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8-02 10:07:50 关键词: 服装加工贸易 行业发展现状 对策
摘要:我国是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服装加工贸易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服装加工贸易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是它进一步发展的致命弱点。随着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我国服装加工贸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纺织服装的加工贸易是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它的出口量都排在中国服装出口量的前面。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服装贸易做得越来越大,加工贸易也做的越来越多,但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本文将从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现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提出可靠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浙江纺织服装业;加工贸易;出口

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和现存的问题

1.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状况

1.1.1 近几年浙江纺织服装进出口状况

根据浙江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浙江省全省服饰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1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6%。

杭州海关对外公布浙江省前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浙江省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在上表中我们看到,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12年比2011年略低一些,而2011年却比2010年多了约100亿美元,说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省的出口量还有很大的增加。

1.1.2 拥有丰富的纤维原料

中国是世界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国,中国棉花南北都有种植地,年产量千万吨以上,占了世界总量的8%.据中国产业情报网报道:中国2013年1~4月合成纤维11444857吨,而且其纤维细长,比苏丹、埃及等其他国家的所产的棉花更好。所以,中国的原料优势至少在这几十年中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下去的,有如此好的原料优势,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在未来长期的领跑地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取代的。

1.1.3 发展趋势

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时,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就目前来看,全球的棉花量在减少,原材料的成本也在增加,还有就是我国劳动力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还有很多国际上的纠纷也在扰乱着浙江省的纺织服装的发展,使得企业出口压力剧增。综合各种不利原因,也加大了浙江省中小型企业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风险。

1.2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存在的问题

1.2.1 人民币升值给纺织服装行业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在不断的升值,浙江省的价格竞争力就会变得不利。浙江省的纺织加工贸易行业的平均利润在3%~4%,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5个点,浙江省很多中小型企业将无法承受强烈打击。而且在人民币在升值的同时,也会加剧各国企业之间的矛盾,受汇率波动影响,成本不断地往上涨,产品的价格会波动的厉害,国外的客户对此感到颇为不满,甚至有可能拒绝与我省的合作。而且还有一些不诚信的企业,合同里的规定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国外企业会找麻烦,而国内企业就会面临着各种纠纷和摩擦,会承担更大风险,也会因为利润的微小,稍微经营不善,很有可能面临着倒闭现象,甚至破产。

1.2.2 品牌走不出国内

现在浙江省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如现在的苹果品牌,它的价值已经达到了1002.39亿欧元(约合8230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现有的纺织企业中,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如果我省纺织服装行业想要有自己的大品牌,首先需要我们的品牌塑造,占据国内高档服装市场,再到品牌出口到世界各个地方,至少还需要20~30年。因为现在纺织服装整体水平和世界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想要发展的更远,还需要做的是加强品牌稳固,加强创新,提升技术含量。

1.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浙江省虽然是纺织服装出口大省,但出口的类型还是比较偏向于加工贸易或者来料加工或者定牌生产之类的。而且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会变得越来越多是必然的趋势,而现在我们想转化升级,还必须发展更成熟的产业,使服装产业发展得更完善。要想达到这样的方式,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必需的,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浙江省必须研发出更精密的仪器设备,大力发展高科技。此后,我们再也不用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工费用,用低廉的劳动力换取一点点糊口的生活费。所以产业升级是刻不容缓的。

1.2.4 法令法规不多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资源库》已经在2012年实行了,收集了纺织业较集中的省市的地方法律法规。我省想要发展得更好,还得提出很多其他法令法规,也可借鉴国外的法规,来完善自己的法律制度。如现在重视环保,希望浙江提出更多关于加工贸易的健康的可实行的法规来规范企业做到更好。

2 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2.1 企业需重视科技创新,提高品牌意识

2.1.1 抓紧推进技术标准升级

随着环保的日益要求越来越高,纺织服装的环保性也不可避免,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们的衣服现在也需要很多新功能,比如抗紫外线、防电磁波、抗细菌等,这些新功能也会增强我省出口的市场的竞争力和加大销量。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环保和绿色营销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生态纺织品,取得相关的国家认可认证,使纺织品更上一层楼,也可促进产品的升级,会比以前越来越好。

2.1.2 提高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最新报告称,2013年国际棉花价格平均为91美分/磅,比一年前上升了10%。如果我国要进口,而包含的关税和其他税,已经远远高于我国内的棉花价格。因此,我国国内棉价在长期看来,会保持上涨的趋势。

