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国外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s

杂志简介:《国外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6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理论探讨、综论与述评、文本分析与阐释、比较文学研究、书评、作品翻译与评介等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国际刊号:1002-5014
国内刊号:11-1562/I
全年订价:¥ 4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28
总发文量:873
总被引量:4285
H指数:26
期刊他引率:0.9672
平均引文率:17.197
  • 生态女性主义身体的再物质化研究

    作者:毛艳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基于女性-自然关联所引发的本质论和建构论一直是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困扰。本质论强调女性-自然本质天然的联系,而建构论则关注女性-自然关联的社会建构性,二者间的分歧形成已久,愈发不利于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向前发展。论文以“身体”概念为研究基点,借助当代美国女性主义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关于“身体”研究的发展性观点,对...

  • 论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两次转向的文化政治

    作者:王江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以胡伊森为代表的一批后现代主义者质疑现代主义文学一致排斥大众文化的笼统化表述。然而,他们为划清与现代主义的界限,再次陷入主流或所谓“高级”现代主义一致排斥大众文化的两极分化逻辑。艾略特、乔伊斯、伍尔夫和庞德等是这种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但他们都变成了陪衬后现代主义的稻草人。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21世纪之交叉悄然兴起重新审...

  • 凡人的辛酸:西方现代悲剧之审美倾向

    作者:丁尔苏 刊期:2017年第03期

    自约瑟夫·伍德·克鲁契上世纪初发表《悲剧性谬误》以来,宣布悲剧已经死亡的评论家不乏其人。本文持相反观点,认为悲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只不过它们在语言风格、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创作题材、思想主题等具体细节上与古典悲剧有所不同。就作品题材而言,古希腊悲剧侧重展现半神半人的传奇人物命运,文艺复兴悲剧侧重描写宫...

  • 鲍比·迪伦的歌是文学吗?

    作者:张卫东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流行歌手、创作人鲍比·迪伦,引发了文学界的广泛热议:迪伦的歌算文学吗?歌手获诺奖是否意味着传统文学体系已经遭到解构?本文从文学本体论、文学类型学以及迪伦音乐的文学性等方面讨论了该议题。本文认为,词作并未超出文学的边界与范畴,迪伦获奖遭到质疑这一文化现象折射出文学界传统至上的类型崇拜与信心迷失,歌...

  • 诗画互文:拉斐尔前派插图与题画诗中的创新策略

    作者:慈丽妍 刊期:2017年第03期

    拉斐尔前派是一个从绘画向诗歌延伸的艺术团体,一些成员的诗人画家身份使他们既能够为诗歌插图,又能够为画作题诗。在拉斐尔前派所作的插图和题画诗中,诗歌与绘画之间呈现出改写、增补、模仿等互文性关系。拉斐尔前派的插图通过与诗歌文本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来构成诗画文本之间的对话,促成诗画文本意义的更新。他们的题画诗则表现为对绘画文本的增...

  • “阳光般的非个人化”——论莎士比亚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影响

    作者:黄重凤 刊期:2017年第03期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的影响。本文将从雌雄同体观、匿名诗学理念这两方面讨论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伍尔夫在改写女性写作传统过程中对莎士比亚的批评。

  • 记念与忘却——论《哈姆莱特》中的生者与死者

    作者:倪萍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中世纪晚期的天主教文化语境中,《哈姆莱特》中鬼魂的要求重点不是为其复仇,而是记着它。该剧通过鬼魂的命运揭示出否定炼狱教义以及相关习俗和仪式的宗教改革运动对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传统关系模式的破坏。与此同时,置身于新旧信仰之间的哈姆莱特的两难处境折射出试图重塑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的早期现代英国的特殊宗教文化背景。

  • “文如其城”——约翰·多斯·帕索斯《曼哈顿中转站》空间叙事的背后逻辑

    作者:刘英 刊期:2017年第03期

    评论界一致认同《曼哈顿中转站》最主要特色是空间化叙事,但对于采用空间化叙事的动因、来源和目的却各执一词。本文由此出发,探讨《曼哈顿中转站》空间化叙事的背后逻辑,揭示去中心的空间化叙事形式与重建中心的现代主义诉求之间的悖论关系,论证《曼哈顿中转站》一方面彰显了现代主义重建中心的审美诉求,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现代主义新批评所倡导...

