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血液学

中华血液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杂志简介:《中华血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90/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论、述评、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方法介绍、病例报告、讲座、临床病例(理)讨论、学术讨论和国内外学术交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0253-2727
国内刊号:12-1090/R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6
复合影响因子:1.17
总发文量:3105
总被引量:25686
H指数:66
引用半衰期:3.4857
立即指数:0.0584
期刊他引率:0.9339
平均引文率:8.6304
  • 提高对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认识

    作者:杨仁池 刊期:2011年第03期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是目前治疗血友病最有效的方法,由此产生的并发症——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血友病认识的提高以及经济状况的改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已经在国内广泛开展,部分患者甚至开始尝试预防治疗。近年来,国内血友病患者合并凝血因子抑制物的产生有增多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

  • 四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与表型分析

    作者:江明华; 王兆钺; 余自强; 白霞; 曹丽娟; 苏健; 孙雄华; 张威; 阮长耿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4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方法用一期法测定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Ⅶ活性(FⅦ:C),用双抗夹心ELISA测定血浆中FVH抗原(FⅦ:Ag),用PCR结合测序分析各家系成员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各家系先证者PT明显延长,FⅦ:C与FⅦ:Ag明显降低。家系1先证者FⅦ基因为18041T→G纯合性...

  • 2011年本刊可直接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刊期:2011年第03期

    PBS(磷酸盐缓冲液)、FBS(胎牛血清)、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NF—κB(核因子-κ)、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三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作者:欧阳琦; 丁秋兰; 黄丹丹; 许冠群; 张利伟; 戴菁; 陆晔玲; 王学锋; 奚晓东; 王鸿利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对3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3个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F)、靳蛇酶时间(RT)、抗凝血酶活性(AT:C)、蛋白C活性(PC:C)和蛋白S活性(PS:C),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分别用SDS—PAGE和We...

  •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两种新的基因突变

    作者:邢志芳; 王学锋; 戴菁; 陆晔玲; 丁秋兰; 许冠群; 奚晓东; 王鸿利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用DNA直接测序法对1例FⅦ缺陷症家系成员FⅦ基因进行分析;将含突变序列克隆插入pMD19-TSimple TA载体中,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以确定不同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凝固法检测血浆中FⅦ:Ag和FⅦ:C。结果家系中有3种基因突变:第8号外...

  • 美国血液学年会中国巡讲会议通知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为了提升我国血液学研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加强我国血液学工作者与国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CSH)和美国血液学会(ASH)共同主办的美国血液学年会中国巡讲——首届Highlights of ASH中国行定于2011年4月2至3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开。

  • 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愿超; 王文; 周郁鸿; 王晓敏; 王欣; 丽; 孙桂珍; 侯明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B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利妥昔单抗每周375mg/m^2,静脉滴注,连用4周,治疗31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不伴随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抗凝药及激素冲击疗法。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 2011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血液学学术会议通知

    刊期:2011年第03期

    2011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血液学学术会议定于5月13日至16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景园假日酒店,青岛市城阳区兴阳路306号)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医学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承办。会议期间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到会代表经考核合格后可获部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10学分,欢迎全国血液科及实验室医...

  • TNF-α及CTLA-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血友病A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露璐; 余自强; 张威; 曹丽娟; 苏健; 白霞; 阮长耿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血友病A(H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d(TNF-α)-308基因多态性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318基因多态性与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40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HA患者和108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及CTLA4基因的单碱基多态性进行检测。所有HA患...

  • 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龚胜蓝; 邱慧颖; 胡晓霞; 宋献民; 杨建民; 王健民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44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标本,经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别应用PDGFRα、PDGFRβ、FGFR1基因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44例患者骨髓细胞经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核型检...

  • miRNA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及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令; 梁燕妮; 罗学群; 刘晓丹; 郭海霞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筛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关的microRNA(miRNA),研究miRNA的表达与ALL复发以及预后是否相关,寻找判断复发以及预后的新指标。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49例初诊ALL患儿和作为对照组的12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miRNA表达谱,实时定量RT-PCR方法验证异常的miRNA表达。分析miRNA表达与预后相关指标、泼尼松早期...

  • 硼替佐米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XIAP表达的影响

    作者:邵明; 孙玲; 崔雪艳; 韩雪飞; 陈胜梅; 王芳张; 红凌芝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增殖、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作用于K562细胞,采用WST-1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XIAP mRNA表达,SP免疫组化法检...

  • 第四届中国-广州白血病学术研讨会暨2011年羊城血液肿瘤论坛会议通知

    刊期:2011年第03期

    “第四届中国-广州白血病学术研讨会暨2011羊城血液肿瘤论坛”是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广东省抗癌协会共同主办的高规格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授国家继续教育学分8分)。会议定于2011年5月12日至15日在广州市举行。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和凝血功能异常研究

    作者:白洁; 薛艳萍; 许现辉; 张磊; 田萌苏; 沈琳; 张红云; 杨仁池 刊期: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活化的蛋白C抵抗(APC—R)、凝血、抗凝因子异常及与JAK2V617F突变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在有、无APC存在情况下的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值,即APC敏感比值(APCsr)评价APC—R的情况。检测4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3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凝血因子...

  • 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作者:赵小娟; 王兆钺; 张威; 曹丽娟; 马珍妮; 董宁征; 白霞; 余自强; 阮长耿 刊期:2011年第03期

    纤维蛋白原一直被作为预测血栓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