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画家

中华书画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华书画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850/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书画大家、诗坛词苑、本刊特稿、美术史论、敬老崇文、艺术随笔、地方文史

主管单位:国务院参事室
主办单位:中央文史研究馆
国际刊号:1674-6562
国内刊号:11-5850/J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046
总被引量:131
H指数:4
  • 高岑其人其画

    作者:吕晓 刊期:2016年第04期

    清代画家高岑(约1618-1689后),字蔚生,一作畏生,号榕园1。其兄高阜,字康生,亦善画,兄弟二人"同有时誉"。关于高岑的籍贯,画史一般作杭州,此说最早来自张庚的《国朝画征录》。在谈到高岑的传人时,张庚云:"其子高荫,字嘉树,杭州人,居金陵,岑子亦善画。"从此,后来的画史皆言高岑为杭人,其实这是张庚的一个错误。首先,高岑自己在画中常自署为"石城高...

  • 关于赵冷月

    作者:丁剑 刊期:2016年第04期

    对于赵冷月的评说,似乎都热衷于谈论他所谓的"衰年变法",赞扬他的勇气,以为他是变法的成功者。我们对于一位艺术家的审美判断看来是需要时间和眼光的,但,首先不能人云亦云。赵冷月所处的时代和地域,正值海上帖学重镇沈尹默书风流行,从赵冷月早期书法风格来看,他也是这旗下的一员。无疑,沈尹默的影响是绕不过去的。赵冷月变法前基本是沈氏

  • 书法史视野下的赵冷月

    作者:肖文飞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以衰年变法以及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赵冷月足以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家。关于他的衰年变法、他的审美取向及书法实践,当代已经有不少的文章论述,在此不复赘述。把赵冷月的书法置于书法史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考察,或许更能凸显其价值与意义。自魏晋始,书法的审美意识开始自觉,以"二王"为代表的名家书法成为了书法史的主线索。这种现象直至清中期碑学...

  • 忆马士达先生

    作者:常汉平 刊期:2016年第04期

    马士达(1943-2012),别署骥者、老马、玄庐。祖籍涟水,1955年移居太仓。1987年2月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沧浪书社社员。我1988年秋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从尉天池教授攻读书法硕士学位。入学之前,我见过马老师两面。第一面是我来南京师范大学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书法创作"...

  • 艺术点燃生命

    作者:刘巨德 刊期:2016年第04期

    艺术是人用自己的生命精神再创造的精神生命,她诞生于人对永生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她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生命成果。艺术的精神生命承载着人的苦难、希望、美善、智慧和信仰。其间包含着人对内与外的生命情感体验,对遥遥相距的万物之间内在的相似性和隐秘整一性的发现,对生命内在气息的品味,对不可言状的生命律动的感动,以及物我交融的幻想对真...

  • 创作丛谈

    作者:骆芃芃 刊期:2016年第04期

    关于成熟世俗所说的成熟,是人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棱角磨光了,变得世故了。这不叫成熟,只是人的精神的枯萎和性格的衰亡。真正的成熟应该是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的人格。我以为用于艺术,成熟也应该是同一个概念。印刻多了,字写多了,只能叫技法更熟练了,并非艺术成熟了。成熟的艺术应该是具有

  • 刀笔吏

    作者:郑培亮 刊期:2016年第04期

    秦汉时期的文吏是各级政府中负责笔墨文书的小吏,主要任务是"雕琢文书""治书定簿""案狱考事""移书下记"。文吏因随身携带书刀(削竹木简用)和毛笔,又被称为"刀笔吏"。这些人在各级政府处理笔墨文书,笔墨功夫精湛,熟悉法律条文,可以处理具体的日常事务。做一名文吏很不容易。汉代通过考试选

  • 入山

    作者:范琛 刊期:2016年第04期

    多年前,一次奇妙的体验,以十分特别的方式改变了我的艺术、人生。那是1991年的暑假,整整20多天,我都在青岛拎着油画箱四处写生,为新学年即将报考的油画专业做准备。取道济南回京,中途特意在泰安短暂停留,为的是亲眼看看那一直只是在诗词典籍中感知的孔庙和泰山。于是,在8月末的一天拜谒完孔庙,中午就匆匆上了泰山。

  • 张其亮作品赏析

    作者:张其亮 刊期:2016年第04期

    创作感言: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修行。技法的提高是越不过去的基础,需要天资,更需要师承和功夫。然而由技进乎道,更多的是需要学养,需要心灵的感悟。

  • 李东君作品赏析

    作者:李东君 刊期:2016年第04期

    创作感言:画画是叙述事情的一种方式,和用文字或语言去表达事情是一样的。我画画的时候没有想过太多,画中的人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我的情绪和感觉也顺着描摹人物或景致的线条流淌出来。画中人物及其他形象对我来讲都是棋子,画画有点像下棋,利用棋子进行布局,形成一种势或氛围。

  • 李春锋作品赏析

    作者:李春锋 刊期:2016年第04期

    创作感言:画面制作最终完成的时候,往往和事先预设好的效果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我喜欢这种不确定性,甚至利用这种不确定性,这会带给我新的感受。看着画面每天的变化,直至最终的完成,这其中有期待、有失落、有兴奋、有困惑、也有新生儿降生时的喜悦。

  • 珠厓昔日罢征求——廉州知府王鉴事迹考证

    作者:陶喻之 刊期:2016年第04期

    清初画坛"四王"之一王鉴(1598-1677)人称"王廉州",与其明末崇祯年间出任当时属于广东的廉州(今广西合浦县)知府有关1。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鉴崇祯十二年(1639)《北固山图》轴,有其当年六月自跋和同年暮冬叔祖王士騄题跋,系已知王鉴于就职前夕自陈赴任经过和人称"王廉州"的最早记录。自叙曰:余自戊寅(1638)入都,日为案牍所苦,笔墨不知为何物2。今岁...

  • 独抒性灵的书史意义

    作者:吕文明 刊期:2016年第04期

    独抒性灵的文学理论是由晚明湖北公安籍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提出的,其理论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1这个理论在当时的晚明文学和思想界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引发了艺术领域的大变革,书法在这样的变

  • 汉字书法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

    作者:曾来德 刊期:2016年第04期

    时间:2016年3月地点:凤凰岭美术馆汉字书法的命运,可以说与中国文化的兴衰有一定关系。因为中国文化的意涵是无限丰富的,从诗书到礼乐,从伦理到政治,甚至建筑、园林、医药、兵法、祭祀、巫祝,无所不包。书法当然也在其中,但从历史上看,它并非独立的艺术门类。将其作为一门艺术来看待,是近代艺术观念自觉以后的结果。古人的书写,

  • 张元济致汪憬吾信札

    作者:唐吉慧 刊期:2016年第04期

    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他是著名的学者和出版家,中过进士,入过翰林,功成于商务印书馆,做过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最后还担任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的馆长。张元济先生一生崇尚俭朴,我听过不少关于他的这类故事。以纸来说,大小纸片全部整理收起,用以写便条、记事、写信。老人平日交游广泛,每天会收到大量的信件,他将信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