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研究

动物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Zoolog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动物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229/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研究报告、综述、简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
国际刊号:2095-8137
国内刊号:53-1229/Q
创刊时间:2014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8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958
总被引量:12211
H指数:47
引用半衰期:5.9565
期刊他引率:0.935
平均引文率:32.4679
  • 厄瓜多尔西部新热带蛙(两栖纲:无尾目:细趾蟾科)的分布特征及生态习性

    作者:Diego; F.; Cisneros-Heredia 刊期:2006年第03期

    Leptodactylus labros凇属于陆地坐一等型的捕食者,其食物包括地表的、掘地的及飞行昆虫,其中蚂蚁数量最多。曾有报道Bothrops asper是其天敌。L.labrosus主要栖息于落叶及半落叶林潮湿的环境中,偶尔也栖息于常绿林中。L.labros凇分布于厄瓜多尔西海岸的北部、中部、南部;秘鲁西海岸的北部、中部,分布地海拔可达600m;及位于南厄瓜多尔和...

  • 三种共栖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及其夏季食性的比较

    作者:韦力; 周善义; 张礼标; 梁冰; 洪体玉; 张树义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5年6至9月,对桂林市郊区两个山洞中高颅鼠耳蝠(Myotis siligorensis)、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和黑髯墓蝠(Taphowus melanopogon)的回声定位叫声特征和食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与野外观察,推断其捕食生境和捕食策略。研究结果发现:黑髯墓蝠体型最大,声音特征属短调频型多谐波,一般为4个谐波,能量主要集中在第二谐...

  • 拯救雪山之灵——雪豹:全球雪豹网络(Snow Leopard Network)事会在巴基斯坦召开

    作者:蒋志刚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6年5月24—25日,新一届全球雪豹网络(Snow Leopard Network)理事会在巴基斯坦纳什瓦伽里召开。会议回顾了全球雪豹网络的历史,听取并讨论了全球雪豹网络科学委员会、联络委员会、政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和网络成员委员会的报告,制定了未来全球雪豹网络的目标和工作计划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

  • 四川省石渠县高山血雉繁殖初期的集群和生境需求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鲁庆彬; 王小明; 王正寰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4年4月,在四川省石渠县西南部,对高山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处的高山血雉仅分布于海拔3400-3700m的范围内。从观察到的36群381只高山血雉来看,平均每群(10.67±5.17)只,最大集群19只,最经常的集群形式是每群8-16只。影响高山血雉生境需求的主要因子,按重要性大小排列依次为坡位、离水源距离、离公路距离、...

  • 广西黑颈长尾雉对夜宿地的选择

    作者:蒋爱伍; 周放; 陆舟; 韩小静; 孙仁杰; 李相林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3年12月、2004年5月和12月、2005年4月,通过野外调查及设置样方的方法对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的夜宿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2个夜宿地,以夜宿树为中心做一个10m×10m和5个1m×1m的样方,记录夜宿树特征(种类、胸径、栖枝高度、栖枝直径、栖枝上方盖度),测量每个样方的11个生境因子(海拔、林型、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

  • 本刊副主编康乐研究员简介

    刊期:2006年第03期

    康乐(1959—),男。于1982、1987和1990年分别获学士、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直翅类学者学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态系统联络组...

  • 蓝尾石龙子杭州和宁德种群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差异

    作者:张永普; 杜卫国; 寿鹿 刊期:2006年第03期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

  • 更正

    刊期:2006年第03期

  • 运输空间容量对断奶仔猪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作者:周道雷; 赵亚军; 李保明; 施正香 刊期:2006年第03期

    为了解运输对断奶仔猪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影响,针对北京至邯郸的实际仔猪运输,设计两种运输空间容量(0.09m^2/头和0.15m^2/头),对运输过程断奶仔猪的躺卧、站立行为进行观察,并对运输前后仔猪体重和体表受损程度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1)在试验运输条件下,运输温度与仔猪躺卧行为呈明显的负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 Test,R=-0.3...

  • 本期封面照片介绍——菲菊头蝠

    作者:罗峰 刊期:2006年第03期

    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属于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菊头蝠属(Rhinolopbus)。体形较小,非冬眠状态下为5.5—6.5g;冬眠时由于体内脂肪的累积,体重可达9g左右。头体长32—39mm,前臂长38—41mm。头部马蹄形叶中央裂口基部具两颗小乳突,鞍状叶较窄,基部较顶部略宽。毛色呈棕褐,毛基部灰白色。...

  • 艾虎对猎物和捕食者气味的反应

    作者:杨生妹; 魏万红; 殷宝法; 樊乃昌; 周文扬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艾虎(Mustela eversmanni)在通过不同气味源的场所中的取食量以及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由此分析捕食者气味和猎物气味对艾虎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气味源存在时,艾虎在对照气味和对照气味组这两个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基本一致。在猎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气味...

  • 种间竞争对四种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作者:崔晋波; 邓永学; 王进军; 杨龙德; 杨自力; 蒋天科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30℃、75%相对湿度条件下研究种间竞争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谷蠢(Rhizopertha dominica)、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4种主要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对种群动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蠢、赤拟谷盗与锈赤扁谷盗混合饲养种群增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玉米象和谷蠢对...

  • 本刊副主编宋大祥院士简介

    刊期:2006年第03期

    宋大祥,无脊椎动物学家。1935年6月9日生于浙江绍兴,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原东吴大学)生物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河北大学教授,动物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现任国际动物学会理事、国际蛛形学会理事、国...

  • 河北省黄骅市三个重点蝗区两个时段土壤湿度的遥感提取

    作者:刘振波; 倪绍祥; 查勇; 葛云健 刊期:2006年第03期

    蝗灾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影响蝗灾爆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土壤湿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以位于河北省黄骅市境内的3个重点蝗区——黄灶、杨官庄和藤南大洼为监测样区,利用高时间分辨率MODIS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2002年(东亚飞蝗大发生年)秋蝗产卵期到夏蝗孵化期间的土壤湿度信息以及2004年(东亚飞蝗轻为害年)相同时段的土壤...

  • 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

    作者:杨洪; 王进军; 赵志模; 杨德敏; 张宏 刊期:2006年第03期

    通过解剖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松褐天牛雌性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12万个左右,而只交配一次的松褐天牛雌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