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跆拳道运动育人功能分析

小学跆拳道运动育人功能分析

时间:2023-03-02 09:29:52 关键词: 小学跆拳道 运动育人功能 分析
摘要:小学跆拳道运动育人功能多样化,教师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水平等实际情况,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

小学跆拳道运动育人功能分析

在青少年宫小学跆拳道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就需不断拓展小学跆拳道运动的育人功能,通过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体能素质教育等教育任务,构建高效的小学跆拳道教学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发挥小学跆拳道运动的德育功能

首先,从跆拳道礼仪入手分析,作为跆拳道的核心文化意义与基本精神内涵,跆拳道的礼仪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跆拳道的礼仪包括谦逊的语言、礼让的态度以及虚心向学与勤恳训练的精神等,这些都是学生需长期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如跆拳道的敬礼是跆拳道礼仪的开端,双手呈握拳状态并垂直于身体两侧,再弯腰鞠躬,以示对对手的尊重。与虚无的形式主义不同,敬礼的动作传递了一种虚心向学、敬重、谦逊、礼让、克己等态度。其次,从跆拳道礼仪教育入手分析,在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师不仅需注重跆拳道知识技法的传授,还需注重学生在精神底蕴等跆拳道礼仪方面的传承。通过渗透德育,一是,可加强师生对学习跆拳道礼仪的重视,进一步锻炼与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学习跆拳道礼仪能让学生做到“内外兼修”,发展学生谦逊坦诚的品质态度,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通过学习跆拳道礼仪的精髓,学生将跆拳道运动中蕴含的处事态度、行为模式等体现在生活中,对跆拳道的礼仪、精神、文化核心等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始终受到“始于礼,终于礼”等跆拳道精神与原则的影响;三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跆拳道礼仪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利于促进跆拳道项目的现代化发展。最后,从礼仪教育渗透的对策入手分析,跆拳道的礼仪是学习跆拳道的前提与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跆拳道教学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注重教导和传授跆拳道礼仪,将跆拳道的礼仪教育渗透到谦逊语言、礼让态度、虚心学习、勤恳练习等环节。一是以“道”养“心”。在小学跆拳道教学中,时刻引导学生重视跆拳道礼仪的基本要求,形成礼仪规范,避免礼仪教育形式化。通过跆拳道的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修养,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道”养“心”是礼仪渗透的关键环节,如在踢法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新事物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踢法技巧的学习活动中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小组对抗赛中,需保持尊重对手的态度,为人坦诚、质朴、克己、奉公。教师践行跆拳道的“道”之教学,渗透跆拳道的发展史等教学资料,挖掘跆拳道运动项目的天人合一等思想,激发学生学习踢法技巧内容的积极性,有助于德育的渗透,切实提升学生内在的道德素养,尽快达到以“道”养“心”的教育目标;二是以“道”育“勤”。跆拳道运动有对抗格斗等本质,通常需要勤奋刻苦地训练。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跆拳道教学中的渗透礼仪教育,明确学生在脚踏实地、勤于训练等方面的要求。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与勤奋刻苦的精神,坚持渗透“有志者,事竟成”的真理,通过礼仪教育发展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其走向成功的基石。教师需不断渗透赏识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指正动作与修正错误、扭转失败,让学生勤于练习,在原有能力基础上不断提升,促使其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养成遇难而上、不言放弃的健康心理。

二、发挥小学跆拳道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一)在跆拳道史教育中强化爱国意识

从体育与民族之间关系的教育点入手,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体育史是一部极生动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史。发挥小学跆拳道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载体作用,广泛收集跆拳道体育历史素材,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以视频、思维导图等多种信息载体方式呈现出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初步树立民族意识,了解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教师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也是个性化学习的有力工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收集网络上丰富的体育历史资料,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强化学生爱国意识等教学目的。

(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话题

跆拳道教材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首先,从理论部分入手分析,理论部分内容的思想性特点突出,包括跆拳道的学习目的与任务等,引导学生树立对跆拳道的正确认识,形成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将跆拳道学习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多传授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的适应性,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观看纪念活动等影视资料,让学生在理论教学环节深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其次,从实践部分入手分析,在体育训练的各环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训练前提出训练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通过动员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根据跆拳道防守攻击技术、拳法、腿法等不同技术动作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练习防守技术,让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制定活动的规则,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与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安排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与整理场地,发展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公益劳动、热爱集体、勤劳等良好品质。将技能教学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持续提升。

