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7 03:18:52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1篇

1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

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物资的支持,由于所需物资量较大,这就需要对物资进行科学管理,同时还要确保物资能够有效的流通,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流通体系,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电力企业对物资实施计划管理,能够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确保电力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当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只要我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解决,势必会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实现物资的合理配置,为电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2.1落后的物资管理思路

当前很大一部分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物资管理理念影响较深,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大批量的进货,导致物资积压,需要较高的储存成本。同时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对于物资成本较为重视,但对于物资事前的预测和计划却存在着一定的忽视,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对物资实施计划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确保物资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但在落后的物资管理思路下,不仅物资储存成本较高,而且在管理上缺乏计划性和预见,这导致物资管理的最终目的很难实现。

2.2物资管理手段缺乏现代化

在对物资管理工作中,由于其涉及的专业较多,因此不仅需要各专业人员进行物资计划的编制,而且还需要利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来确保物资成本的降低,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对物资进行规划和调整,把好物资计划和采购等环节的质量关。但在当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缺乏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手段,这就导致物资管理过程中成本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利于电力企业合理对物资进行规划和调整。

3改善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策略

3.1加强全面物资计划管理,建立全程管控的运行机制

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物资计划管理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物资计划管理,可以有效的确保物资采购供应链的顺畅运转。同时物资计划管理贯穿于规划、财务、基建、生产和营销等各整体运营系统,因此在对物资进行计划管理时,需要以投资作为主线,以项目为纽带,明确各个环节对物资的实际需求和各主管部门的职责,确保做到计划和进度的一致性,使资金流能够与物资流之间进行良好的匹配,确保计划管理能够做到采购与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全面加强物资计划管理,有利于企业物资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有效整合,形成齐抓共管理的管理局面。进一步对物资供应链系统进行完善,做好项目储备库物资明细工作,实现物资计划管理的全程管控及全员参与。

3.2物资计划关口前移

物资需求计划时要从以前项目实施阶段进行编制改在与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保持同步,同时需要将物资需求编制和审查纳入到电力企业可研审批流程中,从而更好的完成物资清册的编制和审查工作。物资清册需要在项目储备阶段即按程序完成,确保电力企业年度需求计划、综合计划和投资计划等的编报要实现联动,在综合计划的计划阶段即需要完成物资年度需求计划。

3.3物资计划全口径

物资计划履盖范围较广,包括的项目物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物资计划需要做到全面覆盖和全面涵盖年度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所需物资,确保物资需求计划能够与电力企业基建、技改和大修项目实现全面对接。通过物资需求计划与各专业实施计划之间的无缝对接,能够更清晰的对采购范围进行界定,避免发生遗漏,确保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4匹配物资计划与项目进度

物资计划应从项目下达、前期设计、工程计划、实施等环节工作入手,走出去主动服务,请进来延伸管理,及时发现项目前期物资需求工作的薄弱环节,适时与计划和项目管理部门沟通,杜绝非标物资的使用,促进各类项目物资招标集中、有序、规范开展。在项目计划阶段,物资部门应主动查询项目审查、下达和核准信息;在项目实施阶段,与项目部门紧密协作,根据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结合基建里程碑进度安排,实现项目招标需求的有序编报;在需求申报阶段,强化物资计划编制、审核、上报、平衡、执行、考核、反馈各环节管控,建立层层审核、层层把关的计划申报审核机制,保证计划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3.5物资采购标准化

物资采购标准化是集中规模采购的基础,是物资信息化应用的必备条件。强化物资标准和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等标准体系的对接,应用国家电网公司“三通一标”成果,将物资主数据和物资采购标准的各项要求融入公司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环节,是实现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统一物资需求计划上报的规范和格式,从科研初设阶段严格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建立“非标勿审,非标勿报”制度,避免由于规划、设计、招标采购阶段标准执行不一致而重新设计复查修改,确保采购标准执行的效力。

3.6强化物资计划闭环管理

一是强化合同按期履约管理。对于物资部门来讲,需要努力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物资到货管理工作,通过加大对工程现场协调的力度,组织供应商进行排产和到货,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进度顺利实施。二是强化闭环管理。通过定期对合同签订履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不仅能够及时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而且还能够对合同签约履约等事项进行协调处理,实现对物资合同的集中管控。而且对于物资合同执行情况需要与计划、采购结果进行有效的对比,确保实现物资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4结束语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2篇

本文从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着手进行分析,了解中国的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并探讨现有企业年金制度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一些企业年金制度建立的经验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前景进行探析,对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制度;问题;前景;对策

一、前言

2004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公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了企业年金建立、管理的制度框架。2011年2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修订并颁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它对企业年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了针对性的细化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年金的投资和运营。截止2012年底,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达5.47万家,参加职工1847万人,积累基金4821亿元,基金规模年均增长在30%以上。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2013年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2013年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要以维护基金安全和参保人利益为首要任务,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和管理效率,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议题。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起步较晚,但也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障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低水平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国家强制推行的依靠企业和个人缴费筹资来实行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即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性的养老保险。传统的基本养老保险计划面临着财政、管理等上的诸多困难,从而使得企业年金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受到青睐。对企业年金的合理分析,有很多现实的意义。对员工来说,可以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也减少了下一代的养老负担;对企业,这种延期支付的工薪形式,也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和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对社会,可以减轻社会的基本养老负担,将一部分养老责任转移到企业,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

本文一共从四个部分来阐释。第一部分对企业年金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及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前景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国内研究综述

在关于现阶段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问题上,普遍认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覆盖率低,发展不平衡,替代率较低。学者杨胜利(2008)认为:优惠政策激励的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大多数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动力;运营、投资管理手段落后,难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过高不利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12]。刘吉元(2013)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税收优惠不足,养老观念存在问题,投资范围狭窄,投资收益差距大[13]。徐海霞(2010)认为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计划管理缺乏规划性、投资渠道不合理导致基金收益低下、缺乏政府的税收优惠和政策引导、缺乏企业年金方面的专业人才[14]。除此之外,徐楠(2012)认为企业负担过重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15]。张瑞杰(2010)则认为我国企业年金监管体制有待理顺和加强[16]。

在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前景的分析及问题解决的建议上,杨帆、郑秉文、杨老金(2008)通过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对比,我国的企业年金覆盖率、替代率以及企业年金资产占GDP的比重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17]。吴向阳(2011)提出促进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应该:加强市场监管、优化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投资管理、加大产品创新、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体系[18]。李志伟(2012)从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中借鉴经验,得出我国应该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对企业年金给予有条件的免税,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19]。傅昕(2010)分别从投资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信心披露机制、风险补偿机制、法律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20]。此外很多学者还在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员工意识、加强相关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三、企业年金的概述

