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杂志简介:《中华中医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动态、学术动态、论著、优博专栏、临证经验、学术流派、思路与方法、综述、研究报告、临床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3-1727
国内刊号:11-5334/R
全年订价:¥ 154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7
复合影响因子:1.68
总发文量:15438
总被引量:126325
H指数:71
引用半衰期:5.3131
立即指数:0.0545
期刊他引率:0.9271
平均引文率:6.3558
  • 真实世界的大数据助推中医健康管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作者:梁文娜; 林雪娟; 俞洁; 闵莉; 李灿东 刊期:2018年第04期

    基于真实世界的医学研究,借助云平台与互联网+技术,采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建立标准化的中医健康大数据库,为中医健康管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是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悄然到来,以新一代传感器为基础的中医四诊仪器已逐步走向科研与临床,为中医的现代化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但因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人工...

  •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常见问题的思考与策略——以中医药术语及用药规律总结为例

    作者:赵艳青; 李青松; 项敏泓; 黄丽; 张兴儒 刊期:2018年第04期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中医药辨证用药规律总结为例针对目前中医药数据挖掘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文献的检索、中医药术语规范化、文献的质量评价与纳入、结论的验证性、可视化网络构建等进行了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潜在弊端,从批判性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浅见与针对性策略,以期规避中医药数据挖掘...

  • 中医药干细胞研究及治疗与伦理学问题策略优化

    作者:刘军; 曾令烽; 关梓桐; 母双; 陆麒; 曹倩; 李晓彦; 潘建科; 刘强; 梁伟雄; 曾星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为配合医院机构开展中医药干细胞研究,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做了大量的理论技术准备工作,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医药干细胞研究伦理委员会,并顺利地开展了中医药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审查工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医药干细胞研究伦理审查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文章围绕上述核心问题从中医药干细胞研究及治疗的理论基础、特色及作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

  • 精准医学时代癫痫的中西医研究及思考

    作者:张林; 钟艳; 全淑林; 刘叶辉; 石学慧; 李振光; 王净净 刊期:2018年第04期

    精准医学是近年来新的医学概念和医学模式,它主要包括精准化基因生物和临床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多种组学研究及精准医学的应用转化。癫痫病机复杂,治疗手段局限,更需要个体化、精准化治疗。近年来,癫痫的精准防治包括癫痫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构建、癫痫基因组学研究及癫痫诊疗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癫痫的精准治疗方面前景广阔,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医信息...

  • 浅谈《伤寒论》中以人为本治疗思想之体现

    作者:李亚天; 何裕民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为探讨标与本、邪与正、病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阐述《伤寒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当今医学的启示。文章分析了《伤寒论》中乌梅丸和大承气汤条文的证候和治法特点,着重探讨了为何乌梅丸条文为何不用杀虫的治疗思路以及阳明三急下的治法取舍。结果发现,在临床中不乏混乱复杂的病情,该如何权衡利弊,应对容易顾此失彼甚至难以下手的局面,《伤寒...

  • 浅谈“时机”与“针害”的关系

    作者:涂少女; 刘建武; 涂敏; 余湾 刊期:2018年第04期

    针灸临床中导致针害的原因较多,但针害与针刺时机密切相关,文章主要从天时、机能状态、经脉气血虚实等方面论述针灸治疗时机与针害的关系。人体生命活动随自然环境变化而发生相适应性的改变,人体脏腑气血经络运行亦随四时、日月、星辰的变化而出现适应性变化,针灸治疗疾病时要遵循这一自然变化规律,顺天时而行;针刺治疗时也要根据人体不同的机能...

  • 基于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论文探讨当前中医药研究热点

    作者:许伟明; 胡镜清; 焦晓宇; 江丽杰 刊期:2018年第04期

    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下简称优博活动)是面向全国中医药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评选活动,总结和分析优博活动历届获奖论文可一窥当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总结和分析优博活动2011年至2017年获奖论文发现,国家各级、各类部门对中医药研究大力支持,过半的获奖论文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发表,反映当前科研...

