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7 20:09:35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1篇

关键词:餐饮企业;成本;采购;控制方法

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为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使企业利润最大化,酒店餐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众所周知,餐饮企业的日常经营消耗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呢?一个优秀的餐饮企业应有一套贯穿于所有部门的成本控制流程和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在采购、出入库以及成本核算方面具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方法。

一、餐饮业的成本结构

餐饮业的成本结构,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所谓直接成本,是指餐饮成品中具体的材料费,包括食物成本和饮料成本,也是餐饮业务中最主要的支出。所谓间接成本,是指操作过程中所引发的其他费用,如人事费用和-些固定的开销(又称为经常费)。人事费用包括了员工的薪资、奖金、食宿、培训和福利等;经常费则是所谓的租金、水电费、设备装潢的折旧、利息、税金、保险和其他杂费。

由此可知,餐饮成本控制的范围,也包括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控制;凡是菜单的设计、原料的采购、制作的过程和服务的方法,每一阶段都与直接成本息息相关,自然应严加督导。而人事的管理与其他物品的使用与维护,应全面纳入控制的系统,以期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二、餐饮企业业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1.挑选优秀的采购人员

没有优秀的采购人员就没有合理的采购价格。一名优秀的采购人员可以为餐饮企业节省一笔相当可观的成本开支,采购人员在餐饮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十分重大。餐饮企业管理者应该挑选优秀的采购人员,为企业建立一支优秀的采购人员队伍,为控制原料采购价格打下良好的基础。优秀的采购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为人诚实、可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现有舞弊行势的采购人员,应立即调离采购岗位,并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第二、业务素质扎实,具有丰富的商业知识,熟悉各种原料的质量、规格、产地、产季。第三、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各种原料的变化动态。第四、熟悉国家法律、政策和餐饮企业的财务制度。第五、了解餐饮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第六、具有鉴别采购原料质量的能力。

2.利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员工潜力,提高职工素质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在实现企业目标上的巨大功效已经得到显现。训练不够的员工,工作效率自然不高,生产率也难以提高;疲惫不堪的员工,服务的质量也会降低,而这些都会影响人事费用的支出。餐饮企业必须对本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系统管理,科学定编,动态用人,科学合理地定制定编定岗,合理使用各类型人员,并根据经营季节,动态使用人员,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制定专门的员工教育月、学习日等,为他们讲解成本控制常识,长期给他们灌输成本控制的责任意识,让员工自觉养成成本控制的良好习惯,自发的参与到酒店餐饮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中来。

(二)库存环节成本控制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措施,以最低的库存量保证酒店的运营。

1.定期做好二级仓库的盘存

一般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通过盘存,明确重点控制哪些品种,采用何种控制方法,如暂停进货、调拨使用、尽快出库使用等,从而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节省成本开支,以最低的资金量保证营业的正常进行。

2.制订严格的库存管理出人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

餐饮企业经营所需购人的物资均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所有的出库须先填制领料单,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严禁无单领料或白条领料,严禁涂抹领料单。由于领用不当或安排使用不当造成霉变、过期等浪费现象,-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对于原材料的变质、损坏、丢失制订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订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主管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主任。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

4.月底盘存

盘存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分析各项数据的基础。首先一个原则是先对实物后对账;其次是要盘存在库的原材料数量,更要细致盘点在用的食品原材料数量;其三是要盘存在库饮料、在用饮料酒水。

(三)生产环节成本控制

在生产环节,应实施标准化的作业,控制损耗。对于生产环节的控制,主要工作是建立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进行数量化,并用于检查指导生产的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达到控制管理的效能。降低原料成本与烹调师效益挂钩,杜绝加工过程的浪费。企业在平时杜绝浪费这一点上抓住一个关键――把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控制和加强生产原料的控制,有利于使加工技术更加合理,减少原料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以及有利于加强原料加工及菜肴制作过程的控制,减少了短少的机会。

(四)标准成本与标准菜单

标准成本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菜肴在制作、加工过程中,能够按规定的份量和比例出品,并实现期望的毛利率。而标准菜单的制定,可以保证厨房工作的有序,并赢得期望的毛利。标准成本和标准菜单,是餐饮企业的质量保证。

三、结束语

餐饮成本的降低和控制,仅仅依靠几个人、几个部门或几位领导是无法完成的,这是需要全体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和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本职工作才能做到。除了在采购、出入库以及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外,在销售环节上也应提高水平,提高满意度;要建立全面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同时还要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培训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基础素质以及增强他们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的、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承强.现代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2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内容可以将工业企业的成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及制造费用等;而广义的成本除了包括狭义的成本内容之外还包括质量成本和延期交货成本两个额外的方面。

生产成本控制是进行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所在,如果能在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中,找出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及时发现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所在,采取纠正措施将实际成本严格控制在目标数值范围内,就可以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据可依。具体表现在:

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可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为国家税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还是大型生产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控制不仅要保证企业既定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更要将成本控制渗透到企业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当中,要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改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因为进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起配套的控制制度和标准,还要加强各项管理,以保证成本控制有效进行。

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可以提高企业产品定价的灵活程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法

1.降低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总成本

工业企业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即:总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所以要想节约总生产成本,必须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方面着手。

(1)降低固定成本的方法

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是相对于变动成本而言的,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既包括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必须支出的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也包括新产品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等。

如下例所示,假设某生产企业2013年3月份A产品产量与成本关系已知:

如例所示,由于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所以生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增加产量以降低固定成本。

(2)降低变动成本的方法

变动成本指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材料部分,包括原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等。原料、燃料、动力等直接材料在大多数生产企业的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约占到总成本的70%左右,所以这些直接材料的节约程度和利用水平则直接决定着生产成本的高低。

