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3 21:14:58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培训课程;应急培训;管理体系

1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分析

(1)事故决策提高课程体系——模拟救灾推演。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煤矿特点,结合行为科学理论,以真实的事故警示案例为依据制定事故模拟推演方案,用于矿级管理人员培训教学中,以期提高矿级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在矿井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灾中能够正确决策指挥。

(2)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课程模块。针对目前煤矿企业存在着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进展不平衡,在培训课程体系中,需要加入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课程,应急管理工作应从上层抓起,并需要编制了《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件汇编》,结合行为科学原理,从行为准则上对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提高。

(3)扩大课程范围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煤矿区队级管理人员是煤矿安全生产主要环节人员,是煤矿基层管理工作者,是生产一线第一责任者,在矿井发生事故时,是现场处置第一决策者。做好煤矿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演练、培训是提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重要手段。这充分说明了煤矿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应急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严重匮乏,必将导致大部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能力低下。

(4)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课程体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的要求,相关课程内容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标准,以《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等为依据,并结合地方行政机构的应急法律法规。

2培训教师管理及确定

煤矿安全培训虽然是一种在职教育学习,但其教学成果以及学员学习效率都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在全日制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是学校教务部门最为主要的工作之一,是整个学校运行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煤矿安全应急培训中,对于其讲师的管理尤为重要,要从前期的培训教师的选择,到中期的教师监督管理,以及教务人员的教学组织实施,到后期的教学质量的评价。煤矿安全应急培训的教师确定,必须要针对煤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识别,即各个工作程序和内容的分析识别,确定哪个工作环节更需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识别过程中还需要把我国煤矿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目前煤矿安全监察的动态和现实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相结合。并且煤矿安全培训要积极响应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政策,以及最新的劳动保护规定,这样既能结合煤矿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要求,又能把相关培训政策性指导内容进行前期的预判分析。由于煤矿安全培训人员的结构差异性,对于煤矿安全培训的对象进行差异化需求分析。并且把煤矿安全培训的个体和组织相结合,以识别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需求。

3煤矿安全应急培训质量评价方法

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评价,在整个煤矿安全培训环节中流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它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后期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改正提高的措施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目前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征,所表征的优势可能有一定的差别。根据煤矿安全应急培训班的特点,主要通过3种方式对其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分析:

(1)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这是从学生的成绩上,用量化的方式,来反映教学效果的优劣,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都可通过此法进行定量评价。这种教学质量的评价目前在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量化比较,对于煤矿应急管理培训教学成绩的量化,要根据培训教学的特点,设置适合的考核和考试方法,主要以答辩和编制相应应急预案,最后也可以进行相应课程成绩考试来综合量化处理。

(2)教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问卷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之一,对于教学问卷的评价,必须进行侧重点的问卷设计,然后设定目标值,然后对目标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3)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对于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其影响因素中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一般将它们分为2类,一类为重要影响因素,另一类为次要影响因素。其中教学计划、师质力量、过程控制等都属于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次要因素主要包括培训需求、教学时间、学员意见等。在此分析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评价分析理论,建立煤矿安全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评价因素是对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综合评价集合。

4煤矿应急培训教学管理体系

对于煤矿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其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的政策动向,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具体的培训计划要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划以及企业人员结构的特征和相关企业职工考核制度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作为企业的安全培训机构,其要对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负有一定的责任,必须要进行责任化管理,只有进行了责任化管理,才能够促使企业的培训机构加强相应的工作。并且企业的培训机构要在企业的年度开始就制定好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变化。对于煤矿企业培训中心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训教学大纲、培训教学计划、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的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都应该进行明确化。对于培训计划的时间,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的制定。

(1)煤矿安全培训中心长期培训计划的制定,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是培训机构按照所属矿山企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的,长期的培训计划其时间跨度一般较大,大部分是按照单位为年的时间进行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对于时间的长短,也需要着重考虑。因为如果时间过短就失去了长期培训计划制定的意义,而如果制定的时间过长,那么在长时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不能够合理地去预测,这样也会给制定的培训计划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中期培训计划,中期培训计划一般是指年度计划的制定,即整个年度内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它的制定需要在长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制定,即它要符合长期的培训计划要求。并且制定的中期培训计划要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规划或者发展目标,并且要考虑短期的培训计划的要求,使得中期培训计划衔接长期和短期计划。

(3)煤炭培训机构短期培训计划的制定,对于煤矿企业短期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主要考虑煤矿企业短期内的人员结构变化以及国家煤矿主管部门对煤矿相关政策的动向,以及近期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新的标准颁布实施的情况,尤其是国家标准规范的实施,在实施前需要进行相关培训,这样能够有效地贯彻和落实煤矿企业的实施国家标准规范的能力。

对于编制培训计划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编制:

(1)首先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内容时,先要考虑的是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然后对企业本身的人员结构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现状等都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制定具体的内容,在确定内容后,就需要制定相应培训内容后的培训目标,进行培训的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进行高效的煤矿安全培训,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进行合理化的考核。

(2)在制定培训内容时还需确定培训对象,以及和它对应的培训具体内容要求。培训对象要和培训内容相结合进行考虑,这需要对本矿山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够进行确定。培训对象确定后,就要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的时间安排,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认知能力进行确定,而具体在那个时间段进行培训,需要考虑煤矿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因为煤矿企业培训最好在不影响煤矿企业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那么也需要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

(3)对培训教学人员的选择也是进行培训计划制定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些培训内容,如理论性较强的工程技术课程可以选择外聘科研院所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而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内容可以选择本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工作,而像其他一些国家规范和标准的培训可以选择行政机构或者高校教师进行宣贯国家标准。对于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在进行培训计划时也需要考虑培训场所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的培训中心都有固定的教学地点。

(4)对于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及目标,需要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监控,因为在职培训所涉及到的学员不能全日制地进行学习,所以在控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的是相关人员的出勤率,对于出勤率可以采取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对于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是培训机构教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进行培训计划制定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或评价制度,只有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评估制度,才能够有效保证整个培训项目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煤矿培训项目的实施是培训机构的重要工作,整个培训机构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协同工作。在培训项目实施阶段就是要按照前期制定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工作。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整个培训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方法,进行有效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在我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所属部门中也有相应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有的培训机构还承担对所监察的辖区内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中心进行监管和管理,那么此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的制定需要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的工作动向相结合,并时刻对煤矿企业所需要的培训要求进行调查,以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培训项目计划。

由于煤矿从业人员的结构差异性,即煤矿管理人员和普通生产管理人员以及一线的采掘工人,并且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特种工作人员。所以不同结构层次的人员对于安全培训的需要,和需要培训的内容以及其认知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再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以及考核标准时都需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确定。由于煤矿生产企业属于高危行业,所以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对从事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如矿长资格证、总工资格证等资格培训项目。对于煤矿的特种工人,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如采煤机司机证书、爆破工资格证书等。

参考文献:

[1]程伟,柏建彪.松软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原理与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科技,2010(2):4-6.

