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09 12:23:51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1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立体化教学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65-02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国家理工类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在理工类专业中排名第一,而该课题组的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的市场需求也是排名第一,国务院最近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规定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数控设备,限制传统制造设备如普通金属切削机床、普通电火花加工机床和线切割加工机床制造,将淘汰诸如C620、CA630等普通机床。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使用将会越来越普及,因此机械类专业人才的素质应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因此数控技术课程是在机械专业课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也日趋明显[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从书本和课堂获取信息外,更多的是从计算机、Internet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和教学组织者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整合,系统开发,努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软件为教材,以Internet/Intranet为学习和管理环境,以自主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以媒体素材为基础,适用于多层次教学对象,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而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立体化教学资源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从传统教室到现代化网络,从简单媒体到高技术多媒体;按预定目标设计,对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整合,构建了立体化、数字化、实时性的教学空间。

1 数控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数控教学应由理论教学、作业、实验教学、考试组成。由于《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教学,如:数控编程及加工、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床本体等。其实践部分通常要求在具有相应功能的实际系统(数控机床)上完成,但由于数控机床价格昂贵,大部分高校都不具备拥有大量数控硬件的条件,再考虑到学生的误操作还可能会危及机床设备甚至于操作者自身的人身安全,所以完全有必要引入高技术的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控机床切削仿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部分,再讲实践部分,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论与实践不同步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讲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结合不够紧密。

2 数控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

在数控技术的教学中,以“数控技术”为基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软件(仿真)实验平台与硬件(传统)实验平台相结合,建立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2.1 立体化的理论课教学体系

构建以“数控技术”为依托的“课程群”式教学体系。该课程群为“数控技术”课程的学习提供前期基础。课程群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由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机械CAD

/CAM等课程组成,为数控技术课程的学习提供机械制造类的知识.I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自制多媒体课件和数控加工的音像作品与数控仿真软件一起进行整合后,组成立体化理论教学资源包。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保留传统的手工编程部分,适当地增加PRO/E、UG的CAM部分。

2.2 立体化的理论教学模式

(1)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自制多媒体课件和数控加工的音像作品与数控仿真软件一起进行整合后,组成立体化理论教学资源包。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保留传统的手工编程部分,适当地增加PRO/E、UG的CAM部分。

(2)以网络为平台组建第二课堂,有效的将课堂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上述立体化理论教学资源包在网上,扩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扩展教学时空,进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并利用微博及E-mail、QQ等形式及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

(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以一个个生产实际中的产品实例来讲解数控编程与加工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及模式

(1)改革了原有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一实践教学模式,重新合理定位实践教学。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采用的理论课+实验的模式,由于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分散实验的模式不利于知识的连贯,因此我们采用理论课+2周数控实践+4周专业课课程设计的模式。在内容上变以往的由教师拟题为学生自主选题,即从选题―设计―制造的过程均有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2)建立虚拟数控实验系统,改变传统的依赖硬件实验系统的做法。由于数控机床价格昂贵,精度高,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台套数少的问题(我校就一台数控加工中心),不可能同时满足30~40人(一个自然班)的实验要求,因此必须采用虚拟数控仿真实验与数控机床相结合的方法。

3 结语

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体,将许多抽象的知识编的生动、形象,学生在课堂上没搞太清楚地地方,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课堂再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资源与学生互动。虚拟数控实验系统的建立有效的弥补了数控机床不足的缺点。实践环节的增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控加工的理解,也增强了动手能力。该方案在我校10级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晓东.国家理工类重点领域专业目录与人才培养政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27-30.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2篇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络时代在无声无息中改变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不受时空的限制,满足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的需要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和趋势,那种传统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需要[1],特别是对于高职的学生在下厂实习期间,受到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寻求在网络环境下,针对高职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ESP教学,深层次开展对高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研究。

1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校园网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

