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杂志简介:《中外建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55/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国际刊号:1008-0422
国内刊号:43-1255/TU
全年订价:¥ 523.2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6999
总被引量:10099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5.5364
立即指数:0.0152
期刊他引率:0.9579
平均引文率:2.5899
  • 储藏时光的老村

    作者:张一宏 刊期:2016年第08期

    俯瞰老村,一座座灰顶黄墙的老屋挤挤挨挨,整齐划一,自下而上排列。如孩童手中的积木堆积而成,又如一排排相对整齐的陶瓷陈列在苍穹之下,一层层严丝密缝。阳光在屋顶和灰墙上游走,老屋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旧时光便被散落在这些老屋里,以幸福而快乐的方式保存着,抚慰一代又一代人想念土地及思念亲情的灵魂。

  • 凡益访谈录:忆谈都正街

    作者:晟龙; 唐曙光 刊期:2016年第08期

    前言历史的呼唤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的城市正在被现代文明所渗透,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周边环境也在不断地被更新,速度之快让人来不及反应。当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份记忆与情怀也逐步被唤起。因为有记忆才有了对场景的依恋。都正街作为长沙又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它的提质改造正在进行,这里保...

  • 做建筑智能化的推动者——沈阳昂屹科技有限公司董施威先生专访

    作者:王霞 刊期:2016年第08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智能建筑的核心就是将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优化,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以及节能性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建筑物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日益加剧,可以说智能建...

  • 作品

    刊期:2016年第08期

  • 印象中的西藏建筑艺术

    作者:刘军 刊期:2016年第08期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西藏山峦连绵,雪山重叠,平均海拔高度4000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地形可分为藏北高山、藏东高山峡谷、藏南谷地和喜马拉雅山山地四区。河流有外流河和内流河。西藏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以饲养绵羊、山羊、牦牛为主。

  • 从功能到造型,从构件到符号——勒·柯布西耶关于建筑整体遮阳的探索

    作者:王国光; 郑舰 刊期:2016年第08期

    作为对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贡献之一,柯布西耶的建筑整体遮阳思想形成于地域性建筑气候适应性策略的实践之中,其思想内涵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纯粹的功能构件——颇具造型意义的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精神意义的符号语言。遮阳的形式完善于自我否定与创新之中:从"外挂构件"——以"凹阳台"作为表现形式——新的"外挂构件",贯穿建筑外...

  •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起源中的关系与启示

    作者:廉毅; 张安庆 刊期:2016年第08期

    巴洛克与洛可可先后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在反宗教改革和波旁王朝即将走向没落时期。两者都是时代末期的产物,其中风格特征难免有些相似,如何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全面认识两种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起源和各自风格中的历史印记来讨论两者的关系,努力在不同和相同处找到两者在形成过程中能予以世人启示...

  • 事件空间的认识论及设计观念浅析

    作者:马冶 刊期:2016年第08期

    事件空间是后工业时代,在现象学、解构主义哲学、行为艺术学等相关理论的影响下,以库哈斯、屈米等为代表的建筑师,将事件带入建筑,强调人在建筑空间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而形成序列事件的"过程"。事件空间建筑设计观念已离开传统建筑设计美学所关注的中心――对建筑本体及其构图原则的讨论,把眼光投向了审美的主体,使建筑创作由"结果"走向了"...

  • 公共艺术与仪式感的创造

    作者:林磊; 朱英 刊期:2016年第08期

    仪式是连接神圣与世俗间的桥梁,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体现。在仪式渐行渐远的今天,公共艺术参赛作品"游-心归何处"期望通过公共活动的开展,重新创造仪式感,唤醒人们的群体意识,重塑地方精神实质。这件具有仪式感的作品,让我们重新思考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探讨公共艺术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使命及其对地方重塑的意义和可能性。

  • 建筑功能的非限定性特征探析

    作者:李潇; 朱卫国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从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梳理建筑功能与空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区分功能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的几个途径,并对非限定性功能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赏析

    作者:雷帅; 冯娜 刊期:2016年第08期

    哈尔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独特的创造性及历史渊源,决定了其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在人类历史上独树一帜。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调查,结合该建筑群落形成的历史渊源,对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进行赏析。

  • 国内外历史街区微空间活力重塑比较研究

    作者:郑祚仁; 于红霞; 王林 刊期:2016年第08期

    历史街区微空间分布密度高,是历史街区复兴的关键。国内外历史街区都面临的同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历史街区微空间研究现状及其更新设计策略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历史街区微空间活力重塑的启示,更好的指导历史街区微空间的更新设计。

  • 近代鼓浪屿外人居留地的开辟建设和西方建筑发展

    作者:李苏豫 刊期:2016年第08期

    1843年厦门开埠至1903年鼓浪屿成为公共租界之前的50余年间,是近代鼓浪屿百余年发展的前半时期。在此期间,鼓浪屿作为外人居留地,外人在此的开辟建设为后期鼓浪屿公共租界的建设发展进行了重要铺垫,为厦门岛老城区的近代城市更新提供了启发示范;外人在此建造的西方建筑,也成为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在厦门早期传播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厦门建筑的近...

  • 大数据视角下的历史街巷分类方法初探

    作者:凌琳; 蒋涤非 刊期:2016年第08期

    大数据时代的崛起给了历史街巷保护新的思路,从人的行为入手,结合开放数据,分析城市内部真实结构,探究历史街巷在这种真实的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与社会的关联,并制定新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历史街巷的保护更好的融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让历史街巷在城市中自然的、有机的生长,从城市整体的角度看待历史街巷的保护与更新。

  • 湘潭城市主要功能空间演变与驱动机制分析

    作者:王桂芹; 李云飞 刊期:2016年第08期

    以湘潭市多年用地现状图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探讨城市居住空间、工业空间、公共服务空间演变历程,并对城市主要功能空间的耦合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城市主要功能空间演变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的优化提供相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