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企业年金被定义为: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1]。因此企业年金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养老金、私人退休金等,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而提供的一种福利计划,它以递延工薪的形式,在员工退休后进行发放。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大支柱。

在大多数国家,企业年金一般由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建立并且自主的选择投资和运营的方式;企业年金的缴费包括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在我国,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22];企业年金多采用个人账户的积累制,通过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和运营来保值增值,法国是例外,它实行的是全国统筹、现收现付的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相对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企业年金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待遇确定型(DB模式)和缴费确定型(DC模式)。待遇确定型年金未来的待遇水平是事先规定好的,一般取决于退休前员工的收入水平、职务高低、工龄长短等。这种模式的年金计划主要是雇主进行缴费并负责投资决策也承担投资风险,对精算的要求高,管理难度较高。缴费确定型年金计划预先确定缴费比例,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雇员退休后根据个人账户上历年的缴费及资金的积累情况领取养老金。这种模式下,雇员直到退休时才会知道个人账户上累计的资产,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的风险将被分散到雇主和雇员双方的身上,雇员直接参与到投资决策中,企业的管理成本比较小。DC模式的典型是美国的401(K)计划,它允许雇员将一部分税前工资存入个人账户积累到退休后使用,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全球范围看,缴费确定型模式逐渐成为主流的企业年金模式。

四、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

1、缴费确定型(DC模式)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23]表明我国企业年金为缴费确定型,实行完全积累方式,员工退休后领取的福利由个人账户的积累及基金投资收益决定。

2、信托型管理模式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中对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模式都做出了相关规定:“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应当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受托管理企业年金”[24]、“同一企业年金计划中,受托人与托管人、托管人与投资管理人不得为同一人”[25]……根据规定,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必须交由受托人进行管理。企业和职工作为委托人通过信托合同将企业年金基金交由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管理,受托人再通过委托合同将企业年金委托给专业的获得人社部授权资格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3、TEE的税收模式(T代表收税、E代表免税)

在企业年金计划的整个过程中,有三个可以征税的环节,分别是企业和个人的缴费环节、基金运营环节和养老金的领取环节,政府可以选择性地对这三个环节进行征税。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对企业年金的税收模式是TEE型和EET型,我国实行的是TEE型的税收模式,即在对个人账户进行缴费的时候征税对投资运营和养老金领取环节免税。国家税务局在2009年的《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企业年金的相关税收政策作出了规定。

4、投资监管模式

我国企业年金采取了限量监管的模式,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中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品种、投资比例等都有相关的规定,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基金财产的安全性。同时,我国对进入企业年金市场的主体进行管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中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进行资格认证,通过资格认证的机构才能受托进行基金管理。

(二)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根据2012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2年末全国有5.47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21.8%;参加职工人数为1847万人,比上年增长17.1%;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4821亿元。2012年企业年金基金实际运作金额为4451.62亿元,建立组合2206个,全年投资收益212.82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5.68%。[26]

从表1 及图2可以看到,2007年―2012年,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比较迅速但规模比较小,覆盖率小,多年来企业年金基金总额占当年GDP的比重都没有超过1%。数据显示,2012年,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272万人,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6.533%;2012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参加企业年金保险的人数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408%。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 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366.6万户(含分支机构),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数仅占企业总数的0.4%。[27]

而从图3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折线图可以看到,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收益不稳定,有年份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投资收益率总体偏低。

从替代率看,一般来说,一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商业养老保险三者合理的替代率比例应该为4:3:2,但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替代率约为5%,替代率过低,说明我国企业年金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地区、行业、企业间的发展来看,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地区企业年金发展较快,区域上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缓慢,行业上主要集中在铁路、电力、石油、电信、交通等行业,此外行业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例比其他企业高很多。

五、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首先,缺乏良好的法律制度支持。从1991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以来,我国在企业年金的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但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仍比较缺乏,没有建立专门针对企业年金制度的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直到2004年初,《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才初步确立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基本制度框架。在之后的时间里,国家为了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实施办法,主要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对企业年金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投资运营以及监管等缺乏一些必备的法律规范,没有专门的企业年金法,对企业年金进行规范约束的只是一些法令法规或是一些其他法律如《信托法》、《合同法》等,约束效力较差。例如,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实行信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国家必须要具有完善的信托法,以保障信托市场的稳定从而保障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安全和受益人的利益,但目前我国的《信托法》尚不成熟,其规定的统一性和操作性都较差。相关法律的缺失制约着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

其次,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对企业年金进行税收上的优惠能减少企业的负担,大大提高企业和个人建立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但在我国,对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是不足的,对企业年金税收上的规定也不完善。2009年,国家税务局颁布了《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28]这个规定设置了一个5%的税收限额,在税收上给予了企业年金一定的优惠,但相对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8%以及澳大利亚的20%来说还是很低的。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29]这个规定明确了企业年金对个人没有税收优惠,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和企业缴费部分都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项政策给企业带来负担,也挫伤了员工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此外,我国对企业年金的其他两个环节投资收益环节和养老金领取环节的相关税后优惠没有明确的规定。作为对比,美国在401(K)计划中实施的是EET的税制,该制度允许雇主和雇员从他们的税前收入中扣除养老金缴费额并减免养老金投资收益所得税,只在养老金领取的时候对领取的养老金征收个人所得税,这项税收政策使得401(K)计划非常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中国是一个有着接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其中劳动力的数量也相当巨大,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必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主要是一些大型国企或者实力较为雄厚的民营企业以及社会福利意识较强的外资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数大半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比较低迷,规模很小。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将成为年金市场上最大的潜在主体,2007年我国推出了集合企业年金计划,这为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案,将推动我国企业年金有一个巨大的发展。

在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前景展望以及现阶段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年金未来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认识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能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对退休人员的生活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保障,也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为保障退休职工晚年生活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对企业来说,企业年金是自愿选择建立的,作为一种员工福利计划,对员工是一种激励,也是企业招贤纳士的一个筹码,对员工来说则意味着更有保障的退休生活。但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时间不长,很多企业和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还不到位,想要在我国推广和发展企业年金,就需要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进行企业年金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使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企业年金的相关方面的知识,认识到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重要性。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纪录片等进行宣传,企业内部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发送宣传广告、组织养老保障尤其是企业年金的学习研讨会等来加强年金制度的宣传力度。