  • 药过病所与适其至所理论探微

    作者:刘玉良; 徐晓栋; 步伊琴 刊期:2018年第04期

    通过对中医学文献进行认真研读,探讨“药过病所与适其至所”理论的渊源、涵义、后世论述及临床价值。“药过病所与适其至所”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发展和运用。临证中需要在病位、病程、患者体质状态、药物质地、药物性味、方药剂型以及方药煎服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使药物达到最佳的作用部位和最佳的临床疗效...

  • “脾在液为涎”小议

    作者:于漫; 蒋世伟; 王彩霞; 吕凌; 秦微; 马天驰; 刘丽斯 刊期:2018年第04期

    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是津液之一。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涎为口之液,由此涎为脾之液,为脾脏所控之物。“脾为涎”之说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也对其中要旨加以揭示,但却未见有专篇进行讨论,后世对其论述更是寥寥无几。何以谓脾在液为涎?尚有需要明晰之处。文章从脾与涎的生理联系及脾病表现与涎的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脾在液为...

  • 肝郁脾虚证的中医理论基础探讨

    作者:刘燕; 丁秀芳; 严志祎; 刘玥芸; 陈家旭; 邹小娟; 丁凤敏; 余涛 刊期:2018年第04期

    肝脾二脏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若其中任何一脏出现非正常运行则会导致另一脏腑出现病变,而导致肝郁脾虚证的发生。肝郁与脾虚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缠绵难愈,已成为现代临床的常见证候。文章对肝郁脾虚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相关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以了解肝郁脾虚证的中医理论基础,为临床肝郁脾虚证的治疗提供思路。

  • “风入脏腑”病机理论探讨

    作者:李刘生; 司远; 张昱 刊期:2018年第04期

    “风入脏腑”病机是指外风由表入里,伏藏于脏腑,伺机而发,潜消暗损,败坏脏腑的一种病机,该病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该病机有较系统的论述。后世医家代有继承与发挥,重点体现在临证运用方面。深入探讨这一病机能够为临床治疗那些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的重病、顽症、痼疾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 脾不藏意不寐刍议

    作者:周美伶; 张星平; 陈俊逾; 王冠英; 刘文华; 张莉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不寐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其病因病机复杂,辨证思路各异,然而总不离五脏。文章主要通过对“脾藏意”“脾主思”理论的分析、对其与脾不藏意不寐关系的探讨,说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意之宅也,脾运健旺,水谷精微充足,气血得力,则脾意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而安卧;若脾失健运,气血、水谷精微乏源,则脾意失养而不寐。脾不藏意不寐主诉以...

  • 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考略

    作者:彭令; 陈建国; 杜宇鑫 刊期:2018年第04期

    汪必昌是清代少有的起于民间,而后供奉内廷,且有所著述的御医。他生于乾隆年间,于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左右进入太医院,任职九年后辞官返乡,留下《聊复集》《伤寒三说辨》等医学专著。2017年,汪必昌晚年遗著《聊复集·怪症汇纂》等4种未刊稿本现世,将这位几乎已被遗忘的传奇医家重新带回大众视野。文章将结合新发现史料,从其生平、医术、近闻等...

  • 治痹用药配伍特色探析

    作者:梁晓东; 刘轶凡; 唐迎雪 刊期:2018年第04期

    痹证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古今医家对其治疗遣方用药,多有效验,但目前对痹证配伍规律的研究较为少见。通过梳理古今医家治痹经验,认为气味配伍则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根基,中医药治疗痹证配伍方法具有内在规律和鲜明特色,如寒热并用、健脾化湿、扶助正气、化瘀通络、去性存用。笔者在临床治痹中,常以健脾化湿、化瘀通络为基本治法,多有效验。因此,...

  • 心脾两虚型不寐病常见舌象特征探析

    作者:苏维洁; 邵牛; 周岳君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从查阅、分析心脾两虚型不寐病舌象的相关资料入手,结合对临床典型病例舌象的观察、分析与研究,探讨心脾两虚型不寐病临床常见的舌象特征。认为淡嫩舌、胖嫩舌(包括淡胖嫩舌、胖嫩红舌、胖嫩瘀斑舌),可兼有齿痕、裂纹是其常见的舌象表现;其中,心脾阳虚证可兼见白滑苔,心脾气阴两虚证可兼见剥苔、少苔或无苔。这对临床从舌辨治心脾两虚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