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杂志简介:《中华中医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动态、学术动态、论著、优博专栏、临证经验、学术流派、思路与方法、综述、研究报告、临床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3-1727
国内刊号:11-5334/R
全年订价:¥ 154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7
复合影响因子:1.68
总发文量:15438
总被引量:126325
H指数:71
引用半衰期:5.3131
立即指数:0.0545
期刊他引率:0.9271
平均引文率:6.3558
  • 肺系病一本三因论

    作者:崔红生; 毕伟博 刊期:2018年第08期

    文章提出了肺系病以逆热为气机之根本,有寒饮、风痹、肺痿三三大病因,并阐述了一本三因论的临床意义。肺之藏象以清降为和,以逆热为病,故肺病气机之本在于逆热,治法之本在于清热降气;太阳寒水之气以肺为上末,表寒里饮之病必先在肺,称“肺寒饮病”,治从寒水太阳诸变立法;厥阴与太阴阳明相施与,外风内痹之病常寄之于肺,称“肺风痹病”...

  • 基于自稳态理论对穴位敏化现象的思考

    作者:崔翔; 何勋; 刘坤; 王舒娅; 郑阿妮; 卫弯; 高昕妍; 朱兵 刊期:2018年第08期

    稳态是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自主发生的动态调节过程,保持稳态平衡是生物生存的基础。穴位是病理条件下,能够与靶器官发生交互作用的体表位域,激活态的穴位在机体的自稳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自稳态理论,从3个方面:①生物的自稳态调控现象;②自稳态理论的中医学基础;③自稳态调控与穴位敏化的联系,探讨穴位敏化在自稳态...

  • 中医骨伤科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共性问题的专家共识

    作者:刘军; 曾令烽; 潘建科; 苏祥飞; 冯敏山; 于杰; 张军; 朱立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 刊期:2018年第08期

    目的:针对中医骨伤科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专家共识意见。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治疗指南、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苏格兰院际间指南协作网、指南研究和评价国际协作组织等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开发和评价机构涉及指南制定的方法,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

  • 中药炮制的现状及出现的新问题

    作者:张志国; 杨磊; 张琴; 蔡嘉洛; 邓桂明; 欧阳琳; 吴萍 刊期:2018年第08期

    文章分析了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提高炮制的水平与质量。通过对中药炮制继承、发展水平的现状及作者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浅析及总结积累的经验,阐述中药炮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药炮制的各种要求提出解决方法。中药炮制净制、切制、炮炙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注重经验总结与实践操作、加强对中药炮制人员的培养与传承...

  • 现代中医病因概念问题研究探讨

    作者:何伟 刊期:2018年第08期

    概念是思维表达的根本形式,是理论构建的基本元素。中医病因概念是中医学概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以自身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动力,以原有传统中医病因概念传承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技术进步为诱因。目前,部分现代中医病因概念定义存在逻辑结构不清,概念定义范畴呈现缩窄或泛化特征,制约了中医病因理论的现代化发展,阻碍了...

  • 论五味理论的起源与形成

    作者:郭永胜; 张思超 刊期:2018年第08期

    通过研读秦汉及其之前的文献,探求五味理论发生的背景,以把握五味理论发展变迁的内在机制。古人在寻求辨别药食过程中,注重药食滋味与其作用的联系,并随着生活经验积累,成为原始滋味说。而后深受古代哲学的影响,形成哲学五味说,并逐渐发展为五行滋味说。而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变革为医学五味说,并随着医学理论的完善和医学实践的不断积累...

  • 解读“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作者:冯珂; 林山; 纪立金 刊期:2018年第08期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中“暴”可作“大”解;喜怒并无阴阳属性之分,怒非属阴,喜非属阳;阴非为血,当指肝阴;阳非为气,当指心阳。五脏的精气差异使得精气在应答外界刺激的过程中产生不同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肝、心二脏皆以阳气为用,暴怒则肝阳亢奋,亢逆于上而伤肝阴,暴喜则心阳涣散而伤心阳。临床肝阴虚症状的出现需要一个...

