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职舞蹈教育研究

中职舞蹈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07 13:53:49 关键词: 中职 舞蹈 教育研究
摘要:舞蹈是一种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艺术,为八大艺术之一,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道具,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职舞蹈教育研究

中职舞蹈教育篇1

舞蹈这门艺术具有突出的表现力,演员利用身体动态来表情达意、塑造形象、感染观众,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演员要有良好的表演技巧和突出的表演意识。舞蹈演员既要具备舞蹈艺术相关的表演能力,还要有对不同舞种的敏感性,要深刻理解所表演的角色,主动体会舞蹈中的情感,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舞蹈的内涵,并运用肢体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培育,也要关注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

一、影响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

舞蹈表演意识与先天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有的学生的父母从事舞蹈事业,这样的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会较为突出。目前,先天遗传、后天教育、成长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可,遗传能够造就个体的潜能,环境能够影响人,教育能够改变人,三者缺一不可。每一个个体的遗传潜能都不同,要开发先天潜能,科学的教育、良好的环境必不可少。

(二)后天因素

1.家庭社会环境

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对个体表演意识有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意识也可后天培养,比如,有的家长并非从事舞蹈事业,但从小对孩子进行舞蹈教育,为孩子学习舞蹈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样也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表演意识。这说明,表演意识既与先天遗传有关,也可通过后天教育来强化、培养。

2.学校教育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学校教育有重要作用。以中职舞蹈课程教学为例,影响舞蹈教学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设计。中职舞蹈课程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果舞蹈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就会影响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在目前的中职舞蹈课程中,课程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比如,一年级只开设了基本功训练和毯子功训练,二年级增加了初级民间舞课程,三年级又设置了排练课和身韵课,而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穿插舞蹈基础理论课程,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表演意识发展;二是教师的综合能力。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师有三类,第一类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此类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比较扎实,但缺乏舞台经验,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的问题;第二类是专职表演人员转行为舞蹈教育老师,此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教学能力,他们尽管有良好的表演意识,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在教学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第三类是进入文艺团体后又转入学校教学的老师。他们从事了多年的舞台表演工作,之后又从事教育工作,这类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在舞蹈行业颇有建树,但是,此类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近年来,中职舞蹈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现有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忽视学生兴趣,教学方法未与时俱进等问题。

3.学生身心特点

如今,中职舞蹈专业学生的入学动机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比以往更容易放弃,甚至一些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学生心态的变化还表现在,他们不满足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会主动对教师提出教学要求,甚至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怀疑,在学习上,学生也表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多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严重限制了学生表演意识的发展。另外,舞蹈学习是一个繁重的任务,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有时,学生会出现阶段性的训练停滞表现,而教师的指责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学习质量。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方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与原则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育学生表演意识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具备扎实表演技艺的同时,对舞蹈动作和情感有对应的舞蹈意象、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终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点滴渗透原则。点滴渗透原则是指,在中职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内容。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就要在平时下功夫,在欣赏他人的表演时要细心揣摩、全神贯注,关注其中的细节。在自己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肌肉的张弛动静,做到心领神会。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遵循点滴渗透原则,这不仅符合舞蹈专业的教学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舞蹈认知规律。二是兴趣至上原则。实践显示,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用积极、愉快的心情来探究,这样,认知过程和活动过程就不再枯燥乏味,在舞蹈表演中也是如此。当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时,这种兴趣能够使他们主动排除困难,从而坚持寻求知识、刻苦训练。中职学生的兴趣各有不同,为了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教师需要做到“兴趣至上”,让学生始终对舞蹈表演保持浓厚的兴趣。三是对比理解原则。对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还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对舞蹈表演规律进行研究,形成符合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从狭义来看,就是要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各种对比方法,让学生对表演意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四是氛围创设原则。要提高学生的表演意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发挥和实践的舞台,单一的舞蹈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模拟舞台表演既能够提升学生投身于实践的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五是协调发展原则。舞蹈艺术的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舞蹈表演技巧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创造、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基于舞蹈教育的规律,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的审美修养、舞蹈表演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表演意识的培养方法