变动成本是成本总额与产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的。如生产1件产品需要耗用原材料2公斤,生产10件产品需耗用20公斤,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就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不变的。所以要降低变动成本,必须从以下几点考虑:

⑴提高原料、燃料、动力等的利用率,以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不同行业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性质大不相同,所以不同生产企业提高材料利用率也有不同的方法,但是不论企业性质如何,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降低变动成本。

⑵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降低废品率。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等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减少废品损失。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决定一个企业成本与利润高低的根本性因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多寡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加大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的应用程度、合理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以提高劳动者的分工协作等等途径,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3.降低延期交货成本

延期交货成本亦称缺货成本,是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企业的存货成本和缺货成本是反方向变动的。当出现存货不足即缺货时,如果客户选择延迟交货的话,就会产生延迟交货成本,该成本主要包括由于企业延迟交货所产生的额外成本和企业商誉损失这一无形成本。所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目标,一定要权衡存货成本和缺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降低延期交货成本给生产企业造成的无谓损失。

三、结论

上述几点只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几个主要途径,就不同的行业而言,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以尽可能多的降低生产成本,如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单位资金占用率,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利用机器设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停工耗费;加强材料的保管力度以降低生产过程之外的无形损耗等等。总之,只要是有利于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做法,都应该受到重视并积极采用、发扬广大。

参考文献: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3篇

关键字:施工企业;成本和费用;控制方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施工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差异正在不断地缩小。客户挑选施工企业,除了衡量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之外,也越来越重视成本方面的问题。因此,施工企业对于自身的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关乎着整个企业能否持续长久的发展。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企业需要通过计划预算等方式来预测出所产生的费用,并对成本实行有效的控制,做出最优的经营方案。显然,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方法在施工企业运营的过程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做好对施工企业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不仅可以给客户提供更为吸引力的价格,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利润。

一、 施工企业成本和费用的构成

企业施工的费用主要分为两类,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对于人员的使用,我们需要对其支付人工的劳作费用;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和项目所用到的机械我们需要对其支付材料费和机械的使用费,对于这些都属于直接费用。而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由于施工的进行,企业内部对于此次项目所做的施工前的准备,对于人员的安排和施工器械的租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所有之处费用的总和。其中包括一些企业对这些先前准备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费。

而施工的成本的分类则包括预计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预算成本是在对某个项目施工之前,根据项目工程的量和施工难度等一些施工标准的分析,和其在当时市场上的报价来对其所需费用做出实现的预算,这是决定施工企业在本项目工程中盈利与否的前提条件。而计划成本和预算成本不同,计划成本的确定要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施工团队的出工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要结合施工团队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和施工企业进行具体的分析,最终确定一个预算。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最终决定施工企业是否盈利的指标是实际成本,它是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费用的总和。若特的费用远远超出预算,那么就说明在这个项目上施工企业是没有盈利的。

二、 施工企业成本和费用控制的原则

施工企业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是指在成本费用产生的过程中,根据我们事先预测的成本费用,对施工工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活动按照专门的方法进行控制、调节和监督限制,并且本着节流开源,完成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的原则,将各项产生的费用控制在原来的预算范围之内。如果过程中发生任何的偏差,应及时采用适当有效地方法进行处理,保证完成施工在预期的成本目标内。

对于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在不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并保证企业能够盈利的条件下,我们就要本着成本和费用最低化的原则对其进行控制,对此,我们要不断的挖掘策划人员的潜能,在各个方面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让任何可以降低成本的假设性的建议都变得现实化,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以节省开支,通过一切的方式做到最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其次还有全范围的控制原则,我们在做成本和费用的预算时,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产生的费用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并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全员都参与成本的管理。还有我们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控制,由于成本和费用的预算都只是在施工项目进行之前做好的,然而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企业的亏损,但是由于预算已经做完,对于偏差的费用只能企业自行承担,所以,对于成本和费用的控制要采用一种动态的形势,实时监控,时时把关对其进行控制。最后,我们贯彻权利与责任相机和的原则。在成本和费用的控制过程中,企业人员有权就一定有责,对于每个手握重权的工作人员来说,就有他们自己的责任,对于没有担负责任,起不到控制作用的权利人员来说,就无法为其有人带来更好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将权利与责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调动管理则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团结合作才能将控制工作做到最好。

三、 施工企业成本和费用控制的常见问题

施工企业在对成本与费用的控制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这只是财务人员的任务与责任,其实不然,在整个成本与费用的控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和组织人员才是技术的主体,因此,要做好成本控制就不尽需要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控制,更需要对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这就需要施工过程中的急速人员和组织人员进行配合。

在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中,我们应该本着权利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正是缺少对这个原则的执行力度。现在的很多施工单位都懂得这样的原则,只是在实现的过程中,这种原则却只是拘泥于形势,并未真正的运用到实际任,并未祈祷任何作用,这是现代企业所缺乏的。任何的管控工作都应该建立在权利与责任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工作中,我们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本着对全过程进行控制的原则,对于成本的控制计划,人们这只是在之前做了一些工作,而往往忽略了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工程所处的环境、施工的技术与条件的限制等都会影响成本,对事后带了很多的隐患,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全过程的控制力度。

四、施工企业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方法

(一) 做好成本的预测工作

成本的预测是我们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的重要依据,是整个成本计划是否成功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首抓成本预测的工作。成本预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估计。费用的构成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首先,我们要对工人费、材料费、机械费这些直接费用进行预算,对于工人费,我们要根据市场的行情,预计完工的日期等,给出预测的人工费用。其次是材料费用,这也是工程费用中中最主要的费用,根据材料市场的行情进行估价,拟定好材料的的进货地点与运输途中的一些费用,尽量在材料的价格上做到最低价。之后就是机械费用,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和施工地点与难度的差异,对机械做出一整套的分析和比价,选择最优方案,最合理的价格。

