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职经济学教学研究

高职经济学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15 14:39:47 关键词: 高职 经济学 教学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原理,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经济学教学研究

“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其传统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往往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及高职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我们对本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改革。

高职经济学教学篇1

一、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经济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为中心,加强思维训练,注重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增强对经济现象的关注度,提高其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中,我们预期达到的素质目标包括:(1)通过完成项目作业和小组作业增强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对周围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完成项目作业、课外阅读、资料查找和分析任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4)通过对项目作业课堂展示与交流,提高学生胆量,增强其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经济学基础”课程包含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与52学时的教学计划相比,内容偏多且部分章节难度偏大。在多年教学经验的指导下,我们召集部分2010级的同学(去年学习过本课程)开了一个座谈会。结合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并经过课题组的反复斟酌,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包括删减掉部分难度过大而实用性不强的内容(比如市场理论中的厂商均衡分析、总供求分析中的IS—LM模型、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等),补充市场经济运行图等基本经济学知识等。调整后,本课程总体框架包括经济学导论(4学时)、供求均衡理论分析及运用(6学时)、消费者行为分析(4学时)、生产者行为分析(4学时)、市场及竞争策略分析(4学时)、微观经济政策分析(4学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乘数分析(4学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分析(4学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4学时)、开放经济分析(6学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4学时)等部分。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课堂提问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如供求分析三步骤法教学时,会假设一种经济事件或社会事件的发生,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件影响的是相关商品的需求还是供给,继而引起需求或供给的增加还是减少,相应地需求或是供给曲线怎么移动,最后确定移动后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提问的方式进行,绝大多数同学能紧跟思路,一环一环地进行分析与解答。与此类似的内容,如对总供求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作用机制的分析等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贯穿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其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2.课堂练习法

适当的课堂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练习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本课程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数学运算、画图分析等内容,还是可行的。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图的画法、弹性的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均衡分析以及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等各类成本之间的换算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举例时均可以采用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余的在座位上答题的方式进行。此外,一些教材中的思考题若有归类分析、判断、计算等,也可采用此法。但是,课堂练习比较占用上课时间,所以在采用此法时要注意掌控进度。

3.案例教学法

为了便于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运用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案例内容的选择。除了一些经济学经典案例,如“囚徒困境”、“破窗理论”外,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实时发生的案例。如在分析供求影响因素时,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内蒙古土豆滞销事件等为例;在进行市场及竞争策略分析时,以学校内十足超市及校门口小店的定价为例;在学到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时,以2008年底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欧债危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学生不仅积极性高,兴趣浓烈,而且掌握情况良好。

4.专题作业法

专题作业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走访调研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并撰写成报告或是制作成PPT。整个过程主要采用小组作业方式进行,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6人,合作完成书面作业。专题作业除了加强学生调研能力与写作能力之外,也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能力。本课程布置的专题作业有要求学生调查分析某种商品(如实时的蔬菜、水果等)的市场供求变动与其价格的相关性,调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市场上商品的定价策略,搜集假日经济相关资料并运用乘数原理分析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相关影响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作业之后,会在下一次课将这些成果向老师及其他各组同学进行展示,通常采用小组代表口头发言或PPT展示的形式,并解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这种课堂展示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对作业成果的资源共享,而且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其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课程总评成绩通常是由平时成绩30%及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本课程教改后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占到总成绩的60%,这其中考勤30%,课堂发言、课堂练习等30%,课外专题作业与课堂展示40%。而期末考核的比重相对降低,占总成绩的40%,改变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及问答、论述等题型为主的闭卷考试,而是设置3—4道分析题,内容包括微观的作图分析,也包括宏观的政策分析等。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可以参考教材与复习资料,但试题通常不能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一定的思考与总结。此外,期末考核的试题中还设置了如“结合实际谈学习体会”之类的开放式题目,考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以及对知识的实际掌握与灵活运用。课程结束后,我们对2011级企管专业的189名同学做了一份关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情况的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76份。从教学过程来看,有125人表示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认同(或非常认同)(占71.02%),42人表示“基本认同”,仅有9人表示“不认同”;对考核方式表示“不认同”的仅有7人,对评分标准表示“不认同”的也仅为7人。从教学效果来看,表示“对经济现象更为关注”的有151人,“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的有133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所提高的”有139人。可以说,本课程的总体教改是成功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本次课改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两个班级90多人合班上课人数偏多、配套教材还有待于进一步整理与编撰等,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认真思考与解决。

作者:吴伟萍

高职经济学教学篇2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原理,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门课本身内容比较复杂、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对学生的数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不太扎实、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存在一些欠缺,这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因此,要上好这门课,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要进行调整