[2]刘建军.崔家寨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稳定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3):13-16.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2篇

前 言

十二矿为了瓦斯区域治理的需要,采用开采保护层方法治理瓦斯,于2008年开始开采己14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后,产生了大量矸石。矸石主要来源于三水平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岩石巷道的掘进。2019年每月产生矸石量约3.83万吨,年产生量共计约46万吨。2020计划开采保护层和瓦斯治理工程较多、矸石产量大,合计产生矸石量约32万吨。对煤质灰分影响较大。十二矿煤质急剧下降,入洗煤灰分由开采前的20%-25%上升到开采后的35-45%。为应对保护层开采造成灰分升高的局面,结合集团实施的矿井矸石三年减量规划,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通过矸石减量的实施,逐步提高十二矿煤炭质量,通过近一年来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矿井概况

1.1交通位置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以下简称十二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距市区7.5km,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东高皇乡。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3°21′21″~113°22′48″,北纬33°44′35″~33°47′54″。井田南北长约4km,东西宽约3km。十二矿距市区7.5km,交通便利。漯(河)宝(丰)铁路支线斜穿井田,东与京广铁路相接;西与焦枝铁路相连;平(顶山)舞(阳)支线与地方小铁路漯(河)南(阳)支线连接;矿区铁路专用线从十二矿主井、煤仓直达田庄集配站,并与漯宝铁路相接。矿井始建于1958年6月,于1960年7月简易投产,矿井原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其后经过多次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核定矿井综合生产能力130万吨/年。

1.2井田地质构造

东部边界:与八矿井田边界相邻。

西部边界:与十矿井田边界相邻。

南部边界:与二水平己七采区相邻。

北部边界:靠近李口向斜轴。

采区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面积为4.05Km2。适宜布置一个单一采区,开采已15、已16-17煤层。该采区煤层产状主要受李口向斜控制,位于李口向斜南翼,属于单斜构造,自南向北,煤层倾角由10°逐渐减小到2°,靠近向斜轴部近于水平。由于离李口向斜轴较近,受区域构造应力影响,中、小断层构造较为发育,而且同沉积断层与沉积岩石组合相关的构造也可能在一定部位出现。将对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局部地区可能会有次生小褶皱存在。

图1-1平煤集团十二矿位置图

1.3煤层赋存

井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矿井只开采山西组(己组)和太原组(庚组)的煤层,现将矿井煤层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①庚20煤层

庚20煤层位于太原组的L5和L6灰岩之间,上距己16-17煤层64m左右。煤层厚度在0.45~1.10m之间,平均0.89m。顶底板均为泥岩和砂质泥岩互层,局部夹杂煤线,可采性指数为0.78,属不稳定煤层。

②己16-17煤层

己16-17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井田东北部煤厚1.7m左右,南部1.1m,西部与己15煤层合并,平均煤厚1.53m,可采性指数为1。

煤层上覆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直接顶平均厚3.3m,底板为灰色砂质泥岩。上距香炭砂岩(Sx)30m,砂锅窑砂岩(Ss)68m,上距戊9-10煤层175m,距己15煤层0~13.73m,一般2~5m。下距本溪组铝质泥岩84m,间距虽有一定变化,但层位清楚,全区可采,易于对比。

③己15煤层

己15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偏下位置,煤厚在0.8~5.50m之间,一般厚度3.00~3.7m,平均厚度3.4m,简单结构,煤厚变异系数10.3%~23.6%,可采指数为1,属中厚可采煤层。己15煤层间接顶板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左右,全区发育。

④己14煤层

己14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井田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偶见己14煤层,井田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均有见己14煤层,煤层厚度0~1.0m,平均厚0.6m,属薄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6m,间接顶板为浅灰白色细粒砂岩或中粒砂岩,平均厚17m左右,底板是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下距己15煤层8~17m,一般为10~12m。

1.4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水平及采区划分

①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采取斜、立井混合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全井田。

②开采方法: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③开采煤层及顺序。矿井主采煤层为已15、已16-17煤层,先开采已15煤层,后开采已16-17煤层。

④水平、采区划分:十二矿共划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一水平(-150m),二水平(-270m),三水平(-600m)。七个采区,分别为己一、己二、己三、己四、己五、己六、己七采区。其中一水平己一、己二、己四、己五采区已回采完毕,己三采区为三下充填开采,二水平己六采区已经封闭,三水平采区为目前的生产采区。三水平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布置为单一采区,双翼开采。

1.5 矿井排矸方式

十二矿根据平煤神马集团瓦斯综合治理的需要,为释放三水平瓦斯,确定了开采保护层,把东翼开采己14煤层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西翼开采下保护层及高抽巷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释放瓦斯。在排矸路线上,自洗选硐室以下有独立的排矸和矸石回填系统,东翼保护层开采(如己14-31010、31050、31070、31090,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及其他瓦斯治理巷排放)的砟煤都经过洗选硐室筛分后,矸石进入矸石仓;西翼排矸路线是西翼 (如第二、第三、己15-31020)瓦斯治理巷的矸石经过西翼排矸巷直接进入三水平矸石仓。到达三水平矸石仓的矸石在经过170主运输皮带系统措施运到地面。

2.课题实施背景

平煤股份十二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煤质优良而著称。矿井主要开采己组煤,煤种为肥煤、焦煤、低灰、低硫、高热值,是优良的入洗原料煤,随着采掘工作面向下延伸,分布在一、二水平的主采面相继开采完毕,现在工作面全部分布在三水平的己14、己15、己16-17煤层。根据平煤集团瓦斯区域综合治理的需要,自2008年8月份开始进行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释放瓦斯,从而造成煤质下降、运输压力增大、地面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是十二矿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自2009年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的掘进,对煤质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以2009年保护层开采开始为界,入洗煤灰分前5年(2005-2009)年21.04-23.19%,至2020年(2010-2020)年36.06-43.53%,平均上升15-20个百分点,煤中之“味精”的美誉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环保压力增大,矿区矸石堆放成为矿区重大污染源,为彻底解决矿区矸石堆放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实施矸石减量化。

综上所述,为解决上述问题,实施矸石减量化已迫在眉睫。通过巷道设计优化、设备选型、矸石回填、源头控制、杜绝超掘超挖等措施,实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节约了土地资源,达到绿色开采目的。

2.1确定矸石减量化目标

本着“减头减量化,存量零增长”的矸石管理要求,集团出台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矸石减量化处理指导意见》(中平〔2019〕228号)。根据集团要求,经过实施矸石减量化处理:到2020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15%。到2021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40%。到2022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2.2十二矿矸石产量和矸石处理现状

2.2.1十二矿2020年矸石来源、产量情况

十二矿2020年计划开采保护层2个,分别为己14-31090采面和下保护层31040采面,共计开采495m,瓦斯治理工程2122m。其中保护层开采所产矸石量约24万吨,瓦斯治理工程产矸量约8万吨,合计产生矸石量32万吨。

2.2.2矸石处理现状

十二矿积极采取措施,对升井矸石进行有效合规处置,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2.2.1治理矿东矸石山

建立了1.1万m2的矸石转运场临时储矸大棚,对升井的矸石进行合规暂存,棚内设置有洒水降尘喷头、喷雾炮等抑尘设施,可以有效控制落矸、装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临时储矸棚门口建立洗车装置,严格运矸车辆冲洗、覆盖后出矿。对临时储矸棚周边的区域进行覆土绿化,绿化面积达到3万m2。

2.2.2.2实现综合利用

十二矿升井矸石与综合利用砖厂签订综合利用协议,所有升井矸石全部拉至砖厂做成砌块砖实现综合利用。

2.2.2.3绿化北山矸石堆放点

2017年完成绿化面积9500m2,2019年对剩余的部分除留有自由落矸区外,全部进行了覆土绿化和地面硬化,绿化面积达到7500 m2,硬化(铺设彩砖)面积4100 m2,另外对翻矸架进行了封闭,封闭面积300 m2,可以有效抑制粉尘飞扬。

2.3矸石减量的目的

2.3.1实现绿色开采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课题的实施,使瓦斯治理巷道和保护层开采的渣煤经洗选硐室筛分后,筛上矸石直接充(回)填,一方面将减少井下运输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矸石排至地面后占用土地,不但有粉尘污染,而且若矸中有煤,堆积发热后产生SO2、CO2等对大气造成污染。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矸石不升井,达到了绿色开采的目的。

2.3.2实现煤质增收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实现煤质增收目的,2020年为了实现全年40%的煤质考核指标,通过采取矸石井下回填、优化巷道设计、设备选型、控制采面采高、掉(冒)顶、杜绝掘进工作面超掘超挖、严查违规排矸等措施,减少矸石产量,加大煤质增收、增加销售收入。

3.课题研究方向

坚持“以安全环保为前提,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理念,把《十二矿矸石源头减量方案》落到实处,把矸石减量融入到煤质管理工作中去,优化采面布置,优化系统设计,不断完善全岩掘进巷道排矸方式,实现煤矸分运,减少矸石产量,为提质增收创造条件,为净化矿区周边环境奠定基础。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各个环节有保障,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矸石减量管理体系,力争完成矸石减量目标。

