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2 06:22:38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1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学习的自觉性及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我们整合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时要掌握以下四大原则:

(一)不要过多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要突出实践知识点。

(二)不要过多地设计较难的会计业务题目不暇接,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设计小型企业比较通用的会计业务,如货币资金收付、薪酬业务核算、材料业务核算、固定资产购买处置及折旧业务核算、产品销售业务核算等。

(三)要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核心,重点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工作适应能力。

(四)各项业务要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不能业务之间断裂,让学生形不成会计的完整核算体系。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这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时,突出“工学结合”就是把现场真实的会计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册搬到学校,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结合。“加强实训”就是从会计岗位需要出发进行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岗位技能培训,会记账、会算账、会用账,走入社会工作时能顶岗。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的设计

(一)以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线

根据财政部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岗位可归纳为十类:1.出纳岗位;2.工资岗位;3.材料岗位;4.固定资产岗位;5.成本岗位;6.销售利润岗位;7.资金证券岗位;8.往来结算岗位;9.总账报表岗位;10.会计电算化岗位。考虑到小企业不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工资的核算已扩展到整酬核算,上列十大岗位在高职院校可简化为九大岗位:1.出纳岗位;2.薪酬岗位;3.材料岗位;4.固定资产岗位;5.成本费用岗位;6.销售利润岗位;7.资金总账岗位;8.会计报表岗位;9.会计电算化岗位。

(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与会计岗位的融合

我们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2013级培养计划确定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有:《出纳实务》、《财产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总账会计实务》、《财务报表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将这几门会计实践教学课同会计岗位训练结合的具体设计如下:

1.《出纳实务》课程和出纳岗位融合:处理“出纳实务”和“薪酬实务”,包括:库存现金收入业务的处理;库存现金支出业务的处理;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务处理;库存现金、票据及印章的保管;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处理;银行存款支付业务的处理;银行结算方式和有关业务的办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务处理;薪酬记账;薪酬记账的凭证和复核;工资发放业务;工资总分类账的登记;工资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2.《财产实务》课程和材料岗位、固定资产岗位融合:处理“材料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包括:材料凭证的填制和复核;材料实际成本计价业务的处理;材料计划成本计价业务的处理;材料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材料账的核对;固定资产凭证的填制和复核;固定资产购进和处置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财务处理;固定资产及折旧总分类账的登记;固定资产及折旧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固定资产账的核对。

3.《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和成本费用岗位融合:处理“成本费用业务”,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的登记;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编制;产成品收入汇总表的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管理费用明细账的登记;财务费用明细账的登记;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管理费用表的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的编制。

4.《纳税实务》课程和销售利润岗位融合:处理“销售业务及纳税业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各种税收业务的申报和缴纳;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的登记;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的登记;销售费用明细账的登记;应交税费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明细账的登记;营业外收支明细账的登记;各种利润的计算;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业务的处理;利润分配明细账的登记。

5.《总账会计实务》课程和资金总账岗位结合:处理“借款业务”、“往来业务”、其他相关的“总账核算业务”,包括:短期借款业务的处理;长期借款业务的处理;银行利息收入与支出业务的处理;银行借款明细的登记;应收款项业务的处理;应付款项业务的处理;往来结算总分类账的登记;往来结算的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往来结算账的核对;其他相关“总账核算业务”的处理;总分类账簿的设计与登记(含“科目汇总表”等核算形式的应用)。

6.《财务报表会计实务》课程和会计报表岗位结合:练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包括: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应交税费明细表的编制;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的编制。

(三)《会计岗位技能训练指导书》的编制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2篇

2.总账零碎的次要业务操作和流程:首先设置常用摘要,以便填写凭证。其次掌握了凭证的填制、出纳签字、审核,修改、作废、红字冲销、删除、记账等业务处理。使用总账零碎对凭证进行记账,录入银行对账单,查询日记账,进行银行对账。在期末业务中,调整税金,结转损益,定义转账分录,对机制凭证进行审核、记账,最初结账。

3在总账零碎的根底上进行固定资产的设置,启用并初始化固定资产,在选项中进行选项设置、部门档案、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等。录入原始卡片,输出固定资产变化,在月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固定资产减少处理,批量制单。进行对账和结账。

4.进入UFO报表,对表行高、列宽、表格线等进行设定,主动生成模板,并使用到了单元组合等学问,设置了成本表的关键字,填写公式。并经过公式进行计算。

5.薪资管理中,首保守行薪资零碎的初始设置,在选项下录入工资项目及工资计算办法,录入部门和职员档案,输出工资数据根本材料,其次进行结转工资费用,生成凭证,进行审核和签字及对账,最初结账。

二、进修中遇到的艰难及处理办法:

1、会计科目设置这是一步关键的设置,也是简单忽略的地方。刚填制的几张凭证,到了账套主管审核那里就会出现“没有符合的凭证”,出现这样的凭证难道就是这些凭证不需求审核?但是凭证又不能记账。其实这就是没有指定会计科手段缘由,将现金总账科目中的待选科目中的现金转到已选科目中,再将银行总账科目中的银行存款选到已选科目中,成绩就能够处理了。