1.培养表演兴趣

从心理学来看,兴趣是个体接触、认识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兴趣是持久的,在学习的征途中,兴趣十分重要,否则,时冷时热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舞蹈是一门艺术,要学好这门艺术,学生必须要有强烈的兴趣。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形体训练无疑是枯燥费力的,作为教师,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在学生刚刚入学后,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表达对学生的关心,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在基本功训练上,教师要多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选定的舞蹈专业保持恒久的兴趣。高年级学生能够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社会需求,有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几年的舞蹈专业熏陶,其专业兴趣也更加浓厚。教师还要注意的是,兴趣培养并不是单一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在专业范围内,而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只会让学生成为一个四肢发达的舞蹈匠人,如今,社会迅速发展,培育学生的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是培育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客观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多个学科,尤其是与舞蹈相关的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定期为学生推送相关的图文、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护、关心和期待,这种积极的态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演意识,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育人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从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转化为融知识水平、专业素质、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构建起宽知识、强能力、厚基础、素质全面的舞蹈教学模式。一是中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改革的本质是理念、课程观的改革,教师要从教条、僵化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用全新的开放式的姿态对待舞蹈教学,教师要主动树立新型教育理念,让自己成为“平等对话的首席”,成为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二是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课程观。丰富的课程观是对舞蹈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多层面构建,这种丰富性来自舞蹈的假设性和开放性,这为师生互动、合作提供了渠道。同时,教师要具备关联性的课程观,寻求意义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以学生的表演意识为依托,科学优化课程设置,在传统舞蹈教育的基础上,开设《舞蹈技能理论基础课程》《中外舞蹈史论》《舞蹈作品欣赏》《舞蹈创编》《现代舞观摩》课程等,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家的表演风格、创作思想、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这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博古通今,了解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舞蹈流派、舞蹈思想和舞蹈事件,从而深刻意识到表演意识在舞蹈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如,舞蹈创编课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用现代社会的要求培养多元化人才,培养具有表演意识的舞蹈人才,学生不仅要能够在技术上胜任舞蹈表演,还要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而多元课程的设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表演意识。三是要让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舞台表演实践能够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表演意识,在低年级,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上台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蹈才华。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教师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进入中小学,为孩子们表演舞蹈,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学生就能克服怯场心理,树立表演信心。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开设《模特表演》《影视表演》等选修课程,以夯实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四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指即兴表演能力和舞蹈编导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开发学生的智能和体能,激活学生的表演意识。研究显示,一名出色的演员往往是出色的教学家、编舞家,通过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能够让创作、表演、教学等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协同发展。五是锻炼学生的创编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加入即兴表演的内容,随着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逐步增加创编难度并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中要增加与即兴舞蹈创编相关的知识的分值,根据学生的年龄,考试内容要有所差别,对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其创编能力的考察,从而让学生适应就业和学业的新变化,并有效激活其表演意识。

3.彰显舞蹈课程的地方特色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定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加舞蹈采风等特色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精品都根植于民族文化热土,有着鲜明的民族性,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我国有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舞蹈,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类舞蹈的表演要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侧重点上,教师可以增加本地区的民间舞蹈内容,让学生学好、学透本地民间舞蹈,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掌握各类舞蹈的风格特点和体态律动,从各类舞蹈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另外,中职学校可根据学校状况、学生情况调整舞蹈课程,值得一提的是,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是从积累到提高的过程,不能贪多求快,应当坚持求稳,利用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对舞蹈样式、地域文化产生感性和理性认识,在组织舞蹈体验、传授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讲述舞蹈的变迁历史、现实状况以及发展历程,让学生朝着会看、能说、善编、可跳的方向发展,成为具备表演意识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三、结语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是一个重点问题,新时期的舞蹈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舞蹈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素质,培育其洞察力和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舞蹈表演,并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意识和表演能力。作为教师,要对表演意识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教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田玥 单位:淮安文化艺术学校

中职舞蹈教育篇2

舞感即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此展示自身的艺术素养。同时,也能在舞感的带动下,提高表演者的感染力,与更多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新时代下,对于该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老师重视学生舞感的培养,进而满足社会有关艺术的发展需求。

