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

中华戏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中华戏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519
总被引量:681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深切缅怀张庚先生为振兴民族戏剧而努力——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述评

    作者:戴霞 刊期:2004年第31期

    张庚先生是我国戏剧工作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当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和戏剧史家。他在70多年的戏剧生涯中,为我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张庚先生,缅怀他在戏剧领域中的丰功伟绩,2004年3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共同主办的“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会场悬挂...

  • 早期诸宫调歌词的晕大发现

    作者:宁希元 刊期:2004年第31期

    一《中华戏曲》第二十九辑发表的侯马金墓所见之诸宫调歌词,实为自20世纪初《刘知远诸宫调》后的有关诸宫调文献的又一重大发现。尽管只有几支曲子,其意义却非同凡响。因为,这些歌词的发现,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宋、金早期诸宫调的实例,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诸宫调的研究得以深入地开展下去,所以特别感到欣慰和激动。

  • 蒲县娲皇庙宋杂剧石雕香台订名及年代判定的一个旁证

    作者:延保全 刊期:2004年第31期

    在《文学前沿》2002年第2期,笔者曾发表一篇题为《山西蒲县宋杂剧石刻的新发现与河东地区宋杂剧的流行》一文,首次披露了在距离山西省蒲县县城5华里的河西村娲皇庙所发现的一个雕刻有宋杂剧脚色的青石香台(彩版2-1)。

  • 宋代乐舞杂剧碑趺线刻的新发现

    作者:金小民 刊期:2004年第31期

    在距离山西省洪洞县左家沟乡东圈头村南一公里处的英山上,有舜帝庙一座,相传山上有舜田、舜井、百鸟峰、象卧沟等遗迹。舜帝庙1942年毁于日本人之手,现存建筑均为新建。在东侧之娥皇、女英祠内,仍然散落有莲花柱础和三方珍贵的长方形青石碑趺,其中两方碑趺的一侧立面分别雕刻有乐舞、杂剧表演场面,另一方碑趺的一侧立面镌刻有宋代“天圣七...

  • 山西万荣后土祠戏台及演剧习俗考略

    作者:李文 刊期:2004年第31期

    今山西省万荣县,由原万泉县与荣河县合并而成,后土祠在荣河县境内。荣河,上古为纶邑。汉置汾阴县,属河东郡。唐开元十一年(723),以地得宝鼎故,改汾阴为宝鼎,属河中府。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又因有荣光幂河之瑞,改宝鼎为荣河,属陕西路。金改置荣州,仍为县,元初废州复县,明清因之。现为镇。

  •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再续

    作者:暴海燕 刊期:2004年第31期

    长子县岚水乡宣家坪舞台题壁大清道光九年□月,麟阳班:

  • 京剧舞台美术简论

    作者:龚和德 刊期:2004年第31期

    京剧舞台美术是京剧演出中各种造型因素的统称。19世纪末以前,其构成因素,除临场化装、火彩等外,均可概括于广义的行头(含衣、盔、杂、把)一词中。清末一度盛行的灯彩,是部分演出的特殊装点。进入20世纪,传统的造型因素及其运用规范继续保持,并在新条件下有所完善;受西方戏剧观念和中国话剧艺术影响,非传统因素纷纷介入,既带来支离赘...

  • 近代京剧剧日之来源

    作者:田根胜 刊期:2004年第31期

    近代京剧处在形成和发展时期,演出剧目的创制是一个重要发展因素。从目前所能搜集到的资料看,其上演剧目十分丰富:一是《都门纪略》所载当时京都名家擅演的皮黄剧目,

  • 文人宴集与昆曲演出

    作者:王廷信 刊期:2004年第31期

    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集团。他们上可言尧舜,直接参与统治,下可为寒士,关心百姓生活。但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文人所尚,无不趋雅,尽管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遭际不同,但他们始终游居于封建文化的上层,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封建文化遗产大多经由这个特殊人群的表述。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形式到了文人手中,...

  • 南北曲曲调字声与腔格研究

    作者:俞为民 刊期:2004年第31期

    作为一种音乐文体,必定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如刘勰《文心雕龙》在解释乐府这一文体时曾指出:“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律;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作为音乐文体的曲,与诗词一样,也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而文与乐的结合,具体体现在曲文字声(声调)与腔格(旋律)两者的...

  • 关于《巾舞歌辞》的角色标识字问题

    作者:姚小鸥 刊期:2004年第31期

    一、《巾舞歌辞》角色标识字问题的由来 在《宋书·乐志》及《乐府诗集》中保存有若干因声辞杂写,难以句读的文献。《公莫巾舞歌行》(简称《公莫舞辞》或《巾舞歌辞》见附录一)就是其中的一篇。自晋代以来就没有人能够将其读通。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曾经企图对它进行破解,皆因不得要领而未能成功。先师杨公骥教授首次在学术史上揭开了它的真实...

  • 论《董西厢》的叙事说唱特色

    作者:鲍震培 刊期:2004年第31期

    诸宫调不同于大曲和早期赚词,它基本上是叙事的,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与当时的小说、讲史相类似,只是音乐性更强罢了。从纵向来看,诸宫调继承了变文的传统,

  • 试论说唱艺术对宋元南戏的影响

    作者:任孝温 刊期:2004年第31期

    南戏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艺术形式,其产生之初便带有浓郁的民间俗文化色彩,没有文人雅文化的诸多规范,是当时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受到其他民间伎艺,如当时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演出的宋杂剧、金院本以及唱赚、诸宫调、话本等诸多说唱伎艺的影响,从中吸收了一些成分,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说唱艺术中的某...

  • 评《六十种曲评注》的校勘

    作者:蒋星煜 刊期:2004年第31期

    一、问题的提出 《六十种曲》为一部卷帙浩繁的戏曲选集,系明末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出版家毛晋所编选出版。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收了元杂剧《西厢记》,也收了被认为是“南戏”代表作的《琵琶记》与“荆、刘、拜、杀”以及明代传奇的许多佳作,尤其对汤显祖情有独钟,既收了《临川四梦》,又收了汤氏未完成的作品《紫箫记》,还收了《还魂记...

  • 独立不倚 惟真是求——徐朔方先生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

    作者:范丽敏 刊期:2004年第31期

    徐朔方先生是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正式开始学术研究活动,半个世纪以来,潜心从事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戏曲小说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尤其是对明代文学的研究,硕果累累,卓然一家。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治学严谨、视野开阔,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的学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