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杂志简介:《中华烧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20/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论坛、专家述评、专题重点号、论著、疑难病例析评、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争鸣、会议纪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1009-2587
国内刊号:50-1120/R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77400004863739
复合影响因子:1.19
总发文量:2080
总被引量:15703
H指数:41
引用半衰期:3.9468
立即指数:0.1065
期刊他引率:0.7984
平均引文率:7.4074
  • 肠上皮通透性变化及其在烧伤休克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赵克森 刊期:2010年第05期

    肠上皮通透性,关系到正常状态下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病理情况下肠道有害物质的入血,因此研究其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重视烧伤后肠道紧密连接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

    作者:王凤君 刊期:2010年第05期

    自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的观点以来,烧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与烧伤其他病理生理变化的关系、相关防治策略与措施等备受关注,尤其是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屏障功能研究取得新进展.笔者结合近年来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 烧伤后肠上皮通透性变化机制和对策

    作者:汪仕良 刊期:2010年第05期

    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经跨细胞或旁细胞途径.物质通过肠细胞膜的方式有主动转运(载体介导)、被动转运(扩散、渗透、滤过)和入、出胞.正常情况下,肠道上皮屏障吸收营养物质,而将有害物质隔离在体外(肠腔).细胞间连接通常分为封闭连接(也称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锚定连接(肌动蛋白纤维介导的黏合带、黏着斑,中间纤维介导的桥粒、半桥...

  • 烫伤血清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童庭辉; 王春艳; 郭力; 熊爱兵; 吴国平; 李越钢; 廖毅; 何晓川 刊期: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烫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影响,初步探讨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可能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健康成年Wistar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另取2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其中1只不致伤,另一只致深Ⅱ度烫伤,采集2只大鼠血液分离血清,用培养液配成体积分数20%的烫伤血清和体积分数20%的正常血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平滑肌细胞分为烫...

  • 烧伤成人和儿童的营养治疗

    作者:卢鸿瑞(编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烧伤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包括内源性儿茶酚胺、皮质醇和其他糖皮质激素增加,其中女童儿茶酚胺的分泌少于男童。烧伤后高代谢反应主要来自于下丘脑对炎症的直接反应,其次是烧伤热量损失对机体的刺激,此反应至少持续9~12个月,使用生长激素、胰岛素、睾酮和心得安可以抵制高代谢反应。儿童因自身的高基础代谢率加之真皮层薄,体表面积比例大...

  • 出血性休克后肠道细胞骨架降解早于紧密连接破坏

    作者:刘行(编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出血性休克引起肠道屏障破坏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继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肠道屏障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通过细胞骨架的纤维状肌动蛋白锚定于细胞内。研究者假设,出血性休克引起血流灌注不足,通过激活肌动蛋白解聚因子/cofilin(胞黄磷蛋白,A/C)使纤维状肌动蛋白丧失并导致紧密连接破坏。

  • 谷氨酰胺维护肠黏膜屏障机制的再认识

    作者:彭曦; 汪仕良 刊期:2010年第05期

    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受损已被公认,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维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也得到广泛认同,但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本文拟进一步探讨Gln维护肠黏膜屏障的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Gln提供理论依据.

  • 烧伤后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研究进展

    作者:张家平; 黄跃生; 汪仕良 刊期:2010年第05期

    血管通透性增高是引发烧伤后早期循环紊乱和休克的主要原因.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对其发生过程已有基本了解:炎性介质是主要诱发因素,微小静脉是主要发生部位,内皮屏障受损是主要病理基础,内皮旁途径是血管内液外渗的主要通道.但上述认识还不足以形成有效的临床防治措施.近年来,研究更加关注内皮屏障功能障碍在烧伤后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

  • 维生素(E、C)及锌补充剂减弱烧伤患儿氧化应激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鸿瑞(编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研究选择烧伤后48h内、致伤面积大于10%TBSA包括1个以上Ⅱ度烧伤部位的32例患儿,随机分为无抗氧化剂补充的对照组(15例)及抗氧化剂补充组(17例),于后组患儿入院第2天给予抗氧化剂,包括标准摄入量1.5倍的维生素C、1.35倍的维生素E、2倍的锌。

  • 神经节苷脂在肠道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卢鸿瑞(编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采用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喂养组和对照组。喂养组持续给予含神经节苷脂(GGs)饲料2周,向大鼠腹腔注射LPS(大肠杆菌,O111:B4株),注射后6h采样待测;对照组除给予无GGs饲料外操作同上。

  • 己酮可可碱通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调控烧伤后肠道紧密连接信号

    作者:卢鸿瑞(编译); 王裴(编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烧伤能引起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MOF。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参与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激活后能增加肠上皮通透性。研究者推测,己酮可可碱(PTX)可通过减轻MLCK活化而降低严重烧伤后肠道通透性。他们利用BALB/c雄性小鼠制作30%TBSA烧伤模型,随机分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和PTX(12.5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

  • 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估方法概述

    作者:王裴; 王凤君 刊期:2010年第05期

    肠黏膜上皮屏障是体内重要的生物防御屏障,在抵御肠腔内细菌和(或)内毒素移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义的肠黏膜屏障包括主要由肠上皮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组成的机械屏障,主要由肠腔内常驻微生物群组成的生物屏障,主要由免疫活性细胞及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等组成的免疫屏障,以及主要由消化液、消化酶、分泌性蛋白等组成的化学屏障;

  •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刊期:2010年第05期

    本刊对大家较熟悉的以下常用词汇,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按英文首字母排序),即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可不标注中文。

  • 紧密连接蛋白与烧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刘行; 王凤君 刊期:2010年第05期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主要因素.严重烧伤后多种原因可破坏肠上皮紧密连接,引起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细菌和(或)内毒素入血,引发肠源性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MODS或MOF等.了解紧密连接在烧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可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

  • 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相关毒力基因的临床意义

    作者:卓超; 王露霞; 肖书念; 李红玉; 邱桂霞; 钟南山 刊期: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的毒力基因exo U、exo S的临床意义.方法 来自5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9株,采用PCR调查毒力基因exo U、exo S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发生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对携带exo U+/exo S-型或exo U-/exo S+型细菌(从痰液分离)的60例阳性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