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杂志简介:《中华中医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动态、学术动态、论著、优博专栏、临证经验、学术流派、思路与方法、综述、研究报告、临床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3-1727
国内刊号:11-5334/R
全年订价:¥ 154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7
复合影响因子:1.68
总发文量:15438
总被引量:126325
H指数:71
引用半衰期:5.3131
立即指数:0.0545
期刊他引率:0.9271
平均引文率:6.3558
  •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中药毒性科研思路与方法

    作者:庞立健; 吕晓东; 石岩; 袁佺; 刘创; 臧凝子; 刘勇明; 刘妍彤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药单味药或复方制剂不良反应事件一直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绊脚石。近几年,国内外此类报道屡见不鲜,为此,如何科学的评价中药的安全性意义十分重要。中医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即辨证论治,而现在国内外评价中药毒性的方法主要局限在化学药品的毒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固然忽略了传统中医理论对中药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的指导,体现不出中医辨证...

  • 含“十八反”反药组合的中成药再评价方法初探

    作者:高洁; 范璐; 柳海艳; 陈绍红; 修琳琳; 刘殿娜; 陈丰; 李娜; 张晨; 钟赣生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为提高含有"十八反"反药组合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解决"十八反"研究中的学术困惑,本文就本类中成药再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分析临床监测、循证统计、临床试验、实验室研究几种常见再评价方法对本类中成药的适用程度、优缺点和必要性后发现:临床试验是最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再评价方法;临床监测特别是主动监测及...

  • 中医“肾脑系统”的构建及其现代生物学基础

    作者:周玲; 王平; 彭圆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中精气不断充养脑髓,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构建的中医"肾脑系统",为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精确的辨治思路。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现代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结合"肾脑系统"理论的本质,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技术,从不同角...

  • 平性的悖论与平性中药药味物质的研究

    作者:李玲玲; 崔瑛 刊期:2018年第02期

    针对古今对中药平性的不同观点,通过对历代本草著作和现代期刊文献整理分析,并结合对药性物质研究所遇困惑进行深入思考,首次提出中药"平性的悖论"学术观点——即中药平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平性既不祛寒,也不清热,因此,中药平性平而无功,只能靠其药味起作用。此观点给平性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同时为利用现代化学手段开展平性中药药味物质的研究...

  • 易筋经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琦; 严石卿; 严蔚冰; 洪净 刊期:2018年第02期

    易筋经源于我国古代中医导引术,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的效果,长期以来在道家、佛家及民间习武人士之间广为流传,但其作为中医导引的养生保健功效却长期被忽视。为了更全面地认识易筋经并推动其发展,文章通过对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的调研综述易筋经起源、内容、作者、发展变化、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做展望。

  • 浅谈中药毒性的控制

    作者:王佩佩; 赵慧辉; 李雪丽; 弓铭; 王伟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多。某些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日益明确,但随之关于潜在中药"毒性"的研究与报道也日益增多。为了明确中药的毒理作用,科研工作者展开的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经研究发现,中药毒性的大小受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配伍、炮制、种植环境、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溶媒等因素的影响,通过...

  • 中医药戒毒思路探讨

    作者:周士慧; 张沁园; 邓华亮; 孙民; 上官士果 刊期:2018年第02期

    当今时代,吸毒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都成为常用的方法。中医药在戒毒方面发挥了它独有的特色,其凭借辨证论治理论、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临床疗效明显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戒毒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中医药戒毒的历史回顾,分别从中医药戒毒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归纳疏理,提出了相...

  • 名医验方综合价值探析

    作者:孙东东; 范汇森; 沈爱琴; 史文川; 程海波 刊期:2018年第02期

    名医验方广义是指名中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而总结出的具有明确疗效的中医验方。为了充分挖掘和应用其所蕴含的价值和内涵,本文从理论、临床、产业以及教育等角度,探讨了名医验方的综合价值,一是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关键载体,二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工具,三是药物开发利用的有效源泉,四是中医药知识转移的可靠媒介。

  • 论中医心学

    作者:梁峻; 郑蓉; 孔令青; 张磊; 孙灵芝 刊期:2018年第02期

    《黄帝内经》有一个命题,即"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是中医心学的基本观点。文章围绕这个观点,以《黄帝内经》以及孔子、孟子、荀子、淮南子等古代先哲和西方哲人的认知作为证据,通过中医心神关系梳理,初步诠释中医心学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及其"皮、肉、筋、骨、脉、髓"辨证体系,初步提出意念调节可以限制"熵"增速,可以延缓衰老,为发掘...

  • 阳明心学视角与中医情志理论的契合与反思

    作者:晋溶辰; 黄政德; 彭丽丽; 肖聪; 顾凯欣; 谭恢虎 刊期:2018年第02期

    文章对比梳理了明代阳明心学与中医情志理论的相似点,发现明代中医文献中对情志的认识更加丰满,去除了"情"与"欲"之间的区别,认为情是人心本来蕴涵,两者均非常重视心对情的统辖地位。在方法论上,心学"致良知""致中和"也对情志治疗有指导意义。文章也从心学角度对中医情志理论提出了几点反思意见。

  • 解码《伤寒论》六经之温病法度

    作者:马萌 刊期:2018年第02期

    阳明为成温之薮,厥阴为温病之原,温病证治亦散见于其它六经。阴阳二旦为经方理法主线,既然有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旦法,就必然有以黄芩汤为代表的阴旦法。张仲景给予治疗温热性疾病的阴旦法度,突破了经方对于温热性疾病无法可依、无方可循之局面。伤寒六经之经方温病理法亦将打开临床新思路。

  • 从营气与营阴探讨“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作者:朱为坤; 纪立金; 李芹 刊期:2018年第02期

    营气和营阴可化赤生血,又与血共同运行于脉内。营分证是温邪初入脉内的阶段,属血分证的表浅阶段。营分证阶段有热灼营阴、热陷心包和内闭外脱等不同证型。热灼营阴属轻型营分证,病机以营气功能失常和营阴不足为主,治疗关键在于清透温邪,恢复营气功能,即"透热转气",同时滋养营阴,防止瘀血形成。"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温病营分证的重要治法之...

  • 《温热论》“温邪则热变最速”探析

    作者:赵安然; 刘涛 刊期:2018年第02期

    通过对《温热论》"温邪则热变最速"观点进行探析,认为"热变最速"当为热(化热)与变(传变或陷变)皆速,且涉及了温病发生发展等各个阶段;提出其原因与内外环境因素、温邪的性质、温病的病机与发病特点、机体的正气状态等因素关系密切,对深入理解温病的特殊性有重要意义。

  • 论Klotho基因与“肾藏精,生髓”的关系

    作者:王长江; 王平; 王小琴; 邹新蓉; 薄文集; 郑桃云; 周玲 刊期:2018年第02期

    Klotho(Kl)基因是一种抗衰老和氧化的基因,其kl蛋白主要在肾和脑表达。本课题组根据前期的研究认为,Kl蛋白是肾精的主要成分之一。补肾中药和方剂,可以提高kl的表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和肾脏疾病的病理改变。Kl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均有重要作用。与其他肾精亏虚动物模型相比,Kl基因敲除或者突变鼠更适合作为肾精亏虚动物模...

  • 释“郁”

    作者:董娴; 段逸山; 高驰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医郁证理论由来已久,然古今异意。《黄帝内经》有五郁论,朱丹溪有六郁之说,今日狭义的郁证专指情志致郁。然而以上仅为较具代表性之观点,郁证在古代医籍中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笔者意图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梳理,还原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