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杂志简介:《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18/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森林、生态和资源的张力、转换与流动、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人物评传、学术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际刊号:1000-0763
国内刊号:11-1518/N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1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922
总被引量:8830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10.0676
立即指数:0.0144
期刊他引率:0.9586
平均引文率:10.5324
  • 对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区别的概念分析

    作者:江怡 刊期:2019年第10期

    国内哲学界围绕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关系问题引发很多争论。本文认为,争论的核心不在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自我意识,而在于如何区分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概念上理清意识与智能之间的区别,确定科学家们对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讨论与哲学家们的讨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次,鉴于分析传统中的"语义上行"策略的失败,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与...

  • 论算法规制的价值目标与机制设计

    作者:苏宇 刊期:2019年第10期

    算法规制需要确定以安全和自由价值为主的价值目标,形成内在融贯的价值目标体系。基于这些价值目标,世界范围内的算法规制理论与实践已经确认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关系,应用了多种制度工具。在此基础上,算法规制应借鉴机制设计理论,结合算法制衡的助力,促成理想的博弈均衡结果,形成符合规制价值目标的基本制度安排。

  • 算法歧视的伦理反思

    作者:刘培; 池忠军 刊期:2019年第10期

    算法歧视关涉三个具体的伦理问题:算法公平、算法身份的污名化与隐私。其原因在于:一是数据中预先存在的偏见所导致的算法歧视;二是使用算法本身可能是一种歧视;三是算法决策中数据的抽样偏差及其所设置权重的不同也有可能导致算法歧视。基于此,至少可从技术进路、哲学进路与法治进路三个方向探究规避算法歧视的可能性,进而实现算法公平。

  • 智能机器外观形象的伦理问题--从拟人化到环境假设的道德图像

    作者:张正清 刊期:2019年第10期

    智能机器的外观设计存在拟人化倾向,拟人化设计背后是一种对自我的内在假设,认为智能机器想要合乎道德共同体的道德标准,就必须具有与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似的道德图像。本文认为这种对道德图像的认识导致了一种自我谬误。这种错误理解会在个体层面导致道德身份同一的问题,在群体层面产生中心化的问题。而自我谬误反映到智能机器的道德自我上,表现...

  • 意识作为哲学的问题和科学的课题

    作者:倪梁康 刊期:2019年第10期

    在人工智能研究疾速发展的今天,不仅意识哲学家和精神科学家始终在关注意识问题,而且物理学家、医学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和神经学家等等,都带着不同的兴趣和目的而开始将科学研究的目光集中到"意识"问题上。将意识理解为主观体验,还是理解为信息,这两种理解影响着意识哲学(意识现象学)与意识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的基本发展。...

  • “自然规律”概念的历史演进

    作者:樊姗姗; 刘大椿 刊期:2019年第10期

    "自然规律"是近现代科学的基本概念。但其非自来有之,此概念有一个产生、演变和确立的过程。本文考释"自然规律"概念的涵义,评析有关"自然规律"概念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追寻此概念是如何从日本引进近代中国并被广泛传播的。"自然规律"概念的历史演进,既是对经典"自然规律"概念的诠释史,又是人们不断为它赋予新意义的建构史。

  • 进化认识论的实在论辩护

    作者:赵斌 刊期:2019年第10期

    适应论纲领长期以来在进化认识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生物体与环境的区分和基于自然选择的被动适应关系,建立了关于真实的对应理论,从而形成了其实在论立场。随着适应论纲领不断受到挑战,其实在论观点也受到内在怀疑论的致命威胁。本文通过对新近出现的激进建构论、非适应论的进化认识论以及应用的进化认识论进行评析,探讨其中的实在论...

  • 中国动物学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1934-1949)

    作者:范晓锐; 冯立昇 刊期:2019年第10期

    20世纪30年代,随着生物学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中国的动物学研究得到快速进步,并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科学共同体。为加强学术交流,在中国科学社等科学社团的协助和影响下,30位知名动物学家发起组建动物学会。1934年8月,中国动物学会在江西庐山宣告成立,此后的十几年间,动物学会的会员增加、研究领域扩大,还在各地建立起分会,取得了初步发展...

  • 海城地震预报作为一个科学史事件

    作者:李思宇; 吴忠良 刊期:2019年第10期

    在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史中,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一个重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颇为复杂。本文根据已有史料,剖析了海城地震预报作为一个科学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分析了海城地震预报的科学价值,讨论了今天如何学习借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经验。

  • 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数理科学衰落的社会原因

    作者:毛丹; 江晓原 刊期:2019年第10期

    希腊科学于公元前2世纪骤然衰落而未触发科学革命,对此作出的各种内部与外部解释之中,目前看来外部解释更有说服力。但是,究竟何种政局变化造成了这一骤衰、为何衰落恰始于彼时,仍有待分析。通过比较古典语境下所谓"数学家"们进入希腊化时期前后的社会身份,揭示了他们从业余研究者到职业"数学"家的、较彻底的身份转变。这一高度集中于亚历山大里...

  •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分析

    作者:范冬萍 刊期:2019年第10期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和演化的复杂性与可持续性。社会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其复杂性主要体现为:具有非线性层级结构、具有适应性演化机制和表现出共同进化过程。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则主要表现为自稳定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等特征。社会生态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维持自己的整体有序结构;能够...

  • 神经增强的伦理矩阵研究

    作者:毛新志; 李思雯 刊期:2019年第10期

    随着科技对人类大脑的不断探索,神经增强技术通过对人类中枢神经的直接干预帮助人类提升情感、认知、记忆等能力,从而实现人类对提升自我的技术手段的欲求,但作为高新技术,其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蕴含风险。在这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前,对其风险及伦理问题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伦理矩阵作为一种新型的伦理评估模式,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技术伦理评估专家...

  • 科学家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吗?

    作者:高懿 刊期:2019年第10期

    科学心理学对人格特征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科学家人格特征研究的历程,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于科学家对照非科学家的人格特性,以及创造型科学家的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围绕科学家群体的认知、性格等独特的个性特征展开,并探讨启示。科学家的人格具有认知特性,社交特性和动机特性。科学家受到获取成就的驱动,更认真尽责,更具主...

  • 后SSK的实践与文化转向

    作者:李宏伟; 刘杨 刊期:2019年第10期

    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后SSK)破除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认识论中心和社会规范解释原则,从实验走向实验室异质要素"去中心化"的冲撞与博弈。后SSK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要素,科学实践中的"技术"而不是科学,"行动"而不是观察,"干预"而不是表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得以凸显。后SSK研究从实验走向实验室以及实验室之外的技术与工业领域,走向科学与技术...

  • 现代中国科学观转型的双重语境

    作者:李丽; 李明宇 刊期:2019年第10期

    现代中国科学观念转型的现实过程是受特定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及其两者的交织与纠缠支配和引领的。社会语境经历了一个"救亡保种的革命性语境-民族崛起的政治性语境-富国强民的经济性语境"的转换过程,为科学观演进提供了社会动因。文化语境主要从"内逻辑"与"外逻辑"两条路径揭示其文化动因。正是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两者的交织与纠缠,各种社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