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音乐专业探讨

高校音乐专业探讨

时间:2022-12-07 13:47:02 关键词: 高校 音乐 专业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逐渐凸显。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依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传递创新文化思想的使命需要高校教育承载,“立德育人”的社会职责需要教育工作者去肩负,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为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

高校音乐专业探讨

高校音乐专业篇1

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并且自身素养足够优秀。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社会存在大量的需求,也正因如此,各大高校都先后开办了音乐教育专业。但因为学校之间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备等存在一定区别,所以不同区域的高校办学模式存有很大出入。高校本身就是培养音乐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完善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对我国今后的音乐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必修课和主修课,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课程。教师在教学管理上主要将经验教学、行政教学、科学教学等方式进行结合,从而完成教学管理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一般情况下,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主要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展开,但也需要构建独立且科学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2]。教师要结合时展趋势,为学生精心安排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保持一定的契合度。教师还要合理安排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课程,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一般都以教师为主,而且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流行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忽视了我国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无法对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进行挖掘,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无法明确课程学习目标,最终导致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3]。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点

(一)具备充足专业技能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具备高素质专业水平,这样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才能更好地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上也能看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选择上一般将专业素质作为首要考虑内容。比如,某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相应专业素质,比如掌握某种乐器等。如果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那么就不能满足实际岗位需求,进而严重影响专业就业率。所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要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才能推动自身更好地向前发展。此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还应该具备职业能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工作方面,不仅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表达、协作能力,这样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企业人才资源管理部门针对职业能力也有着明确要求。比如,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担任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与同事沟通,与学生沟通,还要能在相互配合下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所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影响其后续的职业发展。

(二)端正职业态度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要端正职业态度,要积极热爱工作。所以,在对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培养中,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知识培养,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使其端正专业态度,这是了解学生在毕业后是否能稳定发展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职业态度,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行为。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音乐专业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思想,初、高中逐渐开始对艺术生的培养提出要求,为了能够为众多音乐爱好者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对于音乐这一专业,不论是专业的音乐学校,还是其他综合类院校的招生都十分普遍。然而,因为二者之间的培养目的和方法不同,专业音乐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更为顶尖且专业的音乐人才,而其他综合类的大学并没有针对这一内容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再加上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音乐学校要实施一对一的教学,但实际上大学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一对一教学,除此之外有些学校缺少配套的教学设备以及硬件设施,只存有少量的教学音响设备或者是学生学习必备的乐器等,但这些都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无法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4]。

(二)缺乏科学的学生选拔与淘汰机制

众所周知,音乐这一专业自身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艺术生在高考之前,一般都会结合实际情况报考自己向往或者是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校。但近年来,各大学校不断扩招,招生中不仅存在对音乐具有热爱且音乐事业心比较重的学生,还包括一些因为自身文化成绩较差,被迫选择走音乐艺术道路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高校音乐专业的目的是拿到大学文凭。因此,与专业音乐艺术生相比,态度上就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面对就业这一形势比较严峻的问题时,就会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三)无法达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由于社会与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自然而然对音乐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5]。俗话说:但实际上,这只是社会中的一小部分。很多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在真正面临工作时呈现出了因为专业技能缺失,最终失去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除此之外,与师范类的学生对比,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人才缺乏一定的教育能力,同时又不具备艺术团体需求的表演能力,正是如此无法满足社会人群为其提出的各种要求,这也证明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四、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这对于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6]。高校要对影响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发掘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社会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在高校今后的重点工作中加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重要内容,为音乐专业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保证科学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同时,高校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这一教学思想,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高校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审视,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状况建立短、中、长三种不同的培养目标。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总结培养经验,方便为今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积累经验。

(二)科学调整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要立足于专业的音乐课程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合理调整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教学方法和内容互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7]。比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对现有的声乐教材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并将课堂内的理论知识进行延伸,将其与各项教学环节进行有机融合,并创设阶梯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相关思考和学习。另外,教师不能一味地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声乐教学,关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与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相匹配,再对教材难度进行相应调整。另外,教师还要在这一基础上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实践机会,以便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加入日常课堂学习之中。一名合格的音乐专业教师还要学会转化相对抽象的声乐知识,利用合适的方式将其具体化。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优化声乐学习效果。