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的内容体系和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相似,只是在内容难度上有所下降。虽然难度下降了,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特别是有些数学模型、计算公式,高职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另外还有很多概念、理论内容太抽象,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对于这些数学模型、概念、理论等内容,笔者建议全部删掉。同时,这门课的框架也可以不按以前的体系进行设计,可以按照一种新的框架进行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实践性

有些理论虽然很有逻辑性、很新颖,但是跟现实经济情况相距太远,跟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无多大关系,我们就可以删掉不讲。而有些内容,可能就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关系很密切,我们就应该重点讲、多讲,比如成本理论,可以教会学生企业产品的成本如何来计算,产品如何定价;分配理论中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可以告诉学生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如何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可以告诉学生GDP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像这些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学生可能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就应该多讲。

(三)“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学习的需要,将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化课程模式设计成六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若干小任务。具体内容设计如下“见表1”: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改革的思路

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笔者认为中国教育,包括各种类型的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现在仍然还是以老师为主导,像我们的教改、课改、教育技术的运用,这些措施其实都是针对老师的,很少有针对学生这个主体的改革措施。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大多不是很好,学习主动性也不够强,学生们主动预习上课内容的非常少。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改革过去传统的主要由老师讲授的模式,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按照项目化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按照如下思路组织教学: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课程模式为主导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以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专业工作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通过技能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必需够用的知识。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所有学习项目的课时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量。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6.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可以选择项目化或任务驱动式的课程模式,每堂课给学生一个任务或是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先思考,等上课时让学生给出答案,再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给出评价。

7.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等新的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可根据讲授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比如针对某一个课程内容寻找或制作一段短小的微课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理论分析和原理应用相结合;第二,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四,小组讨论与作业练习相结合;第五,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提供网上课件和授课录像等资源。经济学的很多原理和理论都非常抽象,必须结合实际的经济活动、经济案例才能让学生明白、理解。比如,在讲解需求收入弹性的时候,可以结合“薄利多销”的例子来讲解;在讲解支持价格的时候,可以结合“谷贱伤农”的例子来讲解;在讲解边际效用的时候,可以结合“物以稀为贵”、“钻石与水悖论”来讲解,等等。通过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解,学生们会更直观、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和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为了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我们应该把这门课程的资源(包括课程的课件、习题和答案、教学视频、微课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学习网站,如MOOC中国网、爱课程网、好课网等,还包括一些把这门课建设成为精品课程的学校网站,都可以找到供学习的相关资料)放到校园网上,或者放在学校微信平台上,让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要改变过去主要以笔试和死记硬背为特点的考核方式,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一是考试方式要多元化,除了笔试还可以采取口试、辩论的形式。二是考核的内容要多元化,内容要包括出勤情况、平时上课表现、作业、课堂参与情况等方面。三是评价主体也可以多元化,除了老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其他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每个主体分别占不同的比重。

(四)严格考试纪律,让学生重视学习

要严格考试纪律,让学生严肃对待考试。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考试不严格,有的考场监考不严,有的老师提前就给学生划了考试重点,有的老师甚至直接把考试试题告诉学生,这些现象其实最后都是害了学生,学生们在心理上就不重视考试了,在考试时存在各种侥幸,这严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削弱了学生认真学习的劲头。长此以往,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越来越低。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严肃对待考试,重视考试,让学生树立认真学习、认真考试的思想和观念,主动、认真地去学习。我们可以适当降低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难度,但是绝不能让学生以为考试是儿戏,随随便便就可以蒙混过关。也许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教育制度,但我们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真上好每一门课,并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和考试,将这种好的风气和理念传承下去。

三、结束语

课程的改革之路没有止境,同时这些改革还会大大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给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但是老师们必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利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将我们的知识、技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李建雄 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经济学教学篇3

经济学基础是为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解决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而设立的一门经济学入门课程,一般开设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一年级,为学生们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专业基础。经济学基础有其课程特点,如经济学基础原理比较抽象,数学模型、图形解释比较多,课程内容应用性强等,高职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上还有很大空间,高职文科类专业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弱,这些都给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带来严峻挑战,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摸索和探讨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为课堂质量提升作铺垫。

一、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一)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原理相对抽象

经济学基础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开设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掌握经济学基础课程内容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帮助,该课程学习的好,对于经管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思路,也有利于树立同学们的经济思维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性强且理论体系完善,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包括了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货币政策等。经济学基础理论内容涵盖的知识体系较大,且逻辑推理性强,理论较深也比较抽象。

(二)经济曲线和数学模型推导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基础课程采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推导经济原理,如弹性理论的数学推导公式、边际效用以及消费者均衡条件、生产函数与生产者均衡的推导、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经济增长的模型等,经济曲线分析法也是经济学基础课程的一大特色,如供求与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生产曲线、成本曲线、收益曲线、不同市场结构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分析、菲利普斯曲线等。