2、凭证类别设置。在填制凭证中会出现“不符合凭证”等景象,处理此景象的办法在于凭证类别的设置。

3、固定资产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有点难度的。有了工资管理的教训,如今就不会盲目勒四处找了。首先先发动固定资产零碎。固定资产原始卡片已经录入,但在与总账零碎进行对账时会出现一消息提示框,无法完成对账?处理办法:在进行录入固定资产数据时,有些卡片项目需求直接手动录入,有些则能够进行选择。原始卡片录入并保存后就能够与总账零碎进行对账。但假如出现以上提到情况时,用户就必需前往检查,在进行账套参数设置时,用户能否选择了“与账套零碎进行对账”的选项,只有选择了此项,零碎的“对账”功能才干使用。经过对原始卡片的录入,可完成与总账零碎的对账,从而很分明的检查出对账能否平衡,进而决议固定资产能否在月末进行结账。

三、实习心得:

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常进修的理论学问与实际操作相分离,在理论和实训教学根底上进一步巩固已学根本理论及使用学问并加以分析进步,学会将学问使用于实际的办法,进步分析和处理成绩的能力。

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载、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施行监视,旨在进步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使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任务,是加强经济管理,进步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任务就显得越重要。针关于此,经过对会计学等科手段进修,能够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一切的相关会计的专业根底学问、根本理论、根本办法和构造体系,我都根本掌握了,但这些仿佛只是夸夸其谈,假使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使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动手,一窍不通。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学问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深信“理论是检验真理的独一标准”下,以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学问使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干真正掌握这门学问。

两天的实训是在我们充实、斗争的进程中完成的,记得实训的开端是那样的繁忙和疲惫,甚至是不知所措,由于我们的自学能力和分离能力没有很快的分离与顺应,只能依托教师的指导和协助,如今的我们能够称得上是一个根本会计人员了。学校实训的手段就是要加强我们能力培养和职业品德认识的进步,实训就是我们顺应社会任务的垫脚石!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3篇

1.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增速高,但投资效率低下

2004年,石河子地区GDP为250.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8.8472亿元;2013年,石河子地区GDP为427.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7.236亿元。从2004~2013年,石河子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不断的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几年来,石河子地区GDP增长了3.75倍,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了3.29倍。这反映出石河子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支撑。2004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33亿元,占石河子总固定资产投资的6.8%;2013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57,占石河子地区总固定资产投资的5.5%。可以看出,在这个十年间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高速增长。但是石河子地区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回报,十年间,石河子地区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先升后降再升,最高时为37%,最低时为28%,经过缓慢回升,2013年也只有23%,属于低水平的投资效率。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石河子地区在投资方面是高投入和低产出,表明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依然具有显著的粗放性和低效的特征。

1.2农业高科技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

从整体上看新疆建设兵团总人口在逐渐增加,而兵团人口的增加并没有是从事农业的人员增加,而是在不断的减少,近十几年来,兵团从业人员减少了近一半。截至2013年底,石河子地区总人口达到25万以上人,其中从业人口才六万余人。研究表明从业人员的减少了并没使从事农业人员的质量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高级农业技术人才比较短缺。其次,外来人员素质低,以及当地高素质的人才的大量外流造成兵团下降趋势。人力资本的素质偏低,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集约的重要因素发展之一。第三,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还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很少掌握最前沿的农业技术,但在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多,但高素质人才的拥有研发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很多,从而显现出人力资本在开发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偏低,形成了不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

1.3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近些年来,石河子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用于三农问题的经费还是比较低的。财政支农资金在农村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在逐年增加,但相较其他的财政支出与支农资金的相对量是下降的,在二、三产业的投入还是多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同时在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农村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但农民自身的限制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实力的限制,贷款只能是以小额短期贷款为主,但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的农户要发展规模生产,需要长期大量资金的支持,这与农村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形成强烈的反差。信贷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也加大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筹资难度。总的来说,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农村民间资本积累缓慢,除农业银行外的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退出了农村市场,仅仅依靠农村民间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是不能满足农村市场需要的,资金约束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4农业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河子地区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增加的土地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垦荒,过度的垦荒已经导致大面积荒漠植被被破坏。众所周知,荒漠生态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造成破坏就难以得到修护,这直接威胁到生态绿洲的生存。近些年来,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生产平均每年使用化肥的总量超过64万吨,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土壤酸化和结块现象严重,并使土壤肥力再不断的下降。同时,近些年来兵团大规模推广地膜生产技术,农用地膜已经在兵团各个地方广泛使用,但由于地膜的不宜腐化性,土壤中残留的许多没有处理干净的地膜,这些没有处理干净遗留在地中的地膜已影响到土壤的耕作,并且影响到弄作物的生长。并且石河子地区还存在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养分流失严重。土壤盐碱化、土地的过度垦荒、荒漠林的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都成为制约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因素,也说明本地区因为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5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市场调配资源能力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的行政存在机制,自成立承担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任务。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模式,但同时受限于国家、自治区和兵团三重的指令性计划约束。在这种传统的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形成六个统一:统一制定计划、统一安排生产、统一安排投资、统一调拨物资、统一收购产品、统一财政收支,在对企业、团场的生产经营方面在一段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兵团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实践也已经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才是最有效率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往往不能是资源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容易引起浪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绝不能强行施加行政手段,应该让顺应市场规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非市场化的行政直接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不对称信息的行政决策决定了兵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性。通过深化改革,并正确处理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可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了克服按照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建设的一些弊端,兵团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2.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2.1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