一、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舞感”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彰显舞蹈表演者的舞蹈表演力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肢体语言,富有情感的舞蹈动作能够感染观众,并在展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使舞者与观众产生共鸣。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舞者并不是简单地完成舞蹈的肢体动作,而是在表达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为观众创设情境,并在合适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促使观众了解舞蹈的内涵,还能为观众带去惊艳的视觉享受。此外,在舞者充满情感的表演中,可以引起观众的感悟,并跟着舞者的舞步一起,体会舞蹈作品中蕴含的精髓,但观众所有的感悟、共鸣甚至是其他情感,都需建立在舞蹈表演者“舞感”的基础上。而中职的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舞感,并将舞蹈中蕴含的表现力呈现给观众,进而增强舞蹈作品的效果,使其更具感染力。

(二)保证舞蹈作品精神内涵的传达

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含义,具有较强的“灵气”,而舞感正是突出这一特点的关键,如果表演者不能掌握舞感,将会严重影响舞蹈情感的表达。舞者在进行表演时,其对于作品的诠释可以让观众感受舞蹈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并在舞感以及肢体语言的作用下,向观众展现作品的核心内涵。对于舞蹈作品来说,它从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行为,而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更是通过肢体表达作者精神情感的载体。为了从真正意义上诠释舞蹈的内在含义,需掌握与舞蹈有关的专业素养,而舞感也是作品内涵衍生出的舞蹈素养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同时也是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一素养,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会失去舞蹈作品本身的色彩,进而影响观众的感官享受,大大削弱表演效果,更不能实现精神内涵的传达。由此可见,舞感不仅是提高学生舞蹈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更是传达舞蹈作品精神内涵的关键。

(三)中职学生舞感培养现状

舞蹈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神态、动作韵律以及作品意图,在婉转的音乐中将舞蹈内涵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再加以手部、腿部动作的引导,使观众深切感知舞者的内心世界,使双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近年来,中职舞蹈教学备受社会关注,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方法,在艺术追求、情感宣泄等方面均能够发挥出特有效能。但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在进行舞蹈授课时,仅重视与就业的相关舞蹈元素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的“舞感”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无法利用舞蹈实现自我情感的有效表达,而这类没有情感的舞蹈会严重影响学生最终成绩。这就需要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始终将“舞感”培养作为核心内容,以此凸显出舞蹈教学的价值。而舞感的形成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舞蹈,并生成新的感悟,为学生高难度系数舞蹈技艺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二、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舞感”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舞蹈悟性

学生想要在舞蹈中向观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体现其中的内涵,就需具有超高的舞蹈悟性,进而将舞蹈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观众。而实现这一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表演舞蹈时的动作、神态等,只有做到动作优雅、眉目传神,才能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准确地接收舞者想要传达的内在情感。为了使学生能通过舞感实现情感的传递,就需舞蹈悟性作为依托。因此,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应明确学生“悟性”培养的重要性。在训练时,老师可以为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意义的舞蹈作品,并让学生反复观看,首先简要地学习其中的舞蹈动作,使学生大概了解舞蹈内容。其次,老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作品赏析,并向其讲述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中心思想。在讲解后,再一次播放舞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演者的“情感”变化,如眼神、动作形态等,深层次地了解其中的内涵。最后,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感悟下,将自己的理解加入舞蹈动作中,完成最终的学习。例如在教授《荞麦花开》时,该舞蹈讲述的是一位彝族姑娘的成长经历,其中包括其幼年、儿童以及少女时期的故事。因此,在了解其舞蹈内容后,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掌握彝族姑娘每一成长阶段的特点,并搭配背景音乐进一步开展舞蹈教学。在练习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此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进而提高舞蹈学习的效果。此外还需引导学生用眼睛向观众表达情感,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经历,传达不同情绪下的眼神,此外,也可以为学生留一项课后任务,即让其自由制定舞蹈主题,并收集相关的舞蹈素材、音乐以及创作背景,独自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并锻炼其创造意识,还能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长,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舞感。

