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游泳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游泳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3-03-02 11:02:18 关键词: 高校游泳课程 教学改革 探索
摘要:高校游泳课程的实施,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游泳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高校游泳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很多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了多种学习项目,其中就包括游泳课程。我国在游泳项目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很多高校对该项课程的开展并不重视,使学生无法熟练掌握游泳技巧,也很难参加竞技性比赛项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高校应关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认识到学习游泳的重要性,即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高校游泳课程教学优化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游泳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游泳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尴尬、不自在的心理,这种心态本身就不利于游泳课程的学习,同时也说明对游泳课程缺乏深度了解,缺乏游泳审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纠正学生的游泳认知,端正对学习游泳的态度,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泳训练。学生往往缺乏游泳基础知识,难以掌握游泳动作要领,常常出现游泳动作不标准的情况。一部分游泳教师注重实操能力,但缺乏理论知识,无法对动作进行严谨的语言表述,而更多的是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领悟游泳动作的要领,同时也认为示范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实际上示范这种方式并不能普遍适用。对一些学生而言,单纯的动作示范缺乏理论说服力,因此,学生会在游泳学习过程中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很难全身心投入游泳练习。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学习游泳的目的,让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对游泳学习进行宣传,提升学生对游泳的全面认知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学生已经有成熟的思想和判断能力,会自我评估游泳对自己的益处,因此,在宣传中应重点说明游泳的意义。另一方面,游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为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基础。所以,学校应加快游泳课程教学的改革进程,在短时间内建立健全游泳教学发展理念。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实施,大学体育教育已经不是单纯的教授体育技巧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体育教学传达更多的教学价值,更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为社会培育与社会发展提供有用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将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化发展以及身心健康作为重点教育内容,这不仅体现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高校游泳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当前大学游泳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阻碍游泳教学的原因。第一,学校安排游泳教学课程少。在正常情况下,适宜游泳的季节为5—10月,黄金时期为7—8月,但这个时期为暑假,在暑假前期正直考试期,在此期间无法正常安排游泳课程。课时量达不到训练的标准,学生刚萌生学习游泳的兴趣被中断,学会的游泳技巧搁置一段时间后又遗忘了,各种情况导致游泳课程无法完成教学内容,达不到教学要求。第二,游泳教学内容涉及内容较少,缺乏内涵。当学习缺乏相关内容,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对当前游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相应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课程结构过于粗糙。每次上课的基本流程:一是讲解游泳理论,二是下水前热身运动,接下来就是下水实践。这样的课程结构比较简单,缺乏竞技指导教学内容和针对性,不利于对游泳运动的深层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蛙泳时,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需要较多的体力和技巧。对于初学游泳的学生来讲,蛙泳难度较大,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缺乏必要了解,盲目开展蛙泳课程内容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游泳学习失去兴趣。第三,缺乏先进游泳训练方法作指导。学习游泳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学生耐心学习,同时做好体能消耗过快的心理准备。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对必要事项未做出提醒,会导致学生对游泳时所遇到的困难猝不及防,超出了心理预期。目前,很多高校由于条件限制,游泳教学大部分停留在理论知识讲解和动作示范上,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另外,教师掌握的游泳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较落后,无法真正指导学生学习游泳。缺乏理论知识的游泳训练使学生难以深入了解游泳技能,且影响学生对游泳技巧的掌握。第四,游泳课程缺乏针对性,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自身素质的不同,最终造成个体学习情况差距过大。有的学生善于学习,能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悟性差,需要反复学习和训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高校游泳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3.1高校游泳课程构建策略

一方面,应明确高校游泳课程学习的目标。第一,制定课程资源目标,其中包含三个方面,即游泳技能、发展性素养和审美价值。第二,制定课程实施目标,其中包含三个方面,即课程实施原则、课程实施流程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第三,制定课程评价目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目标评价完善课程学习结构,根据学生反馈,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并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在大学课程中纳入游泳课程,旨在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游泳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以往的认知状态。游泳学习首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了解游泳相关安全知识,丰富大学课程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本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思想感悟,升华人生价值;游泳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因此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审美。针对学生对学习游泳的不同需求,可以将游泳课程训练分为两类,一个是拓展型,另一个是探究型,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3.2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改革途径

