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杂志简介:《中华中医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动态、学术动态、论著、优博专栏、临证经验、学术流派、思路与方法、综述、研究报告、临床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3-1727
国内刊号:11-5334/R
全年订价:¥ 154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7
复合影响因子:1.68
总发文量:15438
总被引量:126325
H指数:71
引用半衰期:5.3131
立即指数:0.0545
期刊他引率:0.9271
平均引文率:6.3558
  • 基于阴阳和系统论研究脑退行性疾病异病同证机制的思考

    作者:贺文彬 郭蕾 张俊龙 刊期:2013年第04期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脑退行性病变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中医学认为二者均属肾精亏虚而致脑髓空虚,基本证侯同为肾虚髓空,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神经元凋亡或者死亡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抓住中西医学对这两种疾病的共性认识,在中医特色理论指导下,对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功能上的对立制约属性和代谢上的...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欣 林琳 魏玮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疗效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 从《伤寒论》解读“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明 刊期:2013年第04期

    从《伤寒论》方证解读《黄帝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内涵与临床意义。认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中医"心肾相交"理论的基础,并重点从君、相二火的功能及状态失调论述了《伤寒论》中心肾不交的方证及其相关经方的临床运用。文章分4部分阐述:①君火痞塞,独焰于上: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②君火痞塞,相火不应:附子泻心汤证;③君火不明,相...

  • 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设计

    作者:方海亮 沈燕 杨沙 王舒 刊期:2013年第04期

    检索总结分析科学引文索引(SCI)源期刊近年来所收录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为探索适合我国的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设计方案提供借鉴。文章纳入2006年1月-2012年5月在SCI源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分析比较了其研究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差异,总结了高质量RCT的优点和可学习之处,提出应该结合针刺自身特点和偏头痛病临床...

  • 《妇科冰鉴》妇人杂病的诊疗梳要

    作者:于峥 杨威 韩蕊珠 刊期:2013年第04期

    《妇科冰鉴》一书为清代柴得华(丽华)所撰,其书博采前人精华,共设有月经、经闭、崩漏、带下、积聚、嗣育、胎前、生育、产后、乳证、前阴、杂证12门。各门首论病情症状,次以八纲辨证,详于脉法、症状、方药,共载医论166条,录方224首。临证辨治强调化裁变通:调经以八纲为法,脉症合参;重视情志与脾胃,用药平中见奇;以辨析见长,推陈出新。全书集...

  • 《伤寒论》“基元”理论研究

    作者:张静远 万佼 周春祥 刊期:2013年第04期

    《伤寒论》是一部融理论与临床于一体的医学专著,其所记载方剂,因其较高的实用性,极高的效验性,历经千百年实践证实而长盛不衰,被誉为"方书之祖",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应用与研究,获得了颇多成果。在经方中,存在着具有相同药物组成但药量变化或加味的一类方剂,针对具有共同药物组成这一情况,本文引入了"基元"的概念,并对基元、基元方、基元方组...

  • 附子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作者:宋恩峰 孙文连 张珏 梅莎莎 刊期:2013年第04期

    宋恩峰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研究了汉代张仲景对附子的运用,继承前人理论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附子的古今临床应用、炮制加工、煎煮法、配伍减毒及中毒后急救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附子临床应用体会及如何确保用药的安全性的问题。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钻研和创新...

  • 壮医药理论与中医学对“毒”论说的比较浅析

    作者:唐汉庆 黄岑汉 黄秀峰 梁楚晗 刊期:2013年第04期

    民族医药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各族文化的交流,使壮医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毒虚致百病是壮医的病因病机论,壮族先民们对毒有着特别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并总结了丰富多采的解救治疗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壮医药理论和中医学理论都有许多对"毒"论说的内...

  • 新风胶囊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肺功能及调节T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万磊 刘健 冯云霞 程园园 刘磊 黄传兵 汪元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肺功能及调节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甲氨喋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XFC低中高剂量(XFC-L、XFC-M、XFC-H)组,除NC组外,其余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致炎,致炎后19天给药,NC、MC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其余组分别给予MTX、TPT...

  • 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相关性及蠲哮片干预作用初探

    作者:薛汉荣 喻强强 洪广祥 余建玮 叶超 刊期:2013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重塑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笔者认为"痰瘀伏肺"是哮喘发病的宿根。痰瘀互结,气道狭窄,使病情迁延,缠绵难愈。痰瘀气阻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关于哮喘气道重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平滑肌增生导致气流受...

  •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及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章海凤 刘密 常小荣 岳增辉 谢辉 刘未艾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干预AS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分别用RT-PCR技术、荧...

  •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紫花地丁的分子鉴别

    作者:朱烨 张春 庄元春 税丕先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紫花地丁与其易混中药材ITS序列的差异和规律,建立紫花地丁与其易混药材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分别从紫花地丁和易混品中提取总DNA,用ITS序列通用引物扩增,扩增产物双向测序。结果:紫花地丁与其他易混品在ITS1和ITS2区段存在特异鉴别位点共8个。结论:根据ITS序列特征,能有效区分紫花地丁和其他易混中药材。ITS序列是紫...

  • 健脾益智胶囊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及Notch1、Jagged1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珂 纪立金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胶囊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Notch1、Jagged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RT-PCR法于术后7d、14d、28d观察海马NSCs增殖,Notch1、Jagged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

  • 浅析《医学发明》五邪相干论

    作者:郑齐 刊期:2013年第04期

    《医学发明》是李杲的代表性医学著作,由金代的罗天益为之刊行。该书的五邪相干论承接《难经》的相关论述,以五行生克理论作为推演工具,提出了虚邪、实邪、贼邪、微邪、正邪5种发病模式。该论基于脾胃病证的医疗实践,对5种发病类型的具体证候表现及选方用药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总结,从而将《难经》根据五行学说单纯的理论推演落...

  • 生地黄炭及熟地黄炭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

    作者:李娴 卫向龙 李凯 田连起 石延榜 张振凌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