办“梨花节”;按照政府主导、农户自愿,政府补助、农户自建模式加大对明清古建筑保护性修缮;建议高标准的旅游停车场;修通梨园坝旅游环线二期工程;拓宽梨园坝进村主干道;硬化5社社道公路;新建堰渠8千米,解决1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红心猕猴桃基地200亩;改建茶园200亩。

7、村2016年计划脱贫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马胜武经营早餐、做室内装修脱贫4人,劳动力转移务工脱贫6人。硬化4、5社社道公路4.5公里。

8、村2016年计划脱贫2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蔡文子养鱼、养鸡脱贫5人,经商售卖蔬菜、做零工脱贫5人。一是成立县精准生态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25亩,入户社员20余户,年出栏土鸡35万羽;二是发展特色养殖(毒蛇)一家,占地450㎡,投入资金30万元;三是改建茶园500亩;四是规划建核桃产业园500亩。

9、村2016年计划脱贫扶贫户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养牛、猪和常规种植脱贫3人,、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脱贫7人。建1社1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10、村2016年计划脱贫扶贫户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养猪、鸡和种茶脱贫5人,闫仕富常规种养业脱贫2人,杨怀芝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脱贫3人。

五、脱贫措施

为2016年基本解决我乡200人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我乡特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扶贫、畜牧、水利、财政、林业、村两委为相关成员单位的贫困人口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工作站,由周勋具体负责脱贫工作日常事务。

2、建档立卡:我乡对2245人贫困户建档立卡,对全乡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进低保容易出低保难。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对贫困户整合民政、扶贫、畜牧、林业、水利、财政、交通等各方面的资金,多途径、多渠道的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对贫困户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改变他们等、靠、要思想,提高他们积极性。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改过去传统陈旧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3、针对不同类型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力和负担过重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致贫户,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提高抗灾抗病能力。做到帮扶人员落实,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落实,帮扶时间落实。

4、转产就业:我乡贫困户1500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引导他们转产就业,跑跑运输、搞搞餐饮、或者外出务工,对无外出打工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帮其发展家庭养殖增加收入,对家庭中有病人的贫困对象通过参加农村集体合作医疗减轻家庭负担。对家庭中有中职学生的贫困对象通过参加“雨露计划”减轻家庭负担。

5、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扶贫先扶志,治穷行治愚。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增强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扶贫开发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是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扶贫开发方式。我们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贫困者的综合素质,由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由不会脱贫到有能力脱贫。同时,大力实施贫困村农民工培训规划,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我乡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转移。

6、实施瞄准式扶贫。

(1)、发展规划制定到户。针对贫困户的特点,帮助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通过帮扶和诚实劳动达到脱贫目标。

(2)、扶持项目安排到户。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直接安排到贫困户,不断满足其需求;种养殖等致富产业项目,不仅要网络覆盖到贫困户,还要组织贫困群众参与生产经营。

(3)、扶贫搬迁落实到户。对居住生存在条件恶劣的马家河村贫困户,实行扶贫搬迁、异地脱贫。

(4)、科技信息服务到户。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

(5)、各项政策覆盖到户。把医疗、特困救助、教育等优惠政策落实到贫困户。

(6)、对口帮扶责任到户。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同时,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制定参与式扶贫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综合扶持,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整体脱贫。

7、实施产业化扶贫。对贫困自然村实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扶贫政策,通过扶持,形成贫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产业链;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结合梨园坝金融扶贫试点,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得到稳定的收入。同时从政策、规划、布局、资金等方面对特色产业加以扶持。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增加贫困群众非农产业的收入。

8、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的必要前提。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生态建设等,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9、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我们通过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农村低保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农村低保的运行机制,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制度的相互衔接,稳定解决我乡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扶持,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10、扶贫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使用计划和审批手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资金使用高效节约。建立项目法人制和质量监理终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对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兑现。

11、扶贫项目监督:

(1)、纪委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2)、财政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资金审计。

(3)、扶贫工作站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对项目的投资资金、发放物资、项目管理、等都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2篇