现在高科技的发达,化纤以前的一些弊端得到逐步的改善,常见的问题如吸湿、透气、抗静电,对皮肤无伤害性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受石油价格不稳定,导致化纤价格波动幅度也较明显。但是我国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多的,价格上涨的会比较缓慢。所以此时,我们可以用比棉花低价的化纤来代替生产纺织服装,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2.1.3 树立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浙江省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而树立创新意识和发展创新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而在此就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国外的合作,除了引进国外的创新技术和创新理念,我们也需要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创新的阶段需要一步步来,不可急躁,从体制出发,创新人才的聚拢,创新文化与世界的融合。创新还有一个很大的点就是要扩大开放,与更多国家合作,做好纺织强国的工作,加快进度,不能以简单的自己的思想来完成创新,这样只能是狭隘的,到最后还是不能与世界同步。所以,不仅需要企业的创新,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大学,各个研发机构共同创新的平台,让社会和政府与企业在同一条船上,一起来发展。

2.2 政府应积极帮助企业

近年来,中国接到的反倾销案例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而在出口服装这一块,浙江成为众矢之的。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应该学会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在一定条件具备下,大胆地向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请,让我们得到公平的反倾销裁决,而不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政府需要对企业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而且对出口退税率及时调整,还提供所有进口国服装的最新政策,使企业有所准备,不能事情发生了还一头懵。所以在政府的帮助下,相信我省的企业会越走越远。

2.3 稳定国内市场,努力开辟国际市场

现在国内知名品牌也有很多,可是要走进去,还得绞尽脑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从2008年起,我国出口到欧盟的服装有8类产品不再有数量的限制。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向国外不断出口我省的各类品牌的服装,逐步扩大浙江纺织业的出口市场范围。

2.4 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纺织服装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决定着浙江纺织业的发展能力和赢利能力。纺织服装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才能成为国际市场的核心效力,如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习俗提供不同的周到服务。而且我们还要积极推广我们的品牌,努力做品牌战略,用新观念以品牌价值取胜代替旧观念以量取胜。我们也可以说,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基因。

3 结 论

综上所述,浙江省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要把握好自己的品牌定位以及成本策略等外的竞争市场,还要注重政府的职能,及时帮助企业了解关于各国服装进出口贸易最新的政策,也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知识。现加上自己努力打造品牌文化,准备好一切进军国际市场,实现自己的品牌梦。总之,选择积极面对各种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打造省内企业,提高企业的质量,使其出口量稳定持续的向上增长。

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沈阳服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摘 要】服装是纺织工业的终极产品,我国的服装业处于纺织业的“龙头”地位,生产规模庞大,年出口量世界第一,年出口额居国内各行业之首。但是,我国服装业的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品种、质量档次及市场反应能力相比,差距还很大,这与服装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在我国服装出口结构中,加工贸易始终占据着半壁江山。这种加工主要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的根本,因此,当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周边国家劳动力竞争优势强化时,我国服装出口贸易便遭受到沉重的打击。本文就我国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为走出困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服装加工贸易;劳动力成本;转型升级;建议和对策

一、沈阳服装加工贸易的现状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沈阳市服装进口0.4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3.3%,占全市货物贸易进口比重的1.5%;出口金额达到了2.7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0.3%,占全市货物贸易比重的7.6%;2013年沈阳市的服装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3.6%,占全市货物贸易比重的9.3%。

表1 2013年沈阳市服装进出口同比2012年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表2 2013年沈阳每季度服装加工贸易出口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在2013年这一年中,服装出口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第一季度中,出口保持2012年年底上升趋势,当季增长3%,比2012年同期增长5%。第二季度,出口的增长速度有了一点点的提高,当季同比增长5%,比2012年同期增长9%。第三和第四季度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尤其第四季度尤为显著,十月份累计出口额已经超越了2012年全年,至年中累计超出3千万美元。可以看出我国的服装加工贸易在出口方面一直稳步的提升,从自经济危机以来的恢复性增长转向了实质性的增长。

二、沈阳服装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知名品牌,多为外商做“嫁衣”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已经声名远播,在服装行业更是如此。但是纵观国际一流服装服饰,很难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在世界各国的众多名牌服装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制造的,遗憾的是我们的制作被他们的品牌挡在身后。“我们的生产工人耗费了大量的劳动进行服装的生产,拿到的酬劳却是总利润的很少一部分。据已有的调查,一件服装总利润的三分之一要付给品牌设计商,品牌受专利保护;而生产商只有十分之一的利润收入囊中,这个差距显而易见。”而我国的服装制造商主要以价格战作为同行业竞争的手段,这种“自相残杀”式的价格竞争方式是不会改变我国服装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劣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会有所上升。沈阳服装加工业缺乏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多为外商做“嫁衣”。

