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杂志简介:《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859/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指南与共识、综述、讲座、植入型器械术后管理、病例报告、学术争鸣、新技术新方法、信息高速公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1007-6638
国内刊号:11-3859/R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7
复合影响因子:2.12
总发文量:1449
总被引量:8518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4.9
立即指数:0.0427
期刊他引率:0.8642
平均引文率:17.0684
  •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作者:黄从新 刊期:2009年第04期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的一个严重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心脏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使更多的患者得以生存,但随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趋增多。心力衰竭最终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加重和/或心脏性猝死(SCD)。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作者:郭红霞; 徐伟; 李晓宏; 吉文庆; 余洪松; 狄文成; 施广飞; 徐标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符合ICD一级预防标准并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ICD的诊断设置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两个工作区,治疗设置抗-tk,动过速起搏(ATP)、低能量同步转复(CV)和高能量除颤(DF)。术后患者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陈建明; 沈法荣; 王志军; 凌锋; 金红峰; 何浪; 钟诚; 陈旭娇; 汤益民; 孙国建; 吴巧元; 郑良荣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室不同位点起搏时心电图上心肌复极标志的变化,了解以双心室起搏技术为核心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入选接受CRT植入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后1周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别将起搏器程控为无起搏、右心室内膜下起搏(RV—EndoP)、左心室外膜起搏(LV—EpiP)及双心室同步起搏(BivP)四种不同状态并记录心电...

  •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泗林; 林纯莹; 费洪文; 刘烈; 陈东骊; 梁远红; 吴书林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 ventf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fight ventricul arapical,RVA)起搏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在主理性起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8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按单双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功能正常患者,起搏...

  • 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作者:王萌; 曹克将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CAS)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8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的16例CAS患者,CAS的诊断根据病史和症状,结合标准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定。结果16例患者CAS发作时伴有心绞痛和心电图ST段抬高。全部病例均合并缓慢性和/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6例,二、...

  • 起源于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作者:邓成钢; 苏晞; 张劲林; 韩宏伟; 李振; 蒋萍; 唐成; 程光辉; 蔡磊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起源于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RAAT)心电图、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138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中有7例(5.0%)起源于右心耳,通过10极冠状静脉窦(CS)电极导管、高位右心房(HRA)电极导管、希氏束(HBE)电极导管和消融导管(ABL)记录其电生理检查结果、靶点位置,并记录和观察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

  • 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和射频导管消融

    作者:姚辉; 王祖禄; 刘艳霞; 梁延春; 梁明; 韩雅玲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并存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方法18例经电生理检查后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多型AVNRT患者。慢快型和慢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首选消融前传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快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消融最早慢径逆传心房激动部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1:1前传慢径,消除快慢型AVNRT的逆传慢径,不能...

  • 左心室和双心室起搏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影响的荟萃分析

    作者:李永乐; 万征; 芦文丽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左心室起搏(LVP)和双心室起搏(BVP)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MEDLINE、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登记库、EMBASE和中国期刊网中检索以心力衰竭为研究对象,评价了6min步行距离(6MWD)和/或峰值耗氧量(PVO2)的LVP与BVP对比的研究。结果共检索到87篇文献,其中3项研究符合人选标准,共纳入73例患者。交叉起搏4~8周后,BV...

  • 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甘天翊; 汤宝鹏; 许国军; 郭霞; 李耀东; 木拉提·阿布提热合曼; 霍强; 阿布力孜·阿布都拉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CN)各亚型及其调控因子环腺苷酸(cAMP)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超极化激活电流(If)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心外科心脏瓣膜病需开胸换瓣的病人45例,分为两组,其中房颤者27例,窦性心律者18例,术中取左心房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

  • 特非那丁对心律失常防治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学文; 张改萍; 吕吉元; 张轩萍; 牛拴成; 张丽晖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特非那丁对豚鼠QT间期(QTc)的影响及其对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1)腹腔注射特非那丁后观察其对豚鼠QTc的影响。(2)腹腔注射特非那丁后,观察氯化钡诱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难易程度。H时采用胺碘酮作为阳性对照。结果(1)不同浓度的特非那丁在腹腔注射后呈剂量依赖性延长QTc,与生理盐水、DMSO组及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

  • 中国有了自己的心脏起搏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脏起搏器注册上市

    刊期:2009年第04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9年8月1日正式向陕西秦明医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Qinming 2312S/M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注册证。它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植入型心脏起搏器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结束了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心脏起搏器历史,彻底改变了中国患者完全依赖进口心脏起搏器的不利局面。

  • 雷诺嗪对家兔心房肌细胞瞬时钠电流的影响

    作者:王现青; 王宪沛; 张存泰; 严干新; 张嘉莹; 高传玉; 崔长琮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雷诺嗪对家兔心房肌瞬时钠电流(transient sodium current,INa-T)的影响,并探讨其阻断动力学和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雷诺嗪对家兔心房肌INa-T的作用,了解其阻断的通道动力学。结果30μmmol/L雷诺嗪对兔心房肌INa-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阻断的半最大浓度(IC50)为(25.6±1.8)μmol/L,并且随着刺激频率的...

  • 第二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征文通知

    刊期:2009年第04期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学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与植入装置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随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公布及以此为依据的相应“指南”的不断出现,各种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的...

  • 迷走神经对犬房室传导的调节作用及Koch三角底部消融对其影响

    作者:尹晓盟; 张树龙; 杨东辉; 高连君; 夏云龙; 赵宏伟; 刘金秋; 董颖雪; 常栋; 林治湖; 杨延宗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但确切的作用未完全明确。慢径消融能够消除房室传导双径路的现象,而且消融后心房迷走神经张力发生了变化。本实验旨在探讨心房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的调节作用及Koch三角底部消融对其影响。方法11条成年杂种犬,全身麻醉下行颈交感一迷走神经干剥离术并连接神经刺激仪,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

  • 心房颤动患者危险分层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邠玮; 黄从新; 吴钢 刊期:2009年第04期

    目的根据CHADS2评分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探讨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分组,抗凝周期均大于6个月,其中40例评分〈2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组),评分≥2的患者中25例口服阿司匹林(2组)抗凝,17例口服华法林抗栓,分别随访是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