高位谋划推动,构筑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政策支撑体系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位推动,通过召开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全省干部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发展路子的决定》。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时间节点,密集出台《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挂包帮、转走访”、扶贫实绩考核、脱贫摘帽、动员社会力量扶贫等“1+5”的政策措施,做到工作目标刚性、计划实施刚性、政策措施刚性、考核问责刚性,实施扶贫开发“63686”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省57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摘帽,476个贫困乡、 4277个贫困村出列。高规格召开了上海、云南两省市座谈交流会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组织93个片区县和重点县主要领导赴贵州省实地考察扶贫开发经验。召开了全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现场会,启动了西盟、孟连扶贫安居工程建设。制定《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方案》,通过政府补助和购买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贷款、农户自筹等方式,筹资500亿元以上,用3年时间解决30万户、100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动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扎实推进实施,加快区域发展和专项扶贫工作

围绕今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的目标任务,实行省级领导挂片联县,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上半年4个片区投入1868.9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8.56%。实施整乡推进、雨露计划、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安居工程五大扶贫品牌,及时安排下达专项扶贫资金,截至目前,已安排下达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其中省级配套投入12.55亿元。继续推进实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整州推进、红河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认真总结推广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达到迅速脱贫目标的“独龙江经验”,谋划推进德昂族、怒族、普米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整族帮扶工作,从今年开始,每年实施2至3个少数民族扶贫整族帮扶工作,目前已启动施甸布朗族、德宏阿昌族整乡整族帮扶项目,并将开展昭通镇(雄)彝(良)威(信)革命老区开发。

狠抓规划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

围绕“十三五”末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云南省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滇西边境等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规划纳入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省18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于2014年底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全面谋划扶贫开发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同步编制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少数民族发展扶持、革命老区等一批扶贫专项规划。

去年,云南省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把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面完成了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476个贫困乡、427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195万户、700.2万人(在661万贫困人口的基础上上浮6%),为实施精准扶贫和制定“十三五”扶贫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云南省在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方面重点抓了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挂钩帮扶贫困人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云南省建立了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组织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四级40万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穷亲”“拔穷根”,实现476个贫困乡镇、4277个贫困村、574万贫困人口全覆盖,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省级安排了38位省级领导挂联42个县,302个省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滇单位挂联93个片区县和重点县。今年,共选派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1.11万名,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二是加强建档立卡数据的核查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按照“脱贫退出”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将对已经识别出来7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施动态管理。在此次“转走访”工作中,进一步核实数据库信息,盘清家底、找准“贫”根、寻找“困”源,使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和帮扶责任人等一目了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确保各类数据真实、可靠,使2014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与法定数据相一致,为574万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实施精准扶贫,推进6个到村到户,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等六个到村到户,实现贫困户有增收的产业、有安居的房屋、有发展的基础、有基本的保障、有致富的技能、有资金的支持。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3篇

一、帮扶村扶贫户和帮扶干部基本情况

结对帮扶干部共58名,帮扶联系村4个,分别为铅厂镇XX村、XX村、XX社区及延伸村XX乡XX村。经工作队前期摸排及核查,确定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户共121户,其中扶贫开发户50户,纯低保户65户,五保户6户,总人口247人;

(一)XX村:共4户10人,其中:低保户4户10人。结对帮扶干部2名。

(二)XX村:共44户97人,其中:低保户27户,5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户15户,44人。结对帮扶干部11名。

(三)XX社区:共45户86人,其中:低保户29户42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14户42人。结对帮扶干部17名。

(四)XX村:共28户54人,其中:低保户5户1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21户41人。结对帮扶干部28名。

二、扶贫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确保2015—2018年帮扶村减少贫困人口121户247人,实现扶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二)扶持方式。将扶贫对象科学分类,确保每户都有干部帮扶,做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责任到人。采取“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具体重点做好“五帮扶加一村一套”帮扶措施。

1.帮扶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野生刺葡萄、油茶、乡村旅游、笋竹、脐橙等特色产业。结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小额贷款政策,协调解决贫困户资金困难。

2.帮扶就业创业。组织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或农村实用技术。

3.帮扶完善保障。协调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对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救助措施,并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4.帮扶改善条件。围绕“安全房”、“放心水”、“畅通路”等工程,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生产生活条件。