  • 从三阴三阳之象看《伤寒论》之六经

    作者:彭慧婷; 陈梓越; 李奕诗; 徐丹苹 刊期:2018年第08期

    《伤寒论》中“六经”一说,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亦没有确定的说法。而经过自身研究与思考,文章认为自然界既然存在三阴i阳的状态,天人相应,人体阳气运动亦当如此,所以《伤寒论》之“三阴三阳”应指人体取象于天地阴阳变化的6种状态,即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之象,分别对应阳气升发、阳气浮盛、阳气积聚、阳气入阴、地下阳盛和...

  • 中医之气与针灸、气功及芳香疗法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陈丽华; 张建林; 管咏梅; 郑琴; 朱卫丰; 章文春; 杨明 刊期:2018年第08期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理在于正常气化,病理则反映气机失常,治则在于调气,通过活跃气的运行、疏通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气功及芳香疗法分别通过针刺得气、以气引气及药物的芳香之气对机体失常的气机进行疏理,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文章经查阅总结相关文献后,试结合气机理论,就中医之气与针灸、气功及芳香疗法的相关性进...

  • 谈张仲景苓芍术甘汤与苓芍剂之演化

    作者:王敏; 李宇航 刊期:2018年第08期

    苓芍术甘汤见于《伤寒论》第28条,原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刘渡舟教授提出,本方与苓桂术甘汤相对应,示人“和阴利水”之法。文章结合《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叶天十《外感温热篇》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等相关论述,深入阐述张仲景和阴利水法的临床意义,并根据中医阴阳对立统一理论,以《伤寒论十四讲》“苓桂剂”所载方...

  • 论三才思想在敦煌医学脉诊法中的体现

    作者:曾启字; 梁建庆; 李金田; 李娟; 胡蓉; 杜雪洋 刊期:2018年第08期

    三才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密切相关、辩证统一。敦煌出土的脉诊法相关古籍是敦煌医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的研究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三才思想在其中多有体现,故将敦煌医学卷子中脉诊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释要,就“定三关”、寸口分候脏腑法、脉象主病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说明三才思想与敦...

  • 近代岭南伤寒学派的发展概要与学术探析

    作者:宁百乐; 罗丁; 周登威 刊期:2018年第08期

    岭南伤寒学派是伤寒特色学科与岭南地域医学结合所形成的一门专属学科,是岭南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代岭南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虽然发轫晚,但起步高,成就斐然。此得于岭南伤寒医家对于《伤寒论》的研究,跨越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与辨证论治派,不自限于一系一派,而是尽百家之美、取至高之境,而开独创之域的开放包容精神。在临证中...

  •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析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的病机变化

    作者:张娜; 张军平; 徐士欣 刊期:2018年第08期

    射频消融术(RFCA)是目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最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临床运用普遍,而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中医药在辨治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文章以“血-脉-心-神”一体观为指导,从术后中医证型变化、RFCA操作技术、相关复发因素3个角度展开,探索术后病机变化规律,以期为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

  • 有关中风病脑缺血与出血问题的商榷

    作者:马萌 刊期:2018年第08期

    中风病脑缺血与脑出皿有着相同的病理基础,相同的病机,两者之间可互相影响,相互转化。且两者之间的转化是动态的,具有多变性。中风病无论脑缺血或是脑出血,其结果都是引起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缺血缺氧。中风病脑缺血与脑出血的治疗与预后其实并无二致,中风病脑缺血与脑出血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

  • 基于中医思维模式的病因病机特点分析

    作者:胡素敏; 胡识; 段淦彬 刊期:2018年第08期

    文章通过对中医思维包括整体思维、恒动思维、意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思维特点以及病因病机的概念、分类、性质等进行分析,阐述在哲学思维的指导下,中医病因形成了物质泛化、意象概括及病证依从等特点;中医病机则形成了有机整体、动态变易、直觉模糊等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正是在中医哲学思维的指导下完成其理论构建并指导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