4.主要采取措施

4.1把矸石减量工作写进煤质管理办法中去

完善《十二矿煤炭质量管理办法》,使矸石减量作为降灰提质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以矿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的十二矿矸石减量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分工及责任,统一指挥协调矸石减量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落实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质量理念,就要把矸石减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从源头设计减少矸石量。采煤工作面设计前,应先进行矸石减量、经济效益论证。在满足矿井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源头矸石减量,减少岩石巷道设计,合理设计巷道断面,从而提高煤质。

4.2 明确十二矿三年矸石减量规划指标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关于煤矿矸石减量的管理要求,扎实开展矸石减量化处理的各项工作。结合十二矿目前的矸石生产状况,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

4.2.1 2020年计划

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7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15%。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己15-31060进风巷低位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457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554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1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404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2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585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由1.8m优化为1.6m,计划开采370m,预计减少矸石23088吨。

⑦开拓工程根据计划调整施工,2020年暂不施工488m,预计减少矸石量17864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量共计69585吨,约为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0年上半年由总办室组织,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科研组进行合作,完成回填方案初步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充分分析十二矿矸石回填的可行性与回填方案、设备选型等,确定回填总体规划方案。

2020年下半年,根据回填总体规划方案,开展巷道工程、设备设备配套等相关工程建设。

4.2.2 2021年计划

2021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6万吨,回填矸石量约12万吨,共计减量18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4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78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301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928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686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5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0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优化,计划开采343m,预计减少矸石21403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57280吨,约为5.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1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约1.8万吨。

4.2.3 2022年计划

2022年,减少矸石产生量6万吨,回填矸石量17万吨,共计减量23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5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②己15-31050里采面第一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0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8720吨。

③3108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655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131吨。

④己15-31050里采面第四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3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24336吨。

⑤3108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综上,2022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64163吨,约为6.4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2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17万吨。

4.3从源头设计方面,减小岩石巷道断面

根据十二矿实际,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巷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减小巷道断面。如在设计瓦斯治理巷道时,由原净宽×净高=4.6m×3.4m的矩形断面优化为净宽×净高=4.4m×3.2m的拱形断面。通过优化巷道设计断面、杜绝超掘超挖,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25044吨。

4.4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扩修、维修量

改进支护方式,增加支护强度,提高巷道施工质量,争取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巷道扩修、维修工作量。如三水平开拓巷道剩余下延工程施工时层位选择在己14顶板坚硬岩石里面,加强支护确保一次支护到位。

4.5优化采煤工作面设计,减少矸石量

新规划设计的采面按照“长走向、大采长、大储量”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区域瓦斯治理工程量。借鉴先进单位的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减少掘进巷道施工量,从而减少矸石量。

4.6 采煤工作面设计时避开较大的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情况,采煤工作面设计时合理避开较大的断层、褶区、薄煤带等地质构造。回采工作面根据受地质构造带影响程度,合理选取降低采高、跳眼等安全技术措施,减少矸石采出量。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按照设计断面施工,遇到构造带时,要加强顶板支护,杜绝顶板矸石冒落。

4.7 优先选择薄煤层综采设备

保护层工作面综采设备招标选型,优选采用采高范围控制更低的薄煤层综采设备。下保护层采面采用了ZY4000/10/20型液压支架,由设计采高2.0m,降低为1.7m。解决了多采岩石的问题。

4.8 积极组织矸石回填,减少矸石升井

矸石回填是减少矸石量的关键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十二矿实际,生产采空区回填、现有巷道、废弃巷道等回填方式中,选取合适的充填方法,实现矸石不升井。2020年根据十二矿实际,选取了己14-31050上进风和己14-31040上进风进行了充填。其中:己14-31050上进风回填78m,回填量3144吨;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474m,回填量11164吨;合计回填552m,回填矸石14308吨。

4.9 加强源头控制,控制采高,减少破岩量

己15采面根据煤厚情况沿顶、沿底回采,己16-17采面采高控制在2.0m以下,煤厚不足1.9m,采高控制在1.9m以下。上保护层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0m;下保护层工作面控制在1.7m一下。掘进工作面严禁超掘超挖,超过设计尺寸0.2m,进行严厉处罚。

5.矸石减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1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5.1.1保护层开采是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以2020年为例,己14-31090采面及31040下保护层采面产矸量27万吨,占矿井矸石量的68.89%。现在还没有比开采保护层更好的治理瓦斯方案。只要开采保护层矸石就无法彻底减下来。

5.1.2瓦斯治理抽放巷道是矸石减量的第二大障碍

随着矿井采深增加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显著增加,开采保护层治理瓦斯需要施工必要的高、低位抽采巷道,产生不少矸石。以2020年为例,瓦斯治理巷道2122米,产生矸石6.3万吨,占矿井量的16.27%。

5.1.3开拓工程是矸石减量的第三大障碍

随着矿井的下延开掘工程(轨道、总回、运矸皮带、运煤皮带等)有增无减,每年至少需施工600~800m岩巷。产生矸石2.1吨,占矿井量的5.37%。

5.1.4随着环保形势严峻,矸石运输和处理难度增加

一是近几年矿区周边矸石砖厂由于环保要求纷纷关门或者外迁,造成矸石销路萎缩,远距离运输又成本较大,二是矸石带来的污染。矸石本身来自于井下,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露天的状况下长期堆放对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5.2矸石回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本高问题,以巷道回填为例,回填一吨矸石成本达到70~80元;二是回填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由于没有先进的回填工艺,还是停留在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回填。三是废旧巷道变形严重,回填量较小。四是废弃巷道由于存在瓦斯释放因素,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如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时,多次出现瓦斯超标的现象。

6.经济效益分析

6.1矸石减量测算

以1-10月份矸石减量情况分析,己14-31050上进风巷和己14-31040上进风巷合计回填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

6.2矸石减量前销售收入测算

原煤量为1597208吨(其中矸石量为80285吨),灰分为38.97%,对应售价为598.23元/吨(税后,下同)。销售收入为9.55亿元(598.23×1597208)。

6.3矸石减量后销售收入测算

1-10月销量1516923吨,灰分36.53%,售价642.08元/吨。销售收入9.74亿元(642.08*1516923)。

6.4矸石减量后提质增效测算

矸石减量后实现提质增收1900万元(9.74-9.55)。

6.5减少处理矸石的费用测算

如果矸石不减量进入流通环节的费用,洗选费用,环境生态修复费用共计903万元。其中减少流通费用27.52 元/吨,减少洗选费用 40元/吨,减少环保处理费用45元/吨。每吨矸石减少费用112.52元/吨。

其计算方法:(27.52+40+45)×80285=903万元

6.6矸石减量综合增收测算

其计算方法:1900+903=2803万元

6.7矸石减量净收益分析

根据核算,矸石回填月运行费用为133.52万元(含设备投入、折旧,人工工资,电费等)。那么净投资收益为:2803-133.52*10=1467.8万元。

综上所述,矸石减量直接净增加收入达到1467.8万元。

7.结论

《基于矿井矸石减量在煤质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项目在十二矿的成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工程于2020年1月份进入正常工业性试验。1-10月通过利用废弃巷道回填矸石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通过该科技项目的实施,对今后十二矿加强矸石源头控制,达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实现绿色开采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必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7.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期周期内,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净投资收益1467.8万元。

7.2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再使80285吨矸石产生,以及不再混入煤中进入流通环节,将会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和洗选成本,同时对提高洗煤厂的精煤产率,对减少洗选设备磨损率、延长洗选设备的使用寿命,都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3篇

全国煤炭产量将超过33亿吨

日前,国土资源部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石油2亿吨以上,天然气1600亿立方米以上,地面抽采煤层气100亿立方米。铁、铜、铝土矿、钾盐等重要矿产的国内保障程度保持现有水平或得到提高。