(三)拓展课内教学实践

在培养高专业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也要求教师主动关注实践教学的开展。比如,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调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情况,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拓展。教师可以将钢琴课程理论知识作为前提,提炼视唱练耳以及声乐等知识点,针对不同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思维。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以及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展开不同的课内拓展实践活动,比如音乐演唱或者钢琴伴奏等。同时,高校还要对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好记录,等活动完成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优化课外实践活动质量。高校还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创建教学内容平台,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平台学习相关知识,突破原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不断加深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融合度,以此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8]。另外,高校还要在信息化平台上提供各个教学内容功能模块,方便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彰显线下教学的便捷性,从而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加强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此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转变教学理念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需要从新课程标准入手,针对社会、学生等需求,积极完善教学理念,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人才培养效果。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识到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的加剧,只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在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上就应该改变以往观念,以音乐教育发展规律为基础,结合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并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各大高校必须针对音乐专业教学方法这一内容展开全面探究,只有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发掘出来并加以改进,才能跟上时展步伐,培养出与社会要求相符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

作者:虎怡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高校音乐专业篇2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找到正确的价值观、认同传统文化艺术并传承下去对自身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开设民族器乐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还能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将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器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优秀人才,民族器乐专业将培养全面创新型民族器乐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当前,民族器乐课程在高职院校属于专业技能课程,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民族器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很多不足。

(一)课程设置方面

许多高校在课程设计和人才目标培养方面缺少学科之间的融合,课程设置单一、缺乏整体性。当前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本学科、本专业的教学,很少把器乐专业技能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在教学中没有突出专业技能与其他学科的衔接,民族器乐专业的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专业训练,对其他相关课程不够重视。民族器乐学生应该具备舞台表演、视唱以及音乐理论等多学科知识体系,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与时代的要求。在实际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针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示范教学,没有吸收其他艺术学科的知识素养,致使本专业课程与音乐教育本质脱节,艺术融合性不强。

(二)思政教育方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步。”当代高校教师队伍素养亟需提升,音乐专业教师较少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知识,致使课程思政质量无法达到标准。一是学生对音乐认识的深度不够。在掌握演奏技巧技能后,学生对音乐缺乏深入性的分析意识。即使思政元素融入音乐专业课程中,学生并未对其进行深刻体会,致使思政融合有效性不高;二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不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专业教师并未将课程思政与音乐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致使课程思政并未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方面

高校民族器乐学生缺乏艺术实践,存在“轻重失衡”的现象,即“重理论学习,轻教学实践;重专业知识,轻全面素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落后,影响民族器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结构构建,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准确检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舞台上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影响学生的专业思维和知识的应用,最终导致舞台表演经验不够和演奏技巧水准不足。

(四)学生实习与校企合作方面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自身专业实习问题以及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的需要,没有从现代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进行定位,因此这方面呈现出教学脱离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实操能力不够等一系列弊病。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的繁荣,对艺术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成为向企业输送实践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但不少职业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十分单一化,双师型教师十分紧缺,课程体系建设不能紧跟艺术行业发展进度,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条件和要求,这样就造成高职艺术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市场脱轨,没有体现职业院校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理念。

二、高职院校民族器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建议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出口。音乐人才的就业方向较广,因此学习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注重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

(一)建立科学、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学校要根据艺术市场和企业需求制定专业课程建设标准,从培养民族器乐特色人才入手,通过“强化课外实践能力,优化课内知识结构”的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当今我国已经进入职业教育大众化时代,关于人才培养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高职院校应当明确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当合理编制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熟知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将实践活动和与专业教材相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演奏技巧的同时提升舞台实践经验。其次,要改变重专业、轻文化的现状,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课程设置,增加公修课中文化课的比例,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加深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学特色和教学状况开设一些民族器乐辅修课程,使学生较好地了解当下民族音乐的发展动态与方向,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应增强和其他专业课程、其他领域知识的结合,加强音乐专业与地方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的融合性,建立科学、规范的音乐课程体系。比如学校可以在器乐专业课程之外,增设与地方曲艺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课程,设立地方戏曲身段、伴奏、唱腔等相关课程。

