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地理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gra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地理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48/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书评、专栏: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0-0585
国内刊号:11-1848/P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6.55
复合影响因子:4.19
总发文量:2581
总被引量:93371
H指数:120
引用半衰期:6.2357
立即指数:0.1277
期刊他引率:0.9042
平均引文率:28.834
  •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冯健 刊期:2017年第11期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密切结合城市规划实践,以城市规划需求为目标导向;(2)建立了引进、吸收和转换的机制;(3)积极推进城镇化研究的国际合作;(4)以全球视野促进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与西方的接轨;(5)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强化对生态环境问题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关注,促进了很多分支学科...

  • 羌塘高原降水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作者:李兰晖; 刘琼欢; 张镱锂; 刘林山; 丁明军; 谷昌军 刊期:2017年第11期

    羌塘高原作为典型的青藏高原内流区,其降水变化直接影响自身及其周边区域冰冻圈与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由于站点观测资料的限制,羌塘高原降水时空格局尚不明确。因此,基于2015年羌塘高原9个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和5套降水格点产品以及1978-2015年西藏地区26个国家台站逐日降水数据,分析羌塘高原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

  • 七套土地覆被数据在羌塘高原的精度评价

    作者:刘琼欢; 张镱锂; 刘林山; 李兰晖; 祁威 刊期:2017年第11期

    基于羌塘高原8个一级土地覆被类型(包括10个二级土地覆被类型)的6851个样本点,采用混淆矩阵方法,从总体精度、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角度评价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s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ver(IGBPDIS)、Global Land cover mapping at30 m resolution(Globe Land 30)、The MODIS Land Cover Type product(M...

  • 羌塘高原核心区2013-2014年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作者:祁威;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丁明军; 赵志龙 刊期:2017年第11期

    基于羌塘高原核心区布设的19套土壤温湿度仪器和3个自动气象站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羌塘高原核心区不同站点在1 cm、10 cm、20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站点1 cm、10 cm、20 cm深度土壤的日均温在-16.27~17.18℃之间波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幅逐渐减小。(2)站点间的日均温...

  • 羌塘高原高寒湖盆区土壤属性分异特征研究——以查日那足山麓至湖滨地区为例

    作者:王兆锋; 张镱锂; 刘林山; 赵志龙; 祁威 刊期:2017年第11期

    分析典型资料匮乏的高寒区——羌塘高原中部查日那足山麓湖盆区8个点位0~5 cm、5~10 cm、10~20 cm三个深度层次的22个土壤样品,分析改区域的土壤属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发现:(1)研究区土壤p H值平均为8.9;有机质、全磷、全钾等养分含量低;钙、镁含量高;钠、钾、铁等元素含量低。(2)从湖滨到山麓,土壤中大于2 mm砾石含量呈逐渐降低...

  • 基于TVDI的羌塘高原夏季土壤湿度变化分析

    作者:李彩瑛; 阎建忠; 刘林山; 李兰晖; 张镱锂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土壤湿度是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实时、有效地监测土壤湿度有助于增强对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理解。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TVDI)反演羌塘高原2000-2014年夏季土壤湿度,以2014年为例分析该年夏季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并探讨2000-2014年土壤湿度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2014年羌塘高原夏季土壤湿度空间分布表现为东南部偏湿润、西北部偏干旱。...

  • 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土壤湿度监测仪器的校正方法探讨

    作者:谢芳荻; 阎建忠; 刘林山; 张镱锂; 王兆锋; 李兰晖; 李彩瑛 刊期:2017年第11期

    ECH_2O EC-5土壤水分传感器能有效地监测土壤含水量,并且能揭示不同降水事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状况。然而青藏高原主要土壤类型砾石含量高、昼夜温差大、秋季和春季冻融现象显著,导致监测数据出现偏差。基于对羌塘高原日土、改则地区布设的野外观测站点采集的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室内标定试验。结果表明:(1)各个样点均获得...

  • 青藏铁路(格拉段)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及其弹性的影响

    作者:李延森; 周金星; 吴秀芹 刊期:2017年第11期

    青藏铁路穿越区生态脆弱,铁路修建会对沿线区域植被造成破坏。为客观评价铁路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1995-2014年覆盖青藏铁路沿线10 km范围的212景Landsat TM/ETM+影像,利用Fmask算法结合STARFM模型去除云、阴影及条带,得到30 m NDVI数据,最后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序贯t检验,对10 km区域的NDVI时空演变、稳态转变以及各植被生态系统...

  • 基于动态空间模型的中国临空经济区与腹地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作者:王全良 刊期:2017年第11期

    基于中国2001-2014年45个临空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动态空间计量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全国及中心型、骨干型和起步型三种不同类型的临空经济区与腹地区域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腹地区域经济发展对临空经济区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长起支撑作用,但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且其影响集中在旅客吞吐量上;不同...

  •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供应链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国际货代企业数据的分析

    作者:梁双波; 曹有挥; 吴威 刊期:2017年第11期

    物流供应链是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新议题。以长三角为案例,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国际货代企业数据,借助复杂网络等方法,探究物流供应链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物流供应链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放射状格局,上海周边节点发展较快;物流一体化程度在加强,但浙江—江苏间联系增长缓慢,省内差异显著;节点组织—控制能力差异明显,南京...

  • 2000-2015年华北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勇; 邓祥征; 李志慧; 吴锋; 李小云 刊期:2017年第11期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统计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华北平原县域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外部作用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四期粮食生产效率均值分别为0.7544、0.7730、0.7525和0.7518,高于0.8的县区数占比较高,但大部分县区的效率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效率值空间...

  • 能源—环境—就业三重约束下的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

    作者:宋涛; 董冠鹏; 唐志鹏; 陈明星; 胡志丁; 梁宜 刊期:2017年第11期

    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经典问题,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京津冀城市群为案例区,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构建能源—环境—就业三重约束下的线性规划模型,纳入产业间要素流动,系统分析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整体优度及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在能源约...

  • 山东省城市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基于“中心地”和“流空间”理论的对比

    作者:王成; 王茂军 刊期:2017年第11期

    基于"中心地"和"流空间"理论,综合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改进后的引力模型,从城市外向服务可能性的角度,分析山东省城市经济联系强弱,并结合省内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跨地域布局,构建基于要素流动的抽象城市关联。对比探究2000-2009年山东省两类城市关联格局多中心网络化的演化趋势,判别省内四个地区两类城市关联动向,印证了"流空间"理论基础...

  •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蕊; 刘昌新 刊期:2017年第11期

    全球气候治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府认可。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CO_2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中央及地方政府实施了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由于CO_2排放和大气污染物的同源性,使得政府可以采取协同治理的政策,同时减少CO_2排放和控制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可以避免政策制...

  • 投资控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治理模拟

    作者:顾高翔; 王铮 刊期:2017年第11期

    针对日益严峻的碳减排形势,对高能耗产业进行投资控制,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采用经济—气候集成评估模型CIECIA,对产业结构自然进化的减排作用进行预测,以此为基础对投资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进行研究,评估了投资结余分配的碳治理效果。结果显示:高能耗部门的GDP占比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进化过程中大幅下降,但其减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