(三)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经济学基础课程内容沿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而西方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研究背景的,研究微观经济学里的资源配置问题和宏观经济学的资源利用问题,研究三大经济主体(厂商、消费者和政府)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情况。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既要保留基本理论体系,也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体现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应用性。

二、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文科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弱,理解经济学中的数学推导和模型有些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更加主动的提前预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以期在课堂能较好的消化经济学的原理。尤其是采用线上教学情况下,学生与老师不在同一物理空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尤显重要。高职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上还有些空间,给线上教学带来了挑战。

(二)线上教学的板书功能存在弱项

经济学基础的特点是经济模型和经济曲线较多,物理课堂能够将多媒体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经济模型的推导、经济曲线的绘制过程,能够通过物理课堂更好的展示和检验,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也能更好的把握。线上教学的板书功能受限,对学生们学习状况的检验也受到了限制。

(三)线上教学对经济学传统课时的安排提出挑战

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模型与推导有难度,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给传统的课时分配带来挑战,为了完成整个教学内容而加快教学进度的方法可能会带来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效率的低下,反之,学生在传统规定的课时很难学习到相应的内容。

(四)教材内容相对较多较繁

目前经济学基础教材主要沿用本科层次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内容体系性强、内容较多较繁,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多注重原理的呈现与推导,贴近实践的案例相对较少,很难吸引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学原理及推导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炼取舍,不引入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则学习困惑越来越多。

(五)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传统化

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授课方式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例如老师以屏幕分享PPT为主要授课形式进行经济学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多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产生了影响,难以做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待提高,也给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挑战。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整个考核方式比较传统化,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思路

(一)精练教学内容

经济学基础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去粗取精。教师需联系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来编制教学案例,学生们更加直观的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弥补教材内容相对的陈旧和滞后。将实际生活中学生关心的经济现象与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有助于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对教材内容的精炼与取舍能更好的适应线上教学的课时要求与课堂内容的安排。同时,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炼时,需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引入相关的案例,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如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在供需理论的讲解时,引入农业供给侧改革、总理谈粮食补贴等案例,讲解消费者行为与选择知识点时,引入企业创新再出发和农产品创新抢商机等案例,在收入与分配章节引入我国建成社会最大保障网等案例,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章节引入就业优先,牢筑民生之本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现实经济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炼,提升教学效率,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

(二)线上教学方式选取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针对目前的在线教学情况,灵活应用直播、录播和讨论式的在线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腾讯课堂、QQ群直播等直播平台搭建简单的演播室,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倾听音频进行同步学习,可以将其看作是讲授式课堂教学的网络版,把课堂从线下迁移到网络上。直播式课堂可以实时交流互动,符合当下学生观看兴趣,学生有被教师面对面关注的感觉。针对比较难理解的经济学原理与模型,如弹性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等,可以采用录播式,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微课、视频或者音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通过在线播放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前观看视频,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答疑,可以提高相应知识体系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教学平台,构建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搭建体系性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同时将音频、视频资源与文案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有趣的经济学小视频学习经济学原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职教云平台里构建经济学基础教学资源库,将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上传到平台,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程的框架和学习要求等,把教学PPT上传到平台,让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平台里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各个章节的知识体系整合分类,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基本的章节知识体系外,还可以在各个章节加入拓展视频案例等资源,通过视频和案例,让学生轻松的理解经济学基础较难理解的原理和模型,更好的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相联系,提升学生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财经小辞典栏目,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吉芬商品”、“边际效用”、“消费者剩余”、“需求弹性”、“边际报酬递减”等知识以有趣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好的接受度。

(四)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的经济学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讲完均衡价格理论后,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家电行业的市场情况及家电行业的市场均衡形成过程等,在消费者行为与选择章节安排学生调研物价上涨与消费者行为,在生产者理论章节安排学生调研分析企业成本与利润,在失业与通胀章节安排学生调研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参与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的获得感更加强烈。

(五)安排章节练习,牢固学习内容

为了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检查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构建经济学基础习题库,每章知识点讲解完即安排课后练习,教师可以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即学即练。尤其是针对弹性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等数学模型较多、理解有困难的内容,通过安排线上作业可以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准确、灵活和充实。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老师线上查看并评分,对于具有共性的问题,会在下次课堂集中直播讲解。通过章节在线练习,即是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可以牢固对知识的掌握度。

(六)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丰富考核手段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注重知识、图形以及数学推导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更多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如将课中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纳入期末考核范围,注重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提升,将期末卷面测评比例缩小,融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总之,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练整合、学情的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强化实践、改革课程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来有效的提升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张丽芳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