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化路径探析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化路径探析

时间:2022-11-08 09:46:36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护理人员 职业化路径
摘要: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化路径探析

养老服务是老年福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导力量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更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的直接决定因素。只有推进与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化老年护理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所以,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来探索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化之路,以政府购买引导、民间资本助力、社会力量参与为根本路径,构建政府、市场和民间力量的联动机制,不失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化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激增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挑战与压力明显增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庞大的养老需求,养老机构逐渐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力量。促进机构养老发展,离不开职业化护理队伍的支持。作为养老服务的主体,服务人员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劳动素养,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已然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突出问题。

一、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视域下的必然要求。信息汇总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4.83岁,比2000年的71.40岁提高3.43岁。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万人,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万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见下表)。如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日益激增的老年群体将会带来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满足如此复杂的养老需求,服务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必然需要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可见,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是人口老龄化视域下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得益于老龄化的加快,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飞速发展。老年服务行业的用人需求不断增加,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日渐突显。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服务者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服务者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推进老年护理工作的职业化,可以改变传统视角下社会对于养老机构护理工作的偏见和歧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缓解当前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化程度的加深,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护理技能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改善老年群体的服务体验。

3.有利于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扩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呈现“四、二、一”的倒金字塔模式(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衰落。照料和看护老人的工作,开始由家庭转移到各类养老机构中。以老年人口总量的5%,初步估算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要想满足全国的养老需求,当前床位的缺口将高达550万张。由于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及专业能力较差。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床位仅能维持在149万张。因此,通过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可以提高队伍成员的专业素养,扩大养老护理员队伍的规模,进而推动整个养老产业的发展,弥补当前的床位和人员缺口,增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改善老年人群体的晚年生活质量。

二、职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机构养老床位来解决日益增加的社会养老需求。然而,随着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职业化护理员队伍建设无法匹配老年服务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早在2002年,我国就制定并开始实行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时常发现许多地方的养老机构并没有按照《标准》执行,有关主管部门也没有提出强制性的要求,保姆式照料的局面也没有根本性改变,对老年人照护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仍就不高。虽然国家和政府已经花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试图改善老年护理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但是现实生活中苦、脏、累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却进一步加剧了机构护理人员的短缺。这已成为阻碍护理员队伍向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和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总结这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作强度过大,工资福利、生活水平偏低严重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工资水平偏低,收入激励性不足是影响机构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公办养老机构属于社会福利范畴,列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项目,因此在这类机构中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或者购买服务来解决。而政府为扩大老年护理事业的覆盖面,又只能使老年护理人员的工资收入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正因如此,大多数城市老年护理队伍都是由外来人口构成(主要是不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对这些护理人员而言,他们既享受不到本地居民的低保、廉租房、就业、教育补贴等福利政策,又要解决在城市生活的各类开销,何况大多数养老护理人员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在维持自身生活的同时,还得承担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可见,普遍贫困的生活和较大强度的工作便是导致护理员队伍无法稳定的核心因素。

2.准入门槛偏低,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影响护理队伍职业能力的提高。尽管老年护理事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当前护理员队伍专业素质偏低且持续弱化的问题却越发严重。尽管很多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出台了护理员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等方面有了较为具体的要求。然而由于工作繁重和收入微薄等原因,老年护理行业实际准入情况与预期有着很大的出入。目前的现状是这些城市的老年护理人员大多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些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这样的文化水平,使得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受护理老人的身体状况都难以清晰准确地描述,就更不用说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利用日常生活经验,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也许是可行的。但是,根据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照护服务对于她们来说未免难度过大。可见,老年护理职业准入门槛过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是导致整个护理队伍的职业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