(二)培养学生舞蹈乐感

想要体现出舞蹈的艺术美感,就需依托背景音乐的使用,这也间接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为了实现学生关于舞感的培养,就需重视音乐的使用。通常来说,学生的舞蹈乐感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感知音乐旋律的能力、感知音乐变化的能力等,老师在培养学生舞感时,可以从以上乐感方面着手。首先,音乐在使用时,由于其特殊性,使其可以不到限制,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深入感受音乐,并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创设音乐中的情境。例如,在感知音乐前,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创作背景,可以通过讲述,也可以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的素材,进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层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并在创设情境的同时,了解舞蹈乐感的重要作用。其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老师应重视音乐的不同选择,不要局限于舞蹈音乐,而要尽可能渗透不同种类的音乐风格,促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音乐形成自己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在音乐中联想其创作背景,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乐感。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先听音乐再展开舞蹈练习的习惯,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舞蹈乐感的基础上完成舞感的学习[1]。

(三)培养学生美感意识

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美感意识的提升,进而为学生舞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有关“美感”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不仅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舞蹈的魅力,还能间接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感性认知是舞蹈有效表达的基础,对于这一能力的学习与掌握,需要学生应用自己的舞蹈基础加以创造,开阔自己的理性思维,进而加深对感性认知的理解,在练习和表演中,提升中职学生“舞美”的意识,也会间接培养学生体会美的能力。因此,中职舞蹈专业的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舞感”的理解与学习,就需重视学生美感方面的教学培养,而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其一,需明确舞蹈教学作品的风格,在练习时,老师应深入研究作品的内涵,并在示范动作的举手投足间,理解动作的技巧,并在教学时向学生们讲述,以此促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精准掌握动作语言,进行舞蹈练习时,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感情注入到舞蹈中,并在动作中向观众传达情感。其二,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老师需对每一名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由练习,尽可能将舞蹈熟练掌握,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能将其完整且流畅的跳出来。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舞蹈的创作背景,使其在意境中感受舞蹈每一个动作中所蕴含的魅力。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老师应让学生感受背景音乐中的豪迈,并根据其停顿、重音以及呈现出来的舞蹈动作,使学生明确在练习该舞蹈时,应将豪迈的气势展现出来,进而在学习中感受舞蹈的豪放之美。而在教授朝鲜族舞蹈时,老师应重点突出其刚柔之美,以此使学生了解朝鲜族委婉、含蓄的性格。其三,在教学过程中,中职老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其自己去深入挖掘舞蹈中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动作。比如蒙古族舞蹈需尽可能地舒展自己的动作,具有力度雄浑的特点,而朝鲜族舞蹈则在柔婉中蕴含了刚劲如磐石的特性[2]。

(四)培养学生灵活协调

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舞蹈进行评价时,其衡量标准是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但过于规范的动作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且不具备舞蹈应有的“灵气”,无法体现舞蹈教学的意义。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舞蹈老师就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式,并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体会舞蹈的魅力,明确舞感教学的核心,进而实现学生舞感的培养。而在舞蹈中,想要将其中的韵味以及内涵诠释给观众,是需要舞感进行烘托,同时还需搭配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以此实现舞蹈的内在表达。因此,中职老师在训练学生舞感之前,需重视学生肢体动作的修正。在训练时,要不断地纠正学生的动作,以此锻炼学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此外,舞蹈老师还需注重学生动作敏锐力的培养,三者结合,增强舞蹈动作的观赏性。在强化训练中,完成形体练习,进而增加学生形体的可塑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训练时感受舞感,还能使其形体线条更加匀称,为学生美感的提升打下基础,以此增强学生表演舞蹈时的表现力。对此,中职老师应先转变自己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再拘泥于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而是帮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其深层内涵,并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灌输舞感相关的知识,进而有助于对学生舞感的培养。同时也需重视学生舞蹈灵活性、协调性的提高。首先,在教学时,需明确学生感官准确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进而保障学生可以在不利于舞蹈的环境下,也能理性地去思考,并完整地将舞蹈呈现给观众。其次,老师要重视学生感官协调性的培养,进而有效降低外在因素对于学生的干扰。例如,很多学生在跳舞时,会因观众反馈回来的不利信息如眼神、评价等,造成严重的舞台事故,不仅会使动作僵硬,甚至还会在舞台上忘记动作,不知所措。最后,加强学生敏锐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训练时,可以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尽快调整与改正。