农业经济向集约型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慢慢向集约型靠拢,所以相对应在农业经济投资的比列也相对增长,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加快工业的发展,在农业和工业之间产生的一种剪刀差,并长期存在着,但由于这种原因,却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抑制了农业的发展。要实现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一方面对农业的投资需要更加深入,并且需要扩张资金的来源取向;另一方面需要将资金的使用率实现最大化。主要的方法是政府深入投资农业产业,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社,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

2.2完善产业体系,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解决如今农业耕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制约着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此问题,不仅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益从而将农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农业转变别集约型农业。形成集约型农业需要达到以下条件,首先排除传统的粗放型农业模式,把农民的产出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其次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从而促使农业经济的转型由以往的自我满足型到后期的经济商品型。满足以上条件才有希望完善产业体系,并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以适度规模,综合管理办法的实施,发展核心特色产业,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化经营升级。规范经营模式,扩张产业链条选取并培养核心产业依靠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3提升创新科技并加强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升农业生产以及利用效率就必须转型为集约化农业,才可得到增产。创新型科技对产业的架构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科技主要体现在种子、施肥、以及具体实施种植的技术等方面。有211国家重点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地区,其技术创新和推广可与大学相结合。

(1)以大学为主体的,大学自身组织,石河子地区政府参与。重点放在高效的培训上,充分利用高效的优势。除了每个领域的专业学者还有创新研发机构的深层次文化,提供必要的培训名额。特别是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由大学主办,区宣传相关单位,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也参与高效的培训,这样的方式扩大了培训的对象,而相对小的数目的情况下,例如其他行业专业技术的培训。

(2)企业(单位)为主体,参与到大学。此种模式同类与之前的大学模式,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主体,组织培训,提供场地,使大学有关专家给企业或企业人员的专业训练场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组织者可能是一个员工的培训投入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一些公司在同行业中具有相同联合主办的培训需求,参与培训学院同一个人员可以是一个专家,也可以是由大学的专家、专家组开展培训。

(3)石河子举办由政府出资,以这种模式让企业和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当地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但对于一个强大的公共服务培训,要求政府资助,聘请大学专家加强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农业专业知识、农民意识的转变并且提升其综合素质,政府应给予经济支持。具体可以是:有关单位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负责邀请每个高等大学的讲师、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和指导。其他领域,如医药,教育和同类型的培训,都可以采取以上方法。

2.4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4篇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自治区、市委、县委《2020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市与县委的安排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效导向,落实“四个不摘”“八个不变”工作要求,以“冬季攻势”为统领,确保减贫工作平稳转型,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二、领导小组

组 长:杨立(村第一书记)

刘义翁(村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杨立(扶贫站张)

李华(村委会主任)

成 员:牛旭兵(工作队员、扶贫专干)

程芳芳 (工作队员、扶贫专干)

李龙飞(村党支部副书记)

张怡青(村委会副主任)

刘佳涵(村妇联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村扶贫扶贫工作站,承担日常统筹协调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抓宣传培训

1. 深化感恩教育。扎实落实《关于在贫困群众中开展感恩教育的通知》,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帮扶干部,通过“入户走访调研”等方式,加强扶贫政策宣传,进一步算清扶贫“四笔账”,培养脱贫攻坚“明白人”,做到“笔笔清”“项项准”,确保贫困群众记得住、讲得清、说的明。同时,通过宣传栏、展板等方式,对比展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前后的巨大变化,充分反映新时期我村的崭新面貌和干部群众的良好精神面貌,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 强化典型引领。积极选树“扶贫典型事”,由村“两委”人员组织梳理脱贫攻坚以来,本村具有标志性和历史意义的扶贫典型事项,记录奋斗历程,展现辉煌成就。选树“脱贫示范户”,通过制作宣传栏、入户宣讲、抖音平台等方式,让脱贫示范户讲述自己的脱贫经历和奋斗过程,讲述脱贫前后的巨大变化,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感染群众、激励群众,让选树、宣传的过程成为群众知党恩、感党恩的过程。选树“最美扶贫人”,从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和帮扶干部中,选树责任心强、实绩突出、帮扶实绩感人的“最美扶贫人”,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3. 加强全员培训。开展分级各类干部群众约150人,其中:参与扶贫工作的干部(含帮扶干部、村干部)65人、已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一户一“明白人”76人,做到干部群众培训全覆盖。采取集中培训和一对一培训相结合,对我村各级干部可采取以会代训、视频培训等方式进行,对帮扶干部可采取视频培训、集中授课等方式进行。重点培训: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产业扶贫、转移就业、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宣传总结、扶志扶智等方面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项目建设管理、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资产后期管护等政策。对群众采取一对一宣讲、一对一算账等方式进行个性化培训,开展贫困户“明白人”培训,重点培训:党的方针政策、扶贫惠民政策,享受的政策与项目,贫困家庭“明白人”清单;实用技术(特色种植业、林果业提质增效、庭院经济、电子商务等)和就业技能培训以及法律知识普及等。2021年1月15日前,完成对村两委与驻村干部有关“2020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培训、项目资产、巩固拓展、问题整改专题培训;2021年1月20日前,完成对帮扶干部有关宣传培训;2021年2月5日前,完成对贫困群众的全覆盖培训。

