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理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12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道、论文、综述、纪念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690
国内刊号:22-1124/P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93
复合影响因子:3.71
总发文量:2586
总被引量:78287
H指数:106
引用半衰期:5.3896
立即指数:0.3382
期刊他引率:0.8548
平均引文率:28.4106
  • 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间演化分析

    作者:周春山; 罗彦; 陈素素 刊期:2004年第06期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内部迁居也频繁.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广州市人口的增长情况,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20年要缓,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其次分析了广州市的人口分布...

  • 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

    作者:任建兰; 张淑敏; 周鹏 刊期:2004年第06期

    产业结构的生态评价和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判断山东省工业化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经济效益、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效率三者相互关系建立了产业结构生态评价模型.通过辨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

  •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作者:吴玉鸣; 徐建华 刊期:2004年第06期

    运用空间统计和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法及时空数据(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增长在时空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忽视空间效应将造成模型设定的偏差和计量结果的非科学性;②空间相关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外...

  •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

    作者: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王莉 刊期:2004年第06期

    富接江南、文风昌盛和秀丽山水是明清时期徽州地理环境的主要内涵,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是历史上徽州人生产生活的中心之一,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聚族而居、宛如城廓的村落以及村落中众多高大的祠堂、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文风犹存的书香村落拥有大量的书院、私塾等文化建筑,淡雅明快...

  •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若干特征分析

    作者:马建华; 千怀遂; 管华; 施其仁 刊期:2004年第06期

    文章探讨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划分的依据和方法,然后就其自然地理过渡性、暴雨频繁发生和坡地暖带及其自然地理效应进行讨论.研究表明:交界带自然地理要素不仅具有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之间的过渡性,而且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理成分在这里彼此交汇.交界带暴雨频繁,且以大暴雨为主,集中分布在海拔100~200 m之间.交界带冬季气温高于平原0.5~0.8℃,...

  • 天山山区近40年秋季气候变化特征与南、北疆比较

    作者:袁玉江; 魏文寿; 穆桂金 刊期:2004年第06期

    利用新疆1959~1998年的秋季温度降水资料,分析天山山区近40年来秋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所得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秋季温度在冷暖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但其秋季降水在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南、北疆不同.(2)秋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秋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南疆最好,天山山区最差,北疆...

  • 从动乱与水旱灾害的关系看清代山东气候变化的区域社会响应与适应

    作者:叶瑜; 方修琦; 葛全胜; 郑景云 刊期:2004年第06期

    文章分析了清代中后期山东发生动乱与旱涝的时空关系及该时期山东人口、田赋、政策等因素,以期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适应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机制.结果显示:1800~1850年,山东动乱与干旱在时空分布上都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动乱是封建社会农民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一种极端响应方式.随着人地矛盾深化和赋税的日益增重,1870年后动乱与干旱的对应关...

  • 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近4000年来的环境变化

    作者:钟巍; 熊黑钢; 王立国; 塔西甫拉提·特依甫 刊期:2004年第06期

    根据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两个剖面的孢粉和化学元素的古气候意义的研究,恢复了近4.0 ka B.P.以来此地区环境变化的历史,揭示出了4个相对湿润期,分别发生于约4.0~2.0 ka B.P.、约2.0~1.0 ka B.P.、550~300 a B.P.、100 a B.P.前后.研究还揭示了1 500 a B.P.、1 000 aB.P.和200 a B.P.前后可能是此地区环境变化的重要时间界线.塔里木...

  • 西峰剖面有机质记录的黄土高原L6-L1古湿度演变

    作者:贾蓉芬; 彭先芝 刊期:2004年第06期

    对甘肃西峰黄土剖面L6~L1层段162块样品进行了(Rock-Eval)2+PLUS分析,获得了TOC和热解烃的含量,以及有机质最高热解峰温(Tmax)的数据,并以与下降水有关的有机质和与蒸发水有关的矿物包裹有机质之比估算了古湿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古土壤层的湿度比相邻黄土层的大,湿度的变化范围为47%~80%,其中湿度最大的层段为S5上部,次之为S1,湿度最小的层段为...

  • 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与来沙系数的格兰吉尔因果分析

    作者:邹高禄; 罗怀良 刊期:2004年第06期

    采用格兰吉尔因果关系模型以及时间序列平稳性的ADF检验技术,结合23年的实测资料数据,分析了澜沧江天然来沙量的变化是否会导致澜沧江河道冲淤发生变化.结果发现:(1)澜沧江历年来沙系数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时间过程、但历年冲淤变化却是一个稳定的时间过程;(2)澜沧江河道(允景洪断面)历年来沙系数变化对于冲淤变化不存在格兰吉尔因果关系,或前者...

  • 珠江虎门潮汐水道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

    作者:杨清书; 麦碧娴; 傅家谟; 盛国英; 罗孝俊; 林峥 刊期:2004年第06期

    对采自虎门潮汐水道狮子洋4个采样点表层水样中的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洪、枯水期水体中多环芳烃总量(颗粒相和溶解相)分别是786~964 ng/L、11 360~19 603 ng/L;有机氯农药总量分别是9.68~26.29 ng/L、41.65~96.23 ng/L.根据4个采样点洪、枯水期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估算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的年均入海通量.初步估算结果...

  • 20年来部分黑土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

    作者: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梁爱珍 刊期:2004年第06期

    黑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采样记录,2001年在吉林省黑土区采集了27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耕层土壤(深度与第二次土普数据相同)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第二次土普查数据对比发现,过去20年间,吉林省黑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增有减,但平均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已有的研究对比分析,高产玉米生产条件下的根系碳...

  • 川江中坝遗址5000年来洪水事件研究

    作者:张强; 杨达源; 施雅风; 葛兆帅; 姜彤 刊期:2004年第06期

    川江中坝遗址自然地层与文化层测年、粒度分析及其与长江沿岸现代洪积物粒度分析对比研究表明,中坝遗址自然沉积层为多期洪水泛滥成因.文化层中大量破碎陶罐、瓦片以及窑址的发现,结合实地调查表明当时遗址区主要以制盐为主.一定数量未燃尽的段木的发现,表明人们为制盐或烧制陶器而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与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积,储水量...

  • 云南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者:解明恩; 程建刚 刊期:2004年第06期

    用1950~1999年气象灾害资料,分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具有种类多、频率高、重叠交错;分布广、季节性、区域性突出;成灾面积小、累积损失大的特征.指出地理环境、气候、人类活动是形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特殊的低纬高原、邻近热带海洋、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植被少、降雨集中、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强烈是形成云南气象灾害的地理...

  •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政策环境评价

    作者:于书霞; 尚金城; 郭怀成 刊期:2004年第06期

    作为战略环境评价的一种类型,政策环境评价是指对已有的或计划制定的政策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综合的评价过程.文章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比较分析,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土地利用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角度出发,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