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2 10:10:36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育 教育论文 教育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是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它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作为语文老师,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未来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构建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所做的往往是死板的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整个教学课堂完全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话,老师占有完全的主动。一节课下来,老师非常的劳累,可是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学习状况,老师不得不思考自身教学手段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同时也为了减轻老师授课的负担,我们需要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例如:借助情境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利用游戏娱乐课堂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才会减轻老师的授课负担,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

(二)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占有主动权,老师只是引路人的角色。可是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直扮演着被动者的角色,依靠死记硬背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负担非常的大。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为学生减负。为了减负,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寻求新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学习的目标是为了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可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们的天性,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为了扭转局面我们需要寻求新的授课方式,只有这样才会回到语文学习的目标上来,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们的情商。

二、初中语文构建有效教学的方式和举措

为了扭转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尴尬局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寻求构建有效教学课堂的新手段、新方法。

(一)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从始至终,语文教学的目标一直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情操,可是因为时代背景的原因,教学手段与我们的目标要求出现了偏差。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首先该做的便是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明确地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提高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就要顺应学生们的天性,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于学习材料的选择首先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学习材料难度过大会扼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难度过小又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因此,对于学习材料的选择要慎重。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只有因材施教,才不会打消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借助多种手段丰富课堂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例如设置情境、利用多媒体、创造小游戏、组织小活动等等,来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课堂,在相对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会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情操,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课堂的手段有很多,需要老师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才会提升学生们的素养,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结语

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效的教学方式会让老师的授课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愉悦,可是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老师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一方面深深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长此以往还会严重扼杀学生们的天性,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

作者:李雪梅 单位:河南省鹿邑县远志高中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中语感培训方法

一、通过多读优秀作品来培养学生的优美语感

语感来源于平时的言语,那么要拥有什么样的言语,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语感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言语作品,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有很多优秀的言语作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言语作品与语言作品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就要让学生去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从中了解如何赏析小说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看做是解放思想、陶冶情操的范文;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总之,这些内容的学习都要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所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去对待课文中的言语,不仅要选择好言语的内容,还要重视言语的具体表达形式。因为对于优秀言语作品来说,其表达形式非常鲜明,并且极具个性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并能从中创造出优美的语感来,这也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二、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优美语感,就应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语感来。例如,在讲解《乡愁》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写作的,然后在文中又分别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作者不同阶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到最后,作者通过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思乡之情升华到对炎黄子孙的思国之情去了。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并感受作者的那种思乡之情后,才能体会到思乡的那种“愁”滋味,这也是作品的思想内涵。加上课文中作者运用了质朴而典雅的语言,大量的数量词和形容词进行了巧妙运用,极具口语化,也很有感染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深入揣摩文中的言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触摸言语,达到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三、通过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语感

感觉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同样,语感的创造也是在反反复复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言语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其中的“读”最能帮助学生将感受到的言语转化为语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这一道理。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得字字响亮,做到不少字、不多字、不倒字,尽可能多读几遍,并仔细听自己所读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将外在的言语转化为内在的语感模式。例如《匆匆》这篇课文主要是讲朱自清先生运用形象的表现手法对时间进行了描写,想抒发自己想珍惜时间干一番事业的情怀。教师就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味文中作者对时间匆匆具体描写的优美句子,如“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句中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十分形象生动,学生读起来就有了感觉,久而久之,就能把这些优美的句子和词语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去。最后,引导学生多利用空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优秀作品,养成自然的读书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十分有利。总之,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首位,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感的品位和素质,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

