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杂志简介:《中外建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55/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国际刊号:1008-0422
国内刊号:43-1255/TU
全年订价:¥ 523.2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6999
总被引量:10099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5.5364
立即指数:0.0152
期刊他引率:0.9579
平均引文率:2.5899
  • 多难兴邦

    作者:李文华 刊期:2008年第09期

    当国人沉浸在奥运盛宴、为中华健儿摘金夺银欢呼雀跃之时,我们正不分昼夜地编辑着这一期《地震特刊》,并将计划中的“长沙话题”延后,在向各位读者表示歉意时,我们的确也有些落寞和孤寂。

  • 涅磐重生——对地震灾后重建的思考

    刊期:2008年第09期

    触目惊心的四川大地震,数以万计的人瞬间痛失所爱,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痛和损失,灾后重建百废待举,千头万绪,怎样从灾难中吸取教训,怎样评估损失,怎样选址,怎样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这些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本刊组织相关专家于7月16日至20日深入四川地震灾区考察调研,并与众多专家座谈或现场交流,

  • 基于汶川地震房屋建筑破坏特征的几点启示

    作者:刘冬柏 王安玲 刊期:2008年第09期

    随同《中外建筑》杂志记者对四川地震房屋建筑的破坏情况进行考察,对考察中所发现的城镇房屋选址、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以及农村民居的严重破坏状况等几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 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作者:王四清 刊期: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汶川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情况的分析,探讨地震对建筑物作用的规律,以及建筑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谈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设计

    作者:王国安 刊期: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小学教学搂受攒隋况的实地考察,从结构设计专业角度分析了教学楼大量损坏、倒塌的原因,提出了应在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平面布置、结构选型及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加强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抗震设计,以对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城市选址思考

    作者:常玮 郑开雄 刊期:2008年第09期

    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于是,生态与环境日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生态理念及其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亦已成为世界各地规划研究的热点。有鉴于此,本文借鉴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和规划思想,深入探讨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实践意义,深刻认识...

  • 灾后农村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思考

    作者:胡洋 党安荣 刊期:2008年第09期

    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四川、甘肃灾区城乡居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将形成长期的影响。在这场劫难中,大量完整保持着传统状态的羌族、藏族村寨聚落被损毁,它们承载的传统文化也面临危机。本文介绍了地震、地质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结合灾后农村恢复重建工作,集中探讨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性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灾区...

  • 创造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群城市形态

    作者:季富政 刊期:2008年第09期

    汶川大地震损毁了羌寨碉楼以及羌族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从震后羌族地区的重建:选址规划,民居建筑技术,挖掘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国汶川”作为旅游资源,创建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群城市提出了建议。

  • 以柔克刚——传统木构建筑的抗震特性

    作者:庄裕光 刊期: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震灾区的调查研究,木结构的古建筑能在震灾中大部分幸存下来,它们为什么具有抗震能力呢?本文从“以柔克刚”东方哲学的基本理念,矩形平面设计,采用檐柱、金柱、门槛等相连接的结构形式,阐述了传统木构建筑的抗震特性。

  • 现代竹结构的开发及其在汶川地震灾后安置中的应用

    作者:肖岩 刊期:2008年第09期

    本文根据现代力学、材料学、结构设计及试验学等理论,开发新型竹材结构及材料、建立工业化生产方法、设计、施工及维护的综合技术,并建设了现代竹结构别墅、桥梁、活动板房等示范工程,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汶川震灾后,开发出的快速装配式现代竹结构抗震安置房已在灾区安装和使用。

  • 全国“建筑学名师讲堂”在天津大学开班

    作者:解丹 刊期:2008年第09期

    由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建筑学名师讲堂)”7月13日至31日在天津大学首次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建筑专业的在校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及青年骨干教师等共计1...

  • 登上建筑的圣殿——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

    作者:陈忆军 刊期:2008年第09期

    腰身笔挺,步伐矫健,眼里透着坚毅和睿智的光芒:众多重大设计项目和获奖工程;众多的荣誉和头衔;健康和快乐的形象,还有他的“两观三性”以及他的成功之路:成功=才能+勤奋+机遇+人品,这是何镜堂院士给我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就像一个谜,他的一切无不引起你的好奇和猜想:是什么让一个被耽误十多年的人还能如此成功?

  • 回到“建筑初步”

    作者:曾益海 刊期:2008年第09期

    1建筑师的意志 优秀的建筑作品一定蕴含着某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而建筑的气质来自何处?来自于建筑师的意志对物质的控制力!建筑师的意志有可能让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体块成为“具有思想的建筑”,而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只能使之咸为“具有表情的盒子”。

  • 曾益海作品选

    刊期:2008年第09期

  • 一座寻找地标的城市,迷失在雾里

    作者:曾益海 刊期:2008年第09期

    城市的本质是聚集。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ford)说,城市是磁体和容器。芒福德认为磁体的特性就是城市聚集的精神本质,而容器则是城市形态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