1.1学习时空的灵活性

时空的灵活性,包括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的不受限。校园网络下的学习环境,以网络为载体,呈现出虚拟学习课堂,使得学习活动不再受到时空的局限,为高职的在校生和下厂实习生开放了丰富的学习平台和信息空间,同时学习者可以自由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1.2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校园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生动的图片,模拟的动画,以及音频视频的演示讲解,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习者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信息的动态变化,更新和补充,更为学习者在相关领域能够深入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2]。

1.3学习方式的多元性

校园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方式不再是以往的传统教学,学习者按照课表按部就班的上课,专注于课堂教师的讲授,学习进度不为自己所控制。高职的学生基于校园网络的学习,使得他们能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自主地安排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目的、兴趣、程度,对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研究,有的放矢的自主学习,更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校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互动协作的空间,学习者不仅可以和教师交流互动,寻求帮助,排除困惑,而且可以和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互动,结成联盟,共同进步。校园网络学习环境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这样学习者才能茁壮成长。

1.4学习能力的完善性

校园网络的学习环境中,无形中使得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经过下厂实习的锤炼,他们能评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校园网络学习的过程中,确定学习内容,搜索相关信息,筛选有效信息,加工有用信息,批判性地转化吸收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职场生涯的开始,个人的成长成才,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使得学习者终身受益。

1.5学习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校园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考核将会得到全面的评估。一方面学习者身份信息,学习过程,参与程度,学习园地互动都有相应的电子记录,另一方面,在线测试题库,电子作业,邮件,调查反馈表都能对学习者进行阶段性的学习评估,进而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程进行全面的把握,有利于学习者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2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类型的转变

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理念,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构建者,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教学媒体作为学生探求知识,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只是学习者开展学习的一个载体,网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供学习者自主学习[3]。网络环境下的具体教学模式:讲授型教学模式、单独辅导型教学模式、合作性教学模式、资源型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模式、虚拟型教学模式、案例研习型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专题型教学模式。

3网络环境下,高职“数控技术英语”实践运用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分析和具体教学模式的类型的研究,笔者以我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教学为例,采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等因素来选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即,讲授型教学模式、单独辅导型教学模式、合作性教学模式、资源型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专题型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运用,进而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讲授型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运用。按照教学的时间性质,讲授型包括同步式和异步式。同步式讲授是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将教师的授课现场实时的传送给学生;异步式讲授模式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播放课程。我校的“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主要采用异步式讲授的方式开展。授课教师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课堂录像、单元测试题库、参考资料、前沿信息等材料上传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空间,数控专业的在校生和下厂实习生登陆课程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在线点播视频,学习数控专业英语课程。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交流园地咨询教师或是和其他在线课堂的学生讨论,来解决问题。其次,单独辅导型教学模式的采用。针对不同的学生对学习内容而产生的问题,“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将有专门的授课老师来辅导,通过教师和单个学生之间的通信来实现,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是即时通讯在线交流方式展开。这样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了因材施教教学目的。第三,合作型教学模式的采用。数控英语教师根据单元内容,设置主题。学习者根据合作的主题,通过通讯工具找到学习伙伴,在网络上共同讨论找出故障,并分工做好英文的简要说明,可以利用网络向老师请教,最终通过电子邮件或是在讨论交流版中提交学习成果。第四,资源型教学模式的采用。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档、图片、视频节目、音频节目、动画、网页,课件等。授课教师随时更新资源信息,也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采用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培养了学生如何针对主题搜寻信息,鉴别信息、评价与构建信息、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五,讨论型教学模式的采用。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也为学生设计了讨论的环节。学生在学习数控英语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翻译的复杂句式可以和同学、老师在网上讨论,不仅仅局限一两个晦涩的翻译,可以引发相关语法运用的讨论,教师不急于公布正确的翻译,而是将翻译中的问题指出,肯定并鼓励发言的学生正确的部分,恰当的指出有些发言者中翻译不确切的地方,加以引导,对偏离讨论主题的学生或是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部分的发言者,教师及时纠正方向,在讨论的末尾,发起者(教师或是学生)做出总结,教师将最为贴切的翻译内容,以便学生参考。无论是异步讨论,深入分析,还是在线讨论,实时显示,即兴发挥,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保证讨论正常进行而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和不相干的话题出现。最后,专题型教学模式的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