作者:尚静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第五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创新阐述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善于表现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尽情地发挥。一般来讲,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有倾向性的或者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决定着一个人的内隐活动与外显行为,因此,个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来源。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可以推动着学生向着某个学习目标前进,并可以让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变为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主要有冒险精神,不怕挫折、敢于探究的精神,大胆否定、怀疑的精神等。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不管答案是怎样的,教师都需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创新的基本立足点是自由和独立,创新教学的中心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使学生能够独立自由地活动。在新课改之后,选进初中语文课本的都是一些表达作者内心世界与反映现实世界的课文,由于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他们的看法存在差别,有些学生见多识广,有些学生孤陋寡闻,有些学生能言善道,而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对学生的人格给予尊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发散、联想与比较,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可以“独唱”,一定要弘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教师需要充当配角,由学生来充当主角,留给学生更多探索和研究的时间、空间。学生的那些独特的观点、不同的见解,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这种最原始的创新精神,对他们进行鼓励与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质疑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一些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有一部分学生有一些十分独特的看法。因此,教师可结合语文课本的内容,应用对课文当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质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能力。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比如,教师在教授《孔乙己》的时候,在课文当中提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以及“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以让学生针对这几句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让所有的学生通过这几句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学生质疑孔乙己站着喝酒,理解了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并且是一个穷酸的读书人;其次,根据缺少孔乙己别人也便这么过,经过学生的理解,搞明白孔乙己是个小人物,并且是可有可无的;通过理解以上两句,学生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会说“大约的确”,这是因为是没有人会关注孔乙己这种小人物死活的,只能从孔乙己很长时间不来酒店来说明他的确死了。这样,经过不断质疑与释疑,学生在理解课文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过程中会变得比较容易。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借助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一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增加了语文教学课堂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化繁为简,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比如,教师在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把电视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感受到镇关西被打时的情景,尤其是镇关西被打之后,镇关西从味觉、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开展课外实践课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一定要开展课外实践课,进而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尤其是在教学的时候,使课内的语文学习和课外的社会实践统一起来,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所缺少的乐趣。为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可以开展课外实践课。比如,资料查检、广告与新闻的改编、手抄报和校外采访等。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课外实践课当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来对待,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在教学态度上,应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但是在选择教学方式上,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标准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压力,并能够使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当今的教育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学生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的依据也只是分数的高低。于是,教师还是以应试为目的来教育学生的,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这同时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负担,这跟教育发展规律是相悖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摒弃那些不合理的标准,注重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观察谁的学习效率高,观察谁的学习效果理想,观察谁的综合素质高,观察谁的实践能力强,观察谁的思想觉悟高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优化整个过程教学。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杨培华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时代元素与初中语文教育内容透析

教学对象在发展,时代在发展,教学内容也应顺应时代而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表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其中“人文”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里的“人”和“文化”两个重要元素以人类社会为背景、文化为主要载体;而“工具”主要反映在使用层面上。先说“人”,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师双边作用的过程。近些年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另外由此引出一个较新的师生“双主体”论,认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双边互相依存。上述两种理论都强调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人”的重要地位。

中学语文教学对象是不断发展着的青少年,他们渴望追求新鲜事物,如果语文教学内容在经典中穿插一些新鲜的时代元素必然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再者,语文教学的施教者是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师,其思想与时代同步才能与学生顺利沟通,对教学内容的重组自然要常换常新,一篇课文在十年前教学内容与十年后的教学内容完全一样便是停滞不前,自然也不会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也觉得重复无味。再说“文化”,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复杂,我们就采用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狭义文化经典学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某段时期的智力程度、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的发展方向。从通俗层面上来说文化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合理地反映了时代精神。语文教学内容所要表现的文化自然是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文化,与时俱进才能有被接纳的可能性与实际应用性。