(二)完善法制建设和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企业年金是一个涉及保险、银行、信托以及国家财政税收等多个领域的庞大的制度体系,法制建设是保障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基础,完善的法律体系不仅限于现阶段我国与企业年金有关的一些零碎的法规、办法、细则等,而是一整套的包括对制定年金计划、完善年金制度等的具体详细的规范和建议,要明确企业年金在社保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企业年金各有关主体包括年金的缴费者、受益者、受托机构、托管机构等之间的关系、义务和责任等,要做到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国外经验表明,税收优惠是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年金计划享受税收优惠的范围、环节、幅度和模式给出明确的说明和规定。有学者建议我国企业年金可采取ETT的税惠模式向EET的模式过渡,可以避免直接实行EET模式而对我国财政造成压力,也因为在缴费环节的免税可以激励企业和员工参与到年金计划中。

(三)加快金融体系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

企业年金基金通过投放到资本市场进行增值,所以企业年金的发展也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资本运作不规范,金融产品单一,市场不稳定,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这些都严重阻碍着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所以应该规范金融市场,使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更加多样化、市场化,建立企业年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实现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加大投入培养集金融、保险等一体的优秀人才,能有效管理和运营年金基金。

(四)完善企业年金模式的建设

我国企业年金推行的是自愿的原则,但自愿执行的企业年金往往覆盖率比较低,这就需要政府出台有利于企业年金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对企业进行宣传引导,鼓励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并建立企业年金。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相关规定,包括对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条件限制、对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以及其他一些规定都比较单一死板,不够灵活,但我国的实际情况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各行业、各企业的之间也存在各种发展的不平衡,单一的企业年金模式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所以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应该将地区、行业、企业效益等因素考虑在内,制定相对灵活的企业年金政策,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都有相应的年金计划可以实行。所以企业在制定年金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选择建立单一年金计划还是集合年金计划,是实行法人受托模式还是理事会受托模式。国家在做相关规定的时候也要尽量保有灵活性,2007年我国推出了集合年金计划,这一年金模式的推出为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3篇

nept计划旨在鼓励那些已经达到了法律要求的企业,进一步采取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的行为,以取得更好的环保业绩。参加了该计划且在环境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企业和团体,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所谓优异表现,就是他们的环境表现及采用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超过了现有种种常规性的环境标准。

epa为nept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规定了如下原则:①公平、有效、及时地对申请进行评估;②对参与者和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③epa官员与州政府及地方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④以持续改善环境为目标对nept计划进行经常性评估;⑤在达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这五项原则指导着nept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

2 nept计划的实施

2.1 如何加入nept计划?

企业通过递交申请表的方式提出正式申请。随后,epa依据申请表中的信息、企业历年来遵守法规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从epa地方机构和州环境部门了解到信息,对申请企业的资格进行评估。

被接受进入该计划的企业会收到epa的书面通知,epa通过nept计划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这一情况。企业参与该计划每期均为3年。一旦某企业被nept计划接受,就可以享受计划的奖励机制。事实上,这正是鼓励企业提出申请的动力所在,这种奖励机制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具体办法及条件将在下文作详细介绍。

2.2 企业加入nept计划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企业能否进入nept计划是由epa评估决定的。epa给出了加入该计划的企业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2.2.1 环境管理体系(ems)

企业必须采用并执行了一套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因为epa认为,ems代表了一个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定所做的系统性努力。对于nept计划来说,企业应当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ems运作循环,即工作方针、制定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ems的范围和规范程度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而专门设计。epa从不同计划中得来的经验表明,小企业有能力满足ems的各种因素,并且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目标。为了帮助小企业实施ems,epa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及辅助材料。

2.2.2 证明环境业绩,承诺持续改善环境

企业应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要证明其在环境表现方面已取得的业绩并承诺继续进步。有关环境表现报告的框架以全球报告指南(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为基础。环境表现分为两个层次:环境表现类别(category)和环境表现因子(aspect)。环境表现类别指某一类别的环境损害,如污水排放;环境表现因子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如环境污染物或产品。为了证明过去的环境表现,epa要求企业必须在环境表现类别里至少选择两种因子,以描述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所取得的进步。nept计划的申请表填写指南中列出了具体的环境表现类别和因子,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2.2.3 公众参与和环境表现报告

企业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应把其承诺向公众说明并定期就其环境表现提交报告。企业向社会报告情况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除了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的要求外,这种公众参与活动没有其他标准。当然,epa希望每个申请者都制订出公众参与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社会顾问小组、新闻函、nept计划的环境表现报告、赞助社会活动以及其他类似活动。许多小企业可更多地选择低成本且有效的公众参与计划。

2.2.4 持续遵守环境法规的记录

这是加入nept计划的最后一个标准。企业需要有遵守环境法规以及所有现行环境标准的良好记录。在nept计划的整个期限内,企业都要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在评估申请企业的记录时,epa将依据调查范围和准则与各州的代表一起参考各种可使用的数据库及信息资源。如果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有以下违反联邦或各州法律的行为,企业将很难加入nept计划。

刊事行为:①过去5年中有涉及到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在环境方面的法人刑事犯罪行为;②过去5年中企业内员工在环境方面的刑事犯罪行为;③正在进行的对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员工违反环境法规的调查或诉讼。

民事行为:①过去3年中三起或三起以上的重大民事犯罪行为;②企业尚未解决的重大违法行为;③针对企业正在计划但并未实施的司法或行政行为;④正在进行的epa或州政府发起的诉讼;⑤企业未按时完成某制度或法令的规定。

2.3 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及措施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被nept计划接受为成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计划实施的三年期内,企业还必须遵守一些计划期内的规定,epa也会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执行情况不理想的企业,还会面临被计划开除的危险。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与措施有:

2.3.1 持续遵守法规

nept计划认可并鼓励企业不断改善其环境表现,但这是以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为基础的。计划设计了几种机制来帮助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例如需实施的ems、自我审核,以及每年就最初的加入标准对企业进行年度资格审查。除了以上几种检查机制外,企业不会仅仅因为加入了nept计划而被迫接受更加严格的审查。

加入nept计划的企业,也会不时遇到遵守法规不力的问题。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epa希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实现环境表现的ems,能够迅速发现并修正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利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如果能通过自身审核,迅速发现并纠正问题,可以受到epa审核政策所规定的减轻罚款的奖励。而且,在某些政策所限定的具体情况下,计划参与者还可以享受遵守法规所带来的奖励。另外,epa也认识到,这种违反法规行为可以在nept计划的现场考察过程中被发现;即使企业不能在现场考察前发现违法的情况,epa也仍然会类似地将审核政策适用于在此种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如果最终该计划的成员企业需受到强制性处罚(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nepa也会把企业对计划的忠实参与作为企业所付出努力的标志,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加以考虑。