3.社会地位低,老年护理工作受到歧视,影响护理队伍的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老年护理行业存在认识上的偏见,从业人员普遍受到歧视。在世俗观念中,认为老年护理就是伺候老人吃喝拉撒,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行动的护助及身边杂事予以关照,是低人一等的工作。提起老年护理员,往往就会联想到旧社会的佣人、保姆以及医院的护工等等。因此,社会上愿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不多,主动让子女学习和从事这一职业更加稀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除非别无他选,否则高素质、学历的人才不会主动选择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因而老年护理员队伍的素质越发呈现下降趋势。此外,即使加入了这项工作,也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工作,工作效率也得不到任何保证。一旦有其他的机会,就可能导致离职跳槽,这些因素已经严重阻碍了护理人员队伍的持续发展。

三、养老机构护理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1.确保基本工资待遇,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当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已经严重阻碍到护理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因此,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推进护理行业的职业化进程,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他们的基本工资水平。为避免出现从业人员工资过低、付出与回报不相称的情况,应针对不同种类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不同的最低工资线。具体的工资发放标准应该在借鉴当地平均收入标准和最低生活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同工种人员工资水平加以制定。除此以外,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增加补贴项目和利用闲置资源等手段,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收入水平。一是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实行运营费用补贴,按老人实际入住人数,每人每月给予运营费补贴;二是可以实施政府补贴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再就业项目。对此,有关部门在出台就业政策时应予重点考虑,逐步放宽限制,在各类机构中开发和购买更多的公益性岗位。

2.多种渠道保障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加强护理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确保他们能安心于岗位,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护理工作,进而发展和壮大护理人员队伍。具体包括:一是保障劳动权益。当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劳动权益的保障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养老机构没有为护理人员购买保险,护理员经常超负荷加班加点,而用人单位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等许多违法违规现象也并不少见,这些都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要加强各方面督促、协调、监管的作用,切实保障好护理人员的各种权益。二是加大社保力度,积极探索护理人员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路子。在这些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妇联要引起重视,各尽其责,确保老年护理人员的基本权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不高的原因,往往维权意识十分薄弱,对劳动者应享有的权益更是一无所知。因此,相关劳动部门要深入到各养老机构中去,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向这些老年护理人员普及单位用工、劳动法等相关知识,逐步加强他们依法维权的意识,为这些从业人员排忧除难,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专业护理人才。第一,建立短、长期相结合的专业化培训制度。从短期来看,主要是加强现有老年护理队伍的培训。一要设计合理的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课程设计应包括老年照料过程中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并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穿插实践操作。二要不定期召开护理人员经验交流会。护理人员面对的许多情况是相类似的,个体在工作中摸索出好的方法,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使其他护理人员得到借鉴和启发。从长期来看,应加大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教育的力度,如在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增设健康教育、预防医学、老年护理等课程,在大学本、专科护理教育课程中加入老年护理的内容等。第二,建立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专业化护理队伍的发展提供空间。为进一步规范老年护理员专业化服务,可以建立专门的护理人员服务机构。除了由政府出资建立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外,还可以广开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新建服务机构。形式上可以采取民办非企业方式,在社团局统一注册,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在功能上划分老人日托所、小型老人之家、敬老院以及老人公寓。费用上实行直接收费、保险公司支付、社会综合医疗保险支付等多种形式,服务机构采取自负盈亏,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方式,享受政府在税收上给予的优惠政策,将盈利、福利、公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4.营造社会氛围,提升老年护理员的社会地位。一是加强社会宣传,营造尊重老年护理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发展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护理人员的辛苦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在舆论上倡导为老服务的新理念,呼吁社会消除对护理人员的偏见和歧视,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引导全社会关心护理人员,尤其要关心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并适时给予帮助和精神支持。二是引入护理岗位的激励机制,引导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强观念。当前,不少从业人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自卑并缺乏认同感。所以除了要让更多的人来尊重支持老年护理事业以外,各类养老机构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从业者转变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尊重自己的职业,进而促进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的职工一样,对自己的付出有荣誉感和成就感,也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因此,建议政府和养老护理机构能引进激励机制,给表现突出的老年护理员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通过这些激励手段,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信念和责任感,使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感、安全感,充满信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总之,要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关心老年护理人员的良好氛围,给他们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