5.帮扶提升后劲。帮扶村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6.实行“一村一套”帮扶措施。制定驻村2015—2018年精准扶贫脱贫计划表(见附件),每年按30%速度脱贫,到2018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

三、措施政策

2015年各帮扶联系村具体措施计划如下: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种植产业,并建立刺葡萄产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接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15-2018年规划发展刺葡萄基地规模200亩,2015年新发展刺葡萄60亩。

2.继续发展脐橙产业,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的种植发展脐橙产业。

(二)技能培训。结合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邀请上级技术人员到村对农户进行培训。同时结合远程教育,播放种植技术视频,加强技能培训。

(三)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计划2015年新建黄沙垇组、竹山下组自来水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通组公路。计划2015年硬化长河坝组通组公路1300米,解决该组行路难问题。

3.农田水利。计划2015年完善全村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巩固脐橙产业。以柑橘黄龙病防控为重点,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联防联控理事会,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建10亩避虫网及脐橙假植苗基地。

2.发展刺葡萄种植。依托邓弟波刺葡萄基地,计划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刺葡萄50亩,同时实现25人就业。

3.发展蔬菜种植。依托清水塘蔬菜基地,引导脐橙产业转型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计划2015年发展订单农业100亩。

4.发展生猪养殖业。依托松山牧业年发展养殖户3户,计划年出栏生猪300头,同时实现15人就业。

(二)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培训300余人次,让闲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基础设施建设

1.解决安全饮水。计划新建一处水源地,铺设主管网3000米,全面解决全村333户128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满足5个落村企业用水需求,壮大该村企业,实现更多人就业创业;

2.完善水利设施。对全村水渠进行全面维修加固,解决农户旱期农业用水问题。同时重点实施李坑、岩背组小农田水利项目;

3.新建文化设施。以楼下社区为依托,计划新增1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小型文化广场。

XX社区

(一)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全村发展刺葡萄20亩,农户4户;

2.加强现有脐橙园的管理,严控黄龙病的发生,巩固老果园,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脐橙20亩,农户3户;

3.利用XX社区区位、生态优势,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计划发展农家乐2户;

4.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计划发展麻羊养殖1户,规模30头以上,发展家禽养殖10户,规模1000羽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级挤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解决全村264户1000多人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2.完善村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桅杆下组水坡1座、田心组水圳100多米;

3.计划架设村部主干道两旁路灯,解决夜间农民行路难问题。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组织扶贫对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同时不定期聘请专家到村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各种技能;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3.积极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新发展种植10亩、农户3户;

2.巩固脐橙产业。加强现有果业园的管理,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面积10亩,农户1户;

(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计划培训人数50人以上;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2.继续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计划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4篇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选优配强班子等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头雁培育、能人回引、先锋率带、结对帮扶、党群共建、双向激励、村社治理、功能提升“八个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顺利实现我乡2018年贫困村脱贫奔康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头雁培育计划。由乡党政班子成员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机关单位负责人进行全覆盖培训,把能力强、作风正、工作实的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按照20%的比例选树一批“一好双强型”(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跟踪培养村级干部专修班学员,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确保每个贫困村有2-3名后备干部。(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扶贫办,各村社区)

(二)大力实施能人回引计划。综合采取优选项目回引、政策扶持回引、乡情回引等方式,结合贫困村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异地商会平台和乡友群、短信、微信等,宣传乡近年来的重大发展及变化,增加投资者投资兴趣和信心,深度策划个性化项目建议书;召开企业家回乡创业人士座谈会暨回乡创业投资恳谈会,通过异地商会平台和乡友群、短信、微信等,宣传县委重大发展战略及近年来乡重大发展变化,增强乡友投资信心,力争回引籍企业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扶贫办、民政所、各村社区)

(三)大力实施先锋率带计划。按照“抓点扩面、巩固提升”思路,采取村“两委”领办、专合组织带办、龙头企业或产业大户引办、党员群众联办、“强村+弱村”跨村合办和入党积极分子兴办“5+1”模式,每个贫困村选择1—2个模式示范打造,强化利益联结,做大规模品牌,着力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打造成为贫困村脱贫攻坚的领航工程、党员作用发挥的先锋工程、集体经济发展的细胞工程、产业规模发展的孵化工程、村干部履职能力的提升工程,增强群众对产业致富的信心与决心。(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扶贫办、各村)