2.3.2 现场考察协议

为了评估nept计划的实施效果,epa每年都要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有力的材料来支持其作为nept计划成员的资格,包括ems、在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情况。epa在安排并进行这种现场考察时,将会遵循一定的协议,其内容如下:①企业会在现场考察前接到epa的通知,并且可以与epa一起议定考察时间表及期限,以便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协调;②考察的范围是评估企业对nept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ems执行报告和在实现其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公众参与计划的效果;③考察团的成员包括epa总部及其地方机构的代表、州环境部门的代表,有时还会有当地公众代表以及其他nept计划成员企业的代表(但这需要征得受访企业的同意);④现场考察将按照考察前制定并提供给企业的书面协议的安排进行,epa希望考察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还要视受访企业的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⑤每年epa都会考察20%的计划中成员,企业也可以主动要求epa进行现场考察。

2.3.3 年度表现报告

为了确保在nept计划中的资格,成员企业每年都必须向epa及公众提交一份年度环境表现报告。提交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nept计划实施效果的信息、证明企业对其环境表现承诺所取得的进步、确保企业在该计划中的资格。这份报告可以以书面的或电子版的形式提交。epa在相关的网站上给出了报告的格式草本,公众可以在格式草本生效之前提出修改意见。总的来说,年度表现报告应包括以下四类信息:①企业ems的执行报告,包括ems的摘要、遵守法规情况的审核报告以及所有已采取的修正行动;②企业在环境表现上的简要进展报告;③公众参与计划的摘要;④企业遵守该计划最初加入标准情况的自我鉴定。

2.4 nept计划的开除机制

当一个成员企业在环境表现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时,nept计划可能会据此将其开除。按epa的规定,发生如下情况会使一个成员企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在申请表或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无法完成年度环境表现报告、在广告及市场宣传中没有诚实地描述其环境表现,以及在遵守法规方面没有持续符合计划的加入标准。另外,如果企业在环境表现上一直无法取得进步,甚或出现退步现象,nept计划将会作出开除该企业的决定。

如果epa认为有必要将某成员企业开除,它会先行将此意见通知企业,企业可以有30天的时间来采取修正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epa会收回自己的意见。另外,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通知epa退出nept计划。一旦企业脱离了该计划,无论是自愿还是因为epa的强制命令,它都不再享有计划内成员所拥有的一切特权(指奖励性的措施)。

2.5 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的奖励性措施

为了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从而体现该计划所带来的环境及其他方面的效益,epa已提出了几种奖励性措施,并正在研究一些新手段,这正是nept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具体的奖励性措施有:(1)减少对成员企业的环境执法例行检查次数;(2)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epa会考虑企业在nept计划中的表现,作为企业遵守现行环境法规所做努力的标志;(3)在与外部团体联系时,或者其他场合,成员企业可以使用nept计划的标识(但不可以标于产品上)。目前已有成员企业在其活动中使用了美国nept计划的标识;(4)企业会在以下场合被宣传:nept计划的网页和nepa的其他网页、与计划相关的支持性材料、宣传文章等;(5)参加nept计划成员特别认定仪式;(6)epa将组织计划成员之间的交流,包括特邀会议、研讨会、网络资源分享等,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共享成功经验并得到公众认可;(7)企业有机会在epa正在建设的“环境表现实践数据库”中得到特别介绍;(8)与epa的高级官员举办交流会以共享经验,帮助设计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跟踪(nest)计划并改进nept计划。

除了上述已经落实的奖励性措施外,还有一些epa正在研究的奖励措施需要政府采取行动,对现行的指导文件和管理程度进行修改。epa还会制订并评估其他一些奖励性措施以提供给成员企业。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nept计划,还适用于计划成熟以后nest计划。这都需要经过一个行政过程,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公告和制订规则。

2.6 关于小企业的参与

epa努力使nept计划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所以考虑了小企业、小团体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这种目的体现在计划的设计中。例如,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小企业的ems要比大型企业的简单,小企业也具有较少的环境问题。另外,小企业并不需要做出与其他参与者一样多的环境表现承诺。

epa鼓励优秀的小企业或团体的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小企业及小团体的能力,从而能参与nept计划及随后的nest计划,epa还为他们制订了一个目的明确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以现有的epa的各种计划活动为基础,比如适合小企业的可持续工业计划(sustainable industry program)、环境设计,以及帮助其遵守环境法规的支持性计划等。

目前,在nept计划的228个成员企业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占到了17%,与大型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30%的比例相比并不算低。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年金;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年金的内涵

企业年金在我国也称为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是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员工养老金待遇水平,维持较好的退休生活水平。

2.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年金作为人力资源薪酬福利体系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良好的企业年金福利制度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相比于传统的薪酬内容,多样化的福利项目已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第二,企业年金福利有利于帮助企业留住优秀人才。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福利保障机制。企业年金作为一种保障员工退休生活质量的福利项目,而且由于资格转移条款限制,能有效减少企业员工流失率。第三,企业年金福利有利于激励优秀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年金福利项目所积累的权益大小与员工岗位绩效相联系,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从而在员工队伍中形成长效激励机制。第四,企业年金福利项目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改革,企业通过实施企业年金计划,以较小的支出能使员工获得较大的利益,从而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取得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二、中小企业年金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实施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总量少,覆盖率低,增长速度平缓。据2013年度我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显示,我国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661百个,覆盖的企业职工数为2056万人,累积基金额为6035亿元。第二,企业分布不均。在有限的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中,90%以上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十分少。第三,行业差异大。参与企业年金的企业多为经济效益较好的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石油、民航等。第四,地区差异大。从区域分布来看,企业年金基金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体现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投资渠道有限且风险大等。微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企业对其认识不足、企业年金设计不合理、年金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层控制年金计划、年金的实施缺乏沟通、年金基金的经营效果差。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但中小企业的年金基金占比不到1%。因此,构建中小企业企业年金激励机制十分重要。

1.从宏观环境角度来看,良好的年金制度环境有利于调动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第一,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立法体系。应尽快为企业年金制度立法,使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合法化,特别是加强对企业年金委托人和受益人的权益保护。第二,鼓励发展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员工流动性大的特点,需要企业年金具有可携带和转移的特点,增强中小企业实施企业年金的可行性和对员工的吸引力。第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企业年金计划中来,对企业雇主、雇员以及资本市场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四,完善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政策以及健全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保障制度。企业年金投资应该更加多元化,适当开展针对中小企业年金的管理与服务,保证中小企业年金增值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此外,还应建立事先预防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监管制度。

2.从微观环境角度来看,需要从中小企业内部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与员工绩效相连的年金激励机制的建设。第一,提高中小企业及其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和参与程度。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年金参与度较低,也存在对其认识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借助于多种宣传手段和激励措施提高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第二,企业年金的设计要与企业文化挂钩,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挂钩。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在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与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相结合,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出发,找出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年金设计方案。第三,企业年金计划要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年金应该以不同岗位和职位薪酬水平确定一个合理的系数,参考绩效考评情况,以点数或者分数计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使年金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第四,在企业年金的实施与管理上要确保制度的内部公平性,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年金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与员工的沟通,只有在企业公平实施公平的企业年金计划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海,汤建光.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难题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2):106-109.

