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国外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s

杂志简介:《国外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6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理论探讨、综论与述评、文本分析与阐释、比较文学研究、书评、作品翻译与评介等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国际刊号:1002-5014
国内刊号:11-1562/I
全年订价:¥ 4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28
总发文量:873
总被引量:4285
H指数:26
期刊他引率:0.9672
平均引文率:17.197
  • 齐泽克,拉康,真实与象征秩序

    作者:吕彤邻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介绍当代颇具影响的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齐泽克如何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全球资本主义中的种种文化社会现象。

  • 神话与科学:弗莱理论中的不协和

    作者:蒋显璟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对加拿大著名文论家弗莱的主要批评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阐释了其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如批评的科学性、神话原型批评等。作者试图总结弗莱理论的突出特点,如奥秘性、历史循环论、对作者主体性和原创性的否认等。文章的结论是,弗莱一方面强调科学性,一方面又注重神话批评,二者的不和谐造成了他理论系统的内在矛盾。

  • 谁道人生无再少?我心如故系千岛——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梁立基教授访谈

    作者:郄莉莎(采访); 郄莉莎(整理) 刊期:2007年第04期

    采访人(问):梁教授您好!今天很高兴能对您进行采访。听说您是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出生的,那您是哪一年回国的呢? 梁立基教授(答):我是万隆华侨中学第一届高中生,1950年毕业后便报名参加印度尼西亚归侨同学会,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印尼归侨学生。我回国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振兴中华。当时投奔祖国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朝鲜战争,中国大陆已...

  • 杏坛春风五十年,桃李欣欣中俄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李明滨教授访谈

    作者:查晓燕(采访); 吴允兵(采访); 吴允兵(整理) 刊期:2007年第04期

    采访人(问):李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接受访谈!我们想请您就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李明滨教授(答):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要谈我们系的学科史就得首先提起曹靖华先生。正巧今年是曹老诞辰110周年,我们即将召开一个隆重的纪念会,以前我们也多次开过庆祝会和纪念会,但说得比较多的是曹老的革命生涯、参加...

  • 后理论语境中的文学研究

    作者:大卫·L.杰弗里; 蒋显璟(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1970-2000年的数十年间,西欧与北美的正规文学研究被诸多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传播所主宰,以至于往往把经典文本从课程设置中排挤出去。这些理论尽管能带来某些启示,但若追求过头,则产生了把对文本内在价值的判断边缘化的后果——首当其冲的就是真与美的问题。其影响在学生而言就是使他们转而对其他学科感兴趣,而对许多学者和教师而言就是...

  • 论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内在制约”、“二元论”与“存在的三个等级”

    作者:张源 刊期:2007年第04期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新人文主义”这一提法二者并不完全对应。后者系指上世纪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批评界的一种运动,而前者则系此运动赖以开展的思想基础。白璧德一生著述宏富,但各书中的核心概念——“内在制约”、“二元论”与“存在的三个等级”——则一以贯之,构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核心概念彼此联系,互相...

  • 本雅明说的是啥?

    作者:袁伟 刊期:2007年第04期

    《译者的任务》是本雅明的一篇影响重大的翻译理论文章,迷人却也令人迷惑。艰深晦涩,似乎尤难适译:非常的思想往往不是化为常识,就是沦为乱语。本文通过比较中英文译本与德文原文的异同,尝试对他的“可译性”、“余生”和“纯语言”等概念的内涵做一初步梳理。

  • 翻译与表现:读钱兆明主编《庞德与中国》

    作者:张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通过解读钱兆明主编的《庞德与中国》一书,探讨了美国著名诗人庞德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这个领域的研究在西方的最新发展。本文从庞德研究吸引中国学者这一现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因素入手,探讨了庞德的中国诗歌翻译的得与失,以及他的翻译与原创诗歌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本文探讨了庞德所表述的“中国”与真正的中国的关系,从而澄清了庞德“发...

  • 中国厨川白村研究评述

    作者:李强 刊期:2007年第04期

    厨川白村是活跃于日本大正文坛的著名文艺思想家、批评家和理论家。从20世纪初开始,厨川白村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坛译介的重要对象。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初,他的九部主要著作相继被译成中文出版,并多层面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一批重要人物,他与中国现代文坛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日现代文学交流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本文拟对中国...

  • 普鲁斯特式写作或浮出海面的冰山

    作者:黄晞耘 刊期:2007年第04期

    普鲁斯特式的写作方式体现为一种总体的意图:尽可能多地告诉读者人物言行的隐含动机、内心生活,尽可能多地揭示事件隐藏的真相、隐晦的背景、隐蔽的意义。这种“尽可能多地告诉读者”的写作方式与海明威式的“尽可能少地告诉读者”的写作方式正好形成对比。如果说海明威式的写作只是暗示海面下八分之七的冰山,那么普鲁斯特式的写作则旨在让海...

  • 荒谬与启蒙的辨证——论君特·格拉斯怀疑论的艺术思想基础

    作者:冯亚琳 刊期:2007年第04期

    “荒诞”是君特·格拉斯文学作品突出的风格特征,也是他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然而它首先还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格拉斯走上文学道路之初便与“荒诞”结下不解之缘:在反思德国当代历史和欧洲基督教传统的基础上,他接受了加缪的荒谬观和“启蒙反抗说”,从而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奠定了一种怀疑论的艺术思想基础。

  • “单片眼镜的反光”——评迪伦马特的小说《抛锚》

    作者:张俊萍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分析了瑞士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的小说《抛锚》,通过对这位作家的其他小说及戏剧作品的观照,指出他在《抛锚》中所关注的四个焦点——对抗理性的“偶然”、颠覆意义的“解构”、构筑权力的“知识”和掩盖事实的“正义”。这也是后现代文学中几个常见的主题。《抛锚》主题深邃、构思精巧,犹如“单片眼镜”,读者尽可以在其“反光”中...

  • 《美国性情》:一部诗的历史

    作者:张跃军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文集《美国性情》中,美国现代诗人威廉斯力避陈见,回归历史文献,谴责清教徒肇始的对本质经验的疏离,高扬早期探险者于土著印第安人身上所发现的本土关怀。他对历史的理解与编撰呈现出主体性和本土性的根本特征,浸润着诗的质地。威廉斯对历史的观照吻合怀特所倡导的历史修撰逻辑和模式,他的历史写作旨在探寻历史的隐含象征模式;另一方面...

  • 从“避难所”到“坚固堡垒”——在与《诗篇46》的比较中看路德的赞美诗《我们的上帝是坚固堡垒》的时代特色

    作者:喻天舒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路德的全部赞美诗创作中,《我们的上帝是坚固堡垒》一诗最为世人称道。这首宗教诗歌精品虽改编自《圣经·旧约·诗篇46》,但路德在其中却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诗篇46》的作者所精心选择的“避难所”意象,代之以充满火药味的“坚固堡垒”意象;与此相应,路德还有意识地突出了那些与上帝这座“坚固堡垒”争战的恶魔形象,从而使《诗篇46》中含糊...

  • 忧愤中的呐喊——论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

    作者:侯玮红 刊期:2007年第04期

    《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拉斯普京在苏联解体后发表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从忧愤中的呐喊——对现实的批判、黑暗与市场——环境与心境的契合、塔马拉和两个伊万——俄罗斯的希望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重在阐明拉斯普京对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