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在介绍国家《规划》时说,国家将通过增加资源储量,满足建设一批大中型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基地的需要,使重要矿产品产量平稳上升。

《规划》明确,到2015年,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10%以上,完成约50处重要矿产地储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平均分别提高约5个百分点。其中,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建设,以及基本建立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等,将成为重要的努力方向。

“变运煤为送电”

山西转型应对煤电之争

近日,煤炭输出大省山西同时与其他两省签署了两个合作协议:一是和山东省签署了向后者供电的协议;另一个是与河南省签署合作建设从晋中到山东日照的“煤炭出海铁路大通道”。

关于向山东供电,山西省副省长李小鹏认为,我们要努力做到转型发展,变输煤为输电。今后我们不但通过铁路把煤炭送出去,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它变成电能输送。

山西目前正陷入煤炭销售困局。在不久前召开的煤炭定货会上,煤炭和电力两端企业因为价格问题再次顶牛,迟迟没有签约。业内人士指出,这次和山东签定卖电合同,山西是在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发电企业不买煤,山西省就自己建电厂,自己消化煤炭资源。

至于山西这次计划的变输煤为输电,能源专家周大地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这样的做法算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但长期来看,通过煤炭大省卖电来解决煤电之争,其实是应急之策。煤电之间的电煤价格的争论,很难通过这种输煤输电本身来解决。

山西煤炭新战略

兼并重组多方博弈陷入僵局

煤改,在山西尤为艰难,因为涉及到多方利益。煤老板、地方政府、大型国有煤炭集团,三者在利益纠葛中艰难前行。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业界视为新一轮煤改的开始。

根据《意见》,年产量不到300万吨的煤矿,将被兼并重组,而兼并重组的主体,则是山西省境内的大型煤炭集团。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和中煤平朔公司等大型煤炭,将受到政府大力支持,兼并重组小煤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

山西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煤炭战略改革。山西的煤炭资源,将要进行一次重新分配,煤炭行业也在进行着又一次的洗牌。事实上,煤改计划,触及的并不仅仅是煤老板的利益,一旦小煤矿被兼并重组,煤矿的管辖权就移交到国有企业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很难插手。在多方博弈中,兼并重组处于两难境地。

“十一五”规划项目

中煤平朔露天煤矿开工建设

日前,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君亲自宣布开工令,中煤集团平朔东露天煤矿正式开工。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4篇

1月24日国务院安委办主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全国安全生产会议上指出:“2006年全国大多数地区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安全形势相对好转。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福建、新疆6省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幅度超过50%。”充分肯定了福建省2006年煤矿安全所取得的成绩。

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挂牌成立一年多来,创新工作机制,以坚决打好整顿关闭为龙头,以治理水害和顶板事故为重点,以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抓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省煤矿安全形势成效显现:2006年1-12月,全省煤矿共发生各类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起数下降了44.87%,死亡人数下降了47.37%,百万吨死亡率下降3.19。

福建省煤矿地质条件差、乡镇煤矿是从小煤窑发展起来,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帐多,办矿起点低、安全基础十分薄弱,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难度大。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后,立足福建实际,及时下发了《2006年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要点》,提出“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监察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三下降,一杜绝”(即事故起数下降、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杜绝10人以上死亡事故)的总体工作目标。同时,编制了《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煤矿安全执法监察计划》,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按计划组织监察,全年累计监察、检查煤炭管理企业、生产矿井168井次,查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隐患1360条,对2处矿井做出停产整顿的决定。

切实抓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在2005年全省累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33家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淘汰关闭矿井36家,目前关闭工作已全部落实到位;2007年,我省计划淘汰关闭矿井29家,并且争取提早完成。积极推进资源有效整合。根据国家11部委要求和省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联合省经贸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省安监局等有关部门,结合福建省煤层薄、地质结构复杂的自然特点和省内煤矿规模小、数量多、水平低的历史状况,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以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的矿井为主体整合其他矿井,以大型煤矿企业整合小煤矿,引导我省煤炭工业走一条健康发展之路。突出抓住矿井水害、顶板事故、“一通三防”等薄弱环节和雨季、台风等重点时期,有效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确保事故总量下降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两次较强台风和雨季期间,全省共有213个井次煤矿停止生产,撤出井下作业人员23000余人次,全年全省没有因台风和强降雨发生煤矿死亡事故。

建立健全抓落实的督查机制,强化督办工作。截止去年年底,该局共收到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件35件,办理办结34件,正在调查落实1件,领导批示件办结反馈率为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报告。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开采顺序;配采;工作面接替

中图分类号:TD43文献标识码: A

1 开采顺序

1.1 合理的采掘顺序应满足的要求

合理的采掘顺序应满足如下要求:符合煤层之间采动影响的制约关系,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保持开采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使矿井持续稳产高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巷道维护长度,实现合理集中生产;节省井巷工程,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便于灾害预防,利于巷道维护,保证生产安全可靠。

1.2 前进式与后退式

开采水平内采区的开采顺序有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从满足矿井初期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少、工期短、投产快的要求出发,采用前进式有利;从便于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维护,采后密闭、减少漏风,回收大巷煤柱考虑,采用后退式有利。由于矿井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不同,这两类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重要程度不同,在具体的矿井条件下,应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加以确定。

对于上山采区,尤其是第一水平的上山采区,采用前进式开采可以减少初期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工期短、投产快,由于大巷一般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大巷维护、矿井通风、采区防火密闭等都没有什么困难,因此一般均采用前进式。

1.3 下行开采与上行开采

上、下水平和上、下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从防止采动影响的角度出发,一般均应采用自上而下的下行式开采。同一开采水平内的上、下煤层或煤组分别布置采区时,一般应先采上层或煤组的采区。只有当上、下煤层或煤组相距远,经论证或核查无采动影响关系,又有先采下部煤层或煤组的需要时(如井筒靠近下煤组,要求及早投产;下部煤层或煤组的煤质不同,配产需要等),也可以先采下部煤层或煤组。

2 配采及采煤工作面接替

2.1 配采

矿井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需要,保证矿井产量,达到均衡、有效、合理地开采井田范围内的煤层,在设计和生产中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分布特点和开采技术的不同,在相互衔接的各时期内,各采区、工作面开采程序和部署上所作的统筹安排称为配采,也称配产。

配采应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根据配采的具体内容不同,所遵循的原则各有侧重。

(1)不同厚度煤层的配采是对同时采薄煤层和厚煤层的矿井,为了防止吃肥丢瘦造成后期生产被动、产量下降,所采取的薄厚煤层之间产量按一定比例关系搭配开采,一般情况下应与其储量所占的比重大体相同。

(2)不同煤类或不同煤质的煤层配采,对于同时开采动力煤和炼焦煤的矿井,一般按其储量所占的比重,或者按地面洗煤厂的设计能力确定两者的产量比重,进行分采分运;对矿井所开采的煤层属于同一煤类,而煤质中所含灰分或硫分高低相差悬殊时,应根据混合后所要求达到的灰分或硫分含量指标,确定相应的产量比重,进行搭配开采,以满足用户要求和提高矿井生产效益。

(3)对于上、下组煤层或同一组内上、下部煤层,分别布置采区同时开采的矿井,应使上部煤层的开采强度不低于下部煤层的开采强度,并且避免在其开采范围内的相互采动影响。矿井生产初期上部煤层的产量比重大于下部煤层,拉开一定距离后,产量比重再作适当调整。

(4)厚煤层分层开采时,上分层与下部各分层的配采,要在保证上分层超前开采的基础上,按煤层分层数目和各分层采高计算上分层产量所占的比重,在配采中应不低于这一比重。

(5)矿井生产中两翼之间的配采,其产量比例应与储量分布的比例大体一致,以便防止一翼迅速采完,形成后期矿井长时间的单翼开采,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难以保证矿井产量、运输紧张、通风不利、管理复杂、技术经济效果下降等问题。