4网络环境下,高职“数控技术英语”教学的反思

实践出真知,“数控技术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采用出现了一些不足,例如,讲授型教学模式中,缺乏面授课堂的气氛和真实感,同时对于学习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网络课程的推进有一定的难度;单独辅导型教学模式中,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授课老师,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做专门的辅导,和在线答疑,使得学生的问题得以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合作型教学模式,如何调动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并主动积极的投入到项目中共同学习探讨,需要教师在今后的网络教学中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更是如此,面对信息的更新和技术的变革,将会有更多更合适的教学模式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而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陈水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12).

[2]何亚红.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新西部,2014(32).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3篇

【关键词】工学模式 数控技术 专业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大力提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高职院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并将其应用到生产一线,推进我国工业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快速发展。但专业英语教学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学校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片面的认为工学模式结合下的教育体系,强调熟练技能、加大动手实践环节,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可持续发展,往往不开设专业英语;认为高职教育专业英语是一门选修课程或是辅课程,可开可不开;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但在课时安排上不够合理,造成学生学习网难,效果不够理想,时间长了,学生失去了兴趣,直接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2.师资参差不齐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3.学生认识不足 基础英语有省应用能力考试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的要求,但专业英语没有这个要求,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个体差异大,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

4.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5.教材质量不高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新版本内容也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大部分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都过于简单,只是在各专业范围内选择了一些英文篇目分列章节,而对各专业英语的文体特点、专业英语翻译阅读技能、专业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写作等重要的内容涉及较少,缺乏各专业均需掌握的科技英文文献基本语言知识。

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探讨 1.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英语阶段的过渡,是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的方向及定位来确定专业英语的范畴,对专业英语设置提出统一的要求。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正好是学生准备就业的时间段,学生很快将踏入社会,他们在工作中会碰到一些难题,需要借助工具书或报刊杂志以及其它检索手段独立地解决,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列为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2.师资的培养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提高学生对数控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习专业英语时,学生对于他们已经接触列的一些专业知识比较有兴趣,比如在介绍数控机床、数控维修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时,如果条件允许,应要求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带学生到实习车间参观,熟悉一下要接触的东西,让学生在实践中记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将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巩固和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更能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也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应革新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少讲空洞理论。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应以实践为主.侧重技能训练,以练代讲,以讲促练。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我们应该力求课堂上所教的是“以后工作上用得着的”实用的专业英语知识。在课堂上以工作任务分析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来调动学生学习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可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每一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理论基础模块。高职教育既然有它的职业倾向性,在课堂教学中当然要突出它的工作任务模式,在此模块中主要学习的是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资料中常见的语法,比如: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定语从句的使用、六个基本时态和状语从句的运用,还有与数控机床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在此模块学习后,学生能够登录国外著名机床公司网站查阅最新数控技术信息的基本专业英语能力。

(2)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理论发展模块。此模块是在理论基础模块基础上更专业化的部分。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更为详尽一些,内容更为实用、系统一些。学生在数控机床前实践习得关于以下的专业英语词汇、句子和文章:例如,数控机床控制面板、加工中心特点与性能、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操作培训、数控机床电源控制面板、常见的故障诊断说明书、AutoCAD和Auto CAM、数控机床显示器和数控加工程序等等方面。经过此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数控设备、加工中心的操作手册、编程手册、调整手册、安装手册、维修和维护手册等实用英文资料的方法;同时具备基本的翻译数控技术方面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等能力。

(3)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实用口语模块。此模块是高职专业英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模块,很多教师认为高职毕业生走向岗位主要是在生产第一线,无需学习口语。但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专业英语口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在这个模块要加强学生以下方面的交际对话:数控机床厂中常用的交际对话、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控机床加工方面、计算机数控机床分类、数控机床操作和信息交流、数控机床维修和诊断、数控机床维护保养、AutoCAD和Auto CAM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的交际和交流。这个模块弥补了专业英语实用口语的空白,使学生的哑巴专业英语成为过去,学生能够简单的和外国专家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方面的英语交流。为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保障。