[2]金娟,张昊.我国现存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11(12):83-84.

[3]张英明.中小企业年金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4(2):80-84.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5篇

2009年全省节能任务非常艰巨,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将按进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国家提出在年度目标基础上增加“*”进度目标考核,两项指标各为20分。其中,年度目标为否决性指标,只要未完成年度目标值即为未完成等级。“*”前三年累计完成目标必须达到60%才不被扣分。二是当前节能形势相当严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但企业公共设施仍然需要正常运转,导致能源消费量没有同步减少。另外,受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影响,有些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精细度和质量,使加工用能增能。一些重大重化项目开始发挥作用。*、*、*等电厂陆续投产,使当地能耗明显上升,明显加大了当地乃至全省完成节能任务的难度。

2009年,全省节能工作一方面必须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为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及省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做好2009年全省节能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具体是:一要把节能工作与促发展结合起来,要把节能作为促发展、拉内需、扩投资、保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相协调;二要把节能工作与落实《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在珠三角地区大力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三要把节能工作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工业化与节能相协调;四要把节能工作与产业转移结合起来,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东西两翼和北部等欠发达地区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中,严把项目的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引进高能耗产业,实现产业转移与节能相协调;五要把节能工作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节能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与节能相协调;六要把节能工作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加强能源资源对外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对外开放与节能相协调。

2009年全省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相关部署,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促进节能工作上新台阶的契机,把节能作为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7%以上的预期目标。

2009年,全省节能工作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计划”,具体如下:

(一)实施节能强企工程,为促发展作贡献。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指标,实事求是考核企业节能完成情况。针对部分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正常造成产品单耗不降反升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原有节能考核指标,对企业*年节能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企业节能目标分为年度节能目标和“*”节能目标累计完成进度两个考核指标,各占20分,超额完成对应目标的适当加分。两个考核指标得分相加达到40分,视为完成*年节能任务。

二是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完成节能任务。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投入,积极开展节能改造,确保完成节能任务。对年节能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1万吨标准煤以下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奖励,奖励标准为200元/吨标准煤。

三是落实国家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新近陆续出台的节能产品、节能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减免政策,提高企业使用节能产品、节能设备以及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使中央政府让利于民、促发展、促节能的政策得到真正落实。

四是实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提高节能能力。对有专门节能管理人才的重点耗能企业,加大节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管理水平;对暂时缺乏专门节能管理人员的企业,指导其加强与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协助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改造等工作,确保企业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五是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各地增强节能能力建设。省将支持各地开展节能宣传培训、政策研究、能力建设等,帮助各地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提高节能监测分析、监督管理等能力。推进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积极争取给每一个单设节能监察机构的市配备一辆节能监察车。

(二)实施节能市场化工程,为拉内需作贡献。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耗能产品、设备。要加强节能监管,要求用能单位按照能效标准的要求,淘汰超过能耗的产品、设备,对未超过能效标准但耗能较高的产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为节能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腾出空间。

二是推广节能产品及技术。要在落实国家节能产品、设备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广节能产品及技术。在全省组织推荐一批技术含量高、符合节能技术发展方向、节能效果明显的节能产品。在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中,选择一批实施后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技术,汇编形成重点行业节能技术,采取技术推广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推广交流。

三是建立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的培训,适时公布第三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名单,进一步壮大技术服务机构队伍。鼓励服务机构协助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规划、节能量审核以及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采取该模式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奖励资金的70%继续奖励给节能服务机构。

四是继续推动节能对外合作。推动与ABB公司、霍尼韦尔、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等的节能合作。开展与日本兵库县循环型城市合作计划,落实与英国辛迪克碳资金公司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落实粤港两地节能及清洁生产工作的合作协议,继续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

(三)实施新十项节能重点工程,为扩投资作贡献。

一是用活用好省节能专项资金。按照“早启动、早下达、早发挥作用”的原则,尽快在全省组织推荐专项资金项目。项目实施要突出重点,近期着重用于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窑炉改造工程、支持省市共建(*)陶瓷产业工程、省市共建(云浮)硫化工产业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工程等新十项节能重点工程,在全省形成较强的节能示范和带动作用。近期将启动*年第二批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专家评审工作,争取尽快确定项目并下达资金计划。

二是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争取国家对我省节能以及其他相关项目的支持,推动各地继续加大节能投入,争取通过国家、省、市等的财政引导,带动社会80亿元资金投向节能技术改造领域。

(四)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程,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

一是着力推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目前《*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已列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项目,下一步将根据省人大的立法规划要求,加快编制进程,尽快完善修改。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批示精神,推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省再生资源产业的意见》。完成编制《*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和《*省清洁生产总体规划》工作。组织发动我省相关单位参加“《循环经济促进法》电视大赛华南分赛区”活动。把循环经济法宣传法纳入2009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二是持续推进循环经济试点。指导和督促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按照国家批复抓紧组织实施。组织专家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深圳、佛山、江门、汕头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指导和督促各市完成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实施方案的论证工作。对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推动在工业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2009年底前完成中山(肇庆大旺)、中山(*)两个产业转移园区和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的试点工作。组织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赴天津、苏州等地参观学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是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落实清洁生产企业分级管理,公布奖励一批省清洁生产企业。全面加强对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及专家库的管理,对现有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进行业绩考评。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体系,举办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班,开办清洁生产审核员网络远程培训。在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下,建立粤港双方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的互认机制,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

四是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三项制度。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制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专家评审制度,增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现场审查制度,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动态监管。

(五)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节能攻坚战。

(1)实施完善节能“三个体系”行动计划。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体系。会同省有关部门修改完善节能考核指标体系,报省政府审定后实施。组织开展对各市政府以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省政府出台节能奖励办法后,将尽快启动对*年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组织推荐工作。

二是完善节能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省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报制度,加强对千家企业节能情况的分析,实行“一季一报送、一季一分析”,及时全省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三是加强节能统计监测。开展全省以及省千家企业能耗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各地和重点企业能耗变动趋势。对各重点耗能企业、各市上报的节能统计数据,加强监测,确保数据质量。