说到应用性,便不得不说到时代对语文教学内容“工具性”的要求。“工具性”即体现了语文的使用价值,经典的教材内容经过语文教师合理地重构,与时代同步,把陌生的知识与熟悉的元素结合起来,转变为学生的“熟人”,那么这些知识被使用的准确度和频度也就增加,语文知识的使用价值也会升高。利用时代元素重构语文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捕捉以下几点要素:1.抓准时代流行元素使教学内容“潮流化”在这个被流行元素冲击的时代,电视、网络、杂志等传媒工具为我们带来了海量信息,一些受大众欣赏的流行元素集通俗和经典于一身,教师适当使用这些流行元素重组教学内容,老课新上,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bbs、博客、短信、通俗音乐、选秀节目、影视节目、娱乐信息中的一些经典段落都可以拿来为语文教学所用。2.寻找青少年喜欢的时代符号为教学内容增加亮点青少年谈论最多的武侠、言情、漫画、hiphop文化、欧美音乐、网络文学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可供教学使用。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正是由张韶涵《隐形的翅膀》作为话题来考查学生写作水平,金庸作品《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语文读本,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学生对它的喜爱以及语文教学效果。3.精选现实生活大众信息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随处可见的广告语、招牌还有热议新闻都是容易被忽视的对象,但是它们中相当一部分是与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曾有一则房地产广告语“离繁华不远,距自然很近”,拿它训练学生品味词句的内涵十分贴切。还有蝶恋花、花想容、相见欢等引用词或词牌名的商店名也随处可见。4.慎用流行元素以免扰乱教学内容前段时间红遍网络的“杜甫很忙”、“包拯很忙”也是十分流行的元素,这些元素放在网络上供大家娱乐方可,但安排在语文课上便要三思。有一位实习教师讲《登高》这首诗时先让学生看了几幅“杜甫很忙”的图片,想以此来导入新课,可是在图片播放完之后,学生的情感已经不是这节课所需要的,于是教师用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把学生的思想拉回到课上。这样不合理地使用流行元素非但没有成功地表现教学内容,反而弄巧成拙。综上,使用时代元素需要教育工作者平时多积累,合理地使用时代元素重建语文教学内容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实践和研究。

作者:杜辉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与模式。语文知识的累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提升写作与阅读的能力,而计算机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达到以上目的。它主要是通过将知识存储,并根据需求检索并显示,同时在获取的信息量上,要远远大于语文课本知识,使语文教学实现大容量。同时可以将学生带入语境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敏捷的思维习惯,促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再加上目前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为了使知识结构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使得现代科技成了我们的首选方法。它以运算快、信息量大等优势来优化教学。同时,现代化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使学习思路得到拓宽,眼界得以开阔,人生情趣得以激发,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缩短了现实与教学的差距。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来为学生创建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使之具备生动性、形象性与鲜明性,搭建现实与教学的桥梁,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促进创新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同时在讲授与课堂知识相关知识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完成呆板文字和抽象图像到具体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但是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很难实现的,但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却能够很好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将信息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充分的发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实现因地、因时和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4.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情境再现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思想与课本思想的更加接近,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更深入的学习和领会,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5.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能够使教学内容不断地一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恰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不断地以新的内容与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6.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施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省去了粉笔书写的环节,这样就使得课堂时间能够被充分的利用,进而使得在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是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它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作为语文老师,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未来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

作者:范雪玲单位:宝丰县杨庄镇第二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实施途径

无论我们怎样理解文学教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框架下永远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具体的途径去落实我们的理解。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再好的理论如果得不到实践,难免会成为空中楼阁。但实际教育又万万不能沦落为上面所说的僵化式的教学,否则我们的讨论与思考便没有了必要。于是,一个考验智慧的问题就出现了:如何将我们对文学教育形象的理解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来?笔者思之良久,浅述如下:

(一)初中阶段的文学教育要走出传统套路无论是教材上的文学作品,还是我们用以解读的其他作品,要先走宏观再走微观的教学之路。也就是说,在学生接触到一篇文学作品时,不要急于“引导”学生去阅读,不要急于发掘作品“微言”中的“大义”,相反,应当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怕悟错,就怕不悟。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的理解与文学作品进行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生成许多属于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这,不正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吗?———请注意,这里我们不是刻意去“落实”这一理念,而是自然发生的!