(二)开辟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新路径

民族器乐专业的思政教育新途径应该在教学曲目中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案例的创新中,教师可以融入音乐审美培养,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整现有的音乐专业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组音乐教材,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努力打造“三全育人”的教育体系,形成音乐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特色。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师需要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其中植入思政元素,从优秀音乐家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等多角度加强思政元素的挖掘。首先,认识音乐教学的艺术价值。教师应建立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展教学思路,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不断提高音乐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质量,重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提升民族器乐专业思政建设的塑造力。其次,结合当今思政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挖掘更多的思政精神,加强音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联系,切实发挥音乐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特色。比如琵琶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乐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教师就可以联系思政内容,带领学生回顾历史并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剖析,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时事热点引入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巧传授的同时,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

(三)根据时展与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当今职业教育和文化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从能力、实践、修养等方面构建民族器乐教学新模式。首先,重视综合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教师必须从未来职业技能需求出发,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重视美育教育,充分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而且在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素质以及精神素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次,加强创新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民族器乐专业学生更需要在舞台上进行演出,通过经验的累积发现自身的专业特色,丰富演奏表现力。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与各类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采风,了解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学生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音乐创作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学校可以举办各类音乐演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音乐表演,有效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为今后的实习与工作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高职院校应设立实践课程与学分制,器乐专业学生必须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对在戏曲音乐和专业技术结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科学实用的戏曲伴奏指法技巧与演奏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课堂实践、校内观摩展演、校外演出锻炼,实现民族器乐与地方戏曲伴奏相融合的理想效果。例如我校教师带领器乐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了豫剧艺术家马金凤老师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戏曲伴奏的演出任务,在伴奏中根据马派艺术的唱腔特点与独特的音乐设计,系统完整地进行排练,圆满完成了豫剧《穆桂英挂帅》全剧的戏曲伴奏任务,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联盟制度

音乐专业人才要想满足市场化需求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其中,校企合作是实现学生双结合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所在地区培训中心、演艺公司、艺术院团的合作,建立音乐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周期,使学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教材,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同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校与当地演艺公司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器乐表演专业人才,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实行联合管理模式。校企双方共同规划与实施认知性职业教育,学生在教学基地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习交替。学校要发挥学院专业师资优势,加强与实践基地合作研发,坚持“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区域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加强素质基础、提升就业导向、培优分层教学、促进全面发展”的音乐表演专业建设为理念,以学院探索的“课堂教学一艺术创作一艺术实践一社会检验”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基础,学校坚持服务与发展相结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我院“院团合一”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入表演团体一线实践演出,加大实训力度,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探索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民族器乐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地域特色与艺术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民族器乐专业要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促使高职学生在新型音乐课程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不断发挥自身最大价值。民族器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民族音乐文化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作者:郑怡 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音乐专业篇3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逐渐凸显。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依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传递创新文化思想的使命需要高校教育承载,“立德育人”的社会职责需要教育工作者去肩负,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为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

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时代背景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把立德树人贯穿整个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全过程。这个目标推进了立德树人工作实质性改革,重申了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个目标主题向我们指明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明确了未来任务。我们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目标,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性质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向。我国高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学,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的接班人,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坚持不懈拼搏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要把握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把握全方位育人格局,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行设计,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要看立德树人的成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1]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涉及较为广泛的系统工程,包括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各方面的研究策略,首先要了解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心线

贯穿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如何真正实现贯通是首要研究的问题。贯通要实现组织领导的进一步完善,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在党政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学院各部门和工团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职能部门进行相关组织协调;要实现工作载体上的协同协作和理论上的扎实推进,要实现在课程、科研、实践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在心理、文化、组织等各个方面同向同行。让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深入头脑,在教材中深刻体现;高校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立德,然后才能立美和立技。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培育三方面抓起来。