(四)大力实施结对帮扶计划。通过联系贫困村县级领导与帮扶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协调项目资金,使我乡2018年的各项脱贫计划与目标能够落到实处;通过加大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驻村农技员等帮扶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使我乡贫困村、贫困户的各项脱贫规划落到实处,确保顺利全面脱贫;进一步完善“五个一+1”“三个一”帮扶力量管理办法,建立年度“任务清单”、季度“责任清单”、阶段“问题清单”三张清单工作台账,强化工作统筹协调、日常运行、上下联动、督查激励“四项机制”,每月定期召开推进会和工作例会,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进一步提升“五个一+1”帮扶力量服务脱贫攻坚实效。(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扶贫办、各村)

(五)大力实施党群共建计划。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链等组建区域性党(群)组织、产业链党(群)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党(群)组织、网络党(群)组织等,以党建带群建助推脱贫攻坚。深化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帮扶活动,深入开展“青春扶贫”行动,推进巾帼脱贫、巾帼建功、居家灵活就业“三大项目”,做大做强侨爱助学、侨法援助、侨家暖心、侨力助贫四大“侨”字品牌,依托“智慧—残疾人量服平台”,完成脑瘫儿童救助、贫困家庭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以科普示范带头人、农技协技术骨干为基础,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深入开展“十大扶贫好人”“十大脱贫攻坚之星”“十大扶贫社会组织”评选活动,提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扶贫实效。(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扶贫办、民政办、各村社区)

(六)大力实施双向激励计划。推动人财物向贫困村倾斜,着力解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等问题。健全经费保障制度,足额兑现村(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工作经费、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实施双向激励计划,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不良倾向,严格干部绩效工资、年度目标考核、车补和村干部报酬提标部份、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管理,统筹一定比例实行绩效考核。以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试点为抓手,精选试点对象,严格教育管理,强化激励保障,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专职化管理的制度机制。(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扶贫办、财政所、各村社区)

(七)大力实施村社治理计划。围绕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县级“四好”村目标,村(社区)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精准确定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以培育良好村风民风为切入点,从规范农村习俗、弘扬传统美德、深化家教家风、倡导新风正气和卫生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党员示范户、民主法治示范村(户)、文明家庭、科普示范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帮助贫困群众强健精神肌体,共享文明生活,从物质和精神上摆脱贫困。(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扶贫办、依法治理办、各村社区)

(八)大力实施功能提升计划。在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室内“八有”标准基础上,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集法治宣传、技能培训、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提高利用效率;按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清新简约”原则,规范室外展板、文化宣传栏(墙)建设,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内涵和形象双重提升。建立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抓好“”、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建立党员示范岗制度,扎实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积分评星等活动。(牵头办公室:党政办;责任办公室:民政办、依法治理办、各村社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党建扶贫工作领导,把党建扶贫作为硬任务抓好抓实,各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亲自研究、亲自安排、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真正把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5篇

**旗的经济问题和人口问题是全旗总体工作中的两个突出问题,这两个问题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要想克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实现共同发展,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提高对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重要意义的认识

**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从具体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户,贫穷的原因是由于孩子多造成的,有些地区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均资源相对地逐渐减少,贫困现象也就暴露出来。从贫困人口的分布和构成上看,贫困人口多分布在风沙干旱地区、边远山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牧民思想观念特别是生育观念十分落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由于传统观念和历史原因,使这些地区最终形成贫穷落后的局面,这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我们以村为单位,将这些贫困地区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优先扶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只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育,才能稳定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反过来,只有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尽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转变观念,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旗是人口大县,农牧民贫困人口基数较大,要想早日脱贫致富,只有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人口下降了,人均资源多了,扶贫工作也就减少了压力,有了这些认识,就有了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的基础和动力。

二、找准结合点,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扶贫政策;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一、我国扶贫政策与管理的历史演变

自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政府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规模减缓,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官方的贫困线估计,贫困人口从1981年的2亿减少到2006年的1700万。采用世界银行一天1美元的收入标准来算,同期贫困人口数量从4.9亿减少到7500万,即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49%下降到2006年的5.1%。