5.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6.精心选择教材和参考书

在选取专业英语教材时,建议针对高职院的特点选取比较实用的补充材料,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的复习,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兴趣。以数控技术类专业英语为例,第一次课堂教学可以选取本学院实训中心或者相关企业某设备的操作英文说明书来讲解,或者从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英文摘要入手讲解,这样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意义、学习意义得以彰显,解决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同时在编写教材时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和相关专业课教师一起去企业进行调研和探讨,了解该专业所需要涉及到的英语信息,然后进行总结和编写,这样的教材使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能更好的衔接,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程国红.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84-185.

[4]吴红兵.高等职业教育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9(9)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4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工作过程 教学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统一和高度融合,以实现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其主要内涵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

2 数控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必要性

多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习惯向学历教育看齐,各类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会出现了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不知道用在哪里,如何用;到了实践的时候理论知识又忘记了,教学效果不佳。传统的教育思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要求。数控技术教学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必须转变传统思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因而职业教育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课程体系的重构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要将要将原先陈旧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是知识结构内容的改革,遵循理论课程体系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削枝强干,删繁就简,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尤其是对数控机床、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Master Cam等专业核心课程应与专业紧密型合作企业进行深入讨论,共同设计。同时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区域数控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变化,使培养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更加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我院每年进行专业调研,并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了毕业生岗位的需求实际。

3.2 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教学过程方案的设计,要将学习领域转换为学习情境,需要教师对学院条件、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我院数控专业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即每门课程拥有一名课程负责人和多名任课教师,他们成为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一起承担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和教学。比如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这门课程,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重点要解决三个环节的内容:(1)教:设计并制定 “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教材、教具及课件等。(2)学:设计并制定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做”一体化实习对象、设备、工具、材料等。能够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借助这些载体让师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学会专业技能。(3)做:联系专业紧密型合作企业,制定要有适合“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专业对口的实习产品,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这门课程设置的综合零件即为紧密型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通过真实产品的加工,来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在教学做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教学做”一体化相适应的考核模式,在教学中实行过程化考核。期末考核可以是校内考核,也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劳动技能鉴定专家组考核,按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如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要求通过数控车中级工考核,而“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这门课要求通过加工中心装调与维修中级工考核。

3.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已经不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我院数控专业进行课程责任人制度后,课程的教学归课程团队负责。在每周的交流学习时间里,团队常常就某课程的教法学法进行讨论,交流经验,真正将现在常用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演示法、发现法、实验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应用于课程合适的部分,不生搬硬套、墨守成规,而是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3.4 “双师”队伍的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数控专业的教师则要求更高,由于数控机床有不同厂家的数控系统,即便同一厂家生产的系统,其版本不同编程加工、调试维修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而要求从事数控技术教学的专职教师,应该达到“双师型”标准,在操作技术水平上,至少应该达到数控高级工技术等级或技师等级,至少能熟练操作两种以上的数控机床。要达到这一目标,我院制定相应的师资培训计划和保障措施,保证数控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4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从2009年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取的了长足进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理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显著提高。学院为鼓励和规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详细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教学考核制度、专业建设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等。

5 结束语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涉及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在探索和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方案[J].科技信息,2008(1):198-200.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5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互动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企业需要的中级技能操作性人才,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本文将结合湖南省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际,探索如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尽快娴熟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一、模块化教学内容安排

以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说明: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为了摆脱单纯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单调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应将编程和操作的所有内容有机地分割并聚合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在每一模块中,根据所加工零件的教学需要来合理安排相关理论和操作任务。

二、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以“模块三孔加工――课题一钻孔”中的钻孔循环加工教学任务为例说明。