  • 《丹尼尔·德龙达》与《旧约》的互文研究

    作者:徐颖 刊期:2017年第03期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丹尼尔·德龙达》,有与圣经《旧约》互文的主题和人物原型。小说文本中多处指涉《出埃及记》,描摹了道德堕落、信仰失却、非利士文化占据的英国基督教社会图景;小说又通过指涉《但以理书》塑造了犹太流亡先知的形象,小说主人公丹尼尔·德龙达在犹太先知的引领下,追寻在基督教社会消失殆尽的希伯来文化传统。通过对《丹尼尔·德...

  • 论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话语形式

    作者:章燕 刊期:2017年第03期

    《金色笔记》一改莱辛前期作品的现实主义叙事,采用元小说的形式,呈现故事嵌套故事的结构,具有鲜明的互文性特色。莱辛的形式变革具有深刻的思想根源,是她对现代性话语不断反思的结果。话语体现人们建构的现实图景,其差异折射出不同的思维模式。莱辛从主人公安娜的叙述视角审视话语所塑造的不同故事,她通过重写突显了现代性话语的悖谬性,认为只...

  • “边缘话语”与文化焦虑——拜厄特四部曲“精神障碍者”形象研究

    作者:李涛 刊期:2017年第03期

    精神障碍者常常是人们嘲笑的对象,然而这表象背后也常隐藏着一个意义空间。A.S.拜厄特在其四部曲中塑造了多个精神障碍者的形象,通过他们的“边缘话语”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所存在的文化焦虑。四部曲精神障碍者的“边缘话语”透露出基督教世俗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发出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崇尚工具理性及其造成的社会弊端的警示。精神...

  • 论《白鲸》的民族形象与帝国意识形态的同构

    作者:毛凌滢 刊期:2017年第03期

    1919年麦尔维尔的《白鲸》开启了其经典化的历程,在之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小说不仅被批评界广泛接受,而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白鲸的形象早已渗透进美国大众文化、商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之中,该小说已成为美国民族文化记忆和美国身份认同的来源之一。作为经典名作,国内外对《白鲸》的解读与阐释已经十分丰富,从宗教的、象征的、生态批评的视角的...

  • 用故事建构历史——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洼地》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作者:王艳萍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斯威夫特的《洼地》在历史与故事之间自由穿梭。在叙事内容上,作者选取童话、民间传说与侦探故事等。在叙事形式上采用“连环结构”、叙事时间闪回、互文及多种叙事体裁等策略。以故事为切入点,作者对传统历史叙事提出了挑战,不但可以拓宽读者看待历史的空间和纬度,还可以帮助迷惘的当代人在流动不羁的历史语境中思考和探索生活的本质。

  • “延伸的显型”:奥尔森诗歌的个体发生律

    作者:桑翠林 刊期:2017年第03期

    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实验派诗歌领袖,美国诗人奥尔森的诗歌及诗学影响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界域。他所提出的诗歌之“个体发生律”为当代心理地理流派提供了创作基石。在当代生物学与生态文论的鉴照下,奥尔森的“个体发生律”可以升级至一个更为精确的概念——“延伸的显型”。从遣词、标点符号到页面空间的细节安排,奥尔森诗歌中的个体及其所表达...

  • 从《苦柠檬》看劳伦斯·达雷尔的“恋岛癖”与政治旅居创作

    作者:徐彬 刊期:2017年第03期

    现当代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对塞浦路斯的“恋岛癣”是心理、经济和政治等三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不同于“旅行叙事是谎言”的观点,本文认为达雷尔在游记《苦柠檬》中以塞浦路斯旅居经历为蓝本,分别从塞浦路斯岛民和英国殖民者两种身份出发,客观、真实地再现了1953至1956年间塞浦路斯的民情与政治局势。在谴责“意诺希斯”运动的同时,达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