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杂志简介:《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49/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专题、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科技思想史、问题讨论、学术动态与信息_会讯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0-8934
国内刊号:11-1649/B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1
复合影响因子:0.6
总发文量:3273
总被引量:19463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4.5984
立即指数:0.0512
期刊他引率:0.9316
平均引文率:7.6898
  • 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作者:夏永红; 李建会 刊期:2018年第05期

    框架问题是经典人工智能的主要难题。它旨在寻找出一种表征形式,让行动中的能动者可以有效和恰当地表征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世界。经典人工智能直接可用的显性符号表征由于难以实时、自动地更新,也无法捕捉大量的隐性知识,从而无力表征现实世界,面临框架问题的困扰。寻找一种打破显性/隐性区分的表征形式是解决框架问题的关键。联结主义采取了内...

  • 证据是心理状态吗?

    作者:舒卓; 朱菁 刊期:2018年第05期

    证据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以往对证据的讨论大多聚焦于证据的认识论作用,例如证据如何为确立信念、假说和理论提供支撑,而对证据本性的探讨(证据究竟是什么?什么类型的事物能成为证据?)只是在近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证据的心理主义是近来引起较多关注的一种关于证据本性的学说,主张证据是内在于认知主体的某些特定心理状态,尤其是感...

  • 因果依赖逻辑

    作者:张炎 刊期:2018年第05期

    这篇文章在非决定论框架下分析行动者和命题间的因果依赖关系,并给出形式的因果依赖模型;然后,再基于因果依赖模型定义因果依赖算子,并分析该算子的基本逻辑性质。

  • 对威廉姆森反透明性系列论证的质疑

    作者:胡兰双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简要介绍威廉姆森反透明性系列论证的基础上,对其论证的过程进行细致的剖析,发现他的反透明性论证和反KK原则论证统一于他的"容错边界"理论。然后通过"廓清认知途径"的方法来否证他的反KK论证,通过对"容错边界"的质疑来质疑他的反透明性论证,最后指出:无论在威廉姆森的知识概念上,还是他的反透明性系列论证的过程中,都存在双重标准的问...

  • 物质与象征之间——普法芬伯格对标准技术观的批判与社会技术系统的构建

    作者:王皓; 夏保华 刊期:2018年第05期

    普法芬伯格是当代技术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是他在技术人类学领域的核心思想。普法芬伯格批判了"标准技术观"中的需求驱动技术、功能决定形式和工具到机器的单线性技术史这三大观点。对应地提出了文化决定技术选择、象征彰显技术意义以及技术史是社会技术系统的生成过程的核心观点,构建出了社会技术系统的理论体系。普法芬伯格...

  • 西蒙栋“技术美学”评析

    作者:朱恬骅 刊期:2018年第05期

    法国技术哲学家西蒙栋所提出的技术美学围绕"技术物件何以是美的"这一问题展开,揭示技术物件如何被常人感知、认同,从而为文化所接纳。他以"技术显像"串接起的诸个概念为讨论技术与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框架,有效地切入了技术的大众接受的结构特点。"技术美学"承接了法国技术人类学传统,来源于对现实技术状况的直接考察,把握到了现代技术的区...

  • 论机器人道德能力的建构

    作者:杜严勇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机器人与人类关系越来越密切的时代背景中,建构机器人的道德能力可以使机器人更好地与人类相处,并维护人类的基本利益。机器人道德能力的建构与人类道德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从人与机器人互动的角度看,需要在考虑人与机器人道德地位不对称性的基础上,从机器人外观、社会智能、人工情感等方面入手,建构机器人的道德...

  • 超越相对主义的不同路径——布尔迪厄和拉图尔的科学社会学思想比较

    作者:郭俊立 刊期:2018年第05期

    科学知识社会学寻求从理论上说明社会因素对科学内容的影响或作用,这种说明破坏了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并导致了其理论的相对主义。布尔迪厄和拉图尔都试图发展一种科学社会学以超越相对主义。布尔迪厄的科学场理论强调科学的自主性,拉图尔的联合社会学理论则强调联合。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持有相反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假定。布尔迪厄关于在相对自主的科...

  • 公众参与科学中互动专长论的引入

    作者:陈强强 刊期:2018年第05期

    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第二波论证了公众参与科学的合理性,但在公众如何参与科学方面学者们却意见不一,柯林斯的互动专长论在这方面颇具前景,它不仅可作为突破公众参与科学的知识障碍的理论工具,而且在从具体层面推动公众参与科学、增强不同范式的专业共同体间的有效交流及为科学实践治理的效率—公平均衡提供框架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互动...

  • 论网络知识中的“奥威尔问题”

    作者:李静瑞; 肖峰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为什么证据如此之多,我们知悉的却如此之少",是诺姆·乔姆斯基曾提出的著名的"奥威尔问题"。在网络知识中亦存在着类似的"奥威尔问题":为什么网络空间中的知识和信息如此丰富、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如此便捷,我们的认知却如此贫乏、窄化和易于被欺骗?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网络知识和信息及网络环境的独特特性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 伪科技创业现象的哲学反思

    作者:黄秋霞; 柯文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科技创业的浪潮中,出现了大量的伪科技创业现象,这不仅带来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搅乱了科技发展的正常轨道。伴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一体化,一方面,自然有效性的丧失,为伪科技创业伪装成认知上有根据提供了认识论根源,另一方面,科学场自律性的缺失,为伪科技创业者骗取科学共同体的承认提供了"建制"基础。基于此,在科技创业实践过程中贯彻...

  • 基于“知识三角”模型的荷兰区域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及其经验启示——以Brainport、MRA创业生态系统为例

    作者:张炜; 魏丽娜 刊期:2018年第05期

    "知识三角"生态系统观强调教育、研发和创新三大知识领域协同发展的基础逻辑。基于"知识三角"模型,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构建了一系列有效激发知识协同创新的创业生态系统,荷兰的Brainport、MRA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结构化案例,分析了荷兰国家创业系统以及两个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知识三角构成、治理结构以及知...

  • 徐光启与晚明儒学核心概念的突破——以“格物穷理”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王静 刊期:2018年第05期

    自宋以后,"格物穷理"成为儒学核心概念之一。此后虽有诸多儒者从各个角度予以阐发,但始终未出"格物(人事+自然)-穷理(物理+事理)-知天理"的框架。至晚明徐光启时,他通过对传统格物穷理观和西学格物穷理观的两相比较、各有所取的基础上,对格物范围及优先程度进行了重新确定、对格物方法予以扩充与精致化、对穷理目的进行了转变,最终建...

  • 严复论格致与科学在方法上的差异

    作者:赵云波; 范丽媛 刊期:2018年第05期

    "科学"一词出现之前,中国传统学术术语"格致"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科学文化东渐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又有本质不同。严复同样曾以"格致"对应西方科学,并从材料的收集(考订)、获得一般性认识(贯通)和验证所得一般性认识的可靠性(试验)等治学方法的三个层面对格致与科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尽管其部分观点不免绝对,但他的这...

  • 科学的“变奏”——对延安自然科学运动的再考察

    作者:李蕉; 常莉 刊期:2018年第05期

    "科学"是近代中国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自新文化运动祭出"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中国的科学事业便在救亡与启蒙中此起彼伏,科学本身也在危机与革新中不断"变奏"。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兴起于抗战相持阶段,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面对当下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张力,边区科学事业经历一次次讨论与调整,中共发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