(二)劳动力比较优势渐失,行业生存受到威胁

“根据近期第一纺织网公布的数据结果显示,目前孟加拉国的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印度是0.51美元/小时,而中国则是1.08美元/小时。”劳动力优势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国际具备一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间接解决近1亿人的就业问题。然而,中国的这一优势正在逐步下滑,对于企业而言已经导致一些国外大客户将部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的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间接导致了企业的客户流失、收益下降。

以辽宁的服装出口企业为例,因为多数生产厂家都是代工生产,所以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2010年,辽宁纺织工人工资水平平均在1500元左右。随着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企业与政府不得不解决工人难以维持生计的收入问题。提高工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由此,辽宁纺织工人的工资上涨至 2600~3000 元。而越南的服装生产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 600 元。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服装出口企业面临两难困境,不提高报价就只能降低利润,为了不至亏损提高报价,势必带来订单向低工资国家的转移。

(三)生产工艺落后

作为世界的“纺织机”,我们的设备与技术真是难以支撑这一称号了。我们的服装生产企业从事纺织生产近30年,而设备基本都是被动升级,没有高水平的设备,再怎么熟练的工人也无法创造出一流的生产工艺。而面对先进设备的引进,我想各企业主们也是左右为难,因为目前国产的设备制造精度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而购买国外高科技生产设备的投资成本又相对较高,这是导致众多国内企业不愿引进先进设备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生产设备上不去,谈任何其他的管理问题都是白费。

(四)服装加工技术手段落后

缺乏高端设计技术和手段是国内服装企业的通病,特别是信息化的建设制约着企业发展。据了解,目前沈阳的服装生产企业中仍有许多企业停留在手工打板阶段,这与使用CAD电脑技术打板的生产相比,效率相差太多。许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的投入不值得,不划算。企业想要向高层次发展,信息化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现服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很长时间以来,服装产业也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名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服装业成长为了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意大利的服装出口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劳动力,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使用电脑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的技术。然而沈阳的服装生产还在依靠简单的重复的劳动力工作,完全手工化。在美国市场上意大利服装的平均价格为16.09美元,而中国服装的平均价格为3.57美元,仅为意大利的四分之一。

(二)提高品牌意识,打造国际化的品牌

沈阳服装出口的结构八成是“贴牌生产”,专家学者一直强调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出“贴牌生产”的模式。可就目前形势,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要想打造自己的品牌,竖起自己的旗帜,需要投入的资金是难以承受的。我们的企业,产品设计能力薄弱,在市场推广上更是无从下手,与国外企业相比,真是差的不是一个等级。政府应投入力量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发自己的产品,创造自己的品牌。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的服装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为主,他们的发展命运需要更多的关注。

(三)建立科学的用工管理体系,

我国的服装制造业一直依靠丰富的劳动力占据着“世界服装工厂”的地位。但是,近年来这种比较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弱。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应该从更远的角度考虑劳动力成本的问题,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生产,更主要的是它可以发展成为高品质的生产企业并产生企业凝聚力。这种效益的产生远比从员工的工资中挖取利润高明的多。企业主们应该从可接受的程度上为员工设置奖励性的工资待遇,签订符合标准的劳工合同,并为职工办理劳动保险等福利待遇。此外服装生产企业们还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关注员工的业绩。在考核中会体现出员工的能力和业绩,依据业绩来提升工资。

(四)加强服装加工企业的内部文化建设

高流动性的职工会带来一段时间内生产率下降的问题,这同样是造成企业劳动成本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稳定职工队伍是打造一个高品质团队的基础。而稳定职工队伍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符合自身状况的企业文化。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服装企业,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它不会成为人心向往的地方。相反,一个具有成熟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得到全体员工的悉心呵护与拥戴,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纺织品制造业中,女职工占有绝大比例,且服装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城、乡镇等较偏僻的地方,建立本企业的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五)跟随国际服装加工技术的潮流提高企业加工的技术水平

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使用的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甚至比不上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所以,努力促进纺织服装行业技术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所以企业主们应立即下手,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当前的生产, 不仅要紧紧依靠人类本身的智慧和技能, 还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和设备尤其是高科技设备,如电脑辅助设计C A D , 电脑提花绣花设备, 电脑控制、服装特种整理、服装功能技术等。在高起点上, 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一流的技术一定要配备一流的从业人员,沈阳服装从业者中不乏优秀人才,企业与政府应该为他们的进一步提升提供通道,让他们出国深造后再回国为企业做贡献。创造条件鼓励各方人才对国内服装生产设备进行改良,争取开发出适合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的设备和工艺。总之,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升级的目标是通过先进设备的更新,实现生产的高速化和自动化,通过研发新技术、新材料生产出具有高产品附加值的产品。

