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杂志简介:《中华中医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动态、学术动态、论著、优博专栏、临证经验、学术流派、思路与方法、综述、研究报告、临床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3-1727
国内刊号:11-5334/R
全年订价:¥ 154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7
复合影响因子:1.68
总发文量:15438
总被引量:126325
H指数:71
引用半衰期:5.3131
立即指数:0.0545
期刊他引率:0.9271
平均引文率:6.3558
  •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实践与思考

    作者:许前磊; 马玉青; 许向前; 桑锋; 谢世平; 郭会军; 徐立然; 李青雅; 金艳涛 刊期:2018年第12期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中医药在无症状HIV感染者的早期干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不良反应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治疗等多个方面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大大提升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水平。笔者通过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实践,提出从以下3个层次开展深入研究:首先,...

  • 中医病证关系研究评析

    作者:邢梦; 邢玉瑞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中西医病证结合作为当代中医临床的主要诊疗模式,则病证关系自然就成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从病证关系逻辑分析、同证异治研究问题探讨、“同病类证”概念辨析三方面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中西医病证关系,从逻辑学的角度推论,无非同病同证同治、同病异证异治、同病异证同治、异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异病同证异治6种...

  • 基于自主学习的人工智能带给中医学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王振亮; 师润田 刊期:2018年第12期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给未来医疗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中医学发展为新世纪主流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法。将AI定位为中医学的辅助工具,建立具有中医学特色的AI才更符合未来中医学的发展。人工智能能为复杂的中医学计算机模型的建立和中医学理论的验证提供参考,能为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中医理论体系提供方案,并能为现行中医理...

  • 数字中医药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前景展望

    作者:夏帅帅; 李亮; 杨萍; 邵峰; 孙贵香; 黄惠勇 刊期:2018年第12期

    近代以来,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中医药开始停滞不前,凸显落后,中医药人却无法找到其发展的突破点。笔者立足发展的角度,从时展、学科融合创新、大数据驱动及产业与时俱进4个方面的要求探讨数字中医药研究在中医药发展上的紧迫性、重要性。

  •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火八议

    作者:王淼; 王洋; 黄娜; 胡柳; 李灿东 刊期:2018年第12期

    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病,多数医家以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肾虚肝郁等证型分而治之。然临证所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挟火而病者甚多。文章试以“火邪”为思路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特点,并据此提出治火八法。

  • 经方“中风”理论源流与证治

    作者:瞿溢谦; 林树元; 刘佳佳; 曹灵勇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中风”乃经方三阴三阳体系之核心概念。历代医家对其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文章以经方医学理论源流为轴,研究“中风”的理论源流及其证治方药。“中风”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主要内涵以病因学概念为主;时至东汉末年,“中风”之内涵随着六经体系的初步建立已上升至病机学概念;待至隋唐时期,经方辨证论治之理法方药系统已日趋完备,“中风”...

  • 权衡观视域下证法方药体系化阐析

    作者:赖志享; 庞艳阳; 曹毅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中医学是一门建立在宏观基础上的整体视角科学。人体是一个内外密切联系的整体,生理状态下,生命机能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条不紊的平衡运行。一旦平衡被打破,机体呈现出病理状态中的功能紊乱。从整体观对证法方药的两者关系展开论述。把控诊疗体系的整体性视域,系统性将证法方药一体化进行阐析,权衡视域至关重要。

  • 中医古籍脉象比喻例探

    作者:谢洲; 沈澍农 刊期:2018年第12期

    古医籍脉象表述中存在大量的比喻现象,包括一般比喻式及由比喻而来的单字脉名。由于时代隔阂、脉法发展、词义变化及文字讹误等原因,后世对其中部分用语的释解存在争议。文章集中探讨了数例相关用语:“革”与“营”分别来源于古代八音之革类乐器及黄河流域的居处建筑“营窟”;“参舂”(三人参春)与古人劳动生活相关,表达早期遍诊法中不同诊脉部...

  • 中医“治未病”的文化意蕴探论

    作者:蒋力生; 叶明花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传统文化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有其明确的逻辑起点和逻辑展开历程。人生最大的忧患,莫过于对生命健康的担心,这是“治未病”的本质意蕴。有了忧患,就要主动防患,“治未病”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预防疾病,未病先防。如何防患于未然,既要有思想认识,又要有行动措施,察知疾病的未萌或征兆状态,果断处理,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

  • 论中成药的命名与文化内涵

    作者:张碧华; 邵晖; 李怡; 胡欣 刊期:2018年第12期

    通过对中成药命名的规律和依据进行研究和归纳,发现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成药命名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中成药的命名作为历代中医药从事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但也存在夸大作用、暗示疗效等不规范问题。中成药的命名不仅应该做到合理、规范,也应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与丰富内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考古发现与《针灸避忌太一之图》考源

    作者:杜锋; 张显成 刊期:2018年第12期

    金代闲邪聩叟所撰《针灸避忌太一之图》见于《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此图具列太一游宫的大、小周期以推度针灸的避忌日期。今从中医学、文献学和考古学等跨学科角度综考此图之渊源,认为其原理与《太素·风论》和《灵枢》中的《九宫八风》篇以及《易纬·乾凿度》卷下郑玄注等相关文献的论旨相通,此亦可上溯至西汉太一九宫式盘(公元前173...

  • 从症状学角度探痫病“癫”“痫”病名之演变

    作者:王秋; 刘金民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中医学史上,以"癫""痫"同称痫病之象甚久,至唐代孙思邈立"癫痫"之名,以"癫"命名痫病之象渐少,"痫"之名逐渐独盛。文章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求古代医籍,认为痫病之所以历经"癫""痫"病名之演变,是因为二者症状内含不同,且二者之症状亦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之故,癫""痫"病名之演变,亦是历代医家对痫病的认识在探索中逐步成熟和完善之反映。

  • 《金匮要略》复合病机的治则治法探析

    作者:杨梅; 吕翠霞 刊期:2018年第12期

    《金匮要略》讲杂病.杂,既言病种的多种多样,又言疾病的发生、发展之复杂。张仲景针对临床中的复杂情况在《伤寒论》中最早提出了“合病、并病”之说,其本质揭示了多病机“共存”的事实,后世所谓的“复合病机”亦是例证之一。该病机类型在《金匮要略》病证中亦有较多体现,诸如《金匮要略》首篇中提到的:已病防传、表里同病、标本缓急、攻所得等...

  • 中国古代本草传统的近现代嬗变

    作者:刘鹏 刊期:2018年第12期

    以王履、徐大椿等为代表,古代医家虽然对药性理论阐释药物功效发生机制的局限性有所认识和反思,但影响古代本草理论嬗变的主要力量,并非来自中医自身,而是近代以来西学的冲击。受西医药物学分类方式的影响,近代医家以功效分类本草,以实现传统本草学形式上的科学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中药学》教材为标志的新的中药学范式,则有从内容上将...

  • 以伏毒新识为核心探讨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作者:沈金峰; 罗富里; 胡芳; 黄伟; 谢娟; 晏子友 刊期:2018年第12期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肾实质发生损伤,肾脏功能减退,甚至发生萎缩,进而出现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引发一些列临床症状的疾病。近年来各位医家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都有所阐述,随着伏毒新识的推广,对慢性肾衰竭病理产生机制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认识进一步加深。现从伏毒新识渊源、慢性肾衰竭危险因素与伏毒致病的关系、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