再有就是间接费用,我们在做成本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到参与人员的劳务费用,再有我们要多做出一份成本费用,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状况。这要求对施工过程中风险做估计,并做好买单的准备。一份好的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方案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企业是否能够盈利。

(二) 加强对全过程的费用控制

一份好的成本与费用的预测方案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样,我们除了要做好方案外,还要严格执行全方面控制的原则。全方面的控制要求我们在成本与费用的方案外,在进行更深一步的缩减。材料是一个工程项目中最主要的费用来源,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控制,施工前,我们要对材料的用量进行估计与与买进,在此工程中,我们要尽量的在买价方面拿到最优、最低的价格,以此来降低成本。在材料买进后,我们要尽量的减少材料在用之前的损耗,在工程中,严格把关好材料的用量,采取责任制,专料专用,确保损失降到最低来控制费用不必要的消耗。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采用价格的阶梯式,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待遇,避免滥竽充数的出现。强化施工人与昂的责任意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偷懒、消极怠工等现象。

对于机械,我们要合理的使用,并好好地保存,避免因为机械故障而产生的不必要的修理费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工程因为机械故障而带来的等待时间。强化人员对其的保护力度。

(三) 加大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力度

加大对成本与费用控制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了解其控制的好处与优越性,并将一切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都纳入管理的层面,调动全体有关人员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大家的敬业理念,是成本控制的工作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与改变。

减弱个人权利的独裁,实行全力的分散制,要让每个人都有控制成本的权利,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做到权利与责任结合的原则。法会每个人的智慧,找到更加合适的成本的控制办法,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办法,敢于创新。并且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专人负责,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每个环节的出现的不同问题都要有专人负责,并要对根据时间的严重程度对其进行不同的处罚。

五、结语

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的预算很是看重,而对于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也是关乎企业是否盈利的关键。成本的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多,企业的发展就越好。所以我们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面对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成本的控制工作也越来越难做,所以我们要想到更好的办法,在各个层面对成本做最大的控制。做好成本的控制是企业源源不断的进行更好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要对现有的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其在整个只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再次基础上进行对其的改进与修饰,使其更加的完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成本和费用的组成并对成本的控制原则进行简要的论述,来引出现阶段,我们在成本和费用控制上的问题。并通过所存在的问题,对施工企业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的分析与论述。通过对施工企业成本与费用控制方法的论述,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活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孔自珍。项目施工中的成本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2)。

[2]李成就。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原则及措施[J].管理纵横,2007(3)。

[3]罗阳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咨询,2010(10)。

[4]唐振达。对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问题的破解[J].会计之友,2008(1)。

[5]于维英、张玮:《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管理纵横》2007年第9期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4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企业从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控制,企业在保证产品优质的情况下,控制产品的成本,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企业需加强自身管理,而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但仍有些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存在问题,所以,企业应加强对成本控制实施方法上的研究,以提高成本控制率。因此本文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实施方法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设置合理的预算管理与控制机构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并且设置合理的预算管理与控制机构,才能有利的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需做到预算、控制和分析相结合[1]。

1.设置专门的预算部门

财务部门或分管财务的部门直接对预算部门进行管理,使预算更加准确和专业。这个预算部门主要工作内容是:首先,按月、季、年对企业的预算和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资金的花费情况以及其与预算的差距进行分析,以报告的形式上报管理层;其次,每个季度对企业的成本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最后,定期对资金的流向进行深入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实际支出和成本预算差距较大的项目,对二者的差距进行分析,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确认,可以为以后制定预算提供参考[2]。

2.设置一个既独立于财务部门又和其有同等地位的管理部门

该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

(1)根据企业各部门的设置以及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对这些部门进行分类,即费用核算单位;(2)企业资金支出需到这个部门进行第一次结算,第二次结算到财务部门。每个月末,本部门和财务部门需对实际支出的费用进行核对确认,并对差异进行分析,写成报告。

二、对材料消耗进行控制管理

控制材料的消耗,是减少产品成本支出的有利途径。因此重视节约材料的消耗对于控制成本费用有很大作用。

1.严格加强对材料的审批管理

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其与个单位签订的企业成本结算合同以及各单位上报的材料消耗,对各单位制定材料消耗计划[3]。

2.加强管理库存材料

(1)库存材料进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对库存储备量进行合理的制定,以减少库存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2)对库存进行档案管理。对于库存量较大,资金巨大的材料进行建档,对材料的入库、使用等进行监控,实行动态管理。

3.加强对材料领用情况考核分析

企业管理部门制定一些合理指标对耗材单位进行分析考核。比如:对材料的使用计划与实际消耗情况、定额消耗情况、节能消耗情况以及管理创新方面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将这些考核结果在企业内部公布,利于提高考核的透明度[4]。

三、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不仅是对成本消耗过程进行控制,更重要的是对成本管理树立预见意识。企业的前期采购成本管理的控制力度对于整个成本控制是很重要的,对采购环节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能为企业节省一大笔资金支出[5]。

1.分离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实施。企业各单位将对物资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报给仓管部门,这样仓管部门就可根据其对物资的需求情况以及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经管理层批准部门,后交给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2.制定物资采购定价机制。设置专门的物资采购I定价委员会,对所要采购的物资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价格的制定,并定期公布常用的物资价格并对价格进行监督。