(6)具有煤与瓦斯突出、需要先开采保护层的矿井,瓦斯涌出量大、需要预先进行瓦斯抽放的矿井,不仅保护层与被保护层要按一定比例进行开采,而且要考虑到超前掘进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对配采比重的影响。

2.2 采煤工作面接替

矿井生产过程中,按产量计划要求,一个采煤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由另一个准备好的采煤工作面投人生产,所形成的相互衔接关系称为采煤工作面接替。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和接替工作面的合理安排,对矿井生产影响很大。为满足矿井产量、效率、效益等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在矿井生产期间,每隔一定时间需要编制长远的(5-10 a)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每年都要编制年度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是安排采煤队和编制掘进进度计划的依据。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包括接替工作面的安排及与接替有关的工作。

2.2.1 编制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1)根据已批准的采区设计和工作面设计,在图纸上测绘并计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参数,诸如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高、煤层有效厚度、可采储量等,掌握煤层地质构造情况。

(2)确定各个工作面所采用的采煤工艺,安排采煤队组,估算预期的日进度、产量,计算可采期。

(3)编排工作面之间的接替顺序。当全矿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数目较多时,其接替顺序可能有若干个不同的组合排序方式。这时要按照开采程序合理、保证矿井产量、生产集中、便于采煤队组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及各项配采要求,通过对比分析,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编制出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图表。

(4)对照初步编制出的接替计划图表,检查并核实与此图表有关的巷道掘进、设备安装能否如期完成,运输、通风等辅助生产环节的系统和能力是否适应。如有问题,需调整接替计划,或提出应采取的措施,最后确定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正式编制接替计划图表。

2.2.2 编制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要以可靠的储量为基础,充分掌握煤层及地质条件的变化,并预计到这些因素对开采的影响。对于开采村庄、水库、铁路下的压煤,要事先与有关方面达成必要的协议。

(2)在上、下煤层(煤组)之间,上、下区段之间,开采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确保技术上允许的合理开采程序和必要的超前时空关系。

(3)满足矿井生产能力或计划产量的要求,即选定的接替工作面应使各个时期的回采工作面产量之和,不小于矿井产量中所要求的回采产量。

(4)尽量满足各类煤层,不同开采技术条件的煤层、分布在矿井两翼的煤层之间,多项合理配采比重的要求。

(5)合理集中生产,避免战线过长和生产分散。尽可能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和采区生产能力,减少同时生产的采区和工作面数目。

3 结论

(1)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随着采掘工程的扩展和延深,对煤层地质条件的了解会更近于实际,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因此,各类煤层的合理配采,不同开采技术条件煤层的合理配采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考虑上述多种配采内容,全面综合的进行矿井配采,有时十分复杂,短时期的配采计划难以全部顾及,只能按主要的影响因素确定。配采原则主要通过编制采煤工作面和采区接替计划具体体现。

(2)采煤工作面接替时,与之有关的工作包括生产工作面开采结束时的“终采”和设备拆除,供接替的新工作面准备、设备安装、生产系统检查、验收和试生产,以及采区内通风系统的调配等,在编制接替计划时都要做适当的考虑。

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以图表形式表达。表中的内容有工作面编号,所在采区和工作面的长度、采高、日进度、可采储量和月产量,开采的年度、月份。

参考文献

[1] 张先尘,等.采煤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

[2] 陈炎光,等.中国采煤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抚顺煤矿;西露天矿;新市街;南满铁路

Abstract:Fushun is regarded as China’s Coal capital with long time span and complicated types. The paper inducts Fushun city’s development histo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alysis coal production’s characters at every stage along with urban space evolution. It belongs to a basic research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Fushun.

Key words:Fushun Colliery;west open pit;new town;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2-44(7)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在中学教科书上即被誉为中国的“煤都”。她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南部,三面环山,浑河由东向西穿过市区,将城市自然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图1)。浑河及各支流下游有较开阔的平原,是煤田所在地。抚顺煤田形状狭长:南邻山脉,北至浑河,东起东洲河,西至李石寨,东西全长20km,南北倾斜4km,其中西露天西部煤层厚达140m,是世界罕见的特厚煤层。总体而言,抚顺煤矿工业经历了清末民族资本集资开矿、满铁时期的长期经营、苏联军管和国民政府的短期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和市场经济下艰难的产业转型等阶段,其系统组成和运作方式与历史大潮紧密相连。

1 相关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抚顺煤矿历史、生产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涌现出多部文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从全国范围综合研究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其中对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煤矿中心抚顺进行了论述。《煤都抚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出版,勾画出抚顺城市建设的基本轮廓。在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抚顺建筑志》等专业志书从建筑布局、建筑技术等角度出发,提供了某些建筑经济技术指标,部分内容涉及到与煤矿工业遗产相关的建筑类型。东北城市规划历史是近20年来较为蔚然的话题,日本学者越沢明(Koshizawa Akira)、中国学者李百浩、汤士安是该领域的核心开拓者,他们在满洲城市发展史或东北城市规划史方面做出了填补空白性的贡献。

应该看到,东北城市规划与近代工业建筑的研究由于原始信息稀缺、资料来源单一,近年来成果比较匮乏。在“面”的研究已经铺开的基础上,“点”的成果多集中在大连、长春等大城市。抚顺煤矿在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时期均处于极为重要的资源中心地位,特别是满铁时期曾对抚顺进行了重点的城市建设,至今影响深远。抚顺城市建设档案馆存有一定数量与煤矿工业和城市建设有关的内部资料,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历史图纸与图像、各时期政府法令法规和组织建构等文件,但至今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专业著作和论文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抚顺的煤矿,不过限于篇幅和专业侧重点,目标不一致。本研究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特定历史阶段抚顺煤矿的规划沿革、煤矿遗产的直接组成进行概述。满铁时期抚顺的规划思想无疑是抚顺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的谱系,特别是明晰殖民时期工矿类城市的历史变迁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经过70年的演变,煤矿发展导致了城市格局的改变,所保留的历史信息至今究竟如何?对此,中外学者尚未涉及,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这类工作大多比较滞后。亟待梳理1905~1945年日本人在抚顺煤矿的重要规划活动,以期抓住抚顺煤矿产生与发展的核心历史阶段,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照研究,从而为保护重要工业遗产提供基础性依据。

2 抚顺煤矿城镇的发展沿革

2.1 因矿而兴——千金寨的兴起

近代抚顺的城市雏形从千金寨开始。20世纪初期千金寨为抚顺市区南部千金山脚下的一处小村落,人口不过千。1905年日本建立抚顺采炭所后,开始大兴土木。1915年抚顺县治迁至千金寨,并迅速繁荣,20世纪30年代,千金寨是满洲地区最为繁华的矿业卫星城,成为当时抚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哈尔滨、长春、大连并称为东北四大工业都市。

1908年,抚顺炭矿强行征购千金寨北侧、西侧农田1000余亩(约67km2),用以修建千金寨“日人街”,即抚顺炭矿日籍职员生活区。同时,抚顺炭矿总务科负责编制了千金寨建设规划,这是近代抚顺第一部城市建设规划(图2)。它以千金寨火车站为中心,东部为炭矿职员住宅,西部为一般居民住房租赁地,市区成矩形。1909年,日人街的暖气、供水、供电、煤气等基础设备便基本齐全,其设施在当时是最现代化的。日人街的建设体现出典型的满铁附属地规划原则:“纵观满洲之未来,应以崭新的近代产业城市为目标,树立统合日中两街之市街建设规则,以奠定附属地发展之基础”。

然而,抚顺西部煤田煤层厚,距地表近,特别适合露天开采。把投资巨大的市街建立在极易露天开采的特厚煤层之上令日本人懊悔不已,这就促成了千金寨市街的搬迁,它造成了抚顺城市中心的转移,是抚顺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为谋求新的规划,1920年出台了《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细要》。