(二)学科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保证

学科体系是优化教育结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有力支撑。要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学科的综合优势,高效精准做好自身定位,建设有特色的音乐教育学科体系,建立适合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发展的音乐教育环境。[2]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入脑入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音乐学科体系的蕴含,引导师生树立正确观念;学科布局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构布局合理,把学科团队组建得更加完善;支持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放在解决国家战略性问题方面;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借用科研的力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优势;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步伐,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关键环节是建立知识结构较为完备的音乐教学体系。从学生个性化发展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一整套音乐教学先进方法。在顶层设计、构建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在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作出由浅入深的规划;构建创新音乐教育模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全方位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服务保障;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形式要灵活多样,内容包括教学热点、课题改革、发展全科教育和教学实践学科化等多方面;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采用启发、合作和参与等多种方式,探讨多样化学习方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中关系紧密,既可以通过价值传播来凝聚知识底蕴,又可以通过知识传授来强调价值引领,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四)教材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

高校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教材体系是提供学生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要秉承服务国家战略要求,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建成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又富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教材体系;提升教材质量水平,要加强对经典音乐教材的传承,对精品教材进行重点支持;在教材编写和教材选题等环节要严格规范,在审核制度方面要严格落实,编写教师要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学术观点正确。音乐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教材建设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是培育人才的重要依托。

(五)管理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保障

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是管理体系改革创新,是富有活力的多样化体制。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和科研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都有利于学校多方面学科的发展。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壮大忠诚党的音乐教育事业的教职工队伍;学院要真正成为办学主体,就要下放责权利范围和下移管理重心的程度,加大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使学院在多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的自主权;在音乐教师选考核机制环节,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突出贡献对人才培养度的衡量尺度;要发扬探索精神,以创新贡献作为成果展示的导向,提升科研价值观,进一步完善和促进科研分类评价体系。

三、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其他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我们可以结合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和发扬。牢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任务,抓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这个基础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体系建设,培养紧跟时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一)加强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抓住育人的主流

要建成高水平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这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建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履行好办学治校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3]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各级组织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细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过程,我们要把音乐教育各环节都融入立德树人的因素,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和社会价值等各个方面都成为心怀大志、心有大爱、甘于奉献的人。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把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扎实音乐教育的根基

学科建设水平高低会决定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高低。学科作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载体,不仅要培养音乐人才,还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人才培养需要高水平学科建设作为支撑,高校要找好自身办学立足点,抓住学科建设特色和办学重点,坚定学科体系建设方向,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带动学科创新发展。打破音乐教育传统学科的束缚,洞察世界科技前沿动态,将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紧密融合,在前沿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加强对原创性研究的支持,在组建交叉学科群和科技攻关团队方面多下功夫。高校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和社会教育服务能力都要着力提升和调整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要推进。发展战略创新,调整学科专业动态机制的健全,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完善教学体系建设,稳定办校的根基

大学立足之根本就是教学,离开了教学,也就失去了扎实的根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社会教育的价值趋势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不平衡在某些领域、某些学科还是普遍存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在实践层面的发展目标。高校要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将教育方面短板补齐,把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就要坚持全面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还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4]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音乐教育理念,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弘扬不怕苦精神,尊重劳动、崇尚劳动,重视文艺、体育课的开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新时代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建设指明了路径和方法。

(四)促进教材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的基础

育人育才的关键是音乐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传承民族文化和体现国家意志需要把教材作为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推进现代化快速发展,必须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世界一流教材体系。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抓好音乐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教什么”“教给谁”和“怎样教”的思路,坚持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的宗旨,把这一思想作为教材统率,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构建大中小学德育教材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还要彰显中国智慧、立场和价值,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广纳博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各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有益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优质教材育人的实效性,不断提升音乐教材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五)优化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机制

建立充满生机活力、勤于钻研的文化氛围。加强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激发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科教协同育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国内资源走出去,与世界高水平一流资源合作办学,将国内外教育优势结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构建智慧校园支撑体系,提升音乐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争取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渠道,建立资源募集机制、扩大办学力量,争取实现人才培养高素质化。

结论

我们始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不断强调深化音乐教育体制改革。我们要结合以往的经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形式变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讨高校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作者: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