3.制定合理的采购程序。第一,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采购价格进行采购。首先,在单项采购额是10万以下的物品进行采购是,要对三家以上的货物进行对比;其次,单项采购额是10万元至50万元的物品,采用议标的方式采购;最后,单项采购额是50万元以上的物品,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第二,对企业日常所需的办公用品、常用材料或消耗较大的物品等,可在企业内部设立采购超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采购成本。

四、加强工资薪酬的控制管理

工资薪酬在企业成本支出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企业对工资薪酬的管理却比较薄弱。因此,加强企业的工资薪酬管理对于其成本控制有很大意义。

1.制定工资薪酬的总目标。企业需按照人均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原则,制定企业的工资薪酬总目标,并按总目标进行分解,企业各单位按总目标的分解进行制定工资薪酬,从而达到对工资总额的控制。

2.工资薪酬的制定要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消耗水平相关联。既定的工资需与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达到对成本的合理控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时要有全局意识,从产品的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设置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和监督。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本文主要对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实施方法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浩.试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J].上海财税,2011(05).

[2]罗珉.现代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刘玉平.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5篇

关键词:人工成本管理模式 人工成本总额控制 人工成本弹性 比率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168-02

目前,在中国有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管理的理念尚未足够重视,与企业成本管理相比,人工成本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从战略上认识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人工成本缺乏深入的研究分析,缺少人工成本控制管理方法。那么,企业应如何进行人工成本控制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理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遵循着低成本竞争的理念。但在现代新的制造环境下,虽然保持低成本仍然构成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对人工成本而言,远非一个“低”字所能涵盖得了。企业面临着在产品市场上保持“低人工成本”和在人才市场上保持“高竞争力薪酬”的两难选择。使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寻求人工成本投入和产出的“度”,即对人工成本的合理投入量进行最佳控制,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但是,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的现行成本管理系统,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与成本管理制度,未能意识到人工成本独特的战略影响力,使人工成本管理的作用未能突显出来。因而,逐步建立人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正当其时。

二、构建人工成本管理体系

1.构建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我们借鉴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常用的管理体系,即戴明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对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建立。戴明环的核心思想是PDCA循环,P、D、C、A分别是英文的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Action(处理)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认为,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顺序经过的四个阶段是:计划(P)阶段,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方法;执行(D)阶段,贯彻落实上述措施和方法;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方案,检查贯彻落实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处理(A)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变成标准,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

2.各环节的主要工作。P环节进行预测和计划工作;D环节进行统计和核算工作;C阶段节进行分析评价价及预警工作;A阶段进行考核和修正工作。

人工成本计划环节主要包括工成本预测和人工成本计划两个主要工作。人工成本预测是进行人工成本决策的前提,尽量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预测,这样才能为人工成本决策的正确制订提供前提保障。人工成本计划主要包括人工决策和人工成本预算两个方面,人工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既定或要求的目标,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有关方案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判断后,从中选出最优方案。人工成本的预算应以财务预算年度作为人工成本预算度,以财务及其他专业的预算数据为依据。

在人工成本执行环节,主要包括人工成本的统计和核算工作。人工成本统计核算是对科研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并按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总成本、各项成本和单位成本。首先建立人工成本费用的统计台账制度,人工成本统计台帐的科目设置,人工成本统计报表的设计共设计两张统计报表,人工成本总表和人工成本分类总表。

在人工成本检查环节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分析评价和预警。人工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全面分析人工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系统地分析人工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人工成本预警是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对人工成本水平较高或产出效益较低的企业做出警戒,提示企业应当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从而实现对人工成本的监控。

人工成本处理环节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考核和修正工作。人工成本考核是根据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指标,分解成本内部的成本考核指标,分别下达到各责任单位,明确其完成成本指标上的经济责任,并按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以调动责任者的积极性,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修正是指经过对人工成本总额及各部门实际发生人工成本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价后,对不合理的部分要进行修正,对好的部门要继续保持,对上一年度的人工成本各部门分配额进行适度的调整,调整需经过成本管理领导层审批执行。

三、建立人工成本总额控制指标体系

人工成本总额控制也是人工成本管理中的核点工作之一。在进行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握住总额控制的原则,进行从上到下的控制工作,这是它不同于一般薪酬管理的根本所在。总额控制体现了人工成本管理的宏观特点和战略意义。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分析指标:

1.劳动分配率=(总人工成本/企业增加值)×100%

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

2.人事费用率=(总人工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

3.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总人工成本)×100%

上述指标能反映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能直观地判定企业人工成本高低状况。

4.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

四、建立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指标体系

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是考察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一)人工成本弹性控制

1.人均人工成本的利润弹性。把当年的人均人工成本和利润值分别设为L和V,把上年的人均人工成本和利润分别设为L0和V0,那么平均人工成本的利润弹性可以表示为:E1=(L- Lo)/(V- Vo)

2.人均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弹性。把当年的人均人工成本和销售收入分别设为L和S,把上年的人均人工成本和销售收入分别设为L0和S0,那么平均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弹性可以表示为:E2=(L- Lo)/(S- So)

3.人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把当年的人均人工成本和总成本分别设为L和C,把上年的人均人工成本和总成本分别设为L0和Co,那么平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可以表示为:E3=(L- L0)/(C- Co)

4.人工成本综合弹性的计算公式:X=0.4E1+0.4E2+0.2E3 式中:X表示人工成本的综合弹性

通过以上弹性比率,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成本的变化,还考虑到了其变化的速率,从成本控制角度来说更具有科学性。

(二) 人工成本比率控制

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水平状态考察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含量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