(二)初中阶段的文学教育要走进创新之路创新的根本在于在文学作品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当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获得感悟之后,就到了教师作用发挥的时候了。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携带着更为丰富的认识去引导学生,引导之路便是教师的创新途径。我们可以来看一个例子,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多次阅读之后有了各自的感受。有学生说,“济南的冬天真好!没有凛冽的西北风。”有学生说,“济南的冬天,太阳是暖暖的,而我们这里冬天的太阳是冷冷的。”还有学生说,“济南的冬天真‘温情’,我们不如到济南去过冬天。”当然也有学生问:“现在济南的冬天还是这样温暖吗?”无论是什么样的感悟,都是学生的直觉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领的鉴赏之路或许应当是这样的:问题的提出“作者爱的是什么?“”通过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我们看到他对生活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说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你所感知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今天的我们已经向自然索取了很多,应当返还自然些什么?”这种由作品内向作品外,由文学至社会的教学思路,或许能够为学生开启另一种视野,这样的视野又或许可为文学教育提供另一种思路。

(三)初中阶段的文学教育要走向多元之路笔者以为,文学教育切忌众口一词,否则将不成其为文学。事实上,现实中此理念并不缺乏注解,且不说经典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说我们今天的中考、高考作文命题,就已经演绎了无数个超越文学作品本身的故事。因此,对于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教育,让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特别强调,在文学作品解读的过程中,只要主旨不严重偏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其结论都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学生的视角稍一偏离所谓的正确轨道,老师立马就将其拉回来,那样的教育不叫教育,只是一种强力的灌输。事实上,人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很多认识往往都是在有了比较之后,才会被真正认同。既如此,文学教育中偶尔的差池又算得了什么呢?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阶段性思考

由于文学教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也提不出终极的目标,只能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显的思考,笔者称其为阶段性思考。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在经历了十多年课程改革之后,虽然名义上进入了纵深阶段,倒不如说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甚至可以说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倒退。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阻力很大,基本已经停滞不前,而一线的语文教学更是走回了传统的老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教育应当怎样进行,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笔者看来,或许有许多仅凭自身力量而无法改变的事实,但课堂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对于包括文学教育在内的许多改革,也不一定完全要等到外部环境完善了之后再进行。事实上,像于漪、李镇西等著名语文教育家,他们并不是成长在非常好的外部教育环境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付出自身的努力去取得惠及一方的教育成果。因此,改善初中阶段的文学教育,应当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对于普通语文教师而言,多读点文学作品,多接受点文学熏陶,多思考点文学脉络,就可以在自己的文学教育课堂上游刃有余了。

作者:林红燕单位:启东市东安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1、初中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思考和建议

1.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学科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应该具有人文和工具双重属性,二者的地位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偏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状况。针对这种状况,初中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合理布局资金投入,保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即掌握语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又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是教育的实施者,老师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更影响着学生对课堂、对学习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平常多阅读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同时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多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时间,特别是在讲解课文时,不完全照搬课本,不完全依附于课本,要让学生依据课本延伸出更多新的知识点,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写的同时进行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老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性的氛围,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不一味指责批评学生,要有包容和宽容之心,分析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才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

1.3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人文关怀就是要把对学生的培养、生命的尊重、教育的思考融入到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虽然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他们都是人类文化、教育行为的重要部分,都需要实现认识他人、被他人认识和自我认识的功能。所以,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强的主体性,学生要看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要觉得老师高高在上,要认清和老师的平等地位,老师是传授知识的,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这两种群体只是分工不同,地位是均等的,老师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不要因为有些学生基础差就不管不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更要多帮助他们,课堂上有意地多提问他们,通过提问了解他们哪些知识没有掌握,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地辅导他们,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对学生充满爱心,不仅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爱,还要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不仅承担教书的责任,更大地责任还在于育人。

2、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和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初中语文教育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初中老师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老师的素养和人格魅力显得特别重要,初中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眼界,以期正确地引导学生。

