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杂志简介:《中国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0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史新篇、专学研究、文化与传统、古典新义、文学与文化学阐释、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宗教与民俗、作家专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190
国内刊号:11-2603/G2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684
总被引量:1875
H指数:16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经学史上的回归原典运动

    作者:林慶彰 刊期:2009年第02期

    一前言 一九八六年暑假,我开始撰写《清初的群经辨伪学》一书,在思考明末清初经学发展的一些问题时,阅读余英时先生大文《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①,余先生以为清初学术思想史有回归原典的现象,我受到启发认为明末清初的经典研究,是一种回归原典运动。

  • 论文化制度创新的价值分层

    作者:王列生 刊期:2009年第02期

    在文化制度创新中,制度目标的清晰性对于制度设计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设计的自衍如果悖离于社会生存的客观性结构方式,如果过分沉溺于设计者的主体性快感而疏离于客观现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这样的制度创新无论多么富有想象力或者多么自成逻辑系统,都必将在政府的文化行政治理和文化服务实践中出现制度失灵,

  • 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柳存仁 刊期:2009年第02期

    今天我有机会来参加潘石禅先生学术讲座的盛会,并且被邀做第一次的讲员,觉得很荣幸,也很不敢当。讲座这个称呼,令我们想起五世纪末的时候,南北朝的宋、齐、梁时代,有一个学者伏曼容,《梁书·儒林傅》里把他放在第一个人。他在家里讲学,常设一个高座,常有几十到百余位的人到他家里,他就升座讲说。

  • 论中国历史上的年号

    作者:來新夏 刊期:2009年第02期

    一论年号 "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纪述年代的一种特有标识。它经常随着新的元年而变换,所以也称"元号"。于是把建立年号称为"建元",改换年号称为"改元",而记述年号的书也多以纪元为名,如《纪元编》、《纪元通考》、《纪元要略》等。

  • 历史上的中国

    作者:寧可 刊期:2009年第02期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需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国情,不仅是中国的现状,也包括现状所由发展而来的历史,因此需要了解历史上的中国。

  • 孔子大典祭文

    刊期:2009年第02期

    周室颓隳,礼乐废弛,九州失驭。战伐出于诸侯,列国窥竊神器。春秋之末,仲尼起于陬邑,感万方之多难,乃驰驱以宣教。冀辅弼于乱世,欲敦厉于黎庶。然则宫寝邃远,王者不悟。有楚狂接舆歌而过之,痛詈凤德之衰,切悲庙堂之殆。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孔子乃归鲁,不复出游。述而不作,非谓徒托空言,

  • 人活天地中——作为艺与政的养生之道

    作者:周瑾 刊期:2009年第02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生传统,包含极为丰富的经验操作与理论探索,弥布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蔚为大宗,绵延不绝。当前养生文化掀起新的热潮,既不乏传统养生资源的多方採掘和殊向诠释,又广泛结合现代医药保健、心灵诊疗、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技术,以身体照料和生命认知为关注焦点,充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藏传佛教与灵童转世

    作者:王堯 刊期:2009年第02期

    大家知道,中国有藏传佛教、汉地佛教和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三大门派。佛教三大门派,在中国都有传承。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中国的藏族地区形成与藏区文化结合的特殊形式,然后延伸到蒙古地区、满族地区,在藏蒙满地区比较集中,都信仰藏传佛教。传到蒙古以后,比如现在俄罗斯境内的布理亚特人、卡尔梅克人,都是蒙古人的后裔,也都信仰藏传佛教,到现在也是...

  • 在科学与宗教之间——论西方科学的东方渊源

    作者:陳方正 刊期:2009年第02期

    自二千五百年前的轴心时代开始,以迄十七世纪为止,人类社会的结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大文明的传统宗教所陶铸,但自十八世纪开始形成的现代社会,则深受现代科学所陆续发现的自然规律以及由是衍生的崭新技术所塑造,人类生活与观念,因而出现翻天覆地钜变。表面上,无论从实质内涵抑或人生取向看来,宗教与科学都好像是南辕北辙,漠不相干,

  •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作者:張伯偉 刊期:2009年第02期

    每一时代的学术,皆有其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为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新的理念、材料和方法。各门不同学科所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由各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的共同点,就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正如禅宗所说的"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①。中国学术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 说“玩物丧志”—— 对明清之际士人的一种言论的分析

    作者:赵园 刊期:2009年第02期

    说"嗜欲"本文首先尝试分析明清之际士人有关"嗜欲"的一些言说。 我注意到,不止一个论者对博弈这种近人看来决无"不良"的嗜好怀有警惕。本文所论的时期,张履祥(1611—1674)批评严颖生的每到一地"辄以围碁留止数日",说其害有三,其一即"耽物丧志",另两害则为"废时隳业"与"比之匪人"。

  • “反法之儒”:晚清国人学习西方的原动力—— 再思“传统”与“新文化”之一

    作者:秦暉 刊期:2009年第02期

    从"差异原则"理解儒家 最近,儒学、国学的传统话题很热闹,但是,我们通常在用语言来表述某种意思的时候,经常有所谓的符号和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语义分析的研究表明语言解释的空间是无限的,同样的话语可以表达很多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思.

  • 没有钱穆名字的钱穆家谱——《钱氏宗谱》资料的发掘利用

    作者:卞孝萱; 武黎嵩 刊期:2009年第02期

    黎嵩按:卞孝萱教授于二○○九年九月五日遽归道山,本文竣稿于七月末,经先师手订,为最后之遗著。谨誌,以寄哀思。

  • 范曾周汝昌叠韵悼念季羡林先生

    刊期:2009年第02期

    古历己丑闰五月十九日惊闻季羡林先生谢世痛悼不己,敬赋小诗略展悲怀。 大师霄际顾人衰,五月风悲夏骤寒。 砥柱中华文与道,渠通天竺梵和禅。 淡交我敬先生久,学契谁开译述开。 手泽犹新存尺素,莫教流涕染珍翰。

  • “高文博学,海外宗师”——怀念柳存仁先生

    作者:劉夢溪 刊期:2009年第02期

    刚送走季羡林、任继愈两先生,就传来了久居澳大利亚的柳存仁先生逝世的消息。时间是2009年八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时十五分,终年九十二岁。不久前刚收到他的信,告以体内有积水,足部微肿,尝住院疗治。他还为无大碍而释然呢。信的落款时间为七月十六日,