1.企业、行业人工成本比率的偏差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企业当年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含量,分别用r1、 r2 r3 表示:r1=L/v,r2=L/s,r3=L/ c

其中,v表示当年的人均增加值;S表示当年的人均业务收入;c表示当年的人均总成本,再设行业当年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含量分别用rv、rs、re表示,则企业、行业人工成本比率的偏差率公式为:Dv=(rv-r1)/rv ; Ds=(rs-r2)/rs ; Dc=(rc-r3)/rc

式中,Dv表示企业劳动分配率与行业劳动分配率的偏差率:Ds表示企业人事费用率与行业人事费用率的偏差率:Dc表示企业人工成本含量与行业人工成本含量的偏差率。

2.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综合偏差率的计算公式:Y=0.4Dv+0.4Ds+0.2Dc

式中:Y一一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综合偏差率

(三) 综合评价

X表示企业人工成本综合弹性,是从增长状态来考虑人工成本状况;Y表示企业、行业人工成本比率的综合偏差率,是从水平状态来考虑人工成本状况。

两者综合分析企业人工成本状况时,有以下类型:

双向控制型:0

比率控制型:X>1, 0

弹性控制型:0

双向失控型:X > 1, Y

建立人工成本总额和弹性及比率指标体系是在人工成本管理模式中检查环节的工作,它是分析评价工作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它还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工作。总额控制和弹性控制的原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缺少了人工成本总额的控制,再科学的薪酬设计方案都是没有意义的,缺少了人工成本弹性控制,就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或人才的大量流失。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企业的决策层也认识到了人工成本管理的战略价值,今后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会不断深入,其理论研究会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会更为具体和科学。

收稿日期:2011-07-19

作者简介:马宇(1973-),男,河北蔚县人,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成本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方平.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控制[EB/OL].http://省略.com.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6篇

[关键词]采购成本;比价采购;网络管理;程序采购

一、物资采购成本概述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在采购活动中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采购目的而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或者说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因采购物资而发生的费用,也就是在采购物料过程中的购买、包装、装卸、运输、存储等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采购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物资购买成本,主要受物资采购价格的影响;从事采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采购过程中的各种物质损耗,如包装材料、电力的消耗、固定资产的磨损等;材料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再分配项目支出,如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等;采购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管理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等。

以上各项成本可以分成3部分: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存储成本。因此。物资采购成本有如下公式:物资采购成本=物资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存储成本。

(二)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意义

当今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产品生产周期逐渐地缩短,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多样化,以及产品技术层次不断提升的情况,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根据杠杆作用,一般认为,1%的采购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利润有5%~10%的提高,有的更高。WWW.133229.COM尤其在采购资金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既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也是实现第一利润的坚实基础。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是面向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低成本采购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资,它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合理安排购进物资及适量的调节库存。从而最大化地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成本,是采购人员提供企业附加值最直接的方式。

二、和平公司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方法

和平铝业有限公司(简称和平公司)成立于1989年,前身是和平铝厂,一家国有企业,地处京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铝型材生产加工为主,幕墙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建筑材料经营销售为辅的大型铝业公司。公司总占地20万平米,注册资金15 000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20 000万元。公司配置铝型材挤压生产线20条,智能控制全自动阳极氧化、着色和电泳涂漆生产线2条,瑞士gema、英国依路达和德国wagner喷涂生产线6条。台湾技术隔热型材复合生产线8条,幕墙、门窗加工生产车间4个。主导产品有阳极氧化、着色、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喷涂、断桥隔热等几大类。年产高档建筑铝材50 000吨、工业型材6 000吨。

近几年。和平公司学习借鉴亚星集团比价采购管理的成熟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努力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管理方式。供读者借鉴。

(一)管理制度化——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是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如果采购工作无章可依,就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为此公司供应部制定了《采购供应决策制度》、《比价采购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相关的采购制度,对采购价格、采购方式、质量检验等作出具体规定。从制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保证了降低采购成本的顺利实现。

1 制定比价采购制度。采购价格是构成采购成本的主体,比价采购是降低采购价格的基本手段之一。比价采购制度就是在采购环节上,采用“价格比较”,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力争在满足本企业质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采购制度。也可以说。比价采购制度就是把发生在工厂部所谓“神秘”的采购环节,纳入企业内部来进行监督控制;把采购管理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最大限度地堵塞企业物资和资金管理中的漏洞,以求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它同过去所说的“货比三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货比三家”仅仅是一种小范围内发生的孤立的商业行为。可以一个人去完成。而比价购销却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它有科学的价格决策机制,有规范的操作方法制度。有严格的检验监督保证。

为加强比价采购的力度,和平铝业公司制定的《比价采购制度》规定:除在国内确定找不到第三家以外供货单位外。都要确定三家以上的供应商。由于认真执行了《比价采购制度》,所以现在该公司采购的商品除几种特殊的物质以外,有三家以上供应商的占有率已达99%以上,使采购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例如:公司生产需要预订四件9cr2mo材质的工作辊。每件重8.2吨。为了采购到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工作辊,公司计划员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查,寻找多家供应商,以牵制已形成稳定供求关系的老供方的价格变化。公司同每个客户反复协商。取得资料如采购工作辊市场调查表,经分析,上海重型机器公司为公司的老供应商,产品质量可靠,但价格上始终谈不下来。经过多家比价,迫使上海重型机器公司从价格上作出了让步。最后公司选择了价廉质优的上海重型机器公司工作辊,仅此一项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13.12万元(表1:采购工作棍市场调查表)。