第一步,先现场观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实际零件的钻孔加工过程,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引出本课题教学任务。第二步,教师先讲解钻孔加工使用的刀具长度补偿、钻孔循环指令;再由各教学小组讨论刀具长度补偿和钻孔循环指令的格式,对该零件钻孔加工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共同结论;然后各组将结论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全班进行比较并找出较优工艺。第三步,分组进行程序编制:各人独立编写;组内研究讨论,再各自修改;然后各组代表向全班讲解自己的加工程序,教师与全班同学一道分析、比较,解决编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最后各人对所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完善。第四步,零件钻孔仿真模拟和实际加工。模拟、钻孔后均应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修改程序。学生遇到需讨论的问题,及时在组内或班内相互讨论,协同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亦应巡回检查,发现共性问题后及时组织分组或全班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解决好疑难。

上述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在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下,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编程、加工训练有机地穿行,“理”“实”真正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其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理论知识来摸索和掌握实践技能。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绝非包办者或搀扶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钻研中产生兴趣,在探究性实践训练中掌握操作技能。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编程、操作和相互讨论,分别初步完成理解指令、掌握工艺、编制程序、仿真模拟和加工工件的任务;再引导学生就讨论出来的结论、编制出的程序和模拟、实际加工出来的工件,发现、分析并最终解决好问题。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导”与“学”“做”的关系。教师通过互动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和促使其在学中做、做中学,将理论应用、融合于实践之中;同学之间互动,即互相讨论、指正、启发、帮助和观摩,则从另一角度助长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带动每个同学以浓厚兴趣和饱满热情进行技能训练,并让他们在付出探索的艰辛时,能不时品尝到宝贵的成功感,不断增强自信心。

四、若干保障措施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控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高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92-01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上多采用“2+1”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年就到企业去实习。这种将“校内和校外”分成两个独立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以及管理学生,但是会出现学生接触企业的时间被延后,不利于专业认知,理论实践脱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五年来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培养模式的内涵

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工学交替”是指紧密开展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在学院和企业之间反复交替、循环进行,贯穿了整个培养周期;“实境育人”是指在企业建立教学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育人,在学院学习期间,通过在校内建立仿真的车间生产环境,教师设计仿真的车间工作情景,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第一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认知实训和第一个暑假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中级技能鉴定。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数控加工工作,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并锻炼为企业进行数控加工能力。

第二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第二个暑假到企业设立教学班进行贴岗实习,由企业人员进行指导或跟师傅进行数控加工。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高级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和现场数控设备操作的能力。

第三学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各项数控加工工作、技术报告等或对应岗位的相关工作,达到岗位的要求。

总共完成了六个实践环节(一年级,认知实训和认知实习。二年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贴岗实习。第三年,顶岗实习。)

2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强化“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为实施新模式提供体制保障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早期、反复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认知、见习、实习、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企业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教学时间,提供合格的企业指导教师,所以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学院与瑞迪机械集团就数控专业参与开展科研,社会服务员工技能培训等。与西菱汽配有限有责任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形成了互利双蠃的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共同育人。

2.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新模式做好顶层设计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调研,分析并确定数控技术主要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的规格,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四川成都地区,针对金属加工(航空、汽配行业)与非金属加工行业(家具行业),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产品检验、数控编程、工艺分析等工作,具备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等技能,从事产品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质量检测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为新模式的实施打下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数控操作工考试大纲和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的设置。编写校企合作同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材。为提高人文素质,增加了职业素质能力实训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4 加强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新模式实施提供关键条件

新模式的实施,需要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所以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关健条件。首先我们实施了专、兼职结合的双带头人,选拔专任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带头人,专职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组织进行社会调研,制定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教学改革方案等。兼职专业带头人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建设,参与社会调研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整合行业和社会资源等。同时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定期开教研会教研交流。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省培和国陪。建立兼职老师的评价标准。将专兼职老师的教学效果纳入教核。

2.5 建设体系化的实训基地,为新模式的实施提高物质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能够满足教学、教学、数控加工、科研、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同时在企业按照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室,强化教学的效果。