2.2 城市中心的迁移——“新市街”规划

《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细要》的核心是新市街的选址问题,“新市街”中心最终确定在今抚顺南站一带,并据此为轴心向外辐射。以火车站为中心又分为两个地段,铁道北为粮栈集中地段,南部是由商业区和居民区组成的混合区。火车站东部丘陵为日本人和煤矿职员的聚居区,由于该地处于浑河永安桥旁,所以被命名为永安台,西部平坦地带为市街建设用地(图3)。

(1)居住区。位于永安台丘陵部位,住宅专为日本人设计,分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等级。住宅区内配备完整的公共设施,如浴池、俱乐部、幼儿园、商店等。丘陵的顶端(老抚顺市委办公楼一带)设置直径200m的圆形广场,以此为中心布置放射环状道路。

(2)商业区。新市街的商业集中在中央大街,两条斜路,永安大街(今民主路)、千金大街(今解放路),以及东四路、东三路和西五路。商业区道路全部为沥青柏油路面,粮栈区为经受载重马车,铺装石板路面。

(3)工业区和铁道区。铁道区是以火车站为中心的铁道用地;工业区位于商业区西部,地处杨柏河对岸一带。这里是抚顺炭矿经营的重工业(发电所、西制油厂等)所在,一般的轻工业允许在商业区内或混合区内设厂。

(4)公园及风纪区。以永安台丘陵地带为中心,修建东公园、西公园和南公园。中心广场的东部建东公园(今劳动公园),中心广场西部,丘陵下建西公园(今儿童公园)等。“风纪区”为妓院集中地区,抚顺炭矿在新市街划出矿用地11.57km2建“欢乐园”。

(5)粮栈区和特别区。粮栈区为在铁道车站附近贮藏农产品并转运交易的中心;特别区位于市区南部,为墓地、火葬场和日本守备队驻地。

(6)“满人街预留地”。1931年,在千金寨北侧的浑河河床上,用露天崛的层土和页岩填垫出一块土地,作为千金寨中国人转迁用地,称为“满人预留地”,即“新抚顺”,它笼罩在工厂区排出的废气和烟尘之下。

2.3 新市街与千金寨市街的对比

1935年千金寨陆续迁完,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千金寨市街和新市街在城市中并存,从历史图纸可以清晰的看出,新市街的规划体现出更为强烈的满铁附属地规划特征,如在城市形态上以车站为中心,铁路两侧土地性质极不相同,站前为城市商业中心,站后为工业用地。它套用了台湾殖民地的规划模式,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Gotō Shinpei)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市街明显的城市中心和放射形道路也体现了欧洲古典主义的影响:强调城市构图、轴线和视觉对景;主次干道整齐分明,建筑安排服从于形式的秩序感。同时,注意功能合理分区,重视道路、市政、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又带有早期近代功能主义规划的特征。它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佐野利器(Sano Weapon)是东京大学的教授,日本第二代现代建筑师中的领军人物,抚顺的新市街规划也被认为是“满铁都市计划的总决算”。

就千金寨市街和新市街内部区域对比来看,华人聚居区与日本为本国移民兴建的“日人街”同样泾渭分明,两者在空间尺度、公共设施、规划的完善性等方面有天壤之别(图4)。

2.4 抚顺第一部城市规划——都邑计划

为进一步扩大煤矿开采规模,随着满铁附属地的行政权1937年移交到了满洲国手上,1939年4月,日本制定了抚顺历史上的第一部城市规划“都邑计划”(Metropolitan Plan of Fushun)。确定以抚顺火车站为中心,东约13km,西约15.5km,南北各4km,总计约187km2的控制范围为抚顺“都邑计划控制区域”,规划30年后发展人口为64万。“都邑计划”确定市街面积为133.69km2,其中未来市街用地为63km2,计划分3期实施:由于日本后来战败,“都邑计划”没有完成,基本上只完成了第一期的规划,即大瓢屯地区(Ta-Piao-Tun)居住和工业区的规划。

“都邑计划”采用了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手法和开发模式,重点考虑工业的开发与建设,技术比较先进,为日本的战争经济带来巨大的掠夺性效益,但也为日后抚顺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埋下了诸多隐患。20世纪40年代,抚顺的城市布局基本形成,逐步发展为分散的带状城市。市区浑河以南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煤矿连接成片,工业就近布置,造成工厂、矿山、商业街和住宅交错布局,缺少功能分区,生产空间与城市空间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致使其相互制约,同时城区建设在煤层之上给以后的城市和工业发展带来限制和后患。

3 以满铁为中心的抚顺煤矿经营

3.1 满铁与抚顺碳矿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历时一年的日俄战争以沙俄完败告终,日本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并逐渐占据抚顺的全部煤矿,至1937年抚顺进入了漫长的“满铁”时期。满铁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mpany),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和约》(Treaty of Portsmouth)使日本获得了关东租借权与南满铁路,满铁于次年创立,1907年正式开业,总资本2亿日元,一半来自日本政府,另一半主要来自日本皇室、贵族、官僚。就其性质而言学术界见解较为一致,李百浩先生称其为“代表国家政策的特殊公司”。满铁的四大支柱为铁路、煤矿、地方经营和地方调查。

抚顺煤矿和鞍山制铁所、阜新煤矿并称为满铁的3大企业。抚顺煤矿和煤矿附属企业是当时满铁的重要财源,其收入仅次于铁道运输的利润,占满铁总盈利的25%。抚顺煤炭大量运往日本,对日本大型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如日本制造军舰的钢材必须用抚顺煤炼制,否则钢号达不到标准。日本对抚顺煤矿的占据不仅解决了其本国煤炭不足的问题,还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发展这些地区的殖民经济。从满铁线路图可以清楚看出,抚顺煤矿位于南满铁路中部,且毗邻南满铁路和满洲国国铁线路的交汇地奉天,满铁在此处特别引出抚顺支线用以运输抚顺煤炭(图5)。满铁经营抚顺煤矿的近40年中,两亿多吨煤炭被掠夺,抚顺煤矿可谓“满铁的心脏”。

在日本占据抚顺煤矿期间,先后成立了一系列重要机构以加强对矿区的控制。1905年5月1日,日军成立隶属其大本营的“抚顺采炭所”,利用旧坑开采,专供军用,9月该所被划归日军“野战铁道提理部”,将华兴利公司的千金寨坑、抚顺煤矿公司的杨柏堡坑以及老虎台坑组成了“采煤第一班”。1907年4月,满铁在抚顺成立其直属机构“抚顺炭矿”,1911年前称为“抚顺炭坑”,不仅垄断了抚顺地区的全部煤炭资源和油母页岩储量,而且经营着一大批类型多样的附属事业。由于此时的抚顺煤矿设施简陋,“抚顺炭矿”在对抚顺煤田进行勘测的基础上,于1907-1928年制定并实施了三期煤炭开发计划。这三个计划的实施,使抚顺煤矿工业真正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

3.2 若干重要煤矿的建设

“抚顺炭矿”对煤矿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煤扩建、新建和技术革新,为日后抚顺5大煤矿基本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长远的发展铺设了道路。其具体情况为:

(1)在抚顺炭矿的第一期(1907~1911)的开发计划期间,在千金寨村附近和杨柏河东相继开凿两新竖井投入生产,并以著名日军将领姓氏命名,即著名的“大山坑(Oyama)”和“东乡坑(Togo)”,经过漫长的演变,为现抚顺胜利矿的前身。

(2)原抚顺煤矿公司的老虎台坑在1907年改编为“老虎台采炭所”,并于1920年合并了1915年新开的“万达屋采炭所”,此为现老虎台矿(Lao-Hu-Tai)之前身。

(3)抚顺炭矿第二期(1912~1918)开发计划期间在抚顺煤田西部开始开挖小型露天煤矿,第一露天崛和第二露天崛,后先后废弃;1927年,开始建设第三露天崛。1938年,三坑合并,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露天矿场(Ku-chengtzu open cut),西露天矿现存并改建为矿业博物馆。

(4)一批由中国商人经营之的煤矿,均陆续为“满铁”所吞并。如1917年华商张慎修开凿的龙凤斜井,次年便为“抚顺炭矿”吞并,改称“龙凤采炭所”。矿区内标志性的“龙凤竖井”于1934年始建,1936年12月投入使用,其质量和技术指标在当时均堪称世界一流,现存较完整的构筑物及相关历史街区。