(2)实施节能监察行动计划。

一是健全节能法规制度。按照强化惩处力度的要求加快省节能条例的修订工作,争取尽快出台新修订的省节能条例。制定出台省节能监察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推进节能监督检查。出台节能评估和审查配套办法,推动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到实处。

二是实行百家企业节能监察行动。制定2009年全省节能监察行动计划,把节能监察任务予以分解落实,发挥省、市两级积极性,实行省、市联动推动节能监察工作。扩大监察规模,监察企业数量从*年的30家扩大到2009年的100家以上,把节能目标完成不理想、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耗能企业优先列为节能监察对象。

三是开展节能专项检查。根据节能形势的需要,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能耗限额执行情况、重点行业企业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情况、公共机构用能状况、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等专项检查活动,依法促进各项节能法规、标准以及政策的落实。

四是加大节能惩处力度。建立节能监察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全省通报各地节能监察进展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节能监察情况,视情况召开新闻会向社会通报。落实惩处措施,对浪费能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实施省新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省千家企业工作网络。对原千家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重新核对,及时更新,对新纳入监管的省千家企业,及时汇总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健全省千家企业工作网络。

二是开展新千家企业节能培训。对新纳入监管的省千家企业,要举办节能培训班,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规划,及时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三是加强对省千家企业的节能管理。推动各地对新的省千家企业下达节能目标,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纳入当地节能部门的管理。

四是加强对省千家企业的节能指导。推动省千家企业健全能源管理制度,配备能源管理负责人,夯实节能统计、计量等基础,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确保完成下达的节能目标。借鉴日本领跑者制度,树立我省重点耗能行业能耗先进标杆,推动企业开展能效先进水平对标活动,

(4)实施节能宣传培训行动计划。

一是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电梯使用、普及使用节能产品等十一项全民节能行动,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积极推动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及早筹划2009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实行分类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全省工业副县长、地市经贸局长、市经贸局节能科长、节能服务机构、重点耗能企业等节能培训班,按计划组织到美国、日本等开展节能培训,提高节能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完善培训教材,充实节能师资队伍,增加培训过程的互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体系。按照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承担我省公共机构节能牵头工作。建立由各地、各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参加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是编制出台省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要求,开展我省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近期将向各地、各部门发放用能状况调查表,加快编制进度,确保3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

三是实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项目。通过对全省公共机构用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启动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省专项资金予以一定的支持,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省节能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四是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工作。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全面掌握公共机构用能状况,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提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建议。

(6)实施节能统筹协调行动计划。

一是加强对各地节能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节能形势分析制度,各地经贸部门要健全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度报送制度,及时通报各地区节能工作完成情况。将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地方工科院校;环境类;实验室建设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experimental lab under excellence plan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Chen Tianming, Ding Cheng, Yan Jinlo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 Plan for Cultivating Excellent Engineers”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ubject,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lab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Exploration was made on the theory and activity of the demonstrated teaching lab center construction, which include establishing idea, sources reun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new courses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sonnel group development.

Key words: excellence pla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environment; experimental lab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也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1]。我校于2011年被遴选为卓越计划第二批培养高校,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于2013年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培养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属于教育部优先支持参与高校申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

1 卓越计划培养背景与培养目标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旨在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和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服务平台,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发扬“校企合作、平台共享、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环境保护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环保卓越工程师。

在我校卓越计划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在环保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四方面的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于2010年6月开始筹建,从建设伊始,就秉承为卓越计划服务的理念,满足卓越计划对实验教学环节的要求,打造卓越计划特色。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保设备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同时还兼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

根据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传统的实验中心配置和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我们抓住实验中心筹建的机遇,彻底改造现有实验中心的配置和管理制度,配合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对大学生在校实践环节的要求,作为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对环境实验中心硬件(资源配置)和软件(管理模式)的建设进行改革,是我们努力实现卓越计划的关键一步。

2 适应卓越计划体系的实验中心建设内容

2.1 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

2.1.1 建设仿真教学实验室,培训环境保护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工艺咨询、方案设计、设计计算、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大部分能力的培养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场所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环保工程师的专业培训[2]。

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实践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和编辑,而现有课程中仅有16课时上机时间;部分环评软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有密钥,其在公共机房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教师无法将自己积累的环境影响评价经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建立和配置环境实验中心仿真实验室(机房),建立环境专业专属机房,开放环评软件的使用权限和范围,可以灵活安排学生上机实验,甚至可以将实际环评项目的仿真计算工作放在实验室进行,让学生参与实际环评项目,积累工程经验。

2.1.2 建设环境监测实验室,培训环境监测工程师

根据实验室认证条件,配置各专项监测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并对学生进行监测培训。例如:对水中COD,BOD,SS,氨氮,总磷和挥发酚等常规因子和部分特征因子的监测,对大气污染物中SO2,NOx和TSP等污染因子的监测,对A声级及频谱分析等方面的噪声监测。由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认证等申报工作,以实验中心为对外服务的平台,锻炼学生承担实际监测项目的能力,培养毕业即可参加实际监测工作的环境监测工程师。

2.1.3 建设工程教学实验室,处理水气固废等污染

为培养合格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型人才,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水、大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能适应环境保护多方面的需求[3]。实验中心需要配置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验室、噪声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工程教学实验室[4]。

2.2 改革与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2.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实验教学中,使实验不但能够验证环境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了解有关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可将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以及水质监测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专业综合性设计实验[5,6]。由于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使实验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实验内容更显鲜活,学生不仅能了解具体细节,更能掌控全局,提高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7]。

针对我校对环境专业的培养计划,我们依据卓越计划要求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发展的方向确定为:对于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如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在对常规水、气、噪声等监测实验项目设计时,尽量与环境监测部门实际监测项目一致;对于专业实验,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鼓励教师带着实际项目和课题进入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鼓励实验教学走出课堂,深入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实际工作现场[8,9]。

2.2.2 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在“本科3+1”培养模式中,学生需要有累计1年的企业学习,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程度地落实到企业实习中[10]。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变“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11]。通过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新技术研发等工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加大教师在企业项目研发中的参与度[12]。

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实习单位的遴选、校外培养基地的建立、学生企业实习的管理等[13]。

我校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在多指标水质分析等综合性实验中,需要比较昂贵的仪器及大量的设备维护费用,在实验中心有限的经费条件下难以实现。特别是对于部分进口仪器,中心购置回来后,由于对仪器不熟悉,实验开出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实验中心与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共建实验室,请仪器厂家的工程师参与教学实验,为学生进行仪器培训,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耗材。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在为中心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校企的双赢[14]。

