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杂志简介:《中华中医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动态、学术动态、论著、优博专栏、临证经验、学术流派、思路与方法、综述、研究报告、临床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3-1727
国内刊号:11-5334/R
全年订价:¥ 154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7
复合影响因子:1.68
总发文量:15438
总被引量:126325
H指数:71
引用半衰期:5.3131
立即指数:0.0545
期刊他引率:0.9271
平均引文率:6.3558
  • 章太炎先生论《黄帝内经》之成书时代考证

    作者:钱超尘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文章分三节论述,分别为章太炎先生关于《黄帝内经》散论、《黄帝内经》专论及《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之末。其中,'散论'分为14个问题:1中医疗效高于西医,中医辨证施治有7个方面高于西医之诊断;2《黄帝内经》偶有傅会吉凶灾眚处是其不足;3论《汉志·方技略》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家历史演变与分合;4论《方技略》中唯医经、经方最为适用;5论中...

  • 藏象理论视角下的中医科研

    作者:何彤彤; 周唯; 任建 刊期:2017年第02期

    社会在发展,中医也在发展,如何使中医的发展与时俱进,早已不是停留在'中医是否科学'的层面,而是要把焦点集中在如何更快更好更科学合理的发展中医上,这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中医科研无疑是加快中医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中医科研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理论发展始终。中医科研不能摒弃藏象理论,要在藏象理论的指...

  • 对儿童外治法的几点思考

    作者:高国鹏; 高树彬 刊期: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选择就医的方式与及治疗的途径也变成多种多样,儿童外治法也随之兴起,儿童外治是中医药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儿童疾病的重要手段。多种研究表明外治法治疗部分小儿疾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但在治疗过程中笔者经常遇到外治法的种种问题,现将笔者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各位同道分享。

  • “瘀血”与“血瘀”辨析

    作者:卢红蓉; 胡镜清 刊期:2017年第02期

    瘀血和血瘀都属于血运失常,但二者概念内涵不尽相同。血瘀是因气滞、气虚、阳虚、阴虚或外伤导致血运滞缓,流行不畅。血瘀进一步发展,血行停滞,血液凝滞瘀结则为瘀血。血瘀是瘀血的液相,瘀血是血瘀的固相。在病变程度上,血瘀证病情较轻,病情可逆;瘀血证病情较重,病情顽固。治疗上,血瘀证宜活血,使血液流畅;瘀血证则宜选用化瘀之品,使瘀消滞散。...

  • 玄参性味的本草考证

    作者:刘树民; 张宁; 于卉; 李自辉; 刘冠璋; 董婉茹 刊期:2017年第02期

    探究玄参单味转变为复合药味的原因,阐述玄参性味的科学本质,为进行玄参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药理学研究及药味归属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对玄参性味的记载,结合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推导玄参性味的演变过程及各时期性味的内涵。结果发现玄参药味演变过程为'苦'味至'咸'味至'苦、咸'复合药味,再至'甘、苦、咸'复合药...

  • 水象思维下对温病养阴生津法治疗作用的再认识

    作者:唐元瑜; 纪立金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发生学,是开展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核心理念是把中医理论回归到它所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进行动态、综合地考察,以反映中医理论演化嬗变的历史进程,并揭示出其发生的内在规律的方法。在该原理指导下,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方法,取'水能灭火''水能载舟''水能润物'等自然之象,类比于温病养阴生津法,揭示了该法具有沃焦救焚,清败火毒;增...

  • 基于“因人制宜”学说的中医“发物”观

    作者:王磊; 柴可夫 刊期:2017年第02期

    某种食物是否为'发物',当在'三因制宜'理论的指导下辨证看待。一般而言,无论是什么食物,必须要作用于人体,引起了人体的不适及疾病才能称为'发物'。故'因人制宜'谈'发物'是基于'三因制宜'理论辨证讨论'发物'的核心,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中医“脾”脏实体的源流考证分析

    作者:王彩霞; 崔家鹏; 秦微; 于漫 刊期:2017年第02期

    历代医家对中医脾的外观实体的描述集中在西医学的脾脏和胰腺,而脾的大小和重量的关系却不一致,与现代任何脏器都不相匹配,至今并无人纠正。中医脾病辨证诊断等远超越了解剖实体的概念,与其他四脏相比,脾的实体定位最模糊,抽象性和综合性更强。

  • 解毒凉血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理论探析

    作者:刘慧敏; 高方媛; 于浩; 孟培培; 江宇泳; 王宪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该病病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基于本病'湿、热、毒、瘀、虚'相互胶结的核心病机,笔者综合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化湿'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就这一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进行了理论探析。

  • 论七情与上火

    作者:李彦; 秦璐; 焦一凤; 周岳君; 徐莉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七情内伤易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影响脏腑阴阳。文章从中医理论角度认为七情内伤与上火的关系密切,七情对上火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都有重要的影响。过或不及均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进而生热化火。在预防治疗或治疗七情内伤引起的上火的时,要注重标本兼顾的原则。治疗时,除对脏腑的气机失调采用方...

  • “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作者:陈震萍; 吕萍; 牟重临 刊期:2017年第02期

    承前启后的'玄府'学说,拓展了汗孔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解表药(风药)的作用机制及广泛效应得到充分合理的解释。各脏腑的玄府,可以借助于解表药之开腠理的功能,得以宣通,从而使解表药的临床配伍运用得到充分发挥,为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开启新法。

  •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简析

    作者:程军平; 欧阳八四; 申俊龙; 王长青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既是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显著的特征,它是中医'三因制宜'中因地制宜法则内涵的具体化和体系化。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促进了中医药学术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对地域性医学的发端和地域性医学流派的形成进行梳理,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地域因素在流派形成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 中药临床试验中的痴呆分期及辨证标准

    作者:倪敬年; 时晶; 魏明清; 张学凯; 李婷; 田金洲; 王永炎 刊期:2017年第02期

    痴呆是一类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症,中药治疗痴呆的有效性需要临床试验验证。临床试验中往往要进行分期和辨证,以保证纳入受试者的同质性。文章对痴呆临床试验中的分期和辨证进行述评,建议在临床试验中采用《痴呆证候要素量表》作为受试者纳入的辨证工具,并对如何使用量表进行了说明。分期则依据临床症状、舌脉等四诊信息分为平台期、波...

  •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

    作者:张蕾; 韩新民 刊期:2017年第02期

    钱乙是中医儿科寒凉派的代表,首创导赤散、泻青丸、泻黄散、泻白散、地黄丸等清泻五脏热的方剂。文章以清泻五脏热方剂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分析其药味精简,功专力强;摒弃香燥,柔润平实;清热兼顾护脾肺肾;清热解表,虚实相顾,重视小儿病理特点等组方特点,探讨治疗五脏热方剂的配伍理论与方证关系。临床中凡是由五脏有热之病机所导致的,出...

  • 浅论张景岳对中医男科学的贡献

    作者:郑军状; 崔云; 江大为; 黄敬南; 陶方泽 刊期:2017年第02期

    张景岳为明代著名医家,他博采众长,擅长继承前人经验,并发扬创新,对内、外、妇、儿等各科均有独到见解。在中医男科学方面,其命门学说、阴阳一体论、房室养生观、男科病辨证论治、男性生殖医学等方面均有新创建。总结其对中医男科学术贡献,探索理论脉络,对于推动当今中医男科,乃至中医学术发展均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