作者:谢秋灵单位:河南省新蔡县今是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兴趣是教学的最佳工具,在教学当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情景教学方法主要是模拟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故事背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整体而言情景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比较好。对此,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应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将情景当作是课堂开展的基础,把生活情景、故事情景融入到教学当中作为达成教学目的的手段。近些年,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课堂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因为教学氛围较为轻松,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教师应用时心情也较为愉悦。对此,研究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有显著意义。

一、根据学生喜好,设计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在应用情景教学方法之前,教师必须先依据相应的知识给课堂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当前课堂中的语文教学目标,按照学生具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内容来思考情景的运用方法,情景的设计不能过于偏离课堂的教学重点,要让情景的中心和教学的目的贴近。与此同时,在设计情景的过程中,应当尽量简化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情景所表达的环境、人物等背景,以免学生无法理解,导致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闰土抓鸟的情节中,教师便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感受故事中“我”的情感体验。如,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抓鸟时用的道具,然后让学生想象,以前小时候是否抓过小鸟,想象小鸟纷纷跑到竹筛下面吃秕谷的样子,并想象抓到小鸟之后的情感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整个语文课堂都变得非常有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这样的教学环境必然能够有效地优化整体语文教学质量。

二、设计情境问题,创造问题学习氛围

借助情景教学方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最佳的方式便是设计情景问题。教师想要将情景融入到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语文问题进行一些改变,融入一些情境问题,让问题本身变得更加有趣。初中语文教师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并乐在其中。初中语文教师设置问题时,应当将问题设置的比较灵活,多种多样,不能将问题设置的过于死板,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主动地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利用情景问题能够突出教学当中的现实性,让学生清楚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情境问题设置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还要结合本堂课中所要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建立合理的情境问题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情景,教师可以先提问,让学生回忆自己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然后按照课程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文章中有一段话描述的是母亲一边哭泣一边说打得好。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一句话进行情景提问,你们是否有过被打的时候母亲在哭的体验,此时你们觉得母亲心里面是怎样的,她想要说什么,你们看见母亲在哭时是怎样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借助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质量。

三、借助情景教学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所以强化课堂教学互动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情景教学法中,如果教师只是单一的创造情景、分析情景、讲解情景,学生并不容易融入进来,此时的情景教学法也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便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松鼠》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的松鼠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的回答必然是多样化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讲解学生的回答。此时,如果学生对松鼠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教师便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松鼠的视频片段,然后根据课本教学重点,讲解松鼠,例如松鼠的警觉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松鼠,以拟人手法、夸张手法等各种描述方法描述松鼠。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纠正,还能够进行互动性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和谐关系。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应用,在我的教学当中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成效,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整个课堂的优化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情景教学不仅仅能够提升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思路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借助情景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值得推广。

作者:陈健 单位:江苏省盐城体育运动学校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丰富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尤为重要。初中语文课中,文中借助生动而细腻的语言、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深邃而博大的哲理浸润着学生的心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积极性;体验式;自主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谓的高效课堂,即是指教师通过最小化的前期投入来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一种新时代课堂,而且其已逐渐成为当代初中教师完善教学方案的关键要素。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条件

不容否认,优质教学课堂构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也在为之努力中。那么何为优质教学课堂,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保驾护航。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当然初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因而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而又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和和谐性,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注重创新意识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因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首先是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和生本原则,着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是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再次是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最后是转变角色,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所创建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加强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效课堂中,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及语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而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种被动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快乐可言,这种情况下,高效学习只能是奢望。为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营造和谐愉快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激励人为之奋斗,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之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体验式教学的合理开展,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起到辅助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从而营造了一种活跃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轻松而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用心去领会课文的内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地去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积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类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章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多元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老师所选择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情感的升华。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指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教师可提出讨论的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积极地讨论,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有效教学合理开展。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优质课堂所具备的条件;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合理开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作者:王巧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李口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使学生们形成思维定势