2.6 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通过将制造业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以培养人文修养为底蕴,以提高数控技术职业竞争力为核心,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打造具有数控技术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院的数控专业取得了系列成果。2011年到2013年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吸收当今现代化企业的技术技能并传递给学生,在带领学生参加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名数控专业的学生获得了部级五项及省级九项(包括三名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机械装备综合技能项目团体全国一等奖)。同时共有两位老师获得全国最佳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证书,一位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的证书。同时获得院级多项教学成果奖。编写专业教材二本,校本教材二本。陆续成为成都瑞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二十几家企业的数控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7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职业

The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research based on vocational guidance

Lu An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Quan Xiu-min1 Fan Pei-zhen

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vocational guida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plac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uperiority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nd building"learning skills competitions, get certificate," combination of training mod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areas, etc is belonged to the research content.

Keywords: CNC turning;Specialty construction;professional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尺度,它反映了高职院校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于2003年,是院传统优势专业之一,是安徽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又是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自从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后,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因此,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设目标

借助六安市和安徽省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抓住“十二五”区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契机,依托江淮齿轮厂基地,将数控技术专业打造成为安徽相关产业系统和皖西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教学条件好、整体实力强、就业质量高和办学特色鲜明的安徽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

二、思路与方案

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依托举办单位――江淮齿轮厂,探索“校企一体化”的合作体制机制。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致力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提高教学与就业质量,凝练出“文化浸润、人格养成、能力为本、素质为魂”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人才培养模式框图

通过广泛的人才市场调研和深入的专家论证,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策略体系”。本着“必需够用、注重能力、强化素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地方教育教学资源,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培养途径与实践教学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进行大胆地探索与改革,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3.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构建了“3+3”模块化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前3个课程模块是对原来课程体系多元整合和系统优化后的“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能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新增了“素质拓展课程”、“职业证书达标课程”和“就业方向课程”3个课程模块,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彰显(见图2)。“3+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重构,是对传统课程体系的重大改革和创新。

图2“3+3”模块化课程体系

4.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模式上,我们主要采用工学结合和情境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教学基地和教学资源;学习上,做到在教室教师带着做,实训车间指导师领着做、工厂师傅看着做,岗位见习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在学有富余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专业兴趣小组,课余时间走进开放的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保证学生在校的实践技能学习训练占一半以上,突出职业能力的教育(见图3)。

图3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开发模式框图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力争“双师”达90%以上;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改善兼职教师结构。

6.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投入250万元扩建实习工厂、扩建“数控车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

7.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建成本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微课、微信群等。

8.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每年为企业培训50人以上;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1项以上。

三、成果预测

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形成了能满足安徽六安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的、以“校企一体共发展、产学证赛四结合”为标志的鲜明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构建了“学、证、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开办初期,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双证融合”为根本特征,实现了技能考证与毕业证相结合。近年来,学院实施技能竞赛竞技平台,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尤其是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学习领域课程建设以来,加大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以学生的数控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形成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2009级本专业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在2012年省高职院校数控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三等奖。

2.教学体现了“生产性”与“真实性”,完成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建设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数控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程进行了学习领域建设,如数控机编程与操作、机床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课程率先实施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任务以实习工厂真实的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为载体,按技能由低到高设计教学(生产)任务项目。学生学习过程即为产品生产过程,体现了任务项目的真实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其角色真实。

3.形成了合作顺畅的“校企一体共发展”办学机制

本专业充分利用 “校企一体”的优势,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建设委员会,充分利用江淮齿轮厂、奇瑞生产厂的设备与技术人员优势,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011年和2012年与奇瑞举办订单培养班,招收本专业学生200人。

在依托奇瑞的同时,充分加大与奇瑞、江淮等其它企业的合作力度,已经建立合作企业11家,共完成了200多人次的半年顶岗实习,接收毕业生就业500多人。

四、特 色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虽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今后将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以彰显专业特色。

(1)充分发挥学院与江淮等“校企一体”的优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加强本专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改革力度,努力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2)完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产学结合更加紧密有效,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通过与六安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争取省教育厅的支持,开展中高职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通过扩大实习工厂生产规模,提高为江淮等企业产品加工的规模与效益;通过对外技术培训与数控机床维修技术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第8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ed mechanical undergraduates and enterprise job skill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NC machining and programming technology course is demonstrat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appraisal method.