2.2.3 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

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与有效执行,是保障实验教学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卓越计划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离不开管理体制的保障。我们采用PDCA管理模式,在制度上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15]。

实验室开放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开放包括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和服务对象开放[16]。为配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我们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灵活度。通过实验室资源开放,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卓越计划体系下实验中心建设的改革探索

实验中心建设三年以来,中心框架基本形成,但仍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入实施,改革工作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

3.1 实验中心建设改革与卓越计划的适应性关系

抓住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契机,在实验中心筹建过程中,从实验中心规划开始,以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推进实验中心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较大范围的改革和试点,建设有卓越特色的环境实验中心。

3.2 实验中心建设的改革探索

实验中心为配合卓越计划的落实,率先提出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从中积累的经验将为我校其他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类似高校环境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

3.2.1 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结合我校卓越计划的目标,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一线工程师,让学生具备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能力。实验中心根据学校卓越计划要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社会培养卓越人才的目的。

3.2.2 体现地方特色,拓展对外服务的能力

我校已获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很多教师借助学校和企业的平台,开展社会科技服务工作。随着实验中心实验室认证和相关资质的申请,可以拓宽中心对外服务的领域和能力,又使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实验室分析测试水平得到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

4 结束语

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我校突出工程应用,加强学生工程意识、背景和能力的培养[17]。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利用实验中心建设的契机,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实验中心建设模式,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 彭永臻,马勇,王淑莹.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的结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153-155.

[3] 彭永臻,曾薇,王淑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5-7.

[4] 刘光虹.环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252-254.

[5] 崔芳.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39-144.

[6] 雷中方,刘翔,郑志坚.环境工程学实验室的特点与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4):33-34.

[7] 彭永臻,崔有为,王淑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4-18.

[8] 江昔平.高校“卓越计划”中有关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0(12):27-28.

[9] 方强,钱瑜,杨柳燕.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133-136.

[10]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11] 龚克.转变观念 大胆试验 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12] 张好徽,王红涛,.卓越计划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校企合作[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4-25.

[13] 扶慧娟,辛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55-158.

[14] 施鼎方,徐竟成,唐贤春.环境监测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287-289.

[15] 徐静,王秀芝.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8-10.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7篇

一、进展情况

(一)建管并重,抓实主要污染物减排。按照《XX市“十一五”主要污染总量削减实施方案》要求,我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的目标为:so2控制在17741.5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20%;cod控制在2046.2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2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达到0.10毫克/立方米,实现2010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为实现减排目标,一方面,加快减排工程建设,我局在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2铁、1焦、3水、6粉尘”共12项减排工程,即:裕华、龙凤山2家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工程;通宝焦化焦炉煤气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及天煜、宝烨2家焦化企业废水处理改造工程;文丰等6家钢铁企业粉尘治理工程。通过落实责任、强化调度、资金帮扶等措施,截至目前,各项减排工程进展顺利:裕华、龙凤山2家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工程已完成,正在试运行。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设计,正在招标,预计6月底开工建设,11月底可完成;天煜、宝烨两家焦化企业废水处理改造工程已完成,并进行了验收监测,预计6月底可通过验收。6家企业粉尘治理工程中,文丰钢铁除尘器改造工程、顶峰热电和云宁矸石电厂原料场地挡风抑尘墙工程已经完成;新金钢铁原料场地挡风抑尘墙工程一期已完成,二期预计6月底可完成;明芳、鑫汇两家钢铁挡风抑尘墙工程正在施工,预计6月底可完成。

另一方面,强化对治理设施监管。认真开展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把保障重点部位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了烧结机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专项检查办法,明确检点,明确检查时间,明确奖惩措施。把建设在线监测平台作为保障治污设施运行的重要抓手,全额安排资金,协调有关力量,加快平台建设。预计月底完成平台建设,实现三级联网并控。把落实责任作为保证治污设施运行的有力保障。所有执法人员对口分包一家企业,该企业的项目审批、污染治理、治理设施运行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实行台帐式管理。要求每周至少下企业两天,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者年终取消一切评先资格。加强督导检查。局再次创业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措施得力,全市脱硫工程运行管理得到了规范,运行率、达标排放率明显提高。

(二)多措并举,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在大气环境治理上,按照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加大投入、强化整治,收到了明显成效。继续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对列入年度治理计划的50家企业、143个治理项目,通过采取检查督导等一系列措施,目前进展顺利,43项已经完成,其他正在按计划推进。开展了大气质量攻坚活动。将城市规划区及以外5公里范围确定为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对监管区内56的23家重点企业加强监管,实行环境质量强制达标;加强燃煤锅炉整治,全市44家、50台锅炉目前已下达治理计划;加强运输散装物料车辆和道路清扫,防止无组织扬尘污染;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从生产的全过程削减污染。截止目前,我市主城区好于二级天数146天。

在水环境治理上,一方面加强了洺河流域综合治理,严禁在洺河沿岸新建水污染的建设项目;强化沿岸现有企业治理尤其是洗选企业的治理;督促有关单位加快城市管网改造和建设,确保城市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继续把落实选矿业年检制度作为洗选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全市124家选厂,109家通过年检,责令15家停产整治。经过监测,我市洺河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水质,达到了XX市的要求。另一方面,强化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牵头组织水利、工商、旅游等部门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在我市饮用水源地设置警示标志62套。按规定进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证全市人民喝上了干净的水。

(三)严格执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将总量控制作为项目审批的“总闸门”,从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三同时”制度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严格环评审批、验收,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今年以来,共审批项目42个,验收7个,否绝突破环境容量、不符合环保和产业政策要求新建项目5个,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大中型项目100%,小型项目98%以上。二是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实行严处。开展了钢铁行业、重点污染减排设施专项执法行动,共计出动执法车辆140辆(次),排查各类企业70家,立案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22个,罚款50余万元,有力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化解纠纷,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建立了24小时接访制度、协调办案制度、案件督查制度、举报回访制度,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举报和案件57起,已办结57起,没有发生一起越级集体上访。由于工作得力,环保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扬。四是严厉打击重污染小企业。结合乡镇和有关部门,在全面细致排查摸底重污染小企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断水断电、拆除设备、清理场地”的标准,取缔小选厂、小化工等违法企业80余家,有力遏制了重污染小企业的反弹势头。五是强化排污费征收,今年以来,认真总结以往排污费征收经验,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提高征收比例为重点,以拓展征收范围为切入点,以规范排污费征收管理为突破口,强化排污费征收。截至目前,共计征收排污费2200万元。