信息技术通过影音、图像诚然可以提高同学们对课文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但是影音作品往往带着影音作者的主观思维和想法。第一印象对人,尤其是初次接触这些课文的学生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比如《南京大屠杀》一文,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播放影视资料必然只能播放感情最激烈的一部分,放映图片也是一样,教师们大多会选择最能够反映日本侵略者凶残、可恨之极的图片,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维往往会形成定式:凡是日本人就一定是可恨的。这样的想法也会随着他们进入社会,对日本人的普遍敌视会使他们形成狭隘的名族观念,这对他们人格的塑造产生缺陷。信息技术作为冷冰冰的缺乏感情的物,不能与人产生感情上的交流,更不可能洞察学生们的内心,这样不可能实现因材施教。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作为一种除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技能外还承担者学生们三观培养责任的初衷。因此,教师们应当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们的适当引导来防止学生们产生片面的思维,比如展示一些日本老兵在战后反省战争造下的罪孽以及对日本当局的指控的材料来使学生们不至于偏激。也要注意信息技术对学生们的知识传输过程中学生们的适应程度,如果学生们只是对这个和那个都了解了一些但是不全面的话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省下学生们自身体验的过程

教师们在应用一些朗读的音频资料或者一些真实场景的图片之后往往会省略让学生们自己朗读或者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的过程。这在表面上的确是省时省力的,但是不利于学生们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对作品进行深入探究。朗读的一大作用就是通过不断的反复咀嚼作者的文字来不断发现作者想要在语言文字中传达出来的感情和内心的创作冲动,虽然音频资料也许饱含感情,但是那种感情不是学生们的,学生们也不可能通过别人的朗读得到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单纯通过图片学生们的确能够突破空间的桎梏领略到作品描绘的场景,但是却失去了对想象能力锻炼的机会。传统的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学生们对文字描写的想象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更准确的让学生们领略文章,但却对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伤害。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们因为信息技术放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这些精华会对语文教学产生多大的伤害。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备课流于形式

万维网的一大特点就是资源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之后,一些教师就会产生惰性,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了信息资料之后就完事了。这样的确是节省了教师们的时间,但是假若上课过程中准备的课件突然出现问题呢?没有充足准备的教师们只能草草的带过课文,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此外,一些教师往往太过注重于课件的外表,做的非常精美,这样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到课件的外表上而不是课件的内容上,这对相对活泼的初中学生而言是一种不利的思维发散。原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采用的信息技术却反而降低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效果,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每位教师都应该掌握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但是它是并且仅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更不可能代替教师。同时它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并且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省时省力来利用它,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必须做到合理使用而不是过分依赖,正确的体现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其应用的真正价值。

作者:吕薇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大力支持,我校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上有些还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风潮,与城市初中语文教学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此外,如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使得我校的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不断地增加,而且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和推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不符合当前的语文教育需求。下文将针对目前我校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强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现状

1.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了解不够全面

农村由于信息资源落后,发展也较为落后。教育也同样如此,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相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来讲,其普及面与实施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展开教学。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思维很难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教学改革滞后。此外,由于农村发展得比较缓慢与落后,教育的资源也跟不上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的信息更新也跟不上要求,甚至可能出现教材上出现的新知识是符合时展的知识,但是农村的学生与教师却是从未接触过的。这致使我国农村素质教学改革的步伐很难前进,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学生存在的认知差异大

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农村与城市孩子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学生的生活圈子小。当城市里的孩子开始参加各种学习夏令营、冬令营时,农村的孩子还在帮助家里做农活;当城市里的孩子开始运用QQ、微博、微信等各种通讯软件时,农村的孩子可能大部分连电脑都没有用过。这样的现实差距造成了学生的生活圈子小,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与城市学生的认知差异较大。(2)缺少家庭教育。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动力大多都去了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务工,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成为“寄人篱下”的留守儿童。在原本生活圈子小、知识信息与社会层面不多的环境下,还缺少了父母教育。这就使得农村孩子的生活更加单调,教育资源更加匮乏。(3)阅历少。由于家庭环境、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生的知识层面较小,视野不够宽阔,阅历少,与城里的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基本的生活常识与社会知识不够了解,不能够为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3.师资力量不充足