(五)加强学生舞蹈训练

舞者可以通过肢体实现无声语言的表达,并在表演过程中,欣赏其中蕴含的“美”,因此,学生在练习舞蹈时,需积极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去表达情感,并在呈现舞蹈的过程中,体会舞蹈蕴含的魅力。而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表演舞蹈时,需要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才能将舞蹈完整地诠释出来。同时还需掌握高超的舞蹈技术,进而保证舞蹈表达的有效性,学生不仅需要在课上完成相关的舞蹈练习内容,课下也需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增加练习时长,在此期间,掌握每一种情感的表达,以此为基础,跳出能够打动观众的舞蹈。此外,中职舞蹈老师在教学时,也需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同时加强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并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舞蹈,搭配合适的音乐,掌握舞感的精髓,将舞蹈中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增强观众的观感效果。中职老师在训练学生基本功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新物种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以及舞蹈的表现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适合其练习的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舞蹈老师应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教学,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评价标准。例如,在对舞蹈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制定教学考核标准时,可以为其安排一支精练版的舞蹈,让其反复练习,对学生进行过程化考核,在考核结束后,老师需规范学生的动作,并培养其眼神交流的能力,在考试的过程中,了解学生舞蹈动作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强度。此外,老师还应重视学生肢体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其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形体训练。很多学生具备优秀的舞蹈能力,并掌握多种舞蹈技巧,但在跳舞时,并不能很好地将舞蹈的魅力展现出来,在跳较为豪放的舞蹈时,不够有张力,这也间接说明了舞蹈形体训练的重要性。在教授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时,老师需设计科学的教学安排,并合理规划练习时间,在学生热情不高时,适当地进行休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表演舞蹈时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性,美化舞蹈呈现出来的效果,并在培养其舞蹈乐感以及舞蹈悟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关于舞蹈方面的美感意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整体舞感的培养。

作者:刘怡青 单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

中职舞蹈教育篇3

舞蹈是一种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艺术,为八大艺术之一,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道具,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礼仪、祭祀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期,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舞蹈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个人舞蹈职业发展和素质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多媒体技术又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因此,中职舞蹈教师应积极研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中职舞蹈教学中,以保障中职院校舞蹈人才的培养效果,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一、中职舞蹈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中职舞蹈教学之中,进行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共同教育,才能保障中职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但是从中职舞蹈课堂的实际教学现状可见,因中职舞蹈教师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并未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未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依旧在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教学。这就导致中职舞蹈教学的方式十分单一,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课堂中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只能机械化地记忆知识和舞蹈动作;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障中职学生的舞蹈教育效果。这都是因为中职院校缺乏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使得中职舞蹈教学的效果越来越低下,严重阻碍了中职学生的舞蹈教学健康发展。针对当前的这种舞蹈教学现状,中职院校应紧跟时展和教育发展的步伐,进行对中职舞蹈教学的教育培训和教学管理,使中职舞蹈教师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使其能够将新课改下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舞蹈教学能力,以实现对中职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这样一来,即可保障中职学生真正学习到自身发展所需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真正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与高能力的舞蹈人才。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蹈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多媒体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相比于传统的中职舞蹈教学方式而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舞蹈知识以各种媒体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降低舞蹈知识的学习难度,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可保障中职学生专注于舞蹈知识的学习,实现对中职舞蹈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这样即可有效避免中职舞蹈教师运用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各种符合学生兴趣和学习需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使中职学生能够快乐与高效地学习舞蹈知识。由此可见,多媒体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中职舞蹈教师应学会及时地反思自己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积极地学习新时代下的新型多媒体技术,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的中职舞蹈教学之中,以保障中职舞蹈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后期的舞蹈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技术对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优化教学方式,创造艺术氛围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之中,可有效地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艺术氛围,使其能够受到积极的舞蹈氛围的熏陶,积极与主动地学习舞蹈课程知识。由此,从根源上消除因学生对舞蹈知识毫无兴趣,所产生的跟随教师形式化地学习舞蹈知识的不良现象。而是使学生能够通过直接观看多媒体教学视频,切身感受舞蹈学习的意义和乐趣,使学生能够树立学好舞蹈知识的正确信心,自主与深度地学习舞蹈课程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对中职舞蹈人才的培养效果。这样一来,中职舞蹈教师就可以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中职学生的玩心过重,无法专注于舞蹈学习的不良学习问题。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兴趣,积极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舞蹈知识开展创编舞蹈等等,使学生能真正将所学的舞蹈知识内化于心,促使学生舞蹈学习的健康与长远发展。

