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质学报

高校地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杂志简介:《高校地质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440/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球化学·岩石·矿床、能源地质学、其他学科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国际刊号:1006-7493
国内刊号:32-1440/P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2
复合影响因子:1.1
总发文量:900
总被引量:19265
H指数:69
引用半衰期:6.35
立即指数:0.0156
期刊他引率:0.9969
平均引文率:33.1406
  • 基于BOFDA的砂—黏土互层垂向变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作者:卢毅; 宋泽卓; 于军; 龚绪龙; 季峻峰; 陆婧; 周钢军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对城市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有效监测土层的垂向变形过程是地面沉降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采用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技术,利用室内地面沉降模型,对砂黏土互层土体在排灌水循环中的垂向变形进行分布式监测,并结合固结压缩试验对土体的垂向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黏土层为地面沉降的主要变形层;在排灌水循环中,土...

  • 光纤和砂土界面耦合性能的分布式感测试验研究

    作者:程刚; 施斌; 朱鸿鹄; 陈冬冬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地质与岩土工程领域中,变形监测一直是评价岩土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时空演化规律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参数优化、地质灾害预警阈值设定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光电感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地质与岩土工程变形监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分布式感测光纤与岩土体之间的耦合性对监测结果有显著影响,阐明两者间的作用机理成为该技术应用的关...

  • 土层回弹变形特性及回弹潜力试验研究

    作者:吴静红; 程刚; 施斌; 顾凯; 蒋娜 刊期:2019年第04期

    对土层的回弹变形效应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实施地下水回灌、管理地下水资源及预测地面沉降。文章通过大量室内压缩回弹试验,研究了土层回弹影响因素及回弹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土层的最终回弹量受土样性质、最大固结压力、固结时间以及卸荷比等因素影响;相同固结回弹条件下,土层黏粒含量越高,回弹量越大;对于同一种土,固结时间越短,卸荷压力越...

  • 稀疏非正交填充裂隙岩体水流—传热—应力模型与离散元模拟

    作者:高俊义; 项彦勇; 雷海波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研究填充裂隙水流速度对岩体温度和应力的影响,选取甘肃北山地区的花岗岩,制作了稀疏非正交裂隙岩体模型,采用河砂填充裂隙后进行模型试验;并对模型试验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模型试验所测岩体温度和热应力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差异和原因。结果显示:填砂裂隙强化了裂隙介质的热导能力,无填充时岩体温度和热应力比填砂时低;模型试验和离散元模...

  • 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客土持水性与渗透性耦合作用试验研究

    作者:高晓颖; 刘强; 杨俊杰; 孙冲 刊期:2019年第04期

    对于岩质边坡而言,生态边坡防护技术的关键在于植被的形成。为保证植物的生长,客土应同时具备良好的持水性与渗透性。文章通过室内渗透实验以及蒸发实验研究了不同黄土、硅藻土、秸秆配比条件下渗透性及持水性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硅藻土与秸秆的添加能有效降低混合土密度,有利于减小混合物的自重应力、提高边坡稳定性。硅藻土和秸秆单独掺入时...

  • 含偏置裂纹的三点弯曲梁破坏过程颗粒流模拟

    作者:丁永政; 邓清海; 刘兆冰; 李宏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研究三点弯曲梁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采用颗粒流程序PFC2D对含不同位置和高度的预置裂隙的三点弯曲梁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预制裂隙的长度与位置共同影响梁的破坏;当预置裂隙的位置离加载点较远时,主要是预置裂隙的高度对梁的破坏产生影响,当裂隙高度超过70mm时,试件的破坏模式发生变化;当预置裂隙高度一定时,预置裂隙的位置是试...

  • 渤海海域辽东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作者:田德瑞; 牛成民; 王德英; 潘文静; 张如才 刊期:2019年第04期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C19,显示未遭受...

  •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岩石热物性特征

    作者:蔡黎; 李香兰; 刘绍文; 朱继田; 熊小峰; 李旭东; 尹宏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岩石热物性是盆地模拟和预测深部温度时不可或缺的参数。琼东南盆地是当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揭示该盆地的热状态和烃源岩热演化历史均离不开真实可靠的岩石热物性参数。前人虽然对南海北部地区的岩石热物性开展过相关研究,仍存在实测数据偏少、代表性不足和相互矛盾等问题,亟需新增一批新的实测数据来弥补该区基础地热参数的...

  •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演变过程:来自化学风化特征的证据

    作者:胡俊杰; 马寅生; 吴祎; 李宗星; 彭博; 魏小洁; 刘大鹏 刊期:2019年第04期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陆相地层记录了该时期一系列重大的构造气候环境耦合演化事件,然而针对该套地层的古气候、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还很薄弱。为了恢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文章研究对柴北缘大煤沟侏罗系标准剖面的沉积岩样品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综合采用多种化学风化指数判定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条件及演变过程...

  • 珠江口盆地HA地区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特征

    作者:周清波; 舒誉; 朱筱敏; 陈兆明; 董小云; 林秋金 刊期:2019年第04期

    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HA古近系文昌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古近系文昌组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 SQ2、 SQ3和SQ4。其中SQ1主要分布在南部,SQ2和SQ3全区分布,SQ4由于南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主要分布在北部H4地区。HA文昌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

  • 柴达木盆地滩坝沉积特征、成因及沉积模式:以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为例

    作者:魏恒飞; 关平; 王鹏; 吴颜雄; 李秋媛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文章在对600多米岩芯颜色、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薄片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滩坝沉积特征,研究了滩坝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及成因,建立了滩坝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滩坝单砂体厚度较薄,滩坝中发育较多典型的波浪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多以跳跃和悬浮两个总体为主。坝砂体主要发育于中长期...

  • 冀中坳陷北部河西务断层结构及新近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分析

    作者:毛黎光; 田建章; 张宏伟; 张传宝; 王鑫; 肖安成 刊期:2019年第04期

    河西务断层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控盆断裂,新近纪第四纪时期渤海湾盆地整体进入热沉降阶段后,该断层仍然存在构造活动,2018年在河北永清县发生的地震就是由该断层的活动所引发。文章利用地震数据对河西务断层的结构特征和新近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务断层新近纪以来具有右旋走滑的张扭特征,主断层在剖面上具...

  • 泥岩成岩矿物演化特征与成岩体系划分: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作者:刘菲; 杜佳宗; 蔡进功; 谢忠怀; 刘宁; 张守鹏 刊期:2019年第04期

    成岩过程中泥岩的成岩矿物会随成岩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地识别成岩矿物组合与划分成岩体系,对深刻理解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埋深在1200~4500m的泥岩,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有效地区分了外源输入的矿物(如石英)与成岩矿物(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显微特征的差异,据此建...

  • 基于米氏旋回的黔西盘县上二叠统煤系高频层序研究

    作者:宗毅; 沈玉林; 秦勇; 金军; 刘近帮; 仝根成; 郑俊; 张一杰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上二叠统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和最深刻的环境变化。对上二叠统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精细描绘,建立高分辨率的地层序列,是深入了解此次事件及其演化的基础和关键。基于钻测井、岩心观测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并运用小波分析技术,对黔西盘县上二叠统煤系进行了米氏旋回的识别和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二叠统煤...

  •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马五段上组合细粒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控制因素

    作者:伊硕; 黄文辉; 陈晶; 任兴国 刊期:2019年第04期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马五段上组合(马五4至马五1亚段)细粒致密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展开对低孔低渗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孔隙的成因研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阴极发光等测试,结合岩石物性分析,明确了细粒白云岩储层的储渗特征、有利储层的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结合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数据分析认为,研究区马五段上组合储层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