关键词: 教学改革;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应用型本科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NC machining and programming technology;applied undergraduat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85-02

0 引言

数控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加工标志性技术并逐渐得到普及,而数控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社会需求巨大。

目前虽然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加大了培养数控专门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操作技能不高,实践能力不强,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不足。

陕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渗透到一系列的项目教学和实验中。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熟悉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①解构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模块相互独立的传统知识体系,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相互紧密关联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数控加工综合实验的核心课程中;对课程的内容和实验环节进行重构,实施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数控加工综合实验教学模块的系统化串联,即三位一体。

②精选传统内容,强化课程内容的应用型部分。注重编程技术及应用技巧等、实际案例的讲解;注重与机床实际操作、人际互动等相关知识点原理、概念、设置方法等内容的讲解与演示。

③增加CAD/CAM技术在传统编程教学中的比例,强调学生对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增设实验上机环节,给定行业典型零件,要求完成三维建模、工艺规划、程序生成及加工仿真等环节。

④积极扩展新技术应用的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和应用“热点”,注重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合理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滞后的状况。数控装备的功能复合化、高速切削技术及刀具系统的多样化发展,带来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对现代化数控编程技术的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播放日德等先进设备加工视频,查阅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数控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

2 突出实验和实践教学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了金工实训数控部分实习指导书、数控加工综合实验指导书、现代加工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训练需要,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实践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

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阶段,实训工件应完全按教学思想来设计,而不形成产品,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综合技能阶段,完成实际典型产品的数控综合加工。

①理论教学之后接着进行实践操作(计算机加工仿真实验),充分利用完善的实训条件,强化理论的理解与提高实操的能力,为实际操作数控机床提供了有效训练途径; 教学中,我们利用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通过数控机床模拟仿真的操作,让学生扮演生产者的角色,在模拟仿真中进行工件的程序编写、程序调试与数控机床的操作,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整个工件的生产过程。

②开设数控加工与现代加工技术两个综合实验,选取制造业中的典型零件,以小组为单位,实现零件的三维造型、工艺规划、程序生成、加工仿真、程序传输、机床操作与加工、零件精度检测等环节,训练学生对数控编程技术及相关工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在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使用数控装备及工辅具等进行工艺规划,针对方案展开小组讨论和优化,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在传统制造领域应用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的能力。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①课程采用“教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控加工过程为导向的授课方式,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以数控铣床编程为例,将原来的内容分解为平面加工、轮廓加工、型腔及孔加工四个模块,分别讲解编程指令、编程技巧、工艺知识等相关内容;在课程实验中分别设置相应的四个模块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现场教学与教师示范相结合,针对课程中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如试切对刀、程序的编辑与调用、安全操作规范的步骤等,安排在工程实训中心进行,达到现场教学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③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尽量选择有代表性、实用性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讲评,通过案例教学,教师组织协调,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以往的“单纯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项目驱动等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⑤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推进网络教学发展。在教学建设中,本院建成了《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省级特色精品课程网站,并在学校BBS上开设数控加工论坛版块,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校园网络资源,构建一种教与学的新模式,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4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建立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单一卷面考核和一次性终结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考核由卷面考核和项目过程考核相结合,重点按项目和任务进行过程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能力。

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给出评价成绩;根据小组的产品精度检测结果及综合实验报告给出小组实验成绩,结合各小组组长提供的贡献率及答辩表现,给出每个组员的实验成绩;期终采用笔试给出理论考核成绩;上述三者分别以2:4:4的比例给出总评成绩。

5 总结

由于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始终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仍将积极实践与探索,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瑞,丁守成,尹小霈.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