虽然我国一直都在提倡支持西部农村教育,每一年都有大批的人才涌入农村,支持农村教育,这使得我国的农村教育中的师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依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的师资问题。再加之很多支教教师进行支教的时间都比较短,支教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专业水平不足,等他们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他们的支教时间也差不多够了,这使得农村教学师资人才的流动量很大,不利于农村教育的稳步发展。且一些具有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开始往城市里发展,以求高职位、高薪水,这就更加速了农村语文教育的师资匮乏。

4.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所谓的语文素养,是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等。语文素养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符合当前语文教学形势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除了面临上述几个问题之外,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没有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知识往往局限于书本,拓展性不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有些学生就算语文成绩很好,但是语文整体素养却不高,不能够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二、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的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够完善的,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因此,采取一些相关的改革措施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由以上的问题分析可知,现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与学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农村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新课改提出,教学改革要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转换成为学生,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去解决,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解决的方式和解决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可以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授方法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重视课外拓展,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与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相对于死板的理论知识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对这一门语言的感知力与感受力,即是我们常说的语感。语感的重要性使得培养学生的语感已经成为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拓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励学生多阅读欣赏课外书,增加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积累语言知识,将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3.加强教学评价,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正确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及时地评判和发现教师教学行为当中的不足,从而促使教师改进、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来进行评价。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鼓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能够只是对学生进行谩骂或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原因,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改正自身的错误。农村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培养了学生最基本的综合素质,对于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施爱国主义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因此,为实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及教学模式,全面认识新课程的宗旨,从而提高教育改革的速度,使我国早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作者:陈维普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致和镇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论文

一、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评价的合理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盲目地运用此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当是师生之间通过互动来完成,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心去体会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感受。教师与学生要共同探讨学习内容,某个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去教学会收到最好的效果,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哪些环节由教师来讲,哪些环节由学生来自主发挥和实践,这些都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探讨。此外,教师合理地评价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应当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初中语文素养和综合发展,课堂评价应该要抓紧学生的心理。成功的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是具体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围绕着学生而调整教学计划。学生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体,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积极性的评价,但不意味着一味地包容和赞扬,有效地课堂评价应当是发自于教师的心声,这样的评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更好发展。

二、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设计作业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教师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和谦逊的态度,给学生留作业。所留作业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发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发地学习,愉快地接受。这样,学生才容易产生做作业的欲望。作业设计要注意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作业进一步激活、扩展。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习初中语文的目标之一是初中语文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包括积累、背诵、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交际的能力等,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作业,多角度转变作业形式:如口头作业、造句练习、写作练习等,通过灵活多样的作业,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初中语文素养。

三、培养科研型和创新型的教师

计划培养一批能教、能研、能写、能创新的骨干教师。所谓“能教”,就是能够教好书,成为教学能手;所谓“能研”,就是能够开展课题研究,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成为教研行家;所谓“能写”,就是勤于写作,能够写一手好文章,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撰写出来,并且能够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所为“能创新”,就是牢固树立新教育理念,敢于改革创新,能够改革创新,能够打造高成效、高境界的新课堂,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作者:吴青青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论文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教材的编写中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新课改下的教材与传统的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仔细地分析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解放传统的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此外,语文教师要牢牢地掌握住新课改的全局,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思维习惯、教学方式以及行为策略等,构建新型的教学课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处于新时代下的初中学生受到经济多元化和文化相碰撞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兴趣、爱好、言谈、举止都渗透着时代的气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各种问题,素质教育一直未能真正实施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没有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彻底地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