(二)抓项目资产

1. 完善村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一是把握总体要求。严密关注村里脱贫不稳定户、因重大事故或突发状况引起致贫返贫风险人员,制定“一户一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确保实现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二是明确工作重点。根据自治区、市委以及县委要求,2021年项目项目申报以产业发展、就业为重点,严格遵循项目申报程序进行编报。

2. 规范扶贫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扶贫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明确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围、类型、内容和工作程序,确定管护主体,规范经营性资产收益的分配使用,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风险防控机制,提前预判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进行评估研判,查找分析原因,分类分级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日常监控台账,确保扶贫资产运营合理合规、管护到位、收益稳定。

(三)抓巩固拓展

1.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以及乡党委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五个不变”,做到村级扶贫领导小组不变、扶贫工作站不变、第一书记与支部书记一起抓不变、“双组长”责任制不变、各级帮扶关系不变,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2. 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因病、因学、因残、因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疫病疫情等容易引起易返贫致贫因素,完善“实时监测、即时预警、未返即防”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一是明确对象精准预警,对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标注或录入的66户238个已脱贫人口(含4户19个脱贫不稳定户)和2户8个边缘易致贫人口及时纳入监测预警范围。二是即时预警迅速响应,对监测预警的结果分析研判并及时处理,研判后不需要实施动态帮扶的则直接消除风险,需要帮扶的立即启动帮扶机制,实施帮扶措施。动态更新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动态帮扶和风险消除台账。三是坚持学习常态化,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通过针对性的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正确理解掌握监测预警机制。

3. 抓好边缘易致贫户提升。加强边缘易致贫户实名制台账管理,全面开展边缘易致贫户致贫风险排查,以解决边缘易致贫户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重点,从产业就业、医疗保障、教育资助、综合保障、防贫保险、扶志扶智等方面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全力抓好边缘易致贫户提升。

4. 抓好脱贫不稳定户巩固。建立干部走访排查、行业单位数据筛查、农户自行申报预警机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中的重点人群,关注因病、因灾返贫等重点领域,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时监测、即时预警、未返即防,把返贫致贫风险降到最低;全面开展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风险排查,制定针对性“一户一策”帮扶方案,确保持续增收不返贫。重点做好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工作,帮助有劳动力的脱贫人口提升能力素质,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劳动增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落实综合保障措施,确保不落一户一人。

5. 抓好产业就业。认真做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总结,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向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认真整理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档案;对已建立的产业、就业等进行梳理完善,提高质量;落实好以产业促增收、以产业带就业各等项措施,拓宽带贫益贫巩固提升的能力。

6. 抓好乡村振兴衔接。着力提升脱贫质量。将产业、就业、教育、生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证脱贫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强基础,调整优化扶贫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等二产深度融合,与文化、电商、等交叉融合,健全联农带农强农有效激励机制,多方式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促进就业稳增收,通过产业就业、疆内外转移就业、龙头企业及乡村车间拉动就业、项目建设带动就业等多种途径,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就业、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做好院内院外“六件事”,因村制宜建设美丽乡村,推动村容村貌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强化新风尚与新面貌,建强意识形态阵地,推动村级文化艺术发展,让农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全面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7. 抓好精准扶贫档案。一是抓好脱贫攻坚总结。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以及乡党委工作安排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开展我村脱贫攻坚总结工作,讲好库木墩村脱贫故事,为叶城县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料,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二是抓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档案管理要求,对照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进行分门别类整理,确保分类准确、整理规范。要安排专人负责,积极协调经费投入,严格档案安全保管制度,配齐相应设施设备,改善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确保安全保管。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潼湖镇;劳动力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3

潼湖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中,伴随着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也开拓了潼湖镇城镇化的道路,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林立。特别是2010年初划入仲恺高新区以来,潼湖镇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人文底蕴、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四通八达的交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3.14亿元,同比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0.80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工业总产值14.0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税收收入5852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国税3480万元,同比增长19%;地税2372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工商税收854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国税322万元,同比增长19%;地税532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农业总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6%。农村人均收入7152元,同比增长8%。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就业的需求,2010年潼湖镇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10094人,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分别达到15368人和6047人,分别比1994年增长了29个百分点、17倍和3倍,而加入仲恺高新区又为潼湖镇引来了大批企业投资,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

一、潼湖镇劳动力人口需求预测

1.影响劳动力需求因素分析

(1)GDP总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在一定阶段内,随着GDP的增长,劳动就业人数也随之增加,中国大部分省份仍处于工业初级阶段,尽管潼湖镇所处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程度较高,但潼湖镇发展相对滞后,甚至落后于中部一些城镇,因而符合该经济规律,如图1所示,GDP与劳动力就业人数尽管存在一定波动,但两者均呈现上升趋势。

(2)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根据2001年至2011年《惠州市统计年鉴》以及潼湖镇2007年至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计算得出潼湖镇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列表,如表2所示,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增长率并不稳定但不难看出伴随着该产业GDP的增长,就业量不断增加。比较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影响,因为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势必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而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就业,第一产业据推测就业人数应呈下降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对劳动力需求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将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新产业兴起,可以提供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增加投资也有利于科技的应用和创新,而这将促使传统生产方式向机械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使更多的劳动力被资本所替代。若模型中固定资产投资的系数为正,则说明第一方面的影响大于第二方面,反之亦然。

2.建立模型

通过对劳动力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以GDP,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自变量,以劳动力就业人数为因变量,建立模型。