2 制定费用审批制度。采购经费和仓库经费是采购成本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采购成本的高低。为降低采购费用,公司供应部加强了对用工、用车的管理审批制度。在用车方面。由过去的一个采购员用一台车。变为几个顺路的采购员共用一台车;在价格、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实施就近采购,以节约运杂费开支降低采购经费。另外还规定了必须用公司内部几个单位的车。既做到了公司各单位之间的互利合作,又控制了资金外流。在用工方面,由各仓库主任均有用工权,变为用工必须由主管仓库的正、副主任审批,使私自用工的现象得到了控制,节约了仓库经费,降低了储存成本。除此之外。公司还对其他采购经费通过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加以控制,降低了采购费用。

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公司采购成本管理形成了制度化,为降低采购成本做好了基础工作。

(二)控制网络化——实施网络管理,是控制采购成本的重要监控措施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如果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相互扯皮,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增加采购成本。为此公司对物资材料采购建立了服务、审核、控制、监督考核的配套体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控制采购成本的管理监督网络。

1 供应部内部实行发票审核登记办法。为加强对材料采购监控力度。防止制度软化现象,供应部设置两人专门负责辅助材料和备品备件的采购登记管理工作,对每一次采购均逐项登记采购材料的单位、规格型号、单价等,并把计划价格和现行价格作出比较,检查材料采购价格是否过高等问题。通过审核登记,将可能出现的损失控制在萌芽状态,从内部管理上控制了采购成本过高的现象。

2 财务部在负责筹集采购资金的同时加强材料采购的付款管理。由于采购直接体现企业现金流出的增加。因此材料采购与现金结合得非常紧密,如何既降低采购成本、又减少现金流出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和平公司一方面认真把住资金支付关。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支付方式进行管理。在资金支付上,做到每笔资金支付都要有采购部门办理的经有关领导签字的用款手续,无相关手续的拒付;5万元以上的必须由总经理审批,未经总经理审批的拒付;对不符合合同条款的货款,坚决拒付。在付款方式上,做到能赊购的尽量延迟付款;对不能赊购、金额又较大的材料,用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以推迟付款期;对交款提货、价格上又有很大优势的材料采用支票结算等。通过采用多种付款方式,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使资金紧张的问题得以缓解。减少了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

3 设置材料科加强材料会计核算工作。该公司设置材料科详细核算材料的计划价、实际价、材料差异、运杂费等采购成本-以加大材料采购的监控力度。由于近年来材料市场价与计划价相差很大,有的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有的材料价格略有下降,因此2006年末材料科对计划价格重新进行了调整,如部分材料计划价格简表(表2)。

调整之后,计划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接近。通过计划价格的调整和材料采购核算工作的加强,既有利于企业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制定考核标准,分析采购成本升降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财务信息。材料核算与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运作程序化——严格按程序采购,是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

采购过程是控制材料成本的关键。只有堵住材料采购过程的漏洞。才能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为此公司将物资材料采购过程分为计划、调研、招标、检验四个阶段,并严格按程序操作。

第一,采购程序公开化。公司规定。采购材料必须由生产部门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计划,无计划的材料一律不允许采购,杜绝多余的采购,控制了采购数量,从而控制了采购成本。根据生产用料计划,供应部须进行市场调研,必要的要到实地考察,选择供应商。对有些大宗材料,还试行了招标的采购办法。材料进公司后。由使用车间进行检验实行质量否决制,不合格的材料一律要求退货,并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通过运作程序公开化,使采购质量、价格均有了可控性。

第二,采购过程参与人员多极化。过去采购由具体业务员说了算,使暗箱操作有了可乘之机。为了堵上这个漏洞,公司规定每次采购必须由科长、计划员、采购员等三人以上的决策。由过去采购员不在别人决不能代办,变为谁不在其他人都可以代办,进一步加大了运作程序化的力度,把住了采购过程控制关。

(四)信息多元化——全面准确的信息。是掌握可降空间的手段

在信息时代,竞争取胜还要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材料采购也同样需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为此供应部建立了信息资料库,将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企业资料编辑成册。及时掌握他们的报价、供货能力、质量、信誉及资金实力情况。另一方面,对一些专用物资,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其制造成本,了解可降价的空间。通过这些信息准备,既为降低材料价格的谈判争取到主动权,又不至于在谈判中把供应商遇到赔钱的地步,使双方均能从中获利,加强了双方的友好合作。

通过以上的管理手段,使公司采购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6年降低采购成本660万元。2007年又降低采购成本750万元;辅助材料和备品备件的吨消耗由2005年每吨1 458元降到了现在的每吨1100元。为公司“二次创业”作出了贡献。

企业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都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7篇

论文摘要:物流活动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物流成本,然而对物流成本的控制,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本文就物流成本的特点以及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物流成本控制的相应对策。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及特点 

在物流过程中,企业为了提供有关的物流服务,要占用和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为物流成本。 

1.物流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化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它包括了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制造中的半成品、产成品的仓储、搬运、装卸、包装、运输及在消费领域发生的验收、分类、仓储、保管、配送、废品回收等所有的成本。具体来讲,物流成本可以包括物流活动中的物资消耗、物资在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合理耗损、企业为了开展物流活动的人力成本、用于保证物流系统运作顺畅的资金成本、研究设计重建与优化物流过程的费用、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其他费用等。 

从我国的财务管理过程看,由于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不同领域,物流成本在具体核算时是分为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分别核算的。 

2.物流成本的特点 

要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应先明确企业物流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的特征。 

在通常的企业会计报表中,物流成本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成本;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次品的在库维持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物流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成本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对物流成本的计算与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完善的统一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缺乏统一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因此,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物流成本管理还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按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将物流系统诸环节隔离分解,没有单独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导致一些物流费用无法计量与控制,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 