首先,了解学生现状。高校要推进游泳改革与创新,就需要充分了解高校当前游泳教学现状,同时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锻炼情况、喜欢的训练方式等,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了解国内外游泳比赛的形势,借鉴游泳训练的最新方法,改善学校游泳条件,综合考虑学生课程安排,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训练机会。通过游泳训练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提升体育综合素养,经过游泳专项训练后,学生在身体素质和精神层面同步提升,调动了学生对游泳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训练方式。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游泳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游泳技巧。理论知识涉及范围不仅是游泳本身,还有游泳的历史及相应的典型案例。学生了解各国游泳文化,通过游泳以点带面,全方位了解游泳的发展过程,增强民族自信。另外,还要积极开展各种游泳比赛,了解自身游泳学习的不足,提升游泳技能和应赛能力,提升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3游泳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3.3.1增强游泳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高校游泳课程针对的学习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先了解即将授课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量身设计适合的游泳课程,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例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学习过游泳或参加过什么训练,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避免高强度的训练对学生造成伤害。在游泳训练中,不应将游泳学习作为唯一训练目标,还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技意识等,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为体现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训练情况及学习意愿,推荐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重点放在基础技巧的学习上;基础好、有竞技需求的学生,可以增加竞技训练内容,并帮助这些学生参加具有竞争性的比赛。这样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了多元化教学。

3.3.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高校内的文化课程不尽相同,但授课模式有共同之处。每个学科的教师应抓住学科学习重点,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便于学生吸收和理解。同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元化授课方式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授课形式,让不同学生各取所需。例如,“自由泳”的授课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示范内容,还有实践课程。有的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获取相应知识,若有的学生在传统课程讲解完毕后对课程内容仍不甚了解,可以采用形象而易于理解的视频教学课程,能够实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因此,多种授课模式联合起来能保证不同学生达到学习游泳的共同目的。

3.3.3增加游泳课程实践训练,掌握游泳技能

游泳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只有真正下水去游,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掌握了游泳这项技能。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实践课程了解学生学习游泳的效果,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授课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减少复杂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游泳训练,在游泳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另外,因为理论和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理论和实践应同步进行,实现技能和理论的综合提升。

3.3.4增加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强化游泳学习技巧

学习游泳也像学习其他功课一样,只有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游泳技能,形成肌肉记忆。学生下水就会游泳,达到这种程度,少不了反复训练。教师应根据课程安排,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的次数,帮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程度。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竞技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泳比赛互动,培养学生的比赛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参赛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竞赛水平。学生为了比赛拿到好成绩会主动投入训练,个人游泳的综合素质则会明显提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游泳成为学校的风尚。

3.4对高校游泳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游泳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项目,但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创新游泳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进学校游泳教学课堂模式可以从教学方法入手。游泳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的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个性化教学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在课前,教师可以进行游泳课前调查,并制作相应的调查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整体游泳掌握情况以及游泳需求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调查内容。经过课程优化后,游泳相关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想达到教学目的,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避免生搬硬套。教师在讲解不同游泳姿势时,应充分考虑其难度系数,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调整,由浅入深地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学生也能在学习中抓住重点难点。例如,蛙泳学习难度大,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出发讲解。总之,让学生在学习游泳技能的同时培养其体育精神,才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游泳课程的实施,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游泳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中应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联合其他学校举办游泳比赛,切磋游泳技能,提升游泳学习效果。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让其学会游泳,同时对游泳比赛项目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体育游泳课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竞海.高校游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143-144.

[2]张巧玲.提高高校游泳教学质量的对策探讨[J].留学生,2015(3):124.

[3]张毅.高校游泳教学改革创新思考:基于OBE模式的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77-79.

作者:张华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