3.模型选择

将一、二、三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值带入eviews,结果第二产业自变量的系数为负值不符合经济规律以及潼湖镇实际,且P值高达0.923,可见存在严重的共线性,且R-squared仅为0.8899;去掉第一产业值的模型二产自变量的系数为负,且三产P值高达0.5373,也存在一定共线性;而将一、二、三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值,GDP值的log值为自变量,以就业人数的log值为因变量,R-squared较高为0.935,但除固定资产总值该项系数符合要求外,其余项系数的P值均在0.3以上;用GDP代替第一产业值带入模型,结果符合经济规律,系数符号可以解释,P值相对而言可以接受。结果如下:

其中Y为就业人数,GDP为潼湖镇生产总值,T为第三产业产值,S为第二产业产值,FIX为固定资产投资值。结果表明:R-squared=0.8899,方程拟合良好;第二、三产业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它们的变动将对劳动力需求产生正向影响,这与实际数据符合,而GDP的相关系数为负,且通过了t检验,说明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可能是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大,导致系数为负,实际上潼湖镇第一产业接近于GDP总值的一半,影响GDP该项的系数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伴随着GDP,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机械化水平也会提升,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的需求。根据模型系数,可推断,每增加一万元GDP则减少2个劳动力就业,每增加1万元第三产业产值则增加将近5个劳动力就业,每增加1万元第二产业产值则增加2个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万元则增加将近1个劳动力就业。

4.潼湖镇劳动力需求预测

(1)三产比重假定

假设短时间内该比重不会变化,按2004年至2011年三产比重平均值计算,则2020年预计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7.313亿元,28.855亿元,11.542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额预测

对gdp根据凯恩斯理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促使GDP增加,相反GDP增加,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而通过下图不难发现,潼湖镇GDP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因而以固定资产投资为因变量,以gdp为解释变量,结果如下(为方便计算未设置常数项,仅是为后文通过生产总值估计固定资产投资):

(3)潼湖镇2013-2020年劳动力需求预测结果

根据2001至2011年潼湖镇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得到棋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4.99%,而根据假定的三产比重,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模型预测结果,2013-2020年潼湖镇GDP及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劳动力就业预测结果如下:

二、意见建议

从预测结果来看,潼湖镇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远远超出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结果,如果不能满足当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那势必会阻碍潼湖镇经济的发展,而通过招聘流动人口进入潼湖镇又势必对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住房、职业培训乃至当地治安带来压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现产业升级降低劳动力需求

1.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替代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并没有因此冲击到农业生产,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从而降低了对农业劳动力数量的依赖。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推广的支持力度,发展中小型机械。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的比例,扩大农机补贴的范围,将打谷机、抽水机、增氧机等小型农业机械难入补贴的范围。同时,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综合保障能力和综合效益。

2.加快企业转型

企业应加快步伐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从根本上减少用工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过去廉价劳动力供大于求,使一些企业有了赖以生存的人力资源,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向设备。而在劳动力短缺的今天,企业必须走现代化生产和管理之路,加大设备投入,从而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从根本上减少用工需求。

(二)采取措施保障劳动力供给

1.调整户籍制度和产业布局

政府可通过户籍制度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消除劳动力供给的外生,增加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尚存的人口红利。长期以来,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我国人口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无法充分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地区间、城乡间的分配。此外,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而中西部地区富余劳动力众多,乡土观念和迁移成本等也制约了一部分劳动力的外出就业。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中化的推进,又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潼湖镇可以通过放宽户籍限制、产业转移和农村经济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挖掘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富余劳动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2.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针对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措施,投入必要的培训资金,建设相应的教育、培训网点学校作为外来员工培训基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要分管理层和技术层两大块。对于管理层要偏重于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而对于技术层要偏重于提高操作技术为主。

3.建立劳动力资源基地

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政府应当做好发展规划,在广东周边甚至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人口大省以及西部地区建立劳动力资源基地,随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4.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现在许多企业都能认识到:留住员工要给他们一个“家”的感觉,使工人们觉得企业比家里还舒服。采取一系列形式,让员工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注重工作、生活环境并举,建设一流的厂区,并配备一个环境优雅的生活区。条件优良的食堂,并按最低标准收取餐费。同

时为员工建造一流的住宿公寓、员工俱乐部、图书馆、电脑培训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

5.增强人本意识、树立企业文化

用诚意留住员工的心,无疑是验证企业对民工重视的一次考验。企业必须树立人本意识,只有以员工为主体,确保员工利益的实现,才能真真正正吸引员工留住员工,企业除加强员工待遇外,还应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特别是流动劳动力大部分家人在潼湖镇外,应定期举办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项目,如运动会,团拜会等,对经济困难或贡献巨大或供职时间长的员工,要格外予以照顾。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是吸引劳动力就业的一大原因,良好的企业文化,将提升劳动力的劳动者素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社会生产率,最终为企业盈利。