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服装加工贸易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是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服装加工贸易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服装加工贸易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是它进一步发展的致命弱点。随着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我国服装加工贸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恰逢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时期,得益于我国坚持实施出口导向和积极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得力,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挑战。尤其服装加工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尤为突出。我国服装加工贸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成本低、市场进入容易。这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是他进一步发展的致命弱点。我国对外经济巨额顺差下的加工贸易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高损耗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进程和进步。当前,国际市场外部需求萎缩、经营成本增大、环境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客观外部环境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由此出现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以致经常形成无序竞争,其最终结果是不断地在国际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技术贸易壁垒或劳工标准调查等。

二、理论综述

(一)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三:第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之所以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比较优势。第二,产业内贸易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基础上的,即使两国具有同等的技术水平和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率,两国同产业的厂商仍将生产异质产品,消费者对外国差异制成品的需求仍将引致产业内贸易,由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贸易双方一般能生产种类有限的产品,然后通过产业内贸易来增进双方的社会福利。第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和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是可以共生并存的。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把源自规模经济的优势称为后天获得的比较优势,而把大l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称为先天获得的比较优势。这就完成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二)产业集群理论

在学术理论上,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创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使经济学家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借鉴经济地理学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产业组织的相关理论;同时又成功地把规模经济、外部性、竞争与垄断、产业关联这些经济概念应用到区域研究中。在实际应用上,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产业内的企业有意识地加强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以及提高产业的组织程度很有益处,有助于政府改善和调节。

(三)博弈论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博弈论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我国服装加工贸易中存在的博弈复杂多样,但基本形式也不外乎零和博弈、单一交易博弈、重复博弈、合作博弈、胆小鬼博弈、主导者博弈、英雄博弈等几种主要形式。这些博弈形式又可归纳为规范性博弈和自由式博弈两类4。由于自由式博弈重点在于如何在博弈中创造价值,经常需要所有参与者齐心协力经营这场博弈才能增加整体博弈的价值,并使每一个参与者获得较大的报酬。因而我国服装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须采取自由式博弈的思维,依靠所有参与者的配合,创造双赢的效果。此外,加工贸易双方的决策过程往往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国际服装市场信息、生产厂商信息等进行分析判断,得出下一阶段的决策,这种动态博弈形式常常出现在具有竞合特性的我国服装加工贸易中。

我国服装加工贸易生产厂商要改变处境,除了尽力应对所面对的博弈,更好的方法是改变博弈,使博弈对自己有利,即凭借改变博弈来影响博弈结果。通过改变我国服装加工贸易生产厂商的角色,来影响加工贸易的其他参与者,改变方式有两种:一是主动型,又可分为角色创造、角色入侵、角色扩展三种;二是防御型,主要有角色缩减、角色改变、角色结合海外。

Gereffi和Tony Tam(1998)以服装业为例,指出角色创造在服装产业升级途径中两种:一是全力发展一个市场设计为导向的全球品牌公司,这种公司本身并不需要生产服装,而是将所有产品外包给其他服饰制造者;二是在国际市场上创建自己的营销渠道,并且在自己的渠道里专卖自己生产的品牌服装产品。

角色入侵是指我国服装加工贸易运作模式改变,如从原有的制造型加工贸易拓展为以设计或营销为主的服务型加工贸易,乃至OBM,如国际服装界上异军突起的SPA品牌营销,从而改变我国服装加工贸易的竞争格局。

防御型中角色缩减是指我国服装加工贸易生产厂商缩小成为专业加工特定服饰的角色。角色改变是因为我国与欧美等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加剧,加工贸易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加,导致国外订单开始转向亚洲、东欧和美洲地区。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厂商积累了加工生产方面的经验,可以专注在设计、面辅料采购、品质控制、库存控制、财务监督以及生产管理等,所以Gereffi和Tony Tam(1998)认为升级就是服装产业转型朝向更具利润的设计与管理方向而己。

角色结合海外是针对我国服装加工贸易买方不同而其策略不同,如全球运筹,将部分加工贸易基地移至海外如加勒比海地区,加工生产流行时尚元素不同的服装。

参加加工贸易博弈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厘清所处博弈的边界。当所处博弈对我国加工贸易不利而必须有所调整时,改变加工贸易博弈的范式,也就是由制造型加工贸易拓展至服务型加工贸易、从有形加工贸易提升至无形加工贸易,进而从受托型加工贸易转向委托型加工贸易,使我国服装加工贸易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