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寻求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企业也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会计的机构和人员,有的公司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委之他人(物流专业人员或销售、生产部门)。

三、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 

1.物流成本横向管理法 

物流成本横向管理即对物流成本进行预测和编制计划。物流成本预测是在编制物流计划之前进行的。它是在对本年度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在充分挖掘降低物流成本潜力的基础上,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关技术经济措施,以保证物流成本计划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2.物流成本纵向管理法 

物流成本纵向管理即对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使其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制定最优运输计划。物流过程中遇到最多的是运输问题。例如,某产品现由某几个企业生产,又需供应某几个客户,怎样才能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运到客户所在地时总运费最小?假定这种产品在企业中的生产成本为已知,从某企业到消费地的单位运费和运输距离,以及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量都已确定,则可用线性规划来解决;如果企业的生产数量发生变化,生产费用函数是非线性的,就应使用非线性规划来解决。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选择货物最佳的配比和配送线路,实现货物配送优化。配送线路是指各送货车辆向各个客户送货时所要经过的路线,它的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车辆的利用效率和配送费用都有直接影响。目前较成熟的优化配送线路的方法是节约法,也称节约里程法。 

运用存储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库存量,实现存储优化。存储是物流系统的中心环节。物资从生产到客户之间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存储,究竟在每个阶段库存量保持多少为合理?为了保证供给,需隔多长时间补充库存?一次进货多少才能达到费用最省的目的?这些都是确定库存量的问题,也都可以在存储论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是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即eoq模型。 

 

三、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建立综合性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在企业层面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上,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物流作业成本管理法,并且吸取日本多方位、多角度衡量物流成本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中国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成本计算。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要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即借助物流费用和成本的两层分解,最终确立成本对象的成本以及相应的绩效,具体说,第一阶段是将各种资源分解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从而核算各活动环节所耗费的资源。第二阶段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或部门,进而计算这些类别是如何消费活动资源,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物流作业成本,并且以此为基础,优化物流活动。 

建立物流成本综合管理框架。物流综合成本控制的实现框架一般由横向控制、物流成本纵向控制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控制三部分组成。物流成本横向控制主要有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和控制、决策等步骤,物流成本控制与决策是以物流成本资料为依据,结合其它技术、经济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决定采取的行动方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物流成本纵向控制也是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物流过程是具有创造时空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要达到最大的市场价值,就必须保证物流各环节的最佳配置。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对其进行纵向优化,需要借助适当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使其与横向控制交织进行。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作业成本管理法、数理分析方法和最优化原理来组织物流系统,实现最优组合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连接许多供货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客户的大系统。 

构筑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采购成本的高低对物流总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应设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采用jit(just-in-time)采购、供应链采购和网上采购、外包采购等现代采购技术,按照物项采购价值实施abc技术分类管理,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有机地结合起来。物资采购应通过合理的价值分析(物资价值=功能/成本),选择质优价廉的物资,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调查、评审、遴选体系,建立和完善索赔制度。 

 总之,从企业发展的过程和所处的环境看,物流成本管理是其必须面对的课题。物流成本本身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相关成本管理时,必须树立新思想,创造新模式,以达到揭示成本来源、合理降低成本的目的。 

 

参考资料: 

[1]何明柯.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358.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第8篇

【关键词】 税务 成本类型 成本控制

一、企业税务成本

税务成本指的是在税务机关组织税收收入时,征税人和纳税人双方发生的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各项耗费。税务成本按期表现形式、性质和用途划分,可以分为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两类。其中内部成本指的是为组织税收活动,税务机关发生的内部耗费。而外部成本则是指企业或个人为纳税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也就是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纳税费用,具体包括纳税人为纳税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是税务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耗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税收活动。两者的区别又十分的明显,外部成本是内部成本的延伸,并且涉及对象比内部成本广泛。另外,内部成本比较容易确定,外部成本难以确定,且易被忽视。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外部成本中的企业税务成本为核心展开讨论与分析。

企业税务成本,是指企业单位在纳税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耗费,包括直接的以及间接的耗费。理论上来讲,企业税务成本是商品价值的一项组成部分,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服务以及让渡资产等日常经济活动中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已经由行政管理转化为税收征纳的关系。因此,税务成本管理与控制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纳税筹划中的重要内容。

二、税务成本的类型

企业税务成本按照其经济内容分为纳税直接成本、纳税维持成本、纳税财务成本、纳税例外成本四类。

1、纳税直接成本

纳税直接成本指的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按照国家的规定,依法缴纳的各项税款,主要有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资源税等等。纳税直接成本的特点是负担的重要性和公平性。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造成直接成本的税款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金额数量大,在国家税收总额中比例较高。公平性表现在依法纳税、人人平等之上。在社会经济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都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其所缴纳的税款也都是依据纳税能力而定的,有法可依。

2、纳税维持成本

纳税维持成本指的是企业为了维持其纳税活动所消耗的费用成本,具体包括纳税信息生成费用、资料费用、税务人员费用、邮电费用、纳税稽查费用和向中介机构进行咨询纳税事宜、接受注册税务师办理涉税事宜费用等等。纳税维持成本的特点是其成本大小具有弹性,会因为企业管理能力的大小和办税人员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差异。

3、纳税财务成本

纳税财务成本指的是企业为顺利履行纳税义务、按时缴纳各项税款而发生的利息成本,主要有银行手续费用、因涉税事宜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其他各种理财费用。有关这项成本的控制对企业管理者的理财能力要求较高,如果管理者运筹失当,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多纳税款或提前纳税,不但造成直接税务成本的增加,而且会扩大相应的利息开支。相反,企业管理者运筹得当,则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推迟或避免某些税费,不仅能够节约直接纳税支出,相应的还会增加企业存款利息收入。