(三)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劳动力短缺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人口转变所带来的不利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同时也成为我国劳动力短缺的伴生问题。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体系将是缓解未来高抚养比,减轻未来企业和政府负担,应对人口负债的重要举措。以目前老龄较为严重的日本为例,其在1961年建立“全民皆保险”制度时,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6%。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1970年老龄化水平达到7.07%,1980年达到9.10%,1990年为12.08% ,2000年为17.36%,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日本原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即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渐降低时,出现了“交保者少、食之者众”的问题,加重了当前日本政府的财政和企业的纳税负担。对此,我国可借鉴日本、西欧等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地解决代际、地区、城乡之间的均衡问题,尽可能地避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产生利益冲突,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的公共环境与较轻的社会负担。特别还应对外来劳动力提供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正他们的权益,避免流动人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四)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水平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吸引劳动力的一大重要手段,特别是实现交通运输的通畅既能方便当地居民以及迁入人口生活也能减少企业产品的运输费用,而加强当地教育水平将减少因为子女教育而迁出的劳动力,特别是要加强师资力量,保障教师利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师职称考试。潼湖镇还应加强卫生医疗建设,实现潼湖镇医院等级升级,增加病床床位,增加药物储备,定期组织医院医生护士进行培训,从而满足临床需要。

(五)加大力度维护社会治安

1.实施流动人口登记制度

着眼长远,就是要着力依靠改革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产生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体制性和制度性根源,比如建立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对潼湖镇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进行登记,逐步地、有条件地、分类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居住的流动人口落户问题,使任何人依法享受当地居民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这样也有利于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有效监控。

2.加强教育,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素质

犯罪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根本性和长远性上看,在整个控制犯罪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文化教育,特别是思想教育,将社会对人的外部要求内化为自律意识,从主观上消除或减少犯罪意念的产生。从主观上看,不断加强文化教育,对流动人口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进行流动前和流入后的职业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消除不良心理,这是控制和预防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对策。

参考文献:

[1]金玉秋.2001-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J].经济观察,2005(24).

[2]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加快引进和开发使用高级人才优惠政策规定.[Z].2008-12-09

[3]郑功成.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J].理论视野,2007(06).

[4]祁建广.人口经济学预测问题研究[D].沈阳:大连理工大学,2006.

[5]甘蓉蓉,陈娜姿.人口预测的方法比较—以生态足迹法、灰色模型法及回归分析法为例[J].西北人口.2010(第1 期第31 卷).

[6]邢娟.劳动力供求矛盾条件下扩大就业对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6.

[7]马晓彤.北京市劳动力需求预测分析[J]社科纵横,2013(04).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统计管理制度;统计指标设计;信息汇总;统计人才培养

企业集团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其规模庞大,在结构上,其通常包括多个下属单位或一级、二级或更多级的下属公司;在经营性质上,其涉及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在地域上,其是跨区域存在的。面对这样庞大、复杂的集团,无论是从宏观经济的管理还是从集团内部管理需要来看,全面及时的经营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统计包含了集团经营所需的所有信息,做好统计工作会更好的服务集团的发展。

目前,国家统计制度中提到的企业,较多针对的是单个的、业务单纯的企业而言,没有就集团这种特定的对象提供完善的统计模式,所以集团不能单纯的按照国家统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来运作,必须创新性的开展统计工作,在基础建设、指标设计、统计工作方式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一、建立适合集团自身的统计管理制度

统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企业集团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其一方面要兼顾国家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统计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集团自身管理需要。企业集团统计管理制度要包含统计职责、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统计检查和统计考核等有关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制度进行完善:

统计管理方式:集团统计工作应实行“归口管理、专业实施”的组织形式。数据收集采取一统到底的模式,集团全级单位直报集团总部,综合统计工作采用这种方式直统到底。

统计报表:对各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报表不能直接转发给下属单位,应将各主管部门布置的报表中的指标和集团公司需要的指标进行从新编排,减少重复指标的收集。

统计分析:应多举行集团范围内的统计分析评比,同时鼓励统计人员对外发表文章。

统计共享:企业应在内部建立统计数据共享平台和企业统计指标库,集团内部部门可通过平台查找所需指标和归口部门,避免数据重复统计,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统计检查、考核:建立内部统计检查制度,有惩有奖。对纳入考核体系的数据,要做到可复核、可审计。

二、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创新

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应简单的满足国家统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要求,更要立足于企业管理的需要。现行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企业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生产与销售、财务状况、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活动、能源消耗等。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予以补充或创新。

(一)财务与统计数据的共享

财务与统计要做到充分共享,使统计数据做到可审查、可复核。在会计和统计数据共享方面增加值核算是个典型例子。增加值是目前统计中既是统计难点又是统计重点的指标,指标核算中有部分数据不能够直接从财务核算中取出,这就要求财务与统计两方面要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做法是:应将增加值计算表应作为会计统计数据共享的切入点,在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下,补充增加值核算指标,并进行日常发生的统计。同时编制增加值培训手册,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二)从劳动工资统计到人力资源统计

根据企业部门职能的变更,集团的劳动工资统计也相应转变为人力资源统计。同时,统计内容也要做相应的扩展,主要体现在反映员工数量、素质构成、员工流动情况、员工培训费用、培训率、员工教育培训比例、员工人均培训费用等指标。

(三)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投资统计

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仅限于统计集团当期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这种统计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上报报表的需要。但是,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并不适用,企业的投资概念不仅限于固定资产投资,其范围应更广泛,还要包含对下属公司的投资、吸引的外来投资、对外的投资等方面。

(四)从科技统计到研发统计

科技活动统计的概念较模糊,企业人员在统计时概念不好理解,而研究与开发经费是国际通用指标,其定义比较规范。同时,集团一般会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所在统计“研究开发经费”时要考虑这部分,以避免造成漏统。