我国的扶贫政策强调通过开发式的扶贫方式为贫困人口积累和转移资产,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纯粹的“救济式扶贫”。1979年以来的我国扶贫政策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5年的农村改革;1986~1993年实施全国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1994~2000年间实施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2010年间的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分析

在我国扶贫政策实施的四个阶段中,“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大规模扶贫攻坚,力争用7年的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为了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央政府在总结1986~1993年间有针对性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性农村扶贫措施。这些措施侧重于通过为贫困人口积累资产而向他们提供机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主要扶贫措施包括:确定592个国定贫困县;中央的扶贫资源主要用于这些国定贫困县;明确提出省长(自治区主席)负责制,要求地方政府首脑对扶贫工作负总责;提出东西对口扶贫,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沿海较为发达的省,都要对口帮助西部的一两个贫困省或区发展经济;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对所有与扶贫有关的部门都提出了明确的扶贫工作任务和责任;扩大和强化了部门定点扶贫,要求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应积极与贫困县定点挂钩扶贫;承诺随着财力的增长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调整资金分配结构,集中用于西部省(区)。

(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法研究

为了保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完成,中央政府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实施方法,具体为:

1、以工代赈。“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占全部扶贫资金的23%,其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贫困地区的富余劳动力资源为贫困地区兴建基础设施。以工代赈为贫困地区兴建了道路、水利、农田、人畜饮水、基本草场等基础设施,以及造林和片区治理等,同时为贫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从而提高农户的短期收入水平和长期发展能力。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以工代赈资金分配方案以及项目和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省、地、县政府都设立了以工代赈办公室以协调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投资的主要类型(如水利、道路)由中央和省政府决定。县政府选择参与项目的村子,村委会负责项目投资的分配(例如,把哪块地整成梯田)和劳动力安排。以工代赈的实施方法在管理上的一个特点是用实物的方式来支付工程成本。

2、部门扶贫。部门定点扶贫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利用自己的资源定点扶持部分国定贫困县。其目的是动员政府部门、国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扶贫工作,以补充中央的扶贫投入并利用各业务部门的专业力量进行扶贫。其最大特点是扶贫内容和方式与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密切联系。例如,农业部在武陵山区的扶贫重点放在农业开发;卫生部在四川的扶贫重点是地方病控制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水利部扶贫的重点是提供人畜饮水、水土保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水利水电开发建设。

3、对口扶贫。地区对口扶贫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期间提出的又一项措施,其目的是动员东部发达省市的力量来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在1996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决定让东部沿海的13个发达省市分别帮助西部的10个贫困省和自治区,并做出了具体的帮扶安排。具体的帮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类:无偿捐赠资金用于教育、卫生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捐赠生产和生活物资,用于支持农户的农业生产和救济农民的日常生活;经济技术协作,例如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和贫困地区的资源及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合作生产和经营;人员的双向交流,发达省市派技术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到贫困省区提供服务,贫困省区派行政和技术干部到发达省市接受培训和挂职锻炼,输送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就业。

4、国际机构扶贫。“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使国际机构在我国的扶贫活动无论在规模、领域、覆盖区域都大幅度扩大了。国际机构在我国的扶贫方式各不相同。它们的活动覆盖了多数部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包括小额信贷、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开发、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能力建设和农村综合开发。世界银行因其资助的大规模的综合性扶贫开发项目而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在我国扶贫的先锋,尤其是世行还通过技术援助来帮助我国政府提高扶贫的能力和效率。世界银行的扶贫活动尤其是它的西南扶贫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也直接成就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国际非政府机构的扶贫活动规模小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侧重于环保与扶贫的结合,有的重视社区开发和地方能力建设。

(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通过其各类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专项扶贫贷款计划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提供了流动资金。以工代赈和财政扶贫资金则帮助贫困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及卫生设施,同时在技术推广及农民培训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部门定点扶贫和东西对口帮扶弥补了中央扶贫投资中对社会和人力资源发展投入的不足。民间组织和国际机构除了贡献出自己的资源外,还引进了许多新的扶贫理念和方式,增强了国内的制度能力,推动了整个扶贫方式的不断创新。