(三)树立榜样以强化爱国情操

榜样的力量是学生坚持学习和锻炼的内驱动力。将优秀运动员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结合学生对优秀运动员的认可与崇拜等心理,通过榜样教育,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操。课上播放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获得荣誉的视频资料,讲解其艰苦的运动生涯,渗透其运动成绩背后的坚持和努力、失败、磨砺等,让学生体会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顽强拼搏精神、坚强的毅力等,优秀运动员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爱国等精神情怀也是现代学生所欠缺的。学生对优秀运动员有着感性的崇拜、敬仰心理,榜样的作用更利于强化学生学习跆拳道运动的内驱动力。通过运动活动、体育赛事等各种体育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让学生自觉将体育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增强民族光荣感、自豪感、凝聚感等,使其树立坚持锻炼的意识。

(四)在学习目的性教育中发展爱国信念

爱国的信念是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使其意识到体育是一种精神和一种强国的力量。在跆拳道教学中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将学生对民族与祖国繁荣发展的愿望转化为自己的理想理念,进而迸发出无限的学习动力,使其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一种永恒的追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与灌输,让学生自觉将体育与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形成民族意识,了解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将体育与国家利益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与国强、国兴、国力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做合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意识,使其自觉将自己学好体育与国家的兴衰相联系,引导其从小树立学好体育为健体强国、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远大思想。

三、渗透小学跆拳道运动的体能素质教育

(一)遵循体能发展规律

遵循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与体能发展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体能素质教育效果。实际上,学生的跆拳道兴趣喜好、基础水平、体能发展规律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需在跆拳道教学中,针对性地安排和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体能,将体能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程,协同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体能素质水平。学生唯有具备较强的体能素质,才能轻松地学习与掌握难度更高的跆拳道技能。如在跆拳道身体协调能力的体能素质教育中,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分类选择,小组之间相互指导。渗透情趣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跆拳道体能素质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与互助性,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与技术动作要求,合理地设定体能素质教育内容,确保学生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全新的技术动作,帮助学生实现身体机能的进步。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跆拳道教学中系统性地安排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训练的内容。如在上肢力量的素质训练中,穿插安排俯卧撑、杠铃屈臂、卧推杠铃等训练内容,及时发现学生锻炼中的薄弱环节,加大相应训练内容的频次和力度。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跆拳道教学中多展开拓展训练,综合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如在综合力量的训练中,组织学生展开立卧撑跳、收腹跳、原地提膝、多级跳等体能素质训练活动。强调体能素质训练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一是,根据学生的力量基础与技能掌握的需要合理安排体能素质训练,兼顾小肌肉群与大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训练的整合;二是,合理安排与调整运动负荷,如绝对力量的发展,采取负荷强度大与重复次数少的练习法;力量耐力的发展,采取负荷强度小,重复次数多的练习法;发展速度力量需要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建议采取重复次数多、快速、中等重量的练习法;三是,以速度力量为主,力量耐力、相对力量协调发展;四是,力量训练时穿插进行其他体能素质的练习,避免肌肉僵化,切实提升肌肉的弹性。明确告知训练的方法与动作要点,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展开体能素质练习。

(三)优化体能素质教育方法

突出体能素质教育的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疲劳感,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专项臂力时,组织展开“拉起比劲”的游戏。在游戏中两人面对坐下,两脚相互抵住,两人双手拉紧并同时向后拉,将对方拉起者为胜。明确告知注意事项,包括互相拉起时一方不得松手等,确保游戏的安全有效。教师多设计一些体能训练的游戏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机能差异,利用游戏来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教师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了解学生在体能训练方面的创意学法,提高学生在课上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如有的学生针对体能训练器材不足的问题,发送创新思维自主设计训练器材,不仅可提高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更利于实现训练资源的共享。请专业跆拳道选手介入指导,直观地指出学生在技战术、体能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夯实跆拳道运动的能力基础,更利于加强学生对自身体能素质发展的重视。在体能素质教育中多渗透情感教育,在师生互动式教学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体能素质训练中的问题与障碍,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待,从而积极地投入到体能素质练习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持续关注身体机能发展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激发学生对跆拳道项目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后及日后的生活中能主动参与此项运动,更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持续发展。教师合理设置体能素质考核的标准,进一步了解学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缩小学生在体能素质方面的差异。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直观发现自身在体能素质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体能素质训练的方向与目标。组建兴趣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指导和纠正,尽快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传授更多有效学生自评的方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练习视频与专业的教学资料进行对比,明确自身在出拳速度、防守反应等方面的不足。

四、结语

小学跆拳道运动育人功能多样化,教师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水平等实际情况,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德育、体能素质教育等教育的影响,促使跆拳道运动的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作者:张鼎 单位:银川市青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