(四)抓实基础,为开展环保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报纸新闻舆论作用,对环境治理先进企业和落后企业予以表扬和曝光。二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在6.5世界环境日前夕,开展了环保街头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张,在《武安报》开辟专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在新世纪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环保专题片,受教育逾2万人。三是大力开展绿色单位创建,上半年共有2家庭院、2家饭店、1个小区、3所学校、3个家庭被XX市命名为绿色单位。四是认真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我局共收到人大建议8件,政协提案9件。通过落实责任,认真办理,所有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全部办结,答复率、走访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满意率均为100%。

(五)转变作风,为全市经济建设助推添力。一是加强执法队伍理论建设。牢固树立抓好治污减排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了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奋进、业务精良、作风端正、纪律严明的环保铁军。二是执法队伍作风建设。鼓励干部职工在其位谋其政,干好自己一份事,敬业爱岗,为民服务。坚持机关不定期查岗、每周五学习制度;坚持请销假制度。对迟到早退、无故离岗的,一经查实,从严处罚。三是强化机关制度建设。建立了科室工作月报制度。局工作每月有要点,每项有计划,每月底有小结。形成安排、实施、小结、反馈的工作流程,促使机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对再次创业,我们实行半月一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思路。

以简化审批程序为根本,为全市再次创业助推添力。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按照能减就减尽量减的原则,将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我局13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七公开”内容全部在XX市报公布。对来窗口办理业主的采取“一次性”告知,材料齐全一次性办结。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环保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

一是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尽管近年来我市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但受历史形成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偏重等重要原因,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仍然偏大。随着近期全市的经济形势的好转,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将随之增加,既要削减存量,又要控制增量,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弹。

二是环境监管的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各项减排工程的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烧结机脱硫大部分已完成。但仍有部分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甚至违法排污,一些已淘汰的钢铁、焦化、建材等落后产能、“三小企业”有可能死灰复燃,加大了我们监管的压力。

三是我市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布局不当的问题在近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道穿城、污染企业围城”的现状极大制约着城区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在全市“双三十”县市中,我市城区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中下游,直接影响省节能减排“双三十”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是环保执法力量相对不足。我市企业点多面广,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工作越来越多,本不宽裕的环保执法力量更为捉襟见肘,制约着环保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下半年工作谋划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双三十”节能减排任务的收官年、决胜年、交账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重点环节,坚持综合施治,构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重要作用,加快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强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一是保障减排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开展“治理设施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对治理设施运行的监管,特别是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严厉落实各项专项监管措施,健全完善治理设施管理台帐,加大处罚力度,力促治理设施的稳定运行。二是完善管理减排。扎实推进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力争及早投入正常使用。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减排工作中的调节和撬动作用,严格新增主要污染物建设项目的审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三是落实结构减排。督促有关部门按照产业政策要求,督促淘汰全市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企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第8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制定工作《方案》,形成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合力

1、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为抓好端正行风政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按照县委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制定了经济计划局《**年“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案》,建立了全覆盖工作责任制,从而形成了全局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推进机制,加速全局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依法行政秩序。

2、实行管理权力运用的公开透明。完善了职责公示、公开,对各位领导、办公室的权力进行了明确分工、公示,划定了权力边界、责任及运用权力的监督方式;与规模以上企业和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形成端正行风政风社会监督网络。全局建立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制度规范,形成了积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合力。

3、加强了监督检查、跟踪问效。按照责任制,今年以来,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局性端正行风政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大检查,按照基层企业和部门的信息反馈,对个别办公室的工作组织进行了2次个别抽查、检查,召开了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1次,以上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全局性行风政风的好转。

(二)搞好公共服务,努力为企业经济运行排忧解难

针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我们努力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克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难点、重点、焦点问题,确保了企业经济运行的有序运转。一是积极深入企业搞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企业传达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宣传拉动内需、促发展、保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建立起政企信息通道和对话机制。年初以来,共深入企业**余次,向县委、县政府反馈企业需求、促成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次涉企县领导现场办公会议,为***等15户企业解决项目立项、在建项目选址、土地、环保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运力等难题35个。二是积极依托信息网,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类政策、技术、人才、产品等信息万余条,帮助企业解决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难题。三是为企业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铁路运力瓶颈问题。四是积极协调银企对接。五是协调省中小企业局为民营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企业厂矿长,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中。至5月末,规模以上企业现价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分别实现**亿元、**亿元、**亿元、*****万元、***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三)强化市场监管,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依法建立市场监管机制。积极深入基层,协调工商、质监、物价、调运办等部门,强化了对消费品、农资、煤炭运营等市场的监督、检查、管理,规范了城乡市场安全运营秩序。打击整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了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深入**个乡镇,上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帮助酒类生产企业和酒类零售企业进行备案登记。酒类流通实行随附单制度,保证了县域酒类流通的安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激励企业搞好市场营销。其中,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动力,大力引导、发展农家店连锁经营体系,现已建成*个配送中心、***个农家店,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商品流通网络,为家电、其它工业品等商品下乡,拉动内需奠定了基础。截止至5月末,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家电下乡下乡家电****台,完成销售收入***万元。

(四)放宽市场准入,积极为建设项目提供最优化服务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引导企业转变投资理念,激发企业(自然人、法人)投资的积极性。减少审批环节,公示项目审批(审核、核准)流程及所需资料、办结时限、工作职责等,增加办事透明度、监督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为**余户企业跑省进市,为企业编制项目可研、论证、环评、立项等方面提供服务,仅此为企业节约差旅费、及其他交易费用可达**万余元。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了全口径对上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规划。列入对上争取资金计划单位**个,项目***项,对上争取资金计划总额*亿元,至少可拉动地方投资*亿元。截止到5月末,到位资金总额*亿元。

(五)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以赴搞好“项目建设年”工作

积极建议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控制乱收费、乱检查、乱评比等不规范的行政行为,优化了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建立了服务外来客商热情接待制度,对外来客商,专人负责并向其详尽介绍资源、项目、政策、人文地理等情况,增加其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六项”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了快捷、方便、优质、高效的领办服务制度,解决了投资人在办理项目立项、批件、审批手续、注册登记等项工作中的难题,为项目和内外客商落户鸡东提供了最优化服务,保证了“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是重点项目。**年全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个,计划投资总额**亿元,当年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亿元,新增税收*亿元。以上项目正在按计划运行,截止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投资*亿元。

二是招商引资项目。今年重点计划开展30个项目的招商引资,计划招商引资额度*亿元。为此,积极开展了对香港、韩国、广州、厦门、江苏等国内外招商引资活动。其中哈洽会完成签约项目**个,签约额*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