虽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实施过程重硬件、轻软件。中央在扶贫攻坚的基本方针、任务和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控制贫困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尽快改变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状况。”但有些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长率居高不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二、三胎制”,(汉民一胎,平原区回民二胎,山区回民三胎),使得贫困山区的人口出生率高居不下,据自治区建委人口调查,“八五”初期吊庄移民使9万人脱贫,但四年后原籍又新出生11万人,大于移民脱贫人数。如此下去,将难以使这里的人民彻底摆脱贫困。

2、重视完成扶贫攻坚目标,忽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各省区为如期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制订了许多能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增加农民收入的短平快项目。这无疑为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起到重要作用,但忽视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称为温饱工程的“地膜玉米”技术,对宁夏南部地区提高粮食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平均亩产可达460kg以上,被自治区作为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大面积推广,但同时,必须看到,长期使用“地膜玉米”技术后的土壤薄膜“白色污染”,将成为未来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当然,目前已有土壤可分解薄膜,但因价格较高,实际上,贫困地区很少使用。

3、中央扶贫投入仍显不足。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测算,要达到扶贫要求必须人均投入1500元。1996年国家投入扶贫资金总额约100亿,如果全部用于贫困人口,平均每个贫困人口也只有153元,1995年,国家用于宁夏的扶贫专项资金为2.24亿元,其中直接用于西海固地区的扶贫资金只有1.65亿元,人均只有82元,按贫困人口计算,人均也只有128元。因此,中央扶贫资金应适当继续增加。

三、“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当前我国扶贫政策的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当前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值得特别关注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表明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在长期能够有效地提高扶贫效率。由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期限相对较短,而农村地区对基础设施的需要又极为巨大,要在短期内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扶贫投入就只能以物质投资为主。这些物质投入为改善贫困农户的基本农田、灌溉条件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和贫困社区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不应该忽视人力资源开发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对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公共投资在长期非常有利于缓解贫困。贫困农民需要健康和技能来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利用市场和在城镇从事非农就业的能力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发现的可靠性。事实上,最近几年人力资源开发正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扶贫工作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兼顾开发式的扶贫政策是我国扶贫工作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对此战略,我国应逐步增加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政策也应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增长和公平的目标。贫困人口能够获取收入的最重要资产是劳动力,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无论对农村扶贫还是城市扶贫都具有关键意义。经济发展的早期,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根据这个特性,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为主,使只有劳动力的贫困人群能够充分就业,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资本由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短缺,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应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资本更为密集的产业,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就业,同时劳动力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也必然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增长和公平的双重目标就能够同时达到。

(三)扶贫需要逐步消除城乡、地区的分割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扶贫更加深入、有效,就需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地区的分割,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中不断出现的机会。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这项改革进展缓慢,目前还远远没有完成。我国城乡、地区间的分割所造成的对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以及对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区别对待,严重妨碍了贫困人口从经济发展中受益。而这使得实现扶贫目标更加困难。所以,政府最近采取的措施和试点都致力于减少城乡人口流动的障碍并使农村流动人口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改革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等。这些努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良.我国扶贫政策:趋势与挑战[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曾文蛟.从效率和公平角度看我国扶贫政策的发展[J].发展,2007(5).

3、苗齐,钟甫宁.我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J].我国农村经济,2006(12).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加快绿色崛起,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改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核心,以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帮扶对象

乡村41户贫困户(县领导3户、县部门20户、乡11户、村7户)。

三、目标任务

按照“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三年、同步小康”的要求,从精准识别起,与乡村结对,与41户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通过建档立卡,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干部帮扶。通过三年扶贫攻坚,到2019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四、组织领导

队长:

副队长:

五、落实年度脱贫计划

按照“精准底数、区分类别、找准问题、困户施策”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与外部支持相结合,在委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责任,确保各年度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一)2017年贫困户脱贫年度计划

1、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有劳力的人员县内或外出务工;

2、想尽办法落实移民安置、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村内分散安置,计划安置2户。

3、争取教育部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4、发展木耳种植,引导5户贫困户参与进来;

5、发展光伏发电扶贫3-5户;