(五)除以上内容之外,集团统计还应关注内部经济往来。

例如,内部人力资源、运输资源,资金、技术、采购、市场等平台利用情况。以上信息,无论是在集团的内部管理还是宏观管理上都很重要。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统计信息的采集、汇总

集团系统的庞大,报表种类繁多,在统计数据汇总时有必要对汇总方式进行创新,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如能在企业的信息软件中直接取数最理想,但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实现数据完全的信息化,我们建议可充分利用excel工具,针对定期数据统计需求,通过对统计工作流程系统梳理、对相关要素的规范化、对数据收集、汇总、上报的全过程优化设计,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汇总、核算和审核等功能,最终得到可因时间变动而自动取数的上报报表和图表模板。告别以往数据统计的单调、烦琐、重复的状况,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可做成标准模板,供直接或简单修改下直接使用。

四、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由于企业集团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复杂,有必要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以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更好的服务企业经营发展。建议一是在职业晋升方面:企业要提供统计人才发展通道。例如,设立“统计师”、“人才工程”等,鼓励统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二是在培训方面,内外结合,以内训为主。内训方面,要培养企业自己的统计内训师,对内组织统计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要不断丰富。例如,在财务、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科研、人力资源等内容基础上,加入统计分析、专题写作、EXCEL应用、PPT应用等专题技能培训。外训方面,企业集团应不定期选派统计人员到外面去学习、交流,并在学习后组织内部统计培训。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7篇

工作计划是指由于工作竞争激烈,为了满足社会的生产力,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使步伐的加快不影响正常的秩序,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2020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一)

2020年,新的一年,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将继续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以党的廉政纪律和局党组制定的各项廉政规章制度作保障,认真贯彻和落实《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坚持财务收支。现将2020工作计划如下:

1、项目审计情况

2020年主要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水利、水保、交通等工程进行审计,并对其建设和管理情况实施跟踪审计,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投资损失浪费。揭示了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大投资审计力度,完善工作程序,严把投资审计质量关。

2、项目建设过程审计监督

审计关口前移,从过去的事后竣工结算审计逐步过渡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审计监督。

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浪费,从而影响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着真实、合法、有效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3、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020年,市政府转给我局相关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请求报告45余份,要求我局提出意见。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每一事项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全部得到政府的采纳,可为政府节约投资。参加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建设部门组织的工程建设工作会议380人次,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4、主要做法

我局的投资审计工作安排紧凑,工作进度快,效率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民生工程普遍实施,审计项目迅速增加,审计力量不足与工程竣工结算审计项目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局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审核基建项目。有效缓解了审计压力。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二)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核心,全力服务我市重点工程建设,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效遏制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的违规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

一年来,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以党的廉政纪律和局党组制定的各项廉政规章制度作保障,认真贯彻和落实《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坚持财务收支。

坚持廉洁从审,做到警钟长鸣。廉政建设工作是审计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廉政建设工作放在科里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廉政思想教育放在审前,把党风党纪监督放在审中,把廉政制度情况回访工作放在审后,使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全科人员严格执行局党组制定的“四个严禁”规定,不准任何人有超越“四个严禁”的行为,确保审计任务圆满完成。

自醒自励,在工作中落实廉政制度。作为投资科的领头人,管住自己才能管住大家,以身作则才能体现审计机关的形象。工作中,我要求我的同志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要和被审计单位私下接触,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更不允许和被审计单位私下交易。在查处问题时,要求我自己,所有问题和盘托出,决不藏私。在监督同志们的同时,也让同志们监督我,在与被审计单位见面时,我要求各审计组开会商洽,必须有我方审计组成员、对方项目法人、工程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参加,必须作会议纪要。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三)

在忙碌的工作,不知不觉迎来了新的一年,2020年,今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和有意义。随着我县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迅猛递增,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财政性资金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几年来,我局就此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实践和探索,经历了“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过程,信守了“质量就是审计生命线”的工作方针,以促进完善投资管理为目的,把投资审计和效益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开创了全县投资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切实保证审计质量。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最高原则,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始终从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高度,将这

(三)坚持全面审计、大胆揭示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拓宽审计思路,采取灵活机动的审计方法。

(五)审计关口前移,逐步推进“从过去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工作方法。

(六)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制度2020年,为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审计行为,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审计局配备了总审计师,并在7月初出台了《某县审计局审计复核工作办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三级复核制度,有效促进审计人员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七)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2020年,某县审计局根根据省厅《关于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审计县实际,审计局于10月份出台《某县审计局关于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对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工作目标、范围和内容做了规定。

(八)推进审计回访制度2020年,某县审计局为全面落实审计署关于开展“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局于2020年1月份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访工作,回访的内容包括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作风纪律情况以及听取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以维护审计权威,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意识,同时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四】

2020年即将来临,为了在新的一年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2020年行政事业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和我县审计工作中心,把握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审计实践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增强审计干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依法从审”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审计机关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熟悉审计业务、作风优良的审计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突出抓好政治理论培训、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公共基础知识培训和其他知识培训,形成多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使全局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使审计干部的依法审计能力显著增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教育培训为审计工作服务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委政府工作部署,围绕构建和谐秭归,结合审计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审计干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落实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的自觉性,提高审计干部的素质。