(5)除煤矿资源外,1939年,“满铁”开始建设以专采油母页岩为主的“东露天矿”,以满足炼制石油的需要,为新中国成立后东露天矿的前身。

满铁的建设使煤矿生产能力大增,从趋势可以看出,除日本统治末期因战争原因造成的煤炭产量锐减外,抚顺煤矿的年生产能力始终保持较为平稳快速的增长,煤矿工业在殖民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据统计,日本占领时期内总计掠夺抚顺煤炭资源2.02亿吨,平均年产518.8万吨,最高曾达近千万吨(图6)。在此期间,抚顺煤矿迅速发展成与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河北开滦煤矿并列的中国三大煤矿之一。

4 满铁对抚顺城市空间与建筑遗产的影响 ,

4.1 “满铁”时期形成了今日抚顺的基本格局

抚顺的工业和城市面貌自上世纪20年代起逐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城市格局以浑河为轴线逐渐发展为带状分布,市区浑河以南各矿井、工厂根据采煤点就近布置,矿区开始产生接连成片的趋势。1920年,日本推行“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到了上世纪30年代,露天矿开采规模逐渐扩大,1931年已建成东西长6.2km,南北宽1km的大露天煤矿,千金寨地区逐渐被露天大坑所吞没,上世纪40年代,抚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4.2 保留完整的城市中心区

因煤矿工业而产生和改变的城市格局对今日抚顺市中心的影响最为直接。上世纪20年代,由于日本推行“大露天矿掘开采计划”,“日人街”建设开始进行,主要分为社宅区与商业区两大部分。日本人于1919年将突出于永安桥与东乡坑之间的高地作为“社宅予定地”,称为永安台,在这里修建了道路、上下水工程以及大量高档日式住宅。其道路网是从中央圆形广场向周围倾斜的略呈圆形放射线形街路,构成了南北两个街廓,该方案奠定了今日抚顺市委所在的永安台地区的道路结构和基本空间格局。

1923年开始修建商业区。商业区路网以火车站(今抚顺站亦即南站)为中心,以3条放射形大街(中央、永安、千金)为主要轴线,与这3条主街相交的东西向道路分10条,以中央大街为中轴,火车站以南第一条街,中央大街以东称“东一条通”,以西称“西一条通”,以此类推;南北向道路为6条。火车站以东为东一番町,火车站以西为西一番町,以此类推。道路宽度分别为27m、22m、18m、11m等。在商业区的西端,设置游乐区称为欢乐园。这个规划方案奠定了今日抚顺商业中心——站前地区的空间结构。

围绕煤矿生产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日本在满洲各重要城市所做规划的共性,并且体现出超越其本国国内城市规划的高水平。强调城市结构的图案效果和形式美,同时也注重功能的合理分配,表现出欧洲古典主义和近代功能主义的双重影响。在规划选址、建设方式与时序、土地利用等方面,对于今日如火如荼的新城建设仍具有参考价值。如目前抚顺制定的新站前规划方案设计,利用原火车站并不位于放射道路几何焦点上的特点,保留了建于1934年的抚顺南站,并能顺利将中央大街延伸至站北地区,直达浑河对岸,正说明日据时期的城市规划巧妙地考虑了未来城市轴线拓展的需求(图7)。

4.3 区位优越及持续使用的煤矿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为国家生产出了第一吨特钢、第一吨铝和第一桶原油,并由此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和“煤都”,具有典型的工业城市气质。煤矿文化是抚顺工业城市精神的核心,煤矿工业遗产则反映了抚顺的这种精神特质,也是集体记忆的印证。抚顺煤矿的遗产空间集中于今日的城市中心附近,尤其密集分布于永安台和站前这一最为繁华的城市区域,具有极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长期以来由电铁和其他公共交通共同组织起市内联系,2009年电铁客运停止,但其他更为便捷交通方式迅速发展,使遗产的可达性大为增强。

抚顺煤矿的直接组成可概括为“五矿一坑”,即西露天矿、老虎台矿、龙凤矿、胜利矿、东露天矿和深部坑,其中“五矿”构成了抚顺煤矿工业遗存的主体,并深刻影响了抚顺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中心区的肌理。抚顺煤矿的五个主体矿井(坑),除龙凤矿目前废弃外,其余仍处于正常生产进程中,西露天矿、老虎台矿主要进行煤炭采掘;东露天矿进行油母页岩的开采和利用;胜利矿作为试验井田,进行特厚煤层城下开采,瓦斯开发利用,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实验。这些矿井的生产仍是当地经济和国家资源的重要一环,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不会停止(图8)。抚顺煤矿遗产中与生产相关的部分始终处于持续的社会使用过程中,极少中断,并且功能的变更不大,涉及城市功能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等部门选择在满铁时期遗留的矿区内工作,这种情况大多延续至今。煤矿遗产中的管理、居住、医疗、教育、交通、园林、水源等功能也能长期提供原有或相近的服务,目前数量已经不多,但类型依然存在。

5 结语

煤炭曾是各类新式工厂、军事、交通运输的动力之源,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影响非常深远。有鉴于此,1999~2002年,英国考古学家斯蒂夫·休斯(Stephen Hughes)领衔完成了《国际矿业遗产研究》,它对煤矿工业遗产的概念、价值属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梳理。满铁时期抚顺所留下的工业遗产值得学界关注,它不仅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考察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堪称世界工业建筑历史的一部分,具有科技史、建筑史、环境史、生活史、革命史等方面的研究意义及学术价值。

抚顺工业遗产,特别是矿区建筑与规划遗产具有独特性,它充分显示出日本将西方的规划理念与日本近现代建筑经验引入我国东北地区,摸索一条煤矿开采与城市发展协同的近现代道路之历程。佐野利器等日本第二代核心建筑师为领军人物的直接参与,有助于将抚顺在满铁时期的规划成果体系化,规划至今成为城市可识别性的标志。与此同时,抚顺城下压煤是满铁时期遗留下的严重后果,当时将石油、发电、机械等主要工业及城市中心区建筑于煤层之上,这是昔日殖民统治为当前城市发展空间埋下的隐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急速膨胀,胜利、老虎台、龙凤3个矿井开采逐渐进入市区,其开采影响甚至进入了城市中心密集的住宅区和重要工厂之下。因此,继续采煤,城市建筑和设施就要面临威胁,不得不搬迁,城市空间格局也会遭到破坏;保护城市,矿井开采年限就要缩短,煤炭产量必然大幅下降,这两者的矛盾是抚顺煤矿生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死结。除了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大规模的拆旧建新之间的尖锐矛盾外,抚顺露天矿坑具有遗产空间和废弃地的复合特征,如何妥善保护与利用,目前的研究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盲点。本研究是详细梳理遗产本体价值的基础性探讨,对未来有重点地加以煤矿遗产展示利用具有客观评判性。

参考文献:

[1] 孫毓棠,汪敬虞.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44-56.

[2] 煤都抚顺编写小组.煤都抚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1-101.

[3] 李宝顺.抚顺建筑志[M].沈阳:沈阳建筑出版社,1996:1-580.

[4] 汤士安: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1-700.

[5] 越泽明.州国都计划[M].欧硕,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28.

[6] 龚丽媛,邢铭.抚顺市城市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1-87.

[7]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裁室地方部整理委员会.满洲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上卷)[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193.

[8]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抚顺矿碳概要(日文地图与说明册)[M].出版者不详.1935.

[9] 越沢.中国东北都市计画史[M].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109.