4、纳税例外成本

纳税例外成本指的是在某些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如滞纳税款、少纳税款等,企业可能会触犯到税法或相关法规,从而遭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所发生的成本耗费。这类成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滞纳金、罚金,其发生具有偶然性特点。对于一些税法意识淡薄的企业,应多加注意,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税务成本的控制方法的提出

1、提高税务筹划水平,合理避税

目前我国税收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不健全,本身存在很多漏洞。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者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企业纷纷采取合理避税的方式进行控制企业税务成本。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即企业通过合理安排,利用法律的缺陷或漏洞,减轻甚至规避其税收负担的行为。与偷税、漏税行为相比,合理避税具有高收益、低风险性以及合法性。从本质上来看,这种行为既算不上合法,也不违法,不会受到法律制裁,而是一种处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状态。合理避税不但是一种不违法行为,而且它一定能给纳税人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并且与违法行为的偷税、漏税的风险性不同,合理避税基本上可以说极低风险甚至无风险。另外,合理避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策划性。由于合理避税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征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要做好非违法的合理避税,一定要有强烈的税收策划意识。管理者不但要了解税法、遵守税法,而且要了解税法中的缺陷和漏洞,以便于更加合理地进行生产经营的安排规划,从而达到合法避税的目的。合理避税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减轻了纳税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可支配收入。由于合理避税行为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家不能采取强制命令、政策、纪律、舆论等方式来反对、削弱避税,因此这不失为企业可选的控制税务成本的良策。但是国家为避免企业的这种行为,会针对避税活动所暴露出的法律法规不完备、不合理,采取修正、调整举措,因此企业管理者应随时关注国家税法政策的动态,及时应对、调整,避免控制税务成本行为超出税法的界限。

2、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节税

节税与避税不同,是降低税务成本的积极形式,符合政府的法律意图和政策导向,是国家鼓励的一种税收行为。纳税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采取合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享用优惠政策,以减轻税负。积极节税与合理避税相比,具有趋同性、道义性、调整性特征。避税行为通常要受制于税收法律和征管法的缺陷或漏洞,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是政府始料不及的,也是未来制定法律法规时所要刻服的。而节税行为则是立法当局和税收征管部门所希望纳税企业去做的,纳税义务人的行为基本在税务当局的预料和期望之中。这就是积极节税趋同性的含义。道义性表现在,避税是利用税收当局的立法漏洞,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在道义上不是很正当。而节税则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规定,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正当行为,受到政府的提倡。积极节税之所以具有调整性特征,是因为节税的关键是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义务人则要能灵活应变,随时调整经营决策以适应政策的变化,以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支出。

其实合理避税与积极节税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合理避税是从税收当局的角度来定义的,它的侧重点是企业回避纳税义务,而积极节税则是从纳税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它的重点在于降低税务成本。节税和避税的区别其实根本上是因为立场不同,一方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另一方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纳税者为了降低税收负担以及由于违法导致的税收处罚,本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自然会有钻法律漏洞的可能,这种行为不被税务当局所提倡,但是也只能从道德上谴责,因为避税行为并没有违反现行的税法,所以只有不断地对现行税法加以完善,才能减少纳税人的避税行为。总之,由于节税和避税的区别在于双方立场不同,因此对这两者的区分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3、灵活运用经济手段,有效转税

转税是纳税人把税收的负担转移给其商品的消费者或者供应商的行为。通常是在纳税人不堪忍受税务负担或者不愿意忍受税负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者降低商品价格等各种方法来实现的措施。转税又可以成为税负转嫁筹划。一般情况下转税行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转税行为对国家的税收总收入并没有任何影响。转税与避税、节税或逃税都不同,避税会使国家税收的收入被迫减少,而节税会使国家税收的收入主动减少,总之,它们都会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减少国家税收的收入,然而转税行为导致的结果仅仅是税款的承担者转移,并没有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

(2)转税行为不是法律行为仅仅是经济行为。偷税行为是违法的法律行为,避税行为是非违法但也不被提倡的法律行为,节税行为是合法的法律行为,以上三种行为都属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行为,然而转税行为只是纳税人通过改变价格使税务负担者改变,仅仅属于经济行为,并不是法律行为的范畴。

(3)价格的变动是转税是否能够成功的前提。转税是纳税人通过对价格的自由浮动来实现的,由于商品供求状况的不同,导致商品价格对供应商的供应链和消费者的需求量有不同的影响,进而对商品的价格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从而根据价格的变动影响了税款转移的程度及方向。

4、强化纳税法律意识,减少例外成本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国家的保障,企业经济利益的安全性也离不开国家的法律保护。所以企业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也是应该尽到的一项基本义务。政府对企业征税是有强制性的,对没有依法纳税的企业也会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另外,身为国家的一名公民,无偿的享有并使用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应该无偿的向国家缴纳税款。这种税收的征纳关系通过法律形式来确定,具有其强制性、无偿性以及固定性。政府也并不能任意征税,必须依据事先确定好的税收标准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合法征税。

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强化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不管是对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及时主动地缴税,依照法律程序足额地申报和缴纳税款是每个公民的根本义务,如果违反税法,还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导致纳税例外成本的增多。

四、结语

企业税务成本研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追求最高效益的客观要求,其根本目的是降低税务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盈利效率。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避税、节税以及减少相关支出的形式来减轻企业税负。本文首先介绍与分析了企业税务成本,在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控制税务成本的相关措施,这种控制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