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杂志简介:《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49/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专题、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科技思想史、问题讨论、学术动态与信息_会讯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0-8934
国内刊号:11-1649/B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1
复合影响因子:0.6
总发文量:3273
总被引量:19463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4.5984
立即指数:0.0512
期刊他引率:0.9316
平均引文率:7.6898
  • 日常对象:从科学主义形而上学到常识本体论

    作者:李主斌 刊期:2018年第06期

    (日常)对象在漫长的西方哲学史中一直是其本体论中的基本存在,但近些年来这一立场受到了哲学家们的挑战,人们已经提出了诸多论证以否定日常对象的存在。对于这些论证的争论如今方兴未艾,其中的主要质疑是这些论证往往基于研究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立场,而这一立场值得商榷。本文尝试梳理这一争论,并进而试图不基于科学主义立场来提出一个拒斥日...

  • 逻辑术语译名演变的中国化探索

    作者:龙潇 刊期:2018年第06期

    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逻辑学术语译名也在不断演进,其曲折历程是一个术语译名不断规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逻辑学术语译名的演变具有文化变革和发展的含义。严复、章士钊等近代学者力图使逻辑术语译名中国化的尝试不仅是对全盘西化文化观的抵制,而且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逻辑术语译名的中国化反...

  •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语义学论证”

    作者:王振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第二,用来说明专名指称其对象的指称方式。根据这两种用途,关于专名的摹状词理论相应地可以区分成"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和"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两种形式。克里普克认为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相比其"摹状词指称理论"来说要更为基础,理由是:当摹状词被用来说明专...

  • 论齐泽克对空无非空的两种论证路径

    作者:傅星源; 孙岩 刊期:2018年第06期

    斯拉沃热·齐泽克尝试以系统体系的理论建构发展唯物主义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他对传统物质概念的质疑为起点,从性化公式和量子力学,即逻辑和科学事实两个路径分析了齐泽克如何论证空无并非无物。在笔者看来,性化公式逻辑对传统逻辑的超越为齐泽克的探讨做了理论上的充分准备,而量子力学又为其思想补充了坚实可靠的自然科学佐证,他...

  • 技术身体下的监测伦理审视

    作者:吴雯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也开始蓬勃发展。新型监测技术环境下,监测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转向,从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转向社会需求。同时,人也越来越适应监测环境,逐渐从被动监测走向参与式监测。监测技术与人的身体也逐步走向融合,监测技术构建了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唐·伊德技术身体理论,审视监测技术下...

  • 技术调解下道德主体的重构探究

    作者:贾璐萌; 陈凡 刊期:2018年第06期

    技术调解理论对人与技术互动机制的探讨不仅揭示出了技术之于人的境遇性存在,也对传统技术伦理的二元框架及人的绝对主体性产生了冲击。对此,沿着关系论进路,道德主体的界定标准可概括为自主程度及伦理意向性,人与技术物的道德角色也可据此分为三类:面向平凡技术物的操作型道德能动体、面向人工智能体的功能型道德能动体、面向人类行动者的伦理...

  • 助推及其对技术设计的启示

    作者:贾浩然 刊期:2018年第06期

    塞勒和桑斯坦提出了助推的理念,旨在通过优化人的选择架构,让人们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改变,以此帮助人自由地做出最佳选择。根据技术中介理论,技术调节人的认知和行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助推的本质是对技术调节作用的有意设计。助推的理念为技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一方面,应当积极地将助推的理念运用于技术设计,以此发展帮助人做出正确...

  • 科学知识经济学的概念辨析

    作者:王一雪 刊期:2018年第06期

    科学知识经济学以经济学建立科学活动模型,其认识论旨趣令它在主题上与经济化认识论、经济化科学哲学而非科学经济学、科学社会学中的准经济论证更接近。较之经济化科学哲学,ESK概念更能体现在科学家自利动机、科学知识的社会形成的有效性问题上与SSK的逻辑联系,但它在研究旨趣、工具、方法和规范性上又区别于SSK。ESK具有本体论研究潜能,成为经...

  • 濒危物种保护道德基础的反思

    作者:孔成思; 吕莎 刊期:2018年第06期

    虽然人们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但环境伦理学中的不同思想流派关于濒危物种保护的道德基础却存在很大分歧。以终极价值论为道德基础的物种保护观,倾向于为所有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道德辩护;以利益共同体为道德基础的生物保护观,则倾向于保护生物个体利益而对濒危物种提出道德反驳。但在濒危物种是否应该被保护,是否享有优先被保护等问题...

  • “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对新疆地区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一种“宏观的工程伦理”思路

    作者:潘恩荣; 杨明芳; 林佳佳 刊期:2018年第06期

    "爱国"主题处于新疆地区工程伦理问题域的最顶端,表现为"国家认同"问题。这些"国家认同"问题包括由民族认同引发的族群、语言、地域、宗教和文化等"空间"割裂现象。基于恩格斯关于工业化改造传统社会的思想,在伦理风险最小化的目标导向下,上述割裂的"空间"通过"一带一路"工程建设重组。从而,使"空间"差异转换为新疆地区与国内中东...

  •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述介

    作者:陶应时; 王国豫; 毛新志 刊期:2018年第06期

    作为一种直接干预人类遗传基因的强大工具,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蕴含了极其巨大的潜在风险与文明忧患。由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极具复杂性与特殊性,不但将引发健康风险、进化风险、遗传风险等生物性风险,且还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风险。如果运用不当,极易造成失控的严重后果,甚至将人类陷入难以拯救...

  • 英国皇家学会早期历史及其传统形成

    作者:冉奥博; 王蒲生 刊期:2018年第06期

    皇家学会是英国科学界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而独特的传统。文章梳理1645—1670年间无形学院及皇家学会的早期历史,探讨学会的传统形成。学会并非天生采取弱建制化路线,这种路线是在动荡的社会中逐渐形成。学会长期以来在寻求研究与政治之间的平衡妥协。学会目的并非只追求自然知识,而且也希望知识服务于社会;并由此形成了经验论和数学化交融的研...

  • 莱伊与批判学派

    作者:李艳平 刊期:2018年第06期

    莱伊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他在1907年分析学术思潮,提出批判学派术语,受到列宁等思想家的关注。本文探讨莱伊与批判学派之间的学术关系,指出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受惠于彭加勒,并与批判学派其他代表人物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 尼采为什么是一位自然主义者

    作者:韩王韦 刊期: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布赖恩·莱特等英美学者重提尼采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关系,重新把尼采定义为自然主义者,引起了学界热议。议论的焦点在于:尼采是自然主义者吗?若是,他的自然主义是何种自然主义?以及尼采的自然主义能否与现代科学对接?尼采虽然承认自己是自然主义者,也主张过"快乐的科学",但他所谓的科学绝非经验实证的自然科学,他的自然主义也绝非现代...

  • 海德格尔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近代科学基础

    作者:谢利民 刊期:2018年第06期

    胡塞尔对笛卡尔的一再回访,在海德格尔看来透露了胡塞尔对笛卡尔绝对科学观念的分享,这种对传统观念的未经现象学批判的接受使胡塞尔沦入"非现象学的"境地。胡塞尔虽然拒斥笛卡尔的一种数学化的自然科学的科学理想,但也无法由此摆脱"传统"的嫌疑,因为他所理解的笛卡尔的数学化的科学观念,只是把哲学建立为一种演绎系统的理想,而海德格尔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