6、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6万元,建设马栏桥组惊坳大桥全长35米宽3.2米,组级公路1000米;

7、建设5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4个省建点、1个县建点),在全村铺开;

8、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

9、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1-2个产业。

(二)2018年贫困户脱贫年度计划

1、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有劳力的人员县内或外出务工;

2、想尽办法落实移民安置、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村内分散安置,计划安置9户,危房改造维修2户;

3、争取教育部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4、发展木业产业、养蜂产业、黄莲芽种植产业、酿酒产业,引导贫困户10户参与进来;

5、发展光伏发电扶贫4-6户;

6、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7.5万元,建设中塅、庙坪700米组级公路;

7、完善村级公共设施,计划安装太阳能路灯150余盏,计划投资30万元。

(三)2019年贫困户脱贫年度计划

1、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有劳力的人员县内或外出务工;

2、想尽办法落实移民安置、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村内分散安置,计划安置10户;

3、争取教育部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4、发展木耳产业、养蜂产业、黄莲芽种植产业、酿酒产业、光伏发电产业,扩大产业规模,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

5、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7.5万元,修建柏树下组、道上组和完善其他组组级公路1000米;

6、争取国家扶贫项目,对我村基本农田进行高标准的园田化改造。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由委党委书记任组长、委副主任任副组长,抽调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选配优秀后备干部为驻村第一书记,统筹协调、指导督促、考核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把脱贫责任始终扛在肩上。

(二)搞好协调,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定点扶贫经常性工作,积极为扶贫工作创造条件。同时,要与村建办、扶贫办及扶贫乡搞好工作协调、配合,增强精扶贫的整体合力,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三)强化责任落实,形成长效机制。

要把结对帮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帮扶人员要根据提出的帮扶目标,建立目标任务台帐,明确帮扶项目、帮扶措施、脱贫任务、完成时限、完成进度,形成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要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到年度考评工作,把帮扶的业绩作为评优评奖的条件,凡未能完成帮扶目标任务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奖,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社会扶贫工作计划第8篇

残疾人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多数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返贫。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

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而步入小康,关系到国家扶贫工作的全局,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伟大构想和xx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残疾人扶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之一,明确要求:“要重视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也对残疾人扶贫提出了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残疾人的关怀,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视。

为了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目标

尽快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继续巩固已有的扶贫成果,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缩小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十五”期间,扶持12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尚未解决温饱的基本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二、基本方针

1.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把贫困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列入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2.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扶贫,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

3.坚持扶贫开发到户到人。以增加贫困残疾人户经济收入为目的,针对残疾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式扶持到户到人。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途径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贫困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的中心任务是扶贫开发工作,集中了中央和地方的扶贫资金,有逐级分解的扶贫计划、完善的扶贫工作体系、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贫困残疾人纳入其中,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到残疾人贫困户。

其它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以外的地区,贫困人口多数是残疾人,扶贫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残疾人的温饱。这些地区,当地政府要针对残疾人特点,制定计划,安排资金,开展残疾人扶贫;同时,中央将继续安排扶贫资金支持这些地区的残疾人扶贫。沿海发达省市,残疾人贫困问题主要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要根据贫困残疾人数量和实际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四、资金

国家扶贫重点县的残疾人扶贫资金在当地的中央和地方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并视情况予以优先考虑和支持。其它地区,国家继续安排和增加残疾人扶贫专项资金;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残疾人扶贫的投入。

1.xx至XX年中国农业银行继续安排康复扶贫贷款,主要用于国家扶贫重点县以外地区的残疾人扶贫。康复扶贫贷款在农村扶贫开发贷款中安排,年度计划数额由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银行、中国残联共同协商,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农业银行根据确定的康复扶贫贷款计划,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后自主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根据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和项目安排资金。康复扶贫贷款在确定的贴息期限内,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优惠利率与基准利率之间的差额由中央财政据实补贴。

2.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加大用于残疾人扶贫的资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残疾人实用 技术培训。

3.积极争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其它经济组织和个人对残疾人扶贫的支持,通过募捐机构划拨、社会募集、各界捐助等途径筹措残疾人扶贫资金。

4.扩大与国际社会在残疾人扶贫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

五、方式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