2、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培训为需求服务的原则。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审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需求,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审计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培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与时俱进,教育培训为创新服务的原则。围绕审计工作的新发展,遵循审计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更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训干部,将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于审计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审计干部适应市场经济的创新能力。

四、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培训。经常性地开展政治理论知识培训。对干部职工进行邓小平理论、党的精神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使我县审计干部深入理解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会用科学的理念去审视和研究审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进取意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修养。

2、审计业务知识。围绕审计工作重点,结合年度审计工作需要,结合本单位、本专业、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组织开展审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把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现场实施审计软件》、《审计干部法律知识》、《审计干部经济知识》、《国家审计准则》等相关内容等知识和岗位技能作为学习重点,围绕审计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政务知识,以审计工作相关的办文办会办事方法与技巧、公文写作、表达能力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学习的补充,同时组织开展岗位技能比赛、优秀案例评比、职称晋升(审计师、造价师、计算机工程师)自考、读书征文评比,经常学、反复学、在实践中学,切实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技能。

3、公共基础知识。结合创建文明单位、“双迎双创”、“全民读书”等活动,按照审计文化体系的构建要求,在组织学习应知应会的知识的同时,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性地开展其他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人格魅力。

4、其他知识。将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相关会议精神、局内修订的各项制度等作为学习内容的补充,帮助干部职工准确把握县情、局情,更好地履行职责,保障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切实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培训方式

按照“学习一个专题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提高一定素质,推动一项工作”的要求,采取“在岗与离岗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在干部教育培训的“深”字上下功夫,在“新”上做文章,在“实”字上出成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1、自主教育。自主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不同岗位、不同学历层次的审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要按照“全民读书”实施方案的要求,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开展自学。

2、集中培训。通过分管领导组织学习、干部职工讲学、外请专家辅导讲座、电教片影视教学、问题研讨等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题知识教育培训,共同学习进步。

3、网络培训。要求50岁以下的公务员自觉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远程教学县委宣传部三峡秭归在线“在线学堂”的学习,自主选学感兴趣的专题和相关知识。

4、系统调训。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项培训。分期分批派员参加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审计局组织的各类审计业务培训、审计管理培训等,完成市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技能培训。适时组织本级审计业务骨干赴外地学习、考察审计先进经验以及审计新技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县内组织的各种培训。

六、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保证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干部教育培训与业务工作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整体部署。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2、强化管理,确保教育培训规划的质量。要按照《规划》要求认真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加强管理。通过采取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考核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人员的落实,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

3、完善制度,健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登记制度,全面记录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的情况,将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经过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的,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给予一定奖励。认真落实和完善干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干部培训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使培训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第8篇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职务分离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有效,重点需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高校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的增减可行性论证、审批、检查、核算、使用效率的考核,重点查看考核的状况,考核是否有效的实施。

二、固定资产增加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年初有预算,查看可行性论证的经济分析是否符合年初的预算、是否追加资金,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对年初无预算、或者预算资金不足的项目而已采购或者建造的项目,查看其付款是追加预算,还是侵占其他预算项目的资金,审计人员在落实情况后,需对学院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相关税费(行政单位不含税费),入账价值是否真实、完整,对于接受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是否入账、入账价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为建造这些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专业人员服务费、勘察检测费等非主体支出是否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后续成本支出是否真实、完整。对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改建、扩建的成本是否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审查计价是否准确。

三、固定资产减少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出售、盘亏等减少情况是否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减少情况是否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是否手续齐全,主体和附属设备数量是否明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少是否做到账实相符;

没有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处置,是否经过有关人员作出技术鉴定,拆卸的报废设备及附属设备是否完整无缺,资产管理部门如何处置,有无低价出售、损失浪费等情况,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是否正确按规定处理;

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尤其对于闲置教学楼、实训楼、实验实训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处置应引起足够重视,审查闲置固定资产的调拨、出租、出售、置换等处置方式是否合理,处置程序是否严格,财务会计部门是否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部门是否按要求办理相关的资产处置手续;

审查短缺固定资产盘亏的原因,是否明确责任、是否编制固定资产盘亏报告,是否经过按照相关的制度办理盘亏手续,防止出租、出借误做盘亏的现象,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非正常遗失;

固定资产是否依照相关规定计提折旧,是否科学合理的选择折旧方法,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不同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高校计提的折旧不计入高校支出,而是直接冲减“非流动性基金―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是否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及时上缴国库。

四、固定资产清查环节的审计重点

高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清查结果是否形成有效的书面报告,清查报告是否就核实情况作出明确说明,清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具体原因是否作出分析说明,清查报告是否提出了处理意见;

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是否全面彻底,遵循“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各责任部门要根据清查结果将未统计到的固定资产办理入账,对不清楚的固定资产要主动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搞清楚资产的来龙去脉,不走过场;

固定资产清查是否将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落实到使用者,共用的资产落实到管理员,对于已经转移调动的资产是否办理转移调动手续,真正做到“谁用谁管”;

高校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对固定资产逐步进行检查,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重点检查昂贵精密的实验设备是否有专人保管,是否有专业的操作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技术陈旧、损坏、闲置等现象,查看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对于这些情况审计应提出审计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将资产名称、型号、数量、使用部门、管理员、责任人等信息及时更新,以便增加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是否能为财务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资金来源、折旧金额、报废处理、计提减值准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