(二)优化舞蹈教学方法,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从中职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可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优化舞蹈教学方法,使教师不必单一地运用示范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而是可以使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编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舞蹈视频,吸引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并运用多媒体技术记录学生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认知自己舞蹈的正确和错误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够从舞蹈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学习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教师一味地运用单一示范教学方法,学生认为舞蹈学习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中职学生舞蹈学习创新发展,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舞蹈人才。四、中职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策略

(一)营造学习舞蹈的氛围

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舞蹈教学视频,创造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以生动形象的舞蹈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对舞蹈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之中,促使学生舞蹈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不断提升。以这种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避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的不良现象,使学生能够在自身学习兴趣的驱使下,深度学习课本中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使学生能够练好舞蹈的基本功,为学生后期的舞蹈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中职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不同舞蹈基本功,给予学生相应的舞蹈教学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舞蹈学习和舞蹈表演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基训课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定位》这节课时,开展对学生素质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素质高低对于舞蹈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接受素质训练。之后,教师应根据初学舞蹈的学生的情况,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开展对学生的舞蹈教学,并为学生制定出不同的素质训练舞蹈教学视频,以保障学生能够真正学好舞蹈基本功课程,促使中职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舞蹈学习方向健康发展。

(二)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对学生的舞蹈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舞蹈学识和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舞蹈学习发展目标,有效避免学生将舞蹈学习的目标定位局限在课本之中的不良学习现象。使中职舞蹈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树立符合自己的舞蹈职业发展目标,使其能够积极地学习不同舞蹈家的优秀舞蹈动作和能力,使其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能力,为中职舞蹈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中职舞蹈学生的发展紧跟时展的步伐,有效地避免中职舞蹈学生在后期步入社会被社会所淘汰的可能,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舞蹈学习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各种优秀的舞蹈知识,加快中职学生舞蹈学习健康发展的步伐。举例来说,在学习《芭蕾基本功训练应遵循的原则》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芭蕾的基本审美和芭蕾礼仪,为学生播放各个舞蹈家的芭蕾舞表演视频,使学生能够被表演所吸引,树立学好芭蕾舞的正确信心,正面和正确地面对舞蹈学习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制作微课视频开展教学

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使不同舞蹈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符合自己的不同舞蹈知识,促使班级中学生舞蹈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有效地避免班级中学生舞蹈学习两极分化的不良学习现象。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中职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喜欢上舞蹈学习,积极地向教师提出舞蹈学习问题,不断改善学生舞蹈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和表演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国家所需的优秀舞蹈人才。举例来说,在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基本概念》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舞蹈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不同的微课视频,组织学生在课下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学习舞蹈,在课上让学生各自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见解,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舞蹈课堂的学习主人公,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和效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之中,可为学生创建趣味且高效的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中职舞蹈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多媒体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创新多样化与趣味化的舞蹈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尽情享受舞蹈学习的乐趣,深度学习各种舞蹈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从而促进中职学生舞蹈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莉娜.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9-51.

[2]陶璐璐.浅论当前中职专业素质教育中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1-22.

[3]柳文杰.浅谈多媒体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4):78-79.

作者:李优 单位:博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