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究

时间:2022-11-23 08:22:54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积累了庞大的资产,事业单位这部分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管理上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国有资产将面临严重流失。文章介绍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使,管理权限的划分,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的享有、处分等进行的监督。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进行管理。事业单位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事业单位的资产为这些服务职能提供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的职责履行和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意义重大。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内容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适应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杜绝腐败,从而建立合适的管理机制。只有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才能对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资产配置:将现有的国有资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国有资产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资产使用:合理使用国有资产资源,将每一份资产都用到实处,使国有资产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资产处置:将国有资产进行合理地置换,例如不动产是否该进行变卖、进行流动资金的变换等;资产评估: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的统计和处置;产权界定: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界定;产权纠纷调处:对产权有疑问和纠纷的进行调节;产权登记:对国有资产产权进行登记。为使各方面能够落实到位,需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本着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大工作力度。

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主管部门多为财政部门的资产主管科室和上级主管部门(多为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多直接与上级资产主管科室对接。单位领导多认为资产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而财务部门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专业的胜任能力,有的财务人员由于本身就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导致资产管理工作上级不查、下级不办,许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2.2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后,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规模巨大,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事业单位在办实体过程中将固定资产无偿划归集体所有,还有些单位将固定资产以关心职工为由发给职工,有些单位将固定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如果经营不善,用于投资的固定资产收不回来。这些应归国家所有的资产没有进行必要的产权登记,游离于监督体系之外。还有一些资产报废时一般由单位财务报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废,资产残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资产报废多凭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加之由于财务人员自身工作繁忙,有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单位存在资产报废标准随意,导致已不能使用的资产没有及时上报审批,还可使用的资产提前报废,未经报废审批手续而不能用的资产有的随意丢弃,有的自行处置,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和贪污舞弊的发生。

2.3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事业单位从本质上缺乏对所使用资产的主权意识和责任意识。现阶段财政拨款购置为事业单位资产的主要来源,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再加上管理人员能力和客观情况的复杂性,虽然有更为合理的零基预算编制法,但实际上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上级单位审核预算还是以增量预算法为主,编制单位为了多要钱,要增加或至少维持上年预算。而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考核多以预算的完成率为标准,这就导致预算单位为了把钱花完,有的大量买入不需要的资产,或提前更换尚可使用的资产,导致国有资产的浪费。

3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制定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对制度内容要尽量细化、量化,不能含糊其辞、模糊不清。加强对资产购置立项管理,对重大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成立科学论证专家小组成员,对专家组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进行审核,要保证专家小组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论证结果要出具论证报告,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核。加强对资产验收环节的管理,因为事业单位一般缺乏专业的验收人员,建议单位聘用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以保证验收资产的品质达到要求。

3.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

通过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购建、报废处理、管理责任等机制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首先,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的范围、标准。同时统一各分类资产的使用年限,避免资产购置、处置的随意性。其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明确科室和岗位的责任、管理权限,保障资产管理的科室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再次在资产的处置上要严格按程序审批,科学有效地预防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纰漏和差错,使整个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3.3加强国有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把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作为监管的核心,定期进行清产核资,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各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盘点工作要认真落实,执行岗位不相容制度,一旦发现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的要及时处理,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报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处置。同时财政部要严格把握处置的资产金额和数量,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审批,并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让国有资产管理进入节约、高效的良性循环。

3.4结合单位预算计划制订科学的资产配置方案

事业单位要根据需要制定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如办公设备的数量、生产设备的数量、使用年限、换代方案等,资产配置标准报财政主管部门申批,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在事业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时要以经过审批的资产配置标准作为资产采购的依据,上级单位要以标准作为审批依据,严禁超标准购置,资产未到使用年限购置,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的高效使用,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

4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的资产管理与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国计民生紧密相连,进而影响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而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因而只有在内控基本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建立科学考评机制,从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包括借用外部专业力量齐抓共管,并且都将管理职能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减少浪费与舞弊,高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