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手工

中华手工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Handicraft

杂志简介:《中华手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66/T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手工视界、艺术观察、视觉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论坛、艺术教育、文艺探析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主办单位: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2-6766
国内刊号:50-1166/TS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复合影响因子:0.31
总发文量:4191
总被引量:495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 两相忘

    刊期:2017年第10期

    虚云法师,一生苦行百余年,以一身兼承禅门5宗,有禅宗泰斗之誉。彩塑艺术家谦研读《虚云和尚年谱》,为大师道德所感,遂发心塑造大师形象,供世人瞻礼。数年来,经多方搜寻,几易其稿,在传统泥塑彩绘基础上,改泥为金属,铸以白银;并融入西方雕塑艺术,将虚云法师参悟佛法时,虚怀若谷的神态和物我两忘的境界刻画得惟妙惟肖。

  • 资讯

    刊期:2017年第10期

    虎跃竹林 台湾新生代品牌“只是”擅长以手绘赋予器物独特的视觉风格,新作“竹林虎跃”茶壶,多棱的器型让传统白瓷活泼起来,传统的釉下彩技艺进行现代风格的手绘,圆形青花代表竹林,手绘老虎隐身其间跳跃穿梭。打破了传统瓷器的配色,壶盖使用鲜红色,古朴之外,多了一分俏皮可爱。

  • 月饼盒上的小剧场

    刊期:2017年第10期

    “新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于宋朝,到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到今天,中秋节互赠月饼也成为一种礼节。每年琳琅满目的月饼品种,精致华丽的月饼包装,看花了人眼。

  • 孔雀之蓝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一身金蓝好颜色,千古名家画不得。遇茶成金,遇水成银。金斑天目盏以其无穷的变幻广受大众喜爱。这款孔雀金斑天目盏是由青年陶瓷艺术家张金溪将跳刀工艺与台湾釉水相结合而成。由跳刀工艺所制的特殊纹理,不仅富有层次、律动效果,而且具有立体感;而釉水则采用台湾的青瓷翠玉釉,呈现出蓝色与金色相间的色斑,好似蓝孔雀羽毛一般,令人迷醉。...

  • 深海印象

    刊期:2017年第10期

    以色列当代首饰设计师及金匠雅思茗·维诺格拉德(Yasmin Vinograd),毕业于以色列比撒列(Bezalel)艺术学院艺术和设计系。她在作品中反映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和谐共存,并对这种和谐用当代概念和创作思想加以诠释。并结合传统工艺和质朴的民间及民族艺术,用当代的材料创造出精美有力的艺术作品。

  • 时间的痕迹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北京植根花实同期举办的,还有同样来自以色列的艺术家诺阿·娜蒂尔(Noa Nadir)的“振翼(Flutterings)以色列当代首饰:一场关于时间的旅行”展览。诺阿通过对钟表的解构与重塑,以钟表零件为原材料,结合以色列传统首饰工艺,制作出不同形态的艺术首饰。

  • 张驰:我就是LOGO

    作者:王爽 刊期:2017年第10期

    “怎么省事儿就怎么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无论是电视节目中,还是时尚媒体曝光下,张驰总是衣着光鲜华丽,面容精致地出现在公众面前。而眼前这位从楼梯上走下来的北京青年却与以往镜头中的他有些不太一样。一件纯棉材质的粉色印花T恤,一条牛仔裤,一双皮质拖鞋——在这个下雨的北京,素面朝天的张驰让人感觉自在、真实而生动。

  • 驯铜师

    作者:布白 刊期:2017年第10期

    剪着齐刘海的王杉,平日里总是穿着一身简单的布衫,笑起来会露出浅浅的酒窝。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温婉如水的女子,竟然会与“打铜”扯上关系。毕竟,“铜”给人的印象是厚重的,似乎更适合赤着胳膊抡大锤的汉子。

  • 水引,纸上的礼遇

    作者:刘婧媛 刊期:2017年第10期

    或许是因为一个美丽的误会 如果去过日本的文具店,一定会被一整排各式各样的“信封”所吸引。这些“信封”的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红包”,日语汉字写作“金封”。每逢冠婚丧祭的时候,将准备磐的新钱装入金封后赠予,以表郑重。金封外都会装饰着花纸绳编成的结,这就是“水引”(mizuhiki)。

  • 三峡七百里——延续,三峡手工艺的生命力

    作者:李兔君; 孙可镁 刊期:2017年第10期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东部,湖北省恩施、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经过恩施,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

  • 飞仙洞,水竹席

    作者:李达元 刊期:2017年第10期

    年逾七旬的王榜坤,出生于包鸾镇飞仙洞村,那里遍山都是水竹,他的爷爷、父亲都是编制包鸾竹席的篾匠。当地人除了搞粮食生产外,利用闲暇时间织起了席子,从而增加收入。“从8岁开始,爷爷就传授我包鸾竹席的编织技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镇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青年,几乎人人都会编织竹席。”王榜坤说。

  • 朽木的绝版传说

    作者:刘海军 刊期:2017年第10期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也。在忠县人秦仕文的手上,朽木不仅能雕,而且还能创作出令人惊叹的烙画作品。这项技艺被称为朽木虫雕烙画,秦仕文用朽木作“墨”、热烙铁为“笔”,已经“画”了30多年。

  • 三分塑,七分彩

    作者:侯本艳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万州鸽子沟附近的一个手工艺工作室,一个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均出自于一位老人之手。这位手工艺人名叫程启粲,是万州唯一一个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会捏各类泥塑造型。在接触泥塑60多年的人生中,他一直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 云阳陶器,极简,极真

    作者:彭昊 刊期:2017年第10期

    作为重庆市级菲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云阳陶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对研究云阳乃至渝东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商贸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对于陶器制作手艺人李家元来说,这门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技艺,伴着他走过了半百时光,如今也面临着传承难题。

  • 古法造 土火纸

    作者:惠杨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宋代,一个心有千千结的人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他想念的人却不知道在哪里。而如今,依靠便捷的科技手段随手一条信息,就可以交流、表白,却没有了略显粗糙还带着特有气息的笺兼尺素可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