[10] 满州建筑协会.新撫順の市街計畫と其の建築[J].满洲建筑协会杂志,1933,13,(4):22.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7篇

一、电厂建设的优势

(一)优越的厂址条件

电厂经专家进行厂址比选,最终确定建于岩脚镇老坡底。老坡底厂址总体地势平坦,厂址可用地东西宽约850M,南北长1400M,厂址用地范围内最高高程1225.9M,最低高程1172.9M,高差53M,自然坡度在0%—10%之间。厂区覆盖层较薄,多为种植土,有基岩出露,地质构建简单且较稳定。原定厂区零米标高为1178.00M,后考虑下游阿珠电站建设的影响定为1185.00M,场地所处位置三岔河自然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176.78M,受百年一遇洪水影响较小。

厂址地处供煤矿区开发规划中心,所有规划矿井均在40Km范围内,煤炭平均运距为20.6km。且该厂址紧邻三岔河,取水方便,取水距离仅为950m,高程15m。六纳公路(三级油路)、仓边公路(四级)从厂区穿过,经改造提级后,可确保大件设备和今后煤炭运输。

(二)丰富的煤炭资源

1、井田勘探情况

特区境内共有8个含煤构造单元,其中有25个井田勘探程度达到精查或普查,勘探程度较高。根据已通过审查的《矿区总体规划》、《西部矿区总体地质报告》,西部煤炭资源储量为33.004亿吨,其中电厂供煤区域内主要4个井田的勘探程度和探明储量分别为:①黑拉戛井田:精查,2.5亿吨;②化乐井田:普查,12.2亿吨;③井田:普查,1.7亿吨;④新华井田:普查,1.87亿吨。四个井田合计储量18.27亿吨。

2、开发现状及规划情况

特区共有14个产煤乡镇,59对乡(镇)煤矿,总设计生产能力234万吨/年,区内省属国有煤矿4对,设计能力150万吨/年。邻县水城现有乡(镇)煤矿154对,总设计能力480万吨/年。

随着化乐、新华井田普查勘探工作的完成,储量趋于明确,特区已委托省煤矿设计院编制完成《矿区总体规划设计》并通过了评审。规划新建6对矿井,总能力675—805万吨/年,另有地方配套且通过验收的乡镇小煤矿9处和在建小型矿井2处,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本期规划矿区总规模为735—865万吨/年。

(三)便利的交通位置

拟建的电厂位于特区北部的岩脚镇老坡底,距城区约20公里。区内公路运输干线以S102省道、至纳雍、至织金、至晴隆县道(均为三级)为主,其余邻县和乡镇均有四级公路相通。为配合电厂建设,市政府已规划在2006年前将主要产煤地至电厂4条公路改造成二、三级公路,以满足电厂供煤运输的需要。在大件运输上,离电厂最近的火车站为那玉火车站,距电厂约16公里,本工程所有大件运输设备及其它设备材料均可运至那玉站,然后经六纳公路运至现场。

二、电厂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自2010年2月以来,特区举全区之力抓电厂建设,按照电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工作。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具备进场做施工准备的条件。

(一)在项目技术准备上,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工模型试验、厂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价报告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取得批文;电厂工可研报告已于今年3月25日通过国家电规总院进行的评审;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已编制完成待审;环境评价报告书近期编制完成;电厂项目初步设计的现场勘察测量、接入系统的设计方案及项目核准支持性文件取证等项工作正在进行。

(二)在项目用地上,电厂所用的土地及地面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已完成,其工作深度已能满足预征地要求。厂址用地预审资料已于2011年12月通过省国土厅审查并上报国土资源部,同时对电厂冒机冲灰场的土地丈量及地面实物调查工作也已经结束,目前正按核对资料要求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三)在电厂供煤上,《西部(即矿区)煤炭总体地质报告》、《电厂(一期120万千瓦)供煤规划》已通过评审;电厂主供煤区内的化乐、新华井田普查工作和探矿权办理手续已于2011年11月完成;电厂配套的《矿区总体规划》(735—865万吨/年)编制完成,并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初步评审和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中咨公司评审。根据已通过评审的《西部煤炭资源总体地质报告》,电厂供煤区域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33亿吨,且煤种主要为贫瘦煤,是典型的动力煤。

(四)在交通运输上,为配合电厂建设,市政府已规划在2006前将主要产煤地至电厂的4条公路改造成二、三级油路,分别是红岩脚20km;梭戛至县界公路38km;羊场经新场乡至化乐煤矿35km;经新窑、堕却至长箐29km。主要运煤公路立火至岩脚二级油路拟于明年动工修建。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因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电厂法人组建方案尚未落实。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早研究批复电厂法人组建方案,并纳入率先实施方案。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第8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13〕99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巩固、深化和提升,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上见实效,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我市煤矿安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全市煤矿安全、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全市煤矿安全事故总量控制在达州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杜绝较大及以上煤矿事故,实现全市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年初组织煤矿全体从业人员开展“新安法”宣讲教育培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二是督促煤矿及时送培矿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增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三是组织煤矿职工开展“五大灾害”防范、自救互救知识和岗位技能全员培训。煤矿班组长以及新工人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老工人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结合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3—5月认真开展好春节后煤矿复产复工工作,切实做到“隐患治理行动查出的隐患未整改结束的不得复产复工,不安全不复产复工,不达标准不允许生产建设”,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机械化、水害普查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力度。一是督促船儿河坝煤矿和万田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二是督促红旗煤矿和陈家湾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机械化矿井;三是督促文家岩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水害普查治理示范矿井;四是除攻坚战要求达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矿井外,督促其它所有生产矿井必须在2015年10月底前达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井在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前必须达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要求(停产停工煤矿除外)。

督促各煤矿全面摸清本矿区水、火、瓦斯、煤层自燃等隐蔽致灾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严防隐蔽致灾因素引发安全事故。一是督促长石煤矿、船儿河坝煤矿、文家岩煤矿、右岸口煤矿、同兴煤矿、红旗煤矿、徐家湾煤矿、长石二煤矿、龙洞沟煤矿、刺竹沟煤矿、洞湾煤矿今年内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红欣煤矿三井、万田煤矿、关田坝煤矿、黑石溪三煤矿、赵家河煤矿5家停产停工煤矿在复产复工后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二是督促设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建立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机构,配备人员,完善措施,配齐设备;三是督促所有煤矿编制完成《水患现状调查报告》和《水温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落实探放水制度,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建设。

一是督促我市各煤矿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支撑的技术管理体系,配齐配强采掘、机电运输、通防、防治水、监测监控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矿井至少2名,建设矿井至少1名),完善“五长、五科、五队”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二是推进班组安全建设,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三是督促生产矿井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矿井按设计专篇要求时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

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制定2015年度*市安监局煤矿安全监管检查计划报市政府批复,报达州市安监局、川东煤监分局备案,并按批准的监管检查计划认真执行,重点强化煤矿通风、瓦斯、机电运输、防治水、粉尘等隐患排查整治,防止煤矿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大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检查力度,保障煤矿安全稳定。

一是督促煤矿严格按照《煤矿初步设计方案》和批复的《安全专篇》购置各种安全设备,煤矿所有入井设备必须是具有煤安标志;二是组织煤矿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仪器、仪表检定;三是10月底前组织煤矿开展通风阻力测定;四是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期开展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试。

加强煤矿密闭管理,加大暗访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煤矿未批先建、边建设边生产、超设计范围施工、超核定头面作业、擅自打开井下密闭、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规范我市煤矿安全生产秩序,促进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是对列为关闭的煤矿开展回头看,确保“关实、关死、关到位”;二是完善关闭煤矿档案资料;三是加强与国土、工商等部门衔接,妥善推进兼并重

组工作;四是加大督促煤矿关闭互助资金的支付力度,确保按期支付到位。 一是对生产能力、生产要素有变化的煤矿,在煤矿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上全部真实上报、公示;二是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的监管,确保煤矿按质、按期竣工投产,2015年计划督促徐家湾煤矿、陈家湾煤矿、长石二煤矿、洞湾煤矿、刺竹沟煤矿、黑石溪二煤矿、万新煤矿、三台寺煤矿竣工验收投产;三是继续作好煤矿企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淘汰落后产品和旧的生产工艺;四是严格煤矿采煤工作面接替、采区接替、水平接替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