二、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评价的合理性

新课改要求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综合性。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显得过于形式化,很多语文教师难以掌握合作学习的精髓,不敢对语文基础知识点拨的太多,又不能深入地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合作学习也处理得扭扭捏捏,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下降,语文教学质量严重降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盲目地运用此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当是师生之间通过互动来完成,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心去体会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感受。教师与学生要共同探讨学习内容,某个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去教学会收到最好的效果,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哪些环节由教师来讲,哪些环节由学生来自主发挥和实践,这些都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探讨。此外,教师合理地评价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应当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发展,课堂评价应该要抓紧学生的心理。成功的语文课堂评价是具体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围绕着学生而调整教学计划。学生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体,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积极性的评价,但不意味着一味地包容和赞扬,有效地课堂评价应当是发自于教师的心声,这样的评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更好发展。

三、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设计作业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教师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和谦逊的态度,给学生留作业。所留作业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发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发地学习,愉快地接受。这样,学生才容易产生做作业的欲望。作业设计要注意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作业进一步激活、扩展。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习语文的目标之一是语文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包括积累、背诵、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交际的能力等,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作业,多角度转变作业形式:如口头作业、造句练习、写作练习等,通过灵活多样的作业,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培养科研型和创新型的教师

计划培养一批能教、能研、能写、能创新的骨干教师。所谓“能教”,就是能够教好书,成为教学能手;所谓“能研”,就是能够开展课题研究,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成为教研行家;所谓“能写”,就是勤于写作,能够写一手好文章,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撰写出来,并且能够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所为“能创新”,就是牢固树立新教育理念,敢于改革创新,能够改革创新,能够打造高成效、高境界的新课堂,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作者:吴青青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了。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形象思维与语言关系的特点,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其结果必然影响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和对文章语言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影响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形象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了丰富的形象思维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挂图和插图。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配乐朗诵。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3.利用课件。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二、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你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是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仲永、方父、乡邻分别说些什么?

3.你是否像仲永一样天资聪慧?我们该怎样对待后天的学习呢?

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造成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这类发散性问题,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应是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和尽可能是没有遗漏的设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虽然这些思维结果未必尽善尽美,却能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所以,我们认为结合课文的命题作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想像的良好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想像的产生有赖于原型启发、积极思维、灵感诸条件,而产生作文命题的原课文就成了学生把旧表象转化为新形象的有启发作用的原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就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出格”。

四、以文本为蓝本,进行变式训练,悟出文章内涵

文本的魅力是潜在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如何让课本中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尝试将课本改成剧本,把课堂变成剧场。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就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根据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自由演绎。骄横凶暴、色厉内荏的秦王,正义凛然、据理力争的唐雎,被学生精彩地呈现在课堂上。课本剧深受学生欢迎,舞台背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道具这些戏剧性因素的存在给学生演绎课文、展现才华、体会文本形象拓展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不仅能更快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内涵,而且能促进他们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做到课堂生动、教法灵活、知识丰富,要给学生的思想留下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融入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要始终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因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一定要选准角度,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寻找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联结点,对揭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点词语、某些限制性成分或是一些警策性的句子进行点拨推敲,因文悟道。在教学《我的信念》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就采取听读、朗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斟酌课文词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从而培养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

2.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思想品质教育的优秀的素材。例如:课文《七根火柴》,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画卷以及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使学生的内心感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课文《谈骨气》,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深度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实……这些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学生的心里树起一座座丰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另外,数千年来,无数的爱国英雄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孕育而生,如代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木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们应该通过课堂语文教学在心理上、思想上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敬慕和仰慕,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课外进行德育渗透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课外,我们还可以将专题讲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目录,要求学生必须多看、多读课外书,然后写读后感,通过阅读优秀书籍使学生接受健康的教育;同时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综艺大观”“神州风采”等电影、电视节目,让学生看新闻,谈体会,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全球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让学生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伴随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语文教材作为思想启蒙的载体,又一次分担了思考的任务。目前,我们推广的语文教材和大纲,加强了人文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德、个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这让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在这种情形下,语文教育和德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这对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一系列崭新的、建设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将成为众多探索者追求的目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灵魂工程师”的身份和使命,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业务进修,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