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杂志简介:《中国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0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史新篇、专学研究、文化与传统、古典新义、文学与文化学阐释、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宗教与民俗、作家专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190
国内刊号:11-2603/G2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684
总被引量:1875
H指数:16
期刊他引率:1
  • 季羡林先生与书

    作者:榮新江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个学者都是喜欢书、爱护书的,在我接触的老一辈学者当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爱书的人了。

  • 打破道统 重建学统 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一个新观察

    作者:張壽安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 前言:从“传统学术转型”观察清代学术思想史 “中国近代知识转型”(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in China,1600-19T9)是一个庞大且具重要意义的课题。欲探讨这个近代史上中、西学术援引、裂变与互渗的复杂过程,平少得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统系及变化,一是寻绎近代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过程,

  • 浑沌与太极

    作者:楊儒賓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前言 早期论述中国文化或比较中西文化的学者,时常列举的一项中国文化之特色,乃是中国没有创世神话。这个命题配合着“中国文化缺乏宗教精神”、“黄河文明质朴说”或所谓的“儒家是入文主义”等诸种的命题,它们构成了.种强而有力的论述,这种论述强调中国文明缺乏形上的思考与宗教的情怀,它基本上是现世的导向。

  • 天道之两维 早期儒家《诗》学与《易》学的变奏

    作者:王博 刊期:2010年第02期

    无论我们对於子贡“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说法做出如何的诠释,《论语》所见孔于思想中天道角色的模糊确实是愿而易见的。除了子贡遣里的说法之外,我们看不到另外孔子和门弟子们讨论或者提到天道的例子。如果考虑到子产“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之说所显示出来的春秋後期政治和文化精英对於天道的疏...

  • 《周易》乾坤卦爻辞研究

    作者:冯时 刊期:2010年第02期

    《周易》卦爻辞的形成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决,难有确凿史料可供稽考。学者或以卦爻辞钧沉其内涵①,或据出土文献复原其史实②,借一斑以窥全豹,乃知其形成皆基於史实,非空论玄谈之作。而乾、坤两卦属《周易》之首,其定阴阳之旨尤显,为易学建构之关键,

  • 魏晋宋微言政治抒情诗之演进 以曹植、阮籍、陶渊明为中心

    作者:鄧小軍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绪论 中国文学史上的微言政治抒情诗,也就是微言时事诗,是诗人在恐怖统治下属了避祸而运用微言艺术以揭露被政治谎言所掩盖的现实真相、表达不能明言的真情实感的抒情诗。中国五七言诗兴起於漠末建安时期,微言政治抒情诗作为五七言诗,发生於魏黄初时期,并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最主要脉络,历时最长,集中了最重要作家、最重要作品.

  • 无名氏的意味 扑朔迷离的《梅花诗》

    作者:吴承學 刊期:2010年第02期

    尽曰寻春不见春,芒鞋蹈遍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上引是一首自宋代以来相当流行的诗歌,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但是这首诗不但作者身份是含糊的,题目也是众说纷纭。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姑且把这首诗称为《梅花诗》。最近,为了回答同学开於此诗作者的询问,我利用网络数据库之便进行检索,

  • 若保赤子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之政

    作者:伍曉明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 传统政治话语中的“父母”与“赤子”之喻 在中国传统中,视天与人之关系如父母与子女是一流行观念。此父母一子女关系又由“天之子”为中介而具体地实现属一种“天子-子民”的政治制度。天被认为将其作父母的责任具体地转授於天之子,所以天之子即是天下全体之人民的父母。而作为天下全体之人民的父母,

  • 中外交流史的文物见证 吴哥窟壁画中的宋朝军队

    作者:周之銘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前言 东埔寨吴哥窟,这个位于东埔寨暹粒市的联合国世界文物古迹,自公元1432年真腊(Cambodge)王朝迁都金边後,就逐渐被埋没在热带森林中。一直到1850年,法国探险家波耶服(C.E.Bouillevoux)发现并开始发掘,吴哥窟这才重见天日①,成为了世界级的观光名胜之一。

  • 明清之际的女性词人

    作者:葉嘉瑩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序论 “词衰於明”,这几乎是研究词与词史主人的一个普遍共识。即如刘毓盘之《词史》,就曾写有专章,题曰“论明人词之不振”①。吴梅之《词学通论》亦以为“词至明代可谓中衰之期”②,至於王易之《词曲史》,则直指明词为“人病”③。但是就在这种认明词为衰落的普遍观念中,

  • 黄宗义的思想创新 纪念他的四百周年诞辰

    作者:吴光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一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浙江学人历来富有社会批判精神。东漠时代的大哲学家王充(浙江上虞人)就是一位伟大的批判家。他立足于“元气自然”宇宙观和“无神无鬼”唯物论,以“实事疾妄”为着书立说的根本宗旨②,系统而深刻地批判了盛行当时的“天人感应”论、“王权神授”论、“天命目的”论、“灾异谴告”论、“人死为鬼”论以及关於历史兴...

  • 《浮生六记》深屑的秘密——谈芸的形象的百年误读

    作者:张静 刊期:2010年第02期

    从光绪三年(1877)《浮生六记》被杨引传在苏州一冷摊上偶然发现,到如今四海流传并被广泛研究,已历百余年。①其中在读者眼中最属鲜明的人物,以及学人们最着力研究的形象,莫过於女卞人公陈芸了。但陈芸的真实形象,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陈陈相因地误读着。那就是,都没有明确指出陈芸身上表现出来的同性恋倾向。

  • 证与疏——傅斯年史学的两个面相

    作者:羅志田 刊期:2010年第02期

    傅斯年曾提出史学就是史料学的说法,他的见解常受入误解(详後),但其特别强调史料的重要,窃以为仍应引起今日治史者的关注。实际上,若“史料学”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解读和运用,还真可以说是大体上涵盖了史学的主要内容。这正是傅斯年的意思,他曾把近代史学方法界定为“排比、比较、考订、编纂史料之方法”,

  • 如何以文学名著促进区域发展——以连云港为例

    作者:龔鵬程 刊期:2010年第02期

    文学名着与区域文化发展,这样的研讨主题,在台湾恐怕绝不会出现,在世界上或许也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所谓区域文化发展,除了一般的文化意涵之外,更有着重经济发展的意义,大部分文学研究者对此话题皆十分陌生。但在大陆,这可是个热门且重要的题目,很有现实意义。

  • 张伯驹与

    作者:唐師曾 刊期:2010年第02期

    後海南沿26号坐南朝北,是张伯驹故居。去年路过还是老房子,能嗅出张伯驹的狷介气,仿佛我到遍的菩提迦叶。刚才出门散步,发现紫竹林後张宅翻建了,你倒是好好建啊。整个一个驴粪蛋,粗针大马才的,原有的古朴内敛被夸耀成勾梁画栋,张狂如小人乍富。张伯驹的寒门小院被包装成大观园的绣花枕头。门前一一个诺大的垃圾处理场,弥漫着酒吧街刺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